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KAP理论的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研究
1
作者 李媛媛 袁玉林 随力瑞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共8页
为改善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现状,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水平,结合知识-态度-行为(KAP)理论,构建大学生安全教育KAP模型;通过问卷发放和筛选,获取659份有效问卷;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检验网络安全教育对网络安全认知、网络安全态度、网... 为改善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现状,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水平,结合知识-态度-行为(KAP)理论,构建大学生安全教育KAP模型;通过问卷发放和筛选,获取659份有效问卷;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检验网络安全教育对网络安全认知、网络安全态度、网络安全行为的影响,以及可能存在的中介作用影响路径。结果表明:网络安全教育显著影响网络安全认知、网络安全态度、网络安全行为,其中,网络安全认知、网络安全态度起到独立中介及链式中介作用;法律道德教育、知识教育、实践活动、榜样引领均能直接影响网络安全行为,其中,法律道德教育对网络安全行为的影响最强,知识教育次之,实践活动和榜样引领最弱。在具体作用路径方面,法律道德教育主要通过直接效应来影响网络安全行为,知识教育、实践活动、榜样引领主要通过安全认知间接影响网络安全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态度-行为(KAP) 网络安全教育 法律道德教育 实践活动 榜样引领 结构方程模型(SEM)
下载PDF
转实成智:在实践中探索和运用高等教育理论
2
作者 刘献君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共6页
理论是一种理性认识,其本质来源于实践。实践是理论的基础,实践为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源泉,实践也是检验理论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教育理论来源于教育实践,教育研究要立足实践,在实践中洞察问题,善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 理论是一种理性认识,其本质来源于实践。实践是理论的基础,实践为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源泉,实践也是检验理论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教育理论来源于教育实践,教育研究要立足实践,在实践中洞察问题,善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研究中不仅要有理论指导,而且要有实践智慧。在实践和研究中,需转实成智,形成实践智慧,并运用实践智慧展开研究。譬如,从关系中揭示事物的本质,在综合中创造,在转化中深化,等等。教育研究还需回归实践,改进实践,要运用从实践研究中得出的新认识、新理论来指导未来实践。这种指导,要针对未来实践的状态和要求,如需要达到的目标、解决的问题,师生的诉求、社会的要求,以及解决问题行之有效的途径、方法,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研究 教育理论 教育实践 转实成智 院校研究
下载PDF
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3
作者 马立国 朱朝磊 《科教导刊》 2024年第21期104-107,共4页
工程测量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之一,实践性强,其课程目标包括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和素质效果三部分。课程以学生为中心,从基础理论到观测知识,从点到面建立新型传帮带实践模式,从虚拟任务到实际工程,三方面强化理论和实践结合... 工程测量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之一,实践性强,其课程目标包括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和素质效果三部分。课程以学生为中心,从基础理论到观测知识,从点到面建立新型传帮带实践模式,从虚拟任务到实际工程,三方面强化理论和实践结合;课程兼顾立德树人,将家国情怀、科学创新精神、社会责任和个人修为等德育工作有机融入课程并有效落地;优化建立阶梯型课程综合考评体系,结合课程目标达成情况持续改进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目标 理论实践结合 课程德育 综合考评
下载PDF
我国教师道德形象的影视呈现及教育反思——基于媒介框架理论的分析视角
4
作者 徐国英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32-139,共8页
教师题材的主旋律电影是构建与传播教师道德形象的重要媒介。媒介框架理论作为一种有效的理论工具可以用来分析教育电影中的师德形象。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电影中师德形象的媒介框架经历了政治引领化、个性化和多元化的历史演变,使得师... 教师题材的主旋律电影是构建与传播教师道德形象的重要媒介。媒介框架理论作为一种有效的理论工具可以用来分析教育电影中的师德形象。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电影中师德形象的媒介框架经历了政治引领化、个性化和多元化的历史演变,使得师德内涵不断丰富,师德形象更加清晰与多元。从塑造具有教育家精神的新时代师德形象来看,我国教师道德形象的视觉呈现应由“他塑”走向“自塑”、由“完人”走向“真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框架理论 教育电影 师德形象 形象变迁
下载PDF
石油工业环境保护课课程思政教学探讨
5
作者 陈武 李中宝 +1 位作者 朱米家 姜学勤 《高教学刊》 2023年第11期180-184,共5页
