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响二语语用能力发展的因素 被引量:52
1
作者 戴炜栋 陈莉萍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5,共5页
Ellis认为语言能力是语用能力发展的基础,是语用迁移发生的前提,学习者在交往中因处于不利地位失去了发展语用能力的机会.本文将基于Kasper和Rose以及Kasper所做的语用习得研究综述对Ellis所提出的语用习得理论做出回应.近来的研究结果... Ellis认为语言能力是语用能力发展的基础,是语用迁移发生的前提,学习者在交往中因处于不利地位失去了发展语用能力的机会.本文将基于Kasper和Rose以及Kasper所做的语用习得研究综述对Ellis所提出的语用习得理论做出回应.近来的研究结果并不支持Ellis的理论.语用能力、语法能力以及它们的发展与学习生活环境有着复杂的联系.随着语法和语用概念的外延,两者的区分度会越来越模糊,彼此相互作用,但并不是一方为另一方的基础.语言能力对语用迁移有影响,但不是唯一的因素,在某种程度上语言使用者对两种语言的认识起决定作用.任何交往行为都有利于语用能力的发展,关键在于是否能充分利用交往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 语法 迁移 交往
下载PDF
走向多层面互动的汉语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袁毓林 《语言科学》 2003年第6期53-72,共20页
本文主要评论汉语研究中关于语法、词汇、语音相互关联的有关研究。首先,指出传统的语言研究语音、词汇、语法各自独立,描写语法学的操作程序又强调只能先分析音位、后分析语法,到了生成语法时代才确立低层面的语音分析和高层面的语法... 本文主要评论汉语研究中关于语法、词汇、语音相互关联的有关研究。首先,指出传统的语言研究语音、词汇、语法各自独立,描写语法学的操作程序又强调只能先分析音位、后分析语法,到了生成语法时代才确立低层面的语音分析和高层面的语法分析应该互动的正确观念。接着,从汉语的结构面貌和汉语语法研究发展史的角度,指出从词法、形态本位向词组、句子本位转移是汉语语法研究的必然趋势;还指出语法分析中的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除了要注意区分之外,更应该研究这三个平面上的成分之间的配位关系和相互关联的标记模式,并考察语义、语用因素的语法化过程,从而沟通语言的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然后,着重评述有关汉语语法和语音互动关系的研究,指出国内学者在传统语法和描写语法的框架内,对于语音对语法的制约作用已经作了初步的探索;国外学者在生成语法和生成音系学的背景上,分别探讨了语法结构对于语音(特别是方言中连读变调域的界限)的制约作用和韵律结构(特别是音步组织)对于语法结构的制约作用,建立起了各种颇具理论语言学色彩的理论模型。最后,讨论词库结构和句法操作的互动关系,并提出假设,在介于词库和句法表达之间的论元结构层面上的有条件的变化,可以免去许多繁复的句法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 词汇 语音 句法 语义 语用 互动
下载PDF
语言的主观性与主观化研究及其相关问题——兼论主观化与语法化的关系 被引量:12
3
作者 潘海峰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4-132,共9页
语言的主观性研究存在认知语法和语义——语用两大取向。文章评述了两种取向的基本研究框架,并通过具体案例探寻两者的区别;梳理了共时主观化与历时主观化的研究侧重点,通过具体案例探讨了两者在主观化形式鉴别上的争议及两者对交互主... 语言的主观性研究存在认知语法和语义——语用两大取向。文章评述了两种取向的基本研究框架,并通过具体案例探寻两者的区别;梳理了共时主观化与历时主观化的研究侧重点,通过具体案例探讨了两者在主观化形式鉴别上的争议及两者对交互主观化的不同认识;探析了主观化与语法化的关系;最后归纳了两大取向的相通之处、对汉语研究的启示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化 交互主观化 认知语法 语义语用 语法化
下载PDF
功能翻译理论对应用翻译的启示 被引量:142
4
作者 贾文波 《上海翻译》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14,共6页
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文化转换,一种交际互动,一种以的语功能为导向的跨文化活动。委托人对翻译的具体要求、文本的特殊功能、的语读者对译文的期待等是翻译活动中务必考虑的要素。而应用翻译的信息性、诱导性和匿名性特征刚好... 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文化转换,一种交际互动,一种以的语功能为导向的跨文化活动。委托人对翻译的具体要求、文本的特殊功能、的语读者对译文的期待等是翻译活动中务必考虑的要素。而应用翻译的信息性、诱导性和匿名性特征刚好与功能翻译理论的翻译要求不谋而合。本文作者认为,应用翻译应注重翻译过程中的交际互动,要根据翻译要求谋篇布局、根据文本功能实施翻译策略、根据的语文化情景重构文本内容,以有效实现翻译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翻译 文化转换 交际互动 翻译要求 文化情景
下载PDF
汉语“被”字句再探索--语法-语用互动视角 被引量:3
5
作者 薛兵 张绍杰 《语言教育》 2020年第4期45-50,共6页
