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3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ulk preparation of free-standing single-iron-atom catalysts directly as the air electrodes for high-performance zinc-air batteries 被引量:1
1
作者 Hong-Bo Zhang Yu Meng +11 位作者 Hong Zhong Lili Zhang Shichao Ding Lingzhe Fang Tao Li Yi Mei Peng-Xiang Hou Chang Liu Scott P.Beckman Yuehe Lin Hui-Ming Cheng Jin-Cheng Li 《Carbon Energy》 SCIE CSCD 2023年第5期57-66,共10页
The keen interest in fuel cells and metal-air batteries stimulates a great deal of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a cost-efficient and high-performance catalyst as an alternative to traditional Pt to boost the sluggis... The keen interest in fuel cells and metal-air batteries stimulates a great deal of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a cost-efficient and high-performance catalyst as an alternative to traditional Pt to boost the sluggish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ORR)at the cathode.Herein,we report a facile and scalable strategy for the large-scale preparation of a free-standing and flexible porous atomically dispersed Fe-N-doped carbon microtube(FeSAC/PCMT)sponge.Benefiting from its unique structure that greatly facilitates the catalytic kinetics,mass transport,and electron transfer,our FeSAC/PCMT electrode exhibits excellent performance with an ORR potential of 0.942 V at^(-3) mA cm^(-2).When the FeSAC/PCMT sponge was directly used as an oxygen electrode for liquid-state and flexible solid-state zinc-air batteries,high peak power densities of 183.1 and 58.0 mW cm^(-2) were respectively achieved,better than its powdery counterpart and commercial Pt/C catalyst.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such ultrahigh ORR performance can be attributed to atomically dispersed Fe-N_(5) species in FeSAC/PCMT.This study presents a cost-effective and scalable strategy for the fabrication of highly efficient and flexible oxygen electrodes,provides a significant new insight into the catalytic mechanisms,and helps to realize significant advances in energy dev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omic Fe-N_(5)species free-standing electrode large-scale preparation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zinc-air battery
下载PDF
In situ preparation of well-dispersed CuO nanocatalysts in heavy oil for catalytic aquathermolysis 被引量:2
2
作者 Ming Chen Chen Li +2 位作者 Guo-Rui Li Yan-Ling Chen Cheng-Gang Zhou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2期439-446,共8页
