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ildren’s Health, Parent-Child Activities, Using Digital Devices, and Social Competence: Serial Mediation
1
作者 Ching-Fen Lee Shain-May Tang 《Health》 2023年第8期883-894,共12页
Background: Studies have pointed out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children’s activities and prolonged use of digital products on their social development. However, whether the parent-child activities and using digital ... Background: Studies have pointed out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children’s activities and prolonged use of digital products on their social development. However, whether the parent-child activities and using digital devices were serial mediator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ldren’s health and social development needs further verification. Purpose: This study explored how parent-child activities and children’s use of digital devices influen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ldren’s health and their social competence. Method: This study used data from Kids in Taiwan: National Longitudinal Study of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 A total sample of 2164 participants was used in this study. Serial mediation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using model six of Hayes’ PROCESS (2012). Results: This study found that parent-child activities and the use of digital devices can serially medi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ldren’s health and social competence. Children’s health could directly improve their social competence, but it could also serially mediate social competence by increasing parent-child activities and reducing the use of digital devices. Conclusion: Childcare policy planners and parenting educators should not only call on parents to reduce the use of electronic products for their children, but also encourage parents to spend more time interacting with their children, so that children can learn social skills by interacting with others in their daily liv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ldren’s Health Social competence Parent-Child Activities Using Digital Devices preschoolER
下载PDF
Social-ecological correlates of fundamental movement skills in young children 被引量:4
2
作者 Nan Zeng Susan L.Johnson +1 位作者 Richard E.Boles Laura L.Bellows 《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 SCIE 2019年第2期122-129,共8页
Purpose: To identify the social-ecological correlates associated with fundamental movement skills at the child, family, and environment levels in young children.Methods: Preschool children from 4 Colorado Head Start/p... Purpose: To identify the social-ecological correlates associated with fundamental movement skills at the child, family, and environment levels in young children.Methods: Preschool children from 4 Colorado Head Start/preschool centers were recruited from 2010 to 2012. Two hundred twenty-eight children(128 girls; age = 56.08 § 4.09 months; body mass index(BMI) z-score = 0.53 § 1.12(mean § SD); 42.1% Hispanic/Latino) and 