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2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fference in corn kernel moisture content between pre-and post-harvest 被引量:3
1
作者 LI Lu-lu MING Bo +5 位作者 XUE Jun GAO Shang WANG Ke-ru XIE Rui-zhi HOU Peng LI Shao-ku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7期1775-1782,共8页
The harvest method of shelling corn(Zea mays L.)kernels in the field decreases labor costs associated with transporting,drying and threshing the crop.However,it was previously found that the kernel moisture content in... The harvest method of shelling corn(Zea mays L.)kernels in the field decreases labor costs associated with transporting,drying and threshing the crop.However,it was previously found that the kernel moisture content increased after field harvest,which decreased the value of corn kernels.To identify the reasons underlying the increase,we conducted a multiyear and-area trial in the Huang-Huai-Hai Plain,China and performed a staged-harvest test at several phases of kernel dry-down.The test investigated a range of parameters such as the kernel moisture content pre-and post-harvest,the kernel breakage rate,the amount of impurities,and the moisture content of various other plant tissues.An analysis of 411 pairs of pre-and post-harvest samples found that kernel moisture content after harvest was 2.2%higher than that before harvest.In the staged-harvest test,however,a significant increase was only observed when the kernel moisture content before harvest was higher than 23.9%.The increase in post-harvest kernel moisture content wa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the pre-harvest kernel moisture content,breakage rate and impurity rate.Typically,at harvest time in this region,there is a significant fraction of immature crops with a high moisture content,resulting in kernels that are prone to breakage or impurities that ultimately lead to increases in water content after harvest.Therefore,we suggest using hybrids that quickly wither late in the growing stage.Additionally,farmers should delay harvest in order to minimize the pre-harvest kernel moisture content and thus reduce breakages and impurities,thereby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kernels after harvest and the efficiency of corn kernel farming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ernel moisture content pre-harvest and post-harvest CORN
下载PDF
湿热处理对红薯淀粉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高雪丽 张梦迪 +6 位作者 王梦赟 李光辉 王永辉 何胜华 黄继红 孙溪烽 郭卫芸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0-36,共7页