We developed an in situ synthesis strategy for preparing well-dispersed CuO nanoparticles as aquathermolysis catalyst for viscosity reduction in Shengli heavy oil(China). A Cu(OH)_2-contained microemulsion was employe... We developed an in situ synthesis strategy for preparing well-dispersed CuO nanoparticles as aquathermolysis catalyst for viscosity reduction in Shengli heavy oil(China). A Cu(OH)_2-contained microemulsion was employed as a carrier to disperse the precursor Cu(OH)_2 to the heavy oil phase. Under aquathermolysis condition(240 ℃, 2.5 MPa of N_2), the Cu(OH)_2 precursors would first be converted in situ to well-crystallized and size-homogeneous CuO nanoparticles naturally, catalyzed by which the viscosity of Shengli heavy oil could be reduced as much as 94.6%; simultaneously, 22.4% of asphaltenes were converted to light components. The agglomeration of the in situ prepared monoclinic CuO nanoparticles could be negligible throughout the catalytic reaction. Based on the characterization results of ~1 H NMR, elemental analysis and GC-MS of oil samples before and after catalytic aquathermolysis, the mechanism for viscosity reduction of heavy oil in the catalytic system was investig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OH)2-contained microemulsion In situ preparation CUO NANOCATALYST CATALYTIC viscosity reduction Heavy oil
下载PDF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Ti<sup>3+</sup>Self-Doped V<sub>2</sub>O<sub>5</sub>-TiO<sub>2</sub>Catalysts for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with NH<sub>3</sub>
3
作者 Kai Zhang Wei Zhao +1 位作者 Shengping Dou Qian Wang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2020年第2期16-26,共11页
Ti3+ self-doping modified V2O5/TiO2 catalyst was prepared by sol-gel and impregnation methods and used for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SCR) of NOx with NH3. Results showed that Ti3+ self-doped V2O5/TiO2 catalyst pe... Ti3+ self-doping modified V2O5/TiO2 catalyst was prepared by sol-gel and impregnation methods and used for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SCR) of NOx with NH3. Results showed that Ti3+ self-doped V2O5/TiO2 catalyst performed the better catalytic activity. And X-ray diffraction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phase composition and morphology of the prepared catalyst. The effects of calcinations temperature of the support, oxygen concentration, [NH3]/[NO] molar ratio and the GHSV on the denitration performance were investigated. It was found that more than 80% NOx conversion was obtained at 210&#176;C when the O2 volume fraction was 5%, the NO concentration was 500 ppm, the [NH3]/[NO] molar ratio = 1 and the GHSV was 23,885 h&minus;1.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atalytic activity increased first with the increasing of O2 concentration and [NH3]/[NO] molar ratio, then remained stable. At the same time, the stability of the catalyst was also studied at the temperature of 210&#176;C. The reaction continued for 750 minutes, and the catalytic activity remained above 80%, indicating that the catalyst has a good stability. Moreover, the Ti3+ self-doped V2O5/TiO2 catalyst also showed good SO2 and H2O resistance. Therefore, these findings provide important information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epared cataly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DENITRIFICATION Operation CONDITION preparation CONDITION
