期刊文献+
共找到1,910篇文章
< 1 2 9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迫症患者早期适应不良图式的特征
1
作者 綦凌燕 辛立敏 +2 位作者 安会梅 石晶 张丽霞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6-300,共5页
目的:考察强迫症患者与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健康对照早期适应不良图式(EMSs)的差异,探讨强迫症患者EMSs的特征。方法:选取医院门诊强迫症患者40名、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40名,社区招募健康对照40名。采用Young图式问卷(简版)(YSQ-SF)评... 目的:考察强迫症患者与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健康对照早期适应不良图式(EMSs)的差异,探讨强迫症患者EMSs的特征。方法:选取医院门诊强迫症患者40名、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40名,社区招募健康对照40名。采用Young图式问卷(简版)(YSQ-SF)评估所有被试的早期适应不良图式,采用Yale-Brown强迫量表(Y-BOCS)评估强迫症患者的临床症状。结果:强迫症组除自我牺牲外的14个图式因子、5个图式类别以及YSQ-SF总分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强迫症组的依赖/无能力,纠结/未发展的自我图式因子分均高于广泛性焦虑障碍组(均P<0.05)。回归分析显示,强迫症患者Y-BOCS总分与YSQ-SF依赖/无能力因子得分正向关联(β=0.65)。结论:强迫症患者较健康对照拥有更多的早期适应不良图式,其中依赖/无能力图式与强迫症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症 广泛性焦虑障碍 早期适应不良图式
下载PDF
美金刚辅助脑深部电刺激治疗青少年难治性强迫症的疗效及对血清神经因子和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2
作者 程德君 仲照希 原富强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3-159,共7页
目的探讨美金刚辅助脑深部电刺激治疗青少年难治性强迫症的疗效及对血清神经因子和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15例青少年难治性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7例)和研究组(58例)。对照组采用舍曲林联合脑深部电刺激治疗,研究组采用美金... 目的探讨美金刚辅助脑深部电刺激治疗青少年难治性强迫症的疗效及对血清神经因子和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15例青少年难治性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7例)和研究组(58例)。对照组采用舍曲林联合脑深部电刺激治疗,研究组采用美金刚联合脑深部电刺激治疗,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2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血清神经因子、炎性细胞因子、精神状态、心理社会功能、生活质量的差异。其中,血清神经因子包括5-羟色胺(5-HT)、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炎性细胞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2、IL-6;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精神状态;采用个体和社会功能量表中文版(PSP-CHN)评估心理社会功能;采用汤旦林生活质量量表(TDL-QOLAS)评估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6.55%和84.21%,P<0.05)。治疗1个月、3个月后,研究组血清5-HT、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GDNF、TNF-α、IL-2、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HAMA、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SP-CHN、TDL-QOLA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美金刚辅助脑深部电刺激治疗青少年难治性强迫症疗效确切,可调节神经因子、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改善心理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金刚 电刺激 青少年 难治性强迫症 神经因子
下载PDF
强迫症反应抑制缺陷(综述)
3
作者 张晨 范青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6-311,共6页
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高致残性精神障碍,伴随多种认知功能的缺陷。其中,反应抑制缺陷可能是强迫症的一种潜在的内表型,对于理解强迫症的病理生理机制和开发新的临床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强迫症反应抑制缺陷及其神经机制和临... 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高致残性精神障碍,伴随多种认知功能的缺陷。其中,反应抑制缺陷可能是强迫症的一种潜在的内表型,对于理解强迫症的病理生理机制和开发新的临床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强迫症反应抑制缺陷及其神经机制和临床干预效果,以期为进一步理解强迫症反应抑制缺陷和促进强迫症的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症 反应抑制 额叶-基底神经节模型 综述
下载PDF
诗歌写作的另一种可能——评刘阶耳诗集《强迫症》
4
作者 李艳云 臧新华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85-90,共6页
