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64篇文章
< 1 2 1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 Analysis of Pre -Qin Confucian Ecological Thoughts A Perspective from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被引量:1
1
作者 Sun Bingwen Wang Xiuhong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84-293,共10页
Pre-Qin dynasty Confucianism is famous and rich in ecological thoughts,which include the holistic thought of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the thought of"benevolence for people and caring for animal... Pre-Qin dynasty Confucianism is famous and rich in ecological thoughts,which include the holistic thought of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the thought of"benevolence for people and caring for animals and plants" and "ecological ethics of respecting nature"; the thought of "conforming to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its protecti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as a forthcoming civilization form,highlight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 pursuit of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Pre-Qin Confucian ecological thought can provide useful ideological resource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ecological consciousnes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历史 生态思想 自然环境保护
下载PDF
Connotations and Internal Cultural Meanings of Chinese Jade in Chu Culture at Pre-Qin Period
2
作者 Li Zhongyuan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15-319,共5页
The thesis conducts its analysis from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Chu state of Pre-Qin period in ancient China.The culture of Chu,usually focusing on ceremony sacrifice and several other activities,p... The thesis conducts its analysis from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Chu state of Pre-Qin period in ancient China.The culture of Chu,usually focusing on ceremony sacrifice and several other activities,presents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ociety and culture.Actually,the jade artifact at that time shows cultural features both at artistic and spiritual level and bears prominent cultural connotations like national spirit of solemnness and generosity.Chinese jade of Chu state of Pre-Qin period due to its abundant cultural connotations and meanings,poses to be an essential ele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which shows artistic and national features of traditional jade culture and can directly influenc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 and 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内涵 楚文化 中国 社会文化发展 中华传统文化 玉器 文化特征 民族精神
下载PDF
Features of Gardens of Shu Kingdom in Pre-Qin Period of China
3
作者 贾玲利 邱健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2年第4期22-25,共4页
