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膜片式微通道预冷器换热微细管束振动分析与可靠性评价方法
1
作者 王正 马同玲 +1 位作者 王博文 顾美丹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69-876,885,共9页
针对预冷吸气式组合发动机的膜片式微通道预冷器换热微细管束振动可靠性问题,建立换热微细管固有振动特性计算方法与数学模型,研究预冷器换热微细管在高速气流冲击下的振动模式,给出综合考虑旋涡脱落激振、紊流抖振和弹性激振等多种共... 针对预冷吸气式组合发动机的膜片式微通道预冷器换热微细管束振动可靠性问题,建立换热微细管固有振动特性计算方法与数学模型,研究预冷器换热微细管在高速气流冲击下的振动模式,给出综合考虑旋涡脱落激振、紊流抖振和弹性激振等多种共振模式的预冷器换热微细管束振动可靠性评价模型,揭示预冷器换热微细管振动可靠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预冷器换热微细管的固有振动频率与换热微细管外径、壁厚、相邻支撑间隔板之间跨度以及材料特性等参数密切相关,其振型具有正弦函数的特征;预冷器换热微细管在高速气流冲击作用下存在旋涡脱落激振、紊流抖振、弹性激振等共振模式;预冷器换热微细管振动可靠度随外侧被冷却工质流速的增大呈现出先降低后提高并趋近于某一数值的变化规律;为防止预冷器换热微细管发生共振损坏,在结构设计中要充分结合工作剖面、流动换热特性等,合理设计换热微细管束结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冷吸气式组合发动机 预冷器 换热微细管束 振动分析 可靠性评价
下载PDF
吸气式旋转爆震发动机热力循环过程分析与性能计算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冬 凌文辉 +3 位作者 张义宁 梁国柱 孟皓 周林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0,共10页
为了快捷有效地指导发动机设计,有必要建立快速准确地获取吸气式旋转爆震发动机性能参数的计算方法。以飞行条件、发动机关键几何参数以及进气道和喷管的特性参数作为输入参数,通过将隔离段内复杂运动激波简化为正激波实现旋转爆震燃烧... 为了快捷有效地指导发动机设计,有必要建立快速准确地获取吸气式旋转爆震发动机性能参数的计算方法。以飞行条件、发动机关键几何参数以及进气道和喷管的特性参数作为输入参数,通过将隔离段内复杂运动激波简化为正激波实现旋转爆震燃烧室与上游隔离段的压力匹配,应用二维特征线方法对燃烧室内复杂流动进行快速准确模拟,建立了吸气式旋转爆震发动机热力循环过程分析模型,计算得到发动机关键截面流动参数和发动机性能参数。以氢气和乙烯为燃料研究了进气道压缩温升、进气道喉道与燃烧室面积比以及余气系数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条件下进气道压缩温升和进气道喉道与燃烧室面积比的增加有利于发动机比冲性能的提升,但面积比的增加将导致发动机工作马赫数范围变窄,以氢气为燃料,余气系数为1,当面积比从0.3增至0.5,发动机工作马赫数范围由2.5~5收窄至3.5~5,而Ma=5状态最大比冲提升7%;在一定范围内余气系数增加有利于发动机比冲性能的提升,但将导致单位推力降低,以氢气为燃料,面积比为0.4,余气系数由1增至1.67,在Ma=3,4和5状态点,最大比冲性能分别提升25.4%,23.5%和20.3%,但最大单位推力分别降低24.7%,25.9%和27.9%;以乙烯作为燃料,发动机比冲和单位推力随进气道压缩温升的变化趋势与氢气一致,但性能偏低。研究提出的热力循环模型和计算方法实现了吸气式旋转爆震发动机性能的快速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气式 旋转爆震发动机 热力循环 性能模型 特征线方法
下载PDF
涡轮基变循环组合动力控制技术发展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凌蔚 吴宋伟 +1 位作者 张天宏 嵇润民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6-26,共11页
