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alid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cipitable Water and Surface Vapor Pressure by Means of Reanalysis Data
1
作者 张凯静 戴新刚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0年第5期1-6,27,共7页
By means of ERA-40, JRA-25, NCEP/NCAR and NCEP/DOE reanalysis data, empirical relations between precipitable water and surface vapor pressure in spatial and temporal scale were calculated. The reliabilities of precipi... By means of ERA-40, JRA-25, NCEP/NCAR and NCEP/DOE reanalysis data, empirical relations between precipitable water and surface vapor pressure in spatial and temporal scale were calculated. The reliabilities of precipitable water from reanalysis data were validated based on comparing different W-e empirical relations of various reanalysis data, in order to provide basis and reference for reasonable applic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e empirical relation of ERA-40 was closest to that of sounding data in China, and precipitable water from ERA-40 was the most credible. The worldwide comparison among W-e empirical relations of four reanalysis data showed that there was little difference in annual mean W-e empirical relations in the middle latitudes and great differences in low and high latitudes. Seasonal mean W-e empirical relations in the middle latitudes of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had little difference in spring, autumn and winter, but great difference in summer. Therefore, the reliabilities of precipitable water from reanalysis data in spring, autumn and winter in the middle latitudes of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were higher than other areas and seasons. W-e empirical relations of NCEP/NCAR and NCEP/DOE had good stability in different years, while there was poor stability in ERA-40 and JRA-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analysis data surface vapor pressure precipitable water Statistical relationship China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derived from MERRA-2 and ERA5 reanalysis dataset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hourly GNSS precipitable water vapor retrieval over China 被引量:2
2
作者 Liangke Huang Xiaoyang Fang +3 位作者 Tengxu Zhang Haoyu Wang Lei Cui Lilong Liu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CSCD 2023年第2期111-120,共10页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play key roles in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 precipitable water vapor(PWV) retrieval. The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NASA) and European Center for Medium-Range...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play key roles in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 precipitable water vapor(PWV) retrieval. The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NASA) and European Center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 have released their latest reanalysis product: the modern-er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fo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version 2(MERRA-2) and the