After the illustration of Shu Kingdom in pre-Qin period, the origin of Sichuan gardens has been discussed.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relevant materials of old Shu Kingdom, and by comparing with the archaeological discov... After the illustration of Shu Kingdom in pre-Qin period, the origin of Sichuan gardens has been discussed.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relevant materials of old Shu Kingdom, and by comparing with the archaeological discovery of Yangzi Mountain Terrace, the paper has proposed that the origin of Sichuan gardens can trace back to gardens in the period of Duyu King. It is considered that gardens in pre-Qin period are dominated by imperial gardens, emperors' or aristocratic cemeteries, among which the historical function and features of Yangzi Mountain Garden, Nanzhong Garden and Wudan Mountain Cemetery have been introduced. On this basis, characteristics of Sichuan gardens in pre-Qin period have been concluded, and the grand manner manifested through "Great Stone Worship" in ancient Shu Kingdom has been highligh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qin PERIOD Shu KINGDOM GARDEN ORIGIN
下载PDF
Discussion on Agricultural Religion in the Pre-Qin Period of China
4
作者 Longsheng WU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7年第3期112-114,共3页
Since ancient times,agricultural religion has been infiltrated into all aspects of economic,political and social life in China. Using rich historical data such as archeology,anthropology and ethnology,this paper discu... Since ancient times,agricultural religion has been infiltrated into all aspects of economic,political and social life in China. Using rich historical data such as archeology,anthropology and ethnology,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agricultural religion in the pre-Qin period from animal worship to agricultural worship. It also discussed the agricultural objects,land,celestial nature,and labor ghosts.Finally,it revealed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combination of social sacrificing activ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pre-qin period Agricultural religion WORSHIP
下载PDF
先秦汉语排比句自动识别研究--以《孟子》《论语》中的排比句自动识别为例 被引量:6
5
作者 梁社会 陈小荷 刘浏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2013年第19期222-226,共5页
《论语》、《孟子》等先秦汉语文献对后世影响深远,其中大量使用的排比句,使这些文献有极强的说服力,增强了表达效果。以《孟子》、《论语》中的排比句的自动识别为例,探讨了古代汉语修辞格的自动识别。详细分析先秦汉语排比句的特点,... 《论语》、《孟子》等先秦汉语文献对后世影响深远,其中大量使用的排比句,使这些文献有极强的说服力,增强了表达效果。以《孟子》、《论语》中的排比句的自动识别为例,探讨了古代汉语修辞格的自动识别。详细分析先秦汉语排比句的特点,并设计了相应的自动识别算法,来分别处理《孟子》和《论语》中的排比句,并对自动识别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在处理《孟子》、《论语》这两种风格不太相同的先秦文献时,排比句自动识别算法都保持了较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处理 先秦汉语 排比句 自动识别
下载PDF
先秦民族史观钩沉--兼论周朝“夷夏”之辨 被引量:6
6
作者 彭华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1,共11页
如何看待先秦时期尤其是周朝时期的民族,我们固然可以借鉴西方文化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吸收以“文化”判别“民族”这一观点,亦即通过后天的文化因素(如共同的语言文字、共同的社会生活、共同的礼制风俗、共同的历史记忆、共同的民族意... 如何看待先秦时期尤其是周朝时期的民族,我们固然可以借鉴西方文化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吸收以“文化”判别“民族”这一观点,亦即通过后天的文化因素(如共同的语言文字、共同的社会生活、共同的礼制风俗、共同的历史记忆、共同的民族意识等)来判别民族。除此主观标准之外,实则不可忽视一个客观标准,即先天的生理因素是鉴定民族的客观标准,如生理特征(遗传特征)、血缘关系(包括祖先传说与世系追记)等。对蛮夷戎狄的民族偏见与民族歧视是周朝“夷夏观”的主体内容,而“以夏变夷”则是其主流导向,这是周朝“夷夏之辨”的要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周朝 民族 夷夏 人类学