刘阶耳的诗歌有意背离当下诗歌写作的一般路径,带有明显的先锋性,呈现出强烈的个人色彩。其诗歌写作的独特性具体体现为诗歌语体的杂糅性,淡化形象与情境的稳定性设置,对人之当代存在样貌展开文化反思与批判。诗歌语体的杂糅使得刘阶耳... 刘阶耳的诗歌有意背离当下诗歌写作的一般路径,带有明显的先锋性,呈现出强烈的个人色彩。其诗歌写作的独特性具体体现为诗歌语体的杂糅性,淡化形象与情境的稳定性设置,对人之当代存在样貌展开文化反思与批判。诗歌语体的杂糅使得刘阶耳的诗歌“众声”嘈杂又制衡,形成独特的语体表达张力;诗歌形象的不稳定性与抽象性,使得诗人情绪表达沉淀为对人类复杂存在经验的并置化思考,增强了其诗歌言说当下存在的精确性与概括性;对人类当代存在样貌的文化反思与批判,使得诗歌跳脱、不稳定的外部结构获得一种稳定的内在向心力,形成刘阶耳诗歌表意世界的“稳定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症》 诗歌写作 先锋 稳定结构
下载PDF
不恰如其分体验问卷修订版测评临床和社区人群的效度和信度
5
作者 杨丽娟 陈达宁 +2 位作者 张晓东 李占江 杨祥云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5-331,共7页
目的:检验不恰如其分体验问卷修订版(NJRE-Q-R)在中国临床和社区人群的效度和信度。方法:根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诊断标准,选取北京安定医院门诊强迫障碍、抑郁症、焦虑障碍患者共238例,社区招募正常对照201例,用耶鲁-... 目的:检验不恰如其分体验问卷修订版(NJRE-Q-R)在中国临床和社区人群的效度和信度。方法:根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诊断标准,选取北京安定医院门诊强迫障碍、抑郁症、焦虑障碍患者共238例,社区招募正常对照201例,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NJRE-Q-R、贝克抑郁量表、贝克焦虑量表分别评估强迫症状、不恰如其分体验及抑郁焦虑情绪。用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检验效度,Cronbachα系数检验信度。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显示NJRE-Q-R中的种类量表可分为3个维度,NJRE-Q-R中的严重程度量表单维结构良好;验证性因素分析示NJRE-Q-R种类量表及严重程度量表结构模型拟合良好(χ^(2)/df=1.66,CFI=0.95,RMSEA=0.06;χ^(2)/df=2.71,CFI=0.92,RMSEA=0.11);NJRE-Q-R种类量表及严重程度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分别为0.73,0.96。结论:不恰如其分体验问卷修订版在临床和社区人群中具有较好的效度和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恰如其分体验 效度 信度 强迫障碍 心理测量学研究
下载PDF
反转学习行为学范式对Sapap3基因敲除小鼠认知灵活性的检测
6
作者 高明远 孙晓红 +2 位作者 杨子成 徐群渊 雷慧萌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2-270,共9页
目的训练C57/6J野生型小鼠与Sapap3基因敲除小鼠分别进行嗅觉、触觉、听觉为线索的反转学习行为学学习,探究嗅觉、触觉、听觉为线索的小鼠反转学习范式的可行性与对Sapap3基因敲除鼠认知灵活性的探究。方法将8~10周的C57/6J野生型小鼠与... 目的训练C57/6J野生型小鼠与Sapap3基因敲除小鼠分别进行嗅觉、触觉、听觉为线索的反转学习行为学学习,探究嗅觉、触觉、听觉为线索的小鼠反转学习范式的可行性与对Sapap3基因敲除鼠认知灵活性的探究。方法将8~10周的C57/6J野生型小鼠与Sapap3基因敲除鼠各分成3组,在头部固定的情况下进行反转学习行为学训练,通过分析各个阶段的舔水事件的正确率、错误率与学习速率等指标,观察小鼠在3种反转学习行为学范式下的学习能力。结果Sapap3基因敲除鼠与C57/6J野生型小鼠在以嗅觉与听觉为线索的反转学习范式反转阶段达到学习标准所需的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反转学习行为学范式可用于对认知灵活性的检测并且Sapap3基因敲除小鼠的认知灵活性存在障碍,为后续进行对与认知灵活性相关的疾病与脑区的研究的奠定了行为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灵活性 反转学习 强迫症
下载PDF
应用单元活性强化策略的质量交换网络优化
7
作者 付寅瑞 段欢欢 +3 位作者 肖媛 刘洪彬 张志坤 崔国民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9-94,共6页
质量交换网络优化后期,存在结构易固化、新单元生成受限的现象,不利于结构变异和全局寻优。因此,文中首先探究了结构固化的成因,并提出单元活性强化策略。在优化过程中,实时监测个体状态,以一定的概率随机抽取一个超过阈值的质量交换器... 质量交换网络优化后期,存在结构易固化、新单元生成受限的现象,不利于结构变异和全局寻优。因此,文中首先探究了结构固化的成因,并提出单元活性强化策略。在优化过程中,实时监测个体状态,以一定的概率随机抽取一个超过阈值的质量交换器,并将其分化为多个传质单元,以此增强新生单元的活性和个体结构变异能力,提升算法的全局搜索性能。将改进策略应用于废水脱酚和空气除氨2个算例中,所获结构的年综合费用为129 200、336 148美元/a,均优于目前文献最优解。结果表明:单元活性强化策略可以促进结构优选,有效提升算法优化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交换网络 强制进化随机游走算法 优化质量 单元活性强化
下载PDF
强迫症患者心理社会功能的多维受损及其影响因素的初步分析
8
作者 谢民耀 柳娜 +2 位作者 陈豪诚 宋莎莎 张宁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36-141,共6页
目的:探索强迫症(OCD)患者心理社会功能的损伤及影响因素。方法:研究纳入2021年4月至2022年6月在南京脑科医院门诊就诊的OCD患者153例,使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评估强迫症严重程度,强迫症症状分类量表修订版(OCI-R)、贝克焦虑量表(... 目的:探索强迫症(OCD)患者心理社会功能的损伤及影响因素。方法:研究纳入2021年4月至2022年6月在南京脑科医院门诊就诊的OCD患者153例,使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评估强迫症严重程度,强迫症症状分类量表修订版(OCI-R)、贝克焦虑量表(BAI)、贝克抑郁量表(BDI-Ⅱ)、席汉残疾量表(SDS)、心理社会功能问卷评估强迫维度、情绪状态和心理社会功能;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探索心理社会功能的影响因素。结果:强迫症患者Y-BOCS、OCI-R强迫思维维度、BAI、BDI-Ⅱ、SDS与心理社会功能存在正相关(r=0.381、0.276、0.221、0.549、0.417,P均<0.05)。多元回归结果显示心理社会功能总分受强迫行为和BDI-Ⅱ影响显著(β=0.151、0.492,P均<0.05);主观幸福感受BDI-Ⅱ和SDS工作/学习维度影响显著(β=0.365、0.225,P均<0.05);心理认知受BDI-Ⅱ影响显著(β=0.510,P<0.05);社会功能受BDI-Ⅱ影响显著(β=0.478,P<0.05)。结论:不同临床特征下强迫症患者的心理社会功能损害不同,抑郁症状是心理社会功能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症 心理社会功能 症状维度 抑郁 焦虑
