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fferent ENSO Impacts on Eastern China Precipitation Patterns in Early and Late Winter Associated with Seasonally-Varying Kuroshio Anticyclonic Anomalies
1
作者 Jingrui YAN Wenjun ZHANG +1 位作者 Suqiong HU Feng JIANG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9期1691-1703,共13页
Winter precipitation over eastern China displays remarkabl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which has been suggested to be closely related to 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This study finds that ENSO impacts on easte... Winter precipitation over eastern China displays remarkabl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which has been suggested to be closely related to 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This study finds that ENSO impacts on eastern China precipitation patterns exhibit obvious differences in early(November-December)and late(January-February)winter.In early winter,precipitation anomalies associated with ENSO are characterized by a monopole spatial distribution over eastern China.In contrast,the precipitation anomaly pattern in late winter remarkably changes,manifesting as a dipole spatial distribution.The noteworthy change in precipitation responses from early to late winter can be largely attributed to the seasonally varying Kuroshio anticyclonic anomalies.During the early winter of El Niño years,anticyclonic circulation anomalies appear both over the Philippine Sea and Kuroshio region,enhancing water vapor transport to the entirety of eastern China,thus contributing to more precipitation there.During the late winter of El Niño years,the anticyclone over the Philippine Sea is further strengthened,while the one over the Kuroshio dissipates,which could result in differing water vapor transport between northern and southern parts of eastern China and thus a dipole precipitation distribution.Roughly the opposite anomalies of circulation and precipitation are displayed during La Niña winters.Further analysis suggests that the seasonally-varying Kuroshio anticyclonic anomalies are possibly related to the enhancement of ENSO-related tropical central-eastern Pacific convection from early to late winter.These results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the seasonal-tointerannual predictability of winter precipitation over easter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cipitation eastern China ENSO early winter late winter Kuroshio anticyclone
下载PDF
华南冬末春初降水变异关联主模态及机理
2
作者 邢佳鸽 胡奕阳 简茂球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02-412,共11页
基于1951—2018年再分析资料和观测的降水量资料,采用联合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的方法,分析了华南冬末春初(2、3月)降水年际变异特征,并讨论了相应的环流背景及物理机制。华南2、3月降水变异的第一关联主模态反映出全区2、3月同相变化,第二... 基于1951—2018年再分析资料和观测的降水量资料,采用联合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的方法,分析了华南冬末春初(2、3月)降水年际变异特征,并讨论了相应的环流背景及物理机制。华南2、3月降水变异的第一关联主模态反映出全区2、3月同相变化,第二模态呈现反相变化。第一模态的降水异常与ENSO关联的热带海温异常分布有关,其导致的西太平洋异常反气旋的维持使得2、3月的降水持续出现同相异常。第二模态的降水异常与中高纬度的大气环流异常有关:2月表现为欧亚遥相关型,3月则表现为北极涛动型。第二模态2、3月位势高度异常型的转变分别与北大西洋的热通量的异常变化及平流层极涡信号的下传有关:当2月北大西洋热通量正异常显著时,500 hPa高度场呈现欧亚遥相关(EU)负位相的分布;平流层极涡异常信号在3月下传达到对流层低层,使得3月对流层极涡增强,有利于北极涛动(AO)正位相的形成。2、3月欧亚大陆上空分别在EU遥相关型和AO型环流异常的影响下,导致了华南地区上空的大气环流的辐合辐散异常,并最终造成2、3月华南的降水量反相异常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 冬末春初降水 ENSO 欧亚遥相关 北极涛动
