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Discussion on the Origins of Pramana in Jouang Tradition and its Current Situation
1
作者 Jamyang Phuntsog 《西藏大学学报(藏文版)》 2012年第1期73-89,共17页
关键词 藏文 学习方法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下载PDF
陈那、法称“量-现量说”与笛卡儿、布伦塔诺“悟性-知觉论”之比较研究——兼论老树的“象思维” 被引量:3
2
作者 顺真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14,共6页
认识论层面的方法论之原创,从来都是哲学原创智慧常新的渊源。东西方均有自家的深度方法论,但伴随着具体而且复杂的种种历史原因,思维的原创性源泉同时在东西方集体性地失去记忆。在详细回溯古老东方佛教量论因明学之"量-现量说&qu... 认识论层面的方法论之原创,从来都是哲学原创智慧常新的渊源。东西方均有自家的深度方法论,但伴随着具体而且复杂的种种历史原因,思维的原创性源泉同时在东西方集体性地失去记忆。在详细回溯古老东方佛教量论因明学之"量-现量说"与西洋近现代哲学的"悟性-知觉论"的基础上,对老树的"象思维"理论体系作了东西会通的阐释,旨在唤起学界对方法论的深度认识和重新研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论因明 直观 知觉 象思维 原象
下载PDF
布伦塔诺哲学与大乘佛教原理 被引量:2
3
作者 许为勤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12-19,共8页
通过对现象学之父布恰塔诺的哲学与大乘佛教原理的分析比较,揭示了这两种源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智慧体系的共同性,得出结论:所有文化和哲学的最后目的和最高境界,就是实现全人类每一个生命个体的道德至善。
关键词 布伦塔诺 现象学 内观 自明性 大乘佛教原理 唯识说 量论 意向性
下载PDF
试析逻辑三段论与三支论式在因明学教学中的比较运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拉巴次旦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92-94,99,共4页
文章从藏传因明学中因类学的三支论式和逻辑学三段论角度探讨藏传因明学和普通逻辑学的比较关系在因明学教学中的运用。通过对两种理论的异同分析得出结论。文章认为,这种(交叉式学科的)比较方法对于普通逻辑学与因明学之间的比较研究... 文章从藏传因明学中因类学的三支论式和逻辑学三段论角度探讨藏传因明学和普通逻辑学的比较关系在因明学教学中的运用。通过对两种理论的异同分析得出结论。文章认为,这种(交叉式学科的)比较方法对于普通逻辑学与因明学之间的比较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同时,这种比较研究方法可以推广到藏学研究的各个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明 逻辑 三支论式 三段论
下载PDF
试论唯识宗哲学与因明学认识论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阿旺旦增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4期116-120,共5页
文章通过因明学原始材料,对陈那和法称在因明学认识论中坚持的哲学思想进行分析。认为因明学认识论思想是以经量部和唯识宗哲学混合形式来发扬的。甚至在陈那和法称的因明学著作中阐述经量部学说的篇幅比例远远超过唯识宗学说,因此因明... 文章通过因明学原始材料,对陈那和法称在因明学认识论中坚持的哲学思想进行分析。认为因明学认识论思想是以经量部和唯识宗哲学混合形式来发扬的。甚至在陈那和法称的因明学著作中阐述经量部学说的篇幅比例远远超过唯识宗学说,因此因明学的终结哲学目的没有放弃唯识宗学派立场,而是采用经量部和唯识宗学派基本观点的一种混合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明学认识论 哲学 经量部学说 唯识宗思想
下载PDF
藏传因明与量论的哲学考辨
6
作者 董华 张晓翔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63-66,共4页
藏传因明是以藏语言的典籍为蓝本而传承与发展的因明,量论是藏传因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汉传因明也包括量论的相关内容;汉传因明与藏传因明同属于一个学科,内容上只有侧重点的差异,没有本质区别。随着研究视域和认知的深化与发展,其内涵与... 藏传因明是以藏语言的典籍为蓝本而传承与发展的因明,量论是藏传因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汉传因明也包括量论的相关内容;汉传因明与藏传因明同属于一个学科,内容上只有侧重点的差异,没有本质区别。随着研究视域和认知的深化与发展,其内涵与外延也会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明 藏传因明 汉传因明 量论
下载PDF
《释量论》第三品之“所量有二故,能量唯二种”注疏比较研究
7
作者 才项多杰 《西藏大学学报(藏文版)》 CSSCI 2023年第4期43-57,共15页
Placing reasons,coverage of the reasons,and subjects and similar examples found in classical root texts of Logic such as Pramana-Samucchaya(tshad ma kun btus in Tibetan)and Pramana-Vartika(tshad ma rnam vgrel in Tibet... Placing reasons,coverage of the reasons,and subjects and similar examples found in classical root texts of Logic such as Pramana-Samucchaya(tshad ma kun btus in Tibetan)and Pramana-Vartika(tshad ma rnam vgrel in Tibetan)have been highly debated and explained in accordance with how different scholars and masters understood.Refencing to the classical root text and the commentaries as well as the books written by goloje(sgo blo rje in Tibetan),under the guidance of seeking truth from the facts,the numerals of the praman are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o kinds of pramana two kinds of object of recognition LOGIC COVERAGE
