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8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concrete creep on pre-camber of continuous rigid-frame bridge
1
作者 贺国京 李媛媛 +1 位作者 邹中权 段靓靓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8年第S1期337-341,共5页
The effect of concrete creep on the pre-camber of a long-span pre-stressed concrete continuous rigid-frame bridge constructed by cantilever casting method was investigated.The difference of creep coefficients calculat... The effect of concrete creep on the pre-camber of a long-span pre-stressed concrete continuous rigid-frame bridge constructed by cantilever casting method was investigated.The difference of creep coefficients calculated with two Chinese codes was discussed.Based on the calculations,the pre-camber of a pre-stressed concrete continuous rigid-frame box bridge was computed for construction control purpos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hort-term creep coefficient and long-term creep coefficient calculated with the CC-1985 are larger than those calculated with the CC-2004,while the medium-term creep coefficient calculated with the CC-1985 is smaller than that calculated with the CC-2004.The difference of creep deformation calculated with these two codes is small,and the influences of concrete creep on the pre-camber for most of the segments are negligible.The deflections and stresses of the box girder measured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stages agree very well with the predi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EEP pre-stressed concrete continuous rigid-frame bridge CANTILEVER CASTING method pre-camber
下载PDF
Summarizing the Methods of Determination of Rational Completion Status of Cable-Stayed Bridges 被引量:2
2
作者 Yang Jun Shen Chengwu Sheng Jun 《工程科学(英文版)》 2006年第4期64-72,共9页
Cable-stayed bridge is a high-order hyperstatic structure. The size of cable force affects the stress of the structure greatly. The key problem to determine the rational completion status of cable-stayed bridges is ho... Cable-stayed bridge is a high-order hyperstatic structure. The size of cable force affects the stress of the structure greatly. The key problem to determine the rational completion status of cable-stayed bridges is how to control cable force on completion status. Surrounding this problem, domestic and foreign experts and scholars have done a lot of favorable work and obtained much achievement. On the basis of comprehensive reading domestic and foreign relative documentation, the author of this article classifies rationally the current researching achievement, comments and compare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each method and lists two synthetic methods’ detail steps and puts forward the researching emphasis of the field will deflect to synthesis several methods to determine the rational completion status of cable-stayed brid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索桥 桥梁 应力平衡 静定
下载PDF
