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个人信息主体权利司法实现的解释论展开
1
作者 谭昱琪 《网络安全与数据治理》 2023年第9期42-49,58,共9页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50条规定了个人信息权益的司法保护程序,但在该条第2款的性质及其与相关条款的适用关系层面仍存疑惑。从解释论的视角出发,该条系对个人信息主体诉权的确认而非请求权规范,第2款前句是个人信息主体行使诉权的前置要...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50条规定了个人信息权益的司法保护程序,但在该条第2款的性质及其与相关条款的适用关系层面仍存疑惑。从解释论的视角出发,该条系对个人信息主体诉权的确认而非请求权规范,第2款前句是个人信息主体行使诉权的前置要件,但并不适用于所有个人信息权利之诉。当不存在任何侵害行为时,个人信息主体需向个人信息处理者行使个人信息主体权利且被拒绝后,才能寻求司法救济;当个人信息权益受到侵害或存在侵害之虞,但不存在损害结果时,个人信息主体的请求权基础为相应的个人信息主体权利,不以向个人信息处理者提出请求且被拒绝作为起诉的受理条件;当个人因个人信息权益被侵害且存在损害结果时,可依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第69条直接提起诉讼并要求赔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保护法 诉权的前置条件 个人信息权益的救济机制
下载PDF
论裁判请求权保障与民事诉讼起诉受理制度的重构 被引量:26
2
作者 刘敏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4-50,共7页
裁判请求权是当事人的程序基本权。裁判请求权的实现程度反映了一个国家法治的水 准。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法上的起诉受理制度尚存在一些缺陷,不利于当事人的裁判请求权的实 现,应当进行改革与完善。改革的思路是:取消现行的受理制度... 裁判请求权是当事人的程序基本权。裁判请求权的实现程度反映了一个国家法治的水 准。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法上的起诉受理制度尚存在一些缺陷,不利于当事人的裁判请求权的实 现,应当进行改革与完善。改革的思路是:取消现行的受理制度,将负责审查起诉的立案机构改为 民事案件登记性质的机构,将起诉条件改为起诉必须符合法定的程式,将现行的起诉条件改为诉讼 要件,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诉讼 裁判请求权 起诉 受理
下载PDF
民事主管制度作用范围研究
3
作者 吴哲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96-101,共6页
现行的立案登记制改革在审查内容上没有改变起诉要件和诉讼要件混淆的窘境。基于职权主义司法理念的长期影响,民事审判权与社会自律性纠纷和其他权力作用范围相互交叉,从而导致我国立案登记制成为一个特殊的、极具中国特色的管控型案件... 现行的立案登记制改革在审查内容上没有改变起诉要件和诉讼要件混淆的窘境。基于职权主义司法理念的长期影响,民事审判权与社会自律性纠纷和其他权力作用范围相互交叉,从而导致我国立案登记制成为一个特殊的、极具中国特色的管控型案件受理制度。民事主管制度属于案件审理的实体要件,理应置于起诉程序后审查。但因其较强的公益性和抽象性,法院应在案件受理过程中平衡审判权作用范围与当事人诉权保障的关系,即以职权探知方式查明纠纷是否属于其主管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案登记 民事主管 诉权 起诉要件 诉讼要件
下载PDF
民事审判权作用范围理论重构
4
作者 胡轶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17-122,共6页
现行立案登记制度对起诉条件与诉讼要件并未区分,而理想型立案登记制度不仅应体现对当事人诉权的保障,更应当从法院主管范围或者民事审判权作用范围进行限制,这种张力的存在才能塑造理想型的立案登记制。民事主管制度范围理论和当事人... 现行立案登记制度对起诉条件与诉讼要件并未区分,而理想型立案登记制度不仅应体现对当事人诉权的保障,更应当从法院主管范围或者民事审判权作用范围进行限制,这种张力的存在才能塑造理想型的立案登记制。民事主管制度范围理论和当事人的诉权理论是现行立案登记制度的主要考量因素,应当从诉权内部及其与外部性权力之间的关系进行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主管 诉权 起诉条件 诉讼要件 立案登记制
下载PDF
诉权视角下诉审衔接规范的反思与修正
5
作者 潘宇航 《荆楚学刊》 2022年第6期77-86,共10页
立案登记制改革作为诉权保障的重要环节,改变了立案审查规范中的立案流程,但起诉状登记后仍需实质审查,而非以登记方式形式审查立案。不改变《民事诉讼法》第122条和第127条规范造成的成立要件和诉讼要件一并审查模式,立案登记规范就无... 立案登记制改革作为诉权保障的重要环节,改变了立案审查规范中的立案流程,但起诉状登记后仍需实质审查,而非以登记方式形式审查立案。不改变《民事诉讼法》第122条和第127条规范造成的成立要件和诉讼要件一并审查模式,立案登记规范就无法真正保障诉权。理论界已经提出诉讼行为阶层式评价体系多年,但实务界并未采纳。产生这一现象是因为传统强职权主义模式下的审判权主导理念仍然存在于司法实践中。依据现代民事诉讼目的和裁判请求权宪法理念,应当构建诉权主导下的诉审结构性均衡关系。以形式要件、真正诉讼要件和不真正诉讼要件为划分标准,可直接采用诉讼程序规范和实质诉讼规范规制诉审关系中的具体要件,这一改良方案有助于当下立案登记改革的真正落地,从而切实保障诉权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层式评价 审判权 裁判请求权 诉讼要件 实质诉讼规范
下载PDF
诉的利益:内涵、功用与制度设计 被引量:84
6
作者 张卫平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1,共11页
诉的利益是法院本案实体判决的要件之一。本文对这一概念应有的内涵、功用以及如何对诉的利益进行审查判断进行了细致的探讨,归纳和提出了审查判断的若干规范性命题,进一步深化了对诉的利益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应当将诉的利益... 诉的利益是法院本案实体判决的要件之一。本文对这一概念应有的内涵、功用以及如何对诉的利益进行审查判断进行了细致的探讨,归纳和提出了审查判断的若干规范性命题,进一步深化了对诉的利益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应当将诉的利益这一要件从现行的起诉要件中移除,将其纳入新构建的诉讼要件之中,并在起诉受理之后的诉讼阶段中进行审查和判断。本文还指出,正确判断和处理诉的利益,需要裁判者根据具体情形自由裁量,因此需要有相应的司法体制予以支持,以获得正当性。同时还需要更加开放的司法公开机制推动诉的利益的类型化研究,细化审查判断的规范性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权 诉讼的利益 给付之诉 确认之诉 形成之诉 起诉条件 诉讼要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