下载PDF
“技术-人文问题”在先秦:控制与偏向 被引量:2
7
作者 潘天波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9年第3期46-52,共7页
在科技史领域,技术与人文是一对备受学界争议的问题范式。在先秦,诸子开启了技术恐惧的政治批判与技术风险的人文化解蔽机制,实现了技术与人文的宗教神话批判向道德物化的转向,显露了先秦社会技术控制与人文偏向的思想萌芽,并呈现先秦... 在科技史领域,技术与人文是一对备受学界争议的问题范式。在先秦,诸子开启了技术恐惧的政治批判与技术风险的人文化解蔽机制,实现了技术与人文的宗教神话批判向道德物化的转向,显露了先秦社会技术控制与人文偏向的思想萌芽,并呈现先秦技术生成的人文根源与发展动力。同时,偏于人文的先秦技术物无疑增益于人文哲学思想的早熟,而人文哲学思想又反哺了技术变革及其造物文化。澄明此论,有补于当代技术发展领域的人文困惑及其价值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技术 人文 控制 偏向
下载PDF
北方地区出土先秦时期原始瓷产地再论-从装烧工艺的角度 被引量:2
8
作者 郑建明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9-78,共10页
北方地区出土先秦时期原始瓷器,无论平底器还是圈足器,在平底的一侧或圈足端均存在生烧现象,这种生烧特征是在战国大型支烧具出现之前、斜坡状龙窑中着地烧造所特有的现象。龙窑是南方地区起源并独具特色的窑炉形态,自夏商时期开始出现... 北方地区出土先秦时期原始瓷器,无论平底器还是圈足器,在平底的一侧或圈足端均存在生烧现象,这种生烧特征是在战国大型支烧具出现之前、斜坡状龙窑中着地烧造所特有的现象。龙窑是南方地区起源并独具特色的窑炉形态,自夏商时期开始出现,一直延续到近现代,而北方地区在北朝晚期至隋唐时期始用馒头窑烧造高温瓷器。因此从装烧工艺与南北方窑炉形态的差别来看,北方地区出土的先秦时期原始瓷应该是南方龙窑炉烧造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地区 先秦时期 原始瓷 装烧工艺
下载PDF
文化表演与思想阐释--公元前8-前3世纪希腊与中国哀悼仪式中的两个主要环节 被引量:1
9
作者 吴晓群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4-99,共16页
这项研究关乎两个主题:一个是仪式,另一个是比较。一方面,主要从葬礼前的哀哭和丧服两个层面来论证丧葬仪式的文化功能、目的和社会影响,从而看出古代中国人和古代希腊人在面对同一种境况--死亡时,他们所遵循的意义模式是不同的。另一方... 这项研究关乎两个主题:一个是仪式,另一个是比较。一方面,主要从葬礼前的哀哭和丧服两个层面来论证丧葬仪式的文化功能、目的和社会影响,从而看出古代中国人和古代希腊人在面对同一种境况--死亡时,他们所遵循的意义模式是不同的。另一方面,也力图以希腊古风古典时期与中国先秦时期哀悼仪式的比较为例,阐述比较研究中的一些原则和方法。最终,通过找寻同一个仪式对象在不同文化里的表现,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何以中希两个古代社会的哀悼和葬礼在早期有着程序及表演行为上的相似之处,但随后却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性?这一切都是源于哀悼和葬礼背后不同的思想观念:希腊人严守一种带有神性规定的仪式程序,却没有涉及现实的社会秩序、政体模式,也没有将其上升到一种理论的高度去阐发。因此,希腊仪式中的程序与表演的成份得以比较完整地延续下来,甚至在现代希腊社会中仍可见其痕迹,但却始终只是存在于民间、停留在仪式行为的层面。而中国自先秦以来,儒家的先贤们则将其社会理想及政治观念贯穿于种种仪式之中,使之深深地渗透到社会生活及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造就了中国传统社会独有的文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腊古风古典时代 中国先秦时期 哀悼仪式 比较
下载PDF
“地方性知识”视域与先秦诸子哲学起源---战国诸子至汉代史家的第一次研究思潮 被引量:1
10
作者 许春华 许嫘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4-90,共7页
先秦诸子哲学起源问题的第一次研究思潮,以《庄子·天下篇》《荀子·非十二子篇》《汉书·艺文志》为代表文献,是战国至汉代哲学家、思想家一种自觉的学术反思。他们的共同之处或者说突出特点在于:将先秦诸子的问题意识植... 先秦诸子哲学起源问题的第一次研究思潮,以《庄子·天下篇》《荀子·非十二子篇》《汉书·艺文志》为代表文献,是战国至汉代哲学家、思想家一种自觉的学术反思。他们的共同之处或者说突出特点在于:将先秦诸子的问题意识植根于春秋时代的文化传统与思想世界之中,在中国哲学自身的思想轨道中进行探讨,更具有学理上的“纯粹性”与“地方性”。这种“地方性知识”视域,其要义是对先秦诸子哲学起源问题进行动态的、历史的、传统的考察,展现于历史维度与时代维度之中,历史维度是指《诗》《书》《礼》《乐》传统在春秋时代经历的“重构”或“阐释”;时代维度是指这种传统成为春秋时代精神最为重要的思想资源和文化底色。在“地方性知识”视域中探讨先秦诸子哲学的起源,应注意三个问题:其一,春秋时代礼乐传统的“地方性”,是先秦诸子哲学发源的根基;其二,抉发先秦诸子哲学的思想原创性,防止陷入“格义式论证”的陷阱;其三,彰显先秦诸子哲学对人类贡献的普遍性智慧与世界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知识 先秦诸子 哲学 起源
下载PDF
先秦名论:认知-思辨论和伦理-权术论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葆嘉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0年第2期171-181,共11页