fifthgeneration ECMWF reanalysis(ERA5), respectively. Based on the reanalysis data, we evaluate and analyze the accuracy of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products in China using the the measured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data from 609 ground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2017 as reference values.Then the accuracy of the two datasets and their performances in estimating GNSS PWV are analyzed. The PWV derived from the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products of ERA5 and MERRA-2 has high accuracy. The annual average biases of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for ERA5 are-0.07 hPa and 0.45 K, with the 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 of 0.95 hPa and 2.04 K, respectively. The annual average biases of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for MERRA-2 are-0.01 hPa and 0.38 K, with the RMSE of 1.08 h Pa and 2.66 K, respectively.The accuracy of ERA5 i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at of MERRA-2. The two reanalysis data show negative biases in most regions of China, with the highest to lowest accuracy in the following order: the south,north, northwest, and Tibet Plateau. Comparing the GNSS PWV calculated using MERRA-2(GNSS MERRA-2 PWV) and ERA5(GNSS ERA5 PWV) with the radiosonde-derived PWV from 48 co-located GNSS stations and the measured PWV of the co-location radiosonde stations, it is found that the accuracy of GNSS ERA5 PWV is better than that of GNSS MERRA-2 PWV. These results show the different applicability of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products from MERRA-2 and ERA5 data, indicating that both have important applications in meteorological research and GNSS water vapor monitoring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precipitable water vapor MERRA-2 ERA5
下载PDF
Diurnal variation of precipitable water vapor over Central and South America
3
作者 Amalia Meza Luciano Mendoza +2 位作者 María Paula Natali Clara Bianchi Laura Fernández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2020年第6期426-441,共16页
Annual and seasonal diurnal precipitable water vapor(PWV)variations over Central and South America are analyzed for the period 2007-2013.PWV values were obtained from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s(GNSS)observati... Annual and seasonal diurnal precipitable water vapor(PWV)variations over Central and South America are analyzed for the period 2007-2013.PWV values were obtained from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s(GNSS)observations of sixty-nine GNSS tracking stations.Histograms by climate categories show that PWV values for temperate,polar and cold dry climate have a positive skewed distribution and for tropical climates(except for monsoon subtype)show a negative skewed distribution.The diurnal PWV and surface temperatures(T)anomaly datasets are analyzed by using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The first two modes represent more than 90%of the PWV variability.The first PCA mode of PWV variability shows a maximum amplitude value in the late