基于现有文献梳理分析涡轮基变循环组合发动机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介绍了涡轮基变循环组合发动机的发展历史和结构特点,提炼出其控制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分别围绕飞/推一体化综合建模技术、模态切换控制技术以及飞/推一体化协同控制技... 基于现有文献梳理分析涡轮基变循环组合发动机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介绍了涡轮基变循环组合发动机的发展历史和结构特点,提炼出其控制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分别围绕飞/推一体化综合建模技术、模态切换控制技术以及飞/推一体化协同控制技术三个关键技术问题进行文献分析;基于国内空天动力需求及研究现状,提出对涡轮基变循环组合发动机控制技术的未来发展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天飞行器 涡轮基变循环组合发动机 控制技术 飞/推一体化 模态切换 综述
下载PDF
复合预冷吸气式火箭发动机热力循环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郭海波 肖洪 +1 位作者 南向谊 逯婉若 《火箭推进》 CAS 2013年第3期15-20,共6页
采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分析法分析了复合预冷吸气式火箭发动机(SABRE)的基本热力过程,得出了吸气模式和火箭模式下的理想循环功和热效率表达式,确定了影响发动机理想热力循环性能的特征参数。结果表明:吸气模式下SABRE核心机采用布雷顿循环... 采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分析法分析了复合预冷吸气式火箭发动机(SABRE)的基本热力过程,得出了吸气模式和火箭模式下的理想循环功和热效率表达式,确定了影响发动机理想热力循环性能的特征参数。结果表明:吸气模式下SABRE核心机采用布雷顿循环,压气机的增压比和循环增温比是影响理想热力循环性能的关键参数;火箭模式下SABRE采用火箭发动机循环,喷管降压比和出口排气速度是影响理想热力循环性能的关键参数。氦气仅仅在发动机内通过换热器换热实现能量在各循环子系统之间的输运,而其本身并无变化,不对发动机的理想循环功和热效率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预冷吸气式火箭发动机 热力循环 理想循环功 热效率
下载PDF
中心支板式RBCC发动机引射模态流动与燃烧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石磊 赵国军 +3 位作者 杨一言 秦飞 魏祥庚 何国强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292-2301,共10页
为了深入认识引射模态工作机理,针对中心支板式RBCC发动机,在飞行马赫数2、不同内置火箭流量时的工作情况进行了全流道一体化的数值模拟,并对其内流场特征、火箭射流/引射空气掺混发展特征以及复合型释热规律和火焰结构等开展了详细分... 为了深入认识引射模态工作机理,针对中心支板式RBCC发动机,在飞行马赫数2、不同内置火箭流量时的工作情况进行了全流道一体化的数值模拟,并对其内流场特征、火箭射流/引射空气掺混发展特征以及复合型释热规律和火焰结构等开展了详细分析。研究发现:RBCC发动机引射模态下的流动掺混燃烧过程是一个复杂且高度耦合的过程。在即时预混燃烧(SMC)模式下,燃烧过程主要在内置火箭射流与来流空气之间形成的剪切层内进行;流道上游剪切层厚度较薄,温度和组分浓度梯度较大,掺混速率快;高释热区集中分布在流道上游,可分为超声速释热区和亚声速释热区;流道内的燃烧反应以扩散燃烧为主,随着掺混过程的进行逐渐向预混燃烧过渡。提高火箭流量,流道内温度升高,反应持续距离增加,但掺混效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循环发动机 引射模态 燃烧 空气引射 掺混 预混燃烧
下载PDF
内并联式TBCC进气道模态转换过程流动特性分析 被引量:17
6
作者 刘君 袁化成 郭荣伟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61-469,共9页
针对组合动力(TBCC)进气道模态转换过程中出现的非定常气动现象,采用稳态/非稳态数值模拟方法对相关流动特性及其影响因素与流动机理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由涡轮发动机工作状态向冲压发动机工作模态转换过程中,进气道内出现结尾激波沿... 针对组合动力(TBCC)进气道模态转换过程中出现的非定常气动现象,采用稳态/非稳态数值模拟方法对相关流动特性及其影响因素与流动机理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由涡轮发动机工作状态向冲压发动机工作模态转换过程中,进气道内出现结尾激波沿流向前后振荡现象,振荡频率约为130 Hz;当冲压流道反压引起的激波未前传至模态转换分流板前时,冲压发动机工作状态对结尾激波振荡不产生影响。在相同的发动机工作状态下,随着模态转换速度的增加,结尾激波振荡频率逐渐增大。文中研究的进气道内结尾激波振荡现象可通过亚声速管道内波的传播理论进行解释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气式高超声速推进 组合动力进气道 进气道模态转换 激波振荡 非稳态数值仿真
