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6篇文章
< 1 2 6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tilizing OSA-modified starch with various molecular weights for flavonoid extraction from"Quzhiqiao"(immature fruit of Citrus paradisi'Changshan Huyou')
1
作者 Lu Wang Xuyi Zhou +3 位作者 Shengmin Lu Siew Young Quek Juzhao Liu Qi Cui 《Beverage Plant Research》 2023年第1期280-286,共7页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extraction efficiency of flavonoids by octenyl succinic acid-modified starch(OSA-modified starch)with varying molecular weights,the immature fruit of Citrus paradisi'Changshan Huyou'...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extraction efficiency of flavonoids by octenyl succinic acid-modified starch(OSA-modified starch)with varying molecular weights,the immature fruit of Citrus paradisi'Changshan Huyou',commonly known as"Quzhiqiao",was used as the extraction target in this research.OSA-modified starch was successfully identified and refined,ensuring its molecular weight was appropriate and extraction was optimized.The experimental findings suggested that a concentration of 20 mg/mL of medium molecular weight gelatinized OSA-modified starch was optimal for extracting flavonoids from"Quzhiqiao"using an ultrasound-assisted method(1,000 W,40 min).Additionally,the ratio of the mass of"Quzhiqiao"to the volume of gelatinized OSA-modified starch employed in this process was determined to be 15 mg/mL.The findings from the in vitro antioxidant studies indicated significant variations in the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the extract solutions of OSA-modified starches with varying molecular weights.These differences can potentially be attributed to substantial variations in the extract solutions compos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IGHTS starch modified
下载PDF
Research progress on properties of pre-gelatinized starch and its application in wheat flour products 被引量:4
2
作者 Hao Ma Mei Liu +6 位作者 Ying Liang Xueling Zheng Le Sun Wenqian Dang Jie Li Limin Li Chong Liu 《Grain & Oi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2年第2期87-97,共11页
Starch is the most abundant organic compound in nature,second only to cellulose.However,the conserved structure of native starches limits their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Therefore,it is often necessary to modify the... Starch is the most abundant organic compound in nature,second only to cellulose.However,the conserved structure of native starches limits their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Therefore,it is often necessary to modify them to obtain specific properties.As a common green and safe physical modification method,pre-gelatinization can improve the cold water solubility and swelling power of starch.The typical preparation methods of pre-gelatinized starch include spray drying,extrusion,and drum drying.Spray-dried pre-gelatinized starch still had good granule shape,but the increase of cold water solubility and cold paste viscosity was relatively small.Extruded and drum-dried pre-gelatinized starch showed serious structure destruction,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cold water solubility and cold paste viscosity,but relatively low hot paste viscosity.The properties of pre-gelatinized starch obtained by different methods are different,so do their effects on the quality of flour products.Wheat flour products,as one of the leading staple food for the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play a vital role in people's daily life.With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more and more special flour products with unique features have received attentions of consumers and researchers.However,the sensory characteristics of special flour products are often inferior to traditional flour products,which limits its development.The unique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pre-gelatinized starch make it expected to play an essential role in the quality improvement of featured flour products.In this paper,the granule morphology,crystal structure,hydration and gelatinization properties of pre-gelatinized starch prepared by three common method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flour products were reviewed,which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pre-gelatinized starch in food indus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gelatinization starch PROPERTIES Flour products
下载PDF
Influence of Inorganic Salts on the Adsorption of Cationically Modified Starch to Fibers 被引量:2
3
作者 Nejc Zakrajsek 《Food and Nutrition Sciences》 2014年第3期245-249,共5页
The article is focused on the influence of inorganic salts on the adsorption of cationically modified starch to fibers. Results show that low concentrations of inorganic salts usually affect the process of adsorption ... The article is focused on the influence of inorganic salts on the adsorption of cationically modified starch to fibers. Results show that low concentrations of inorganic salts usually affect the process of adsorption in a positive way. Adsorption efficiency at higher concentrations, however, depends on the type of inorganic salts as well as the sequence of adding inorganic salts and starch to paper suspen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tionically modified starch ADSORPTION Inorganic Salts FIBER
下载PDF
Size Reduction of Hydrophobically Modified Starch on Beads Mill: Effect of Dispersing Medium and Milling Time
4
作者 Marcos Antonio Neves Petr Dejmek +1 位作者 Isao Kobayashi Mitsutoshi Nakajima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5年第3期103-111,共9页
The primary interest to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milling parameters on the size of hydrophobically modified starch particles, aiming to produce small, uniformly sized modified starch microspheres. O... The primary interest to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milling parameters on the size of hydrophobically modified starch particles, aiming to produce small, uniformly sized modified starch microspheres. Octie, a commercial product originated from cornstarch modified using Octenyl Succinate Anhydride (OSA), was dispersed (3 wt%) using different media (water or ethanol) and subsequently wet-milled using a beads mill with zirconium beads at a rotation of 6,000 rpm up to 30 min. It was found that milling Octie in water dispersion for 3 min resulted in the smallest mean particle size (2.04 i 0.91 ktm), compared to unmilled modified starch granules (15.2 ~ 6.0 lam). Granular size and morphology changed considerably with further milling. For instance, very dense clusters with variable particle sizes (20.6 ~ 10.0 lam) were obtained after 30 min milling. As depicted by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y, a large number of particles were apparently flattened during the milling process rather than broken, forming aggregates. Ultimately, within the range of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tested, production of sub-micron modified starch particles was not possi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PHOBIC octenyl modified starch milling.