下载PDF
晚冬早春田间阶段性覆膜增温促进冬小麦产量提高 被引量:20
3
作者 杜雄 张维宏 +2 位作者 张永升 曹彩云 李科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530-1540,共11页
针对华北平原北部冬春温度变化与冬小麦生长发育所需适宜温度间的矛盾,以及由此造成的冬小麦相对低产问题,于2012—2013和2013—2014连续2个生长季,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晚冬早春搭建棚室阶段性升高田间温度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 针对华北平原北部冬春温度变化与冬小麦生长发育所需适宜温度间的矛盾,以及由此造成的冬小麦相对低产问题,于2012—2013和2013—2014连续2个生长季,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晚冬早春搭建棚室阶段性升高田间温度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月20日前后麦田塑膜覆盖每提前1周积温提高23.0~49.7℃,1月下旬至3月上旬的整个升温阶段内可增加积温167.7~176.8℃,从而小麦生长发育提前。塑膜揭除后形成的相对低温环境使后续各生育阶段持续时间延长4~10 d。与常规种植(对照)相比,最早增温处理的开花期干物质产量提高18.8%,叶面积指数提高14.7%,花后光合势增加43.6%,花后净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延长10 d以上;返青后各生育阶段的延长促进了干物质积累和向籽粒转移,有效穗数增加48~98万hm?2、单穗粒数增加3.9~4.5粒、千粒重增加2.5~5.6 g。在全生长季积温较少的2012—2013年度,最早增温处理的籽粒产量提高37.5%,在积温较多的2013—2014年度增产18.2%,并提前5 d成熟。晚冬早春农田阶段性覆膜增温是有效提高小麦籽粒产量的新型方法,提前并延长了生长发育和干物质累积的时间是改善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和获得高产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冬早春 阶段性覆膜增温 冬小麦 产量 华北平原北部
下载PDF
晚秋前冬海洋性大陆区域向外长波辐射年际变化及其与云贵高原降水异常的联系 被引量:9
4
作者 夏阳 管兆勇 孙一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25-736,共12页
利用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向外长波辐射(OLR)月平均资料、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ECMWF)ERA-interim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全球降水气候中心(GPCC)降水资料及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中国756站逐日观测资料,通过定义一... 利用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向外长波辐射(OLR)月平均资料、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ECMWF)ERA-interim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全球降水气候中心(GPCC)降水资料及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中国756站逐日观测资料,通过定义一个海洋性大陆区域对流强度指数(IOLR),分析了海洋性大陆区域(Maritime Continent,MC)近35年来11月—次年1月对流活动特征,并揭示了11月—次年1月海洋性大陆区域对流活动强度的年际变化与同期云贵高原降水的联系。结果表明:海洋性大陆区域对流活动除了有逐渐增强的趋势外,还存在3—5 a及8—10 a的振荡周期。当海洋性大陆区域对流活动偏弱(强)时,云贵高原西部降水偏少(多),东部降水偏多(少),高原东西部之间降水分布差异加大(减小)。引起云贵高原降水异常的原因有3个方面:一是在海洋性大陆区域与云贵高原间存在显著的异常垂直环流圈,当下沉(上升)支位于海洋性大陆区域时,上升(下沉)支将位于云贵高原地区。而云贵高原地形可能对云贵高原降水异常在东南部和西北部的差别的产生存在影响;二是海洋性大陆区域在对流层低层的辐散和对流层上层的辐合运动为热带和高原以东地区提供了异常的位涡强迫,直接导致对流层低层南海—孟加拉湾地区异常反气旋和对流层上层位于中国南方的异常气旋性环流的产生;三是由于海洋性大陆区域辐散运动作为位涡制造而激发的位涡扰动的能量从热带地区向云贵高原及其东侧频散并辐合,对云贵高原上空扰动异常的维持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结果有利于深刻理解云贵高原冬季降水异常的形成机理以及为寻找降水异常预测因子提供了有用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性大陆 云贵高原 异常降水 向外长波辐射 晚秋前冬
下载PDF
甘肃春末夏初飞机人工增雨天气系统分型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劲松 王琎 李宝梓 《干旱气象》 2003年第4期41-44,共4页
