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bination antiretroviral studies for patients with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被引量:2
1
作者 Ellina Lytvyak Aldo J Montano-Loza Andrew L Maso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6年第1期349-360,共12页
Following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a human betaretrovirus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pilot studies using antiretroviral therapy have been conducted as proof of principal to establish a link of viru... Following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a human betaretrovirus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pilot studies using antiretroviral therapy have been conducted as proof of principal to establish a link of virus with disease and with the eventual aim to find better adjunct therapies for patients unresponsive to ursodeoxycholic acid.In the first open label pilot study,th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 lamivudine had little demonstrable biochemical or histological effect after 1 year.Whereas,lamivudine in combination with zidovudine was associated with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alkaline phosphatase as well as improvement in necroinflammatory score,cholangitis and ductopenia over a 12 mo period.A double blind,multi-cen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using lamivudine with zidovudine for 6 mo confirmed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alkaline phosphatase,ALT and AST in patients on antiviral therapy.However,none of the patients achieved the stringent endpoint criteria for normalization of alkaline phosphatase.Furthermore,some patients developed biochemical rebound consistent with drug resistance.A major fault of these studies has been the inability to measure the viral load in peripheral blood and therefore,provide a direct correlation between improvement of hepatic biochemistry and reduction in viral load.Nevertheless,viral mutants to lamivudine with zidovudine were later characterized in the NOD.c3c4 mouse model of PBC that has been used to test other antiretroviral regimens to betaretrovirus.The combination of tenofovir and emtricitabin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s and the HIV protease inhibitor,lopinavir were found to abrogate cholangitis in the NOD.c3c4 mouse model and the same regimen normalized the liver tests in a PBC patient with HIV and human betaretrovirus infection.This combination antiretroviral therapy has now been used in a double blind randomized controlled crossover study for patients with PBC followed by an open label extension study.Only a third of the PBC patients were able to tolerate the lopinavir but those maintained on tenofovir,emtricitabine and lopinavir experienced sustained and clinically meaningful reduction in hepatic biochemistry.While we await the histological and virological evaluation,it is clear that better tolerated regimens of antiretroviral treatment will be required in future clinical t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Antiretroviraltherapy Human betaretrovirus RANDOMIZED controlledtrial ENDPOINTS for trials
下载PDF
Combining of chemotherapy with targeted therapy for advanced biliary tract cancer: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2
作者 Xue-Song Bai Sheng-Nan Zhou +1 位作者 Yi-Qun Jin Xiao-Dong He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Oncology》 SCIE 2022年第10期2061-2076,共16页