下载PDF
不同起病年龄强迫症患者及亲属的强迫信念和焦虑特质研究
9
作者 张治坤 苏琴基 +2 位作者 江永美 黄从雯 郁缪宇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1164-1170,共7页
目的:探究不同起病年龄的强迫症患者和亲属焦虑特质和强迫信念的差异及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强迫信念问卷-44(OBQ-44)和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对青少年期和成年期起病的强迫症患者和亲属进行评估,在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采用耶鲁—... 目的:探究不同起病年龄的强迫症患者和亲属焦虑特质和强迫信念的差异及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强迫信念问卷-44(OBQ-44)和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对青少年期和成年期起病的强迫症患者和亲属进行评估,在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采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评估患者强迫症状。结果:与成年起病的强迫症患者相比,青少年起病的患者的强迫信念量表和状态特质焦虑问卷总分更高(t=2.090,P=0.043;t=2.327,P=0.025),两组患者亲属也表现出相似的趋势(t=2.901,P=0.006;t=3.357,P=0.002)。患者亲属的强迫信念和状态特质焦虑总分均与强迫症患者治疗前的强迫思维均呈正相关关系(r=0.393,P=0.012,r=0.557,P<0.001),强迫信念和焦虑状态/特质也与患者治疗前强迫行为呈正相关关系(r=0.320,P=0.044,r=0.662,P<0.001),患者亲属的焦虑特质与患者强迫症状减分呈负相关关系(r=-0.389,P=0.013)。结论:青少年起病强迫症患者和亲属具有更明显的强迫信念和焦虑状态/特质,患者亲属的认知特征与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相关,因此在对强迫症,尤其是早年起病者需重视对患者和亲属认知特征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症 家庭成员 强迫信念 焦虑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强迫性障碍患者伴发强迫型人格障碍的临床特征和影响因素
10
作者 姜文静 汪旭回 +4 位作者 徐之涵 张雪迪 王钟琪 周萍 柳娜 《四川精神卫生》 2024年第4期317-322,共6页
背景强迫型人格障碍和强迫性障碍(OCD)是常见的心理疾病,其临床症状相似,但二者之间的区别有待进一步明确。目的探讨OCD患者伴发强迫型人格障碍的临床特征和影响因素,为进一步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12月在南京医... 背景强迫型人格障碍和强迫性障碍(OCD)是常见的心理疾病,其临床症状相似,但二者之间的区别有待进一步明确。目的探讨OCD患者伴发强迫型人格障碍的临床特征和影响因素,为进一步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强迫性障碍诊断标准的195例OC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耶鲁布朗强迫症状分类量表(Y-BOCS)、人格诊断问卷(第四版)(PDQ-4+)、强迫症状分类量表修订版(OCI-R)、贝克抑郁量表(BDI)、贝克焦虑量表(BAI)以及席汉残疾量表(SDS)进行评定。根据PDQ-4+中的强迫型人格障碍分量表评分,将患者分为伴强迫型人格障碍组(n=58)和不伴强迫型人格障碍组(n=137)。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Spearman相关分析考查患者临床特征与强迫型人格障碍分量表评分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OCD患者伴发强迫型人格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伴和不伴强迫型人格障碍的OCD患者的年龄、精神疾病家族史、未治疗时间、OCI-R囤积维度评分、排序维度评分、总评分、PDQ-4+中的强迫型人格障碍分量表评分、BD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伴强迫型人格障碍的OCD患者未治疗时间、OCI-R总评分、囤积维度评分、排序维度评分和BDI评分与强迫型人格障碍分量表评分均呈正相关(r=0.120、0.526、0.364、0.492、0.414,P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未治疗时间(β=0.132、P<0.05)、OCI-R囤积维度评分(β=0.283、P<0.05)、排序维度评分(β=0.418、P<0.05)是OCD患者伴发强迫型人格障碍的影响因素。结论伴强迫型人格障碍的OCD患者未治疗时间可能更长,在囤积和排序方面的功能障碍可能更明显,抑郁症状可能更严重。未治疗时间、囤积症状和排序症状可能是OCD患者伴发强迫型人格障碍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型人格障碍 强迫性障碍 临床特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童年创伤与强迫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岳恺晨 杨世昌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23-327,共5页
