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刑事庭前会议制度的运行现状与完善路径
1
作者 周祖成 王一薄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1-110,共10页
刑事庭前会议制度自2012年正式确立至今,对于推动庭审实质化,提高审判效率和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从司法适用情况来看,庭前会议的适用不足,甚至潜存被虚置的危险,囿于此,在对庭前会议制度的生成作出分析之同时,对其实践适用整体偏... 刑事庭前会议制度自2012年正式确立至今,对于推动庭审实质化,提高审判效率和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从司法适用情况来看,庭前会议的适用不足,甚至潜存被虚置的危险,囿于此,在对庭前会议制度的生成作出分析之同时,对其实践适用整体偏低的因由作出厘定,并以此为基础,从制度的功能定位及其实践走向两个维度,对庭前会议制度作出具体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 庭前会议 庭审实质化 制度构建
下载PDF
轻罪治理背景下我国刑事案件程序分流体系之完善
2
作者 陈建华 《法治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8-160,共13页
在积极刑法观推动下,我国轻罪立法较为活跃,形成了以轻罪为主体的刑事犯罪结构,轻罪治理成为我国刑事诉讼程序的时代考题。轻罪治理对刑事案件程序分流提出迫切的制度性需求,如需要程序出罪机制的支撑、诉讼程序的层次分化、审前程序的... 在积极刑法观推动下,我国轻罪立法较为活跃,形成了以轻罪为主体的刑事犯罪结构,轻罪治理成为我国刑事诉讼程序的时代考题。轻罪治理对刑事案件程序分流提出迫切的制度性需求,如需要程序出罪机制的支撑、诉讼程序的层次分化、审前程序的系统性转型等。但是,我国刑事案件程序分流体系存在诸多缺陷,主要表现在刑事程序立法步伐远滞后于轻罪立法步伐、程序分化不足难以满足轻罪案件多元程序需求、程序出罪机制的政策回应型特征致其作用受限、审前程序的分流功能受诉讼程序的结构性压制、刑事案件程序分流体系缺乏有效配套制度供给等方面。对此,必须基于体系化思维,推动刑事诉讼程序的进一步分层、分化,突出审前程序对轻罪案件分流的重心作用,形成贯穿诉讼全流程的刑事案件程序分流体系,并在刑罚轻缓化、司法办案组织设置等方面加强配套制度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罪治理 刑事案件 程序分流 体系 审前程序
下载PDF
民事审判程序中诉前鉴定适用的优化路向
3
作者 王志刚 曹婷 《南海法学》 2024年第2期68-77,共10页
传统的先起诉后鉴定的程序设计已无法应对立案登记制背景下的民事司法实践。各级法院已经在民事诉讼实务中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适用和探索,形成了“诉前鉴定+诉前调解”的纠纷解决模式,并陆续出台了许多相应的指导意见或暂行规定。通过对... 传统的先起诉后鉴定的程序设计已无法应对立案登记制背景下的民事司法实践。各级法院已经在民事诉讼实务中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适用和探索,形成了“诉前鉴定+诉前调解”的纠纷解决模式,并陆续出台了许多相应的指导意见或暂行规定。通过对诉前鉴定对法律属性、法律效力以及其在民事案件中的适用状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尽管诉前鉴定制度赋予了司法鉴定新的生命力且提高了审判质效,但实践中诉前鉴定仍存在诉前鉴定实务指导规定比较杂乱、诉前鉴定实务质证程序与现有民事审查规则冲突、诉前鉴定实务适用程序与立案登记制度冲突、诉前鉴定在民事实务中费用定性与分配不明等问题。对此,可以从建立民事实务中诉前鉴定的统一规范、规范民事实务中诉前鉴定的质证程序、界定民事实务中诉前鉴定案件的审核程序、明确民事实务中诉前鉴定费用的负担原则和完善诉前鉴定费用救助机制等方面对民事审判程序中的诉前鉴定适用进行优化与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审判程序 诉前鉴定 司法鉴定 民事诉讼 诉前调解
下载PDF
困境与进路:司法审查原则与中国审前程序改革 被引量:13
4
作者 谢佑平 万毅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4-30,共7页
现代司法审查原则以自然正义原则和正当程序原则为支撑,要求未经法院的司法审查,任何人不得被剥夺生命、自由或者科处其他刑罚;未经法院审查,不得对公民实施逮捕、羁押等强制措施以及其他强制性侦查措施。我国刑事诉讼机制中长期以来缺... 现代司法审查原则以自然正义原则和正当程序原则为支撑,要求未经法院的司法审查,任何人不得被剥夺生命、自由或者科处其他刑罚;未经法院审查,不得对公民实施逮捕、羁押等强制措施以及其他强制性侦查措施。我国刑事诉讼机制中长期以来缺乏司法审查的理念,现行审前程序中的诸多制度设计存在着背离司法审查原则的现象,对此应当贯彻司法审查原则通过制度重构予以矫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 司法审查原则 正当程序原则 审前程序 中国 改革 自然正义原则 实体 侦查措施