BACKGROUND Targeted therapy(TT)has resulted in controversial efficacy as first-line treatment for biliary tract cancer(BTC).More efficacy comparisons are required to clarify the overall effects of chemotherapy(CT)comb... BACKGROUND Targeted therapy(TT)has resulted in controversial efficacy as first-line treatment for biliary tract cancer(BTC).More efficacy comparisons are required to clarify the overall effects of chemotherapy(CT)combined with TT and CT alone on advanced BTC.AIM To conduct a meta-analysis of the available evidence on the efficacy of CT combined with TT for advanced BTC.METHODS The PubMed,EMBASE,ClinicalTrials,Scopus and Cochrane Library databases were systematically searched for relevant studies published from inception to August 2022.Only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RCTs)including comparisons between the combination of gemcitabine-based CT with TT and CT alone as firstline treatment for advanced BTC were eligible(PROSPERO-CRD42022313001).The odds ratios(ORs)for the 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and hazard ratios(HRs)for both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and overall survival(OS)were calculated and analyzed.Subgroup analyses based on different targeted agents,CT regimens and tumor locations were prespecified.RESULTS Nine RCTs with a total of 1361 individuals were included and analyzed.The overall analysis showed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ORR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CT+TT compared to those treated with CT alone(OR=1.43,95%CI:1.11-1.86,P=0.007)but no difference in PFS or OS.Similar trends were observed in the subgroup treated with agents targeting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OR=1.67,95%CI:1.17-2.37,P=0.004)but not in the subgroups treated with agents targeting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or mesenchymal-epithelial transition factor.Notably,patients who received a CT regimen of gemcitabine+oxaliplatin in the CT+TT arm had both a higher ORR(OR=1.75,95%CI:1.20-2.56,P=0.004)and longer PFS(HR=0.83,95%CI:0.70-0.99,P=0.03)than those in the CT-only arm.Moreover,patients with cholangiocarcinoma treated with CT+TT ha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ORR and PFS(ORR,OR=2.06,95%CI:1.27-3.35,PFS,HR=0.79,95%CI:0.66-0.94).CONCLUSION CT+TT is a potential first-line treatment for advanced BTC that leads to improved tumor control and survival outcomes,and highlighting the importance of CT regimens and tumor types in the application of T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vanced biliary tract cancer Targeted therapy CHEMOTHERAPY META-ANALYSIS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First-line treatment
下载PDF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联合负压吸引疗法治疗慢性创面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赵霞 郭杏 +1 位作者 丁晓斌 谭美云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71-78,共8页
目的:通过全面的数据检索及严格的筛选,纳入并汇总可用数据,评估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联合负压吸引疗法对慢性创面愈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在电子数据库中进行文献检索,并根据预定的标准选择研究,包括所有关... 目的:通过全面的数据检索及严格的筛选,纳入并汇总可用数据,评估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联合负压吸引疗法对慢性创面愈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在电子数据库中进行文献检索,并根据预定的标准选择研究,包括所有关于PRP联合负压创面疗法和单用负压创面疗法治疗慢性创面的随机和非随机对照研究,评估研究的质量并总结结果后,使用RevMan5.3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次纳入了27项研究,共1687例慢性创面患者,实验组840例,均采用PRP联合负压引流法干预;对照组847例,均采用单纯负压引流法干预。通过对纳入的研究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在创面愈合及住院时间、创面愈合率、细菌培养阳性率、患者疼痛症状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PRP联合负压吸引疗法治疗慢性创面较单独使用负压吸引疗法更具优势,但其作用机理需更多的研究来明确,此外该文章由于纳入研究的质量限制,尚有待更多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予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富血小板凝胶 负压创面疗法 负压引流法 慢性创面 随机对照试验 创面愈合 META分析
下载PDF
中医药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疗效的Meta分析
4
作者 李洁花 杨盾 +4 位作者 廖晨希 曾友 张世康 刘春华 谢明霞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3年第9期72-74,共3页
