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技术观
1
作者 安涛 朱守业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19,共7页
技术工具论是一种社会大众广为接受的技术观,也是当前教育中的主流技术观。工具论是主客二元认识论的产物,它强调技术功能,把技术看作一种价值中立的工具,但忽视了人和教育情境的因素。技术工具论的膨胀会消解教育活动的复杂性,引发教... 技术工具论是一种社会大众广为接受的技术观,也是当前教育中的主流技术观。工具论是主客二元认识论的产物,它强调技术功能,把技术看作一种价值中立的工具,但忽视了人和教育情境的因素。技术工具论的膨胀会消解教育活动的复杂性,引发教育活动的程序化,导致教育技术应用的低效。哲学研究范式的实践转向产生了新的技术观,实践理论阐述了人的实践具有日常性、关系性、过程性和微观性的特征,并能揭示教育技术“实际上是怎么样的”。教育技术实践观有助于我们展示“人—技术—教育”的教育技术关系,以及情境化、动态性和创造性的教育技术实践过程,从而能打开教育技术实践的黑箱。教育技术实践观能助力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逻辑转变,关注微观层面的教育技术活动,打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最后一公里”,从而赋能教育和人的全面发展,有助于探索中国式教育数字化转型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观 工具论 实践理论 教育技术 教育数字化转型
下载PDF
转实成智:在实践中探索和运用高等教育理论
2
作者 刘献君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共6页
理论是一种理性认识,其本质来源于实践。实践是理论的基础,实践为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源泉,实践也是检验理论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教育理论来源于教育实践,教育研究要立足实践,在实践中洞察问题,善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 理论是一种理性认识,其本质来源于实践。实践是理论的基础,实践为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源泉,实践也是检验理论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教育理论来源于教育实践,教育研究要立足实践,在实践中洞察问题,善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研究中不仅要有理论指导,而且要有实践智慧。在实践和研究中,需转实成智,形成实践智慧,并运用实践智慧展开研究。譬如,从关系中揭示事物的本质,在综合中创造,在转化中深化,等等。教育研究还需回归实践,改进实践,要运用从实践研究中得出的新认识、新理论来指导未来实践。这种指导,要针对未来实践的状态和要求,如需要达到的目标、解决的问题,师生的诉求、社会的要求,以及解决问题行之有效的途径、方法,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研究 教育理论 教育实践 转实成智 院校研究
下载PDF
基于KAP理论的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研究
3
作者 李媛媛 袁玉林 随力瑞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共8页
为改善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现状,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水平,结合知识-态度-行为(KAP)理论,构建大学生安全教育KAP模型;通过问卷发放和筛选,获取659份有效问卷;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检验网络安全教育对网络安全认知、网络安全态度、网... 为改善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现状,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水平,结合知识-态度-行为(KAP)理论,构建大学生安全教育KAP模型;通过问卷发放和筛选,获取659份有效问卷;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检验网络安全教育对网络安全认知、网络安全态度、网络安全行为的影响,以及可能存在的中介作用影响路径。结果表明:网络安全教育显著影响网络安全认知、网络安全态度、网络安全行为,其中,网络安全认知、网络安全态度起到独立中介及链式中介作用;法律道德教育、知识教育、实践活动、榜样引领均能直接影响网络安全行为,其中,法律道德教育对网络安全行为的影响最强,知识教育次之,实践活动和榜样引领最弱。在具体作用路径方面,法律道德教育主要通过直接效应来影响网络安全行为,知识教育、实践活动、榜样引领主要通过安全认知间接影响网络安全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态度-行为(KAP) 网络安全教育 法律道德教育 实践活动 榜样引领 结构方程模型(SEM)
下载PDF
基于SPOC与移动教学的理实一体双线混融新教学模式
4
作者 冯万贵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51期165-168,共4页
基于SPOC和移动教学的理实一体双线混融新教学模式是一种将SPOC、MOOC、移动学习和极简教育技术、O2O线上线下教学、翻转课堂、理实一体化等多种教学模式混合而成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通过把整个教学过程划分为课堂前(线上教学)、课堂中... 基于SPOC和移动教学的理实一体双线混融新教学模式是一种将SPOC、MOOC、移动学习和极简教育技术、O2O线上线下教学、翻转课堂、理实一体化等多种教学模式混合而成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通过把整个教学过程划分为课堂前(线上教学)、课堂中(线下教学)、课堂后(线上线下并行)三个阶段,使整个教学过程在平台和工具的支撑下,在应急状态以及扩招和现代学徒制的背景下具有足够的灵活变通能力,从而较好地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理实一体化 教育数字化转型
下载PDF
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5
作者 马立国 朱朝磊 《科教导刊》 2024年第21期104-107,共4页