下载PDF
检察环境公益诉讼之诉前程序研究 被引量:54
5
作者 张锋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51-160,共10页
2015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试点方案》,明确规定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之前,应当前置相关督促或支持起诉程序,以规避检察机关作为当事人主体造成的诉讼结构失衡和法律监督职权与当事人诉权的混同的风险,这具... 2015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试点方案》,明确规定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之前,应当前置相关督促或支持起诉程序,以规避检察机关作为当事人主体造成的诉讼结构失衡和法律监督职权与当事人诉权的混同的风险,这具有正当性。从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的试点工作来看,八成以上公益纠纷经诉前程序解决,极大地提高了纠纷解决效率。目前我国检察机关对公益诉讼之诉前程序的运用效果并不理想,该诉前程序的法理基础和功能阐释尚需进一步厘清,其具体程序规则设计应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察机关 环境公益诉讼 诉前程序 督促程序
下载PDF
审判中心视阈下庭前会议功能探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汪海燕 殷闻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161-171,共11页
我国庭前会议制度呈现出"职权性"、"形式化"相结合的"协商模式"特点。此种模式不仅有悖于提高庭审效率、促进庭审实质化的立法初衷,而且也难以落实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强化程序控制的基本要求。改革... 我国庭前会议制度呈现出"职权性"、"形式化"相结合的"协商模式"特点。此种模式不仅有悖于提高庭审效率、促进庭审实质化的立法初衷,而且也难以落实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强化程序控制的基本要求。改革方案应当从推动"法院主导"向"当事人协同"转变入手,理顺庭审程序与庭前会议之关系,准确定位庭前会议乃"准备"程序之实质,在严格区分案件实体与程序基础上,构建实体准备与程序控制的二元功能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庭前会议 审判中心 实体准备 程序控制 当事人协同
下载PDF
看守所实施新刑事诉讼法实证研究报告 被引量:12
7
作者 陈卫东 程雷 《政法论丛》 CSSCI 2014年第4期3-12,共10页
对五个省看守所的调研发现,总体上看守所实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文本规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修改后刑事诉讼法赋予看守所相应的职责,比如保障律师会见权、讯问在看守所内进行、对三个月以下的短刑犯执行刑罚等直接与看守所相关的条款,都得... 对五个省看守所的调研发现,总体上看守所实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文本规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修改后刑事诉讼法赋予看守所相应的职责,比如保障律师会见权、讯问在看守所内进行、对三个月以下的短刑犯执行刑罚等直接与看守所相关的条款,都得到了严格的遵循与适用。另一方面从更为宏观的角度上来看,看守所实施新刑事诉讼法的现有成效只是良好的开端,许多间接相关的条款,比如保障民事权利、法律援助等,甚至是看起来与看守所执法无关的条款,比如录音录像、非法取证的固定取证等,都有必要继续研究,拓展看守所的相关功能,创造条件予以适用,真正、完整地贯彻刑事诉讼法的立法精神与文本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法的实施 看守所 会见权
下载PDF
论公诉案件庭前审查程序 被引量:8
8
作者 王洪宇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83-86,共4页