afternoon few hours later than the respective values for surface temperature(T),therefore the temperature and the surface conditions(to yield evaporation)could be the main agents producing this variability;PWV variability in inland stations are mainly represented by this mode.The second mode of PWV variability shows a maximum amplitude at midnight,a possible explanation of this behavior is the effect of the sea/valley breeze.The coastal and valley stations are affected by this mode in most cases.Finally,the"undefined"stations,surrounded by several water bodies,are mainly affected by the second mode with negative eigenvectors.In the seasonal analysis,both the undefined and valley stations constitute the main cases that show a sea or valley breeze only during some seasons,while the rest of the year they present a behavior according to their temperature and the surface conditions.As a result,the PCA proves to be a useful numerical tool to represent the main sub-daily PWV variabil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cipitable water vapor(PWV)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s(GNSS) Koppen and Geiger climate type classification(K-G) surface temperatur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
下载PDF
Implementation of a Surface Runoff Model with Horton and Dunne Mechanisms into the Regional Climate Model RegCM_NCC 被引量:3
4
作者 史学丽 谢正辉 +1 位作者 刘一鸣 杨宏伟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5期750-764,共15页
A surface runoff parameterization scheme that dynamically represents both Horton and Dunne runoff generation mechanisms within a model grid cell together with a consideration of the subgrid-scaie soil heterogeneity, i... A surface runoff parameterization scheme that dynamically represents both Horton and Dunne runoff generation mechanisms within a model grid cell together with a consideration of the subgrid-scaie soil heterogeneity, is implemented into the National Climate Center regional climate model (RegCM_NCC). The effects of the modified surface runoff scheme on RegCMANCC performance are tested with an abnormal heavy rainfall process which occurred in summer 1998. Simulat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l with the original surface runoff scheme (noted as CTL) basically captures the spatial pattern of precipitation, circulation and land surface variables, but generally overestimates rainfall compared to observations. The model with the new surface runoff scheme (noted as NRM) reasonably reproduces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various variables and effectively diminishes the excessive precipitation in the CTL. The processes involved in the improvement of NRM-simulated rainfall may be as follows: with the new surface runoff scheme, simulated surface runoff is larger, soil moisture and evaporation (latent heat flux) are decreased, the available water into the atmosphere is decreased; correspondingly, the atmosphere is drier and rainfall is decreased through various processes. Theref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runoff scheme into the RegCMANCC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results at not only the land surface, but also the overlying atmosphe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face runoff regional climate model PRECIPITATION water vapor