为了研究湿热处理对红薯淀粉理化和结构等特性的影响,以五种红薯淀粉为实验对象,测定并分析湿热处理后淀粉溶解度、膨润力、持水力、透光率、凝沉性等理化特性的变化情况,进而探明湿热处理对不同初始含水量红薯淀粉吸水特性及晶体结构... 为了研究湿热处理对红薯淀粉理化和结构等特性的影响,以五种红薯淀粉为实验对象,测定并分析湿热处理后淀粉溶解度、膨润力、持水力、透光率、凝沉性等理化特性的变化情况,进而探明湿热处理对不同初始含水量红薯淀粉吸水特性及晶体结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经湿热处理后红薯淀粉的溶解度、膨润力、凝沉性与透光率均较原淀粉降低,持水力均增强,且五种红薯淀粉均呈现相同趋势,说明红薯品种与湿热处理对淀粉性质的影响规律无显著相关性。经湿热处理后红薯淀粉未见新的衍射特征峰,晶体类型仍为C型,而衍射强度和结晶度降低。湿热处理淀粉吸水达到平衡所需要时间较原淀粉短,且饱和吸水量较原淀粉有减小的趋势。利用Peleg模型方程模拟湿热处理后红薯淀粉的吸水规律,并计算出浸泡动力学吸水常数K1和K2,确定了淀粉的吸水动力学方程,可预测湿热处理后红薯淀粉在浸泡过程中的水分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处理 红薯淀粉 理化性质 吸水特性
下载PDF
湿热处理对羟丙基淀粉结构特性及凝胶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孙庆杰 徐子慧 +2 位作者 孙琪 姬娜 秦洋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45,共9页
羟丙基淀粉制备的水凝胶与普通淀粉相比具有更好的拉伸性,但凝胶的力学性能较差。本文主要探究湿热处理对羟丙基淀粉物理和化学性质及凝胶性能的影响。湿热处理后,羟丙基淀粉的热稳定性与对照相比有所提高,焓值从12.55J/g降低至6.58J/g;... 羟丙基淀粉制备的水凝胶与普通淀粉相比具有更好的拉伸性,但凝胶的力学性能较差。本文主要探究湿热处理对羟丙基淀粉物理和化学性质及凝胶性能的影响。湿热处理后,羟丙基淀粉的热稳定性与对照相比有所提高,焓值从12.55J/g降低至6.58J/g;从X-射线多晶衍射图谱(XRD)分析看出,湿热处理使羟丙基淀粉的结晶度从30.4%降至19.6%,说明湿热造成羟丙基淀粉内部双螺旋的解旋,结晶被破坏;羟丙基淀粉的峰值粘度先上升到5 000 cP左右,后下降到3 000cP左右;质构仪(TPA)和流变分析发现,湿热处理后,羟丙基淀粉凝胶的硬度从223.51g增至463.50 g,提高了储能模量,表明湿热处理提高了凝胶的机械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丙基淀粉 湿热处理 凝胶性能
下载PDF
湿热处理对杂豆馒头淀粉消化特性及风味品质的影响
4
作者 李少辉 张柳 +3 位作者 张爱霞 赵巍 李朋亮 刘敬科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66-74,共9页
目的研究湿热处理对杂豆馒头消化特性及风味品质的影响。方法选取湿热处理豌豆、红豆、白芸豆3种杂豆制作杂豆馒头,对湿热杂豆馒头的色度、比容、感官评分等进行评价,通过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 目的研究湿热处理对杂豆馒头消化特性及风味品质的影响。方法选取湿热处理豌豆、红豆、白芸豆3种杂豆制作杂豆馒头,对湿热杂豆馒头的色度、比容、感官评分等进行评价,通过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PME-GC-MS)分析湿热粉杂豆馒头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规律,并对馒头进行体外淀粉消化实验。结果湿热处理杂豆粉的添加降低了馒头的比容,改变了馒头的色度。对豌豆馒头和白芸豆馒头感官评分没有影响,但可显著提高红豆馒头的感官评分(P<0.05)。SPME-GC-MS从湿热杂豆馒头中共检出47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醛类、醇类、酯类、酮类、芳香族类、烷烃类及杂环类。淀粉体外消化特性表明3种杂豆馒头的抗性淀粉含量显著高于小麦馒头,淀粉水解率低于小麦馒头。结论湿热处理可使杂豆馒头风味品质改善,使红豆馒头和白芸豆馒头抗性淀粉含量提高和淀粉水解率降低,但对豌豆馒头没有影响。研究结果为淀粉基杂豆营养健康食品的加工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处理 杂豆馒头 理化性质 风味 体外消化特性
下载PDF
淀粉湿热处理改性效果强化研究进展
5
作者 柴宝玉 叶发银 +2 位作者 雷琳 陈嘉 赵国华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9-201,共13页
湿热处理是一种物理改性方式,因操作简便、安全高效,目前被广泛应用在淀粉的改性当中,但传统湿热处理存在处理时间长、处理效果不足等问题。因此,采取一定方式强化淀粉湿热处理的改性效率和效果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系统梳理总结了... 湿热处理是一种物理改性方式,因操作简便、安全高效,目前被广泛应用在淀粉的改性当中,但传统湿热处理存在处理时间长、处理效果不足等问题。因此,采取一定方式强化淀粉湿热处理的改性效率和效果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系统梳理总结了反复湿热处理、物理强化、化学强化、酶强化以及其他强化对淀粉多尺度结构和理化特性的影响及具体强化机理,为研究开发有效的淀粉湿热处理的强化方法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强化湿热效果 加工特性 机理