公正是诉讼追求的永远价值目标,但在司法实践中存在诸多制约此目标实现的因素,庭前审查程序成为其中之一种。在不能彻底废弃此类制度之前,必须将实体审查改革为单纯程序性审查,如此,或可为其后的审判程序及审判结果提供相对公正的... 公正是诉讼追求的永远价值目标,但在司法实践中存在诸多制约此目标实现的因素,庭前审查程序成为其中之一种。在不能彻底废弃此类制度之前,必须将实体审查改革为单纯程序性审查,如此,或可为其后的审判程序及审判结果提供相对公正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 庭前审查 程序
下载PDF
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的实践问题检视 被引量:8
9
作者 侯银萍 陈定良 张峰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 2020年第2期78-86,共9页
检察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拓展了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已经成为当代我国检察制度的重要特色之一。作为检察行政公益诉讼必经的前置性程序,诉前程序是实现检察机关办案质效的最佳路径,体现了检察机关"双赢多赢共赢"的司法理念... 检察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拓展了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已经成为当代我国检察制度的重要特色之一。作为检察行政公益诉讼必经的前置性程序,诉前程序是实现检察机关办案质效的最佳路径,体现了检察机关"双赢多赢共赢"的司法理念。司法实践中,诉前程序尚面临着调查核实难、检察建议刚性不足、行政机关履职判断缺乏规范等问题,既需要理论层面的探讨,也需要实践层面的探索,这些问题的检视与完善是提升检察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实效性和规范性的迫切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公益诉讼 诉前程序 检察建议 检察权
下载PDF
效率与效益:刑事庭前准备程序的法理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唐磊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25-128,共4页
效率与效益是庭前准备程序设计的法理基础。在中国的庭前准备程序中,效率与效益缺失,司法资源配置不当,犯罪嫌疑人与被告人的权利在一定程序上受到损害。通过比较分析现代法治国家的庭前准备程序,就中国的庭前准备程序提出一些改革建议。
关键词 庭前准备程序 中国 司法效率 司法效益 刑事诉讼 审判程序 司法改革
下载PDF
庭审前程序中辩护律师信息知悉权的保障——兼谈我国刑事证据信息交换制度的构建 被引量:3
11
作者 宋英辉 李哲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05年第4期3-9,共7页
为有效保障辩护权,在两大法系国家,虽然存在具体制度设计上的差异,但都有保障辩护律师信息知悉权的措施。目前,我国辩护律师依照法律只能十分有限地了解检察机关所掌握的证据信息。构建我国控辩双方在庭审前交换证据信息的制度,应当结... 为有效保障辩护权,在两大法系国家,虽然存在具体制度设计上的差异,但都有保障辩护律师信息知悉权的措施。目前,我国辩护律师依照法律只能十分有限地了解检察机关所掌握的证据信息。构建我国控辩双方在庭审前交换证据信息的制度,应当结合确立什么样的起诉方式与审判方式来考虑,并确定证据信息交换中控辩双方的责任、证据交换信息的范围、披露证据信息的程序等,并对不履行展示义务及妨碍正常展示的行为进行制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庭审前程序 信息知悉权 信息交换
下载PDF
刑事诉讼审前程序诉讼化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胡志斌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8-79,307-308,共12页
刑事诉讼审前程序诉讼化是保障人权、控辩平衡等诉讼理念的应然要求。基于不同的诉讼价值观和诉讼结构模式,从理论上可以将刑事诉讼审前程序诉讼化界别为诉讼模式和准诉讼模式,准诉讼模式又可分为侦控机关系统内准诉讼和侦控机关系统外... 刑事诉讼审前程序诉讼化是保障人权、控辩平衡等诉讼理念的应然要求。基于不同的诉讼价值观和诉讼结构模式,从理论上可以将刑事诉讼审前程序诉讼化界别为诉讼模式和准诉讼模式,准诉讼模式又可分为侦控机关系统内准诉讼和侦控机关系统外准诉讼两种形式。考察域外刑事诉讼审前程序诉讼化的构造,其诉讼模式较为明显。在我国,随着刑事诉讼法的嬗变,审前程序的准诉讼构造渐次明显,而诉讼模式的构造一直未能进入立法。基于中短期内我国宏观政治司法变化的有限性,审前程序诉讼化改造只能沿循准诉讼方向发展,诉讼模式暂不宜成为我国审前程序诉讼化的模式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 审前程序 诉讼化 人权保障 控辩平衡 诉讼效益
下载PDF
