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f evaporation of high-salinity phreatic water at a burial depth of 0 m in an arid area 被引量:1
1
作者 JIA Rui-liang ZHOU Jin-long +1 位作者 LI Qiao LI Yang 《Journal of Ground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5年第1期1-8,共8页
High-salinity phreatic water refers to which with total dissolved solids(TDS)>30 g/L. 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high salinity phreatic water evaporation is different at different depths. High salinity phre... High-salinity phreatic water refers to which with total dissolved solids(TDS)>30 g/L. 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high salinity phreatic water evaporation is different at different depths. High salinity phreatic water evaporation under 0 m depth is the basis of the high salinity phreatic water evaporation studies. In this study, evaporation of high-salinity phreatic water at a burial depth of 0 m in arid area was investigated. New insights were gained on evaporation mechanisms via experiments conducted on high-salinity phreatic water with TDS of 100 g/L at 0 m at the study site at Changji Groundwater Balance Experiment Site,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in China, where the lithology of the vadose(unsaturated zone) was silty clay. Comparison was made on the data of high-salinity phreatic water evaporation, water surface evaporation(EΦ20) and meteorological data obtained in two complete hydrological years from April 1, 2012 to March 31, 2014. The experiments demonstrated that when the lithology of the vadose zone is silty clay, the burial depth is 0 m and the TDS is 100 g/L, intra-annual variation of phreatic water evaporation is the opposite to the variation of atmospheric evaporation EΦ20 and air temperature. The salt crust formed by the evaporation of high-salinity phreatic water has a strong inhibitory effect on phreatic water evaporation. Large volumes of precipitation can reduce such an inhibitory effect. During freezing periods, surface snow cover can promote the evaporation of high-salinity phreatic water at 0 m; the thicker the snow cover, the more apparent this effect 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id area High-salinity phreatic water phreatic water evaporation at the burial depth of 0m water evaporation