童年创伤包括躯体虐待、性虐待、情感虐待以及忽视。作为影响强迫症(OCD)的重要社会心理因素,童年创伤既可以直接影响OCD的发生和发展,也可以通过与生物、遗传、社会心理等多种因素发生交互作用间接影响OCD。本文对童年创伤和OCD的关系... 童年创伤包括躯体虐待、性虐待、情感虐待以及忽视。作为影响强迫症(OCD)的重要社会心理因素,童年创伤既可以直接影响OCD的发生和发展,也可以通过与生物、遗传、社会心理等多种因素发生交互作用间接影响OCD。本文对童年创伤和OCD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更深入理解童年创伤与OCD之间的内在机制,为OCD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症 童年创伤 发病机制
下载PDF
认知行为团体咨询对医学大学生强迫症症状的作用
12
作者 唐莹 胡素颖 +6 位作者 胡军平 姚欢 何青 储菁菁 周世红 吴义高 吴金庭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87-290,共4页
目的:研究对强迫症症状的医学大学生运用认知行为团体咨询的可行性。方法:分别于2021年10月和2022年10月招募76名中度强迫症症状的医学大学生入组,随机分配,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8名。对照组在干预期和随访期内不能接受治疗,而实验组则接受... 目的:研究对强迫症症状的医学大学生运用认知行为团体咨询的可行性。方法:分别于2021年10月和2022年10月招募76名中度强迫症症状的医学大学生入组,随机分配,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8名。对照组在干预期和随访期内不能接受治疗,而实验组则接受8周的认知行为团体咨询。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强迫量表修订版(OCI-R)、生活满意度问卷(LSR)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干预前、干预8周和6个月后的效果。结果:实验组8周后的OCI-R、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6月后的SDS和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LSR得分8周和6个月后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行为团体咨询能有效改善医学大学生的强迫症症状,提高医学大学生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提升其生活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大学生 强迫症症状 认知行为团体咨询
下载PDF
Understanding Behavioral Manifestations of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in People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A Qualitative Study
13
作者 Lena Grüter Matthias Grünke 《Open Journal of Psychiatry》 2024年第2期67-90,共24页
Background: There is limited knowledge about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OCD) in people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ID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manifestation of compulsive behaviors associated with OCD at th... Background: There is limited knowledge about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OCD) in people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ID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manifestation of compulsive behaviors associated with OCD at the behavioral level in people with ID in institutionalized settings. The aim was to gain nuanced insight into appropriate understanding and classification in this specific context, and derive implications for research and practice. Methods: Individual cases of people with ID (n = 7) were studied to assess compulsive symptoms through two days of on-site observation of the person with ID within the institution, guided group discussions (n = 28), an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ith key informants and caregivers of the person with ID (n = 20). Caregiver ratings of the compulsive behavior checklist were compiled.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qualitative content analysis. Results: All forms of OCD were present. Characteristics of compulsive behaviors in people with ID at the behavioral level included less complex and more obvious compulsive acts, immediate responses, signs of tension, motor restlessness, facial expression changes, repetition, need for predictability, time-consuming behaviors, and aggressive reactions when these acts were interrupted. Some of the compulsive