159 families were included in the final analysis. Children's perceived competence and fundamental movement skills were assessed via the Pictorial Scale of Perceived Competence and Social Acceptance and the Bruininks-Oseretsky Test of Motor Proficiency, 2 nd edition. Data on the number of children in the family, parent age, BMI, education, employment status, family income, perception of child coordination, and home physical activity environment were collected via a questionnaire. Linear regressions adjusted for child BMI, age, sex, and school site were performed at each level.Results: Child perceived cognitive competence wa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locomotor skills(p = 0.04; adjusted R2= 0.035) and object-control skills(p = 0.003; adjusted R2= 0.083) at the child level. Parent education, BMI, and perception of child coordination were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locomotor skills and explained 8.8% of variance, but only parent education was significant(p = 0.04) at the family level. In addition, physical environment wa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locomotor skills(p = 0.02) and explained 5.5% of variance at the environment level.Conclusion: Social-ecological correlates associated with young children's fundamental movement skills are multidimensional and differ according to skill category at the child, family, and environment lev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ivity environment FUNDAMENTAL MOVEMENT SKILLS PARENT education Perceived cognitive competence preschool children
下载PDF
家庭数码设备使用与幼儿社会情感能力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程秀兰 刘利 张慧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10,共10页
数字化时代,数码设备已融入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探究幼儿家庭数码设备拥有及使用情况,分析其与幼儿社会情感能力之间的关系,采用《幼儿家庭数码设备使用经验调查问卷》《中国幼儿社会情绪能力量表(CICSEC)》,对随机抽样的5省份2591... 数字化时代,数码设备已融入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探究幼儿家庭数码设备拥有及使用情况,分析其与幼儿社会情感能力之间的关系,采用《幼儿家庭数码设备使用经验调查问卷》《中国幼儿社会情绪能力量表(CICSEC)》,对随机抽样的5省份2591个家庭中的3-6岁幼儿家长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幼儿首次使用数码设备的年龄、平均每天使用时间、父母监督类型、使用数码设备后的讨论情况等方面的差异对其社会情感能力总体发展以及认知控制、情感表达、情绪调节、共情和亲社会行为各维度均有显著性影响。教育建议:重构家庭数码生态,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科普指南、加强幼儿数字化资源库建设,幼儿园实施家园共育,社区有效参与,构建“家-政-园-社”四级协同育人机制,满足幼儿个性化发展需求,助力幼儿健康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 数码设备使用 社会情感能力
下载PDF
教育戏剧影响中班流动幼儿社会情感能力的实证研究
4
作者 蔡黎曼 黄佩珊 +1 位作者 刘珲 杨雅晴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49-59,共11页
流动儿童作为社会弱势群体,往往面临情感忽视、校园霸凌等风险。探讨和支持流动儿童社会情感能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多组前后测设计,辅以个案观察、访谈、教学日志等定性数据,选取某市城中村一所民办普惠幼儿园各27名中班幼... 流动儿童作为社会弱势群体,往往面临情感忽视、校园霸凌等风险。探讨和支持流动儿童社会情感能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多组前后测设计,辅以个案观察、访谈、教学日志等定性数据,选取某市城中村一所民办普惠幼儿园各27名中班幼儿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针对实验组开展连续12周共24次教育戏剧活动。结果发现:在共情与亲社会行为方面,两组前测差异不显著,干预后实验组幼儿共情与亲社会行为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在认知控制、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方面,两组前测差异不显著,干预后实验组虽得分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这说明,教育戏剧能促进中班流动幼儿社会情感能力发展,其中对共情和亲社会行为的发展能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教育戏剧能为指导流动幼儿社会情感能力发展提供有益参考,幼儿园应以教育戏剧为契机形成适宜的园所课程并持续开展,教师可将戏剧范式应用到一日生活和其他教育活动中解决流动幼儿社会交往的实际问题,将幼儿的戏剧体验转化为个人能力。同时,注重家园社协同育人,共同关注流动儿童社会情感能力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戏剧 社会情感能力 流动儿童 中班幼儿
