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饮用水水质标准升级带来的消毒副产物挑战与对策
1
作者 陈超 王玉 +3 位作者 谢宇煊 汪隽 林朋飞 刘书明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14,共8页
随着国家和地方饮用水水质标准提升,标准中增加了消毒副产物指标、提高了标准限值和检测频率。加之水源水中有机物浓度居高不下,使得消毒副产物成为我国供水行业面临的重要水质挑战。以三卤甲烷、卤乙酸、亚硝胺为代表,汇总了公开文献... 随着国家和地方饮用水水质标准提升,标准中增加了消毒副产物指标、提高了标准限值和检测频率。加之水源水中有机物浓度居高不下,使得消毒副产物成为我国供水行业面临的重要水质挑战。以三卤甲烷、卤乙酸、亚硝胺为代表,汇总了公开文献报道中我国典型城市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浓度。介绍了上述消毒副产物的前体物成分、来源和解析方法。基于中试和生产运行数据,提出了水源调控、厂内控制的消毒副产物控制策略。其中,强化混凝沉淀、增加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和优化消毒工艺是控制上述消毒副产物的关键处理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卤甲烷 卤乙酸 亚硝胺 前体物 解析 处理工艺
下载PDF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积石山M 6.2地震的前兆异常和孕震过程
2
作者 许健生 李丽 +5 位作者 张瑜 闫万生 杨晓鹏 武银 陈双贵 陈雪梅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57-866,共10页
为了寻找确切的地震前兆异常,在2023年12月18日甘肃积石山M 6.2地震后,对甘肃省临夏地震台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发现临夏台所处地块从2023年1月10日起就处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下,地块内裂隙张开,吸纳空气,导致钻孔与地面气压差ΔP负异常;从2... 为了寻找确切的地震前兆异常,在2023年12月18日甘肃积石山M 6.2地震后,对甘肃省临夏地震台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发现临夏台所处地块从2023年1月10日起就处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下,地块内裂隙张开,吸纳空气,导致钻孔与地面气压差ΔP负异常;从2月22日起,自然电位差ΔV和单极电阻率ρK相继出现异常变化;从3月16日起,开始了小幅度的预滑活动Xpo,并于8月11日前后达到峰值Xpm。预滑活动使临夏台所处地块内多个小裂隙快速张开,并吸纳气体,导致钻孔气压在12月6日起出现多个负气压脉冲G P,这些异常现象直到震后才结束。震前十几个小时的临震预滑活动使得积聚在孕震断层上的应力进一步加大,克服了断层面上的摩擦力,导致孕震断层失稳破裂,发生了积石山M 6.2地震。鉴于观测到的预滑活动和前兆异常发生的时间、空间都与积石山M 6.2地震有较好的相关性,推测临夏台震前观测到的地块预滑活动、气压差变化、气压脉冲、自然电位差和单极电阻率变化可能是M 6.2地震的前兆异常。前兆异常时空演化过程表明,积石山M 6.2地震的孕震过程分4个阶段。因此,关注震前地块预滑活动和各类前兆异常,对预测未来破坏性地震和研究孕震过程有一定的前兆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滑活动 气压差ΔP 气压脉冲G P 地震前兆异常 孕震过程 甘肃积石山M 6.2地震
下载PDF
动态网络局部社区演化过程溯源方法
3
作者 罗香玉 卢琰 王甜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69-174,共6页
随着网络规模的增大,全局社区演化分析越来越困难。考虑在某些场景中人们只关心某一局部社区的形成过程,即局部社区演化过程溯源,提出一种动态网络局部社区演化过程溯源方法,包括社区形成时刻识别、候选前驱社区集合检测和社区演化关系... 随着网络规模的增大,全局社区演化分析越来越困难。考虑在某些场景中人们只关心某一局部社区的形成过程,即局部社区演化过程溯源,提出一种动态网络局部社区演化过程溯源方法,包括社区形成时刻识别、候选前驱社区集合检测和社区演化关系分析这3个环节。通过构造真伪社区分类器识别前驱社区形成时刻,在前驱社区形成时刻的网络快照上进行社区检测,获得包含待溯源社区中任意顶点的候选前驱社区;利用演化事件模型找出真正的前驱社区并识别对应演化事件。在真实网络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优于基于均匀时间片划分的溯源方法,得到的待溯源社区形成路径图能够与真实路径图精准匹配,即社区形成时刻、前驱社区和演化事件均识别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网络 局部社区演化过程溯源 前驱社区 社区检测 演化事件模型 时间片划分
下载PDF
静电纺丝法制备氧化铝纤维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包佩 陈丰 +1 位作者 刘成宝 刘守清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共9页
静电纺丝是制备氧化铝纤维的重要途径之一,具有合成过程简单、纤维组分易于调节、纤维结构设计合理等特点,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介绍了静电纺丝技术的原理及进展,系统分析了工艺参数(聚合物参数、溶剂参数、纺丝液参数、过程控制参数、... 静电纺丝是制备氧化铝纤维的重要途径之一,具有合成过程简单、纤维组分易于调节、纤维结构设计合理等特点,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介绍了静电纺丝技术的原理及进展,系统分析了工艺参数(聚合物参数、溶剂参数、纺丝液参数、过程控制参数、环境参数、热处理参数等)和铝前驱体种类(无机铝源、有机铝源、混合铝源等)对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阐述了氧化铝纤维应用领域(吸附过滤、催化、储能、高温隔热),并对静电纺丝法制备氧化铝纤维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纤维 静电纺丝 应用领域 铝前驱体 工艺参数
下载PDF
锂电三元前驱体工艺设计要点控制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刚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24年第6期105-108,共4页
