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OSCIENCE DATA IN THE INFORMATION AGE: ACQUISITION, DISSEMINATION AND THEIR APPLICATIONS
1
作者 HE Bo chu (Changsha Institute of Geotecton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angsha 410013, China) 《Geotectonica et Metallogenia》 2001年第1期185-191,共7页
Recent dramatic advances in technologies such as computer, data management, and communication have revolutionized the way geologists collect, disseminate, and utilize geoscience data. After summarized the characterist... Recent dramatic advances in technologies such as computer, data management, and communication have revolutionized the way geologists collect, disseminate, and utilize geoscience data. After summarize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fusion of geo data, several major field data capture systems adopted in North America have been introduced. Geoscience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and distribution via the web technology and GIS package have also been discussed. In addition, multi sources geo data integration and their applications to mineral exploration, geological hazard risk assessment, and national land resources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have been addressed by concrete examp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science data field data CAPTURE system GIS Internet data FUSION
下载PDF
面向e-GeoScience的地学数据共享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2
作者 诸云强 孙九林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6-290,共5页
在总结比较国内外e-GeoScience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展的相关工作。提出了按“圈层—学科—数据类别”三级模式的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分类体系,以主体数据库为核心,初步构建了“主... 在总结比较国内外e-GeoScience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展的相关工作。提出了按“圈层—学科—数据类别”三级模式的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分类体系,以主体数据库为核心,初步构建了“主体数据库—数据资源点”为支撑的地球系统科学数据资源体系。在J2EE环境下,采用W eb Services、地理信息等技术开发了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最后,探讨了e-GeoScience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学信息化科研环境 数据共享 协同研究 网格技术
下载PDF
Spatial data mining system for ore-forming prediction 被引量:1
3
作者 Man WANG Linfu XUE Yingwei WANG 《Global Geology》 2007年第1期100-104,共5页
The authors designed the spatial data mining system for ore-forming prediction based on the theory and methods of data mining as well as the technique of spatial database,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eo... The authors designed the spatial data mining system for ore-forming prediction based on the theory and methods of data mining as well as the technique of spatial database,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eological information data.The system consists of data management,data mining and knowledge discovery,knowledge representation.It can syncretize multi-source geosciences data effectively,such as geology,geochemistry,geophysics,RS.The system digitized geological information data as data layer files which consist of the two numerical values,to store these files in the system database.According to the combination of the characters of geological information,metallogenic prognosis was realized,as an example from some area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The prospect area of hydrothermal copper deposit was determ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e-forming prediction spatial data mining multi-source geoscience data
下载PDF
数据质量特征视角下的地球科学数据重用影响因素研究——三个科学数据平台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蔚海燕 林晓雯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9-40,84,共13页