起诉状主义下庭前程序若干问题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韩红兴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8-106,共9页
起诉方式、公诉审查与庭前准备程序作为庭前程序系统三要素密切相关,其中任何要素的变革都将对其它要素产生深刻的影响。由于我国刑事公诉方式存在的严重缺陷,在未来的修法过程中,起诉状主义理应成为我们的合理选择。以系统论为指导,考... 起诉方式、公诉审查与庭前准备程序作为庭前程序系统三要素密切相关,其中任何要素的变革都将对其它要素产生深刻的影响。由于我国刑事公诉方式存在的严重缺陷,在未来的修法过程中,起诉状主义理应成为我们的合理选择。以系统论为指导,考察中外法治实践的经验与教训,重视起诉状主义对公诉审查程序及庭前准备程序的影响,构建起诉状主义下庭前程序协调运行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诉状主义 公诉审查 庭前准备 协调运行
下载PDF
环境公益诉讼之诉前鉴定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丁宝同 张美美 《中国司法鉴定》 2014年第3期1-6,共6页
我国新《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在立法层面确立了"民事公益诉讼程序",其中包含的环境公益诉讼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诸多配套性的程序规则和单行立法均有待完善。推行诉前鉴定机制,对于推进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发展具有重要... 我国新《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在立法层面确立了"民事公益诉讼程序",其中包含的环境公益诉讼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诸多配套性的程序规则和单行立法均有待完善。推行诉前鉴定机制,对于推进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这又需要以诉前鉴定程序的完善和规范为前提。因此,必须着力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明确诉前鉴定程序启动的决定主体;规范诉前鉴定意见之证据能力和证明力的判断程序;明确诉前鉴定费用的负担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诉讼法 环境公益诉讼 诉前鉴定
下载PDF
民事证据随时提出、同时提出抑或适时提出——兼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第65条 被引量:10
15
作者 马登科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12年第3期116-120,共5页
在法定顺序主义下,主张已经固定,有完善系统的审前程序,实行证据同时提出主义和逾期失权制度则有其合理基础。在自由顺序主义中,无审前程序固定主张和争点,则只能实行证据随时提出主义,但证据随时提出主义无法集中审理和诉讼拖延的弊端... 在法定顺序主义下,主张已经固定,有完善系统的审前程序,实行证据同时提出主义和逾期失权制度则有其合理基础。在自由顺序主义中,无审前程序固定主张和争点,则只能实行证据随时提出主义,但证据随时提出主义无法集中审理和诉讼拖延的弊端决定着其让位于增设审前程序后的证据适时提出主义。不像美国的证据开示制度,我国民事诉讼法不能随意证据失权,只能实行相对温和的证据适时提出主义,但也需相应完善审前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举证 自由顺序主义 法定顺序主义 审前程序 失权 分类管理
下载PDF
互联网法院纠纷处理机制研究——以网络著作权纠纷为例 被引量:10
16
作者 秦汉 《电子知识产权》 CSSCI 2018年第10期115-122,共8页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涉网纠纷已愈发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日常交往中,互联网法院应运而生。网络著作权纠纷是目前互联网法院受理数量最多的一类案件,在研究互联网法院纠纷处理机制方面具有代表性意义。较之传统司法模式,互联网法院在异步审...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涉网纠纷已愈发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日常交往中,互联网法院应运而生。网络著作权纠纷是目前互联网法院受理数量最多的一类案件,在研究互联网法院纠纷处理机制方面具有代表性意义。较之传统司法模式,互联网法院在异步审理等新型审判模式的介入、协商性司法的强制前置上有所创新,但也在司法亲历性、当事人选择权、电子证据规则等方面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铁路运输法院的演进,互联网法院纠纷处理机制所存在的问题与其角色禁锢有关。为此,在允许试验性立法试错的基础上,需要推进互联网法院的功能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法院 网络著作权 异步审理 调解前置程序 电子证据
