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先秦民族史观钩沉--兼论周朝“夷夏”之辨
被引量:
6
1
作者
彭华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1,共11页
如何看待先秦时期尤其是周朝时期的民族,我们固然可以借鉴西方文化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吸收以“文化”判别“民族”这一观点,亦即通过后天的文化因素(如共同的语言文字、共同的社会生活、共同的礼制风俗、共同的历史记忆、共同的民族意...
如何看待先秦时期尤其是周朝时期的民族,我们固然可以借鉴西方文化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吸收以“文化”判别“民族”这一观点,亦即通过后天的文化因素(如共同的语言文字、共同的社会生活、共同的礼制风俗、共同的历史记忆、共同的民族意识等)来判别民族。除此主观标准之外,实则不可忽视一个客观标准,即先天的生理因素是鉴定民族的客观标准,如生理特征(遗传特征)、血缘关系(包括祖先传说与世系追记)等。对蛮夷戎狄的民族偏见与民族歧视是周朝“夷夏观”的主体内容,而“以夏变夷”则是其主流导向,这是周朝“夷夏之辨”的要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周朝
民族
夷夏
人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黄易及其武侠小说
被引量:
14
2
作者
韩云波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22-43,共22页
黄易从1987年开始发表作品,到2017年4月出版最后一部作品,创作生命长达30年。其武侠小说创作可以分为初创尝试、创作成熟、探索发展三个阶段,以"玄幻"与"异侠"的独特创造被称为"九十年代的武侠旗手",表...
黄易从1987年开始发表作品,到2017年4月出版最后一部作品,创作生命长达30年。其武侠小说创作可以分为初创尝试、创作成熟、探索发展三个阶段,以"玄幻"与"异侠"的独特创造被称为"九十年代的武侠旗手",表现出与温瑞安不同的"后金庸"武侠小说路径选择。黄易更进一步"借武道以窥天道",将科幻融会于武侠,在"黄易三变"之后,借历史题材展开了对于历史规律的思考,他的《寻秦记》《大唐双龙传》《边荒传说》以及"盛唐三部曲"等作品,都表现了深邃的历史内涵。但是,黄易小说产生于从金庸时代到"后金庸"时代的过渡时刻,也有良莠杂陈的一面:他既是另类武侠的开拓者,同时也是武侠传统的崩坏者;既是历史奥秘的探寻者,同时也是历史规律的逃逸者。应以辩证的态度看到黄易武侠小说不同的文学和文化面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易
武侠小说
金庸
温瑞安
《寻秦记》
《大唐双龙传》
《边荒传说》
“盛唐三部曲”
《破碎虚空》
《星际浪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先秦至汉“五行、四时、音律对应说”流变
被引量:
4
3
作者
谷杰
《文化艺术研究》
2010年第5期112-120,共9页
在先秦至汉的文献中,五音、十二律及其生律法被纳入到阴阳五行学说之中,体现了古代先民认识自然和社会的思想观念。先秦至汉阴阳与五行经历了一个合流的过程,而有关五音、十二律及其生律法的解说也受其影响并产生相应的变化。本文以相...
在先秦至汉的文献中,五音、十二律及其生律法被纳入到阴阳五行学说之中,体现了古代先民认识自然和社会的思想观念。先秦至汉阴阳与五行经历了一个合流的过程,而有关五音、十二律及其生律法的解说也受其影响并产生相应的变化。本文以相关文献为依据,探索先秦至汉"五行、四时、音律对应说"的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汉
五行
四时
五音
十二律
合流
成数
干支
易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庄子·天下篇》与《汉书·艺文志》之学术分野
被引量:
1
4
作者
黄海德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8-44,共7页
先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兴盛阶段,诸子百家的原创思想基本奠定了秦汉以后中国思想文化的学术格局。《庄子·天下篇》撰成于战国后期,《汉书·艺文志》问世于东汉前期,是现今所见总结评述先秦思想的两篇重要文献。但因二者的...
