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0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 Analysis of Pre -Qin Confucian Ecological Thoughts A Perspective from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被引量:1
1
作者 Sun Bingwen Wang Xiuhong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84-293,共10页
Pre-Qin dynasty Confucianism is famous and rich in ecological thoughts,which include the holistic thought of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the thought of"benevolence for people and caring for animal... Pre-Qin dynasty Confucianism is famous and rich in ecological thoughts,which include the holistic thought of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the thought of"benevolence for people and caring for animals and plants" and "ecological ethics of respecting nature"; the thought of "conforming to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its protecti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as a forthcoming civilization form,highlight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 pursuit of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Pre-Qin Confucian ecological thought can provide useful ideological resource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ecological consciousnes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历史 生态思想 自然环境保护
下载PDF
先秦时期婚姻中媒人谫论
2
作者 朱彦民 《中原文化研究》 2024年第2期58-66,共9页
媒人在古代婚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是在先秦时期奠定的基础。最早的媒人,当出现于人类进入族外婚的史前时代。每个部族的女性祖先,应该就是该部族祭祀的负责人口繁衍与男女婚姻的女神“高禖”(高媒),比如夏人的涂山氏、商人的简狄、周... 媒人在古代婚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是在先秦时期奠定的基础。最早的媒人,当出现于人类进入族外婚的史前时代。每个部族的女性祖先,应该就是该部族祭祀的负责人口繁衍与男女婚姻的女神“高禖”(高媒),比如夏人的涂山氏、商人的简狄、周人的姜嫄等。《周礼》中的“媒氏”,是周代官方的婚姻媒介组织,负责婚姻男女的统计与管理工作,实施劝导早婚多育,为适龄单身男女提供组成婚姻家庭的机会,其最高长官应是由颇有生育管理经验的老年女性担任。《仪礼·士昏礼》中的“使者”“使”“宾”,应该是在贵族婚姻过程中担任说合任务的媒人。《左传》记载了一些诸侯国君之间的跨国婚姻,媒人级别也比较高,一般由该国的执政大臣或宰相担任。《诗经》“国风”中反映家庭、婚姻、爱情的诗篇,多有平民阶层婚姻的媒人,应是当时社会主要的媒人群体。作为一个古老且重要的社会角色,媒人需要有较高的职业修养和语言能力,非一般人所能胜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婚姻 媒人
下载PDF
刘邦称帝与贵族政治的终结
3
作者 孟宪实 《中原文化研究》 2024年第6期44-51,共8页
对于先秦时代的中国社会,学界有诸多讨论,就制度而言也是言人人殊。夏商周是中国的贵族时代,政治则为贵族政治。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剧变,正是贵族政治瓦解、士大夫政治发生发展的过程。秦朝统一中国,秦国制度推行全国,中国的贵族政治告... 对于先秦时代的中国社会,学界有诸多讨论,就制度而言也是言人人殊。夏商周是中国的贵族时代,政治则为贵族政治。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剧变,正是贵族政治瓦解、士大夫政治发生发展的过程。秦朝统一中国,秦国制度推行全国,中国的贵族政治告别历史。但是,在最高领导人出身问题上,还保留了贵族政治的最后一点残余。秦末农民战争中,平民出身的刘邦脱颖而出。刘邦称帝成功,宣告中国历史告别了贵族时代。新的历史如何概括,史家多有讨论。赵翼曾经用“布衣将相”概括西汉初期的政治局面,基于历史实际与理论思考,本文认同并使用“士大夫政治”这个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贵族政治 刘邦称帝 秦汉 士大夫政治
下载PDF
略论先秦时期疫病防治措施
4
作者 王芳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5期257-260,共4页