为弥补汉语"被"字句先前研究中"介词观""动词观"和"助词观"的理论局限,本文通过从语法-语用互动视角对"被"字句的使用进行考察、分析与阐释发现,"被"是一个同时编码被动... 为弥补汉语"被"字句先前研究中"介词观""动词观"和"助词观"的理论局限,本文通过从语法-语用互动视角对"被"字句的使用进行考察、分析与阐释发现,"被"是一个同时编码被动语态语法意义和"遭受"语用意义的语用语态助词;对"被"字句的选择就是顺应于说话人交际意图,对"被"所编码的语法及语用意义的动态选择。"遭受"体现为一般语境下"被"字句的默认语用意义,在具体语境下可以被取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字句 语用语态助词 语法-语用互动 选择 顺应
下载PDF
汉语语态连续统——基于语法-语用互动的视角 被引量:3
6
作者 张绍杰 薛兵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17-24,共8页
本文以反映语法与语用互动关系的"选择与顺应"理论视角为基点,考察汉语语态系统中各种语态语法形式的使用情况。研究发现,汉语主动、中动和被动三种语态形式并非离散的范畴,而是构成对不同程度施受关系进行凸显的层级系统,即... 本文以反映语法与语用互动关系的"选择与顺应"理论视角为基点,考察汉语语态系统中各种语态语法形式的使用情况。研究发现,汉语主动、中动和被动三种语态形式并非离散的范畴,而是构成对不同程度施受关系进行凸显的层级系统,即语态连续统。对不同语态形式的选择就是对相应施受关系、语用意义的选择,这一选择过程顺应于语言使用者的特定交际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语态 语态连续统 语法-语用互动 选择与顺应
下载PDF
母语迁移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被引量:4
7
作者 阎苹 《锦州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71-73,共3页
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诸多影响第二语言学习的障碍,其中母语迁移表现得尤其突出。探讨母语迁移在语音、语法和语用等方面的种种表现,针对这些学习障碍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对于英语教学很有启发和帮助。
关键词 母语的迁移 语音 语法 语用
下载PDF
《中国文法要略》的修辞观——纪念《中国文法要略》出版60周年
8
作者 袁本良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62-65,共4页
在语法事实的揭示和语法理论的构建中有机地融入修辞机制的阐发 ,是《中国文法要略》的一个重要特色 ;该书语义范畴、语义关系、句法变换等研究中大量关于语用、修辞的论述 ,集中体现了作者的修辞观。这种以“表达论”为重心的语法体系... 在语法事实的揭示和语法理论的构建中有机地融入修辞机制的阐发 ,是《中国文法要略》的一个重要特色 ;该书语义范畴、语义关系、句法变换等研究中大量关于语用、修辞的论述 ,集中体现了作者的修辞观。这种以“表达论”为重心的语法体系中的修辞分析 ,对于语法与修辞的结合研究具有示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法要略》 语义范畴 语义关系 句法变换 语用 修辞
下载PDF
二语习得中语言负迁移现象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于文华 《陇东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82-85,共4页
二语习得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其消极影响显而易见。主要运用二语习得中有影响力的理论,从词汇、语法、语用三个方面对母语负迁移现象进行例举和分析,据此指出在英语教学中,应加强文化教育,减轻汉语思维方式的干扰,提高学生... 二语习得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其消极影响显而易见。主要运用二语习得中有影响力的理论,从词汇、语法、语用三个方面对母语负迁移现象进行例举和分析,据此指出在英语教学中,应加强文化教育,减轻汉语思维方式的干扰,提高学生的英文理解和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语习得 负迁移 词汇 语法 语用
下载PDF
超越句子——构式、框架与口语互动 被引量:1
10
作者 Kerstin Fischer 刘星宇(译) +1 位作者 马伟忠(译) 施春宏(译) 《海外华文教育》 2019年第5期127-144,共18页
构式语法学家目前仍不愿意将其研究的描写单位扩展到句子之上。然而,从认知视角来看,构式语法和框架语义学的理论前提都特别适合涵盖口语互动。进而言之,构式语法基于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范式,认为意义是以经验为基础的。语法结构不仅植根... 构式语法学家目前仍不愿意将其研究的描写单位扩展到句子之上。然而,从认知视角来看,构式语法和框架语义学的理论前提都特别适合涵盖口语互动。进而言之,构式语法基于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范式,认为意义是以经验为基础的。语法结构不仅植根于人的感觉-运动系统,还植根于社会互动经验,这就需要我们考虑互动问题。关于入场语言学习的实验表明,语气的习得是在互动中锚固的。最后,对口语会话中的特殊现象(如语用标记),可以将其作为构式从框架语义学角度对其做出最佳解释。因此,框架和构式这两个认知语言学概念对于解释口语互动中的概括非常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式语法 框架语义学 互动 自动语言学习 入场 语用标记