下载PDF
PREPARATION OF ENANTIOMERICALLY PURE SYN-4,5-DIHYDROXY CARBOXYLIC ACID LACTONES BY MICROBIAL REDUCTION
4
作者 Jian Xin GU Zu Yi LI GUo Qiang LIN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1991年第5期345-346,共2页
Enantiomerically pure syn-4,5-dihydroxy carboxylic acid lactones were prepared by microbial reduction of acyl lactones with resting cell of Aspergillus niger.
关键词 SYN preparation OF ENANTIOMERICALLY PURE SYN-4 5-DIHYDROXY CARBOXYLIC ACID LACTONES BY MICROBIAL reduction ACID
下载PDF
全产业链贯通布局下钒液流电池长时储能发展思考
5
作者 魏甲明 陈宋璇 +4 位作者 付云枫 刘召波 曹迪 周博 刘海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8,共12页
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双碳”目标的实施推动了能源结构调整和电网系统升级,这必将催生巨大的万亿长时储能需求,麦肯锡预测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占比将升至60%~70%,长时储能比2025年增加5~10倍(预计2025年30~40 GW)。全钒液流电池相比其他... 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双碳”目标的实施推动了能源结构调整和电网系统升级,这必将催生巨大的万亿长时储能需求,麦肯锡预测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占比将升至60%~70%,长时储能比2025年增加5~10倍(预计2025年30~40 GW)。全钒液流电池相比其他电化学储能具有安全长寿、灵活可靠、资源丰富等优点,2018~2023年国家和地方发布了多项清洁能源储能配置标准的政策性文件,在此背景下钒储能电池行业企业持续高速增长,行业集中度提升,宏观领域表现为我国钒储能产业正处在加速发展期。目前,钒储能电池总体成本较高,主要原因是钒原料价格高,降低成本的核心环节是钒资源提取成本和电解液生产制造成本。中国恩菲研发的短流程制备钒电解液技术相对于传统钒电解液制备技术具有流程短、钒利用率高的特点,制造成本降低了30%~50%,后期随着钒资源开发和新工艺的研发成功,钒储能产业降本优势将愈发突出。在国家政策支持下,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有望在短期内实现规模化、商业化应用,成为储能领域的重要选择。未来,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仍需从多方面进行优化,如重视技术创新和研发、健全回收利用体系等,以实现钒液流电池长时储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液流电池 长时储能 清洁能源开发 新能源配储 制造成本 储能技术 钒电解液制备
下载PDF
钨粉制备及其对钨合金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刘柏雄 魏民国 赵文敏 《江西冶金》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金属钨因具有高熔点、高硬度、耐腐蚀、耐磨和热膨胀系数小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制备各种合金材料。本研究综述了钨粉的制备方法,如熔盐电解法、溶胶凝胶法、高能球磨法和氢气还原法。针对钨粉均匀性问题,重点阐述了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氢... 金属钨因具有高熔点、高硬度、耐腐蚀、耐磨和热膨胀系数小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制备各种合金材料。本研究综述了钨粉的制备方法,如熔盐电解法、溶胶凝胶法、高能球磨法和氢气还原法。针对钨粉均匀性问题,重点阐述了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氢气还原法的研究现状,其中,调控氢气中水蒸气分压有利于提高钨粉均匀性;气流磨和球化等钨粉的处理工艺有助于提高钨粉均匀性和分散性。另外,介绍了钨粉粒度和分散性等对钨合金性能的影响,均匀分散的钨粉对制备组织均匀的钨合金优势巨大。针对钨粉和钨合金中钨晶粒之间的相关性介绍了晶粒细化的相关研究。简要介绍了钨粉性能对增材制造钨合金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粉制备 氢气还原 钨合金 均匀性 分散性
下载PDF
分步液相还原法制备六方片状纳米银粉工艺研究
7
作者 刘庆滨 朱一民 +1 位作者 韩跃新 董再蒸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2024年第5期190-198,共9页