利用甘肃省1991~2002年飞机人工增雨作业资料,对春末夏初飞机人工增雨作业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按照甘肃省的天气系统特征,利用探空资料,根据自动化"判别模型"的判别,得出甘肃降水的高空环流可分为三种类型:平直多波动型、西... 利用甘肃省1991~2002年飞机人工增雨作业资料,对春末夏初飞机人工增雨作业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按照甘肃省的天气系统特征,利用探空资料,根据自动化"判别模型"的判别,得出甘肃降水的高空环流可分为三种类型:平直多波动型、西南气流型和西北气流型,其中降水类型以平直多波动型为多见。通过"判别模型"对飞机人工增雨天气系统的分型,结果表明,飞机人工增雨作业的主要天气类型首先为平直多波动型,其次为西南气流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增雨 天气系统分型 降水 高空环流
下载PDF
中国春末夏初降水量异常的气候类型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栋梁 王文 蔡晓军 《干旱气象》 1997年第3期16-20,共5页
选取中国大陆均匀分布的80个测站1951—1994年历年5—6月月总降水量标准化距平资料,利用EOF和REOF方法对春末夏初降水量异常的空间结构及时间演变规律作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春末夏初降水异常在空间上主要表现为... 选取中国大陆均匀分布的80个测站1951—1994年历年5—6月月总降水量标准化距平资料,利用EOF和REOF方法对春末夏初降水量异常的空间结构及时间演变规律作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春末夏初降水异常在空间上主要表现为南北相反变化的差异(LV)。旋转载荷向量场(RLV)反映出11个主要降水异常类型区。旋转主分量(RPC)揭示了44年来春末夏初降水的时间演变特征:江淮和江南地区降水量减少,东北和南疆地区降水量增多;河套东部、华南、北疆、华北地区呈多雨—少雨—多雨的抛物线型,而河套西部、西南地区呈少雨—多雨—少雨的反抛物线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末夏初 降水异常 气候类型 旋转自然正交函数分解
下载PDF
河西走廊春末夏初降水的空间异常分布及年代际变化 被引量:18
7
作者 刘洪兰 李栋梁 郭江勇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5-60,共6页
利用河西走廊19个气象代表站建站至2002年5~6月降水量资料,分析了河西走廊春末夏初干旱的基本气候特征;在利用EOF和REOF方法进行降水空间异常变化分析和气候分区的基础上,讨论了第一时间系数(PC1)及各区代表站降水量的年代际变化规律.... 利用河西走廊19个气象代表站建站至2002年5~6月降水量资料,分析了河西走廊春末夏初干旱的基本气候特征;在利用EOF和REOF方法进行降水空间异常变化分析和气候分区的基础上,讨论了第一时间系数(PC1)及各区代表站降水量的年代际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河西走廊春末夏初降水量在第一空间尺度上为全区一致;在第二空间尺度上可分为3个气候区;在第三空间尺度上可分为5个自然气候区.1980年代为近50a来降水最多的10a,1990年代有所减少,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有明显增加.前期冬季欧亚径向环流加强,亚洲区极涡面积扩大、强度加强,冷空气活动频繁,将有利于次年春末夏初河西走廊降水偏多.欧洲青藏高原华北西太平洋的波列,特别是东亚大槽的填塞和青藏高原低值系统频繁活动,造成了500hPa高空场上"东高西低"的典型多雨流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量 预测模型 500 hPa高空场 河西走廊
下载PDF
甘肃河东春末夏初干旱的时空特征和预测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王蕾 李栋梁 +2 位作者 巴特尔 刘淑梅 高弟乐 《干旱气象》 1999年第2期1-5,共5页
利用甘肃55 个测站,1968 ~1997 年5 月中旬至6 月中旬降水资料,采用 E O F、 R E O F、波谱分析,对春末夏初降水异常的空间结构及时间演变特征作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肃河东春末夏初降水异常在空间上主要表现为... 利用甘肃55 个测站,1968 ~1997 年5 月中旬至6 月中旬降水资料,采用 E O F、 R E O F、波谱分析,对春末夏初降水异常的空间结构及时间演变特征作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肃河东春末夏初降水异常在空间上主要表现为陇东、中部、陇东南、甘南4 个主要类型。河东各主要气候区春末夏初降水的时间变化基本趋势是:80 年代春末夏初降水增加,而90 年代以来,降水均有不同程度减少,干旱加剧。甘肃河东春末夏初降水变化以短周期振荡为其主要特征。在10 年的年际变化中,陇东比各型均落后1 ~2 年。从环流形势看,当春末夏初北半球500h Pa 高度距平场结构呈现出明显的正 P N A 型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河东 春末夏初 降水异常 交叉谱
下载PDF
南海及周边地区晚春初夏降水变异关联主模态及其机理
9
作者 简茂球 彭敏 罗欣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9,共9页
基于近38年的观测资料,对南海及周边地区5、6份降水变异关联主模态及其机理进行了统计诊断分析。南海及周边地区5、6月份降水的第一关联主模态反映出5、6月的降水变异的空间分布相似,即中南半岛、南海及菲律宾海均为同号区,而在中国南... 基于近38年的观测资料,对南海及周边地区5、6份降水变异关联主模态及其机理进行了统计诊断分析。南海及周边地区5、6月份降水的第一关联主模态反映出5、6月的降水变异的空间分布相似,即中南半岛、南海及菲律宾海均为同号区,而在中国南方地区则与之反号;时间尺度上以年际变化为主。该模态与前期发生的ENSO事件有密切联系,在ENSO冷事件(暖事件)的强迫作用下,使得5、6月份在南海-菲律宾附近出现持续的异常气旋(反气旋),进而影响南海及周边地区的降水的持续异常。第二模态显示南海及周边地区5月、6月降水异常的空间分布大致反相,其中在南海中部及菲律宾海的降水异常与我国东部的降水负异常反号;时间尺度以年代际变化为主。该模态主要是受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出现年代际提前的影响所致,其中又以低频季内分量的年代际变异的作用更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变异模 机理 南海及周边地区 晚春初夏