下载PDF
焉耆盆地农田排盐暗管布设参数研究
6
作者 龙立军 郑国玉 +3 位作者 李朝阳 石磊 李云霞 杨国江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8期103-112,共10页
【目的】研究焉耆盆地典型绿洲农田排盐暗管模式下,布设参数中影响土壤排盐效果的显著因素。【方法】设置不同暗管埋深(1.2、1.5 m)与间距(20、30、40 m),开展排盐试验,结合极差和方差分析方法,研究淋洗前后土壤剖面的水盐变化规律和暗... 【目的】研究焉耆盆地典型绿洲农田排盐暗管模式下,布设参数中影响土壤排盐效果的显著因素。【方法】设置不同暗管埋深(1.2、1.5 m)与间距(20、30、40 m),开展排盐试验,结合极差和方差分析方法,研究淋洗前后土壤剖面的水盐变化规律和暗管排水排盐量差异。【结果】①暗管排水过程中,田间持水率状态土壤经淋洗后能迅速达到饱和状态且位于暗管上方的土层能够排出土壤多余水分,土壤含水率与暗管布设参数未呈显著性关系;②在0~60 cm土壤深度内,土壤脱盐率与间距、埋深及组合有显著交互作用,暗管间距与埋深组合与单因素间距相比对脱盐率影响更显著。相同暗管间距下:暗管埋深越深,0~60 cm内的土壤脱盐率越高;相同暗管埋深下:当暗管间距为30 m时,0~60 cm内的土壤脱盐率最高,与20、40 m间距有显著差异(P<0.05);③在排水阶段初期,各处理暗管的排水和排盐量呈现快速增长后逐渐稳定趋势,暗管排水的电导率较为稳定,与土壤剖面的含盐量呈正相关关系。暗管埋深对累积排水和排盐量有显著性影响(P<0.05),间距对其无显著性影响(P>0.05),相较1.2 m深度,1.5 m埋深能有效提升排水效率,加速排出土壤盐分。【结论】在考虑最大脱盐率的情况下,建议将暗管埋深设为1.5 m,间距设为30 m,作为焉耆盆地农田暗管布设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水 土壤水分 盐分 脱盐率 暗管间距 暗管埋深 盐碱地治理
下载PDF
采前水分处理对杏李‘风味皇后’裂果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7
作者 罗莎莎 王如月 +5 位作者 甄紫怡 吴嘉龙 虎海防 徐业勇 巴合提牙尔·克热木 孙雅丽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90,共10页
【目的】降低新疆杂交杏李的裂果率,提高果实品质与产量,为完善新疆杂交杏李的科学高效栽培技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设置采前3个灌水时间(采前24 d、采前17 d、采前10 d)和2个灌水量(每小区80、120 m^(3))及对照处理,分析采前水分处... 【目的】降低新疆杂交杏李的裂果率,提高果实品质与产量,为完善新疆杂交杏李的科学高效栽培技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设置采前3个灌水时间(采前24 d、采前17 d、采前10 d)和2个灌水量(每小区80、120 m^(3))及对照处理,分析采前水分处理对果实裂果率及品质的影响,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处理的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探究杂交杏李‘风味皇后’适宜的灌水时间及灌水量。【结果】裂果率与果实含水量、土壤含水量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24、0.489;与细胞壁含量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09;与果皮钙含量和果肉钙含量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03、-0.607。缺钙和细胞壁含量低容易引起裂果。果皮钙含量与裂果率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土壤含水量与裂果率的间接通径系数最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对第1主成分贡献率值较大的指标为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硬度、钙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对第2主成分贡献率值较大的指标为维生素C含量、纤维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对第3主成分贡献率值较大的为游离脯氨酸含量、纤维素含量、钙含量。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91.917%。【结论】采前24 d灌水80 m^(3)处理下果实品质最优,综合得分为2.01分,裂果率最低(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杏李 采前水分处理 裂果率 果实品质
下载PDF
反复/连续湿热制备淀粉-脂质复合物及其性质分析
8