开放科学时代,科学数据的开放共享成为必然要求,而数据重用是其主要目标。尽管国内外已建设了多种科学数据开放共享平台,但对于这些平台的数据重用效果与数据开放特征之间的关系仍缺乏深入的研究。本文立足地球科学领域,对3个国内外的... 开放科学时代,科学数据的开放共享成为必然要求,而数据重用是其主要目标。尽管国内外已建设了多种科学数据开放共享平台,但对于这些平台的数据重用效果与数据开放特征之间的关系仍缺乏深入的研究。本文立足地球科学领域,对3个国内外的开放数据平台(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NCAR研究数据档案和Figshare)进行了定量分析,旨在探讨影响科学数据重用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数据质量对科学数据的重用有显著影响。据此,本文从数据平台、科研人员、图书馆和期刊出版商4个维度提出了促进科学数据重用的策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数据 数据重用 数据质量 地球科学
下载PDF
油气储层勘探建模技术新进展及未来展望
5
作者 罗红梅 王长江 +3 位作者 张志敬 房亮 管晓燕 郑文召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5-153,共19页
油气储层建模利用地质统计学等方法,综合测井、地质、地震等多学科信息,是油气田开发研究的利器,油藏地质模型可以将油藏各种地质特征在三维空间的变化及分布定量表征出来,是油气藏的类型、几何形态、规模、油藏内部结构、储层参数及流... 油气储层建模利用地质统计学等方法,综合测井、地质、地震等多学科信息,是油气田开发研究的利器,油藏地质模型可以将油藏各种地质特征在三维空间的变化及分布定量表征出来,是油气藏的类型、几何形态、规模、油藏内部结构、储层参数及流体分布的高度概括,储层地质模型是油藏地质模型的核心,可以对储层的沉积特征、非均质性、物性及流体等特征进行综合表征。但在勘探阶段,面对大尺度沉积体系和稀疏井网条件下的储层展布规律表征的建模难点为:①地质知识的量化表达问题,包括地质专家的经验认识如何数字化表征。②稀疏井网条件下无法直接用钻井资料对地质体的发育规模、展布方向和结构特征准确定量描述及构建地质模式,大尺度空间中复杂沉积体系无法用简单数学函数表征。③传统地质统计学等方法在勘探模型构建中如何实现地震、测井、地质、油藏等多维度数据的融合问题。因此,基于确定性建模和传统地质统计学等随机建模的储层建模理论和技术遇到极大挑战。笔者在系统剖析传统储层建模技术流程和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涵盖地质、测井、地震、分析化验等信息的多学科地学大数据知识库,开展多维数据凝聚层次聚类的沉积相模式库表征和基于生成式网络的智能建模,提出了多学科协同的油气储层勘探建模技术对策及技术体系,实现了构造、沉积及储层之间匹配关系的定量表征。该技术体系在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洼陷带勘探部署中开展系统应用,构建融合古地貌、古物源、搬运通道、测井及地震属性等多信息的岩相、物性及油气运聚的地质模型,基于模型新范式指导部署井位,支撑了陆相断陷盆地复杂砂砾岩体、页岩油等勘探实践。笔者通过深度剖析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勘探建模实践难点及精度问题,进一步探讨了未来油气储层勘探建模技术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勘探建模 地学大数据知识库 相模式库 生成对抗网络 智能建模
下载PDF
基于多源地学数据的深部找矿预测应用探微 被引量:1
6
作者 郑忠超 王旭东 +2 位作者 王健 李悝 郑文斌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05-609,共5页
在寻求提高地下矿产资源勘查效率的过程中,本文通过综合物探、化探及遥感数据,并运用卷积神经网络(CNN)与生成式对抗网络(GAN)等深度学习技术,显著提升了找矿预测的准确性。这种方法不仅突破了传统找矿技术的限制,优化了数据处理流程,... 在寻求提高地下矿产资源勘查效率的过程中,本文通过综合物探、化探及遥感数据,并运用卷积神经网络(CNN)与生成式对抗网络(GAN)等深度学习技术,显著提升了找矿预测的准确性。这种方法不仅突破了传统找矿技术的限制,优化了数据处理流程,还提高了模型对复杂地学信息的解读能力。研究结果表明,融合多源数据与深度学习算法的模型在铜矿探寻中展示出显著优势,为地质勘查技术的进步和革新奠定了基础,开辟了新的研究和应用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神经网络 生成式对抗网络 多源地学数据 找矿预测 数据处理
下载PDF
Ontology Dynamics in a Data Life Cycle: Challenges and Recommendations from a Geoscience Perspective 被引量:4
7
作者 Xiaogang Ma Peter Fox +2 位作者 Eric Rozell Patrick West Stephan Zednik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2期407-412,共6页
Ontologies are increasingly deployed as a computer-accessible representation of key semantics in various parts of a data life cycle and, thus, ontology dynamics may pose challenges to data management and re-use. By us... Ontologies are increasingly deployed as a computer-accessible representation of key semantics in various parts of a data life cycle and, thus, ontology dynamics may pose challenges to data management and re-use. By using examples in the field of geosciences, we analyze challenges raised by ontology dynamics, such as heavy reworking of data, semantic heterogeneity among data providers and users, and error propagation in cross-discipline data discovery and re-use. We also make recommendations to address these challenges: (1) communities of practice on ontologies to re- duce inconsistency and duplicated efforts; (2) use ontologies in the procedure of data collection and make them accessible to data users; and (3) seek methods to speed up the reworking of data in a Semantic Web contex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mantic web knowledge evolution data transformation geoscience.