目的通过荟萃分析(Meta)的方法评价中医药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VSD)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可靠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出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10月1日的国内外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CBM、PubMed等)... 目的通过荟萃分析(Meta)的方法评价中医药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VSD)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可靠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出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10月1日的国内外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CBM、PubMed等),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独立完成文献的检索、查阅、筛选、数据提取,并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对纳入研究的文献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进行评价,采用Review manager 5.1软件及Stata 14.0进行Meta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7篇文献,共499例病例,分析结果表明:实验组(基础治疗+中医药联合VSD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基础治疗联合VSD组),疗效分析:OR=3.05,95%CI(1.76,5.31),显著性差异Z=3.96(P<0.0001),Egger's回归分析得出Z=2.66,Pr<|z|=0.045,研究结果可能存在发表偏倚。结论在有效率方面,中医药联合VSD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效果明显优于VSD治疗,但由于纳入文献质量等级偏低,期待未来有更大的样本、设计更严谨的临床研究来提供更高质量的证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溃疡 中医药 负压封闭引流法 治疗有效率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下载PDF
To drain or not to drain after distal pancreatectomy: reflexions on the PANDORINA trial
5
作者 Maxime Constant Alexandre Doussot 《Hepatobiliary Surgery and Nutrition》 SCIE 2024年第4期675-677,共3页
We read with great interest the PANDORINA study(1).This international multicenter(mostly from the Netherlands)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aimed at determining whether omitting drainage after distal pancreatectomy(DP)w... We read with great interest the PANDORINA study(1).This international multicenter(mostly from the Netherlands)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aimed at determining whether omitting drainage after distal pancreatectomy(DP)was equivalent in terms of complications to systematic drainage placement.The primary outcome was the occurrence of severe complications at 90 days defined as Dindo-Clavien grade≥3.The main secondary outcome was the occurrence of grade B–C postoperative pancreatic fistula(POPF)at 90 days.For both outcomes,the non-inferiority threshold was set at 8%.Randomization was performed intraoperatively,stratified by annual center volume(high volume defined as DP≥40/year)and the risk of POPF according to the distal fistula risk score(D-FRS)combining pancreas thickness(high risk,>19 mm)and main pancreatic duct diameter(high risk,>3 mm)measured both at the isthmus(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ainage distal pancreatectomy(DP)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原文传递
清创术联合负压引流对肥胖患者腹部III类手术切口愈合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张先林 陈季松 +2 位作者 柯少波 李政 邓春霞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2620-2622,2626,共4页
目的探讨清创术联合负压引流对肥胖患者腹部Ⅲ类手术切口愈合的影响和应用有效性。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的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肥胖的腹壁Ⅲ类手术切口患者618例,随机分为清创术联合负压引流组(A组,n=309)和常规缝合组(B组,n=309)... 目的探讨清创术联合负压引流对肥胖患者腹部Ⅲ类手术切口愈合的影响和应用有效性。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的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肥胖的腹壁Ⅲ类手术切口患者618例,随机分为清创术联合负压引流组(A组,n=309)和常规缝合组(B组,n=309)。A组采取腹壁切口清创术后缝合腹壁并联合切口皮下负压引流,B组采取常规术后缝合腹壁各层,观察两组术后切口感染及愈合等级情况。结果 A组中甲级愈合296例,愈合率95.7%(296/309),B组中甲级愈合252例,愈合率81.5%(252/309),两组间比较,其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乙级愈合8例,愈合率2.5%(8/309),B组中乙级愈合29例,愈合率9.3%(29/309),两组间比较,其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A组309例中,发生切口感染5例,发生率为1.61%(5/309);B组309例中,发生切口感染28例,发生率为9.06%(28/309),两组间比较,其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肥胖患者腹部Ⅲ类手术切口采取清创术联合切口皮下负压引流,可以有效预防切口的感染,促进切口的甲级愈合,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创术 负压引流 切口感染 随机对照研究