下载PDF
南支槽对广西地区春末夏初降水的影响分析
10
作者 杨萱萱 张永莉 +1 位作者 陈伟斌 许秀梅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2020年第6期809-820,共12页
为研究春末夏初时期南支槽对下游广西地区降水的影响情况,本文采用NCEP/NCAR Reanalysis 1提供的资料,通过定义南支槽强度指数、标准化方法划分南支槽强弱年、做出5月南支槽强度指数与广西地区春末夏初降水的相关分析以及对比分析强弱... 为研究春末夏初时期南支槽对下游广西地区降水的影响情况,本文采用NCEP/NCAR Reanalysis 1提供的资料,通过定义南支槽强度指数、标准化方法划分南支槽强弱年、做出5月南支槽强度指数与广西地区春末夏初降水的相关分析以及对比分析强弱年的背景场,结果表明:1) 近41年南支槽整体强度出现逐渐减弱的趋势,弱南支槽有6年,有9年表现为强南支槽特征。2) 广西地区降水与南支槽强度指数相关性较强,相关度是从桂西往东递减的趋势。3) 强弱年槽前西南气流来源不一,与南亚高压的配合,对广西地区降水也有较大的影响。4) 强年的槽前上升运动较为强烈,弱年的表现较弱,甚至出现下沉运动,且地面往高层方向,上升速度递减率高于强年。5) 强年湿度大值区控制范围较弱年广,弱年里,广西地区只有西北部处于较大的比湿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支槽 春末夏初 降水 相关性
下载PDF
华南冬末春初降水异常及其与海温的关系
11
作者 陈春元 《广东气象》 2019年第5期15-18,共4页
利用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和全国160站降水等资料,通过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回归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对我国1979—2012年南方冬末春初降水变异及其环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冬末春初降水主要变异中心位于华南。华南降水偏多时,低层菲... 利用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和全国160站降水等资料,通过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回归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对我国1979—2012年南方冬末春初降水变异及其环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冬末春初降水主要变异中心位于华南。华南降水偏多时,低层菲律宾海上空存在异常反气旋,在华南上空异常辐合、热带西太平洋异常辐散、赤道中东太平洋异常辐合;高层环流配置则相反。太平洋海温异常信号通过地表热通量作为媒介作用上传到大气,大气环流异常形成的波列通过太平洋-东亚遥相关型的作用影响我国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冬末春初 降水 海温 地表热通量 华南
下载PDF
新疆杨物候变化及其对喀什晚冬早春气温的响应分析
12
作者 胡素琴 克日木·阿巴司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第5期136-138,共3页
利用喀什国家基准气候站1982—2022年的气象观测数据和地面物候观测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和气候趋势系数方法,分析逐日平均气温、逐日最低气温的变化特征;木本植物选用新疆杨,对晚冬早春新疆杨物候期与气候变化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利用喀什国家基准气候站1982—2022年的气象观测数据和地面物候观测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和气候趋势系数方法,分析逐日平均气温、逐日最低气温的变化特征;木本植物选用新疆杨,对晚冬早春新疆杨物候期与气候变化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43年来,喀什市新疆杨晚冬早春物候(花芽膨大期、花芽开放期、叶芽膨大期、叶芽开放期、开花始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提前趋势;喀什市1982—2022年晚冬(1月上旬至2月上旬)旬平均气温、旬极端最低气温变化呈线下降趋势,早春(2月中旬至4月中旬)旬平均气温、旬极端最低气温呈线性上升趋势,上升趋势分别为0.5℃~1.3℃/10年、0.3℃~1.3℃/1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杨 物候期 晚冬早春 气温变化 气候倾向率
下载PDF
甘肃河西走廊春末夏初降水高空环流特征 被引量:8
13
作者 杨民 郭江勇 刘洪兰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3-97,共5页
对河西走廊1961-2002年19个气象站的春末初夏降水,采用EOF,REOF分析了其空间分布及其多雨与少雨年的500 hPa高度场700 hPa流场的特征。结果表明:多雨年中纬度500 hPa高度距平场东正西负,东亚大槽弱,欧洲低槽强。700 hPa流场非洲至欧洲... 对河西走廊1961-2002年19个气象站的春末初夏降水,采用EOF,REOF分析了其空间分布及其多雨与少雨年的500 hPa高度场700 hPa流场的特征。结果表明:多雨年中纬度500 hPa高度距平场东正西负,东亚大槽弱,欧洲低槽强。700 hPa流场非洲至欧洲、西伯利亚海和菲律滨海盆为辐散区,印度和中国河西走廊为辐合区;少雨年500 hPa高度距平场西正东负,中亚到新疆的高压脊强,东亚槽偏强。700 hPa河西走廊春末夏初矢量风距平场,欧洲、西西伯利亚、泰国为辐合区,中国河西走廊为辐散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特征 降水量 气候资源 500 hPa高度 河西走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