原文传递
地学数据共享中的元数据标准结构分析与设计 被引量:24
8
作者 王卷乐 游松财 谢传节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18,37,共4页
针对地学数据共享的实际需求,分析通用地学元数据的构架模式与方法。由此构建的元数据框架包括3个层次,即核心元数据、模式元数据和应用领域专用元数据。结合科技部的国家科学数据网建设规范草案,定义了地学元数据的核心元数据标准,并... 针对地学数据共享的实际需求,分析通用地学元数据的构架模式与方法。由此构建的元数据框架包括3个层次,即核心元数据、模式元数据和应用领域专用元数据。结合科技部的国家科学数据网建设规范草案,定义了地学元数据的核心元数据标准,并对应用系统进行设计。研究表明,该元数据标准结构强调地学元数据的可扩展性和兼容性,可以保证现有的主要元数据标准继续使用,避免重复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学数据 元数据标准 共享 科学数据 核心 应用系统 应用领域 可扩展性 兼容性 通用
下载PDF
WebGIS基本原理及其在地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15
9
作者 屈春燕 叶洪 刘治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47-454,共8页
万维网地理信息系统 (WebGIS)是建立在Internet上、具有浏览器 /服务器体系结构 (B/S)的网络GIS ,它改变了传统GIS的运行模式 ,使用户可以远程使用GIS ,共享地学空间信息资源。首先对WebGIS的概念、基本原理、实现技术、存在问题及发展... 万维网地理信息系统 (WebGIS)是建立在Internet上、具有浏览器 /服务器体系结构 (B/S)的网络GIS ,它改变了传统GIS的运行模式 ,使用户可以远程使用GIS ,共享地学空间信息资源。首先对WebGIS的概念、基本原理、实现技术、存在问题及发展现状与趋势作了较详细的介绍 ;然后对WebGIS在地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认为WebGIS已成为地学研究中新的用户需求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必将促进地学研究的信息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维网地理信息系统 地学研究 空间数据共享 WEBGIS 全球化 开放性
下载PDF
地学空间数据仓库的构建技术 被引量:15
10
作者 王永志 高光大 +1 位作者 杨毅恒 陈苗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13-718,共6页
为了将中国多源、异构、分散的地学数据集中到一起,为资源评价提供有效的数据供应,将地学空间数据仓库作为实现数据集成的解决方案。首次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数据源、空间ETL、空间数据存储、基于SOA的应用服务和客户应用的5层地... 为了将中国多源、异构、分散的地学数据集中到一起,为资源评价提供有效的数据供应,将地学空间数据仓库作为实现数据集成的解决方案。首次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数据源、空间ETL、空间数据存储、基于SOA的应用服务和客户应用的5层地学空间数据仓库的体系结构。根据中国地质行业行政划分和数据的分布情况,设计了能够实现地学数据集成的国家、大区所、省三级管理的地学空间数据仓库系统的物理部署方案。这是一套符合中国地学实际情况且完整可行的地学数据集成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学空间数据仓库 数据集市 空间数据抽取 转换和集成 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
下载PDF
英国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跟踪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许百泉 颜世强 +1 位作者 王黔驹 丁克永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8-62,72,共6页
本文对英国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情况进行了跟踪研究,认为英国地质资料管理体制属于典型的"分散保管、集中服务"体制,在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建设,地质资料标准化、信息化,及服务产品开发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具有借鉴意义。并结合我... 本文对英国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情况进行了跟踪研究,认为英国地质资料管理体制属于典型的"分散保管、集中服务"体制,在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建设,地质资料标准化、信息化,及服务产品开发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具有借鉴意义。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建议如下:加强境外地质资料回归与管理,加快推进地质资料数据中心软硬件建设、围绕"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开展地质资料数据产品专题开发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资料 英国 回归 服务
下载PDF
三维地质建模及其工程应用 被引量:56
12
作者 方海东 刘义怀 +2 位作者 施斌 吴振君 王宝军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3期52-55,共4页