下载PDF
早期ERCP与早期保守治疗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系统综述及Meta分析 被引量:21
7
作者 莫晨 孙刚 +4 位作者 张丽 路明亮 王艳芝 徐铭宝 杨云生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813-822,共10页
目的:系统评价早期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graphy,ERCP)治疗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sever 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SAB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Central ... 目的:系统评价早期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graphy,ERCP)治疗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sever 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SAB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中国知网(CNKI)、万方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查找所有比较早期ERCP治疗与早期保守治疗SABP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检索起止时间均为从建库至2014-06.由两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并应用Cochrane偏倚风险工具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0个RCT,共80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于SABP患者,与保守治疗相比,早期ERCP治疗可降低病死率(RR=0.22,95%CI:0.10-0.47)及器官衰竭的发生率(RR=0.45,95%CI:0.28-0.71),缩短腹痛缓解时间(MD=-4.74,95%CI:-5.32--4.17)及住院时间(MD=-13.49,95%CI:-14.64--12.33).结论:早期ERCP治疗SABP安全有效,建议早期ERCP治疗SAB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 重症胆源性胰腺炎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在轻中度胆源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9
8
作者 王庆华 韩玮 +3 位作者 王炳芳 张丽 包洁 陆永高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50-54,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s EST)联合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轻中度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出2013年1月-2015年12月因轻中度胆源性胰腺炎入住该院的60例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 目的探讨应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s EST)联合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轻中度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出2013年1月-2015年12月因轻中度胆源性胰腺炎入住该院的60例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组和s EST+EPBD组,每组20例。比较分析3组患者分组当日血清学指标、术后炎症指标、手术并发症、住院情况指标以及随访情况指标。结果 3组患者分组当日血清淀粉酶、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T组和s EST+EPBD组总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s EST+EPBD组总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另外,EST组和s EST+EPBD组1年内均无胆源性胰腺炎发生,并均成功实现胆囊切除,而对照组12例复发,仅10例完成胆囊切除。s EST+EPBD组术后血清淀粉酶水平明显高于EST组,而总住院时间、费用以及手术并发症明显低于EST组(P<0.05);然而,随访1年时间内,两组患者均无胆源性胰腺炎复发,并均最终实现胆囊切除,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s EST+EPBD是治疗轻中度胆源性胰腺炎的一种有效的、安全的方法,能减少住院时间及费用,降低术后并发,有利于患者间期实施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源性胰腺炎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 球囊扩张术(EPBD)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股骨髓内定位孔封堵对膝关节置换后出血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卢超 刘文刚 +3 位作者 吴淮 叶国柱 陈国材 陈锦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36-642,共7页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是治疗终末期膝骨关节炎的成熟技术,其围术期出血问题一直是临床研究热点,术中对股骨髓内定位孔是否进行封堵处理以及其对全膝关节置换出血的影响目前仍存在争议。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股骨髓内定位孔封堵技术减少...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是治疗终末期膝骨关节炎的成熟技术,其围术期出血问题一直是临床研究热点,术中对股骨髓内定位孔是否进行封堵处理以及其对全膝关节置换出血的影响目前仍存在争议。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股骨髓内定位孔封堵技术减少膝关节置换后出血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英文数据库以及CBM、维普、万方数据库、CNKI中文数据库,检索内容为膝关节置换术中是否进行股骨髓内定位孔封堵的临床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8年7月。使用Revman 5.30进行Meta分析。结局指标包括:手术时间,24 h引流量,术中出血量,24、72 h血红蛋白减少量,输血率以及并发症。