下载PDF
旱区陆面非降水性水分研究进展和展望 被引量:1
5
作者 王胜 张强 +4 位作者 张良 王兴 杜昊霖 曾剑 问晓梅 《干旱气象》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生态系统和水资源压力不断增加,加剧了全球水资源的短缺。旱区非降水性水分(Non-precipitation Water,NPW),作为一种重要的水源,对旱区生态系统和陆面水分平衡具有显著影响。本文基于国内外非降水性水分研究现状,...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生态系统和水资源压力不断增加,加剧了全球水资源的短缺。旱区非降水性水分(Non-precipitation Water,NPW),作为一种重要的水源,对旱区生态系统和陆面水分平衡具有显著影响。本文基于国内外非降水性水分研究现状,总结其在西北旱区的观测方法、变化特征、形成机制及对陆面水分平衡和作物的影响。在结合非降水性水分研究国际趋势的基础上,指出当前研究的不足和问题,以及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揭示陆面非降水性水分的复杂形成机制,加强对不同气候区和下垫面非降水性水分的认知,建立专门的陆面非降水性水分观测系统,发展其在数值模式中的参数化,以及制定陆面非降水性水分开发利用的技术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区(干旱半干旱区) 非降水性水分 露水 土壤吸附水 陆面水分平衡
下载PDF
GNSS PWV典型季风气候特征奇异谱分析
6
作者 姚欢欢 党亚民 +3 位作者 杨强 闫明豪 陈洪凯 李惠玲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26,共8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利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大气可降水量(PWV)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特征,进行GNSS PWV典型季风气候特征奇异谱分析:选取中国中东部地区2016—2021年部分连续运行参考站(CORS)数据,提出将全球气压和温度(GPT(GPT3_1、GPT3_5)... 为了进一步研究利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大气可降水量(PWV)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特征,进行GNSS PWV典型季风气候特征奇异谱分析:选取中国中东部地区2016—2021年部分连续运行参考站(CORS)数据,提出将全球气压和温度(GPT(GPT3_1、GPT3_5))模型、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五代大气再分析数据集(ERA5)模型3种大气模型分别与GNSS解算的对流层总延迟(ZTD)数据融合获取的PWV值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中国3种典型季风气候类型GNSS PWV最优大气模型;然后提出利用奇异谱分析(SSA)法分解重构出GNSS PWV时间序列,从而基于GNSS PWV分析不同季风气候类型特征。结果表明,中国3种典型季风气候类型条件下ERA5模型精度较优,选择ERA5模型为最优大气模型,重构后的GNSS PWV变化趋势能够很好地反映出3种典型季风气候类型的特征;因此GNSS PWV可应用于气候特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 大气可降水量(PWV) 全球气压和温度(GPT)模型 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五代大气再分析数据集(ERA5) 奇异谱分析(SSA) 气候特征
下载PDF
岱海水面蒸发与气象要素关系分析
7
作者 杨宇 高峰 +5 位作者 马鑫 秦艳春 薛宇乐 宋日权 娄帅 郭建强 《广东水利水电》 2024年第6期62-68,共7页
该文以岱海为研究对象,以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岱海镇三苏木水文站为依托,以水面蒸发物理成因为基础,根据蒸发实测资料,建立了20 cm口径蒸发器与E601型蒸发器与气温、相对湿度、水汽压、降水量、风速、地温、日照等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分析,通... 该文以岱海为研究对象,以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岱海镇三苏木水文站为依托,以水面蒸发物理成因为基础,根据蒸发实测资料,建立了20 cm口径蒸发器与E601型蒸发器与气温、相对湿度、水汽压、降水量、风速、地温、日照等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分析,通过SPSS双侧相关性检验以及散点图趋势线分析,20 cm口径蒸发器监测蒸发量时更灵敏,与气象要素相关性更好,对于气象要素的变化反应更敏感;气象要素对蒸发量的影响中,对蒸发量影响最大的是最高地面温度,其次是日照时数、平均相对湿度和最高气温,最高地面温度、最高气温越高、日照时数越长、风速越高,蒸发量越大;平均相对湿度越大,环境中水汽含量越高,蒸发量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岱海 水面蒸发 气温 相对湿度 水汽压 降水量 风速 地温 日照时数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东部大气可降水量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牧草生长的影响
8
作者 唐文惠 谢文山 +2 位作者 钱玮 袁世龙 李娜 《青海草业》 2024年第4期67-75,共9页
