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FLUENCE OF ANTIDROM IC ELECTRIC STIM ULATI ON ONPREPROTACHYKININ m RNA EXPRESSION IN ADJACENT DORSAL ROOT GANGLIA OF RATS 被引量:2
1
作者 Li Xiuhua,Zhao Yan,Shi Wenchun,Li Xinmin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Wang Huisheng Research Center of Neurobiology, Xi′an Medical University, Xi′an 710061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CAS 1999年第2期97-102,共6页
By in situ hybridization histochemistry, the changes of preprotachykinin (PPT) mRNA expression were examined in the neurons of adjacent thoracal dorsal root ganglion (DRG) after a strong electric stimulation to an int... By in situ hybridization histochemistry, the changes of preprotachykinin (PPT) mRNA expression were examined in the neurons of adjacent thoracal dorsal root ganglion (DRG) after a strong electric stimulation to an intact dorsal cutaneous branch and the cut distal part of left T 9 thoracal spinal nerve of ra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the number of neurons expressing PPT mRNA in the ipsilateral T 8, T 9 and T 10 DRG of the animals given electric stimulation to intact spinal nerve branch 24 h after the electric stimulation. The same increase was found in the ipsilateral T 8 and T 10 DRG of the animals given electric stimulation to the distal part of spinal nerve branch. While no change was found in the DRG of the contralateral side of these animals. The presen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ntidromic electric stimulation strengthened the biosynthesis of PPT mRNA in adjacent DRG. These findings suggested that there was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across segments between two sensory nerve endings and some bioactive substances such as SP might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th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across segments of spinal cor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protachykinin mRNA electric stimulation in situ hybridization histochemistry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across segments dorsal root ganglion rat
下载PDF
大鼠三叉神经节及尾侧亚核内PPTA mRNA在伤害性刺激条件下的时程变化 被引量:4
2
作者 武胜昔 郑恒兴 +1 位作者 李云庆 施际武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11-116,共6页
将福尔马林注入大鼠一侧口周皮下,用原位杂交法观察三叉神经节和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内PPTAmRNA表达的时程变化。证明:PPTAmRNA在三叉神经节内的表达于刺激后4h有明显增加,24h达到高峰,48h后恢复至正常;在尾侧亚核中,PPTAmRNA... 将福尔马林注入大鼠一侧口周皮下,用原位杂交法观察三叉神经节和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内PPTAmRNA表达的时程变化。证明:PPTAmRNA在三叉神经节内的表达于刺激后4h有明显增加,24h达到高峰,48h后恢复至正常;在尾侧亚核中,PPTAmRNA的表达及变化主要限于Ⅰ、Ⅱ层,其时程变化与在三叉神经节中的变化相似。PPTAmRNA表达的增加仅出现于刺激侧的三叉神经节和尾侧亚核,而对侧和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提示伤害性刺激可直接或跨突触增强尾侧亚核PPTAmRNA的表达,意味着PPTA在西口部伤害性信息的传递和调控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节 尾侧亚核 前原速激肽A MRNA
下载PDF