为探究分步液相还原法制备六方片状纳米银粉工艺条件对纳米银粉形貌及粒径的影响,以硝酸银为银源,过氧化氢为氧化刻蚀剂,硼氢化钠、抗坏血酸为还原剂,柠檬酸钠为形貌诱导剂,通过分步液相还原法制备出了六方片状纳米银粉。考察了制备工... 为探究分步液相还原法制备六方片状纳米银粉工艺条件对纳米银粉形貌及粒径的影响,以硝酸银为银源,过氧化氢为氧化刻蚀剂,硼氢化钠、抗坏血酸为还原剂,柠檬酸钠为形貌诱导剂,通过分步液相还原法制备出了六方片状纳米银粉。考察了制备工艺中晶种阶段过氧化氢用量、硼氢化钠用量、生长阶段柠檬酸钠用量、反应溶液pH值等工艺条件对纳米银粉形貌及粒径的影响规律,并分析了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当晶种阶段过氧化氢与硝酸银摩尔比为50∶1、硼氢化钠与硝酸银摩尔比为2∶1、生长阶段柠檬酸钠与硝酸银摩尔比为2∶1,反应溶液pH=8时,可制备出粒度分布均匀的六方片状纳米银粉,其六边形平均边长为40~60nm。晶种阶段过氧化氢用量是影响纳米银粉形貌的关键因素,随过氧化氢用量增大,纳米银粉形貌发生由类球状到片状的转化,过氧化氢过量可使片状纳米银粉边缘发生刻蚀作用;生长阶段反应溶液酸碱度是影响纳米银粉粒径的关键因素,随反应溶液pH值增大,纳米银粉平均粒径逐渐减小;柠檬酸钠可在纳米银粉表面发生选择性吸附,诱导纳米银粉发生各向异性生长,生成片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状纳米银 液相还原法 形貌调控 制备工艺
下载PDF
交叉筛在文家坡矿选煤厂的应用
8
作者 张欢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CAS 2024年第5期55-58,共4页
文家坡矿选煤厂原煤中粉煤产率较高,选煤厂原有振动分级筛的筛分效率较低,经常出现筛孔堵塞影响正常生产的问题,而且筛板易磨损,更换频繁,维护成本居高不下。选煤厂采用交叉筛替代了原有振动分级筛,介绍了交叉筛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文家坡矿选煤厂原煤中粉煤产率较高,选煤厂原有振动分级筛的筛分效率较低,经常出现筛孔堵塞影响正常生产的问题,而且筛板易磨损,更换频繁,维护成本居高不下。选煤厂采用交叉筛替代了原有振动分级筛,介绍了交叉筛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分析了交叉筛的优点。交叉筛运行后不但减轻了生产系统的压力,降低了生产运行成本,而且达到了煤泥减量的目的,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缓解了环保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煤厂 交叉筛 脱粉入洗 煤泥减量
下载PDF
大海则选煤厂煤泥减量探索与实践
9
作者 梁兴友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CAS 2024年第5期40-42,46,共4页
针对大海则选煤厂因煤泥量大而影响生产的问题,采取了改造原煤分级筛板、调整脱泥筛和水力旋流器组、改造穿流压滤机系统等措施,筛分效果大幅提高,煤泥产率下降超过50%,大幅降低了煤泥产量和煤泥水分,改善了产品质量,经济效益明显。
关键词 选煤厂 精确筛分 煤泥减量 分级脱泥 旋流器组 压滤机
下载PDF
中药联合针刺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残余症状的影响
10
作者 苏冬梅 练梅香 骆明璨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1期164-167,共4页
目的分析自拟中药方剂联合针刺对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复位后残余症状的效果。方法选取龙岩博爱医院康复医学科2021年6月—2023年6月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80)与对照组(n=80)。对照组实行针刺进... 目的分析自拟中药方剂联合针刺对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复位后残余症状的效果。方法选取龙岩博爱医院康复医学科2021年6月—2023年6月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80)与对照组(n=80)。对照组实行针刺进行干预,观察组则在其基础上联合自拟中药方剂进行治疗。对比2组治疗有效率、负面情绪、眩晕感以及眩晕症状积分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高于对照组(85%)(P<0.05)。观察组汉密斯顿焦虑自评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为(32.72±4.48)分,汉密斯顿焦虑自测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为(36.41±4.28)分,低于对照组的(36.41±4.28)分、(41.57±4.34)分(P<0.05)。观察组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4.85±2.06)分、(7.12±2.07)分、(6.12±1.42)分,低于对照组的(7.69±1.29)分、(10.69±3.01)分、(9.86±2.08)分(P<0.05)。观察组眩晕症状积分为(9.56±0.51)分,低于对照组的(12.41±0.51)分(P<0.05)。结论对于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复位后残余症状采用自拟中药方剂联合针刺进行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为患者提供良好的预后条件,有效提升患者的平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拟中药方剂 针刺 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 眩晕 复位后残余症状 效果
下载PDF
永磁驱动技术在选煤厂异步电机中的降耗性能研究
11
作者 韩蔚东 《自动化应用》 2024年第5期130-132,共3页