锂电池材料分为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等,正极材料是锂电池材料的关键性材料之一,三元前驱体是生产三元正极材料的重要上游材料。在三元前驱体工艺设计中,关注重点工艺控制条件、废水处理工艺设计、铜铁锌等异物引入的防护... 锂电池材料分为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等,正极材料是锂电池材料的关键性材料之一,三元前驱体是生产三元正极材料的重要上游材料。在三元前驱体工艺设计中,关注重点工艺控制条件、废水处理工艺设计、铜铁锌等异物引入的防护措施、工艺智能化设计,优化设计提升产品的竞争力,推动锂电池行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三元前驱体 重点工艺控制条件 废水处理工艺 铜铁锌等异物 智能化
下载PDF
功能性红曲固态发酵工艺优化
6
作者 孙秋婉 洪厚胜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7-243,共7页
为提高功能性红曲中酸式Monacolin K的产量,优化红曲的固态发酵工艺。以紫色红曲菌(Monascus purpureus)为发酵菌株进行固态发酵,以酸式Monacolin K产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添加L-... 为提高功能性红曲中酸式Monacolin K的产量,优化红曲的固态发酵工艺。以紫色红曲菌(Monascus purpureus)为发酵菌株进行固态发酵,以酸式Monacolin K产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添加L-蛋氨酸后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装料量100 g/500 m L,大豆粉添加量2.3%,甘油添加量2.5%、L-蛋氨酸添加量0.1%、接种量16.0%,变温发酵24 d(即前3 d 30℃培养,后21 d 20℃低温培养,并在低温发酵第4天加入L-蛋氨酸)。此优化条件下,酸式Monacolin K产量平均值为21.00 mg/g,比优化前(2.95 mg/g)提高了85.95%。添加L-蛋氨酸能使红曲霉菌丝体更为粗壮,细胞壁、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产物积累形成的反馈抑制程度降低,从而使Monacolin K产量得到提升。该研究通过优化功能性红曲发酵工艺,有效地提高了红曲米中酸式Monacolin K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纳可林K 固态发酵 前体物质 发酵工艺优化
下载PDF
共沉淀法优化高镍LiNi_(0.834)Co_(0.11)Mn_(0.056)O_(2)正极材料的结构和性能
7
作者 曲亚东 蒋明珠 +5 位作者 赵子祥 苗子墨 郑旭日 苏欢 邹康宇 李灵均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81-90,114,共11页
【目的】分析共沉淀法合成高镍前驱体Ni_(0.834)Co_(0.11)Mn_(0.056)(OH)_(2)的工艺条件对相应正极性能的影响,并找到最佳合成条件。【方法】在不同氨水浓度和反应溶液pH下合成前驱体和对应的正极材料,分析合成工艺条件参数对结构、微... 【目的】分析共沉淀法合成高镍前驱体Ni_(0.834)Co_(0.11)Mn_(0.056)(OH)_(2)的工艺条件对相应正极性能的影响,并找到最佳合成条件。【方法】在不同氨水浓度和反应溶液pH下合成前驱体和对应的正极材料,分析合成工艺条件参数对结构、微观形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在氨水质量浓度为11 g/L、pH为11.0时,制备的LiNi_(0.834)Co_(0.11)Mn_(0.056)(O)_(2)正极材料一次颗粒致密、球形度高、粒径适中,具备最优的电化学性能:在0.1 C倍率下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205.6 mAh/g,首圈库仑效率为88.74%;在10.0 C大电流密度下的放电比容量为150.7 mAh/g;在1.0 C倍率下循环300圈后,容量保持率高达80.18%。【结论】氨水浓度和反应溶液pH通过影响溶液过饱和度,从而影响了晶体成核和生长,改变了前驱体的形貌、粒径和成分,而正极材料继承了对应前驱体的形貌特征,其电化学性能也受前驱体合成工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沉淀法 前驱体 工艺条件 高镍三元正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雅安地区监测井水位预测效能对比研究
8
作者 鲁明贵 谷洪彪 +5 位作者 杨耀 芮雪莲 许多湛 马艺宁 张文旭 迟宝明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5-231,共17页
为提高监测井水位映震效果的判别准确度并提升预测效能,本文运用不同方法对雅安地区两条断裂附近的6口监测井水位的映震效果开展了对比判别研究。首先,使用差分法对监测井水位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然后,将水位数据与区域地震活动性的两... 为提高监测井水位映震效果的判别准确度并提升预测效能,本文运用不同方法对雅安地区两条断裂附近的6口监测井水位的映震效果开展了对比判别研究。首先,使用差分法对监测井水位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然后,将水位数据与区域地震活动性的两种参数(能级和最大震级)相结合,分析区域地震活动性与水位波动的关系。接着,在时域和频域两个层面对该组合序列进行分析处理。最后,采用Molchan图表法检验5种方法的预测效能,并选出最佳处理方法及断裂附近预测效能最优的监测井。结果表明:水位与地震活动性参数结合处理相比单独使用水位差分法具有优势,前者能够准确排除地震活动性对水位异常的干扰。6口监测井的最优预测方法各不相同,最优预测天数均在60 d内。通过比较监测井水位对地震的预测效能检验结果,确定了两条断裂区域预测效能最优的监测井。虽然水位与地震活动性两种参数结合处理并不适用于所有监测井,但该方法能够体现水位受地震活动性影响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水位前兆 地震活动性 水位数据处理 Molchan图表法 预测效能
下载PDF
高性能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的制备工艺研究
9
作者 秦其峰 许丽莉 +2 位作者 陈涛君 李学清 潘颖颖 《合成纤维》 CAS 2024年第8期45-49,共5页