结果与结论:(1)共纳入10篇文献,11个对照试验,纳入患者1 190例,其中665例对股骨髓内定位孔进行自体骨或者骨水泥封堵,525例未对股骨髓内定位孔作封堵处理;(2)Meta分析结果:术中对股骨髓内定位孔进行封堵处理,有效减少了术中出血量(MD=-16.11,95%CI=[-23.51,-8.71],P <0.001),减少了24 h引流量(MD=-128.05,95%CI=[-212.06,-44.04],P <0.001),减少了24 h血红蛋白减少量(MD=-0.58,95%CI=[-1.08,0.08],P=0.02),降低输血率(OR=0.50,95%CI=[0.36,0.68],P <0.001)以及并发症(OR=0.44,95%CI=[0.21,0.91],P <0.05)。而在手术时间(P=0.2)及72 h血红蛋白减少量方面(P=0.9)差异无显著性意义;(3)结果提示,膝关节置换术中对股骨髓内定位孔进行封堵处理能有效控制显性出血,减少引流量,降低输血率及并发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引流术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全膝关节置换 定位孔封堵 定位孔自体骨封堵 定位孔骨水泥封堵 关节置换后出血
下载PDF
腰池持续引流与腰穿释放脑脊液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强平 曾令春 +3 位作者 曾义军 余水 淡冰 彭宗清 《西部医学》 2012年第2期326-329,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比较腰池持续引流(LCD)与腰穿释放脑脊液(LP)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及手工检索相关文献,纳入比较LCD与LP治疗tSAH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16个研究进行分析,合计1488例t... 目的系统评价比较腰池持续引流(LCD)与腰穿释放脑脊液(LP)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及手工检索相关文献,纳入比较LCD与LP治疗tSAH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16个研究进行分析,合计1488例tSAH患者。Meta分析显示,LCD组远期疗效明显高于LP组[RR=1.38,95%CI(1.22,1.56)];LCD组治疗及随访期末脑积水发生率[RR=0.29,95%CI(0.19,0.45)]、死亡率[RR=0.33,95%CI(0.20,0.54)]明显低于LP组,但颅内感染率明显高于LP组[RR=9.77,95%CI(1.27,74.93)]。结论腰池持续引流治疗tSAH疗效优于腰穿释放脑脊液,且操作简便,值得推广运用,但发生颅内感染风险明显增高,临床应用中应作相应防范。同时因存在纳入研究总体质量不高等易致偏倚的因素,影响论证真实性,期待更多高质量的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大池 持续引流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随机对照试验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下载PDF
鼻胆管引流防治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胆管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吴胜 李界明 +2 位作者 张伟杰 罗昆仑 葛继强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78-681,共4页
目的探讨经内镜鼻胆管引流(ENBD)对于防治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胆管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依据6项病例筛选标准,将2003年3月~2008年8月804例行ERCP术的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n=421)于术后均行ENBD,B组(n=383)均未行ENBD... 目的探讨经内镜鼻胆管引流(ENBD)对于防治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胆管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依据6项病例筛选标准,将2003年3月~2008年8月804例行ERCP术的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n=421)于术后均行ENBD,B组(n=383)均未行ENBD,比较两组ERCP术后胆管炎的情况。结果 A、B两组患者ERCP术后胆管炎的例数分别为5例(1.2%)、24例(6.3%)。A组中单纯性胆管炎4例,均经非手术治疗痊愈;重症胆管炎(ACST)1例(0.2%),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后仍因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OF)而死亡。B组中单纯性胆管炎15例,ACST9例(2.3%),行手术治疗13例,4例(1.0%)出现ACST后并发MOF而死亡。A、B两组间ERCP术后胆管炎发生率比较(χ2=14.878,P<0.01)及ACST发生率比较(χ2=5.667,P=0.017)差异有显著性,死亡率比较(χ2=1.009,P=0.31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ENBD能有效防治ERCP术后胆管炎,对于存在ERCP术后胆管炎危险因素及年老体弱者尤为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胆管引流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胆管炎 并发症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术前减黄对阻塞性黄疸治疗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郁晓峰 俞晓峰 +1 位作者 姚韩 徐时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2期4520-4523,共4页
目的 探讨梗阻性黄疸患者行术前胆道引流(PBD)的有效性。方法 以“术前胆道引流”和“随机对照试验(RCT)”为关键词从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CNKI等数据库搜索2015年10月前的所有中文和英文文献。使用Stata12.0软件对... 目的 探讨梗阻性黄疸患者行术前胆道引流(PBD)的有效性。方法 以“术前胆道引流”和“随机对照试验(RCT)”为关键词从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CNKI等数据库搜索2015年10月前的所有中文和英文文献。使用Stata12.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合并效应量用风险比(RR)或加权均数差(WMD)及其95%CI来估计。结果 6篇RCT,共498例良性或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PBD组和非PBD各249人)符合纳入标准。PBD组和非PBD组的术后并发症(RR=0.966,95%CI:0.775-1.203,P=0.757),住院时间(WMD=2.409,95%CI:-0.970-5.788,P=0.162)和治疗的病死率(RR=1.156,95%CI:0.660-1.027,P=0.062)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并发症方面PBD组比非PBD组患者有显著增加(RR=1.445,95%CI:1.027-2.033,P〈0.05)。结论 现阶段术前行胆道引流减黄治疗在增加着治疗并发症的同时并没有为梗阻性黄疸患者带来其他好处,因此,在RCT中不推荐常规行PBD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疸 术前胆道引流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下载PDF