Optimization of Dead Load State in Earth-Anchored Cable-Stayed Bridges 被引量:4
3
作者 Bin Sun Rucheng Xiao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ew Series)》 EI CAS 2015年第3期87-94,共8页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reasonable completed dead load state in earth-anchored cable-stayed bridges,a practical method is proposed. The method is based on the rigidly supported continuous beam method and the feasibl...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reasonable completed dead load state in earth-anchored cable-stayed bridges,a practical method is proposed. The method is based on the rigidly supported continuous beam method and the feasible zone method,emphasizing on the mutual effect between the self-anchored structural parts and the earth-anchored ones. Three cable-stayed bridge models are designed with the main spans of 1 400 m,including a partially earth-anchored cable-stayed bridge,a cable-stayed-suspension bridge and a fully selfanchored cable-stayed bridge,in which the C50 concrete and Q345 steel are adopted. The partially earthanchored cable-stayed bridge and the cable-stayed-suspension bridge secure lower compressive force in the girder than the fully self-anchored cable-stayed bridge by 25 percent at least. The same is for the material consumption of the whole bridge. Furthermore,the anchor volume is more than 20% lower in the partially earthanchored cable-stayed bridge than that in the cable-stayed-suspension bridge. Consequently,the practical span of cable-stayed bridges can be accordingly exten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BLE-STAYED bridge partially earth-anchored CABLE-STAYED bridge cable-stayed-suspension bridge REASONABLE completed dead load STATE
下载PDF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non-clay low damage temporary bridging drilling/completion fluids system
4
作者 Xiang-zhe Jin,Zai-jun Chen,Bin Ya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Institute of Changqing Drilling-Exploration Engineering Corporation Limited of CNPC,Xi’an 710018,China.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SCIE CAS 2009年第3期176-183,共8页
Following the basic theory of protecting gas-reservoirs from damage with the temporary bridging technology,inert calcium carbonate (CaCO3) particles,whose diameter is consistent with the size of pores or apertures in ... Following the basic theory of protecting gas-reservoirs from damage with the temporary bridging technology,inert calcium carbonate (CaCO3) particles,whose diameter is consistent with the size of pores or apertures in the reservoir,were selected as the bridging agent,and modified resolvable starch was selected as filtration loss reducing particles to form the non-clay low damage temporary bridging drilling/completion fluids system (NLTDFS). Under the simulated condition of the well bottom during real drilling,NLTDFS was used to conduct dynamic and static damage experiments of cores for 48 hours,respectively,and then the experimented cores were permeated with pure