下载PDF
接枝交联双重改性淀粉IStD絮凝性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海花 高玉华 +3 位作者 郑玉轩 李娜 张利辉 刘振法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3-138,共6页
以玉米淀粉(St)为原料,环氧氯丙烷(EPI)为交联剂,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接枝单体,两步法合成了接枝交联双重改性淀粉基絮凝剂IStD。测试了投药量、pH、高岭土质量分数、絮凝温度和絮凝时间对IStD絮凝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玉米淀粉(St)为原料,环氧氯丙烷(EPI)为交联剂,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接枝单体,两步法合成了接枝交联双重改性淀粉基絮凝剂IStD。测试了投药量、pH、高岭土质量分数、絮凝温度和絮凝时间对IStD絮凝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高岭土质量分数为2%,投药质量浓度为14 mg/L,pH=7,絮凝温度为25℃,絮凝时间为1 h时,上清液的透光率可达91.7%。通过观察投药前后水体中高岭土颗粒的分散状态,初步探讨了IStD的絮凝机理。结果表明在絮凝过程中,同时存在电中和与吸附架桥作用,以电中和作用为主。当IStD和CPAM复配用于处理生活废水时,透光率和COD去除率都能达到90%以上,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淀粉 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 絮凝
下载PDF
未来淀粉——淀粉资源的挑战与思考 被引量:1
6
作者 顾正彪 洪雁 王旭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3,共13页
淀粉是人类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和重要的工业原辅料。然而,传统淀粉来源的植物受种植环境影响较大,土地资源有限,产量增长困难,满足不了人口增长的需要;另一方面,传统植物来源的淀粉,其结构相对固定、性能存在局限性,不能完全满足应用的... 淀粉是人类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和重要的工业原辅料。然而,传统淀粉来源的植物受种植环境影响较大,土地资源有限,产量增长困难,满足不了人口增长的需要;另一方面,传统植物来源的淀粉,其结构相对固定、性能存在局限性,不能完全满足应用的需求,往往要通过结构修饰来调控其性能。化学方法是常用的结构修饰和性能调控手段,但化学反应过程带来的试剂用量受限、化工辅料残留、副产物的产生和淀粉分子中新化学基团的引入等问题,使其作为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存在安全隐患。因此,传统淀粉资源已经不能够完全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有必要开发具有“未来特点”的淀粉新资源。未来淀粉来源根据其特点可分为三类:一是将传统淀粉来源植物通过遗传育种或者基因编辑改造,实现淀粉结构的定向或定点改造,使淀粉具有特殊的应用性能;二是能够克服土地和自然环境限制、或者富含淀粉而尚未被充分开发利用的新淀粉资源等;三是不以植物和微生物为载体合成的无细胞合成新型淀粉。本文阐述了未来淀粉发展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发展趋势,以高直链淀粉、蜡质淀粉、浮萍淀粉、微藻淀粉、CO_(2)合成淀粉和多糖生物合成淀粉等为例,重点介绍了三类未来淀粉的研究现状和特点,将对未来淀粉的开发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浮萍 微藻 结构 修饰 基因编辑 无细胞合成淀粉 未来淀粉发展趋势
下载PDF
淀粉及其改性产品对东鞍山细粒赤铁矿聚团——磁选的影响
7
作者 张爽 李文博 +1 位作者 程绍凯 周立波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3-88,共6页