该文简要分析石油相关专业课程思政的现状,介绍石油工业环境保护课程培养目标。结合国家课程思政形势、要求及石油工业环境保护课程具体情况,围绕新时代国家能源安全对人才的需求,以及高等教育如何为石油企业培养一批“愿意去、留得住... 该文简要分析石油相关专业课程思政的现状,介绍石油工业环境保护课程培养目标。结合国家课程思政形势、要求及石油工业环境保护课程具体情况,围绕新时代国家能源安全对人才的需求,以及高等教育如何为石油企业培养一批“愿意去、留得住、用得上”的环保专门人才等问题,重点探讨石油工业环境保护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与实践途径,并明确指出达成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必须满足的四点要求。旨在通过思政元素与课程专业知识点融合贯通,将课程教学由专业知识层面上升到社会责任层面,上升到国家能源安全层面,真正做到立德树人,为石油工业培养合格的环保接班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石油工业环境保护 课程思政 教学目标 实践途径
下载PDF
《实践论》中“知行统一”思想对高校德育的当代启示
6
作者 刘美丹 刘迎秋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3年第9期96-102,共7页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由于经济形势、思想观念的巨变,外来价值观的碰撞,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发生了一些变化,部分大学生的行为中存在“知行脱节”现象,这也使得高校德育面临着严峻的现实问题。毛泽东《实践论》中...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由于经济形势、思想观念的巨变,外来价值观的碰撞,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发生了一些变化,部分大学生的行为中存在“知行脱节”现象,这也使得高校德育面临着严峻的现实问题。毛泽东《实践论》中的“知行统一”思想与当前高校德育工作具有较强的内在契合性,要将“知行统一”思想融入高校德育的工作实践之中,推动高校德育工作以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模式趋向实践,教学内容贴近生活,教学工具走向现代化,这不仅满足了当代大学生的需要,而且能够有效地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论 “知行统一”思想 高校德育 当代启示
下载PDF
议题式教学在德育课堂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石雨晨 刘芷楠 曹曙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2-79,共8页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2年修订)》和《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均倡导以学生的真实生活和社会生活为基础,设置并围绕议题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从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议题式教学的核心要素包括情...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2年修订)》和《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均倡导以学生的真实生活和社会生活为基础,设置并围绕议题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从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议题式教学的核心要素包括情境、议题和活动,基于沃尔顿对话理论中对对话类型的划分,可以提炼出六种议题类型。生活性、对话性和实践性是议题式教学和德育课程的共同基础,它们凸显了议题式教学应用于德育课堂的重要性及可行性。研究者应当与中小学教师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探索以议题式教学为载体的德育课堂教学改进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议题式教学 中小学德育 对话理论 学科实践
下载PDF
技术赋能时代中小学德育的转向、实践困境及突破路径 被引量:1
8
作者 张为媛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3年第7期113-116,共4页
进入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新时代,传统德育模式已无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求,通过信息技术开展德育工作已成为德育改革发展的内在需要。技术的赋能使得中小学道德教育的课程生态、育人场域及师生关系进行了重构,同时也给学校德... 进入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新时代,传统德育模式已无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求,通过信息技术开展德育工作已成为德育改革发展的内在需要。技术的赋能使得中小学道德教育的课程生态、育人场域及师生关系进行了重构,同时也给学校德育带来了多重挑战,即多元德育资源异化学生主流价值观,技术主导式教学冲击教师主体地位,德育监测数据引发德育伦理问题,德育管理滞后削弱德育管理实效性。为此,应加强网络德育监管,打造绿色网络德育空间;构建信息技术伦理规范体系,凸显以人为本的德育共识;学校应挖掘德育资源,创新德育管理手段;提高教师信息素养,重塑教师角色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中小学德育 转向 实践困境 突破路径
下载PDF
问道·探术·领学:高职院校思政课建设的理念蕴涵与实践探索
9
作者 周自明 陈国宁 蔡东伟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0-128,共9页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说:“讲好思政课,不仅有‘术’,也有‘学’,更有‘道’”,是“道”“术”“学”三者的辩证统一。高职院校思政课的“道”,是思政课课程的立德树人之道、理想信念之道、追求真理之...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说:“讲好思政课,不仅有‘术’,也有‘学’,更有‘道’”,是“道”“术”“学”三者的辩证统一。高职院校思政课的“道”,是思政课课程的立德树人之道、理想信念之道、追求真理之道,它蕴含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中,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术”,是思政课教师的科研之术、教学之术和课堂艺术,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学”,是指引导青年学生学理论、学方法、学思维,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本领,是让青年学生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点和方法的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高职院校思政课的“道”“术”“学”具有内在辩证统一关系,统一于社会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思政课 立德树人
