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内蒙古多伦史前人类遗存的发现及环境意义
被引量:
3
1
作者
田明中
谭征兵
+2 位作者
吴文祥
孙洪艳
李志祥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5,16,共6页
内蒙古多伦地区位于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东南部 ,10处史前人类遗存点的发现填补了该地区史前人类研究的空白 .对发掘出的 2 892件石器进行了较系统的统计与分析 ,探讨了石器的组合特点及其演化序列 ,确定其文化期为新石器时代早期至中...
内蒙古多伦地区位于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东南部 ,10处史前人类遗存点的发现填补了该地区史前人类研究的空白 .对发掘出的 2 892件石器进行了较系统的统计与分析 ,探讨了石器的组合特点及其演化序列 ,确定其文化期为新石器时代早期至中期 ,距今约 10~ 6ka ,认为该地区史前人类的经济方式早期为采集和狩猎方式 ,晚期出现了原始农业 .并进一步讨论了史前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指出生态环境对史前人类的经济、文化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而原始农业等生产性经济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史前人类遗存
石器演化
生态环境
多伦地区
狩猎
生态环境
经济方式
新石器时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青岛丁字湾-鳌山湾沿岸史前早期遗址的人地关系演变:以遗址资源域调查和分析为中心
被引量:
9
2
作者
王青
任天龙
+4 位作者
李慧冬
聂政
于成龙
李贝
王忠保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44-252,共9页
遗址资源域分析是研究古代人地关系演变的重要方法。通过运用这种方法,在山东青岛市东部的丁字湾-鳌山湾沿岸19处史前早期(距今约6200~5700年前)遗址进行了深入的遗址资源域调查和分析。调查方法是参照西方同类研究的做法,从遗址中心出...
遗址资源域分析是研究古代人地关系演变的重要方法。通过运用这种方法,在山东青岛市东部的丁字湾-鳌山湾沿岸19处史前早期(距今约6200~5700年前)遗址进行了深入的遗址资源域调查和分析。调查方法是参照西方同类研究的做法,从遗址中心出发,向不同方向步行1小时路程,沿途详细考察并记录地层堆积和自然资源分布信息,以及体能消耗情况。在此基础上,并运用泰森多边形分析法,讨论这些遗址获取生存资源的范围,并就人地关系演变得出了如下认识:1)这些遗址中约有13处独立的定居聚落,其中10处位于当时的沿海地带,其余3处位于山地之中,5处沿海聚落还各自拥有另外1个附属性聚落作为季节性捕捞或狩猎的营地,以获取足够的自然资源;2)这13处定居聚落都拥有自己的资源域,大致为从聚落出发1小时路程去圈定的地域范围,面积一般为20~30km^2,半径一般为2.5~3.5km,沿海聚落到达海边的距离普遍不超过1km;3)资源域内的自然资源比较丰富,聚落所需大多数生存资源都取自这一范围,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的经济模式基本一致,可概括为采捞-狩猎为主的模式,农业的比例较小,作为采捞和狩猎对象的野生动植物主要来自聚落周围的海边和山地中;4)这些定居聚落对生存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比较充分的,即这一时期的人地关系整体是比较和谐的,这应该是该地区史前早期遗址数量众多,从而构成该地区整个史前时期聚落和人口最繁荣阶段的原因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址资源域分析
史前早期遗址
人地关系演变
山东青岛丁字湾-鳌山湾沿岸
原文传递
题名
内蒙古多伦史前人类遗存的发现及环境意义
被引量:
3
1
作者
田明中
谭征兵
吴文祥
孙洪艳
李志祥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出处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5,16,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No .49772 13 4)
文摘
内蒙古多伦地区位于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东南部 ,10处史前人类遗存点的发现填补了该地区史前人类研究的空白 .对发掘出的 2 892件石器进行了较系统的统计与分析 ,探讨了石器的组合特点及其演化序列 ,确定其文化期为新石器时代早期至中期 ,距今约 10~ 6ka ,认为该地区史前人类的经济方式早期为采集和狩猎方式 ,晚期出现了原始农业 .并进一步讨论了史前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指出生态环境对史前人类的经济、文化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而原始农业等生产性经济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 .
关键词
内蒙古
史前人类遗存
石器演化
生态环境
多伦地区
狩猎
生态环境
经济方式
新石器时代
Keywords
prehistoric mans site
evolvement of artifact
ecologic environment
Duolun.
分类号
K871.1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青岛丁字湾-鳌山湾沿岸史前早期遗址的人地关系演变:以遗址资源域调查和分析为中心
被引量:
9
2
作者
王青
任天龙
李慧冬
聂政
于成龙
李贝
王忠保
机构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
山东省地质调查院
出处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44-252,共9页
基金
山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批准号:12RWZD09)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撑计划"共同资助
文摘
遗址资源域分析是研究古代人地关系演变的重要方法。通过运用这种方法,在山东青岛市东部的丁字湾-鳌山湾沿岸19处史前早期(距今约6200~5700年前)遗址进行了深入的遗址资源域调查和分析。调查方法是参照西方同类研究的做法,从遗址中心出发,向不同方向步行1小时路程,沿途详细考察并记录地层堆积和自然资源分布信息,以及体能消耗情况。在此基础上,并运用泰森多边形分析法,讨论这些遗址获取生存资源的范围,并就人地关系演变得出了如下认识:1)这些遗址中约有13处独立的定居聚落,其中10处位于当时的沿海地带,其余3处位于山地之中,5处沿海聚落还各自拥有另外1个附属性聚落作为季节性捕捞或狩猎的营地,以获取足够的自然资源;2)这13处定居聚落都拥有自己的资源域,大致为从聚落出发1小时路程去圈定的地域范围,面积一般为20~30km^2,半径一般为2.5~3.5km,沿海聚落到达海边的距离普遍不超过1km;3)资源域内的自然资源比较丰富,聚落所需大多数生存资源都取自这一范围,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的经济模式基本一致,可概括为采捞-狩猎为主的模式,农业的比例较小,作为采捞和狩猎对象的野生动植物主要来自聚落周围的海边和山地中;4)这些定居聚落对生存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比较充分的,即这一时期的人地关系整体是比较和谐的,这应该是该地区史前早期遗址数量众多,从而构成该地区整个史前时期聚落和人口最繁荣阶段的原因所在。
关键词
遗址资源域分析
史前早期遗址
人地关系演变
山东青岛丁字湾-鳌山湾沿岸
Keywords
s
site
catchment
s
analy
s
i
s
,
prehistoric
site
,
man
-nature relation
s
hip, Dingziwan-Au
s
hanwanbay
s
, Qingdao of
s
handong Province
分类号
K854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内蒙古多伦史前人类遗存的发现及环境意义
田明中
谭征兵
吴文祥
孙洪艳
李志祥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青岛丁字湾-鳌山湾沿岸史前早期遗址的人地关系演变:以遗址资源域调查和分析为中心
王青
任天龙
李慧冬
聂政
于成龙
李贝
王忠保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9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