原丝的质量与碳纤维品质息息相关,高性能原丝才能制备出高性能碳纤维。采用均相溶液聚合工艺,通过丙烯腈单体与丙烯酸甲酯、衣康酸在二甲基亚砜溶剂中进行三元自由基共聚反应,确定了最佳的聚合工艺参数,合成了纺丝性能较好的纺丝溶液;... 原丝的质量与碳纤维品质息息相关,高性能原丝才能制备出高性能碳纤维。采用均相溶液聚合工艺,通过丙烯腈单体与丙烯酸甲酯、衣康酸在二甲基亚砜溶剂中进行三元自由基共聚反应,确定了最佳的聚合工艺参数,合成了纺丝性能较好的纺丝溶液;并对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的纺丝工艺进行了系统探讨。试验表明,湿法纺丝工艺下,采用一定凝固负牵伸比,适当的热水牵伸倍数,110~140℃梯级干燥致密化工艺,并对纤维进行较高牵伸倍数的蒸汽热牵伸,最终可制备出较高强度和模量的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 纺丝工艺 牵伸倍数 干燥致密化
下载PDF
2022年广州市一次夏季臭氧污染过程成因分析
10
作者 叶嘉裕 廉秀峰 刘明 《化工管理》 2024年第26期44-48,共5页
为探究持续减排背景下广州市夏季臭氧(O_(3))污染成因,选取2022年夏季首次O_(3)污染过程进行研究。文章结合O_(3)及其前体物观测数据、气象观测数据,从气象条件、区域传输和O_(3)前体物排放等方面较为全面地分析了此次污染过程的特征及... 为探究持续减排背景下广州市夏季臭氧(O_(3))污染成因,选取2022年夏季首次O_(3)污染过程进行研究。文章结合O_(3)及其前体物观测数据、气象观测数据,从气象条件、区域传输和O_(3)前体物排放等方面较为全面地分析了此次污染过程的特征及传输对O_(3)的影响。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受副高控制,低湿高温有利于O_(3)生成,小风时数增多,污染扩散条件差,日照时数加长,有利于光化学反应。污染天主导风向为南风,本轮污染过程由南向北推进,O_(3)小时变化出现双峰拖尾峰现象,存在一定区域污染和传输影响。污染前一晚及当日凌晨,NO_(2)浓度和挥发性有机物均偏高,为O_(3)生成提供了充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_(3)污染 二氧化氮 前体物 污染过程 成因分析 夏季 生态环境 空气质量
下载PDF
铁矿一步水热法制备磷酸铁前驱体的工艺探究
11
作者 谭仕荣 訚硕 董阳阳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4年第9期15-19,共5页
磷酸铁锂具有价格低廉、环境友好、热稳定性高等优点,是目前极具潜力的正极材料。作为磷酸铁锂合成的关键影响因素,磷酸铁前驱体的制备工艺往往使用已提纯的铁盐,以避免铁矿中杂质的影响。为了优化磷酸铁前驱体的制备工艺,降低成本,试... 磷酸铁锂具有价格低廉、环境友好、热稳定性高等优点,是目前极具潜力的正极材料。作为磷酸铁锂合成的关键影响因素,磷酸铁前驱体的制备工艺往往使用已提纯的铁盐,以避免铁矿中杂质的影响。为了优化磷酸铁前驱体的制备工艺,降低成本,试验使用铁矿一步水热法制备磷酸铁前驱体,并分析不同制备工艺对铁与磷转化率、磷酸铁前驱体结构和磷酸铁锂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在较高的硝酸浓度和水热温度下,高铁、磷转化率的前驱体材料更容易合成,进一步制备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具有更好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铁前驱体 铁矿 一步水热法 制备工艺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Research on the fuzzy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ecursory anomalous elements and earthquake elements
12
作者 汪雪泉 郑光 +2 位作者 钱家栋 余华扬 黄显良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1999年第6期676-683,727,共8页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fuzzy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in the research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wo variables or among multi-variables, with the undetermined or fuzzy features, different from that in the tr...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fuzzy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in the research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wo variables or among multi-variables, with the undetermined or fuzzy features, different from that in the traditional statistical method. The relia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method have been tested and confirmed in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for a set of man-made data of precursory anomalous parameters and earthquake elements. Finally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actual monthly frequency of small earthquakes occurring in Huoshan, Anhui Province, China and the magnitude of future stronger earthquakes, as two variables, has been analyzed by the method. It seems to the authors that more reasonable and perfect results could be given with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accession degree in fuzzy mathematics by using this method than that of traditional statist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rthquake precursors fuzzy information processing fuzzy relation