下载PDF
美德伦理视域下高校道德教育研究
10
作者 张贝丽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2-45,共4页
美德伦理是将美德概念作为基本概念的伦理类型,它认为行为者的美德品质能为其行为提供正确指南,这种伦理研究进路不仅弥补了规范伦理的实践缺陷,推动了当代伦理学研究的深化,而且从重建道德主体性、指导道德实践及继承美德教育资源等层... 美德伦理是将美德概念作为基本概念的伦理类型,它认为行为者的美德品质能为其行为提供正确指南,这种伦理研究进路不仅弥补了规范伦理的实践缺陷,推动了当代伦理学研究的深化,而且从重建道德主体性、指导道德实践及继承美德教育资源等层面显示出对我国高校道德教育的积极意义。以美德伦理为理论基础的高校道德教育应从加强道德理论教育、实施道德情感教育、丰富道德实践教育等多方面完善道德教育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道德教育 美德伦理 规范伦理 道德理论教育 道德情感教育 道德实践教育
下载PDF
廉政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三重维度
11
作者 魏变竹 张有武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3期36-40,共5页
廉政文化承继了中华优秀传统廉文化,以马克思主义廉政理论为指导、吸收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廉政思想和制度,属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廉政文化承继了中华优秀传统廉文化,以马克思主义廉政理论为指导、吸收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廉政思想和制度,属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性课程”。从理论维度看,二者性质上一致,内容上契合,功能上吻合;从价值维度看,将廉政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实现廉政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互促,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筑牢大学生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提高大学生政治素养,坚定文化自信,还能够促进新时代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打造廉洁校园;从实践维度上看,要从创新教学内容、提升教师素养、抓好课堂主阵地三个方面做深做实教学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廉政文化 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理论维度 价值维度 实践维度
下载PDF
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教学的探索与创新
12
作者 刘勇 《辽宁高职学报》 2023年第5期29-32,共4页
在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教育任务导向下,全面构建大思政格局并推动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的创新发展成为当代高职院校教育改革面临的重要工作。在此背景下,高职教师要从思政教育认知、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能力层面提高自己,教学中课堂内外融合、... 在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教育任务导向下,全面构建大思政格局并推动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的创新发展成为当代高职院校教育改革面临的重要工作。在此背景下,高职教师要从思政教育认知、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能力层面提高自己,教学中课堂内外融合、线上线下衔接、校内校外联动。高职院校要采取深化认知、构建保障、课程优化、方法升级等具体措施,以此完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教育体系的构建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 立德树人 三全育人
下载PDF
从数学哲学到数学教育——数学观的现代演变及其教育含义 被引量:8
13
作者 郑毓信 肖红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9-44,共6页
结果与过程、知识与观念、理论与实践这三组范畴集中反映了数学哲学的现代研究对于数学教育乃至一般教育的促进作用与启示意义;就当前而言,我们应切实加强思维的辩证性与反思性,从而有效避免与纠正各种片面性的认识与做法上的简单化。
关键词 数学活动论 数学的文化观念 实践转向 数学教育
下载PDF
德育本质研究与反思 被引量:12
14
作者 张忠华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3-29,共7页
德育本质问题是德育基本理论的核心问题,它主要解决德育是什么的问题。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学者提出了转化论、主体发展论、适应论与超越论、自由论、沟通论、养成人道德品质的社会活动论、实践论、体验论等多种德育本质观。客观评价... 德育本质问题是德育基本理论的核心问题,它主要解决德育是什么的问题。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学者提出了转化论、主体发展论、适应论与超越论、自由论、沟通论、养成人道德品质的社会活动论、实践论、体验论等多种德育本质观。客观评价这些德育本质观,科学厘定德育概念,把握德育内部的特殊矛盾性,揭示出德育本质是培育人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对当今德育理论研究与德育实践改革具有重大价值。德育本质研究还存在着概念混乱,本质与目的、过程、功能、途径、特征等概念相混淆等问题。区分这些概念,正确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解决德育本质不可回避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 德育本质 转化论 超越论 适应论