先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兴盛阶段,诸子百家的原创思想基本奠定了秦汉以后中国思想文化的学术格局。《庄子·天下篇》撰成于战国后期,《汉书·艺文志》问世于东汉前期,是现今所见总结评述先秦思想的两篇重要文献。但因二者的历史背景与学术话语的不同,评论诸子的学术视野与思想宗旨不同,故《天下篇》立足于"道术"以品骘诸子,而《艺文志》以"方术"胪列百家,以致形成二者迥然不同的学术分野,对两千多年以来的中国学术史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天下篇》
《汉书·艺文志》
诸子
百家
学术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先秦移文管窥
被引量:
2
5
作者
时英英
《吕梁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22-24,共3页
移文又称"移"或"移书",萌芽于春秋时期。先秦时期移文创作数量不多,主要有平行文和下行文两类,行文格式较为灵活,多以叙述为主,以规劝、告诫为目的。王孙骆的《移记公孙圣》是此时期移文作品的典范,对后世移文文体...
移文又称"移"或"移书",萌芽于春秋时期。先秦时期移文创作数量不多,主要有平行文和下行文两类,行文格式较为灵活,多以叙述为主,以规劝、告诫为目的。王孙骆的《移记公孙圣》是此时期移文作品的典范,对后世移文文体名称命名方式、行文关系、创作格式及文体功用等方面具有开创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移文
行文关系
功用
特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素问》的五行理论及主要传本
6
作者
庄庭兰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13-16,共4页
《素问》把五行生克理论运用到人体论,从五行和五脏各自的功能与相互的关系来说明人体生命的机制,由此构建了人体内部的统一性以及人体与自然界的相应性。《素问》的主体部分在刘向、刘歆时期已经完成和定型。全元起是第一位为《素问》...
《素问》把五行生克理论运用到人体论,从五行和五脏各自的功能与相互的关系来说明人体生命的机制,由此构建了人体内部的统一性以及人体与自然界的相应性。《素问》的主体部分在刘向、刘歆时期已经完成和定型。全元起是第一位为《素问》作注释的人,杨上善的《太素》是《素问》的改编注释本,王冰注本为我们探讨《素问》中的理论与儒、道等家相关涉的脉络痕迹提供了有益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问》
五行理论
黄老道学
生命论
先秦两汉学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语气词“已”的再认识
7
作者
程文文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5-78,127,共15页
通过对先秦两汉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语气词"已"的研究,得出语气词"已"的发展演变历程为:殷商西周时期,"已"主要用作动词,当"VP已"独立成句时,"已"的动词性减弱,同时兼表[+决定]语气...
通过对先秦两汉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语气词"已"的研究,得出语气词"已"的发展演变历程为:殷商西周时期,"已"主要用作动词,当"VP已"独立成句时,"已"的动词性减弱,同时兼表[+决定]语气。春秋战国初期,"已"进一步虚化,用在连词"则""斯"后面,或者用在能愿动词后面,虚化为表示"足够了、罢了、可以了"等意,经历了从行域到言域的语义演变;当"VP已"独立成句时,"已"的动词性大大弱化,逐渐虚化为语气词,即语气词"已"的产生并没有经历"足够了、罢了、可以了"限止义这一中间环节。语气词"已"产生后,连用语气词"也已""已乎""已矣""也已矣"也开始萌芽。战国中、晚期语气词"已"全面发展,语气词"已"发展出了相当于"也""矣"的功能,出现了新的判断句式,如"此NP已""NP是已""则NP已""是NP已"。句末语气词"已""也""矣"可以出现在同一语境中,新产生的连用形式有"已夫""已邪""矣已"。两汉时期,语气词"已"逐渐衰落,表现为用例锐减、典型句式的消失、连用形式和数量的减少。语气词"已"在先秦两汉时期经历了产生、发展、高潮和衰退的演变过程,句末语气词"已"所表达的语气和用法与"也""矣"相当,即没有独立的价值,所以逐渐淘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气词
已
先秦两汉
连用形式
原文传递
题名
先秦民族史观钩沉--兼论周朝“夷夏”之辨
被引量:
6
1
作者
彭华
机构
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出处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1,共11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国家起源研究的理论与方法”阶段性成果(12&ZD133)。
文摘
如何看待先秦时期尤其是周朝时期的民族,我们固然可以借鉴西方文化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吸收以“文化”判别“民族”这一观点,亦即通过后天的文化因素(如共同的语言文字、共同的社会生活、共同的礼制风俗、共同的历史记忆、共同的民族意识等)来判别民族。除此主观标准之外,实则不可忽视一个客观标准,即先天的生理因素是鉴定民族的客观标准,如生理特征(遗传特征)、血缘关系(包括祖先传说与世系追记)等。对蛮夷戎狄的民族偏见与民族歧视是周朝“夷夏观”的主体内容,而“以夏变夷”则是其主流导向,这是周朝“夷夏之辨”的要义所在。