目前学界对于先秦时期疫病防治措施的研究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先秦时期的疫病防治最早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先秦时期的人们不仅将疫病按照流行程度、表现特征等进行了分类,而且认识到季节变化会引起不同疫病,并由此总结提出了预防为... 目前学界对于先秦时期疫病防治措施的研究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先秦时期的疫病防治最早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先秦时期的人们不仅将疫病按照流行程度、表现特征等进行了分类,而且认识到季节变化会引起不同疫病,并由此总结提出了预防为先、卫生环境整治、驱鬼逐疫、药物治疗等防治方法。可以为后世的疫病防治积累经验,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疫病 预防 药物治疗
下载PDF
从经筋视角探张家山汉简《引书》
5
作者 宋宇轩 张雷 +3 位作者 徐亚静 李梦醒 闫丽 姚文超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1295-1300,共6页
[目的]从经筋的视角来阐述张家山汉简《引书》中的导引术式,为《引书》中古老的导引术应用于现代临床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从先秦秦汉时期出土文献及文物中的记载入手,对先秦秦汉时期的导引术进行概述。探索导引术与经筋之间的深... [目的]从经筋的视角来阐述张家山汉简《引书》中的导引术式,为《引书》中古老的导引术应用于现代临床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从先秦秦汉时期出土文献及文物中的记载入手,对先秦秦汉时期的导引术进行概述。探索导引术与经筋之间的深入关系,选取《引书》中运用导引术治疗的骨伤科疾病,如项痛、踝痛、膝痛和肩痛,对相关导引术式及导引动作进行分析,并从经筋的视角对导引术式进行医理探讨。[结果]先秦秦汉时期所叙述的导引以单纯肢体运动为主,《脉书》中所阐述的经脉多为经筋。运用经筋理论分析,《引书》中治疗项痛的导引术主要是治疗太阳经筋的项痛;治疗外踝痛主要是调理足少阳经筋,治疗内踝痛主要是调理足太阴经筋;治疗膝痛的导引术共同调节足六经的经筋。运用导引术“猿行三百”治疗手少阳及手阳明经筋所生肩痛,运用导引术“前掾”治疗手太阳经筋病所致肩痛,运用导引术“支落”治疗足太阳经筋病所致肩痛,运用导引术“後復”治疗手太阴经筋病所致肩痛,这些案例运用经筋理论解释更加合理,并可进一步阐释导引术的治疗原理,明确不同导引术对应的适应病证。[结论]从经筋视角分析《引书》中的导引术式,能够进一步明确导引术所治疗的病位,使治疗更加精准有效,可为导引术在现代临床的应用提供更多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秦汉 出土文献 《引书》 导引术 经筋 张家山汉简
下载PDF
先秦民族史观钩沉--兼论周朝“夷夏”之辨 被引量:6
6
作者 彭华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1,共11页
如何看待先秦时期尤其是周朝时期的民族,我们固然可以借鉴西方文化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吸收以“文化”判别“民族”这一观点,亦即通过后天的文化因素(如共同的语言文字、共同的社会生活、共同的礼制风俗、共同的历史记忆、共同的民族意... 如何看待先秦时期尤其是周朝时期的民族,我们固然可以借鉴西方文化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吸收以“文化”判别“民族”这一观点,亦即通过后天的文化因素(如共同的语言文字、共同的社会生活、共同的礼制风俗、共同的历史记忆、共同的民族意识等)来判别民族。除此主观标准之外,实则不可忽视一个客观标准,即先天的生理因素是鉴定民族的客观标准,如生理特征(遗传特征)、血缘关系(包括祖先传说与世系追记)等。对蛮夷戎狄的民族偏见与民族歧视是周朝“夷夏观”的主体内容,而“以夏变夷”则是其主流导向,这是周朝“夷夏之辨”的要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周朝 民族 夷夏 人类学
下载PDF
“地方性知识”视域与先秦诸子哲学起源---战国诸子至汉代史家的第一次研究思潮 被引量:1
7
作者 许春华 许嫘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4-90,共7页
先秦诸子哲学起源问题的第一次研究思潮,以《庄子·天下篇》《荀子·非十二子篇》《汉书·艺文志》为代表文献,是战国至汉代哲学家、思想家一种自觉的学术反思。他们的共同之处或者说突出特点在于:将先秦诸子的问题意识植... 先秦诸子哲学起源问题的第一次研究思潮,以《庄子·天下篇》《荀子·非十二子篇》《汉书·艺文志》为代表文献,是战国至汉代哲学家、思想家一种自觉的学术反思。他们的共同之处或者说突出特点在于:将先秦诸子的问题意识植根于春秋时代的文化传统与思想世界之中,在中国哲学自身的思想轨道中进行探讨,更具有学理上的“纯粹性”与“地方性”。这种“地方性知识”视域,其要义是对先秦诸子哲学起源问题进行动态的、历史的、传统的考察,展现于历史维度与时代维度之中,历史维度是指《诗》《书》《礼》《乐》传统在春秋时代经历的“重构”或“阐释”;时代维度是指这种传统成为春秋时代精神最为重要的思想资源和文化底色。在“地方性知识”视域中探讨先秦诸子哲学的起源,应注意三个问题:其一,春秋时代礼乐传统的“地方性”,是先秦诸子哲学发源的根基;其二,抉发先秦诸子哲学的思想原创性,防止陷入“格义式论证”的陷阱;其三,彰显先秦诸子哲学对人类贡献的普遍性智慧与世界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知识 先秦诸子 哲学 起源