工程测量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之一,实践性强,其课程目标包括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和素质效果三部分。课程以学生为中心,从基础理论到观测知识,从点到面建立新型传帮带实践模式,从虚拟任务到实际工程,三方面强化理论和实践结合... 工程测量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之一,实践性强,其课程目标包括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和素质效果三部分。课程以学生为中心,从基础理论到观测知识,从点到面建立新型传帮带实践模式,从虚拟任务到实际工程,三方面强化理论和实践结合;课程兼顾立德树人,将家国情怀、科学创新精神、社会责任和个人修为等德育工作有机融入课程并有效落地;优化建立阶梯型课程综合考评体系,结合课程目标达成情况持续改进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目标 理论实践结合 课程德育 综合考评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校实践育人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曹淑娟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20期124-127,共4页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扣实践育人内在要求,建立“四新四化”实践育人体系,通过打造校地融合“新平台”,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增添乡村振兴“新血液”,搭建三全育人“新阵地”,实现对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常态...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扣实践育人内在要求,建立“四新四化”实践育人体系,通过打造校地融合“新平台”,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增添乡村振兴“新血液”,搭建三全育人“新阵地”,实现对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常态化、人才培养专业化、服务乡村振兴多元化、推动协同育人机制化,教育引导青年学子在广阔的农村基层沃土中受教育、长才干,为乡村振兴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实践育人 立德树人 四新四化 青年学子
下载PDF
我国教师道德形象的影视呈现及教育反思——基于媒介框架理论的分析视角
7
作者 徐国英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32-139,共8页
教师题材的主旋律电影是构建与传播教师道德形象的重要媒介。媒介框架理论作为一种有效的理论工具可以用来分析教育电影中的师德形象。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电影中师德形象的媒介框架经历了政治引领化、个性化和多元化的历史演变,使得师... 教师题材的主旋律电影是构建与传播教师道德形象的重要媒介。媒介框架理论作为一种有效的理论工具可以用来分析教育电影中的师德形象。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电影中师德形象的媒介框架经历了政治引领化、个性化和多元化的历史演变,使得师德内涵不断丰富,师德形象更加清晰与多元。从塑造具有教育家精神的新时代师德形象来看,我国教师道德形象的视觉呈现应由“他塑”走向“自塑”、由“完人”走向“真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框架理论 教育电影 师德形象 形象变迁
下载PDF
从数学哲学到数学教育——数学观的现代演变及其教育含义 被引量:8
8
作者 郑毓信 肖红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9-44,共6页
结果与过程、知识与观念、理论与实践这三组范畴集中反映了数学哲学的现代研究对于数学教育乃至一般教育的促进作用与启示意义;就当前而言,我们应切实加强思维的辩证性与反思性,从而有效避免与纠正各种片面性的认识与做法上的简单化。
关键词 数学活动论 数学的文化观念 实践转向 数学教育
下载PDF
德育本质研究与反思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忠华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3-29,共7页
德育本质问题是德育基本理论的核心问题,它主要解决德育是什么的问题。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学者提出了转化论、主体发展论、适应论与超越论、自由论、沟通论、养成人道德品质的社会活动论、实践论、体验论等多种德育本质观。客观评价... 德育本质问题是德育基本理论的核心问题,它主要解决德育是什么的问题。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学者提出了转化论、主体发展论、适应论与超越论、自由论、沟通论、养成人道德品质的社会活动论、实践论、体验论等多种德育本质观。客观评价这些德育本质观,科学厘定德育概念,把握德育内部的特殊矛盾性,揭示出德育本质是培育人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对当今德育理论研究与德育实践改革具有重大价值。德育本质研究还存在着概念混乱,本质与目的、过程、功能、途径、特征等概念相混淆等问题。区分这些概念,正确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解决德育本质不可回避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 德育本质 转化论 超越论 适应论
下载PDF
引入、批判、反思与借鉴——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研究90年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志强 李肖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44-50,共7页
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已有近90年的历史,其间,国内有关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的研究大致可分为引入、批判、反思和借鉴4个时期。诸多研究已经深入到杜威思想本身所涉及的各个领域,但也存在不足,这预示着日后的相关研究仍会出现新... 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已有近90年的历史,其间,国内有关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的研究大致可分为引入、批判、反思和借鉴4个时期。诸多研究已经深入到杜威思想本身所涉及的各个领域,但也存在不足,这预示着日后的相关研究仍会出现新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威 道德教育 实用道德理论