nitrogen from the undamaged end to the damaged one to measure their recovery of permeabili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ermeability recovery rate of the core reached 90% or so,and the damaged depth was less than 1 cm,which demonstrates that NLTDFS has higher temporary bridging effectiveness and lower damage to the gas-reservoir than other drilling fluids system. NLTDFS has been used to drill many horizontal wells,and four of them have obtained high yield of natural gas. The yield of natural gas of LP1 well reached 85×104 m3/day after completion with the rump pipe. The formation of the stable well wall and smooth drilling led to an API loss less than 4 mL and an HTHP loss less than 15 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illing/completion fluids temporary bridging gas-reservoir protection damage experiment application
下载PDF
长阳天池口清江特大桥主拱圈悬臂浇筑斜拉扣挂系统设计 被引量:1
5
作者 周水兴 孙峰 段佳旺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67,共7页
长阳天池口清江特大桥主桥为净跨径242 m的非对称上承式钢筋混凝土拱桥,主拱圈采用单箱单室截面,宽9.5 m、高4.0 m。资丘岸和五峰岸半跨主拱圈各分为24个和21个节段,第1个节段采用支架现浇,其余节段采用斜拉扣挂悬臂浇筑法施工。扣索采... 长阳天池口清江特大桥主桥为净跨径242 m的非对称上承式钢筋混凝土拱桥,主拱圈采用单箱单室截面,宽9.5 m、高4.0 m。资丘岸和五峰岸半跨主拱圈各分为24个和21个节段,第1个节段采用支架现浇,其余节段采用斜拉扣挂悬臂浇筑法施工。扣索采用星式和扇形组合方式布置,位于墩顶和扣塔的扣索为星式布置,位于交界墩墩身的扣索为扇形布置,并将墩身上的扣锚索设计成连续索以避免在墩身上搭设张拉平台;扣塔由8根∅800 mm×16 mm钢管组成,两岸扣塔分别高52.68 m和60.12 m;根据锚索最大索力,设计了能承受800 kN张拉力的岩锚索。建立主拱圈悬臂浇筑施工阶段MIDAS Civil有限元模型,对斜拉扣挂系统扣锚索索力进行计算,通过拆除部分扣索和调整扣锚索索力,施工期间主拱圈截面最大拉应力、扣塔最大偏位、主拱圈成拱后线形均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拱桥 主拱圈 悬臂浇筑 斜拉扣挂系统 扣锚索 拉应力 扣塔偏位 成拱线形
下载PDF
“钢桥”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
6
作者 姜荣斌 王月华 张琪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45-47,51,共4页
课程思政是高职院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手段。文章以“钢桥”课程为例,从课程思政主线确定、思政元素挖掘、教学设计及教学实施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促进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同向通行,促进专业知识与思想教育的有机融合。实践表明... 课程思政是高职院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手段。文章以“钢桥”课程为例,从课程思政主线确定、思政元素挖掘、教学设计及教学实施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促进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同向通行,促进专业知识与思想教育的有机融合。实践表明,通过校企“三导师”教学团队,进行精准自洽的思政融入,借助课程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有助于实现三全育人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钢桥” 三全育人
下载PDF
斜拉桥由成桥状态求解施工初始索力方法研究
7
作者 徐郁峰 陈斯 +1 位作者 谢云飞 朱梦阳 《中外公路》 2024年第5期201-209,共9页
该文针对斜拉桥由成桥状态求解施工初始索力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无应力索长与正装迭代的方法。该方法首先由成桥状态计算斜拉索无应力长度,然后基于无应力索长进行施工正装计算,求得拉索原始初始索力,再通过差值迭代调整施工初始索力,... 该文针对斜拉桥由成桥状态求解施工初始索力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无应力索长与正装迭代的方法。该方法首先由成桥状态计算斜拉索无应力长度,然后基于无应力索长进行施工正装计算,求得拉索原始初始索力,再通过差值迭代调整施工初始索力,最后根据主塔变形微调施工初始索力,来获取满足偏差要求的成桥状态。以一座斜拉桥为研究背景,该桥已知成桥目标状态,采用该方法确定施工过程的张拉索力。通过算例说明该方法不需要进行复杂计算,能取得满足工程精度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成桥状态 无应力索长 施工初始索力
下载PDF
基于行车平稳性的大跨度铁路桥梁成桥线形评价方法研究
8
作者 陆粤 王铭 +2 位作者 陈嵘 李小珍 王平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4-51,共8页