下载PDF
父子打闹游戏质量对儿童社会能力的影响:儿童性别的调节作用
5
作者 张慧敏 郭菲 陈祉妍 《教育生物学杂志》 2024年第1期6-13,共8页
目的 探讨父子打闹游戏质量与学龄前期儿童社会能力的关系,以及儿童性别的调节效应。方法 采用父母游戏与照顾问卷(parental play and care questionnaire,PPCQ)、幼儿社会能力与行为评定量表(social competence and behavior evaluatio... 目的 探讨父子打闹游戏质量与学龄前期儿童社会能力的关系,以及儿童性别的调节效应。方法 采用父母游戏与照顾问卷(parental play and care questionnaire,PPCQ)、幼儿社会能力与行为评定量表(social competence and behavior evaluation,SCBE-30)、自编人口学问卷对3~6岁学龄前期儿童的801对父母,共1 602人进行调查。结果 相关分析表明,父子打闹游戏质量与儿童社会能力呈显著正相关(r=0.15,P<0.01)。儿童性别在父子打闹游戏质量与儿童社会能力之间的调节作用显著。父子打闹游戏质量对女孩社会能力的预测作用显著(β=0.26,P<0.001);父子打闹游戏质量并不能显著预测男孩的社会能力(β=0.06,P=0.16)。结论 儿童性别调节了父子打闹游戏质量对学龄前期儿童社会能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子打闹游戏 社会能力 性别差异 学龄前期儿童
下载PDF
出生顺序对幼儿社会-情绪能力的影响:母亲育儿胜任感的中介作用
6
作者 黄慧君 刘少英 +1 位作者 周燕青 徐路鑫 《人类工效学》 2024年第3期30-35,共6页
目的探讨3-5岁幼儿社会-情绪能力出生顺序效应的发展及其形成机制,验证母亲育儿胜任感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选取浙江省1132名3-5岁幼儿,其中以228名二孩家庭中的幼子女幼儿匹配相同幼儿园、月龄、性别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独... 目的探讨3-5岁幼儿社会-情绪能力出生顺序效应的发展及其形成机制,验证母亲育儿胜任感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选取浙江省1132名3-5岁幼儿,其中以228名二孩家庭中的幼子女幼儿匹配相同幼儿园、月龄、性别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独生子女幼儿,共456名,使用由母亲报告的《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社会-情绪》(ASQ:SE-2)和《育儿胜任感量表》(C-PSOC)分别评估幼儿的社会-情绪能力和母亲育儿胜任感。结果3-5岁幼儿的社会-情绪出生顺序效应显著,幼子女的社会-情绪能力高于独生子女。3岁幼儿的母亲育儿胜任感在出生顺序和社会-情绪能力间起中介作用,但4岁和5岁幼儿中不存在这一机制。结论3-5岁幼儿的出生顺序与社会-情绪能力相关,母亲育儿胜任感在3岁幼儿的这一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心理学 生育工程 出生顺序 社会-情绪能力 育儿胜任感 幼儿
下载PDF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家庭内部支持和学前儿童社会能力的影响——基于学前儿童父亲样本的研究
7
作者 袁昊杰 岳亚平 +1 位作者 赵一霏 雷佳媛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18,共10页
家庭是学前儿童最早接触的核心微观环境系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及家庭中父亲为学前儿童提供的教育、心理、生活、游戏支持深刻影响着学前儿童的社会能力。对河南省629位学前儿童父亲展开问卷调查,研究发现:父亲家庭支持和儿童的社会能力... 家庭是学前儿童最早接触的核心微观环境系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及家庭中父亲为学前儿童提供的教育、心理、生活、游戏支持深刻影响着学前儿童的社会能力。对河南省629位学前儿童父亲展开问卷调查,研究发现:父亲家庭支持和儿童的社会能力均处于中等水平;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内部支持与学前儿童的社会能力三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Bootstrap法检验表明,家庭内部支持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学前儿童社会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因此,为提升学前儿童的社会能力,应提升对学前儿童父亲的社会支持,增强父亲的育儿意识与能力;优化父亲对儿童家庭支持的结构,为幼儿提供适宜的家庭支持;构建家、园、社协同育儿共同体,塑造幼儿发展的良好生态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家庭支持 学前儿童 社会能力
下载PDF
祖辈-父辈共同养育与学前儿童社会情绪能力的关系:家庭功能及养育倦怠的链式中介作用
8
作者 田凯利 马颖 +1 位作者 张丹 杨晓红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3-94,共12页