下载PDF
Model of the singular current source—The indicator of geodynamic processes in Japan in 2009-2011
13
作者 Ludmila F. Moskovskaya 《Natural Science》 2013年第8期38-45,共8页
The calculation method of the location of the singular generalized current source according to synchronous measurements of the magnetic field in the remote points is proposed. It is designed for the continuous monitor... The calculation method of the location of the singular generalized current source according to synchronous measurements of the magnetic field in the remote points is proposed. It is designed for the continuous monitoring of changes of the degree of electromagnetic heterogeneity of the geophysical environment. Regular fluctuations of the apparent distance to the effective single source were recorded according to the magnetic data of the observatories in Japan 2009-2011. They are connected with the rhythm of the geodynamic processes in the vicinity of the station Kakioka. The most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the apparent distance was registered in connection with the seismic activation of the region, including the catastrophic earthquake of March 11, 2011 with a magnitude of M = 9.1. The anomalous behavior of the apparent parameters of the generalized source was displayed not less than two weeks before the earthquake. Characteristic changes of the curves were registered in the period of three month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cursors of EARTHQUAKES processing of Magnetic Field Measurement GEODYNAMICS
下载PDF
Features and physical proces of the dynamic evolution pattern of ground resistivity precursor front
14
作者 毛桐恩 范思源 +1 位作者 余素荣 孙景芳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EI CSCD 1998年第5期72-79,共8页
In order to quantitatively describe the geoelectric precursor anomaly in the short-impending process of earthquakes, a new geoelectric precursor index — (monthly) relative change rate of ground resistivity, R ρ... In order to quantitatively describe the geoelectric precursor anomaly in the short-impending process of earthquakes, a new geoelectric precursor index — (monthly) relative change rate of ground resistivity, R ρ (t) , is designed. Using this index and choosing the internationally accepted ground resistivity data before the Tangshan M =7.8 earthquake of July 28, 1976, the features of dynamic evolution pattern of R ρ(t) a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① about 10~9 months before earthquake, the ground resistivity in a certain range around the epicentral region begins to display the anomaly of accelerating descent, and the rate of descent is higher in the epicentral region than in surrounding areas; ② with the shortening of countdown before earthquake, the R ρ(t) value in epicentral region increases gradually (ground resistivity value decreases at an increasing rate); ③ the R ρ(t) value has the epicentral area as a center and its contour lines propagate towards surrounding areas with the shortening of countdown before earthquake; ④after the R ρ(t) value in epicentral region has descended at increasing rate to reach an extremity [ R ρ(t) = (7.0], it turns to descend