本文基于柴达木盆地东部6个气象观测站1981~2022年水汽压月值数据,通过线性回归、滑动平均、插值法等方法对柴达木盆地东部大气可降水量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了大气可降水量对牧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东部年大气可... 本文基于柴达木盆地东部6个气象观测站1981~2022年水汽压月值数据,通过线性回归、滑动平均、插值法等方法对柴达木盆地东部大气可降水量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了大气可降水量对牧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东部年大气可降水量在0.56~0.79cm之间,其气候倾向率为0.02cm/10a,呈缓慢增加的趋势,从空间分布上呈自东北向西南先增加后递减的分布特征;德令哈大气可降水量气候倾向率为0.01cm/10a,天峻、都兰和乌兰均为0.02cm/10a,最大大气可降水量均出现在2018年,最小大气可降水量均出现在1984年;从5a滑动平均来看,柴达木盆地东部4县(市)均呈2个波峰变化趋势;大气可降水量月值变化随时间呈单峰曲线分布;大气可降水量各季节气候倾向率夏季最大,秋季次之;柴达木盆地东部大气可降水量春、夏、秋季呈自东北向西南先增加后递减的趋势,冬季呈自东向西逐渐增加的趋势。天峻2005~2022年牧草产量以每年6.0g/m2的速率增加。大气可降水量与牧草返青期、开花期呈负相关关系,与枯黄期和牧草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大气可降水量 水汽压 牧草生长
下载PDF
三种大气可降水量推算方法结果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33
9
作者 向玉春 陈正洪 +2 位作者 徐桂荣 陈波 程亚平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48-54,共7页
以湖北省为例,分别用气象探空资料累加计算、地面气象资料推算(又有两种)、地基GPS探测资料反演等三种方法计算出该省空中水汽资源含量,并以探空法计算的水汽资源含量为基准来评估其他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的偏差情况。结果表明:(1)与探空... 以湖北省为例,分别用气象探空资料累加计算、地面气象资料推算(又有两种)、地基GPS探测资料反演等三种方法计算出该省空中水汽资源含量,并以探空法计算的水汽资源含量为基准来评估其他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的偏差情况。结果表明:(1)与探空法计算结果相比,地面法计算结果偏小,恩施、宜昌、武汉等3站年平均空中水汽资源含量分别只偏小4.7%、2.9%、5.4%,且两种推算方法计算的月空中水汽资源含量变化趋势一致;(2)宜昌站GPS法比探空法计算结果偏大5.6%,同期地面法比探空法偏小3.5%;(3)对于有降水日的有效空中水汽资源,地面法、GPS法推算的整层水汽含量与探空法计算结果分别相差-1.4%和8.4%。可见地面法和GPS法推算空中水汽资源精度均比较高,可满足空中水汽资源推算要求,且站点多,从而可有效弥补探空站少的不足。总体上GPS法推算空中水汽资源精度略低于地面法,还可在今后应用中进一步订正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水汽压 GPS 气象探空 空中水汽资源 可降水量 计算方法 误差分析
下载PDF
华北地区水汽总量特征及其与地面水汽压关系 被引量:24
10
作者 李国翠 李国平 +1 位作者 刘凤辉 苗志成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88-494,共7页
利用2004—2005年张家口、邢台和北京三个探空气象站北京时间08、20时的资料,计算了各个站点不同时刻对应的水汽总量,对华北地区水汽总量的特征及其与地面水汽压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利用线性回归方法分别建立了四种不同分型下用地面水汽... 利用2004—2005年张家口、邢台和北京三个探空气象站北京时间08、20时的资料,计算了各个站点不同时刻对应的水汽总量,对华北地区水汽总量的特征及其与地面水汽压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利用线性回归方法分别建立了四种不同分型下用地面水汽压估算水汽总量的经验公式。检验结果表明,华北地区估测的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偏差普遍低于4 mm和6 mm;夏季误差较大,而冬半年较小;按天气状况分型时,地面水汽压与水汽总量相关性较好、估计精度也更高,可作为除探空资料积分法和GPS遥感方法之外估计水汽总量的一种备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气象学 统计特征 回归分析 水汽总量 地面水汽压
下载PDF
“日光城”拉萨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33
11
作者 周长艳 杨秀海 +1 位作者 旦增顿珠 李跃清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00-1104,共5页
利用拉萨1970年~2004年的日照时数、水汽压、降水、云量等资料,采用气候统计方法讨论了35年来拉萨日照时数气候变化特征及变化原因,主要得出以下结论:拉萨年日照时数达2980h;一年中10月份的日照时数最长,长达281h,8月份日照时数... 利用拉萨1970年~2004年的日照时数、水汽压、降水、云量等资料,采用气候统计方法讨论了35年来拉萨日照时数气候变化特征及变化原因,主要得出以下结论:拉萨年日照时数达2980h;一年中10月份的日照时数最长,长达281h,8月份日照时数最短,为219h。4个季节中,秋季日照最丰富,长达777h,其次是春季、冬季,分别为769h、736h,夏季最少为698h。1970年~2004年以来拉萨的年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平均每10年减少近58h,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日照时数更是显著减少;4个季节中夏季日照时数的减少幅度最大,减幅为27h/10年。六气水汽压、降水是影响拉萨日照时数变化的主要因子,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它们的显著增加对该时期日照时数的减少有着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 日照时数 气候变化 水汽压 降水
下载PDF
青藏高原大气总水汽量的反演研究 被引量:36
12
作者 梁宏 刘晶淼 +2 位作者 章建成 毕研盟 王开存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55-1063,共9页