针对东鞍山强磁选抛尾存在粒度小于20μm的微细粒铁矿物流失的问题,研究了不同种类淀粉及其改性产品对微细粒赤铁矿的选择性聚团效果,通过团聚—磁选试验确定了适宜的团聚药剂和用量,借助偏光显微镜和红外光谱等手段检测了药剂与赤铁矿... 针对东鞍山强磁选抛尾存在粒度小于20μm的微细粒铁矿物流失的问题,研究了不同种类淀粉及其改性产品对微细粒赤铁矿的选择性聚团效果,通过团聚—磁选试验确定了适宜的团聚药剂和用量,借助偏光显微镜和红外光谱等手段检测了药剂与赤铁矿和石英作用前后的形貌特征,最后通过研究高分子药剂的作用机理,论述了药剂的选择性和团聚效果。结果表明:在药剂用量为200 g/t时,交联玉米淀粉的选矿指标优于其他几种药剂,团聚药剂的加入能实现微细粒赤铁矿的选择性聚团,使铁精矿回收率提高2.13~3.94个百分点,选矿效率提高2.77~3.46个百分点,但由于赤铁矿被团聚后呈不规则絮状,在较大的聚团中会夹杂少量石英,导致磁选精矿铁品位略微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粒赤铁矿 淀粉及其改性产品 选择性团聚 强磁选 FTIR
下载PDF
磷酸酯双淀粉国内外标准比对研究
8
作者 朱伟 程志翔 付昕媛 《实验室检测》 2024年第2期114-118,共5页
在国际贸易日益频繁的背景下,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变性淀粉的质量安全指标要求存在差异。本文以磷酸酯双淀粉为例,比对分析了我国与联合国粮食农业组织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委员会(Joint Expert Committee on Food Additives,JECFA)、欧盟、美... 在国际贸易日益频繁的背景下,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变性淀粉的质量安全指标要求存在差异。本文以磷酸酯双淀粉为例,比对分析了我国与联合国粮食农业组织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委员会(Joint Expert Committee on Food Additives,JECFA)、欧盟、美国、日本和韩国等主要贸易区域或国家的相关标准技术指标及检测方法的异同,为变性淀粉的国际贸易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性淀粉 磷酸酯双淀粉 标准 比对
下载PDF
复合酶法改性淀粉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徐靖雯 郑明珠 +4 位作者 刘景圣 罗倩 贾欣格 高伟凡 姜闯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期187-192,共6页
酶法改性特异性强、反应副产物和副反应少,酶分子可以通过改变淀粉分子的结构或直链淀粉含量、链长、分支数量等,使其物化特性发生改变。淀粉酶种类不同,作用于淀粉分子的作用效果也不同,该文重点综述几种常见的淀粉酶作用于淀粉分子改... 酶法改性特异性强、反应副产物和副反应少,酶分子可以通过改变淀粉分子的结构或直链淀粉含量、链长、分支数量等,使其物化特性发生改变。淀粉酶种类不同,作用于淀粉分子的作用效果也不同,该文重点综述几种常见的淀粉酶作用于淀粉分子改变其结构、淀粉分子链长或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比值,进而对其结构、理化性质产生的影响,讨论几种淀粉酶复合改性淀粉的作用机理及改性淀粉在工业上的应用,以期为研究复合酶改性淀粉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酶 酶法改性 改性淀粉 结构 理化性质
下载PDF
聚乳酸改性糯玉米淀粉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任逸 仇丹 +3 位作者 姚利辉 庞嘉敏 周坤 何宇鹏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79-686,696,共9页
以糯玉米淀粉为原料、异辛酸亚锡为催化剂,在丙交酯熔融体系中制备了聚乳酸改性糯玉米淀粉。建立了聚乳酸改性糯玉米淀粉取代度的^(1)HNMR测试方法,以取代度为响应值,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丙交酯添加量为考察因素,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实... 以糯玉米淀粉为原料、异辛酸亚锡为催化剂,在丙交酯熔融体系中制备了聚乳酸改性糯玉米淀粉。建立了聚乳酸改性糯玉米淀粉取代度的^(1)HNMR测试方法,以取代度为响应值,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丙交酯添加量为考察因素,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实验优化了聚乳酸改性糯玉米淀粉的合成工艺,得到最优工艺为:反应时间12.46 h,反应温度111.75℃,丙交酯添加量为淀粉质量的258%,预测最大取代度为0.0253,通过实际操作条件调整后实际取代度为0.0238。对最优条件下制备的聚乳酸改性淀粉进行了系列表征,证实聚乳酸改性糯玉米淀粉的颗粒结构没有被完全破坏,晶型、相对分子质量等性能优于溶剂法传统技术制备的聚乳酸改性糯玉米淀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交酯 聚乳酸改性糯玉米淀粉 取代度 响应面实验 颗粒结构 淀粉化学品