下载PDF
论我国小额诉讼中“一次开庭审结”的实现 被引量:7
17
作者 林剑锋 《法治研究》 CSSCI 2022年第3期126-134,共9页
一次开庭审结在我国的小额诉讼中能否真正落地,需遵循民事程序法的内在机理,更需符合小额诉讼独特的程序理念与程序规则。一次开庭审结应当是基于小额程序特征、案件性质、相关程序与制度配套等多维化程序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保障审... 一次开庭审结在我国的小额诉讼中能否真正落地,需遵循民事程序法的内在机理,更需符合小额诉讼独特的程序理念与程序规则。一次开庭审结应当是基于小额程序特征、案件性质、相关程序与制度配套等多维化程序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保障审判质量的前提下,基于一次开庭就能使案件达到“成熟于作出裁判”之状态,不仅需要法院在适用小额诉讼程序时保持谦抑性,将真正适合于“一次开庭审结”的案件纳入程序,更需要通过在小额诉讼中试点略式强制答辩等制度整理和固定审前攻击防御方法,与此同时也需要强化法官在小额诉讼程序中的“监护”和“教示”功能,贯彻特殊化的庭审规则,以实现我国小额诉讼制度的应有价值和独特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额诉讼 一次开庭审结 审前程序 强制答辩 在线诉讼
下载PDF
论我国民事审前程序的完善 被引量:1
18
作者 许彩云 赵强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6-50,共5页
我国民事审前程序因为附属于审判程序,因此存在着诸如:法官全程主导,当事人被动接受;诉答制度规定不完备,没有起到固定争点的作用;举证时限与证据交换不完善等缺陷。因此,完善我国的民事审前程序,应该从建立审前法官制度和强制答辩制度... 我国民事审前程序因为附属于审判程序,因此存在着诸如:法官全程主导,当事人被动接受;诉答制度规定不完备,没有起到固定争点的作用;举证时限与证据交换不完善等缺陷。因此,完善我国的民事审前程序,应该从建立审前法官制度和强制答辩制度;完善证据交换制度;完善审前调解程序等方面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前程序 诉答制度 证据交换 审前调解制度
下载PDF
刑事诉讼庭前准备程序的反思与重构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玉华 李森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36-40,87,共6页
庭前准备程序为审判活动的公正、高效进行提供了重要的保证。通过庭前准备程序,控辩双方的诉讼参与权得以实现,案件争议焦点得以明确,非法证据被排除在法庭之外。目前我国的刑事诉讼庭前准备程序存在诸多不足,如权利告知和整理争点的功... 庭前准备程序为审判活动的公正、高效进行提供了重要的保证。通过庭前准备程序,控辩双方的诉讼参与权得以实现,案件争议焦点得以明确,非法证据被排除在法庭之外。目前我国的刑事诉讼庭前准备程序存在诸多不足,如权利告知和整理争点的功能欠缺,证据开示的规则并不完善,控辩双方参与庭前准备的作用被弱化。为了实现公正审判等诉讼理念,应当对我国的庭前准备程序进行重构,以发挥其对审判活动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法》 庭前准备程序 证据开示 整理争点 证据保全 重构
下载PDF
试论审前程序主体在侦查阶段之关系 被引量:1
20
作者 崔敏 胡帅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33-38,共6页
审前程序犹如刑事诉讼整个大厦的地基 ,如果没有科学的、合理性的建构 ,之后的诉讼程序将难以为继。本文通过采用结构主义理论和比较研究的方法 ,就刑事审判前程序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作了阐发和论证。总的目标是在侦查程序中构建中立司法... 审前程序犹如刑事诉讼整个大厦的地基 ,如果没有科学的、合理性的建构 ,之后的诉讼程序将难以为继。本文通过采用结构主义理论和比较研究的方法 ,就刑事审判前程序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作了阐发和论证。总的目标是在侦查程序中构建中立司法机构的审查和控制机制 ,建立“程序性裁判”制度 ,使侦查程序中涉及限制人身权利和自由的行为纳入司法审查和诉讼的轨道 ,在惩罚犯罪和保护人权之间找到一个合乎理性的平衡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 审前程序 侦查模式 程序性裁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