利用2001年青藏高原89个气象站资料、NCEP格点再分析资料以及2001—2003年7月3个地基GPS站的大气总水汽量观测资料,对GPS遥感的大气总水汽量与探空观测结果做了比较,研究了大气总水汽量变化对降雨形成的影响,大气总水汽量与地面水汽压... 利用2001年青藏高原89个气象站资料、NCEP格点再分析资料以及2001—2003年7月3个地基GPS站的大气总水汽量观测资料,对GPS遥感的大气总水汽量与探空观测结果做了比较,研究了大气总水汽量变化对降雨形成的影响,大气总水汽量与地面水汽压的关系,分析了青藏高原大气总水汽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GPS遥感的大气总水汽量与探空观测结果吻合得较好,2001年那曲站两种结果相比均方根误差仅0.15 cm;大气总水汽量与地面水汽压之间有良好的相关关系;不同季节高原上基本都存在3个明显的大气总水汽量高值中心:即东南部、西南部和西北部;高原大气总水汽量分布的季节变化与500 hPa风场及整层大气水汽通量的变化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大气总水汽量 GPS 地面水汽压
下载PDF
用地面湿度参量计算我国整层大气可降水量及有效水汽含量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86
13
作者 杨景梅 邱金桓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22,共14页
根据 1993年我国 28个台站地面及高空气象要素资料,拟合出这 28个台站所在 地区整层大气可降水量同地面湿度参量(地面水汽压、地面露点)关系的经验表达式,并且 在此基础上,通过引进地理纬度 和海拔高度H两个参量,将经... 根据 1993年我国 28个台站地面及高空气象要素资料,拟合出这 28个台站所在 地区整层大气可降水量同地面湿度参量(地面水汽压、地面露点)关系的经验表达式,并且 在此基础上,通过引进地理纬度 和海拔高度H两个参量,将经验系数参数化,建立起由 地面湿度参量计算整层大气可降水量的经验计算模式。另外还拟合出这些地区整层大气有效 水汽含量同可降水量关系的经验表达式,提出一个先由地面湿度参量计算整层大气可降水 量,再由此计算出整层大气有效水汽含量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降水量 有效水汽含量 地面湿度参量 地面水汽压 地面露点 大气
下载PDF
我国可降水量同地面水汽压关系的经验表达式 被引量:132
14
作者 杨景梅 邱金桓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620-626,共7页
本文根据1992~1993年全国20个台站地面及高空气象要素资料,拟合出各个站所在地区整层大气可降水量和有效水汽含量同地面水汽压之间的经验关系式。计算结果表明,可降水量和相应的地面水汽压之间,存在着良好的数值对应关系... 本文根据1992~1993年全国20个台站地面及高空气象要素资料,拟合出各个站所在地区整层大气可降水量和有效水汽含量同地面水汽压之间的经验关系式。计算结果表明,可降水量和相应的地面水汽压之间,存在着良好的数值对应关系。仅利用地面水汽压计算出的整层大气可降水量和有效水汽含量,同实际情况符合得很好,平均相对误差普遍小于15%。因此,这些经验关系式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降水量 有效水汽含量 地面 水汽压 经验表达式
下载PDF
GMS-5卫星资料和常规地面资料反演大气可降水量 被引量:11
15
作者 孙凡 陈渭民 +2 位作者 杨昌军 张建平 杜建飞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41-649,共9页
探讨用GMS-5卫星资料结合常规地面资料反演大气可降水量的可行性,建立由3个通道亮温和地面水汽压反演可降水量的经验公式,并分季节进行回归统计,得到不同季节的统计参数。用990组数据对所得到的经验公式进行检验,得探空测值与反演值比... 探讨用GMS-5卫星资料结合常规地面资料反演大气可降水量的可行性,建立由3个通道亮温和地面水汽压反演可降水量的经验公式,并分季节进行回归统计,得到不同季节的统计参数。用990组数据对所得到的经验公式进行检验,得探空测值与反演值比较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1903g/cm2,均方根误差为0.2758g/cm2,相关系数为0.97,具有较高的反演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裂窗 水汽通道 地面水汽压 可降水量
下载PDF
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大气可降水量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研峰 尹宪志 +3 位作者 黄武斌 黄山 王田田 王蓉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43-649,共7页
利用AERONET观测网SACOL站点2006年7月-2012年7月Level 2.0可降水量资料及与其对应的地面观测资料,研究了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大气可降水量及其与地面水汽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可降水量与降水量二者变化趋势基本相同,8月最大.月降水转... 利用AERONET观测网SACOL站点2006年7月-2012年7月Level 2.0可降水量资料及与其对应的地面观测资料,研究了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大气可降水量及其与地面水汽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可降水量与降水量二者变化趋势基本相同,8月最大.月降水转化率呈现出"两峰两谷"型变化,5月和9月出现峰值,7月和12月出现谷值;四季降水转化率均小于13%,冬季仅为3.21%,具有一定的增水潜力.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大气可降水量与地面水汽压之间存在二次多项关系W=0.0018e2+0.0933e+0.0354,在没有直接途径测量大气可降水量值的情况下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 可降水量 降水转化率 地面水汽压
下载PDF
中国水汽输送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7
作者 孙博 王会军 +2 位作者 周波涛 李惠心 朱宝艳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44-653,共10页