下载PDF
木薯淀粉和改性淀粉结构特性及其与粉圆品质的关系
11
作者 盛周杨 邹波 +5 位作者 吴继军 肖更生 徐玉娟 余元善 陈晓维 钟思彦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127-135,共9页
【目的】粉圆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加,探究不同淀粉对粉圆品质的影响,明确淀粉结构特性与粉圆品质的关系,为高品质粉圆的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市售的3种木薯淀粉和2种木薯改性淀粉(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淀粉、醋酸酯淀粉)为原料... 【目的】粉圆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加,探究不同淀粉对粉圆品质的影响,明确淀粉结构特性与粉圆品质的关系,为高品质粉圆的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市售的3种木薯淀粉和2种木薯改性淀粉(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淀粉、醋酸酯淀粉)为原料制作粉圆,分析淀粉的粒径、直链淀粉含量、膨胀度、溶解度、热力学特性和冻融稳定性差异,以及粉圆的质构特性,并对淀粉结构特性与粉圆的质构特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木薯淀粉和改性淀粉的粒径、膨胀度和溶解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改性淀粉的粒径离散度(1.17~1.27)、膨胀度(30.48%~30.91%)显著高于木薯淀粉(粒径离散度0.89~1.08、膨胀度24.60%~26.38%)。淀粉的离散度、膨胀度与粉圆的硬度、咀嚼性具有显著负相关性(P<0.05),淀粉的溶解度与粉圆的粘性具有显著正相关性(P<0.05)。5种淀粉的热力学特性与冻融稳定性同样存在显著差异(P<0.05),改性淀粉的初始凝胶温度(55.45~59.90℃)和析水率显著低于木薯淀粉的初始凝胶温度(63.80~65.00℃)和析水率。淀粉的凝胶温度、焓变和析水率与粉圆的硬度、咀嚼性具有显著正相关性(P<0.05)。【结论】不同品牌木薯淀粉的粒度分布离散度、膨胀度和冻融稳定性与粉圆的硬度和咀嚼性具有显著相关性。3种木薯淀粉中,以TPK木薯淀粉制作的粉圆品质最好;改性淀粉具有较高的膨胀度和冻融稳定性,能降低粉圆的硬度和咀嚼性,具有抗老化效果,适合用于速冻粉圆和免煮速冻粉圆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淀粉 改性淀粉 冻融稳定性 粉圆 质构特性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不同直链含量酯化淀粉的合成与性能
12
作者 郝文博 唐诗 +1 位作者 苏婷婷 王战勇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23,共5页
以甲酸为酯化剂,分别按一定比例与3种具有不同支链含量的天然淀粉混合,制备得到3种酯化淀粉——木薯酯化淀粉(EM)、玉米酯化淀粉(EN)和蜡质酯化淀粉(EW),借助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广角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 以甲酸为酯化剂,分别按一定比例与3种具有不同支链含量的天然淀粉混合,制备得到3种酯化淀粉——木薯酯化淀粉(EM)、玉米酯化淀粉(EN)和蜡质酯化淀粉(EW),借助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广角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仪(TG)等仪器对天然淀粉与酯化淀粉的结构性能表征分析;并进一步研究了不同直链含量的热塑性酯化淀粉与PBS共混后力学性能的改变。实验分析表明,淀粉酯化后显现疏水特性,且随直链淀粉含量的增加,疏水性增强。淀粉晶体结构被酯化淀粉破坏,结晶度与直链淀粉含量成正比,热损失率与支链淀粉含量成正比,具体为EM(237℃)>EN(235℃)>EW(231℃)。分子间的氢键相互作用降低,提高了淀粉的热塑性,且支链淀粉含量高的酯化淀粉塑化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淀粉 酯化淀粉 疏水性 结晶度 热塑性