作者 封永婷 许美娟 +3 位作者 赵晓冬 杨佩瑜 邹建 周彬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13-320,共8页
为了解决目前制备淀粉-脂质复合物存在的复合率低、工艺复杂、产生工业废液污染物等问题,本研究利用反复/连续交替湿热技术制备高复合率的高直链玉米淀粉-大豆卵磷脂复合物,并对优化的复合物进行结构、理化和预测血糖指数的测定。结果表... 为了解决目前制备淀粉-脂质复合物存在的复合率低、工艺复杂、产生工业废液污染物等问题,本研究利用反复/连续交替湿热技术制备高复合率的高直链玉米淀粉-大豆卵磷脂复合物,并对优化的复合物进行结构、理化和预测血糖指数的测定。结果表明,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高复合率条件为:湿热处理温度140℃,连续湿热处理时间4 h,反复湿热处理6次,交替周期为2周期,得到复合率最大(59.05%)的淀粉-卵磷脂复合物。傅里叶红外光谱测定表明大豆卵磷脂特有的2个吸收峰(2710 cm-1和2680 cm-1)在复合物中未出现,验证了此改性技术成功地将大豆卵磷脂复合在淀粉的螺旋空腔中,通过X-射线衍射图谱观察到复合物在衍射角20°时衍射峰强度明显增加。此外,复合物冻融稳定性明显提升,预测血糖指数显著降低。结论:反复/连续交替湿热技术作为一种绿色安全、操作简单的物理改性技术,提高了淀粉-卵磷脂复合物的复合率,并显著降低了淀粉的预测血糖指数,为淀粉复合物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直链玉米淀粉 卵磷脂 复合物 湿热处理 预测血糖指数
下载PDF
饲料颗粒压缩成型力学行为表征研究
9
作者 金楠 王威 +2 位作者 吴俊华 张琬秋 王红英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18,共9页
为了解不同湿热处理条件对饲料制粒过程力学行为的影响,利用自主搭建的单颗粒压缩(single pellet press,SPP)试验平台,完成了15%、20%和25%水分饲料在70、80、90℃下经过1、3、5 min热处理的颗粒压缩成型试验。根据应力变化率将饲料的... 为了解不同湿热处理条件对饲料制粒过程力学行为的影响,利用自主搭建的单颗粒压缩(single pellet press,SPP)试验平台,完成了15%、20%和25%水分饲料在70、80、90℃下经过1、3、5 min热处理的颗粒压缩成型试验。根据应力变化率将饲料的压缩曲线划分为压杆入模、挤压段、屈服段和压紧段4个阶段;采用应变强化非线性弹性元件和牛顿黏滞体并联的方式建立了表征压紧段力学行为的非线性弹塑黏性流变模型,模型的决定系数R2>0.98,平均相对百分误差(e)范围为0.52%~7.13%。湿热处理条件对压紧段流变模型参数的影响分析表明:随着饲料水分和热处理温度的升高,饲料压缩变形中塑性变形所占比例增大;而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延长,弹性变形比例增大。饲料水分的提高有利于湿热处理后饲料中淀粉、蛋白质等黏结剂成分的表达,高水分饲料的压缩特性对温度的敏感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加工 制粒 流变模型 单颗粒压缩 湿热处理
下载PDF
湿热处理对藜麦淀粉流变和体外消化性质及结构的影响
10
作者 吴晓江 肖婧楠 +7 位作者 李麟芳 柴建新 曹雅婧 董美琪 贾馨 郭星妤 李若楠 徐建国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44-151,共8页
湿热处理因其安全、绿色、环保、高效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淀粉的改性。本研究采用不同含水量的湿热处理(分别为20%、25%和30%,处理温度为120℃,处理时间为10 h)对藜麦淀粉进行改性并对其流变性质、体外消化性质和结构进行了测定。结果表... 湿热处理因其安全、绿色、环保、高效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淀粉的改性。本研究采用不同含水量的湿热处理(分别为20%、25%和30%,处理温度为120℃,处理时间为10 h)对藜麦淀粉进行改性并对其流变性质、体外消化性质和结构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均为剪切变稀型非牛顿流体,湿热处理后藜麦淀粉的表观粘度均显著降低,且随着湿热处理含水量的增加而降低。频率扫描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湿热处理含水量的增加,藜麦淀粉的储能模量G'呈不断降低趋势,而损耗模量G''和损耗因子呈不断增加的趋势。触变实验表明,随着湿热处理含水量的增加样品的触变环面积不断降低。体外消化结果表明,湿热处理能够显著降低藜麦淀粉中的快速消化淀粉含量(P<0.05),且藜麦淀粉中的慢性消化淀粉含量随着湿热处理含水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在30%含水量下,湿热处理后淀粉所含慢性消化淀粉含量最高,为24.93%,相较原淀粉提高了31.42%。X-衍射结果表明湿热处理后藜麦淀粉的晶型未发生变化,均为A型结晶,但处理后淀粉的相对结晶度显著降低(P<0.05)。傅里叶红外结果表明湿热处理会降低淀粉的整体有序性,但会增加藜麦淀粉中双螺旋结构含量。扫描电镜下观察到相较于原淀粉,改性后的藜麦淀粉出现粘结团聚,部分颗粒表面会出现部分塌陷的现象。本研究结果表明,湿热处理能够显著改变藜麦淀粉的流变学性质,提高藜麦淀粉的慢消化淀粉含量。淀粉的含水量是影响湿热处理改性效果的主要因素。相关结果将为藜麦淀粉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处理 藜麦淀粉 流变性质 体外消化 结构