at decreasing rate (2~3 months) and earthquake occurs when it accelerates again. Meanwhile, earthquake occurs when the contour lines of R ρ(t) stop propagating towards surrounding areas and turn to shrink back (2~3 months later). Its physical process can be explained by the″ swollen hypothesis″ of Prof. Fu and the theory of ″Slip-weakening and rockmass instability″ of Mei, Niu, et al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ort-impending process of earthquake ground resistivity precursor front dynamic evolution physical process
下载PDF
Study on the feature sele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effect of precursory data of ground tilt
15
作者 李正媛 吴奕麟 李晓军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1996年第4期70-75,共6页
Using the view point of nonlinear science and the method of selecting numerical features of pattern recognition for reference, the physical and numerical features of precursory ground tilt data are synthetically emplo... Using the view point of nonlinear science and the method of selecting numerical features of pattern recognition for reference, the physical and numerical features of precursory ground tilt data are synthetically employed. The dynamic changes of data series are described with the numerical features in multi dimensional space and their distributive relations instead of an unique fact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round tilt data and earthquake is examined through recog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ta processing pattern recognition precursor ground tilt tide feature space.
下载PDF
PRECURSOR IONIZATION AHEAD OF STRONG SHOCK WAVES IN ARGON
16
作者 崔季平 范秉诚 何宇中 《Acta Mechanica Sinica》 SCIE EI CAS CSCD 1993年第4期354-362,共9页
The mechanism of precursor ionization ahead of strong shock waves has been studied in a low density shock tub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illustrated with Arrhenius plots with kink points dividing them into two par... The mechanism of precursor ionization ahead of strong shock waves has been studied in a low density shock tub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illustrated with Arrhenius plots with kink points dividing them into two parts with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 ratio 1:2, namely with the values 7.7 eV and 15.3 eV, and varying with first and third power of the density respectively. A model is proposed to interpret the facts where the process taking place in the precursor region is a two step photo ionization accompanied with the drift flow effect of the gas relative to the shock wave or the ionization recombination effect according to whether the shock speed and initial density are low enough. The product of the A-A collision excitation cross section coefficient S* multiplied by the radiation cross section Q of Argon S×Q=1×10^(-36)(cm^4eV^(-1)) and the three body recombination coefficient of Argon at room temperature k_(ra)=1×10^(-24)(cm^(-6)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ock wave precursor ionization high temperature gas ionization process
下载PDF
喷雾热解技术及其在环境污染控制领域的应用
17
作者 刘振刚 孙月 罗磊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25-1433,共9页