本文从三维地质建模的概念出发 ,探讨了其一般过程 ,包括地质变量预测、地质特征解译、空间分析等 ,并介绍了三维地质建模的体视化方法 ,最后以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工程为例 ,运用切片级重建方法 ,建立地质模型 ,并进行了三维地质分析。实... 本文从三维地质建模的概念出发 ,探讨了其一般过程 ,包括地质变量预测、地质特征解译、空间分析等 ,并介绍了三维地质建模的体视化方法 ,最后以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工程为例 ,运用切片级重建方法 ,建立地质模型 ,并进行了三维地质分析。实践表明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是认识复杂地质体的空间关系和特征的强有力的工具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质建模 地质变量 地质特征 空间分析 体视化
下载PDF
矿山三维地质建模与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27
13
作者 潘结南 孟召平 甘莉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18,共3页
矿山三维地质建模与可视化技术研究 ,是“数字地球”、“数字矿山”的核心组成部分 ,是现代矿山信息化研究的热点和重点。本文介绍和分析了几种常见的空间插值方法和目前比较流行的三维地质构模和可视化技术 ;并针对我国矿山开采和工程... 矿山三维地质建模与可视化技术研究 ,是“数字地球”、“数字矿山”的核心组成部分 ,是现代矿山信息化研究的热点和重点。本文介绍和分析了几种常见的空间插值方法和目前比较流行的三维地质构模和可视化技术 ;并针对我国矿山开采和工程建设的特点 ,提出了矿山三维地质建模和可视化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为我国矿山信息化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质建模 可视化 空间插值 体视化
下载PDF
地学数据共享网络中的元数据扩展和互操作技术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卷乐 游松财 孙九林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2-26,共5页
利用元数据技术整合分散的数据资源,并借助网络提供共享服务已成为当前数据交换中心的主导模式.这一模式隐含了3个潜在的缺陷,元数据的可扩展性和互操作性是其在数据共享网络中应用的关键.针对地学数据共享网络,建立了元数据的扩展模... 利用元数据技术整合分散的数据资源,并借助网络提供共享服务已成为当前数据交换中心的主导模式.这一模式隐含了3个潜在的缺陷,元数据的可扩展性和互操作性是其在数据共享网络中应用的关键.针对地学数据共享网络,建立了元数据的扩展模式,并依此构建多学科元数据扩展体系;分5个方面分析了元数据互操作技术(核心元数据互操作、元数据映射、RDF技术框架、基于协议层的互操作和Web Service互操作).结合元数据分布查询服务(SRW)介绍了基于ZING标准的元数据互操作的开发应用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数据 地球科学 数据共享 扩展性 互操作
下载PDF
地球科学中的散乱数据优化与缺损信息恢复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韧 万齐林 +2 位作者 梁建茵 朱伟军 陈奕德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9-216,共8页
介绍了分形理论和动力系统重构等现代数学方法和神经网络、模糊聚类、遗传算法等信息处理技术在地球科学稀疏、散乱数据中的优化插值与拟合逼近,以及资料中缺损信息恢复重构等方面的学科动态和研究进展;分析评述了多种数据处理方法的优... 介绍了分形理论和动力系统重构等现代数学方法和神经网络、模糊聚类、遗传算法等信息处理技术在地球科学稀疏、散乱数据中的优化插值与拟合逼近,以及资料中缺损信息恢复重构等方面的学科动态和研究进展;分析评述了多种数据处理方法的优缺点及其在不同类型、不同特性资料处理中的适用性和局限性;阐述了基于学科交叉融合、优势互补研究思想开展地学资料中非常规复杂数据的信息挖掘、特征提取和优化拓展的技术途径和应用实践;讨论了地球科学中两类重要的数据分析研究思想(基于动力模型约束的变分方法和基于自然几何相似的同化方法),指出它们的交叉融合和优势互补是未来地球科学数据研究中重要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科学数据 稀疏数据插值 散乱数据拟合 缺损信息恢复
下载PDF
地学元数据结构分析及其管理系统设计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卷乐 游松财 孙九林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7,共3页
在分析了地学数据的Web共享需求及其多学科特点基础上,设计了地学数据的可扩展元数据结构,它包括地学核心元数据、模式核心元数据、模式(专用)扩展元数据等三层体系,并利用W3C推荐的RDF/XML数据模型和方法开发了地学数据共享平台的元数... 在分析了地学数据的Web共享需求及其多学科特点基础上,设计了地学数据的可扩展元数据结构,它包括地学核心元数据、模式核心元数据、模式(专用)扩展元数据等三层体系,并利用W3C推荐的RDF/XML数据模型和方法开发了地学数据共享平台的元数据管理系统(MMS)。该系统的应用验证了地学数据共享元数据构架体系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数据 地学数据 网络共享 RDF/XML
下载PDF
地球科学研究数据的分类与组织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郭明航 田均良 李军超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03-206,共4页