下载PDF
空气预冷发动机及微小通道流动传热研究综述 被引量:26
7
作者 汪元 王振国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20,共10页
首先针对发动机空气预冷系统的特点,将现有的预冷机制分为四种类型,包括燃料预冷、质量喷注预压缩冷却、燃料预冷和质量喷注预压缩冷却组合预冷以及其他流体预冷,并分别介绍了每种预冷机制的代表性发动机循环以及技术特点。调研发现,微... 首先针对发动机空气预冷系统的特点,将现有的预冷机制分为四种类型,包括燃料预冷、质量喷注预压缩冷却、燃料预冷和质量喷注预压缩冷却组合预冷以及其他流体预冷,并分别介绍了每种预冷机制的代表性发动机循环以及技术特点。调研发现,微小通道结构的预冷器具有很高的散热能力和紧凑度,优势显著。英国Skylon空天飞机的预冷却组合循环发动机(SABRE)其微通道结构预冷器具有极高换热能力。对SABRE的预冷器及相关研究进行详细分析,强调微小通道强化换热对提高发动机性能的重要作用。通过对微小通道中单相气态流动换热研究的调研发现,微尺度流动传热机理仍存在诸多分歧,理论发展不完善,需要深入开展微小通道强化传热研究,尤其对于高速高内外温差条件下微小尺度复杂结构空间内流动传热机理需要深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循环发动机 空气预冷 微小通道 流动传热
下载PDF
预冷却吸气式涡轮冲压膨胀循环发动机发展简介 被引量:4
8
作者 商旭升 蔡元虎 肖洪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80-484,共5页
分析了吸气式涡轮冲压膨胀循环(ATREX)发动机模型和工作原理,介绍了其主要部件的研究和发展情况,与常规发动机相比说明了其发展的优势,总结归纳了这种发动机技术特点和发展的关键技术。研究认为ATREX发动机采用液态氢预冷却方式,大大扩... 分析了吸气式涡轮冲压膨胀循环(ATREX)发动机模型和工作原理,介绍了其主要部件的研究和发展情况,与常规发动机相比说明了其发展的优势,总结归纳了这种发动机技术特点和发展的关键技术。研究认为ATREX发动机采用液态氢预冷却方式,大大扩展了常规涡轮发动机的工作范围,可满足高速飞行器或两级入轨航空航天飞机第一级动力装置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航天推进系统 涡轮基组合循环发动机 预冷却ATREX发动机 高超声速飞行器 二级入轨
下载PDF
脉冲爆震发动机热力学性能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邱华 严传俊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5期493-498,共6页
为确定脉冲爆震发动机具有飞行优势的可工作条件,分析了一种吸气式脉冲爆震发动机工作形式,提出了相应的热力循环过程,通过引入代表参与爆震循环工质与流入发动机内的总工质比的循环系数概念,研究了理想情况下脉冲爆震发动机比Brayton... 为确定脉冲爆震发动机具有飞行优势的可工作条件,分析了一种吸气式脉冲爆震发动机工作形式,提出了相应的热力循环过程,通过引入代表参与爆震循环工质与流入发动机内的总工质比的循环系数概念,研究了理想情况下脉冲爆震发动机比Brayton循环更具有优势时循环系数的容许限.结果表明:相比冲压发动机,脉冲爆震发动机要在飞行范围0-5马赫具有优势,循环系数必须高于0.8,当这两种类型发动机燃烧汽油相同时,对循环系数的要求将高于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爆震发动机 吸气式 热力循环 推进性能
下载PDF
协同吸气式火箭发动机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0
作者 聂万胜 周思引 雷旭 《装备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57-64,共8页