下载PDF
煤炭采制化过程全水分偏差来源及处理方法
11
作者 李敬亚 贺维弟 +6 位作者 刘春 魏利辉 王树怀 候金坤 高雷 高迪 李敏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CAS 2024年第4期75-78,共4页
煤的水分是重要的计质和计量指标。按水分损失机理,煤炭在采制化过程中的水分偏差来源包括破碎损失、蒸发损失和取样偏差。根据水分损失机理,提出了全水分偏差的处理方法:破碎损失和取样偏差应通过试验确定偏差值,对全水分结果进行补偿... 煤的水分是重要的计质和计量指标。按水分损失机理,煤炭在采制化过程中的水分偏差来源包括破碎损失、蒸发损失和取样偏差。根据水分损失机理,提出了全水分偏差的处理方法:破碎损失和取样偏差应通过试验确定偏差值,对全水分结果进行补偿;蒸发损失应通过技术手段避免。按全水分偏差的处理方法在某项目进行实践,相比当前全水分偏差的处理方法,本文提出的全水分偏差处理方法全水分平均高0.7%。由于集样过程全水分偏差无法确定,全水分偏差处理方法优于当前全水分偏差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水分 全水分偏差 处理方法 破碎损失 蒸发损失 取样偏差
下载PDF
吸湿及烘干对复合材料共胶接断裂韧性的影响
12
作者 郑义珠 袁宇慧 +1 位作者 刘宇婷 吴雨哲 《合成纤维》 CAS 2024年第10期54-61,共8页
已固化的复合材料层板在存放过程中会吸收环境中的水分,继而对复合材料的胶接性能造成影响。通过I型断裂韧性表征共胶接性能,针对两种T800级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待胶接层板进行吸湿及烘干处理,接着采用两种胶膜材料(M型及E型)... 已固化的复合材料层板在存放过程中会吸收环境中的水分,继而对复合材料的胶接性能造成影响。通过I型断裂韧性表征共胶接性能,针对两种T800级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待胶接层板进行吸湿及烘干处理,接着采用两种胶膜材料(M型及E型)制备共胶接试验件,开展I型断裂韧性测试,得到待胶接层板的吸湿曲线,待胶接层板吸湿后的胶接性能变化规律,以及烘干后胶接性能的恢复情况。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吸湿时间的延长,待胶接层板的吸湿率增加,层板1的最大吸湿率和吸湿速率都明显高于层板2;同时随着吸湿率增加,共胶接层板的断裂韧性降低,且M型胶膜的胶接性能始终强于E型胶膜的胶接性能;通过将待胶接层板进行烘干处理可以较大程度恢复复合材料的胶接性能,因此可选择合适的烘干工艺以解决吸湿后胶接性能下降的问题,但烘干处理无法使吸湿后的层板1与E胶膜胶接的试验件胶接性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碳纤维预浸料 共胶接 吸湿 烘干处理 断裂韧性
下载PDF
高含水区域膨胀土边坡失稳特性与处理技术研究
13
作者 高树鑫 张双双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12期189-192,共4页
高含水区域的膨胀土边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形式,其失稳性对于工程建设和地质环境具有重要影响。该研究旨在探究高含水区域膨胀土边坡的失稳特性,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技术。通过实际工程调查,分析高含水区域膨胀土边坡的失稳特性和力学... 高含水区域的膨胀土边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形式,其失稳性对于工程建设和地质环境具有重要影响。该研究旨在探究高含水区域膨胀土边坡的失稳特性,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技术。通过实际工程调查,分析高含水区域膨胀土边坡的失稳特性和力学性能。结合现有的加固处理技术,提出适用于高含水区域膨胀土边坡的处理方法,包括土体排水降湿、边坡加固结构的设计和施工等内容。研究表明,高含水条件下膨胀土的含水量增加会导致其体积膨胀和强度降低,从而增加边坡失稳风险。采用排水降湿法可以有效降低高含水区域膨胀土边坡的失稳风险,保障工程建设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区域 膨胀土边坡 边坡失稳 处理技术 排水降湿法
下载PDF
海南五指山形变台仪器防潮处理技术
14
作者 周玲 曾涛 +3 位作者 杨世杰 陈维超 李位苏 黄天保 《四川地震》 2024年第1期39-43,共5页
海南五指山形变台洞体内潮湿的环境对仪器影响巨大,对传感器、标定系统和数据传输线路都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导致设备故障高发,影响观测数据质量和连续率。对五指山形变台观测设备的墩体内外做防潮处理,结果显示在设备各个关键部件,如墩体... 海南五指山形变台洞体内潮湿的环境对仪器影响巨大,对传感器、标定系统和数据传输线路都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导致设备故障高发,影响观测数据质量和连续率。对五指山形变台观测设备的墩体内外做防潮处理,结果显示在设备各个关键部件,如墩体、探头、连接部位及主机做防潮控温或控压试验,可以有效减少外界因素对仪器的影响,提高数据运行率和有效率。防潮处理后,仪器的背景噪声也有明显的下降,水管倾斜仪平均噪声水平从改造前的0.233下降到改造后的0.147;增加防潮盒的密度有利于降低洞体内相对湿度:放置25盒防潮盒在三套设备的墩体上,记录到相对湿度从97%RH下降到92%RH,放置100个防潮盒在三套设备的墩体上,记录到相对湿度下降到80%RH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变台 相对湿度 防潮处理 数据对比