ProSeal喉罩与气管插管在腹腔镜胆道手术麻醉中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艳菊 刘馨烛 刘斌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09年第5期552-557,共6页
目的对比ProSeal喉罩(PLMA)与气管插管(TT)在腹腔镜胆道手术中气道管理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对照试验资料库、MEDLINE、VIP和CNKI(截至2008年5月),手检相关杂志和会议摘要。由两名研究者独... 目的对比ProSeal喉罩(PLMA)与气管插管(TT)在腹腔镜胆道手术中气道管理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对照试验资料库、MEDLINE、VIP和CNKI(截至2008年5月),手检相关杂志和会议摘要。由两名研究者独立进行资料提取、质量评价和交叉核对,如遇分歧讨论解决,必要时咨询第三者。采用RevMan4.2软件对同质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随机对照试验,包括49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术中不良反应:所有研究对象在术中均未发生反流误吸,通气不足等意外。②术后咽痛:PLMA组术后咽痛发生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OR=0.27,95%CI(0.13,0.53),P=0.0002];拔管反应:PLM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OR=0.01,95%CI(0.00,0.03),P<0.00001]。③两组在气腹形成后气道峰压[WMD=0.01,95%CI(-0.66,0.68),P=0.98]及气腹形成后呼气末CO2分压[WMD=0.01,95%CI(-0.58,0.59),P=0.99]以及两者的置入情况[OR=0.58,95%CI(0.23,1.47),P=0.25]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④血流动力学变化(包括激素水平),TT组较PLMA组明显,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腹腔镜胆道手术中,PLM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气道管理方式,但由于纳入研究数量少,同时存在选择性偏倚和测量性偏倚的中度可能性,因此期待将来有更多高质量的RCT为临床工作提供高强度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SEAL喉罩 气管插管 腹腔镜胆道手术 随机对照试验 系统评价
下载PDF
早期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红强 肖青川 +4 位作者 罗伟 秦红军 李俊 杜淑珍 王永红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3803-3806,共4页
目的探索早期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04年5月至2007年12月共80例ABP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40例,在症状首发后72h内行内镜治疗;对照组40例,除不予内镜治疗外,其他同试验组。观察两组... 目的探索早期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04年5月至2007年12月共80例ABP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40例,在症状首发后72h内行内镜治疗;对照组40例,除不予内镜治疗外,其他同试验组。观察两组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完成试验79例(试验组40例,对照组39例)。用末次观察结果转接(CFLO)和意向性治疗(ITT)分析纳入病例。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并发症发生率降低(P=0.025),住院时间缩短(P=0.00),入院后腹痛缓解时间(P=0.00)、体温恢复正常时间(P=0.03)、腹部体征消失时间(P=0.01)均缩短。病死率(P=0.20),血清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P=0.07),住院费用(P=0.79)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内镜治疗ABP能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可在有条件的单位作为首选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内窥镜括约肌切开术 内窥镜下鼻胆管引流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跟骨骨折手术中静脉注射氨甲环酸: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帅 葛文龙 +3 位作者 李昌 韩世翀 王刚 任文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3268-3274,共7页
背景:跟骨骨折手术中使用氨甲环酸能减少术中及术后的失血量、降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并且不增加深静脉血栓等的风险,但目前国内外对氨甲环酸用于跟骨骨折治疗的相关研究较少,受样本量、研究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使研究结果存在差异和较低的... 背景:跟骨骨折手术中使用氨甲环酸能减少术中及术后的失血量、降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并且不增加深静脉血栓等的风险,但目前国内外对氨甲环酸用于跟骨骨折治疗的相关研究较少,受样本量、研究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使研究结果存在差异和较低的可信度。