下载PDF
语用句法化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11
作者 杨烈祥 刘嘉欣 《现代外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2-561,共10页
语用句法化研究融合句法和语用学研究,主要体现为施为假设、功能短语假设和互动语法假设等理论取向。本文基于这些假设,回顾了语用句法化研究的最新进展:1)句法和语用密不可分,情感表达、主观性和呼语等语用因素均可分析为句法结构;2)... 语用句法化研究融合句法和语用学研究,主要体现为施为假设、功能短语假设和互动语法假设等理论取向。本文基于这些假设,回顾了语用句法化研究的最新进展:1)句法和语用密不可分,情感表达、主观性和呼语等语用因素均可分析为句法结构;2)与英语一致性等句法特征一样,话语特征在句法构建中起着重要作用;3)会话过程中,参与人围绕命题,通过情境植入共同构建句法结构。语用句法化研究扩大了句法研究的观察对象,促进了句法、语用和功能等研究范式的兼容,也为语境论和最小语义论的争论找到可能的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句法化 施为假设 功能短语假设 互动语法假设
原文传递
汉语儿童早期应答语的发展
12
作者 李慧敏 王磊奇 《当代语言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17-934,共18页
本文运用纵向个案研究、对比研究等方法,结合CHILDES转写系统、CLAN程序以及INCA-A系统考察汉语儿童一至三岁期间应答语的发展情况。本文发现,成人引发语为汉语儿童应答语提供了语法结构框架,儿童通过对成人引发语模仿、删除、扩展等句... 本文运用纵向个案研究、对比研究等方法,结合CHILDES转写系统、CLAN程序以及INCA-A系统考察汉语儿童一至三岁期间应答语的发展情况。本文发现,成人引发语为汉语儿童应答语提供了语法结构框架,儿童通过对成人引发语模仿、删除、扩展等句法操作完成应答,同时习得句法结构。成人利用特殊疑问句向儿童询问事物信息,儿童用陈述句回答是成人与三岁前儿童最常用的交流模式。早期成人多采用引起儿童注意的方式引导儿童参与对话。儿童在掌握与成人对话模式的过程中学习与练习的时间是错置的。“成人引发-儿童应答”的互动交流模式对汉语儿童早期应答语的习得具有重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研究结论支持基于用法的语言习得理论。“意图解读”技能和“模式探究”技能对于语言习得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儿童 应答语 语法 语用 互动交流
原文传递
默认语义学模式下的句法限制问题:诠释与批判 被引量:7
13
作者 薛兵 张绍杰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9,143,共10页
后格赖斯语境论者Jaszczolt(2005; 2010; 2016)在其默认语义学模式下提出命题意义表征不受到句法限制的观点,而本研究则认为命题意义层面受到句法限制。句法限制"压制观"直接导致默认语义学理论内部的不一致性,支撑命题意义... 后格赖斯语境论者Jaszczolt(2005; 2010; 2016)在其默认语义学模式下提出命题意义表征不受到句法限制的观点,而本研究则认为命题意义层面受到句法限制。句法限制"压制观"直接导致默认语义学理论内部的不一致性,支撑命题意义不受句法限制的三点论据均存在问题;命题意义表征过程中,句法结构信息不被压制或取消;句法(语法)作为语言使用的资源和语用之间存在互动关系。本研究对理解句法-语义-语用之间的界面或互动关系具有一定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默认语义学 句法限制 句法(语法)-语用互动
原文传递
语法和语用:基于语言使用的互动视角 被引量:20
14
作者 张绍杰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4-79,共6页
后格赖斯语用学研究将语法和语用的关系纳入到语义和语用界面的理论框架中加以解释。本文认为从界面的视角无法合理地解释语法和语用的关系,因为意义不等于使用。基于对语言使用的互动视角,语法和语用的关系建立在规约性和意向性相互作... 后格赖斯语用学研究将语法和语用的关系纳入到语义和语用界面的理论框架中加以解释。本文认为从界面的视角无法合理地解释语法和语用的关系,因为意义不等于使用。基于对语言使用的互动视角,语法和语用的关系建立在规约性和意向性相互作用的基础之上,从这一认识出发,语法是实现语用的资源手段,语用是语法在使用中的具体实现,即语用是对语法在语言情境下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和语用 规约性和意向性 语言使用 互动视角
原文传递
语法与语用的互动关系——以指令性if条件构式为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克定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8-25,143,144,共10页