协同吸气式火箭发动机(SABRE),因能充分利用大气层内的空气,具备良好的经济和技术可行性,是Skylon空天飞机的最佳动力方案。作为一款将吸气式与火箭式发动机高度集成的组合循环推进装置,SABRE在内部结构、热力循环及燃料利用等方面都有... 协同吸气式火箭发动机(SABRE),因能充分利用大气层内的空气,具备良好的经济和技术可行性,是Skylon空天飞机的最佳动力方案。作为一款将吸气式与火箭式发动机高度集成的组合循环推进装置,SABRE在内部结构、热力循环及燃料利用等方面都有其独到之处。首先介绍了SABRE结构和工作循环过程,简述和归纳了氧化剂冷却燃烧室、推力补偿喷管、进气道和液氢燃料等关键技术;然后对发动机核心热交换技术,尤其是极具创新的预冷器的设计与制造作了详细分析;最后,总结了SABRE最新研究成果并对我国开展相关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天飞机 组合循环推进 协同吸气式火箭发动机 热交换器 液氢 工作循环
下载PDF
吸气式组合发动机进口转换阀门通用特性的计算
11
作者 齐宗敏 葛满初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64-67,共4页
讨论了转换阀门的特性通用表达式。采用了工程实际上可以接受的无粘流动模型以及气体流过阀门时产生的各种损失,气体流过阀门时的落后角的模型。考虑了在片状阀门流通通道内气流的临界堵塞流动的模型与计算方法,以便能作改变阀门开度时... 讨论了转换阀门的特性通用表达式。采用了工程实际上可以接受的无粘流动模型以及气体流过阀门时产生的各种损失,气体流过阀门时的落后角的模型。考虑了在片状阀门流通通道内气流的临界堵塞流动的模型与计算方法,以便能作改变阀门开度时的变几何阀门的性能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喷气发动机 组合发动机 发动机阀 性能 计算
下载PDF
吸气式重复使用运载器设计初步研究
12
作者 田喜明 詹浩 《航空计算技术》 2009年第4期61-64,共4页
分析了国内外吸气式可重复使用天地往返运载器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水平起飞和着陆的单级吸气式运载器方案。采用Euler方程数值解法Dahlem-Buck公式和切楔法对该方案气动布局的亚、跨、超、高超音速气动特性进行了计算分析,... 分析了国内外吸气式可重复使用天地往返运载器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水平起飞和着陆的单级吸气式运载器方案。采用Euler方程数值解法Dahlem-Buck公式和切楔法对该方案气动布局的亚、跨、超、高超音速气动特性进行了计算分析,由结果可见建立的气动布局可以满足总体方案设想中飞行任务的要求。对该方案拟采用的火箭基组合循环发动机(RBCC)进行了详细分析和性能计算,并在此基础上对该方案的飞行弹道进行了计算分析,通过与采用纯火箭发动机动力的天地往返运载器的飞行弹道对比表明,该方案能明显减小运载器的燃料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气式可重复使用运载器 气动布局 火箭基组合循环发动机 飞行弹道
下载PDF
预冷组合循环发动机吸气式模态建模与性能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唐靖博 杨庆春 徐旭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5-28,共14页
为了对预冷组合循环发动机开展性能分析,以协同吸气式火箭发动机(SABRE 4)为研究对象,采用部件法建立了发动机稳态模型,计算获得了SABRE 4发动机在吸气式模态下沿飞行弹道的性能参数变化规律。然后对发动机的高度和速度特性进行研究,得... 为了对预冷组合循环发动机开展性能分析,以协同吸气式火箭发动机(SABRE 4)为研究对象,采用部件法建立了发动机稳态模型,计算获得了SABRE 4发动机在吸气式模态下沿飞行弹道的性能参数变化规律。然后对发动机的高度和速度特性进行研究,得到了发动机的飞行包线。计算结果表明,在吸气式飞行弹道内,核心机推力和比冲的变化分别为488~680kN和34786~46954m/s。SABRE 4发动机具备推力大和比冲高的性能优势。在预冷器工作过程中,随着飞行马赫数增大,预冷器换热量不断增大,进入预燃室的氢流量减小,预燃室总温降低,HX3的吸热量减小。与其他压气机和涡轮相比,空气压气机和氦涡轮的工作参数变化较大。SABRE 4发动机通过对来流空气进行预冷,可实现在大空域和宽速域内工作。由于空气压气机的喘振和堵塞边界限制,发动机的高度和速度特性分别存在飞行高度和飞行马赫数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冷组合循环发动机 协同吸气式火箭发动机 稳态 吸气式模态 部件法 高度和速度特性