behaviors corresponded to the ICD-11 OCD code 6B20, and others to compulsions as a psychological symptom (MB23.4). Conclusions: OCD may manifest atypically at the behavioral level in people with ID, posing significant challenges for accurate classification due to symptom ambiguity. Follow-up differential diagnostic studies are needed to more accurately identify and differentiate OCD symptoms in people with ID. Further, disorder-specific guidelines for recognizing OCD in people with ID are needed for institutionalized settings without psychiatric-psychotherapeutic experti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ople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Compulsive Behavior DIAGNOSTICS Differential Diagnosis
下载PDF
中国精神疾病外科治疗专家共识
14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精神疾病外科治疗联盟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 +5 位作者 赖伊杰 孙伯民 陆林 王高华 王伟 张建国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85-402,共18页
《中国精神疾病外科治疗专家共识》由全国神经外科、精神科等相关领域专家编写。专家共识根据截至2023年12月发表的临床研究并基于循证医学标准,发布神经外科手术在精神疾病临床中的治疗方案推荐,涵盖疾病包括:强迫症、抑郁症、抽动症... 《中国精神疾病外科治疗专家共识》由全国神经外科、精神科等相关领域专家编写。专家共识根据截至2023年12月发表的临床研究并基于循证医学标准,发布神经外科手术在精神疾病临床中的治疗方案推荐,涵盖疾病包括:强迫症、抑郁症、抽动症、双相障碍、神经性厌食症、物质使用相关障碍、精神分裂症等。本专家共识介绍了临床上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精神疾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初步规范了治疗流程和操作技术,旨在为从事精神疾病外科治疗的临床工作人员制定外科治疗技术应用的专业标准,最大程度上提高治疗效果、促进该治疗技术未来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学 精神病学 神经调控 专家共识 难治性精神疾病 强迫症 抑郁症 抽动症 双相障碍 神经性厌食症 物质使用相关障碍 精神分裂症
下载PDF
Evaluating Pharmacological and Rehabilitation Strategies for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Bipolar Disorder: A Comprehensive Clinical Study
15
作者 Rocco de Filippis Abdullah Al Foysal 《Advances in Bio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CAS 2024年第7期406-431,共26页
Bipolar disorder presents significant challenges in clinical management, characterized by recurrent episodes of depression and mania often accompanied by impairment in functioning.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efficacy... Bipolar disorder presents significant challenges in clinical management, characterized by recurrent episodes of depression and mania often accompanied by impairment in functioning.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efficacy of pharmacological interventions and rehabilitation strategies to improve patient outcomes and quality of life. Utilizing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with multiple treatment arms, participants will receive pharmacotherapy, polypharmacotherapy, rehabilitation interventions, or combination treatments. Outcome measures will be assessed using standardized scales, including the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Yale-Brown Obsessive Compulsive Scale (Y-BOCS), and Mania Scale. Preliminary data suggest improvements in symptom severity and functional outcomes with combination treatments. This research aims to inform clinical practice, guide treatment decisions, and ultimately enhance the quality of care for individuals living with bipolar disorder. Findings will be disseminated through peer-reviewed journals and scientific conferences to advance knowledge in this f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polar Disorder (BD) Pharmacotherapy (PT) Rehabilitation Interventions (RI)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 Yale-Brown Obsessive Compulsive Scale (Y-BOCS) Mania Scale (MS) Machine learning (ML)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下载PDF