科学数据是重要的科技资源,科学数据的共享管理日益成为学术界和政府关注的前沿领域。地球科学门类众多,研究对象复杂且往往时空尺度大,在此过程中产生了大量数据结构形式各异的数据,诸如图型数据、表格数据、文本数据、影像数据等等。... 科学数据是重要的科技资源,科学数据的共享管理日益成为学术界和政府关注的前沿领域。地球科学门类众多,研究对象复杂且往往时空尺度大,在此过程中产生了大量数据结构形式各异的数据,诸如图型数据、表格数据、文本数据、影像数据等等。在数据库系统环境下如何对这些异构的数据进行存储、发布、显示是科学数据管理必须首先面对的问题。在分析研究地球科学数据特征的基础上,结合黄土高原数据中心的建设实践,以科学数据共享管理为目标,对地球科学研究数据的分类和组织进行了研究。阐述了地球科学研究数据的异构性、密集性、复合性等基本属性和特征,提出了关系类型、空间类型、文件类型等3种基本类型的数据集分类和组织方式,并提出了整编数据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及科学数据分级、保护、共享的方式。实践表明:该数据分类与组织技术方案符合地球科学研究数据的特点,并将科学数据管理与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有机结合,具有思路与技术的先进性和广泛的应用场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科学 科学数据 数据分类 数据管理
下载PDF
数学地球科学跨越发展的十年: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正在改变地质学 被引量:79
18
作者 周永章 左仁广 +6 位作者 刘刚 袁峰 毛先成 郭艳军 肖凡 廖杰 刘艳鹏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56-573,共18页
近十年是科学研究从问题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的转折时期,科学研究的第四范式—数据密集型科学发现应势而生。这期间,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算法的引入使数学地球科学实现跨越式发展,并正在改变地质学。机器学习是使计算机具有智能的根本途径... 近十年是科学研究从问题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的转折时期,科学研究的第四范式—数据密集型科学发现应势而生。这期间,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算法的引入使数学地球科学实现跨越式发展,并正在改变地质学。机器学习是使计算机具有智能的根本途径。深度学习,即多层神经网络的方法,是一种实现机器学习的技术,是过去几年大数据与数学地球科学研究的最重要的热点。贝叶斯网络是贝叶斯公式和图论结合的产物,可用来建立矿床地质的成因网络,进而理解矿床成因。地质大图形问题可以转化为大型的复杂网络空间问题和社区结构问题,社区分析技术可用于地震预报、地质网络分析、特殊地质现象识别、矿床预测。关联规则和推荐系统算法在地质研究中已有成功的应用实例。化探数据及其异常经常包含复杂和非线性模式,深度学习在智能识别与提取复杂地质条件下地球化学异常具有优异的能力,卷积神经网络、堆叠自编码机等是较为常用和有效的方法。非线性矿产资源预测、基于GIS和三维地质建模的三维成矿预测及相应的软件系统得到持续改进。三维虚拟仿真建模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多模态、跨尺度地学虚拟现实与多维交互,地质过程数值模拟等已有创新性进展。区块链技术以及OneGeology、玻璃地球、深时数字地球等大地质科学计划,将在整合全球地质大数据、共享全球地学知识、推动数学地球科学学科发展方面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大数据 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算法 区块链 深时数字地球 矿产资源预测 数学地球科学
下载PDF
元数据技术在地学数据共享网络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卷乐 游松财 谢传节 《地理信息世界》 2005年第2期36-40,共5页
指出元数据的可扩展性和互操作性是其在地学数据共享网络中应用的关键。针对地学数据共享网络,建立了元数据的扩展模式,并依此构建多学科元数据可扩展体系;分3个方面分析了元数据互操作技术,包括元数据映射、RDF技术框架和SRW服务。
关键词 共享网络 地学数据 应用探讨 数据技术 互操作技术 元数据 互操作性 可扩展性 扩展模式 数据映射 技术框架 多学科 RDF
下载PDF
真三维地学模拟系统与水利工程应用 被引量:23
20
作者 吴立新 沙从术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0-25,共6页
水利工程涉及工程地质与岩土开挖问题,在场址选择、渠涵选线、工程施工、沉陷与变形监测全过程中,需要一系列的地质调查、工程勘察、围岩结构及其稳定性分析基础工作。真三维地学模拟的主要目的是基于钻孔数据并综合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 水利工程涉及工程地质与岩土开挖问题,在场址选择、渠涵选线、工程施工、沉陷与变形监测全过程中,需要一系列的地质调查、工程勘察、围岩结构及其稳定性分析基础工作。真三维地学模拟的主要目的是基于钻孔数据并综合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等多源地学数据来建立研究区域的集成地学空间数据库,并利用真三维体元来构建研究区域的数字化的真三维地层环境模型,从而在可视化环境中实现地层任意剖切、量算、揭层显示和开挖设计,以及各类地学统计、查询与空间分析。该文以煤矿地质环境建模为例,介绍了国产真三维地学模拟系统GeoMo^(3D)的基本功能,进而分析了GeoMo^(3D)在南水北调工程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 水利工程 真三维地学模拟 地学数据集成 可视化 围岩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