超大跨度铁路桥梁成桥线形较设计线形易出现较大偏差,导致原轨面设计线形无法实现,通常需基于成桥线形变更轨面线形设计。为保障铺出的轨面线形满足行车性能的要求,在铺轨前合理评价大跨度铁路桥梁成桥线形尤为重要。基于实测成桥线形... 超大跨度铁路桥梁成桥线形较设计线形易出现较大偏差,导致原轨面设计线形无法实现,通常需基于成桥线形变更轨面线形设计。为保障铺出的轨面线形满足行车性能的要求,在铺轨前合理评价大跨度铁路桥梁成桥线形尤为重要。基于实测成桥线形的特征分析,结合桥上有砟道床的可调整能力,提出一种基于行车平稳性的大跨度铁路桥梁成桥线形评价方法,并将车体敏感波长范围的成桥线形幅值作为评价指标。以线路随机不平顺、桥梁受载附加变形及轨面线形引起的车体垂向加速度不超Ⅰ级管理标准为评价原则,确定车体敏感波长范围轨面线形的加速度容许值;研究车体加速度与弦测幅值、弦测幅值与线形幅值的相关性,确定车体敏感波长范围轨面线形的幅值限值;通过推导车体敏感波长范围轨面线形和成桥线形的幅值对应关系,最终制定评价指标限值。结合国内某千米级悬索桥的工程实例,确定评价指标限值为58 mm,该桥车体敏感波长范围实测成桥线形幅值最大值为36 mm,未超限值,表明成桥线形控制效果良好,在满足桥上道床厚度要求的前提下,基于成桥线形能够铺出满足行车平稳性的轨面线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 大跨度桥 成桥线形 行车平稳性 敏感波长
下载PDF
基于CEEMDAN-VMD-PSO-LSTM模型的桥梁挠度预测 被引量:2
9
作者 郭永刚 张美霞 +2 位作者 王凯 刘立明 陈卫明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0-159,共10页
针对桥梁运行阶段的健康状态监测,构建了CEEMDAN-VMD-PSO-LSTM模型对桥梁挠度进行预测。该模型主要分为二次模态分解平稳化、粒子群优化(PSO)算法和长短期记忆(LSTM)网络预测三大模块,共有5个步骤:①利用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 针对桥梁运行阶段的健康状态监测,构建了CEEMDAN-VMD-PSO-LSTM模型对桥梁挠度进行预测。该模型主要分为二次模态分解平稳化、粒子群优化(PSO)算法和长短期记忆(LSTM)网络预测三大模块,共有5个步骤:①利用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算法对桥梁原始挠度序列进行初次模态分解,分解为若干本征模态分解函数(IMF);②使用样本熵(SampEn/SE)计算各IMF分量的复杂度,并通过K-means聚类为高频、中频和低频3个IMF分量;③通过变分模态分解(VMD)算法对高频IMF分量进行二次模态分解;④分别对各个IMF分量通过PSO算法得出LSTM最优超参数组合;⑤将各最优超参数分别代入LSTM模型进行训练,并将各预测结果融合为最终的预测结果。结果表明:该预测方法具有最高的预测精度,为智慧桥梁的安全监测监控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挠度预测 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 变分模态分解 样本熵 K-MEANS聚类 粒子群优化 长短期记忆网络
下载PDF
基于综合优化法的矮塔斜拉桥成桥索力优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利明 陈沁宇 刘大帅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8-93,共6页
为确定矮塔斜拉桥合理成桥索力,提出一种索力综合优化法。该方法以影响矩阵法为基础,采用数据标准化法将2种或以上不同类型的离散数据变为无量纲的统一化数据,以结构控制截面位移及弯矩综合最小为目标进行索力求解。以南京地铁宁句线矮... 为确定矮塔斜拉桥合理成桥索力,提出一种索力综合优化法。该方法以影响矩阵法为基础,采用数据标准化法将2种或以上不同类型的离散数据变为无量纲的统一化数据,以结构控制截面位移及弯矩综合最小为目标进行索力求解。以南京地铁宁句线矮塔斜拉桥为算例,采用最小弯曲能量法、刚性支承连续梁法和综合优化法对成桥状态的索力进行计算,将计算结果与原设计成桥索力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对于矮塔斜拉桥,在恒载作用下,采用综合优化法计算得到的索力及主梁弯矩分布最为合理;在运营阶段,综合优化法计算得到的索力与原设计索力相比,主梁上、下缘最大压应力分别降低3.3%、3.8%,并且主梁应力分布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塔斜拉桥 合理成桥状态 索力优化 影响矩阵法 综合优化法 有限元法
下载PDF
三塔四跨悬索桥施工阶段颤振性能研究
11
作者 王盛铭 莫威 +2 位作者 杨海忠 唐浩俊 李永乐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2-98,共7页
为了解双主跨悬索桥加劲梁吊装期间颤振稳定性,以跨度为(230+800+800+348)m三塔四跨悬索桥为背景,分析该桥加劲梁吊装期间的颤振性能。建立该桥不同吊装阶段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竖弯、扭转模态特性,采用理想平板颤振临界风速理论公式计... 为了解双主跨悬索桥加劲梁吊装期间颤振稳定性,以跨度为(230+800+800+348)m三塔四跨悬索桥为背景,分析该桥加劲梁吊装期间的颤振性能。建立该桥不同吊装阶段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竖弯、扭转模态特性,采用理想平板颤振临界风速理论公式计算桥梁不同吊装阶段及各模态组合下的颤振临界风速,以确定最不利吊装阶段及模态组合;基于此,设计节段模型风洞试验测试原断面及上桥面中央增设竖向稳定板断面桥梁颤振临界风速。结果表明:三塔四跨悬索桥施工阶段的模态特性复杂,颤振分析时模态组合需考虑两主跨间的振动关系;该桥吊装率为8.5%和19.8%时,颤振临界状态由以北侧主跨振动为主的扭弯模态组合确定,吊装率≥29.3%时,颤振临界状态由以南侧主跨振动为主的扭弯模态组合确定,最不利吊装率为40.8%;该桥加劲梁原断面的颤振性能较差,在上桥面中央增设竖向稳定板可以有效提升桥梁的颤振临界风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塔四跨悬索桥 施工阶段 颤振性能 模态组合 吊装率 竖向稳定板 风洞试验
下载PDF