为考察祖辈-父辈共同养育和学前儿童社会情绪能力的关系及家庭功能和养育倦怠在其中的作用,采用《学前行为与情绪量表》《祖辈-父辈共同养育关系量表》《家庭功能量表》和《简版养育倦怠量表》对524名3~6岁儿童的母亲进行调查。结果显示... 为考察祖辈-父辈共同养育和学前儿童社会情绪能力的关系及家庭功能和养育倦怠在其中的作用,采用《学前行为与情绪量表》《祖辈-父辈共同养育关系量表》《家庭功能量表》和《简版养育倦怠量表》对524名3~6岁儿童的母亲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祖辈-父辈共同养育可显著正向预测学前儿童社会情绪能力;家庭功能在祖辈-父辈共同养育和学前儿童社会情绪能力间的中介作用显著;家庭功能和养育倦怠在祖辈-父辈共同养育和学前儿童社会情绪能力间具有链式中介作用,且儿童的性别和年龄在中介模型中不具有群组差异。故建议在共同养育的过程中,可通过提升家庭亲密性和适应性,形成团结一致的家庭教育环境,从而减少父辈的养育倦怠,最终提高学前儿童社会情绪能力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祖辈-父辈共同养育 社会情绪能力 家庭功能 养育倦怠 学前儿童 幼儿园幼儿 教养方式
下载PDF
创新素养培养导向下幼儿园科普类图画书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9
作者 夏恩佑 《科教文汇》 2024年第18期165-168,共4页
科普图画书是幼儿科学启蒙的重要工具,对于培养幼儿的创新素养具有关键作用。然而,在当前我国幼儿园的教学实践中,科普类图画书并未得到充分的运用,制约了幼儿科学教育的发展,更阻碍了幼儿创新能力种子的生根发芽。该文通过研究幼儿园... 科普图画书是幼儿科学启蒙的重要工具,对于培养幼儿的创新素养具有关键作用。然而,在当前我国幼儿园的教学实践中,科普类图画书并未得到充分的运用,制约了幼儿科学教育的发展,更阻碍了幼儿创新能力种子的生根发芽。该文通过研究幼儿园科普类图画书教学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高效利用科普图画书提升幼儿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 创新素养 科普类图画书 教学
下载PDF
母子关系、师幼关系与学前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行为 被引量:39
10
作者 李燕芳 徐良苑 +2 位作者 吕莹 刘丽君 王耘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24-634,共11页
母子关系和师幼关系是儿童早期发展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在儿童社会适应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研究以北京市271名学前流动儿童和552名学前城市儿童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母子关系、师幼关系与学前流动儿童的社会技能、外显和内隐问题行为... 母子关系和师幼关系是儿童早期发展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在儿童社会适应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研究以北京市271名学前流动儿童和552名学前城市儿童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母子关系、师幼关系与学前流动儿童的社会技能、外显和内隐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流动儿童母子关系亲密程度低于城市儿童,母子关系冲突性、师幼关系亲密性和冲突性与城市儿童没有差异;(2)母子关系对儿童社会适应行为的预测作用在流动儿童和城市儿童上没有显著差异,母子关系亲密性正向预测社会技能,负向预测内隐问题行为;母子关系冲突性负向预测社会技能,正向预测外显和内隐问题行为;师幼关系亲密性正向预测城市和流动儿童的社会技能,并且显著负向预测流动儿童的内隐问题行为;(3)师幼关系对母子关系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流动儿童而非城市儿童上,师幼关系低冲突能够减少母子关系冲突性对流动儿童社会技能的负向预测作用,师幼关系高亲密能够减少母子关系冲突性对流动儿童内隐问题行为的正向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前流动儿童 母子关系 师幼关系 社会技能 问题行为
下载PDF
上海崇明地区学龄前儿童社会能力与气质类型的关系 被引量:9
11
作者 丁焘 倪俊毅 +4 位作者 徐决平 沈瑾 叶桂云 陈柳 刘晓青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51-554,共4页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社会能力现状及其与其气质类型的关系。方法采用《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儿童气质量表》调查1 251名学龄前儿童。结果不同性别儿童的社会生活能力得分总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女童的独立生活...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社会能力现状及其与其气质类型的关系。方法采用《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儿童气质量表》调查1 251名学龄前儿童。结果不同性别儿童的社会生活能力得分总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女童的独立生活得分优于男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儿童的社会生活能力分级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童中社会能力分级为高常和优秀的较多。8.1%儿童的气质类型属难养型,15.4%为启动缓慢型,69.0%为中间型,7.5%为易养型;不同性别儿童间气质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童难养型比例较高,男童易养型比例较高。不同气质类型儿童的社会生活能力总分及其各项组分得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气质类型儿童的社会生活能力水平不同;根据儿童的气质类型,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有利于儿童社会能力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 社会能力 气质