下载PDF
Effect of Field Treatment on Microfloral Respiration and Storability of Canola under Different Storage Conditions 被引量:1
15
作者 Fuji Jian Peian Tang +1 位作者 Md. Abdullah Al Mamun Digvir S. Jayas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9年第11期1989-2001,共13页
Whether different field treatments such as straight cut, swathing, or pre-harvest aid application can influence the canola storage is the critical information for growers. The effect of these different field treatment... Whether different field treatments such as straight cut, swathing, or pre-harvest aid application can influence the canola storage is the critical information for growers. The effect of these different field treatments on the inf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icroflora on canola seeds with 9%, 11%, and 14% moisture content at 20°C, 25°C, 30°C and 35°C was determined. To evaluate the microfloral infection and development, concentration of CO2 and O2 in 150 g canola bulks were measured every 3 d. At the beginning and end of the study (66 d), the seed moisture content, germination, visible mold, invisible fungal infection, and yellow seed count were measured. The swathed and nature ripened canola had a slightly higher respiration rate at ≥30°C and ≥ 2 wk than the seeds with other field treatments. The swathed canola had a marginally lower initial germination and higher germination at 66 d. The Glyphosate treated and nature ripened canola seeds had a slightly higher chance of visible model development. However, all these differences were not significant at α = 0.05 level and different field treatments and storage conditions did not influence the yellow seed cou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NOLA pre-harvest treatment pre-harvest Aid RESPIRATION Safe Storage
下载PDF
Temperature characteristics of wood during microwave treatments
16
作者 Hui Xiao Lanying Lin Feng Fu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6期1815-1820,共6页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temperature characteristics of wood during microwave(MW) treatments,optical fiber sensors were used to measure wood(Pinus sylvestris L. var. mongolica Litv.) temperatures. The results show ...