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氨甲环酸静脉注射用于跟骨骨折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CQVIP)和万方数据库(CECDB),收集采用静脉注射氨甲环酸在跟骨骨折手术中应用的高质量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数据,采用Cochrane系统提供的Rev Man5.3软件对氨甲环酸组与生理盐水组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血红蛋白值、术后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切口并发症及血管不良事件等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共纳入7篇随机对照试验,包括1篇英文文献,6篇中文文献,共纳入469例跟骨骨折患者,其中氨甲环酸组234例,生理盐水组23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1)氨甲环酸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低于生理盐水组[MD=-14.54,95%CI(-25.08,-1.00),P=0.04;MD=-106.41,95%CI(-134.91,-77.91),P<0.00001];(2)氨甲环酸组术后血红蛋白值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SMD=1.21,95%CI(0.38,2.24),P=0.004];(3)在术后凝血功能方面,两组的术后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30,95%CI(-0.09,0.68),P=0.13;MD=1.08,95%CI(-0.17,2.33),P=0.09];(4)氨甲环酸组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生理盐水组[RR=0.26,95%CI(0.15,0.42),P <0.000 01],两组术后胃肠道出血、深静脉血栓、急性冠脉综合征等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22,95%CI(0.39,3.83),P=0.74]。结果提示:氨甲环酸能有效减少跟骨骨折的手术失血量,降低跟骨骨折术后切口并发症,且氨甲环酸对患者凝血功能无影响,不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也并未增加相关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因此在跟骨骨折手术中应用氨甲环酸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对照研究 氨甲环酸 跟骨骨折 出血 切口并发症 血栓形成 术后引流量 深静脉血栓 急性冠脉综合征 META分析
下载PDF
改良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癌性胸水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孙云晖 阎红蛾 +1 位作者 鲍文华 刘振新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7期1518-1519,共2页
目的:比较改良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后腔内注药和常规胸穿抽液后腔内注药两种方式治疗癌性胸水的疗效。方法:将78例癌性胸水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进行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和常规胸腔穿刺,并均于胸腔内注入力尔凡。结果:引流腔内... 目的:比较改良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后腔内注药和常规胸穿抽液后腔内注药两种方式治疗癌性胸水的疗效。方法:将78例癌性胸水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进行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和常规胸腔穿刺,并均于胸腔内注入力尔凡。结果:引流腔内注药组46例中完全缓解22例,部分缓解19例,无效和进展5例。抽液腔内注药组32例中完全缓解11例,部分缓解7例,无效和进展14例。结论:应用改良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癌性胸水操作安全、简便,能最大限度地排净胸水,对控制癌性胸水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引流术/方法 胸水/治疗 治疗结果 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类型] 人类
下载PDF
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与留置T管引流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鸿 姚晶 张祺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1年第29期17-19,共3页
目的系统评价比较胆总管探查术后胆管一期缝合(PC)与留置T管引流(TD)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及手工检索相关文献,纳入比较PC与TD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6个研究进行分析,合计415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与留置T管引... 目的系统评价比较胆总管探查术后胆管一期缝合(PC)与留置T管引流(TD)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及手工检索相关文献,纳入比较PC与TD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6个研究进行分析,合计415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与留置T管引流组比较,胆管一期缝合组在围术期死亡率、术后胆漏及结石残留发生率上无显著差异性(P>0.05),但在术后伤口感染及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上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 Meta分析提示,胆总管探查术后胆管一期缝合能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部分并发症发生几率,值得推广运用。但由于存在纳入研究较少、总体质量不高等易致偏倚的因素,影响论证真实性,期待更多高质量的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切开探查术 一期缝合 T管引流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下载PDF
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注入榄香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立娟 彭晓霞 王嵬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26-31,共6页
目的:评价胸腔闭式引流术后胸膜腔内注入榄香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性.方法:检索MEDLINE(1996年1月至2010年10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年1月至2010年10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年至2010年)、万方数据库(1980... 目的:评价胸腔闭式引流术后胸膜腔内注入榄香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性.方法:检索MEDLINE(1996年1月至2010年10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年1月至2010年10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年至2010年)、万方数据库(1980年至2010年)与重庆维普信息数据库(1989年至2010年)共5个数据库,同时从参考文献中追溯文献,并收集未发表的文献.纳入胸腔闭式引流术后,胸膜腔内注入榄香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随机对照试验,使用Cochrane中心推荐的方法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并用Rev Man 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7篇文献,16篇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较低.其中12项独立研究对胸腔闭式引流术+榄香烯与胸腔闭式引流术+顺铂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合并分析结果显示榄香烯组的有效率高于顺铂组[RR合并=1.26,95%CI(1.13,1.39)].结论:胸膜腔闭式引流术后胸膜腔内注入榄香烯可以提高恶性胸腔积液治疗的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榄香烯 胸腔积液 恶性 引流术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下载PDF