下载PDF
干旱区高盐度潜水蒸发规律初步分析 被引量:22
2
作者 贾瑞亮 周金龙 +3 位作者 高业新 周殷竹 李阳 栗现文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4-50,共7页
为分析干旱区高盐度潜水蒸发规律,于2012年4月1日~2014年3月31日在新疆昌吉地下水均衡试验站开展了不同总溶解固体(0.8 g/L、30 g/L和100 g/L)、不同包气带岩性(细砂和粉质黏土)和不同潜水埋深(0 m、0.5m、1.0 m、2.0 m和3.0 m)... 为分析干旱区高盐度潜水蒸发规律,于2012年4月1日~2014年3月31日在新疆昌吉地下水均衡试验站开展了不同总溶解固体(0.8 g/L、30 g/L和100 g/L)、不同包气带岩性(细砂和粉质黏土)和不同潜水埋深(0 m、0.5m、1.0 m、2.0 m和3.0 m)潜水蒸发量的监测工作。结果表明:当潜水埋深大于0.5 m时,包气带岩性对高总溶解固体(Total Dissolved Solids,TDS)潜水蒸发量的影响与淡水基本一致;潜水埋深0.5 m、TDS为30 g/L时,包气带岩性的差异对潜水蒸发量的影响远小于由于潜水的TDS和外界大气蒸发能力对潜水蒸发共同造成的影响;潜水位埋深为0 m、TDS为100 g/L、包气带为粉质黏土时,年内潜水蒸发趋势与大气蒸发能力EΦ20的趋势相反;潜水埋深0.5~1.0 m时,在非冻结期随着TDS的升高,潜水蒸发量逐渐减小;当潜水埋深为3.0 m时,TDS的变化对潜水蒸发抑制作用存在滞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高盐度潜水 潜水蒸发
下载PDF
干旱区高盐度潜水蒸发溶解性总固体折算系数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贾瑞亮 周金龙 +3 位作者 高业新 李巧 李阳 栗现文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9-26,共8页
为分析干旱区高盐度潜水蒸发与淡潜水蒸发间的关系,提出了干旱区潜水蒸发溶解性总固体(TDS)折算系数(KM)。2012年4月1日—2014年3月31日在新疆昌吉地下水均衡试验站开展了不同TDS(30和100 g/L)、不同包气带岩性(细砂和粉质黏土)和不同... 为分析干旱区高盐度潜水蒸发与淡潜水蒸发间的关系,提出了干旱区潜水蒸发溶解性总固体(TDS)折算系数(KM)。2012年4月1日—2014年3月31日在新疆昌吉地下水均衡试验站开展了不同TDS(30和100 g/L)、不同包气带岩性(细砂和粉质黏土)和不同潜水水位埋深(0.5、1.0、2.0、3.0 m)的蒸渗仪潜水蒸发试验,利用实测的高盐度潜水蒸发数据计算不同条件下的KM。对潜水蒸发系数和KM进行分析,初步得出了以下结论:高TDS潜水蒸发系数冻结期大于非冻结期,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潜水TDS越高,潜水蒸发系数越小;非冻结期高盐度潜水蒸发量小于淡潜水蒸发量,且随着观测时间的延续高盐度潜水蒸发量有减少趋势;冻结期高盐度潜水蒸发量大于淡潜水蒸发量,潜水埋深越大,两者的差值越大,且随着观测时间延续,高盐度潜水蒸发量与淡潜水蒸发量间的差值有变大的趋势;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潜水TDS为100 g/L的全年潜水蒸发量小于潜水TDS为30 g/L的全年潜水蒸发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高盐度潜水 潜水蒸发系数 潜水蒸发TDS折算系数
下载PDF
用隔绝法对极干旱区土壤水分来源的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李红寿 汪万福 +2 位作者 柳本立 詹鸿涛 邱飞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2-100,共9页
通常认为极干旱区土壤水分来源于降水、大气或凝结水,深埋区不存在潜水蒸发。然而通过使用拱棚法初步证明在极干旱深埋区存在潜水蒸发,而潜水是土壤水分的重要来源。为了进一步求证土壤水分来源,开挖200 cm×200 cm×200 cm的土... 通常认为极干旱区土壤水分来源于降水、大气或凝结水,深埋区不存在潜水蒸发。然而通过使用拱棚法初步证明在极干旱深埋区存在潜水蒸发,而潜水是土壤水分的重要来源。为了进一步求证土壤水分来源,开挖200 cm×200 cm×200 cm的土坑,完全隔绝与下层土壤及四周的水分联系,回填后监测土壤10、30、50、100、150 cm的空气温湿度;同时设置与四周隔绝但底面联通的对照坑。27 d后都模拟25 mm降雨。监测发现模拟降雨前联通土壤的水分含量、空气相对湿度、绝对湿度都明显高于隔绝土壤。1 a后远离降雨时土壤水分的检测发现隔绝土壤水分含量低于联通对照,但因隔绝土壤处于潜水蒸发漫溢的相同气象环境,其湿度不会无限下降。隔绝对比实验反演证明深埋极干旱区存在潜水蒸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绝 极干旱地区 土壤水分 潜水 降水