下载PDF
关于德育学的研究对象的考察 被引量:9
11
作者 冯文全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4-59,共6页
德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德育学领域一个十分重要的本体论问题。根据哲学的、逻辑学的、语言学的和德育学的多学科视角的考察,德育学的研究对象不是“德育规律”,不是“德育现象”,也不是“德育问题”,而是在学校范围与条件下的德育理论与德... 德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德育学领域一个十分重要的本体论问题。根据哲学的、逻辑学的、语言学的和德育学的多学科视角的考察,德育学的研究对象不是“德育规律”,不是“德育现象”,也不是“德育问题”,而是在学校范围与条件下的德育理论与德育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学 研究对象 德育理论 德育实践
下载PDF
范式的转化研究:教育理论实践化的桥梁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有发 严万跃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3年第4期35-38,共4页
范式的转化研究,是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向教育实践转化的必经研究阶段,是教育理论实践化和教育实践理性化的中介研究形式。范式的转化研究为教育理论的实践化提供过渡性的知识,具有独特的从理论到实践的价值。没有教育理论范式的转化研究,... 范式的转化研究,是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向教育实践转化的必经研究阶段,是教育理论实践化和教育实践理性化的中介研究形式。范式的转化研究为教育理论的实践化提供过渡性的知识,具有独特的从理论到实践的价值。没有教育理论范式的转化研究,教育理论就缺乏进入实践的过渡性知识,就难以具有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式的转换研究 教育理论 教育实践 桥梁
下载PDF
关于环境道德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思考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小飞 孙宏恩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124-127,共4页
教育学意义上的环境教育概念的解读,是环境道德教育理念问题提出的理论基础。探讨环境道德教育的问题,可以从基本理念和具体实践两个角度展开,其中具体实践还包括方法理念、实施原则、实施阶段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 环境教育 环境道德教育 理念 实践
下载PDF
当代德国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选择与定位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小飞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10,15,共5页
德国道德教育的发展历史表明,首先是历史促进了道德教育的传统理论或模式的不断重建、重新批评与考量,其次则是时代给予的挑战和要求。给宗教道德教育以适当的存在和定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紧密结合、于社会服务和闲暇中将道德教育... 德国道德教育的发展历史表明,首先是历史促进了道德教育的传统理论或模式的不断重建、重新批评与考量,其次则是时代给予的挑战和要求。给宗教道德教育以适当的存在和定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紧密结合、于社会服务和闲暇中将道德教育理论予以内化是对德国道德教育的社会层面选择的考察,而对德国学校道德教育具体实践特点的概括和总结则是对德国道德教育的学校层面选择的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 道德教育 理论 实践 社会 学校 定位
下载PDF
构建大学德育环境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14
15
作者 赵金昭 《河南社会科学》 2004年第4期128-130,共3页
研究大学德育环境建设,是增强大学德育的科学性、实效性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人与环境的辩证关系、人的道德需要与全面发展理论,是构建大学德育环境的理论基础。大学德育环境的构建历史性地表现出时空性、主导性、主体性、生命性等实践特... 研究大学德育环境建设,是增强大学德育的科学性、实效性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人与环境的辩证关系、人的道德需要与全面发展理论,是构建大学德育环境的理论基础。大学德育环境的构建历史性地表现出时空性、主导性、主体性、生命性等实践特质,具体体现在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画龙点睛的校训、高雅的人文环境、师生的平等互动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德育环境 理论 实践
下载PDF
德育理论的中国探索与转型之路(1949—2019) 被引量:5
16
作者 叶飞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7-39,共13页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我国的德育理论研究经历了数次重大的转型和变革,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苏联化"改造再到中苏关系解体之后的"中国化"探索,从"文革"十年的全面停滞再到改革开放以来的探索创新,德育理论...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我国的德育理论研究经历了数次重大的转型和变革,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苏联化"改造再到中苏关系解体之后的"中国化"探索,从"文革"十年的全面停滞再到改革开放以来的探索创新,德育理论研究在波折中不断前进,在波折中不断探索,实现着自身的现代转型及改革创新.新世纪以来,中国德育学者继续开展德育基础理论的研究,同时更加注重在本土教育语境及现实问题背景下展开中国德育的新理念、新路径、新方法的创新,形成了一批兼具理论原创性与实践引领性的德育模式,展现了多元开放姿态下的学术争鸣与学术创造.展望未来,中国德育理论研究必将在中西方学术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中不断走向深化和拓展,并在新时代背景下逐步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德育理论话语体系,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的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 德育理论 德育话语体系 德育转型
