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史》论赞评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华瑞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8-55,共8页
“论赞”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史论形式。《宋史》论赞是元史臣对宋代历史的一种考察,一种“盖棺论定”,而这种考察和盖棺论定是以统治者获得资政启示和进行教化为主要目的,其着眼点集中在一代成败兴亡的教训、总结典章制度的得失和褒贬历... “论赞”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史论形式。《宋史》论赞是元史臣对宋代历史的一种考察,一种“盖棺论定”,而这种考察和盖棺论定是以统治者获得资政启示和进行教化为主要目的,其着眼点集中在一代成败兴亡的教训、总结典章制度的得失和褒贬历史人物的善恶上。《宋史》论赞以儒家思想,特别是理学思想的价值取向为圭臬,但运用司马迁以“通古今之变”的研究方法把握宋代历史兴衰治乱规律,和继承中国历史编纂的“直书实录”的优良传统,是《宋史》论赞的突出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史 论赞 治乱兴衰 褒贬臧否 善恶得失
下载PDF
论传统史学的经世致用特点 被引量:2
2
作者 汪高鑫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43-47,共5页
传统史学在自觉发挥其经世致用功能的同时,呈现出一系列具体特点,主要表现为以史为鉴、彰善瘅恶、将施有政和歌功颂德等四个方面。以史为鉴,乃忧患意识使然,旨在找寻历史的存亡之术;彰善瘅恶,重在发挥史学的道德批判功能;将施有政,是倡... 传统史学在自觉发挥其经世致用功能的同时,呈现出一系列具体特点,主要表现为以史为鉴、彰善瘅恶、将施有政和歌功颂德等四个方面。以史为鉴,乃忧患意识使然,旨在找寻历史的存亡之术;彰善瘅恶,重在发挥史学的道德批判功能;将施有政,是倡导以史资政,为现实政治提供励精图治之方;歌功颂德,是要借助于史学的颂扬,以确定其具体王朝的历史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史学 经世致用 以史为鉴 彰善瘅恶 将施有政 歌功颂德
下载PDF
民俗故事中的精神 被引量:1
3
作者 孙民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1-3,共3页
中国民俗故事反映了各民族的精神风貌,概括起来,1.天人合一的精神,即人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互助互生;2.惩恶扬善的精神,体现了儒家仁孝的思想;3.除旧更新的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淘汰陈旧落后的东西,生长新的风俗习惯,与时俱进。
关键词 民俗故事 民族精神 天人合一精神 儒家 仁孝思想 风俗习惯 民间文学 惩恶扬善精神
下载PDF
中国史学传统中的“实录”意涵及其现代意义 被引量:7
4
作者 李纪祥 蒋重跃 潘国国琪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8-76,共9页
“实录”是中国史学传统中的重要概念 ,最早见于两汉文献 ,指司马迁史学的特点之一 :即史文之“直” ,史事之“核” ,史义之“不虚美 ,不隐恶”。北朝学者进而指出 :史官的职责“非但记事而已 ,盖所以为监戒也” ,目的是“彰善瘅恶 ,以... “实录”是中国史学传统中的重要概念 ,最早见于两汉文献 ,指司马迁史学的特点之一 :即史文之“直” ,史事之“核” ,史义之“不虚美 ,不隐恶”。北朝学者进而指出 :史官的职责“非但记事而已 ,盖所以为监戒也” ,目的是“彰善瘅恶 ,以树风声” ,那些专职记事的 ,则“徒闻后世 ,无益当时”。到了唐代 ,“彰善显恶”的“实录史学”成了普遍接受的观念 ,“实录”也成了中国史学传统中的核心术语和概念。“作者性”和“当世性”是“实录史学”的核心。它的首要意涵 ,不在于“过去”的“记录” ,也不在于对“过去”的学术研究 ,而在于一种“当世”精神 ,一种能令其在“当世”呈现“彰善显恶”之意义的精神。然而近代史学对此却多持贬义 ,以为史官之笔 ,不当有主观之评断涉入。传统史学的“实录” ,同时兼赅“真实”与“现实” ,近代史学则重视对“过去”的学术研究取向 ,强调的是“过去的真相”而非“现在的真相”。传统史学的实录精神在近代史学中被遮蔽了。近代史学与传统史学是两套不同的史学世界 ,回归传统史学是当今需要的大方向 ,强调“当世”意涵的“实录”在史学或编史学 (historiography)中被彰显出来的要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史学 实录 彰善显恶 当世性
下载PDF
先秦两汉时期司命神的文化考察
5
作者 焦海燕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45-49,共5页
司命神在先秦两汉时期是主管人的生死、寿命和命运的神祗,它是官方与民间共同信奉的神灵。由于星占学的影响,司命神在汉代被进一步人格化,同时司命神被赋予更多的神性职能。司命神执行诸多职能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劝勉人们诛恶行善,而民众... 司命神在先秦两汉时期是主管人的生死、寿命和命运的神祗,它是官方与民间共同信奉的神灵。由于星占学的影响,司命神在汉代被进一步人格化,同时司命神被赋予更多的神性职能。司命神执行诸多职能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劝勉人们诛恶行善,而民众信仰司命神多是为了求得延年益寿或消灾免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命 星占学 星辰神 职能 诛恶行善
下载PDF
善恶爱憎:评司马迁的褒贬笔法
6
作者 梁建民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19-22,共4页
司马迁的《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一首爱的颂歌,恨的诅曲。本文分析评述了太史公表达善恶爱憎的几种最主要的褒贬笔法,诸如于序事中寓论断,行文中随事评判,传后论赞等等,认为这是太史公史笔的突出特点。
关键词 《史记》 司马迁 中国 史学评论
下载PDF
“清官情结”文化探源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志琴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111-114,共4页
清官是中国戏剧中的类型人物。宋元至今,清官戏大量涌现并不断演绎,形成了中国戏曲源远流长的“清官崇拜”情结。清官故事和清官崇拜情结何以能被民众喜闻乐见,千载传颂,从文化批评的视阈看这是中华民族集体无意识中惩恶扬善的伦理诉求... 清官是中国戏剧中的类型人物。宋元至今,清官戏大量涌现并不断演绎,形成了中国戏曲源远流长的“清官崇拜”情结。清官故事和清官崇拜情结何以能被民众喜闻乐见,千载传颂,从文化批评的视阈看这是中华民族集体无意识中惩恶扬善的伦理诉求、社会公正的大众期许以及英雄神话的文学位移的结果,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杂剧 清官情结 惩恶扬善 法治公正 英雄原型
下载PDF
鹿邑老子与两个金瓜传说研究
8
作者 唐旭东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10-13,17,共5页
在圣哲老子的故里河南鹿邑,至今流传着老子与两个金瓜的传说。该传说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主题。惩恶也是为了扬善。另外,李耳种的瓜籽结出金瓜,而张暴种的瓜籽先结出金瓜又变成纸灯笼的故事情节,则表现了鹿邑民间对... 在圣哲老子的故里河南鹿邑,至今流传着老子与两个金瓜的传说。该传说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主题。惩恶也是为了扬善。另外,李耳种的瓜籽结出金瓜,而张暴种的瓜籽先结出金瓜又变成纸灯笼的故事情节,则表现了鹿邑民间对上古万物互通互化观念的创造性继承。小故事,大道理,其文化价值、思想性和现实意义都不可小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邑 老子 传说 惩恶扬善 万物互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