下载PDF
引入、批判、反思与借鉴——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研究90年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志强 李肖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44-50,共7页
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已有近90年的历史,其间,国内有关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的研究大致可分为引入、批判、反思和借鉴4个时期。诸多研究已经深入到杜威思想本身所涉及的各个领域,但也存在不足,这预示着日后的相关研究仍会出现新... 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已有近90年的历史,其间,国内有关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的研究大致可分为引入、批判、反思和借鉴4个时期。诸多研究已经深入到杜威思想本身所涉及的各个领域,但也存在不足,这预示着日后的相关研究仍会出现新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威 道德教育 实用道德理论
下载PDF
关于德育学的研究对象的考察 被引量:9
16
作者 冯文全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4-59,共6页
德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德育学领域一个十分重要的本体论问题。根据哲学的、逻辑学的、语言学的和德育学的多学科视角的考察,德育学的研究对象不是“德育规律”,不是“德育现象”,也不是“德育问题”,而是在学校范围与条件下的德育理论与德... 德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德育学领域一个十分重要的本体论问题。根据哲学的、逻辑学的、语言学的和德育学的多学科视角的考察,德育学的研究对象不是“德育规律”,不是“德育现象”,也不是“德育问题”,而是在学校范围与条件下的德育理论与德育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学 研究对象 德育理论 德育实践
下载PDF
范式的转化研究:教育理论实践化的桥梁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有发 严万跃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3年第4期35-38,共4页
范式的转化研究,是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向教育实践转化的必经研究阶段,是教育理论实践化和教育实践理性化的中介研究形式。范式的转化研究为教育理论的实践化提供过渡性的知识,具有独特的从理论到实践的价值。没有教育理论范式的转化研究,... 范式的转化研究,是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向教育实践转化的必经研究阶段,是教育理论实践化和教育实践理性化的中介研究形式。范式的转化研究为教育理论的实践化提供过渡性的知识,具有独特的从理论到实践的价值。没有教育理论范式的转化研究,教育理论就缺乏进入实践的过渡性知识,就难以具有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式的转换研究 教育理论 教育实践 桥梁
下载PDF
关于环境道德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思考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小飞 孙宏恩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124-127,共4页
教育学意义上的环境教育概念的解读,是环境道德教育理念问题提出的理论基础。探讨环境道德教育的问题,可以从基本理念和具体实践两个角度展开,其中具体实践还包括方法理念、实施原则、实施阶段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 环境教育 环境道德教育 理念 实践
下载PDF
当代德国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选择与定位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小飞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10,15,共5页
德国道德教育的发展历史表明,首先是历史促进了道德教育的传统理论或模式的不断重建、重新批评与考量,其次则是时代给予的挑战和要求。给宗教道德教育以适当的存在和定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紧密结合、于社会服务和闲暇中将道德教育... 德国道德教育的发展历史表明,首先是历史促进了道德教育的传统理论或模式的不断重建、重新批评与考量,其次则是时代给予的挑战和要求。给宗教道德教育以适当的存在和定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紧密结合、于社会服务和闲暇中将道德教育理论予以内化是对德国道德教育的社会层面选择的考察,而对德国学校道德教育具体实践特点的概括和总结则是对德国道德教育的学校层面选择的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 道德教育 理论 实践 社会 学校 定位
下载PDF
构建大学德育环境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14
20
作者 赵金昭 《河南社会科学》 2004年第4期128-130,共3页
研究大学德育环境建设,是增强大学德育的科学性、实效性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人与环境的辩证关系、人的道德需要与全面发展理论,是构建大学德育环境的理论基础。大学德育环境的构建历史性地表现出时空性、主导性、主体性、生命性等实践特... 研究大学德育环境建设,是增强大学德育的科学性、实效性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人与环境的辩证关系、人的道德需要与全面发展理论,是构建大学德育环境的理论基础。大学德育环境的构建历史性地表现出时空性、主导性、主体性、生命性等实践特质,具体体现在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画龙点睛的校训、高雅的人文环境、师生的平等互动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德育环境 理论 实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