下载PDF
德育:人学的视界 被引量:2
17
作者 魏传光 葛畅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4年第3期74-77,共4页
用人学的视界透视德育,是指德育把人学作为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使德育以人学世界观为基点,对德育实践进行深刻、生动的探索、思考、总结,让真实、大写的人突显于德育之中。而德育树立人学世界观考量的标准有:第一,对人的"生存实践... 用人学的视界透视德育,是指德育把人学作为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使德育以人学世界观为基点,对德育实践进行深刻、生动的探索、思考、总结,让真实、大写的人突显于德育之中。而德育树立人学世界观考量的标准有:第一,对人的"生存实践性"的正确理解;第二,对人与社会、人与道德、把握人与把握物这三种重要关系的人学理解;第三,把理解与对话作为德育的方法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学 德育 “生存实践性” 德育方法
下载PDF
钟摆振动与介入转化——教师发展中教育理论与教师实践的关系审思 被引量:6
18
作者 程良宏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7-61 116,共6页
教育理论优先抑或教师实践优先的钟摆振动长期困扰着教师发展,致使教育理论者产生盲目自持的理论优越感或唯实践是从的理论自卑,使教师对教育理论无所适从或质疑抗拒而凭借经验行事。教育理论者要使其教育理论有效作用于教师实践,须向... 教育理论优先抑或教师实践优先的钟摆振动长期困扰着教师发展,致使教育理论者产生盲目自持的理论优越感或唯实践是从的理论自卑,使教师对教育理论无所适从或质疑抗拒而凭借经验行事。教育理论者要使其教育理论有效作用于教师实践,须向教师实践生活不断介入转化,在尊重和理解教师实践基础上生成教育理论。教师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需要向理论者的理论生活介入转化,通过理论学习、理论批判和实践理论构建提升实践的理论品质和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发展 教育理论 教师实践 钟摆振动 介入转化
下载PDF
论建构主义学习观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被引量:14
19
作者 叶湘虹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1期189-194,共6页
每个个体发展成社会人,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一种存在方式,是人的内在需要。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从具有结构主义色彩的强制灌输转变到具有建构主义特色的意义建构是完全可能也是可行的。建构主义学习观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以知识相对论的... 每个个体发展成社会人,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一种存在方式,是人的内在需要。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从具有结构主义色彩的强制灌输转变到具有建构主义特色的意义建构是完全可能也是可行的。建构主义学习观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以知识相对论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观,有准备的头脑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观和意义的生成与建构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习观为主要内涵。它有利于学习者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时主体性的发挥;有利于学习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内化;有利于学习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践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建构主义学习观 自主学习 内化 道德践行
下载PDF
“以色列之旅”——基于关键教育体验理论的以色列道德教育实践探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蒋菲 迦德·伊尔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5-110,共6页
以色列高度重视本国公民的德性养成,教育部在全国高中大力推广普及“以色列之旅”这一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其实质是价值观培育与重构。该活动通过创设不同场景,引导学生思考自我及自我与组织的关系,帮助学生构建及重构自我认知和自我认同... 以色列高度重视本国公民的德性养成,教育部在全国高中大力推广普及“以色列之旅”这一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其实质是价值观培育与重构。该活动通过创设不同场景,引导学生思考自我及自我与组织的关系,帮助学生构建及重构自我认知和自我认同,进而实现道德认知发展。“以色列之旅”以关键教育体验理论为理论根基,该理论是当前以色列指导本国道德教育实践的最为主流的教育理论,在建构过程中充分吸收了经验学说、高峰体验理论、明朗化体验和关键事件法等相关理论学说的精髓,并有着自身突出的理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色列之旅 关键教育体验理论 道德教育实践 价值观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