下载PDF
浅谈因明名著《正理滴论》研究现状及相关问题
8
作者 拉巴次旦 旦增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藏文版)》 2022年第3期158-167,共10页
论文对古印度因明(又译作“量学”)创始者之一法称所著《因明七论》之《正理滴论》进行了探析,首先,基于唯物论观点阐述《正理滴论》自古印度传译藏区的发展过程,探究其研究现状。其次,运用比较学方法对杰擦·达玛仁钦所著《智者欢... 论文对古印度因明(又译作“量学”)创始者之一法称所著《因明七论》之《正理滴论》进行了探析,首先,基于唯物论观点阐述《正理滴论》自古印度传译藏区的发展过程,探究其研究现状。其次,运用比较学方法对杰擦·达玛仁钦所著《智者欢喜正理滴论注》及《善说藏正理滴论注》的成书背景、哲学内涵进行分析;同时,从诠释学的视角对莲花戒《正理滴论前品摄义》的内容及其独创之处进行论述。进而依据大量文献资料论证因明学“大小正理”分别为《定量论疏解》、《正理滴论广释》注释的说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明 正理滴论 古印度 哲学
下载PDF
唯识学视角下的翻译本质探析
9
作者 王鹏飞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8期96-98,共3页
翻译的不同定义体现出当前学界对翻译本质的界定呈现多样性,但是关于翻译本质一直未有定论。从佛教唯识学的核心思想下关照翻译的形成因素、翻译过程以及翻译结果,可以发现翻译的三个基本特点,即差异性、依识性及为他性,从而得出翻译的... 翻译的不同定义体现出当前学界对翻译本质的界定呈现多样性,但是关于翻译本质一直未有定论。从佛教唯识学的核心思想下关照翻译的形成因素、翻译过程以及翻译结果,可以发现翻译的三个基本特点,即差异性、依识性及为他性,从而得出翻译的本质乃是一种比量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本质 唯识学 比量
下载PDF
因三相之逻辑与哲学分析
10
作者 姜铁稳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4年第6期37-41,共5页
因明俗称佛家逻辑,其代表着古印度逻辑的最高成就。因三相理论在整个量论因明学体系中占据着极其重要位置。指出因三相每一相之应有的逻辑含义,并指出对因三相之符号化是一种有益的解读方式,但这种解读因三相之方式似离佛教逻辑之本旨... 因明俗称佛家逻辑,其代表着古印度逻辑的最高成就。因三相理论在整个量论因明学体系中占据着极其重要位置。指出因三相每一相之应有的逻辑含义,并指出对因三相之符号化是一种有益的解读方式,但这种解读因三相之方式似离佛教逻辑之本旨依然有些距离。通过从逻辑和哲学的角度对因三相理论进行分析,以期对因三相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明 量论因明 因三相 喻依 解脱道
下载PDF
试论佛教因果学说的理论基点
11
作者 隆孜·桑珠 《西藏大学学报(藏文版)》 2016年第1期78-87,共10页
关键词 佛教 因果学说 理论基点 宗教
下载PDF
A Brief Talk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dhyamika and Prmana
12
作者 Khuchug 《西藏大学学报(藏文版)》 2012年第1期64-72,共9页
关键词 藏文 学习方法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下载PDF
略论藏传因明的因果辩证关系
13
作者 隆孜·桑珠 其米次仁 《西藏大学学报(藏文版)》 2016年第4期96-104,共9页
关键词 藏语 学习方法 阅读知识 阅读材料
下载PDF
略论萨班对藏传因明学的贡献
14
作者 次旺南木加 《西藏大学学报(藏文版)》 2014年第4期15-22,共8页
关键词 事迹 发展史 教育领域 藏族文化 万能钥匙 西藏
下载PDF
敦煌藏文因明写卷PT0123之《成他相续论》本注研究
15
作者 改玛本 《西藏大学学报(藏文版)》 2011年第1期72-77,共6页
关键词 敦煌 藏文 《成他相续论》 本注 研究
下载PDF
再议《集量论》及《释量论》相关内容及其特殊涵义
16
作者 旦巴次仁 米玛次仁 《西藏大学学报(藏文版)》 2010年第2期102-107,共6页
关键词 《集量论》 《释量论》 内容 涵义
下载PDF
印度因明学藏译文献综述
17
作者 土登彭措 《西藏大学学报(藏文版)》 2014年第4期8-14,共7页
关键词 翻译 印量 藏族
下载PDF
术语“象征符号”简论
18
作者 拉巴次旦 《西藏大学学报(藏文版)》 2015年第3期95-107,共13页
下载PDF
凯珠杰·格勤白桑巨著《因明七论除意暗庄严疏》评析
19
作者 旦巴次仁 《西藏大学学报(藏文版)》 2016年第2期95-102,共8页
下载PDF
《量理宝藏论》中的非量识之划分方式研究
20
作者 完德杰 《中国藏学(藏文版)》 2019年第4期124-137,共14页
“非量”作为藏传因明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藏族早期因明学家对其有不同的分法。文章为阐明萨班《量理宝藏论》中的“非量三分法”,首先对恰巴曲桑等人的“非量五分法”做了陈述后,将五分法中伺察识、已觉智等另列为不悟、颠倒、犹豫三识... “非量”作为藏传因明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藏族早期因明学家对其有不同的分法。文章为阐明萨班《量理宝藏论》中的“非量三分法”,首先对恰巴曲桑等人的“非量五分法”做了陈述后,将五分法中伺察识、已觉智等另列为不悟、颠倒、犹豫三识的反驳过程做较详细的解析,最后论证把非量仅限于不悟、颠倒、犹豫三识的原因归结于三种似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理宝藏论 三种非量 三种似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