伴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误诊原因分析
16
作者 高明秀 庄宁 +2 位作者 王瑞超 付华斌 赵会懂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3期19-22,34,共5页
目的探讨伴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伴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以强迫症状为主诉,病史10个月~9年,均以强迫为首发症状,均误诊为强迫障碍。2例为继发性强迫,... 目的探讨伴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伴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以强迫症状为主诉,病史10个月~9年,均以强迫为首发症状,均误诊为强迫障碍。2例为继发性强迫,属于精神病性症状的延续症状,2例为原发性强迫。误诊时间10个月~9年。依据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相关标准修正诊断为精神分裂症,1例给予抗精神病及抗抑郁治疗,3例经抗精神病药物配合多参数无抽搐电休克治疗,2~3个月后好转,阳性精神病性症状及强迫症状基本消失,残存部分阴性症状。结论伴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病情复杂、社会功能差、认知功能损害严重,误诊率高,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 误诊 强迫障碍 强迫观念行为 反强迫 精神病性症状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as early augmentation in adolescent 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A pilot proof-of-concept randomized control trial
17
作者 Aditya Agrawal Vivek Agarwal +1 位作者 Sujita Kumar Kar Amit Arya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Pediatrics》 2024年第2期161-170,共10页
BACKGROUND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is proven to be safe in treating various neurological condition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It is also an effective method in the treatment of OCD in adults.AIM... BACKGROUND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is proven to be safe in treating various neurological condition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It is also an effective method in the treatment of OCD in adults.AIM To assess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tDCS as an add-on therapy in drug-naive adolescents with OCD.METHODS We studied drug-naïve adolescents with OCD,using a Children’s Yale-Brown obsessive-compulsive scale(CY-BOCS)scale to assess their condition.Both active and sham groups were given fluoxetine,and we applied cathode and anode over the supplementary motor area and deltoid for 20 min in 10 sessions.Reassessment occurred at 2,6,and 12 wk using CY-BOCS.RESULTS Eighteen adolescents completed the study(10-active,8-sham group).CY-BOCS scores from baseline to 12 wk reduced significantly in both groups but change at baseline to 2 wk was significant in the active group only.The mean change at 2 wk was more in the active group(11.8±7.77 vs 5.25±2.22,P=0.056).Adverse effects between the groups were comparable.CONCLUSION tDCS is safe and well tolerated for the treatment of OCD in adolescents.However,there is a need for further studies with a larger sample population to confirm the effectiveness of tDCS as early augmentation in OCD in this pop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olescents Early augmentation 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 SAFETY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强迫症患者药物治疗效果的影响