采用支点位移法施工的斜拉桥钢-UHPC组合梁受力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利军 张国民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69,共6页
为了解采用支点位移法施工对大跨度斜拉桥钢-UHPC组合梁负弯矩区力学性能的改善情况,以主跨442 m的沾临高速公路黄河特大桥主桥为背景,采用MIDAS Civil软件建立主桥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受力分析。计算无应力索长及成桥状态钢-UHPC组合梁... 为了解采用支点位移法施工对大跨度斜拉桥钢-UHPC组合梁负弯矩区力学性能的改善情况,以主跨442 m的沾临高速公路黄河特大桥主桥为背景,采用MIDAS Civil软件建立主桥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受力分析。计算无应力索长及成桥状态钢-UHPC组合梁线形,并在二者保持不变的基础上,分别对采用、未采用支点位移法施工的钢-UHPC组合梁成桥及运营状态下的弯矩、梁底应力、UHPC桥面板顶(底)缘应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未采用支点位移法,采用支点位移法施工的钢-UHPC组合梁斜拉桥可减小或者消除辅助墩处组合梁的负弯矩,显著增加辅助墩处负弯矩区UHPC桥面板的压应力储备,达到施加预应力的效果,显著改善了负弯矩区钢-UHPC组合梁的力学性能,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钢-UHPC组合梁 支点位移法 无应力索长 成桥线形 力学性能 有限元法
下载PDF
水平井可钻桥塞分段压裂完井工艺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福广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6期108-110,共3页
针对水平井可钻桥塞分段压裂完井工艺问题,本次研究首先对水平井可钻桥塞分段压裂完井工艺的原理及特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水平井可钻桥塞分段压裂完井管柱串的结构进行探讨,最后,对水平井可钻桥塞分段压裂完井配套工具及设备进行研... 针对水平井可钻桥塞分段压裂完井工艺问题,本次研究首先对水平井可钻桥塞分段压裂完井工艺的原理及特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水平井可钻桥塞分段压裂完井管柱串的结构进行探讨,最后,对水平井可钻桥塞分段压裂完井配套工具及设备进行研究,对施工流程及注意事项进行分析,为保障水平井可钻桥塞分段压裂完井作业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可钻桥塞 分段压裂 完井工艺
下载PDF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桥梁后期徐变敏感性对成桥预拱度的影响研究
14
作者 李贺明 穆鹏 +1 位作者 李子奇 张蕾 《市政技术》 2024年第6期99-104,共6页
为研究混凝土徐变对桥梁结构成桥预拱度的影响,以国内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桥梁同类型结构跨度最大、桥墩最高的陕西省铜川市王家河特大桥为工程背景,采用Midas civil软件建立全桥有限元模型,使用正交设计法研究预应力、混凝土自重等参数对... 为研究混凝土徐变对桥梁结构成桥预拱度的影响,以国内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桥梁同类型结构跨度最大、桥墩最高的陕西省铜川市王家河特大桥为工程背景,采用Midas civil软件建立全桥有限元模型,使用正交设计法研究预应力、混凝土自重等参数对徐变变形和应力的敏感性程度,然后使用未知荷载系数法优化成桥吊杆力,并研究优化方案对后期徐变的影响规律,最后将考虑结构后期徐变的成桥预拱度与规范计算值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当多参数共同作用时,预应力和混凝土自重对徐变变形影响显著;延长存梁时间和加载龄期使后期徐变变形小且慢,更有利于控制轨道平顺性;吊杆力优化能明显减小主梁和主拱的弯矩及变形,后期徐变也明显减小;考虑徐变作用时预拱度幅值明显减小,且使桥梁结构的线形更平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桥梁 无砟轨道 徐变变形 参数敏感性 吊杆力优化 成桥预拱度
下载PDF
改进BTSVM算法及其在桥梁裂缝检测中的应用
15
作者 李浩 罗伟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19-124,共6页
针对一般的二叉树支持向量机(BTSVM)分类器收敛速度慢以及完全二叉树和偏二叉树支持向量机分类器错分样本易积累这两个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BTSVM智能识别方法。通过构造一个非平衡二叉树SVM,减少由于前期分类错误造成的误差积累。利用... 针对一般的二叉树支持向量机(BTSVM)分类器收敛速度慢以及完全二叉树和偏二叉树支持向量机分类器错分样本易积累这两个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BTSVM智能识别方法。通过构造一个非平衡二叉树SVM,减少由于前期分类错误造成的误差积累。利用飞狼优化算法对BTSVM算法两个核心参数进行寻优处理,并利用参数优化后的BTSVM对桥梁裂缝进行分类诊断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改进BTSVM算法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可将易区分的类最先分离出来,拥有更高的识别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裂缝检测 BTSVM 完全二叉树 偏二叉树 飞狼优化算法 参数优化 PCA降维
下载PDF
独塔双索面斜拉桥荷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苏鹏 李恒 阳浩 《公路交通技术》 2024年第2期133-142,149,共11页