纤维蛋白黏合剂对全膝关节置换后止血效果的影响
19
作者 杨立宇 王星力 +3 位作者 周隆 薛峰 巴根 付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3期2399-2406,共8页
背景:纤维蛋白黏合剂作用于全膝关节置换后的止血疗效和安全性的分析一直存在争议。目的:系统评价纤维蛋白黏合剂对对全膝关节置换后的止血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1975年至2012年10月Pub 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OVI... 背景:纤维蛋白黏合剂作用于全膝关节置换后的止血疗效和安全性的分析一直存在争议。目的:系统评价纤维蛋白黏合剂对对全膝关节置换后的止血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1975年至2012年10月Pub 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OVID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并手动检索相关骨科杂志。中文检索词:全膝关节置换、膝关节置换、纤维蛋白黏合剂、组织胶水。采用Jadad评分标准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主要观察全膝关节置换后引流量,全膝关节置换后患者输血率,患者平均住院日,置换后膝关节的活动度,并发症如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共纳入5篇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总计310例患者,其中纤维蛋白黏合剂应用组患者为168例,对照组患者为14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膝关节置换后,纤维蛋白黏合剂可明显减少纤维蛋白黏合剂组的置换后引流量(MD=-386.88,95%CI:-583.66--190.10,P<0.01);纤维蛋白黏合剂能够明显降低纤维蛋白黏合剂组患者全膝关节置换后输血的概率(RR=0.53,95%CI:0.42-0.83,P<0.01)。纤维蛋白黏合剂可减少纤维蛋白黏合剂组患者的住院时间(MD=-3.56,95%CI:-4.97--2.16,P<0.01),同时改善实验组患者膝关节置换后的膝关节活动程度(MD=16.48,95%CI:5.94-27.02,P<0.01)。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在纤维蛋白黏合剂应用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RR=1.18,95%CI:0.18-7.84,P=0.86)。结果证实,纤维蛋白黏合剂可以明显减少全膝关节置换后患者的引流量及输血率,止血疗效较好,但目前尚无证据表明纤维蛋白黏合剂能够增加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关节植入物循证医学 全膝关节置换 纤维蛋白黏合剂 随机对照试验 引流量 输血率 高膝关节活动度 深静脉血栓 Meta分析
下载PDF
术前糖预处理对择期结直肠手术后胰岛素抵抗作用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应项吉 李伦 +4 位作者 孙甜甜 田宏亮 孙绕 杨克虎 田金徽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73-1179,共7页
目的:评价术前糖预处理结直肠手术后预防胰岛素抵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按照系统评价的要求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医学会数字化期刊库、PubMed、Coch... 目的:评价术前糖预处理结直肠手术后预防胰岛素抵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按照系统评价的要求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医学会数字化期刊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ISI Web of Knowledge,同时手工检索相关期刊,纳入术前糖预处理结直肠手术后预防胰岛素抵抗的随机对照试验,依据Cochrane评价手册5.0标准对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估,采用RevMan 5.0软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7个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随机对照研究,共728例患者。在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组较术前常规禁食水组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升高(SMD=-0.38,95%CI=-0.65~0.11,I2=94%)和胰岛素抵抗指数(IRI)降低(SMD=-1.82,95%CI=-2.67~-0.98)方面存在差异,但可降低术前患者饥饿感、焦虑感和口渴感。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较术前口服安慰剂可降低IRI(SMD=-1.34,95%CI=-2.12~-0.57),增加ISI(SMD=1.06,95%CI=0.32~1.81),不能降低术前患者的焦虑感和恶心感。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在术后胰岛素水平(SMD=3.51,95%CI=2.99~4.03)和术后第1天胰岛素水平(SMD=0.65,95%CI=0.31~0.98)方面较术前静滴葡萄糖增高幅度大,且延长患者住院时间(SMD=0.45,95%CI=0.12~0.78)。结论: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较术前常规禁食水更可能降低术前患者饥饿感、焦虑感和口渴感;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较术前口服安慰剂更可能降低IRI和ISI;术前静滴葡萄糖较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更可能增高术后胰岛素敏感程度,且降低患者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前糖预处理 结直肠手术 质量评价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