针对选煤厂传统异步电机存在传动效率较低、能耗较高、维护成本较高及占地面积较大等问题,对选煤厂异步电机降耗性能关键技术展开研究,研发永磁驱动异步电机,建立永磁驱动异步电机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元分析法建立永磁异步电机的仿真模型... 针对选煤厂传统异步电机存在传动效率较低、能耗较高、维护成本较高及占地面积较大等问题,对选煤厂异步电机降耗性能关键技术展开研究,研发永磁驱动异步电机,建立永磁驱动异步电机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元分析法建立永磁异步电机的仿真模型,设定参数进行降耗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电动机相比,永磁驱动技术能降低81.25%的能耗。将该技术应用于山西某选煤厂异步电机场合,单班节省90 kWh,且永磁异步电机具有机械效率高、维护成本较低的优点,取得了满意的应用效果,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和市场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选煤厂 异步电机 永磁直驱技术 降耗降本
下载PDF
咸味感知与咸味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汪少芸 黄心澄 +3 位作者 高婷婷 陈旭 黄建联 蔡茜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3,共13页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习惯逐渐趋向“健康化”发展。如何平衡“健康”与“美味”的关系,调味这一加工环节至关重要。咸味是5种基本味觉之一,人们日常生活中主要通过添加食盐来达到增咸的目的。食盐在人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习惯逐渐趋向“健康化”发展。如何平衡“健康”与“美味”的关系,调味这一加工环节至关重要。咸味是5种基本味觉之一,人们日常生活中主要通过添加食盐来达到增咸的目的。食盐在人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过量的钠离子摄入会导致许多心血管疾病。在全球范围内,许多国家或地区的卫生组织均倡议低钠盐饮食,因此在不影响食品风味品质的前提下减少食盐添加量成为目前研究的一大热点。本文围绕咸味感知和减盐研究现状,重点针对咸味肽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咸味肽的来源、制备、纯化鉴定、协同增效作用和应用前景,为咸味肽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依据和支撑,推动减盐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呈味感知 减盐 咸味肽 制备鉴定 咸味增效
下载PDF
基于NiZn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制备高效电催化CO_(2)还原的原子分散Ni-N-C催化剂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平 陈浩 +7 位作者 陈林 熊鹰 孙子其 杨浩宇 付莹珂 张亚萍 廖婷 李斐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52-161,共10页
大气中CO_(2)浓度不断上升导致大量的环境问题,如冰川融化、温室效应、极端天气等,利用电化学方法将CO_(2)经还原反应(CO_(2)RR)转化为有价值的燃料或化学品是解决该问题的可行策略.由于CO_(2)具有稳定的化学键(C=O,806 kJ mol^(-1)),... 大气中CO_(2)浓度不断上升导致大量的环境问题,如冰川融化、温室效应、极端天气等,利用电化学方法将CO_(2)经还原反应(CO_(2)RR)转化为有价值的燃料或化学品是解决该问题的可行策略.由于CO_(2)具有稳定的化学键(C=O,806 kJ mol^(-1)),需设计具有优异活性和高选择性的催化剂.近年研究结果表明,过渡金属锚定在N掺杂碳载体上而制得的催化剂(M-N-C)具有较高的原子利用率、独特的活性金属中心电子结构以及存储量丰富,因而被认为是CO_(2)还原为CO的理想电催化剂.目前已经提出了多种方法来制备M-N-C催化剂,包括原子层沉积、基于金属-有机骨架的离子交换、基于载体修饰策略的吸附固化和受限热解.然而,这些方法存在制备过程繁琐或难以大规模生产的问题.同时,采用高温热解制备的M-N-C催化剂,金属活性位点易被其致密的结构包裹,难以完全暴露出来.但有效的活性位点对M-N-C的催化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研制一种简便、高效的方法来抑制金属原子聚集.超薄二维碳骨架已被证明可以缩短反应物的扩散路径并有利于暴露催化剂活性位点.本文将NiZn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NiZn-LDHs)在多羟基化合物中进行剥离形成单层,同时通过控制单层NiZn-LDHs、多羟基化合物和三聚氰胺共同热解,宏量化制得Ni-N-C催化剂.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结果表明,在焙烧过程中,可通过改变单层NiZn-LDHs在多羟基化合物中的含量控制Ni-N-C材料中镍纳米颗粒的生成;焙烧过程中Zn挥发能使Ni-N-C材料形成更多中孔,增加碳骨架比表面积和孔径.中孔通道和碳基底超薄特性结合可以促进CO_(2)向内部活性位点扩散,增加反应物与活性位点的接触.XPS结果表明,Ni-N-C材料中Ni原子通过与N配位,锚定在超薄碳骨架上,且存在Niδ+中心(0<δ<2).X射线近边吸收和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分析表明,Ni-N-C-1中的Ni处于低价态(0<δ<2),这与XPS分析一致,且Ni为原子级分散;小波变换分析表明,Ni和N的配位数为3.9.利用H型电解池评估Ni-N-C材料电催化CO_(2)还原性能表明,Ni-N-C-1具有优异的CO_(2)还原活性,在-0.6至-1.0 V电位范围内,FE_(CO)都大于90%,且在-4.9 V时,FE_(CO)为95.2%,CO电流密度为24 mA cm^(-2);在-0.8 V电位,工作25 h后Ni-N-C-1的CO电流密度基本保持不变,说明Ni-N-C-1为稳定的CO_(2)RR催化剂.