下载PDF
预/共辐照条件下改性塑化淀粉的制备
13
作者 李嘉彦 王晓广 +1 位作者 夏发明 王洪龙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5,共5页
采用低剂量辐照技术对玉米淀粉进行改性处理,将预辐照、共辐照淀粉分别与己内酰胺、丙三醇按比例混合均匀,使用双螺杆挤出机进行混炼,经低温冷冻粉碎、索氏提取对萃取产物结晶度、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热力学性能、化学成分、亲疏水性等... 采用低剂量辐照技术对玉米淀粉进行改性处理,将预辐照、共辐照淀粉分别与己内酰胺、丙三醇按比例混合均匀,使用双螺杆挤出机进行混炼,经低温冷冻粉碎、索氏提取对萃取产物结晶度、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热力学性能、化学成分、亲疏水性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同一辐照剂量,不同辐照方式,淀粉与己内酰胺反应后,热稳定性均有所提高;己内酰胺成功接枝到玉米淀粉上,导致淀粉晶面发生改变,试样表面含氮量提高;水接触角增大,其中,共辐照接枝物水接触角达99.229°,疏水性大幅提升,并且拉伸强度达到8.3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淀粉 共辐照 己内酰胺 均聚物
下载PDF
不同交联度木薯羟丙基淀粉糊液性能研究
14
作者 杨小凡 田颖 +5 位作者 李睿尧 沈雪梅 李凡 李义 代建军 王小艳 《当代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171-175,共5页
通过对7种不同交联度的木薯变性淀粉(羟丙基淀粉、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完全糊化后的糊液进行耐酸性、耐蒸煮性、抗剪切性等性能对比研究,探讨了不同交联度对木薯羟丙基淀粉糊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磷酸盐交联和羟丙基醚化共同改性... 通过对7种不同交联度的木薯变性淀粉(羟丙基淀粉、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完全糊化后的糊液进行耐酸性、耐蒸煮性、抗剪切性等性能对比研究,探讨了不同交联度对木薯羟丙基淀粉糊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磷酸盐交联和羟丙基醚化共同改性处理的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的抗剪切和耐酸性能优于羟丙基淀粉;就5种交联羟丙基淀粉而言,HPST3的耐盐性能较差,但其他4种淀粉在一定交联范围内,糊液耐盐性能与交联度有关,随着交联度增大其耐盐性能也随之提高,另外2种羟丙基淀粉在一定氯化钠添加量的范围内也表现出较为出色的耐盐性能;在5种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中,抗剪切性能和耐酸性能随着交联度增大而下降。结合各淀粉性能可知,交联度中等的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可应用于蚝油等高盐环境中及酸奶等酸性环境中;羟丙基淀粉可应用于低速搅拌及耐蒸煮的烘焙预拌粉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淀粉 羟丙基淀粉 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 黏度
下载PDF
聚乳酸改性糯玉米淀粉酶解产物的结构解析
15
作者 任逸 周坤 +2 位作者 何宇鹏 姚利辉 仇丹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33-938,共6页