关键词
先秦
周朝
民族
夷夏
人类学
Keywords
pre
qin
dynasty
Zhou
dynasty
nationality
yi
and Xia
anthropology
分类号
K22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黄易及其武侠小说
被引量:
14
2
作者
韩云波
机构
西南大学期刊社
西南大学中国侠文化研究中心
出处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22-43,共22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BZW100)
西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14XDSKZ005)
文摘
黄易从1987年开始发表作品,到2017年4月出版最后一部作品,创作生命长达30年。其武侠小说创作可以分为初创尝试、创作成熟、探索发展三个阶段,以"玄幻"与"异侠"的独特创造被称为"九十年代的武侠旗手",表现出与温瑞安不同的"后金庸"武侠小说路径选择。黄易更进一步"借武道以窥天道",将科幻融会于武侠,在"黄易三变"之后,借历史题材展开了对于历史规律的思考,他的《寻秦记》《大唐双龙传》《边荒传说》以及"盛唐三部曲"等作品,都表现了深邃的历史内涵。但是,黄易小说产生于从金庸时代到"后金庸"时代的过渡时刻,也有良莠杂陈的一面:他既是另类武侠的开拓者,同时也是武侠传统的崩坏者;既是历史奥秘的探寻者,同时也是历史规律的逃逸者。应以辩证的态度看到黄易武侠小说不同的文学和文化面向。
关键词
黄易
武侠小说
金庸
温瑞安
《寻秦记》
《大唐双龙传》
《边荒传说》
“盛唐三部曲”
《破碎虚空》
《星际浪子》
Keywords
Huang
yi
martial arts novels
Jin Yong
wen
Ruian
Xun
qin
Ji
Datang Shuanglong Zhuan
Bianhuang Chuanshuo
“Trilogy of the Prime
-
time Tang
dynasty
”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先秦至汉“五行、四时、音律对应说”流变
被引量:
4
3
作者
谷杰
机构
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出处
《文化艺术研究》
2010年第5期112-120,共9页
文摘
在先秦至汉的文献中,五音、十二律及其生律法被纳入到阴阳五行学说之中,体现了古代先民认识自然和社会的思想观念。先秦至汉阴阳与五行经历了一个合流的过程,而有关五音、十二律及其生律法的解说也受其影响并产生相应的变化。本文以相关文献为依据,探索先秦至汉"五行、四时、音律对应说"的流变。
关键词
先秦
汉
五行
四时
五音
十二律
合流
成数
干支
易卦
Keywords
pre
-
qin
period
Han
dynasty
five elements
four seasons
five sounds
twelve temperaments
confluent process
percentage
heavenly stems
yi
diagrams
分类号
J609.2 [艺术—音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庄子·天下篇》与《汉书·艺文志》之学术分野
被引量:
1
4
作者
黄海德
机构
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出处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8-44,共7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1JJD73001)
文摘
先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兴盛阶段,诸子百家的原创思想基本奠定了秦汉以后中国思想文化的学术格局。《庄子·天下篇》撰成于战国后期,《汉书·艺文志》问世于东汉前期,是现今所见总结评述先秦思想的两篇重要文献。但因二者的历史背景与学术话语的不同,评论诸子的学术视野与思想宗旨不同,故《天下篇》立足于"道术"以品骘诸子,而《艺文志》以"方术"胪列百家,以致形成二者迥然不同的学术分野,对两千多年以来的中国学术史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庄子·天下篇》
《汉书·艺文志》
诸子
百家
学术史
Keywords
Zhuang Zi Tian Xia Pian
Han Shu
yi
wen
Zhi
pre
-
qin
thinkers
pre
-
qin
Schools
academic history
分类号
B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先秦移文管窥
被引量:
2
5
作者
时英英
机构
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处
《吕梁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22-24,共3页
基金
河南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5-QN-530)