下载PDF
极干旱区深埋潜水蒸发量的测定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红寿 汪万福 +1 位作者 张国彬 赵林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6798-6803,共6页
在远离降雨的典型极干旱气候条件下,在敦煌莫高窟窟顶戈壁搭建封闭塑料拱棚,在棚内放置空调抑制"拱棚效应"。通过空调的制冷抑制拱棚的增温效应,通过空调的冷凝降低棚内的湿度,使棚内的温湿度与外界靠近,并通过空调冷凝排水... 在远离降雨的典型极干旱气候条件下,在敦煌莫高窟窟顶戈壁搭建封闭塑料拱棚,在棚内放置空调抑制"拱棚效应"。通过空调的制冷抑制拱棚的增温效应,通过空调的冷凝降低棚内的湿度,使棚内的温湿度与外界靠近,并通过空调冷凝排水量评估潜水蒸发强度。45d的监测表明:在潜水埋深超过200m的敦煌极干旱地区存在不少于0.0219mm/d的潜水蒸发。太阳辐射强度、温度、湿度对潜水蒸发有重要影响。潜水蒸发量的测定为利用潜水进行荒漠化的生态重建提供了基本的评估依据,对揭示极干旱区埋深较深的GSPAC水文循环和潜水开发有重要意义,对莫高窟的文物保护也非常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水蒸发 拱棚法 GSPAC系统 极干旱地区
下载PDF
干旱区荒漠植被生态需水量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彭飞 何新林 +2 位作者 刘兵 张少博 张叶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90-93,共4页
潜水蒸发法和面积定额法是计算植被生态需水量的常用方法,而目前研究中,仅运用一种方法进行干旱区生态需水量的计算,为了解决其计算方法单一、研究结果合理性存在争议,并确定干旱区荒漠植被合理生态需水量计算方法的问题,研究以2013年... 潜水蒸发法和面积定额法是计算植被生态需水量的常用方法,而目前研究中,仅运用一种方法进行干旱区生态需水量的计算,为了解决其计算方法单一、研究结果合理性存在争议,并确定干旱区荒漠植被合理生态需水量计算方法的问题,研究以2013年塔里木河干流上游区为参考区域,通过遥感技术解译该地区各荒漠植被的面积,运用潜水蒸发法和面积定额法计算该区荒漠植被生态需水量,并计算其相对差值百分比,且与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结果分别为54.33%、41.39%、52.78%,其值皆为50%左右,相差较小,表明了潜水蒸发法及面积定额法计算干旱区荒漠植被生态需水的合理性,并通过均值计算确定干旱区荒漠植被合理的生态需水量,即2.65亿m3,可应用于其他干旱地区荒漠植被合理生态需水量的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水蒸发法 面积定额法 荒漠植被 生态需水 干旱区
下载PDF
应用拱棚-空调法对极干旱区降水的模拟回收 被引量:4
7
作者 李红寿 汪万福 +3 位作者 詹鸿涛 邱飞 武发思 张国彬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6182-6189,共8页
拱棚法监测表明极干旱区存在潜水蒸发,而土壤温湿度监测表明,土壤水分具备向下运转的条件,这意味着拱棚所监测的水分可能来自降水,极干旱区并不存在深埋潜水蒸发。因此,研究降水的最终去向非常重要。为此笔者应用拱棚-空调法进行对极干... 拱棚法监测表明极干旱区存在潜水蒸发,而土壤温湿度监测表明,土壤水分具备向下运转的条件,这意味着拱棚所监测的水分可能来自降水,极干旱区并不存在深埋潜水蒸发。因此,研究降水的最终去向非常重要。为此笔者应用拱棚-空调法进行对极干旱区降雨模拟回收。结果表明,在极干旱条件下占该区85%以上频次的5 mm的降水经90 d可完全蒸发和回收。回收过程中,棚内地上50 cm的相对湿度(RH)和绝对湿度(AH)分别较棚外增高12.10%和3.50 g/m3,这使降水的回收时间大为延长;另外,土壤内部的温湿度监测表明,洒水后30 cm土壤的温度、RH、AH分别高于棚外对照1.46℃、4.17%和2.50 g/m3,说明有一定数量的降水通过膜下土壤侧向流向了外部,增加了收集时间。回收实验证明极干旱区降水可完全蒸发,该区存在潜水蒸发与GSPAC(Groundwater-Soil-Plant-Atmosphere Continuum)水分的向上运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极干旱地区 潜水蒸发
下载PDF
干旱区高盐度潜水蒸发试验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栗现文 周金龙 +1 位作者 靳孟贵 刘延锋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2年第5期6-10,共5页