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temperature characteristics of wood during microwave(MW) treatments,optical fiber sensors were used to measure wood(Pinus sylvestris L. var. mongolica Litv.) temperatur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l temperatures in wood basically includes two patterns during the process of MW treatment. The first may be divided into three phases: warming, constant temperature, and a sharply rising phase. The second pattern may be divided into two phases: warming, and constant temperature. The maximum temperature(MT) and rate of temperature increase(RTI)rose as the microwave power increased. The initial wood moisture content decreased while the period of constant temperature fell. Temperatures varied in different positions in the wood. The order of MT and RTI levels were the upper surface, center, bottom surface and the end point.Along the direction of wood thickness, the closer the monitoring point was to the generator, the faster the temperature increased. The MT and RTI of the end point was a minimum value because of the rapid removal of ste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wave treatment 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Initial moisture content Microwave power Temperature characteristics
下载PDF
Effect of Post-Treatment Conditions on the Inactivation of MS2 Bacteriophage as Indicator for Pathogenic Viruses after the Composting Process 被引量:1
17
作者 Hamidatu S. Darimani Ryusei Ito +1 位作者 Naoyuki Funamizu Amadou H. Maiga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Chemistry and Environment》 2018年第2期73-80,共8页
A rural model composting toilet system still had some pathogens in the compost after months of operation and hence requires a post-treatment.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sanitize compost withdrawn from the composting ... A rural model composting toilet system still had some pathogens in the compost after months of operation and hence requires a post-treatment.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sanitize compost withdrawn from the composting toilet by setting post-treatment conditions. The kinetics inactivation of MS2 bacteriophage, selected as indicator for pathogenic viruses were determined during post-treatment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30°C, 40°C and 50°C) with varying moisture contents (50%, 60% and 70%). As a result, the inactivation rates during the post-treatment were 0.093 - 0.020 h-1, 0.025 - 0.088 h1, 0.447 - 0.100 h-1 at 30°C, 40°C and 50°C respectively. The inactivation rate coefficient (k) values of MS2 bacteriophage depended on higher temperature but not on moisture cont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OSTING TOILET MS2 BACTERIOPHAGE Temperature moisture Content POST-treatment