本文旨在以指令性if条件构式为例探讨语法与语用的互动关系。指令性if条件构式是一种既表达条件义又传递指令力的复合构式,其指令力是陈述分句对条件分句的语用充实功能所赋予的。作为一种日常交际中常用的间接言语行为话语,指令性if条... 本文旨在以指令性if条件构式为例探讨语法与语用的互动关系。指令性if条件构式是一种既表达条件义又传递指令力的复合构式,其指令力是陈述分句对条件分句的语用充实功能所赋予的。作为一种日常交际中常用的间接言语行为话语,指令性if条件构式可以表达威胁性和诱惑性两种言外义。这两种语用意义是该构式自身形成的构式语境、构式整体与其组成成分之间的互动、条件分句与陈述分句之间的互动和陈述分句对条件分句的语用充实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就表明,语法和语用是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互动关系,而非相互独立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语用互动 指令性if条件构式 言外义 动因 构式语境
原文传递
内嵌含义:会话含义理论研究的未解难题 被引量:2
16
作者 薛兵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1-49,共9页
基于合作原则推导而来的后命题会话含义可以内嵌在句子逻辑词范畴内,构成真值条件命题的一部分。这种"内嵌含义"对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提出挑战,并构成当前诸多语法和语用模式热议的焦点。本文分析指出,内嵌含义的语法解释生... 基于合作原则推导而来的后命题会话含义可以内嵌在句子逻辑词范畴内,构成真值条件命题的一部分。这种"内嵌含义"对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提出挑战,并构成当前诸多语法和语用模式热议的焦点。本文分析指出,内嵌含义的语法解释生成过度而语用解释生成不足,二者均尚未解决这一理论难题。对内嵌含义的进一步阐释有赖于研究对象范围的拓展、实证研究方法的革新,以及语法-语用互动解释模式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嵌含义 会话含义 语法-语用互动
原文传递
时态与时间的语法—语用互动关系研究:以英语将来时为例 被引量:8
17
作者 薛兵 张绍杰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9-63,共5页
时态是表征时间的语法规则形式,然而,时态语法规则无法解释时间表达的复杂性,自然语言使用中存在大量时态和所表达时间不对称的现象,体现为语法和语用的相互作用。本文提出,英语时态系统为时间的表达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手段,将来时体现为... 时态是表征时间的语法规则形式,然而,时态语法规则无法解释时间表达的复杂性,自然语言使用中存在大量时态和所表达时间不对称的现象,体现为语法和语用的相互作用。本文提出,英语时态系统为时间的表达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手段,将来时体现为多种规约化程度不同的语法形式,其中规约化程度最高的will作为形式标记表达将来时间,同时在特定语境下生成情态语用含义;非将来时形式在特定语境中也可表达将来时间,但受到不同语用条件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态与时间 语法与语用互动 英语将来时
原文传递
“都”的程度加强功能:语法与语用的互动视角 被引量:5
18
作者 周永 吴义诚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6-35,144,共11页
汉语里的"都"一般被认为与英语中的"all"相似,是一个全称量词。已有研究往往从语法或语用等某个单一层面入手,缺少基于二者互动关系之上的有机统一解释。本文认为"都"是一个表程度加强的副词(intensifie... 汉语里的"都"一般被认为与英语中的"all"相似,是一个全称量词。已有研究往往从语法或语用等某个单一层面入手,缺少基于二者互动关系之上的有机统一解释。本文认为"都"是一个表程度加强的副词(intensifier),其主要功能是它的使用能够触发一个关涉域(domain):"都"的作用范围可为显性,即可由所在句子的形态句法结构得以确定;也可为隐性,即存在于语用层面,需要听者基于世界知识进行语用推理得以确认。"都"字句的解析取决于对"都"作用范围的界定,而后者又依赖于对语法和语用之间互动关系的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度副词 关涉域 语法-语用互动
原文传递
兼义辞格特性研究:语法-语用互动视角
19
作者 蒋庆胜 《外国语言文学》 2021年第2期115-125,共12页
汉语修辞研究热点逐渐从辞格转向一般语言的修辞问题,对辞格的共性研究关注不足。而辞格共性研究对于其机制和分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沿用归结主义方法析出兼义辞格,文章发现兼义体现了语法、语用与修辞的互动。语法提供兼义的结构基础... 汉语修辞研究热点逐渐从辞格转向一般语言的修辞问题,对辞格的共性研究关注不足。而辞格共性研究对于其机制和分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沿用归结主义方法析出兼义辞格,文章发现兼义体现了语法、语用与修辞的互动。语法提供兼义的结构基础并制约兼义点的位置和数量,语用提供规则制约与意义压制。语法与语用洽商会产生独特的修辞效果。以疫情相关仿拟为语料发现兼义点常激活认知警觉,并产生评价意义。语料还显示,与疫情相关仿拟具有去幽默化、情绪体验多样化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兼义辞格 辞格分类 语法-语用互动 疫情仿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