通过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研究了Ni-N-C材料电催化CO_(2)还原为CO的电化学演化历程,结果表明,该反应过程分四个步骤:CO_(2)吸附到单个Ni原子位点上;转移形成*COOH的质子/电子对;*COOH在释放H_(2)O的同时获得质子形成*CO;*CO从Ni位点解吸.相应步骤的吉布斯自由能分别为0.54,1.69,-0.99和-0.98 eV.Ni-N-C中Ni原子与配位N原子之间的强相互作用导致Ni原子的电子损失,Ni原子有0.85 e缺陷,周围的N原子有0.15 e堆积,这有利于CO_(2)的吸附.总之,本文采用单层NiZn-LDHs为金属源,开发了一种简便且可宏量化制备CO_(2)RR单原子催化剂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Zn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CO_(2)还原 Ni-N-C催化剂 活性位点 高效制备
下载PDF
选煤厂并行带式输送机运转系统煤尘污染规律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荆德吉 马纪闯 +1 位作者 张天 任帅帅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21,共6页
为了解决选煤厂并行带式输送机运转系统粉尘污染问题,使用k-ε湍流模型和COMSOL软件,建立了黄玉川选煤厂并行带式输送机运转系统数值模型,计算获得了其风流的分布规律;分析诱导气流及走廊风速对其风流场的影响,确定了选煤厂并行带式输... 为了解决选煤厂并行带式输送机运转系统粉尘污染问题,使用k-ε湍流模型和COMSOL软件,建立了黄玉川选煤厂并行带式输送机运转系统数值模型,计算获得了其风流的分布规律;分析诱导气流及走廊风速对其风流场的影响,确定了选煤厂并行带式输送机运转系统粉尘污染的风流影响机理。研究表明:走廊风速大小直接决定系统风流场的流速,走廊风速越大整个系统风流速度越大;诱导气流的大小决定风流场为单涡流风流场、双涡流风流场或无涡流风流场。针对性的提出方案减少因产生涡流导致粉尘污染严重的问题,设计针对性湿式降尘方案,并在黄玉川选煤厂安装使用,车间内全尘及呼尘降尘效率均达到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煤厂 并行带式输送机系统 降尘方案 风流分布 粉尘污染
下载PDF
耕整地机械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怀君 张鲁云 +1 位作者 李文春 宋禹莹 《农业工程》 2023年第9期5-11,共7页
耕整地机械是最基本的农田作业机械,作业目的是为了使土质疏松、地表平整、除草灭虫及消灭病菌,给种子发芽、出苗和作物根系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简述了国内外耕整地机械种类、机型和应用现状,分析了其特点和发展趋势。根... 耕整地机械是最基本的农田作业机械,作业目的是为了使土质疏松、地表平整、除草灭虫及消灭病菌,给种子发芽、出苗和作物根系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简述了国内外耕整地机械种类、机型和应用现状,分析了其特点和发展趋势。根据我国农业机械现状和精准农业实际需求,提出对策与建议,以促进耕整地机械装备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整地机械 智能农业 节能降耗 农业工程
下载PDF
手术室人员对手术室辐射防护看法的质性研究
16
作者 陈静 侯淑芬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2813-2819,共7页
目的:基于4R危机理论了解手术室人员对手术室辐射防护的看法。方法:采取目的抽样方法,选择湖南省6所三级甲等医院30名手术室护士、麻醉师和外科医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现象学分析法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并根据Colaizzi现象学资料分析法对资料... 目的:基于4R危机理论了解手术室人员对手术室辐射防护的看法。方法:采取目的抽样方法,选择湖南省6所三级甲等医院30名手术室护士、麻醉师和外科医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现象学分析法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并根据Colaizzi现象学资料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提炼主题。结果:共提炼4个类属15个主题,即缩减力(环境管理、人员管理及系统管理)、预备力(使用防护物品、术前准备齐全、保护病人)、反应力(距离防护、信号提醒、收集射线量、预防误透、持续监护)、恢复力(定期监测防护效果、防护物品的维护、辐射人员定期体检、提供福利)。结论:手术室辐射防护需全面管理,应制定辐射防护制度,并纳入职业培训管理,构建辐射安全文化,提高职业安全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防护 手术室 4R危机理论 缩减力 预备力 反应力 恢复力
下载PDF
载铁花生壳炭的碳热还原法制备及其对铀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2
17
作者 唐林飞 唐东山 +1 位作者 牛洁 王扬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5-162,共8页