先秦名论包括:道家的认知论"名论"、儒家的伦理论"名论"、名家的王道论"名论"、《墨辩》派的思辨论"名论"、法家的权术论"名论",由此呈现出认知-思辨论"名论"和伦理-权术... 先秦名论包括:道家的认知论"名论"、儒家的伦理论"名论"、名家的王道论"名论"、《墨辩》派的思辨论"名论"、法家的权术论"名论",由此呈现出认知-思辨论"名论"和伦理-权术论"名论"的两条线索。占主流的先秦伦理-权术论"王者制名、循名督实"的"名实之辩",本质上是"伦理主义";古希腊"按规定"还是"按本质"的"名实之争",本质上是"物理主义"。先秦名论中的"名-实"两解:①指称之名-指称之物;②名分-实绩,与结构主义符号学的"能指(音响形象)-所指(概念)"之间不存在直接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名论 认知-思辨 伦理-权术 -
下载PDF
从《学记》研究(1979-2014)看先秦儒家教育伦理思想的当代探索 被引量:1
12
作者 韩博韬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95-99,共5页
按照内容侧重不同,1979-2014近35年相关《学记》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及硕博士学位论文可分八类:中文文本与西方名著的比较,古代思想史与当代价值的比较,教师与学生的比较,教育与教学的比较。据其可得结论:社会交往是教育行动的基础,教... 按照内容侧重不同,1979-2014近35年相关《学记》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及硕博士学位论文可分八类:中文文本与西方名著的比较,古代思想史与当代价值的比较,教师与学生的比较,教育与教学的比较。据其可得结论:社会交往是教育行动的基础,教学秩序是教育行动的依据,教育理想是教育行动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记》 先秦儒家 教育伦理思想
下载PDF
引重致远,载道明礼——《中国古代设计思想研究-以先秦独辀马车设计为例》书评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凌浩 《创意与设计》 2018年第2期90-92,共3页
胡伟峰博士撰写的《中国古代设计思想研究-以先秦独辀马车设计为例》一书是从设计的视角并基于"事理学"的理论成果,系统研究先秦独辀马车的使用情境和设计情境、发展历程和演进逻辑、设计制造范式和设计思想,并对于先秦独辀... 胡伟峰博士撰写的《中国古代设计思想研究-以先秦独辀马车设计为例》一书是从设计的视角并基于"事理学"的理论成果,系统研究先秦独辀马车的使用情境和设计情境、发展历程和演进逻辑、设计制造范式和设计思想,并对于先秦独辀马车的设计思想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和思维逻辑进行阐释。作者是从设计视角对于先秦独辀马车的设计思想进行研究,从而和已有的从考古学、科技史、美学等角度对于先秦独辀马车进行研究的成果进行区分,目的是从传统造物思想和设计文脉中发现设计灵感,启迪现代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独辀马车 古代设计思想 发展历程 制造范式
下载PDF
《尉缭子》文献学研究--以《子藏·兵家部·六韬卷》为中心的考察
14
作者 张申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21-28,120,共9页
尉缭是先秦时期的杰出兵家,《尉缭子》也是战国秦汉之际极具代表性的兵书。秦汉以降至于宋明,相较孙武、吴起等著名兵家,尉缭所代表的“兵形势家”并未受到历代学者足够的重视,是以《尉缭子》一书及其著者尉缭也一直是中国传统兵学和先... 尉缭是先秦时期的杰出兵家,《尉缭子》也是战国秦汉之际极具代表性的兵书。秦汉以降至于宋明,相较孙武、吴起等著名兵家,尉缭所代表的“兵形势家”并未受到历代学者足够的重视,是以《尉缭子》一书及其著者尉缭也一直是中国传统兵学和先秦兵家研究的薄弱环节。本文拟就以校注和引用两方面,作为历代对其书其人在文献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性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尉缭 《尉缭子》 兵形势家 先秦兵家 文献学
下载PDF
“莫嗟白日依山尽,且看黄河入海流”--张国光先生先秦文史研究的学术特色及其启示
15
作者 何新文 《中文论坛》 2021年第1期72-88,共17页
张国光先生因其关于《水浒传》《红楼梦》和明代文学批评家金圣叹等的研究成果,以及他特有的争鸣论辩风格而闻名当代中国古代文史学界。事实上,崇尚"博览宏通"的张国光,学兼文史,具有深厚的国学根基和终生不减的学术热情,对... 张国光先生因其关于《水浒传》《红楼梦》和明代文学批评家金圣叹等的研究成果,以及他特有的争鸣论辩风格而闻名当代中国古代文史学界。事实上,崇尚"博览宏通"的张国光,学兼文史,具有深厚的国学根基和终生不减的学术热情,对于古代中国的文史典籍几乎都有兴趣。其中,对于先秦文献尤为重视。张先生关于先秦文史的研究成果,相对集中在"炎黄文化与孔子思想评价""屈原与楚辞研究""《学记》评注"等方面。通观张先生先秦文史的研究成果,虽然所涉及的内容颇为广泛,但是细心的读者仍然能领悟到其中一以贯之的思想脉络和研究方法上的某些共同特点,并且能从中获得许多有益的启示:一是,"围绕着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主旨命笔"的学术精神;二是,坚持"两分法"方针以"去粗取精"的研究方法;三是,"在详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探索创新"的治学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国光 先秦文史 孔子思想 楚辞
下载PDF
人文精神视阈下先秦儒家“敬德-敬神”观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哲轩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42-50,共9页