面口部炎性刺激条件下PPTA mRNA在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神经元中的表达变化及与FOS的共存 被引量:2
3
作者 武胜昔 王亚云 +1 位作者 李云庆 施际武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59-362,共4页
将鹿角菜胶注射到大鼠口周皮下作成炎性刺激模型,用原位杂交法结合免疫组化法观察了三叉神经尾侧亚核中PPTAmRNA的表达变化及其与FOS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发现:鹿角菜胶注射后,注射侧三叉神经尾侧亚核浅层内PPTAmRNA阳性神经元的数... 将鹿角菜胶注射到大鼠口周皮下作成炎性刺激模型,用原位杂交法结合免疫组化法观察了三叉神经尾侧亚核中PPTAmRNA的表达变化及其与FOS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发现:鹿角菜胶注射后,注射侧三叉神经尾侧亚核浅层内PPTAmRNA阳性神经元的数量与对照例相比明显增多。鹿角菜胶产生的炎性刺激也诱导了FOS蛋白在三叉神经尾侧亚核中的表达,FOS蛋白阳性神经元主要位于刺激侧三叉神经尾侧亚核浅层,而对照侧仅有少量分布。在三叉神经尾侧亚核浅层约60%的PPTAmRNA阳性神经元同时表达了FOS蛋白,而双重反应阳性的神经元仅占FOS阳性神经元的30%。上述结果提示:在面口部伤害性刺激诱导的三叉神经尾侧亚核内PPTAmRNA增强表达的过程中,FOS蛋白可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TAmRNA FOS 伤害性刺激 大鼠 VC
下载PDF
逆行电刺激对相邻背根节PPT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李秀华 赵晏 +2 位作者 史文春 李信民 王会生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1-74,共4页
给予大鼠左侧胸 9脊神经背侧皮支或其外周断端较强电刺激后 ,用原位杂交方法观察相邻节段背根节 PPT m RNA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 ,电刺激完整神经后 2 4h,同侧胸 8、胸 9和胸 10背根节 PPT m RNA表达的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 P<... 给予大鼠左侧胸 9脊神经背侧皮支或其外周断端较强电刺激后 ,用原位杂交方法观察相邻节段背根节 PPT m RNA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 ,电刺激完整神经后 2 4h,同侧胸 8、胸 9和胸 10背根节 PPT m RNA表达的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 P<0 .0 5 )。电刺激断离中枢的神经外周端后 2 4h,同侧胸 8和胸 10背根节 PPT m RNA表达的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 P<0 .0 5 )。表明较强的逆行电刺激 ,可以在外周通过跨节段传递信息 ,引起相邻节段背根节的 PPT m RNA表达的增强。提示由 PPT生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原位杂交 跨节段信息传递 背根节 大鼠
下载PDF
c-fos反义寡核苷酸减弱蜜蜂毒诱导的前速 激肽原AmRNA在脊髓后角神经元的表达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文 武胜昔 +3 位作者 王亚云 倪同尚 朱敏 李云庆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1期57-60,138,共4页
目的 探讨Fos蛋白对前原速激肽A(PPTA)基因表达的凋节作用。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技术。结果 足底皮下庄入蜜蜂毒引起持续、单向性的痛行为反应,导致Fos蛋白在刺激侧脊髓背角神经元的表达以及PPTAm... 目的 探讨Fos蛋白对前原速激肽A(PPTA)基因表达的凋节作用。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技术。结果 足底皮下庄入蜜蜂毒引起持续、单向性的痛行为反应,导致Fos蛋白在刺激侧脊髓背角神经元的表达以及PPTAmRNA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增加。椎管内给予c-fos反意寡核苷酸(ASO)明显抑制蜜蜂毒诱导的痛反应和减少脊髓背角Fos蛋白和 PPTA mRNA阳性神经元的数量。椎管内给予盐水和c-fos正义寡核苷酸(SO)则无影响。结论 Fos可能参与伤害性刺激诱导的脊髓背角神经元 PPTA mRNA的表达上调,在外周伤害性信息的传递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OS 前速激肽原A 反义寡核苷 伤害性感受 脊髓 原位杂交 大鼠
全文增补中
前速激肽原mRNA在小鼠视网膜细胞发育过程中的表达
6
作者 黄玲 徐磊 王育良 《临床眼科杂志》 2008年第5期463-466,共4页
目的观察新生期视网膜神经细胞发育过程中前速激肽原mRNA的表达,探讨其是否参与视网膜神经细胞发育成熟过程。方法昆明系小鼠在出生后10d(睁眼前)、20d(睁眼后)、30d(睁眼后)分别取材双侧眼球,利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技术对视网膜全层组... 目的观察新生期视网膜神经细胞发育过程中前速激肽原mRNA的表达,探讨其是否参与视网膜神经细胞发育成熟过程。方法昆明系小鼠在出生后10d(睁眼前)、20d(睁眼后)、30d(睁眼后)分别取材双侧眼球,利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技术对视网膜全层组织细胞的前速激肽原mRNA表达水平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前速激肽原mRNA阳性表达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胞浆呈现靛蓝色,散在分布于视网膜各个层区,主要见于神经节细胞层、内核层、外核层。