喷雾热解作为一种一步完成、连续、拓展性强、可大规模制备环境功能纳米材料的新型热解技术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详细介绍了喷雾热解技术的工作原理、产物特性、环境应用以及工业化推广面临的挑战,并可视化分析了喷雾热解技术在环境... 喷雾热解作为一种一步完成、连续、拓展性强、可大规模制备环境功能纳米材料的新型热解技术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详细介绍了喷雾热解技术的工作原理、产物特性、环境应用以及工业化推广面临的挑战,并可视化分析了喷雾热解技术在环境污染控制领域的研究热点。结果表明:喷雾热解是通过高温下分解前驱体溶液制备纳米颗粒的技术,其设备主要由雾化器、加热设备和收集装置组成。喷雾热解的产物特性受到前驱体溶液和热解过程参数的影响,通过调控前驱体的溶液组分和热解过程参数,可以得到尺寸和形貌可控的特定环境功能纳米材料。喷雾热解技术制备的环境功能纳米材料(如粉末或薄膜)的应用研究表明,由于其特殊的物化结构,可实现大气和水体中污染物的高效去除。同时,基于研究热点分析了喷雾热解技术的热解方式、产物特性、应用领域和去除污染物的主要机理。但目前喷雾热解技术从实验室规模拓展到工业化应用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克服这些挑战也是喷雾热解技术走向工业化应用的重要内容。研究可为喷雾热解技术在环境污染控制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热解技术 前驱体溶液 过程参数 环境功能纳米材料 环境污染控制
下载PDF
“中国地震预报论坛学术交流(2023)”专辑序
18
作者 黄辅琼 刘杰 +7 位作者 姚华建 邵志刚 王琼 苏金蓉 祁玉萍 晏锐 梁明剑 杨星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3年第S01期1-4,共4页
1引言自2013年以来,中国地震预报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已成功举办十一届年度学术交流会议^(①)。为了能够有效记录学术交流实况,并有助于历次交流内容的查阅和检索,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自2014年开始完整收录中国地震预报论坛年度学术... 1引言自2013年以来,中国地震预报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已成功举办十一届年度学术交流会议^(①)。为了能够有效记录学术交流实况,并有助于历次交流内容的查阅和检索,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自2014年开始完整收录中国地震预报论坛年度学术交流文集(注:早期为摘要集,自2021年开始限定篇幅和字数,拓展为短文以达会议文集之实)。为了提升年度学术交流文集的质量及其影响力,中国地震预报论坛2017—2019年期间的论坛年度学术交流论文专辑在《国际地震动态》每年第8期出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过程 地震前兆 地震预测 四川康定 2023年度中国地震预报论坛学术交流会议
下载PDF
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原丝用油剂的研究现状
19
作者 曹玉倩 张建国 +2 位作者 康延涛 刘云芳 徐樑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43-247,共5页
碳纤维已在众多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质量是其应用的保障,碳纤维原丝用油剂则是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质量把控点。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已处于工程化开发进程中,因此亟需专用油剂以保障碳纤维产品的性能与质量。... 碳纤维已在众多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质量是其应用的保障,碳纤维原丝用油剂则是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质量把控点。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已处于工程化开发进程中,因此亟需专用油剂以保障碳纤维产品的性能与质量。对国内外沥青基碳纤维原丝专用油剂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具体涉及油剂分类、成分及其功能,以及上油工艺等,重点讨论了油剂成分及上油工艺的改进情况,并对我国中间相沥青纤维油剂今后的研发方向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本行业的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 原丝 油剂 上油工艺
下载PDF
PIP法制备C/SiOC复合材料的微结构演变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蕾 马青松 陈雅琦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62-169,共8页
碳纤维增强硅树脂衍生SiOC(C/SiOC)复合材料具有高性价比的优势,是一种应用前景良好的高温结构材料。以碳纤维针刺毡作为增强体,通过先驱体浸渍裂解(precursor infiltration pyrolysis,PIP)工艺制备C/SiOC复合材料。在首周期引入热模压... 碳纤维增强硅树脂衍生SiOC(C/SiOC)复合材料具有高性价比的优势,是一种应用前景良好的高温结构材料。以碳纤维针刺毡作为增强体,通过先驱体浸渍裂解(precursor infiltration pyrolysis,PIP)工艺制备C/SiOC复合材料。在首周期引入热模压交联工艺,通过优化热模压温度和压力,在不破坏针刺毡结构的前提下,有效提高了纤维体积分数和复合材料致密度,使C/SiOC复合材料的室温弯曲强度和断裂韧度分别提升至331 MPa和16.0 MPa·m^(1/2)。对C/SiOC复合材料的致密化过程的结构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体优先填充纤维束内孔隙,复合材料的孔隙大部分集中分布在Z向纤维附近。随着制备周期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孔隙率逐渐降低,孔隙由连通孔转变为孤立孔。经过8周期“浸渍-交联-裂解”工艺,复合材料基本完成致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iOC复合材料 三维碳纤维针刺毡 热模压 力学性能 先驱体浸渍裂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