下载PDF
预冷型组合循环发动机技术 被引量:8
14
作者 罗佳茂 杨顺华 +2 位作者 母忠强 张弯洲 游进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0-207,共18页
预冷型组合循环发动机具有工作速域宽、比冲高和推重比大等优点,在未来空天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首先回顾了LACE、SABRE和ATREX等主要预冷型组合循环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和研究情况,对各型发动机热力循环中面临的难点问题... 预冷型组合循环发动机具有工作速域宽、比冲高和推重比大等优点,在未来空天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首先回顾了LACE、SABRE和ATREX等主要预冷型组合循环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和研究情况,对各型发动机热力循环中面临的难点问题进行了分析。其次,针对发动机预冷器、压气机、涡轮和燃烧室等关键部件,建立了热力循环计算模型,研究了预冷和燃烧对冷却剂的流量需求问题、预冷器与压气机性能参数匹配问题和压气机与涡轮共同工作问题等。结果显示,1.0~2.0倍当量比的氢在马赫数0~4.5速域内能将空气冷却51~476 K,而相同流量的甲烷在马赫数0~4.0速域内仅能将空气冷却24~182 K;熵函数用于表征预冷器和压气机在热势差效应和功热转换过程中的能量损失总和,根据发动机性能需求,在熵函数图上可设计不同的当量比-压比(φ-π_(c))协同工作线;涡轮总功率是影响预冷发动机压气机压比的主要原因,与传统涡轮相比,驱动涡轮的工质(冷却剂)流量小,要求涡轮单位功率高,给涡轮设计带来挑战。最后结合评估结果对预冷型组合循环发动机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循环发动机 预冷 热力循环 膨胀循环 吸气式火箭
下载PDF
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耦合干扰效应研究
15
作者 欧岳峰 方群 王乐 《计算机仿真》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2-114,168,共4页
研究飞行器与冲压发动机耦合干扰效率优化问题,由于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机身与冲压发动机之间存在高度耦合,针对耦合效应不可避免对飞行器稳定性产生影响,为提高控制系统性能,提出飞行器机身与发动机之间的耦合干扰效应问题展开深入研... 研究飞行器与冲压发动机耦合干扰效率优化问题,由于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机身与冲压发动机之间存在高度耦合,针对耦合效应不可避免对飞行器稳定性产生影响,为提高控制系统性能,提出飞行器机身与发动机之间的耦合干扰效应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在高超声速飞行器各部件无粘气动特性的基础上,采用尾气羽流分析模型研究机身与冲压发动机耦合干扰效应,并基于飞行器几何参数化模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分析模型能较精确地快速反应机身与冲压发动机之间耦合干扰效应,为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机身/发动机一体化设计和控制系统优化设计及其动力学特性研究分析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 气动力计算 机身/发动机组合 干扰效应
下载PDF
一种新型吸气式与火箭组合发动机(LOCE)及先进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发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祁锋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1-4,共4页