研究了采用碳热还原法制备载铁花生壳生物炭Fe Cl-PSBT,确定了最优合成条件,并用于吸附废水中的铀。通过XRD、XPS、SEM、BET&BJH等表征了不同热解温度下Fe Cl-PSBT表面形态、比表面积、铁的存在形式。考察了各因素对Fe Cl-PSBT去除... 研究了采用碳热还原法制备载铁花生壳生物炭Fe Cl-PSBT,确定了最优合成条件,并用于吸附废水中的铀。通过XRD、XPS、SEM、BET&BJH等表征了不同热解温度下Fe Cl-PSBT表面形态、比表面积、铁的存在形式。考察了各因素对Fe Cl-PSBT去除废水中U(Ⅵ)的影响,分析了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在热解温度为900℃、溶液初始pH=5、初始铀质量浓度20 mg/L、Fe Cl-PSBT投加量0.7 g/L、反应温度25℃条件下,U(Ⅵ)去除率达96.85%;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Fe Cl-PSB900中的Fe 0和花生壳炭(PSB)对废水中U(Ⅵ)的去除有一定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壳炭 纳米零价铁 碳热还原法 制备 吸附
下载PDF
激光加工微织构研究进展及其在改善摩擦学特性方面的功能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宇 杨发展 +2 位作者 姜芙林 黄珂 刘朝伟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12,共10页
微织构对表面摩擦磨损有着显著的减缓和改善作用,已成为工程应用和工业研究的热点。重点阐述激光烧蚀制备织构的去除机理,并对纳秒、皮秒以及飞秒激光等各类加工织构的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阐明织构在多种领域表面改性作用,重点说明了微... 微织构对表面摩擦磨损有着显著的减缓和改善作用,已成为工程应用和工业研究的热点。重点阐述激光烧蚀制备织构的去除机理,并对纳秒、皮秒以及飞秒激光等各类加工织构的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阐明织构在多种领域表面改性作用,重点说明了微织构减摩降磨与提高润滑效应的作用机理,分析和研究了织构的几何参数对摩擦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织构 激光制备微织构 减摩降磨 几何参数 摩擦性能
下载PDF
淮南矿区煤泥减量化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运泽 王恩生 倪恒球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CAS 2023年第1期72-76,共5页
淮南矿区煤泥产量较大,大量煤泥堆放不仅占用厂区场地,还对沿线周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选煤分公司通过实施矸石磁尾截粗、三段浓缩一段底流回掺工艺改造,选用智能干选机、高频筛、高压压滤机等技改措施,煤泥产量下降约52%,大幅度降低了... 淮南矿区煤泥产量较大,大量煤泥堆放不仅占用厂区场地,还对沿线周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选煤分公司通过实施矸石磁尾截粗、三段浓缩一段底流回掺工艺改造,选用智能干选机、高频筛、高压压滤机等技改措施,煤泥产量下降约52%,大幅度降低了煤泥产量,改善了厂区及周边环境,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煤厂 煤泥减量 三段浓缩 干选机 高频筛 高压压滤机
下载PDF
槲皮素-纳米银抗菌纱布的研制及体外抗菌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许林林 曹斐然 +2 位作者 吴晓琴 邱华 王银龙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6期112-117,共6页
目的:在纱布表面通过原位还原法制备槲皮素-纳米银复合抗菌涂层,并探究其抗菌效率及生物相容性。方法:利用槲皮素易溶于碱难溶于酸的特性,通过碱酸重析出的方法在纱布表面形成均匀的非晶包裹层,将其浸入硝酸银溶液中,制备出槲皮素-纳米... 目的:在纱布表面通过原位还原法制备槲皮素-纳米银复合抗菌涂层,并探究其抗菌效率及生物相容性。方法:利用槲皮素易溶于碱难溶于酸的特性,通过碱酸重析出的方法在纱布表面形成均匀的非晶包裹层,将其浸入硝酸银溶液中,制备出槲皮素-纳米银复合抗菌纱布。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样品表面形貌、X射线光电子能谱(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分析表面元素组成、能量散布分析仪(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EDS)分析样品表面元素分布情况,琼脂平面扩散法试验、吸收法实验评价抗菌性能;通过CCK-8法评价(Cell Counting Kit-8)细胞毒性;利用结晶紫染色法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数目形态。结果:SEM显示槲皮素-纳米银复合抗菌纱布组(Cotton gauze-quercetin/Ag group,CG-Q/Ag组)纱布表面形成光滑槲皮素包裹层,在槲皮素包裹层表面通过原位还原反应成功搭载了纳米银颗粒,EDS检测显示CG-Q/Ag组纳米银成功搭载在纱布纤维表面并且均匀分布;抗菌结果显示琼脂平面扩散法试验中CG-Q/Ag_(0.5)、CG-Q/Ag_(0.1)组周围有透亮的抑菌环,吸收法实验中CG-Q/Ag_(0.5)、CG-Q/Ag_(0.1)抑菌率>95%优于其余各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CK-8实验中显示CG-Q/Ag_(0.5)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结论:槲皮素-纳米银复合抗菌纱布在实现有效抑菌能力时还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碱酸重析出法构建槲皮素非晶包裹层并且原位还原生成银纳米颗粒的策略为纱布载银改性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纳米银 原位还原 绿色制备 抗菌活性 复合抗菌纱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