18
作者 王云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2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针对强迫症患者,采用药物治疗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于2022年1月—2023年10月收治的80例强迫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参照组(40例)与研究组(40例)。参照组口服氟伏沙明治疗,研... 目的探讨针对强迫症患者,采用药物治疗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于2022年1月—2023年10月收治的80例强迫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参照组(40例)与研究组(40例)。参照组口服氟伏沙明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进行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治疗时间为4周。比较两组治疗2周、4周后的耶鲁-布朗强迫障碍量表(Yale-brown Compulsive Disorder Scale,Y-BOCS)评分和症状自评90项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2周及4周后,研究组Y-BOC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SCL-90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氟伏沙明的基础上为强迫症患者进行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能够快速减轻其存在的强迫症状,对精神状态的改善有积极意义,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症 重复经颅磁刺激 氟伏沙明 强迫症状 精神状态
下载PDF
氟伏沙明联合利培酮治疗强迫症的疗效观察
19
作者 鲍晓丽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12期144-147,共4页
目的探讨氟伏沙明联合利培酮治疗强迫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明确诊断强迫症的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氟伏沙明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氟伏沙明联合利培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以... 目的探讨氟伏沙明联合利培酮治疗强迫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明确诊断强迫症的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氟伏沙明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氟伏沙明联合利培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以及治疗8周后的耶鲁-布朗强迫症状量表(Y-BOCS)评分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Y-BOC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Y-BOCS评分(3.68±0.74)分低于对照组的(14.18±1.58)分,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7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42%,差异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TESS评分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氟伏沙明与利培酮联合使用对强迫症的疗效更确切,显著优于利培酮单药治疗,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障碍疾病 氟伏沙明 利培酮 强迫症
下载PDF
温胆汤联合氯丙咪嗪治疗强迫症的疗效研究
20
作者 王鸽翔 朱丞 +3 位作者 刘义 陈秋红 钱丽梅 王泽民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8-111,共4页
目的研究温胆汤联合氯丙咪嗪治疗强迫症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方法选取310例被确诊为强迫症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参考组155例使用氯丙咪嗪进行治疗,研究组155例使用温胆汤联合氯丙咪嗪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每... 目的研究温胆汤联合氯丙咪嗪治疗强迫症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方法选取310例被确诊为强迫症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参考组155例使用氯丙咪嗪进行治疗,研究组155例使用温胆汤联合氯丙咪嗪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每组脱落5例,按每组150例进行比较。研究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参考组76.33%,不良反应率10.67%低于参考组2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参考组相对比,研究组Y-BOCS、CGI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参考组相对比,研究组HAMD-24评分、HAMA评分、SFRS评分、PSQI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被确诊为强迫症的患者通过服用氯丙咪嗪、温胆汤联合治疗后,临床作用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症 氯丙咪嗪 温胆汤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