下载PDF
武威汉代医简虚词研究
8
作者 徐玉玉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21期58-65,共8页
汉语虚词在语法结构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是重要的语法手段。学术界对武威汉代医简的研究多注重其医学价值,语言文字角度的研究多是古文字领域内的文字考释,虚词研究的成果不多见。该文试图对武威汉代医简的虚词首次做全面的调查和整理,... 汉语虚词在语法结构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是重要的语法手段。学术界对武威汉代医简的研究多注重其医学价值,语言文字角度的研究多是古文字领域内的文字考释,虚词研究的成果不多见。该文试图对武威汉代医简的虚词首次做全面的调查和整理,这是汉语史领域有意义的工作,不足之处还请各方指正。汉语是一种非形态语言,虚词是重要的表示语法意义的语法形式,虚词的研究在古籍作品研究领域一直具有较高价值。经过整理,发现武威汉代医简共出现虚词74个,总使用量为497例,由于武威汉代医简92枚医学简册多记载医方,对话少,所以其中出现的语气词、叹词不多,副词是武威汉代医简虚词中使用最多的一类虚词,其次是介词和连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威汉代医简 虚词 语法 词性 先秦汉语 总数可观
下载PDF
以“人”为视角:先秦天人范畴的形成
9
作者 王振红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3-57,123,共16页
先秦时期,天人范畴伴随着人的自我意识与对象意识的发生发展而形成。原始社会早期人神杂糅,人与万物浑然一体,天人不分,天与人的观念自然无法产生;原始社会末期至夏朝,人对神灵、自然都有了初步的认识,天人初步分离,人的自我意识与对象... 先秦时期,天人范畴伴随着人的自我意识与对象意识的发生发展而形成。原始社会早期人神杂糅,人与万物浑然一体,天人不分,天与人的观念自然无法产生;原始社会末期至夏朝,人对神灵、自然都有了初步的认识,天人初步分离,人的自我意识与对象意识开始建立,这为天人范畴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殷人率民以事神,以各种方式与手段沟通神灵,无比虔诚地祭祀上帝、自然神、祖先神;殷人对上帝神灵的虔诚既有迷信的成分,又包含着探索外在世界的积极态度,殷人的自我意识与对象意识获得了一定的发展。殷周之际至西周时期,周人将天、天命与政权的合法性紧密结合起来,认为纯正的道德是获得天命的必要条件;同时,周人认为“德”亦是人的本质规定性,并通过礼乐制度将道德熔铸于人的行为之中。至此,天与人的内涵有了明确的规定性,天人范畴因此而定型,成为塑造中国古代政治、社会、思想、文化的基本形态与发展方向的核心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天命 王权 天人范畴
下载PDF
从《学记》研究(1979-2014)看先秦儒家教育伦理思想的当代探索 被引量:1
10
作者 韩博韬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95-99,共5页
按照内容侧重不同,1979-2014近35年相关《学记》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及硕博士学位论文可分八类:中文文本与西方名著的比较,古代思想史与当代价值的比较,教师与学生的比较,教育与教学的比较。据其可得结论:社会交往是教育行动的基础,教... 按照内容侧重不同,1979-2014近35年相关《学记》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及硕博士学位论文可分八类:中文文本与西方名著的比较,古代思想史与当代价值的比较,教师与学生的比较,教育与教学的比较。据其可得结论:社会交往是教育行动的基础,教学秩序是教育行动的依据,教育理想是教育行动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记》 先秦儒家 教育伦理思想
下载PDF
先秦蓖纹锯齿镰研究
11
作者 李春蕾 刘兴林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22,共10页
先秦蓖纹锯齿镰主要出土于吴越、荆楚地区,形制多样,具有地域性差异。其中,直背型无銎蓖纹锯齿镰多见于吴、越两地,弧背型及有銎蓖纹锯齿镰则多见于楚地。随吴、越、楚三国势力的消长,蓖纹锯齿镰在春秋中晚期到战国早期、战国中期到战... 先秦蓖纹锯齿镰主要出土于吴越、荆楚地区,形制多样,具有地域性差异。其中,直背型无銎蓖纹锯齿镰多见于吴、越两地,弧背型及有銎蓖纹锯齿镰则多见于楚地。随吴、越、楚三国势力的消长,蓖纹锯齿镰在春秋中晚期到战国早期、战国中期到战国晚期迎来了两次地域间交流的兴盛期。在地域交流过程中,蓖纹锯齿镰完成了形制及用途上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蓖纹锯齿镰 吴越 荆楚
下载PDF
论太极拳中“太极”理念的形成
12
作者 李科毅 张雅婷 《武术研究》 2024年第2期23-25,共3页
太极拳中的“太极”理念和传统哲学范畴的“太极”是不一样的,两者是一种包含关系。但目前的研究直接将两者混为一谈,使“太极”理念变得混淆不清。实际上,太极拳中“太极”理念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从先秦到魏晋,再到宋明才成型。太极... 太极拳中的“太极”理念和传统哲学范畴的“太极”是不一样的,两者是一种包含关系。但目前的研究直接将两者混为一谈,使“太极”理念变得混淆不清。实际上,太极拳中“太极”理念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从先秦到魏晋,再到宋明才成型。太极拳中的“太极”融汇了各流派的思想,是一个综合理念,而非单一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拳 “太极”理念 先秦时期 魏晋时期 宋明时期