下载PDF
热处理对小麦粉品质特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贾泽宇 卞科 +2 位作者 刘远晓 李萌萌 关二旗 《中国粮油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9-178,共10页
热处理常用于小麦及小麦粉的杀菌、钝酶、脱毒、干燥以及改性,是小麦储藏与加工过程中常用的物理方法。研究发现,适当的热处理可显著改善小麦粉的营养品质、理化特性及储藏稳定性,而不当的热处理则对小麦粉的加工品质有不利影响。本文... 热处理常用于小麦及小麦粉的杀菌、钝酶、脱毒、干燥以及改性,是小麦储藏与加工过程中常用的物理方法。研究发现,适当的热处理可显著改善小麦粉的营养品质、理化特性及储藏稳定性,而不当的热处理则对小麦粉的加工品质有不利影响。本文总结了热处理在小麦中的应用研究概况,分析了不同热处理方式在处理过程中对小麦粉结构及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认为,热处理主要通过影响淀粉的表面结构、结晶区域、淀粉链结构,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以及基质间的相互作用来影响小麦粉的粉质、糊化特性等加工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粉 过热蒸汽 微波 湿热处理 淀粉改性
下载PDF
不同热处理下橡子淀粉理化性质和体外消化性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邹浩峰 黄师荣 +5 位作者 蔡芳 施建斌 蔡沙 隋勇 熊添 梅新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8-126,共9页
该研究系统比较了干热、预糊化、湿热处理后橡子淀粉理化性质和体外消化特性,结果表明:橡子淀粉表面光滑,主要为椭圆形、球形和不规则形状,粒径分布范围为0.42~26.30μm,糊化温度为76.75℃,干热处理使水分子迁移和脱除,未涉及明确的淀... 该研究系统比较了干热、预糊化、湿热处理后橡子淀粉理化性质和体外消化特性,结果表明:橡子淀粉表面光滑,主要为椭圆形、球形和不规则形状,粒径分布范围为0.42~26.30μm,糊化温度为76.75℃,干热处理使水分子迁移和脱除,未涉及明确的淀粉糊化与回生,对橡子淀粉的颗粒形状、粒径大小、糊化温度和A型晶体结构等理化指标亦无显著影响;预糊化处理、湿热处理改变了原淀粉的颗粒结构和结晶类型,增大了淀粉颗粒尺寸,粒径分布范围为1.26~416.87μm,淀粉颗粒变为不规则形状,表面粗糙,糊化温度降为50.17℃,ΔH、T_(o)、T_(p)、T_(c)、冻融稳定性显著降低(P<0.05);橡子淀粉体外消化速率大小顺序为:干热处理>对照组>湿热处理>预糊化处理,抗性淀粉(RS)含量与之相反,预糊化处理RS含量最高,为38.21%,干热处理RS含量最低,为16.15%。本研究为橡子淀粉的深加工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有利于高品质橡子淀粉制品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子淀粉 干热处理 预糊化处理 湿热处理
下载PDF
湿热和韧化处理对荞麦淀粉结构及消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嘉俊 郑瑜雪 +3 位作者 刘慧燕 叶兴乾 田金虎 方海田 《中国粮油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8-105,共8页
为研究湿热和韧化改性荞麦淀粉的消化机制,分别在体系水质量分数为15%、20%、25%、30%,温度为100℃的条件和料液比为1∶5,体系温度为30、40、50、60℃对荞麦淀粉进行湿热和韧化处理,测定了湿热和韧化处理前后荞麦淀粉的理化性质和消化... 为研究湿热和韧化改性荞麦淀粉的消化机制,分别在体系水质量分数为15%、20%、25%、30%,温度为100℃的条件和料液比为1∶5,体系温度为30、40、50、60℃对荞麦淀粉进行湿热和韧化处理,测定了湿热和韧化处理前后荞麦淀粉的理化性质和消化特性。结果表明:湿热和韧化处理并未改变荞麦淀粉原有的A-型结晶结构,但淀粉的糊化焓显著降低,从7.96 J/g分别降低到6.68 J/g和2.77 J/g。微观结构表明,淀粉颗粒表面出现裂痕和凹陷。同时,经过湿热和韧化处理后的荞麦淀粉中慢消化淀粉(SDS)和抗性淀粉(RS)含量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表现为湿热处理过程中SDS含量增加(HMT-25,HMT-30除外),RS含量减少,而韧化处理只有(ANN-50)提高了RS的含量,SDS含量也出现了增加(ANN-40,ANN-60除外)。荞麦淀粉可以通过湿热和韧化改变理化结构从而改变消化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处理 韧化处理 荞麦淀粉 消化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