文摘
移文又称"移"或"移书",萌芽于春秋时期。先秦时期移文创作数量不多,主要有平行文和下行文两类,行文格式较为灵活,多以叙述为主,以规劝、告诫为目的。王孙骆的《移记公孙圣》是此时期移文作品的典范,对后世移文文体名称命名方式、行文关系、创作格式及文体功用等方面具有开创意义。
关键词
先秦移文
行文关系
功用
特征
Keywords
pre - qin dynasty yi wen
context
function
features
分类号
F206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素问》的五行理论及主要传本
6
作者
庄庭兰
机构
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
出处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13-16,共4页
文摘
《素问》把五行生克理论运用到人体论,从五行和五脏各自的功能与相互的关系来说明人体生命的机制,由此构建了人体内部的统一性以及人体与自然界的相应性。《素问》的主体部分在刘向、刘歆时期已经完成和定型。全元起是第一位为《素问》作注释的人,杨上善的《太素》是《素问》的改编注释本,王冰注本为我们探讨《素问》中的理论与儒、道等家相关涉的脉络痕迹提供了有益的线索。
关键词
《素问》
五行理论
黄老道学
生命论
先秦两汉学术
Keywords
Su
wen
Theory of 'Wu Xing'
School of Huanglao
Viewpoints of life
The
pre
-
qin
days and Han Dynasties academic
分类号
R221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语气词“已”的再认识
7
作者
程文文
机构
西南大学中国史博士后流动站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5-78,127,共15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9CTQ01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8YJC870005)
+2 种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7M622937)
重庆市博士后特别资助(XmT2018090)
重庆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项目(16XWB010)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通过对先秦两汉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语气词"已"的研究,得出语气词"已"的发展演变历程为:殷商西周时期,"已"主要用作动词,当"VP已"独立成句时,"已"的动词性减弱,同时兼表[+决定]语气。春秋战国初期,"已"进一步虚化,用在连词"则""斯"后面,或者用在能愿动词后面,虚化为表示"足够了、罢了、可以了"等意,经历了从行域到言域的语义演变;当"VP已"独立成句时,"已"的动词性大大弱化,逐渐虚化为语气词,即语气词"已"的产生并没有经历"足够了、罢了、可以了"限止义这一中间环节。语气词"已"产生后,连用语气词"也已""已乎""已矣""也已矣"也开始萌芽。战国中、晚期语气词"已"全面发展,语气词"已"发展出了相当于"也""矣"的功能,出现了新的判断句式,如"此NP已""NP是已""则NP已""是NP已"。句末语气词"已""也""矣"可以出现在同一语境中,新产生的连用形式有"已夫""已邪""矣已"。两汉时期,语气词"已"逐渐衰落,表现为用例锐减、典型句式的消失、连用形式和数量的减少。语气词"已"在先秦两汉时期经历了产生、发展、高潮和衰退的演变过程,句末语气词"已"所表达的语气和用法与"也""矣"相当,即没有独立的价值,所以逐渐淘汰。
关键词
语气词
已
先秦两汉
连用形式
Keywords
modal particle
yi
(已)
pre
-
qin
and Han dynasties
continuous use form
分类号
H146.2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先秦民族史观钩沉--兼论周朝“夷夏”之辨
彭华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论黄易及其武侠小说
韩云波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7
1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先秦至汉“五行、四时、音律对应说”流变
谷杰
《文化艺术研究》
2010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论《庄子·天下篇》与《汉书·艺文志》之学术分野
黄海德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先秦移文管窥
时英英
《吕梁学院学报》
2015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论《素问》的五行理论及主要传本
庄庭兰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对语气词“已”的再认识
程文文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