下载PDF
前四史先秦两汉人物自立自信自强人格品质研究
13
作者 姜徐淇 丁敢真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4年第2期98-102,共5页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记载先秦两汉众多人物自立自信自强人格品质。修身自立的先秦两汉人物既有优秀的帝王也有崛起自平民中的优秀分子。修心自信的品质主要表现为“自恃自知,知人善用”“不惧磨难,自知坚毅”。修业自...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记载先秦两汉众多人物自立自信自强人格品质。修身自立的先秦两汉人物既有优秀的帝王也有崛起自平民中的优秀分子。修心自信的品质主要表现为“自恃自知,知人善用”“不惧磨难,自知坚毅”。修业自强的品质主要表现为“坚韧不拔,意志坚定”“运筹帷幄,沉着冷静”“折而不挠,终成大业”。发掘和弘扬自立自信自强品质,有助于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成长,有助于家庭教育不断改进,有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立 自信 自强 前四史 先秦两汉
下载PDF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先秦两汉文学史料学》的学术启示
14
作者 李昭锟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103-106,共4页
《先秦两汉文学史料学》是曹道衡、刘跃进两位先生通力合作留给学界的一部大作,该书体例分明,严谨有序,对先秦两汉时期的绝大部分文学史料都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与考辨。该书由于受自身所撰写的时段的影响,自然具备为文学史料学学科奠基... 《先秦两汉文学史料学》是曹道衡、刘跃进两位先生通力合作留给学界的一部大作,该书体例分明,严谨有序,对先秦两汉时期的绝大部分文学史料都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与考辨。该书由于受自身所撰写的时段的影响,自然具备为文学史料学学科奠基定调的特质,同时该书在对文学史料的博采与认真鉴别,对“二重证据法”的科学辩证运用,为先秦两汉文学史料学乃至中国古代文学史料学研究提供了研究范式,具有深远的学术时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两汉文学史料学》 文学史料学 曹道衡 刘跃进
下载PDF
先秦两汉的文学身份批评及其发生
15
作者 赵辉 韩玲玲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5-152,共8页
身份批评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文学批评方法。先秦两汉时期,人们已经意识到主体身份对于文学批评的重要意义,开始从创作主体的职官、学术流派、地域、人伦等身份去阐释文学内容、题材及表现方法的形成。这不仅鲜明地反映了中国文学“因事而... 身份批评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文学批评方法。先秦两汉时期,人们已经意识到主体身份对于文学批评的重要意义,开始从创作主体的职官、学术流派、地域、人伦等身份去阐释文学内容、题材及表现方法的形成。这不仅鲜明地反映了中国文学“因事而作”这一核心观念所产生的文学的行为性质决定创作目的、主体的身份决定言说话语的内在逻辑,而且反映了当时人们已经意识到不同的身份具有不同的知识话语体系,创作时主体多种身份的参与会带来多种身份话语的融合。这一批评方法的产生,既与先秦两汉严格的礼乐身份制度所产生的强烈的身份意识有密切关系,也与当时的王官制度规定的不同官员具有固定的职掌、知识话语体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两汉 文学 身份批评 话语体系 发生
下载PDF
《帝王略论》中的先秦及秦朝帝王论
16
作者 刘治立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60-65,共6页
中国古代史论著作《帝王略论》卷一记录了李世民与虞世南对先秦至秦朝夏禹、秦始皇等帝王得失荣辱的讨论,在后四卷中也多次论及这些帝王的功过是非。这些论断对于贞观政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玄武门之变被比作周公诛管放蔡的义举,贞观盛... 中国古代史论著作《帝王略论》卷一记录了李世民与虞世南对先秦至秦朝夏禹、秦始皇等帝王得失荣辱的讨论,在后四卷中也多次论及这些帝王的功过是非。这些论断对于贞观政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玄武门之变被比作周公诛管放蔡的义举,贞观盛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先秦治世的悠长回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帝王略论》 先秦 秦朝 虞世南
下载PDF
先秦秦汉出土涉医砭石和针具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展望 被引量:4
17
作者 应艳新 郑玮瑶 郑洪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29-136,141,共9页