先秦时代的人们在精神生活中的价值载体是变化的,从敬畏生杀予夺的神灵到敬畏惟德是辅的天命,最终再到道德修养之“敬德”与神灵信仰之“敬神”相结合的形式,在保留神灵信仰的基础上转向了先秦儒家的道德教化维度,形成了“敬德-敬神”理... 先秦时代的人们在精神生活中的价值载体是变化的,从敬畏生杀予夺的神灵到敬畏惟德是辅的天命,最终再到道德修养之“敬德”与神灵信仰之“敬神”相结合的形式,在保留神灵信仰的基础上转向了先秦儒家的道德教化维度,形成了“敬德-敬神”理念,体现出中国人文精神的觉醒。故“敬德-敬神”理念既是先秦儒家神道设教路径的渊薮,亦是中国人文精神觉醒的标志。其一,先秦儒家“敬德-敬神”理念中从天生烝民、惟德是辅到敬而远之的嬗变,表明了从朴素的神灵信仰到人文的德性尊崇的过渡,完成了从神权中的解放;其二,“敬德-敬神”理念中慎终追远、敬德保民、慎斋战疾的实践还为中国的人文精神初步赋予了孝德、民本、礼乐等内涵,挺立了人的主体性;其三,以“敬德-敬神”理念为中心的先秦儒家式的人文主义,在信仰、礼制等问题上却是反人文主义的,因此亦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由此可见,相较于关注神灵世界存在的样式和合理性,先秦儒家侧重于站在人的立场上思考和处理人与神明的关系,故其以“敬德”即是“敬神”的态度适度消解了神灵信仰的宗教性,形塑了中国哲学人文化成的传统气质。所以,在中国人文精神视阈下,结合文献考辨和已有研究成果,先秦儒家“敬德-敬神”的理念内涵、历史土壤、形成过程、实践方式以及历史定位等问题得以豁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儒家 神道设教 敬德-敬神 神灵信仰 中国人文精神
下载PDF
马克思与先秦道家的思想异同及内在逻辑--基于“人与技术”层面的考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宗岭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0年第8期11-15,共5页
在人与技术层面,马克思与先秦道家的思想存在着诸多异同,二者均认为在不同条件下技术的运用和发展会阻碍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只是马克思所指的是在人类史前史尤其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而先秦道家指的是在过多利用技术甚至是在一切条件下;... 在人与技术层面,马克思与先秦道家的思想存在着诸多异同,二者均认为在不同条件下技术的运用和发展会阻碍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只是马克思所指的是在人类史前史尤其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而先秦道家指的是在过多利用技术甚至是在一切条件下;二者均认为技术要在人的控制之下,只是马克思认为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才能实现人对技术的控制,而先秦道家则直接放弃技术的应用,以图从根源上杜绝技术对人的不良影响,这也就取消了人如何实现对技术的控制的讨论。二者之间不仅存在着表面上的异同,而且有着一条内在逻辑,即在人与技术层面,马克思的思想是对先秦道家思想的无意识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技术 马克思 先秦道家 思想异同 内在逻辑
下载PDF
神话与设计--先秦楚地织绣中“凤”文化的溯源与流变
18
作者 刘婧怡 《服装设计师》 2020年第6期104-109,共6页
神话是中国古代基础哲学观念的综合体现,其题材选择、造型灵感不仅与远古神话息息相关,更能反映当时社会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先秦楚地织绣的"凤"图案几乎都着眼于神格化题材的表现,这种造型设计是主观的,常夹杂个人观感与信仰... 神话是中国古代基础哲学观念的综合体现,其题材选择、造型灵感不仅与远古神话息息相关,更能反映当时社会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先秦楚地织绣的"凤"图案几乎都着眼于神格化题材的表现,这种造型设计是主观的,常夹杂个人观感与信仰倾向,是带有浪漫主义美学情怀的艺术作品。这些来自千年前的观念、影像和技艺为当代纤维艺术的题材设计提供了新的设计理念与创意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织绣 神话题材 溯源 流变
下载PDF
先秦越人“鸟田”性质研究述略(1982-2018)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筱群 《科教导刊》 2020年第20期75-78,135,共5页
本文将1982至2018年中国大陆有关先秦越人独特生产方式"鸟田"性质的研究,从学术史角度分为候鸟助耕说、无鸟类参与的耕作方式说、鸟田即鸟堂说、岛田说、鸟田神话说五种类型。在此基础上本文指出传世文献中的"鸟田"... 本文将1982至2018年中国大陆有关先秦越人独特生产方式"鸟田"性质的研究,从学术史角度分为候鸟助耕说、无鸟类参与的耕作方式说、鸟田即鸟堂说、岛田说、鸟田神话说五种类型。在此基础上本文指出传世文献中的"鸟田"具有历史事实和解释的两个面相,总结了这些研究的总体特点,并对相关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一定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鸟田 越人 稻作农业 鸟崇拜
下载PDF
“正名”以“立言”--先秦政治哲学论证分析
20
作者 陈建洪 曾宪坤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3-98,共6页
从已有资料看,西晋鲁胜《墨辩注·叙》可算是第一篇先秦名学史的论文。文中准确地概括了先秦名学的特征,即名学有“别同异”“明是非”“道义之门”“政教之准绳”四大特征。“别同异”“明是非”是从名学内容来说的,即正名;后二是... 从已有资料看,西晋鲁胜《墨辩注·叙》可算是第一篇先秦名学史的论文。文中准确地概括了先秦名学的特征,即名学有“别同异”“明是非”“道义之门”“政教之准绳”四大特征。“别同异”“明是非”是从名学内容来说的,即正名;后二是讲名学的作用,即通过“正名”以“立言”。先秦诸子“别同异”各有偏向,“明是非”是他们说辩的目标,呈现先秦名学“道义之门”“政教之准绳”的双重作用,即先秦名学既是先秦诸子政治哲学论证的工具,又是先秦诸子政治哲学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名学 正名 论证 政治哲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