干旱区高盐度潜水蒸发试验研究国内外少有涉及。为分析干旱区高盐度潜水蒸发规律,开展了不同矿化度(3、30、100、250 g/L)潜水蒸发试验,着重分析不同处理潜水累积蒸发动态、日间蒸发动态及昼夜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潜水累积蒸发量与时长... 干旱区高盐度潜水蒸发试验研究国内外少有涉及。为分析干旱区高盐度潜水蒸发规律,开展了不同矿化度(3、30、100、250 g/L)潜水蒸发试验,着重分析不同处理潜水累积蒸发动态、日间蒸发动态及昼夜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潜水累积蒸发量与时长、土壤剖面积盐量与矿化度均显著线性正相关;潜水蒸发相对于EФ20水面蒸发变化存在明显滞后;水面与潜水蒸发动态均表现为夜间变化强烈,不同矿化度潜水平均夜间蒸发量占日蒸发较大份额,除3 g/L处理外,均达60%左右。高盐度潜水蒸发过程对土质的影响呈非线性且非单一方向;夜间潜水蒸发的驱动因素为白天大气蒸发能力的延迟驱动及夜间水汽凝结产生的负压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盐度潜水 矿化度 潜水蒸发 干旱区
下载PDF
应用氢氧稳定同位素对极端干旱区蒸发水分来源的确定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红寿 汪万福 +3 位作者 詹鸿涛 邱飞 张正模 武发思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7436-7445,共10页
长期监测发现敦煌莫高窟窟顶戈壁存在稳定的蒸发水分。为了进一步厘清蒸发水分的来源,利用拱棚-凝结法定期收集蒸发水分,应用水同位素示踪原理监测凝结水分、莫高窟降水和潜水的δD和δ^(18)O值,以揭示戈壁蒸发水分的来源。结果表明,蒸... 长期监测发现敦煌莫高窟窟顶戈壁存在稳定的蒸发水分。为了进一步厘清蒸发水分的来源,利用拱棚-凝结法定期收集蒸发水分,应用水同位素示踪原理监测凝结水分、莫高窟降水和潜水的δD和δ^(18)O值,以揭示戈壁蒸发水分的来源。结果表明,蒸发水分的δD、δ^(18)O平均值分别为-33.06‰和-5.33‰,莫高窟降水为-66.44‰和-8.57‰,潜水为-72.19‰和-9.75‰,说明当地潜水并非来自于莫高窟降水;通过经纬度和海拔,应用在线降水同位素计算的当地降水δD和δ^(18)O值(-60.00‰,-8.50‰)和降水加权平均值(-5.30‰,-0.75‰)同样表明,当地降水不是地下潜水的合理来源,而党河源区(野马山)的降水(-86.00‰,-12.00‰)才是地下潜水的真正来源。土壤水分蒸发实验与土壤垂直剖面水分检测表明,戈壁深厚包气带土壤在潜水水汽向上运移过程中选择了δ值相对较高的潜水水分,因此,戈壁蒸发水分来自地下潜水,存在清晰的来源通道。极干旱区蒸发水分来源的再确定为蒸发潜水的利用奠定了基础,对极干旱区生态恢复有重要意义,并为干旱、半干旱区地下水的利用提供了新视角,为莫高窟洞窟水分来源研究亦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 极干旱区 蒸发 降水
下载PDF
高盐度潜水蒸发试验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7
10
作者 栗现文 周金龙 《地下水》 2011年第2期11-14,共4页
多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对干旱区潜水蒸发的机理和规律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并取得了明显进展。但这些传统意义上的蒸发研究均未考虑潜水矿化度对潜水蒸发的影响,将在淡水条件下得出的潜水蒸发有关参数直接用于极端干旱区高盐度潜水蒸发的计... 多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对干旱区潜水蒸发的机理和规律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并取得了明显进展。但这些传统意义上的蒸发研究均未考虑潜水矿化度对潜水蒸发的影响,将在淡水条件下得出的潜水蒸发有关参数直接用于极端干旱区高盐度潜水蒸发的计算必将产生偏差。虽然部分学者注意到矿化度对于潜水蒸发的影响,但开展的研究只限于一般矿化度(小于10 g/L)范围,极端干旱区高盐度(10-300 g/L)潜水蒸发的实验研究几乎是空白,机理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有以下几方面有待深入探讨:矿化度对毛细水上升高度及潜水蒸发影响的研究;高盐度潜水蒸发条件下的土壤水动力学参数率定(测定)和数值模拟研究;野外原位盐荒地潜水-土壤水水-盐运移规律与盐荒地水盐调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盐度潜水蒸发 毛细水上升高度 统计模型 数值模拟 极端干旱区
下载PDF
西北干旱区水汽收支变化及其与降水的关系 被引量:28
11
作者 徐栋 孔莹 王澄海 《干旱气象》 2016年第3期431-439,共9页