10d龄新生小鼠前速激肽原mRNA阳性表达细胞数最多;而与10d龄时比较,20d龄小鼠前速激肽原mRNA阳性细胞数目在神经节细胞层、内核层、外核层显著减少(P<0.05),30d龄时前速激肽原mRNA阳性细胞数目分别较10d龄时、20d龄时显著减少(P<0.05)。结论在新生小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发育早期,前速激肽原mRNA阳性表达水平最高;随着个体生长发育至成熟,前速激肽原mRNA阳性表达水平逐渐减低或消失,提示前速激肽原参与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发育成熟过程并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速激肽尉mRNA 视网膜 神经细胞 小鼠 组织发育
下载PDF
镁对帕金森病大鼠纹状体神经肽原mRNA转录的影响
7
作者 杨梅 孙圣刚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0年第1期11-13,29,共4页
目的:研究镁对帕金森病(PD)大鼠损毁侧纹状体α-PPT、PDyn及PPE mRNA转录的影响。方法:6-OHDA损毁制备偏侧PD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美多巴组、硫酸镁组和联合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美多巴、硫酸镁、美多巴及硫酸镁灌... 目的:研究镁对帕金森病(PD)大鼠损毁侧纹状体α-PPT、PDyn及PPE mRNA转录的影响。方法:6-OHDA损毁制备偏侧PD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美多巴组、硫酸镁组和联合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美多巴、硫酸镁、美多巴及硫酸镁灌胃治疗28d;RT-PCR检测损毁侧纹状体α-PPT mRNA转录水平,原位杂交法检测损毁侧纹状体PDyn、PPE mRNA转录水平。结果:美多巴组损毁侧纹状体α-PPT和PDyn mRNA转录水平较对照组增强(P<0.05),硫酸镁组及联合组损毁侧纹状体α-PPT mRNA转录水平较对照组增强(P<0.05),PDyn mRNA转录水平较美多巴组降低(P<0.05);各组PPE mRNA转录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镁联合美多巴治疗PD可增加纹状体α-PPT mRNA转录水平,缓解单纯美多巴治疗导致的PDyn mRNA转录过度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6-羟基多巴胺 前速激肽原 前强啡肽原 前脑啡肽原
下载PDF
电刺激引起背根节PPTA mRNA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秀华 赵晏 +2 位作者 史文春 李信民 王会生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53-256,共4页
给予大鼠背部左侧胸 9脊神经皮支电刺激后 ,用原位杂交方法观察了本节段背根节 PPTA m RNA表达的变化。证明电刺激后 2 4h,左侧胸 9节段背根节 PPTA m RNA的表达较对侧和对照组有显著增高 ( P<0 .0 1)。表明较强的电刺激可增加背根... 给予大鼠背部左侧胸 9脊神经皮支电刺激后 ,用原位杂交方法观察了本节段背根节 PPTA m RNA表达的变化。证明电刺激后 2 4h,左侧胸 9节段背根节 PPTA m RNA的表达较对侧和对照组有显著增高 ( P<0 .0 1)。表明较强的电刺激可增加背根节细胞 PPTA m RNA的表达 ,提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TAmRNA 电刺激 原位杂交组织化学 背根节 大鼠 表达 调控
下载PDF
咬合创伤对三叉神经脊束核敏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董研 刘洪臣 +2 位作者 王新木 刘大庆 武胜昔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18-420,共3页
目的 研究咬合创伤时前速激肽原A(PPTA)及c fosmRNA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 (VC)的表达变化 ,探讨咬合创伤对口面部初级传入中枢兴奋性的影响。方法 高出咬合面1 5mm的嵌体粘固于 18只杂种犬右侧上颌第一、二磨牙咬合面的Ⅰ类洞型... 目的 研究咬合创伤时前速激肽原A(PPTA)及c fosmRNA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 (VC)的表达变化 ,探讨咬合创伤对口面部初级传入中枢兴奋性的影响。方法 高出咬合面1 5mm的嵌体粘固于 18只杂种犬右侧上颌第一、二磨牙咬合面的Ⅰ类洞型内 ,造成对颌牙的创伤。粘固嵌体后 3、7、14、30、6 0d时取双侧VC ,用反转录 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检测PPTA及c fosmRNA的表达并与无咬合创伤的对照组犬比较。结果 ①对照犬VC内有极少量PPTA和c fosmRNA的表达。②戴嵌体后 3d起 ,所有实验犬创伤侧VC内PPTAmRNA表达开始上调 ,14d时表达水平最高并持续至 30d ,其后开始下降。 3~ 30d内实验组创伤侧PPTA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③ 3d和 7d时创伤侧VC内有明确的c fosmRNA表达增强 ,其余时间段未检测到c fosmRNA。④创伤咬合侧PPTA及c fosmRNA表达明显强于对侧。结论 咬合创伤时VC内PPTA及c fos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合创伤 三叉神经脊束核 敏化作用 前速激肽原A C-FO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