[目的]梳理先秦秦汉出土涉医砭石和针具研究的现状,总结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展望,以期为将来的学术研究提供思路。[方法]通过阅读文献,梳理学术界关于先秦秦汉出土涉医砭石和针具的研究并进行概述,对研究存在的难点进行剖... [目的]梳理先秦秦汉出土涉医砭石和针具研究的现状,总结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展望,以期为将来的学术研究提供思路。[方法]通过阅读文献,梳理学术界关于先秦秦汉出土涉医砭石和针具的研究并进行概述,对研究存在的难点进行剖析,综合分析进行研究展望。[结果]出土砭石数量多。针具可分为金属类与非金属类。关于其是否具备医用功能的研究主要存在着两方面疑难:从形制角度研究缺乏标准器和文献支持,从性能角度研究难以落实到具体器物。据此提出3点展望:谨慎对待研究猜想,避免过度诠释;全面考虑古代生活状况,不能为定向思维所局限;更多结合各学科研究新进展。[结论]对先秦秦汉出土涉医砭石和针具研究现状的梳理有利于把握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深入探究其范畴、形制与功能有利于厘清医药器具使用的历程与方式,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砭石 针具 先秦秦汉 出土 涉医 形制 功用 疑难
下载PDF
基于先秦整体观的整体思维在亚健康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尼露露 闫国立 +4 位作者 潘万旗 陈晓辉 包海燕 李艳坤 吕翠田 《光明中医》 2023年第1期9-12,共4页
先秦时期百家争鸣,当时的“整体观”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医也在其影响下形成了独特的“整体思维”。而亚健康作为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其概念的界定、临床表现、诊断、病因分析、调治的各个环节都受到中医整体思维的影... 先秦时期百家争鸣,当时的“整体观”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医也在其影响下形成了独特的“整体思维”。而亚健康作为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其概念的界定、临床表现、诊断、病因分析、调治的各个环节都受到中医整体思维的影响。文章主要探索了在先秦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儒家、道家、墨家、兵家的“整体观”哲学思想和在其影响下形成的中医“整体思维”以及在中医“整体思维”指导下的亚健康的概念界定、临床表现、诊断、病因分析和调护,以利于亚健康的调治,预防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哲学 中医 整体思维 亚健康
下载PDF
先秦至两汉时期竹文化生成略考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泰霖 姜星伊 褚兴彪 《竹子学报》 2023年第4期81-92,共12页
竹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涵盖于景观园林、建筑居舍、诗词歌赋、书画及器物制造等诸多方面,与中国劳动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根据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通过对竹资源、建筑与景观园林、竹造器物和咏竹文学等层面进行竹文化起源和历史生... 竹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涵盖于景观园林、建筑居舍、诗词歌赋、书画及器物制造等诸多方面,与中国劳动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根据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通过对竹资源、建筑与景观园林、竹造器物和咏竹文学等层面进行竹文化起源和历史生成的考证,认为竹文化具有物质性和精神性,秦汉之前是其萌芽时期,直至两汉时期开始得到儒家、道家推崇,逐渐融入到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之中,不断充实和完善其内涵,奠定了后代文人墨客的狂热化追求。从“自然之竹”到“人文之竹”,竹文化生成对华夏文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民族文化追求取向与价值择取标杆,为中国传统文化根基建设提供了标志性、地域性和民族性标识,同时对民族本土文化信仰体系与文化传承均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文化 先秦两汉 竹林资源 竹造器物 咏竹文学
下载PDF
先秦至两汉时期席镇的功能流变 被引量:1
20
作者 姚一鸣 练春海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23年第1期12-17,共6页
先秦至两汉时期席镇的造型变化较大,从半球型演变为虎、豹、羊、鹿、熊等圆雕型,反映了古代具体实用器在意义附加与功能拓展上的一些规律。本文认为,镇从春秋时期的几何型发展到汉代的圆雕型,显示出汉代日用器物的世俗化转向,其功能亦... 先秦至两汉时期席镇的造型变化较大,从半球型演变为虎、豹、羊、鹿、熊等圆雕型,反映了古代具体实用器在意义附加与功能拓展上的一些规律。本文认为,镇从春秋时期的几何型发展到汉代的圆雕型,显示出汉代日用器物的世俗化转向,其功能亦发生了由单纯装饰功能到反映汉人炫耀心理及豪奢思想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镇 先秦两汉 器物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