利用NCEP资料计算并分析1961—2010年西北干旱区(35°N—50°N,73°E—105°E)经纬向水汽输送、蒸发和水汽辐合辐散的变化特征,以及它们与同期西北干旱区降水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西北干旱区冬、春、秋季经向水汽... 利用NCEP资料计算并分析1961—2010年西北干旱区(35°N—50°N,73°E—105°E)经纬向水汽输送、蒸发和水汽辐合辐散的变化特征,以及它们与同期西北干旱区降水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西北干旱区冬、春、秋季经向水汽输送为净输入,纬向为净输出,总水汽输送为净输入。夏季经、纬向水汽输送均为净输出;(2)1961—2010年,西北干旱区各季节降水均增加,冬、春季降水增加显著,夏、秋季降水增加不显著。冬季纬向水汽净输出减少,导致西北干旱区冬季总水汽输送增加;春、秋季经向净输入减少和夏季经向净输出增加,导致春、夏、秋季总水汽输送减少;(3)1961—2010年,西北干旱区各季节蒸发量显著增加,且夏季增加趋势最显著;(4)各季节水汽通量散度显著减小,水汽辐合加强,且夏季水汽辐合增强最明显;(5)蒸发增大和水汽辐合增强是西北干旱区降水增加的主要原因,但外部水汽输送变化也会影响降水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干旱区 降水 水汽输送 蒸发 水汽辐合
下载PDF
旱区植被生态需水量间接法计算参数的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姜田亮 张恒嘉 +2 位作者 马国军 石媛媛 王雅云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9年第1期254-260,共7页
植被生态需水问题是水资源优化配置和生态环境研究的热点,间接计算法是量化干旱地区天然植被生态需水量的主要方法。为了使计算结果更加准确,结合0. 618法与去极值法对间接法计算公式中潜水蒸发量E的计算做出改进,建立植被系数K的二阶Ga... 植被生态需水问题是水资源优化配置和生态环境研究的热点,间接计算法是量化干旱地区天然植被生态需水量的主要方法。为了使计算结果更加准确,结合0. 618法与去极值法对间接法计算公式中潜水蒸发量E的计算做出改进,建立植被系数K的二阶Gaussian模型,最后运用灰色模型GM(1,1)对植被面积S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优化所得潜水蒸发量——埋深曲线对实测数据拟合度更好,植被系数取值更加精确,以甘肃省民勤县为例,计算出该地2015年各类植被面积与资料记载差异较小,所得生态需水量结果与FOA推荐使用的Penman-Monteith模型相比无显著差异。在此基础上预测出2020年民勤县天然植被生态需水总量为4060. 8×10~4m^3,其中天然林地生态需水量预测为3100. 1×10~4m^3,天然草地生态需水量为960. 7×10~4m^3。研究使间接计算法对植被生态需水量的量化更加准确,为干旱地区水资源的分配及生态恢复政策的制定奠定了一定的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生态需水量 潜水蒸发量 植被影响系数 植被面积 灰色模型GM(1 1) 干旱区
下载PDF
干旱区高盐度潜水蒸发条件下土壤积盐规律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贾瑞亮 周金龙 +3 位作者 周殷竹 高业新 李阳 王新中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0-157,共8页
为分析干旱区高盐度潜水蒸发条件下土壤中盐分积累规律,利用室外土柱模拟试验开展了不同TDS(Total Dissolved Solids)(30和100 g/L)、不同包气带质地(细砂和粉质黏土)和不同潜水埋深(0.5、1.0和3.0 m)的高盐度潜水蒸发条件下分层土壤盐... 为分析干旱区高盐度潜水蒸发条件下土壤中盐分积累规律,利用室外土柱模拟试验开展了不同TDS(Total Dissolved Solids)(30和100 g/L)、不同包气带质地(细砂和粉质黏土)和不同潜水埋深(0.5、1.0和3.0 m)的高盐度潜水蒸发条件下分层土壤盐分的监测工作。通过对各个土柱不同深度7次取样得到的土壤平均含盐量数据分析表明:高盐度潜水蒸发条件下,潜水埋深越浅,土壤剖面上相同深度范围内的含盐量就越大;在其他条件一定时,包气带质地为粉质黏土的土壤剖面含盐量大于包气带质地为细砂的土壤剖面含盐量;由于黏性土的膜效应和土壤中积盐对土壤孔隙的填充作用,导致粉质黏土土柱上层的土壤含盐量表现为潜水TDS为30 g/L的大于潜水TDS为100 g/L的,在土柱下层的土壤含盐量表现为潜水TDS为30 g/L的小于潜水TDS为100 g/L的;由于TDS升高对毛细水的重力和土体结构的改变,随着潜水TDS的升高,粉质黏土土壤剖面上出现局部积盐深度下移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高盐度潜水 潜水蒸发 土壤积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