该文通过考察不同淀粉酶对聚乳酸改性糯玉米淀粉还原糖含量的影响,得到最优组合酶解方法:异淀粉酶酶解10 h+普鲁兰酶酶解10 h+α-淀粉酶酶解10 h+β-淀粉酶酶解12 h。将组合酶解产物以环己烷提取,核磁共振氢谱结果表明,含有乳酸基团的... 该文通过考察不同淀粉酶对聚乳酸改性糯玉米淀粉还原糖含量的影响,得到最优组合酶解方法:异淀粉酶酶解10 h+普鲁兰酶酶解10 h+α-淀粉酶酶解10 h+β-淀粉酶酶解12 h。将组合酶解产物以环己烷提取,核磁共振氢谱结果表明,含有乳酸基团的碳水化合物能被有效提取富集,且与未取代的碳水化合物实现分离;质谱分析证明,聚乳酸改性糯玉米淀粉主要由乳酸酯和二聚乳酸酯所构成。该研究探索建立了有效的分离和解析方法,促进了对淀粉酯精细结构的科学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改性糯玉米淀粉 酶解 还原糖含量 环己烷提取 乳酸酯
下载PDF
淀粉改性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在水性涂料中的性能研究
16
作者 李悦梦 苗汝滨 +2 位作者 刘田宇 曲文娟 李少香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8期12-15,共4页
本工作坚持绿色环保的理念,利用淀粉对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进行改性,更好地提高了SiO_(2)纳米粒子在水性涂料中的相容性和分散稳定性,同时将其作为纳米填料应用于水性涂料中并对其性能进行测试。在综合考虑节约资源和环境友好后,确定最佳... 本工作坚持绿色环保的理念,利用淀粉对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进行改性,更好地提高了SiO_(2)纳米粒子在水性涂料中的相容性和分散稳定性,同时将其作为纳米填料应用于水性涂料中并对其性能进行测试。在综合考虑节约资源和环境友好后,确定最佳的反应条件为:温度为35℃,淀粉用量为5 g。在最佳反应条件的基础上制备了淀粉改性SiO_(2)纳米粒子,并利用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和红外光谱对氢键的形成进行了表征分析。此外,将上述经过预处理的改性纳米粒子应用到水性防腐涂料的制备中并对其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当SiO_(2)纳米粒子质量含量为4.5%时,涂层力学性能最佳,环氧/淀粉改性SiO_(2)涂层的电化学交流阻抗测试表明当淀粉改性SiO_(2)纳米粒子质量含量为4.5%时涂层防腐蚀效果较好,涂层在质量分数3.5%NaCl溶液中浸泡7 d时阻抗值仍在2.23×10^(6)Ω·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改性 SiO_(2)纳米粒子 水性涂料 防腐
下载PDF
α-淀粉酶及其复合酶体系对淀粉酶解性能研究
17
作者 朱鹤馨 汪思维 +5 位作者 胡慧捷 赵铭 刘念 胡静 蒋云 邓海波 《中国造纸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7-95,共9页
研究了单一α-淀粉酶体系及α-淀粉酶与β-淀粉酶、普鲁兰酶、糖化酶组成的二元、三元、四元复合酶体系,对3种造纸常用变性淀粉(氧化淀粉、酶解淀粉、阳离子淀粉)的酶解性能,探究不同α-淀粉酶用量对淀粉分解率和DE值的影响。结果表明,... 研究了单一α-淀粉酶体系及α-淀粉酶与β-淀粉酶、普鲁兰酶、糖化酶组成的二元、三元、四元复合酶体系,对3种造纸常用变性淀粉(氧化淀粉、酶解淀粉、阳离子淀粉)的酶解性能,探究不同α-淀粉酶用量对淀粉分解率和DE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一α-淀粉酶体系中,淀粉分解率达到90%时,阳离子淀粉酶解所需α-淀粉酶用量约为其他2种淀粉的4倍;酶解淀粉加入柠檬酸抑制Zn2+后,其淀粉分解率最大可提高37.4%;二元复合酶体系中,α-淀粉酶/β-淀粉酶对阳离子淀粉的分解率比α-淀粉酶/糖化酶及α-淀粉酶/普鲁兰酶分别高5.3%和8.7%;三元复合酶体系中,α-淀粉酶/糖化酶/β-淀粉酶对阳离子淀粉的分解率比α-淀粉酶/糖化酶/普鲁兰酶高1.2%。在将α-淀粉酶/糖化酶/β-淀粉酶/普鲁兰酶的四元复合酶体系应用于阳离子淀粉、酶解淀粉、氧化淀粉的酶解反应时,达到淀粉分解率80%所需α-淀粉酶用量分别为单一α-淀粉酶体系的56%、38%和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性淀粉 Α-淀粉酶 复合酶体系 酶解效率
下载PDF
清洁标签常温酸奶的配方优化研究
18
作者 张建波 吴春森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2期137-139,共3页