根据先进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要求和火箭与吸气式组合发动机的特点,提出了重复使用的单级入轨飞机吸气式组合发动机方案的优化原则和一种优化的组合发动机循环:高压氢膨胀液化氧气循环吸气式火箭组合发动机(LOCE)。它是一种以火箭技... 根据先进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要求和火箭与吸气式组合发动机的特点,提出了重复使用的单级入轨飞机吸气式组合发动机方案的优化原则和一种优化的组合发动机循环:高压氢膨胀液化氧气循环吸气式火箭组合发动机(LOCE)。它是一种以火箭技术为基础的吸气式组合发动机,比冲可达35000m/s,其关键是成功地解决了吸气式组合发动机和火箭发动机燃烧室压力的不匹配,其液化效率比普通LACE循环提高了5~7倍。可借用成熟火箭技术,推重比高是低速阶段(Ma=0~5)的最佳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运输系统 火箭发动机 组合发动机 吸气式
下载PDF
完全氢膨胀循环吸气式组合发动机(ABEXP)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祁锋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1994年第6期13-20,共8页
完全氢膨胀循环吸气式组合发动机性能优越,结构简单,循环布局合理。本文总结了完全氢膨胀循环的4种基本形式,提出了一种新的氢膨胀循环方案,可望从循环组织上根本解决其两个技术关键。通过对航空发动机通用程序的扩展,满足了计算... 完全氢膨胀循环吸气式组合发动机性能优越,结构简单,循环布局合理。本文总结了完全氢膨胀循环的4种基本形式,提出了一种新的氢膨胀循环方案,可望从循环组织上根本解决其两个技术关键。通过对航空发动机通用程序的扩展,满足了计算完全氢膨胀循环方案总体性能的需要,并得到了许多十分有意义的结论:不仅发动机推力符合设计要求,而且比冲相当高;增加空气预冷器后比冲还有大幅度提高,这是一种最佳组合。同时分析了多种参数对性能的影响,对发动机选定设计参数有很大帮助。指出了调节规律中一些与普通航空发动机完全不同的现象,对研究吸气式组合发动机的调节很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气发动机 氢膨胀循环 性能分析 航空发动机
下载PDF
单级入轨空天飞机用新型液态空气循环发动机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谢睿轩 《内燃机与配件》 2018年第10期17-19,共3页
提出了一种可用于未来单级入轨空天飞机的新型液态空气循环发动机,该发动机有涡轮喷气、液态空气循环、火箭三种状态,可以用一种发动机推进飞机从起飞到入轨。对新型发动机的比冲和推力进行了计算,并与用途相似的佩刀发动机和其他常见... 提出了一种可用于未来单级入轨空天飞机的新型液态空气循环发动机,该发动机有涡轮喷气、液态空气循环、火箭三种状态,可以用一种发动机推进飞机从起飞到入轨。对新型发动机的比冲和推力进行了计算,并与用途相似的佩刀发动机和其他常见发动机进行了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天飞机 单级入轨 组合循环发动机 液态空气循环发动机 佩刀发动机
下载PDF
200MW氢冷发电机密封油系统空、氢侧联合运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俊敏 《发电设备》 2008年第2期175-177,共3页
分析了汽轮发电机传统的密封油系统转动设备多,运行不可靠,检修维护费用高的原因;提出了一种新的密封油供油方式,实行空、氢侧联合运行。改进的方案系统变动小,投资少,收效明显。
关键词 能源与动力工程 发电机 密封油系统 氢侧联合运行 射油器
下载PDF
液化空气循环对组合发动机性能影响的研究
20
作者 郑庆雄 廉小纯 陈辅群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4-20,共7页
本文研究了氧、氮不分离的液化空气循环对SERJ组合发动机性能影响的规律,并与采用氧、氮分离液化空气循环的组合发动机性能进行了分析比较。结论表明,空气液化后不分离的组合发动机性能明显优于分离情况下的发动机性能;同时还发现,不论... 本文研究了氧、氮不分离的液化空气循环对SERJ组合发动机性能影响的规律,并与采用氧、氮分离液化空气循环的组合发动机性能进行了分析比较。结论表明,空气液化后不分离的组合发动机性能明显优于分离情况下的发动机性能;同时还发现,不论氧、氮是否分离,采用液化空气循环都能改善组合发动机比冲性能,但均使推力有所下降。分析表明,液化空气产生的冲压阻力,液氮冷却外机体形成的旁路阻力和流量损失是导致推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空气循环 组合发动机 飞机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