为准确评估斜拉桥成桥时的承载能力及工作状态,检验桥梁结构是否达到设计及有关规范规定的要求,为桥梁交工验收提供技术依据,以沥桂大桥(独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为研究对象,采用Midas Civil建立了斜拉桥有限元模型,介绍了斜拉桥... 为准确评估斜拉桥成桥时的承载能力及工作状态,检验桥梁结构是否达到设计及有关规范规定的要求,为桥梁交工验收提供技术依据,以沥桂大桥(独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为研究对象,采用Midas Civil建立了斜拉桥有限元模型,介绍了斜拉桥荷载试验检测的主要测试断面及测试内容,对比分析了主梁应变、挠度、主塔塔顶纵桥向水平位移、索力增量等静力理论计算值与实测数据,并对该桥的自振特性及动力特性等动力荷载试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该桥各项静载试验参数、校验系数均在规范要求的合理范围内,相对残余均小于20%;2)结构的自振频率、阻尼比及动力响应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该桥整体处于弹性工作状态,受力状态良好,满足设计荷载及有关规范的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塔双索面斜拉桥 荷载试验 交工验收 校验系数 自振特性 动力特性
下载PDF
悬索桥空缆状态参数误差修正闭合迭代算法
17
作者 朱伟华 颜东煌 +1 位作者 许红胜 周伟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2-110,共9页
针对悬索桥空缆状态主缆架设无应力长度和恒载重量参数误差修正算法存在不闭合问题,提出一种参数误差修正闭合迭代算法。基于悬链线方程理论建立索鞍处非线性方程组,基于分段弹性悬链线理论建立各吊杆间迭代方程组,由几何相容条件联立... 针对悬索桥空缆状态主缆架设无应力长度和恒载重量参数误差修正算法存在不闭合问题,提出一种参数误差修正闭合迭代算法。基于悬链线方程理论建立索鞍处非线性方程组,基于分段弹性悬链线理论建立各吊杆间迭代方程组,由几何相容条件联立非线性方程组及迭代方程组,迭代求解各跨主缆力学参数。利用索鞍两侧主缆力学平衡条件,依次进行全桥各索鞍位置迭代修正计算,直至全桥索鞍与主缆体系满足收敛条件,从而达到悬索桥合理成桥状态。将悬索桥施工期各关键控制参数与合理成桥状态计算参数实现闭合性迭代计算。最后,基于合理成桥状态参数求解空缆状态吊杆无应力长度、索夹安装位置及锚跨合理张力,实现空缆状态参数误差修正闭合迭代计算。结果表明:将本研究迭代算法应用于实际悬索桥工程,实测悬索桥成桥状态主梁线形与设计目标值间最大差值为5.8 cm,成桥索塔偏位控制在1.0 cm以内,锚跨索股张力计算值与实测值整体误差率控制在1.0%左右,成桥状态关键技术参数监测结果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满足闭合条件的悬索桥空缆状态迭代计算方法与文献算法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本研究方法有效性和可行性;推导的主缆找形迭代算法可为悬索桥设计与施工阶段计算理论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误差修正 闭合迭代计算 悬索桥空缆状态 合理成桥状态
下载PDF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斜拉桥成桥轨面标高控制技术
18
作者 张志鹏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3-47,共5页
福厦高铁安海湾特大桥主桥为(40+135+300+135+40)m双塔双索面钢-混结合梁斜拉桥,采用半飘浮体系。针对高速铁路大跨斜拉桥主梁架设和无砟轨道铺设精度控制技术难度大,成桥轨面标高易超限的问题,采用现场测试及理论计算分析成桥轨面标高... 福厦高铁安海湾特大桥主桥为(40+135+300+135+40)m双塔双索面钢-混结合梁斜拉桥,采用半飘浮体系。针对高速铁路大跨斜拉桥主梁架设和无砟轨道铺设精度控制技术难度大,成桥轨面标高易超限的问题,采用现场测试及理论计算分析成桥轨面标高偏差的原因,确定桥面防水防护层混凝土超厚和道床板模拟重量误差为两大主因;研究斜拉索调索、桥面荷载加载或卸载等措施对主梁线形的影响,并提出仅微调边跨端部4对斜拉索索力的轨面标高精调方案。实践证明,该方案经济有效,将轨面标高偏低量控制在10 mm以内,偏高量控制在4 mm以内,通过扣件调整使成桥线形满足目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高速铁路 无砟轨道 轨面标高 成桥线形 偏差 精调方案 控制技术
下载PDF
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的施工与设计优化方案研究
19
作者 朱永晖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4年第5期139-141,共3页
简要描述了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的设计要领,并根据目前的设计水准进行了较优设计方案的讨论,对吊筋内力、桥梁主塔、桥梁动力特性以及颤振等问题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
关键词 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 设计方法 施工技术 合理成桥状态
下载PDF
兰州市柴家峡黄河特大桥总体设计
20
作者 吴勇 《上海公路》 2024年第3期34-39,M0004,共7页
兰州柴家峡黄河大桥主桥采用主跨为364 m的双塔双索面六跨连续钢梁大跨度斜拉桥的设计方案,主桥南、北两个主塔采用了不同的高度,且南侧边跨、次边跨以及部分主跨位于平曲线上,增加了主桥结构设计的难度。现简要地介绍了主桥结构的设计... 兰州柴家峡黄河大桥主桥采用主跨为364 m的双塔双索面六跨连续钢梁大跨度斜拉桥的设计方案,主桥南、北两个主塔采用了不同的高度,且南侧边跨、次边跨以及部分主跨位于平曲线上,增加了主桥结构设计的难度。现简要地介绍了主桥结构的设计;针对主桥结构设计的难点,着重介绍了主桥结构总体分析中的斜拉索成桥目标索力以及支座反力的确定,并详细介绍了主桥的减隔震设计及其效应分析。为满足主桥结构整体受力以及抗震的需要,在设计中引入了三角形钢阻尼器与熔断型限位装置,值得类似桥梁结构设计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斜拉桥 高低主塔 结构总体分析 斜拉索成桥目标索力 减隔震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