以生牛乳、干热改性淀粉、海藻糖、蔗糖和柑橘纤维为主要原料研究开发一款清洁标签常温酸奶。以感官评分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对清洁标签常温酸奶的配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清洁标签常温酸奶的最佳配方为生牛乳90.3%、干热改性淀... 以生牛乳、干热改性淀粉、海藻糖、蔗糖和柑橘纤维为主要原料研究开发一款清洁标签常温酸奶。以感官评分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对清洁标签常温酸奶的配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清洁标签常温酸奶的最佳配方为生牛乳90.3%、干热改性淀粉1.5%、蔗糖4%、海藻糖4%、柑橘纤维0.2%,在此配方下制作的常温酸奶组织良好,口感细腻爽滑,发酵乳香浓郁,标签清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洁标签 常温酸奶 干热改性淀粉 海藻糖 柑橘纤维
下载PDF
改性淀粉基碳氮硫硅环钢结构防火涂料的研究
19
作者 谢婧宁 邓跃全 +5 位作者 叶刚 谢金凤 程琳惠 成静 高川林 李恒 《非金属矿》 2024年第4期49-52,64,共5页
本试验对淀粉进行改性,制备了改性淀粉基碳氮硫硅环保钢结构防火涂料,探究了改性淀粉加入量对涂料性能的影响,并对其进行阻燃机理分析。结果表明,改性淀粉的加入能显著增强涂层黏结性能,对其余基本性能无影响,符合GB 14907—2018的规定... 本试验对淀粉进行改性,制备了改性淀粉基碳氮硫硅环保钢结构防火涂料,探究了改性淀粉加入量对涂料性能的影响,并对其进行阻燃机理分析。结果表明,改性淀粉的加入能显著增强涂层黏结性能,对其余基本性能无影响,符合GB 14907—2018的规定;改性淀粉能显著提高涂层发泡性能和耐火性能,改性淀粉加入量为2%~6%时,涂层发泡厚度大于3.0 cm,涂层背面温度小于183.6℃;改性淀粉在受热时形成熔融状态钠醚盐,具有较好传质传热作用,有利于气源物质同步气化,与碳源炭化协调一致,改性淀粉在289.1℃左右时开始分解,相变结束后残碳量约为36.5%,在涂层中主要起碳源和小部分气源作用,且能改善涂层的成膜性能,降低成本,具有较好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淀粉 碳氮硫硅环钢结构防火涂料 发泡性能 耐火性能
下载PDF
籽粒苋淀粉的交联变性反应及其产物理化性质研究
20
作者 吴静雯 高源远 彭星云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2-71,共10页
为探究极小颗粒淀粉的交联变性反应特性及不同取代度产物的理化性质,本研究以籽粒苋淀粉(Amaranth starch,AS)为原料,三偏磷酸钠作为变性剂,采用糯玉米淀粉(Waxy corn starch,WCS)作为对照,探究了温度(45、50、55℃)、pH(9.0、10.0、11... 为探究极小颗粒淀粉的交联变性反应特性及不同取代度产物的理化性质,本研究以籽粒苋淀粉(Amaranth starch,AS)为原料,三偏磷酸钠作为变性剂,采用糯玉米淀粉(Waxy corn starch,WCS)作为对照,探究了温度(45、50、55℃)、pH(9.0、10.0、11.0)和膨胀抑制剂Na_(2)SO_(4)浓度(5%、10%、15%)对两种淀粉交联反应进程和效率的影响,并对比了不同取代度(Degree of substitution,DS)的变性产物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与WCS相比,温度对AS交联反应的影响较小,单纯升高温度难以提高交联反应效率;相反,pH与Na_(2)SO_(4)浓度对AS和WCS的交联变性反应均起促进作用,pH越高(10.0~11.0)、Na_(2)SO_(4)浓度越高(5%~15%),交联反应速率就越快。低取代度交联AS(DS 0.1×10^(-3)~0.8×10^(-3))糊化后黏度大于50 cP,具有稳定的增稠作用;高取代度交联AS(DS≥0.8×10^(-3))糊化后黏度在50 cP以下,增稠能力弱,具有类似脂肪的外观和质地。研究表明,反应pH和膨胀抑制剂Na_(2)SO_(4)的浓度是调节籽粒苋淀粉反应速率的有效手段,且交联籽粒苋淀粉的增稠能力较弱,但黏度稳定性好、抗剪切能力强,在作为脂肪替代物应用方面具有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籽粒苋淀粉 交联变性 反应特性 变性淀粉理化性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