大气中的水汽输送对于全球的水分循环、气候系统、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水汽输送是影响中国旱涝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其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海温、北大西洋涛动、太平洋年代际涛动等因素对东亚大气环流的调控作用... 大气中的水汽输送对于全球的水分循环、气候系统、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水汽输送是影响中国旱涝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其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海温、北大西洋涛动、太平洋年代际涛动等因素对东亚大气环流的调控作用有关。本文就近期关于中国地区水汽输送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的部分研究工作进行了回顾和评述,包括影响中国东部降水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的水汽输送机制、影响梅雨特征年代际变化的水汽输送机制、热带海温对中国上空水汽输送的影响机制等问题。此外,本文回顾了近期与青藏高原地区水汽输送机制有关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汽输送 年际/年代际变化 降水 海温
下载PDF
气压对GPS大气可降水量解算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1
18
作者 于胜杰 万蓉 付志康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7-90,95,共5页
基于香港卫星定位参考站网的实测气压及GPS观测数据,分析气压对天顶总延迟(ZTD)和天顶静力学延迟(ZHD)解算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GPS/MET的业务工作中,ZTD对GPS数据处理过程中所采用的气压参数的精度要求较低,甚至可以采用某些气压估... 基于香港卫星定位参考站网的实测气压及GPS观测数据,分析气压对天顶总延迟(ZTD)和天顶静力学延迟(ZHD)解算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GPS/MET的业务工作中,ZTD对GPS数据处理过程中所采用的气压参数的精度要求较低,甚至可以采用某些气压估计模型(如GPT模型)获得气压参数值;在对天顶静力学延迟参数进行估计时,则需采用精度较高的实测气压参数;对于气象台站和GPS测站位置不一致的情形,应根据两者之间的位置关系,作与高度相关的偏差改正,以便得到GPS测站上高精度的气压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气象学 气压 天顶延迟参数 天顶静力学延迟 大气可降水量
下载PDF
地基微波辐射计资料在降水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51
19
作者 敖雪 王振会 +2 位作者 徐桂荣 翟晴飞 潘旭光 《暴雨灾害》 2011年第4期358-365,共8页
利用武汉MP-3000A型地基微波辐射计,采集降水前大气水汽含量和云液态水含量数据,结合历史观测的气象资料,详细分析了降水前一小时大气水汽含量、云液态水含量的分布和演变与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雨开始前一刻对应的V(大气水汽含量)... 利用武汉MP-3000A型地基微波辐射计,采集降水前大气水汽含量和云液态水含量数据,结合历史观测的气象资料,详细分析了降水前一小时大气水汽含量、云液态水含量的分布和演变与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雨开始前一刻对应的V(大气水汽含量)值≥6.5 cm,中雨对应的V值接近6 cm,小雨对应的V值在5~6 cm之间;2)V值超过5 cm,L(云液态水含量)值超过1 mm可以作为判断降水临近的一个参考指标;3)降水开始前一小时,大气水汽含量的增长大致分为平稳增长和先增长到一个峰值然后下降,在临近降水前5~10 min又再次跃增这两种情况;4)将各量级降水前一小时的L、V值去除背景值后可发现,L值的大小、波动范围及波动趋势基本无变化;V值的大小和波动范围有所减小,但其波动趋势无明显变化;5)将数据做FFT变换后,V、L值在第一个转折点处表现出的不同特征可作为判断降水临近的一个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辐射计 大气水汽含量 云液态水含量 降水 统计特征
下载PDF
大气可降水量估算模型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李颖 张俊东 罗鹏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3年第2期21-25,共5页
利用SuomiNet网GPS大气可降水量数据和地面气象数据研究建立大气可降水量估算模型。利用研究区域GPS PWV和地面气象数据,研究了大气可降水量与地面水汽压间的相关性,并建立二者间的线性、二次多项式和幂函数回归模型,对比分析各模型的... 利用SuomiNet网GPS大气可降水量数据和地面气象数据研究建立大气可降水量估算模型。利用研究区域GPS PWV和地面气象数据,研究了大气可降水量与地面水汽压间的相关性,并建立二者间的线性、二次多项式和幂函数回归模型,对比分析各模型的估算精度以确定最优估算模型,并检验了不同大气水汽含量下最优模型的估算精度。得出以下结论:1)GPS大气可降水量与地面水汽压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存在着良好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到0.892)。2)基于地面水汽压的线性、二次多项式和幂函数模型估算大气可降水量均达到一定的估算精度(相对误差均小于19%),其中幂函数估算模型的R2最高,估算误差最小。3)基于地面水汽压的PWV估算模型具有地域性特征,基于研究区域数据所建立的模型更适合于研究区域,其PWV估算精度高于Cole模型、张学文模型和李超模型。4)所建估算模型在不同的大气水汽含量条件下估算精度不同,大汽水汽含量越高,估算结果的相对误差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地面气象数据 地面水汽压 大气可降水量 估算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