下载PDF
3~5岁儿童基于能力特质进行信任判断的策略及其发展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庆功 徐芬 周小梅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0-144,共5页
研究采用对偶选择的范式考察了3~5岁儿童基于能力特质进行信任判断的策略。让144名3~5岁儿童在面对能力强和不挑食这两类人时做出信任判断。结果发现3~4岁儿童的信任判断受老师评价偏向的影响,他们的信任选择与老师评价偏向一致。5... 研究采用对偶选择的范式考察了3~5岁儿童基于能力特质进行信任判断的策略。让144名3~5岁儿童在面对能力强和不挑食这两类人时做出信任判断。结果发现3~4岁儿童的信任判断受老师评价偏向的影响,他们的信任选择与老师评价偏向一致。5岁儿童的信任判断则不受老师评价偏向的影响。这些结果表明3~4岁儿童信任判断的策略是依据特质效价,5岁儿童的策略是依据特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任 能力特质 特质理解 策略使用 学前儿童
下载PDF
学前儿童基本动作技能与感知运动能力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宁科 沈信生 +1 位作者 米青 李静羽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3-68,共6页
目的:分析学前儿童基本动作技能与感知运动能力的关系,检测不同性别、年龄学前儿童感知运动能力与基本动作技能的差异。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了298名4~7岁学前儿童(5.5±0.54岁),按照年龄分组测试学前儿童的基本动作技... 目的:分析学前儿童基本动作技能与感知运动能力的关系,检测不同性别、年龄学前儿童感知运动能力与基本动作技能的差异。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了298名4~7岁学前儿童(5.5±0.54岁),按照年龄分组测试学前儿童的基本动作技能与感知运动能力,采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性别、年龄的学前儿童基本动作技能与感知运动能力的差异,采用皮尔森相关分析两者的关系。结果:学前儿童的感知运动能力与基本动作技能有中度的相关性(r=0.468,P<0.001);男童表现出更高的基本动作技能和感知运动能力;大肌肉动作发展测试量表(TGMD-2)与感知运动能力量表在本次研究中有较好的信效度;基本动作技能(20.8)与感知运动能力(2.45)测试总分较低,其中身体移动技能得分较高,物体操作技能得分较低;基本动作技能在年龄分组中呈现出显著差异(P<0.005),性别不同也呈现出差异显著(P<0.001);感知运动能力呈现出显著的性别差异(P<0.001),年龄分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使用的测量工具适合学前儿童基本动作技能发展的评估;男童基本动作技能与感知运动能力水平高于女童;学前儿童感知运动能力与基本动作技能的相关关系在本研究中得到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前儿童 基本动作技能 感知运动能力
下载PDF
幼儿运动感知能力图形量表(PSPC)解析及信效度检验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博 陆颖之 +1 位作者 陈思同 刘阳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1-29,共9页
运动感知能力图形量表(PSPC)是一款基于“自我报告”形式评价儿童运动感知能力的测评工具,同时也可以作为儿童运动能力发展的评测工具。PSPC是在特定的学术背景下产生的,在对PSPC幼儿版本解析的基础上,利用上海市751名幼儿的实证数据对P... 运动感知能力图形量表(PSPC)是一款基于“自我报告”形式评价儿童运动感知能力的测评工具,同时也可以作为儿童运动能力发展的评测工具。PSPC是在特定的学术背景下产生的,在对PSPC幼儿版本解析的基础上,利用上海市751名幼儿的实证数据对PSPC的信效度进行检测,结果也表明PSPC在4~5岁儿童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因此,据此认为PSPC操作标准化且信度、效度较好,可以作为我国4~5岁儿童运动感知能力的测评工具。未来可以从扩大样本量进行PSPC适用性研究和促进幼儿运动感知能力两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研究者们寄希望于本研究可以促进我国幼儿运动感知能力的研究,进一步提升我国运动促进儿童健康研究的国际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感知能力 幼儿 信度效度 运动能力 基本运动技能
下载PDF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学前儿童科学核心素养的指标框架、培育策略及其启示 被引量:2
15
作者 胡恒波 霍力岩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1-64,共14页
为培育学前儿童的科学核心素养,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颁布了《宾夕法尼亚州学前儿童学习标准》。该标准全面厘清了学前儿童科学核心素养的指标框架,围绕生物科学、自然科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环境和生态、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等5大关键领域,呈... 为培育学前儿童的科学核心素养,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颁布了《宾夕法尼亚州学前儿童学习标准》。该标准全面厘清了学前儿童科学核心素养的指标框架,围绕生物科学、自然科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环境和生态、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等5大关键领域,呈现了13个科学核心素养、43个指标维度及其具体的发展指标;同时,还依据指标框架中每个关键领域里的核心素养,针对其下的各个指标维度,从活动设计和材料提供等方面提出了详细的培育策略,为教师培育学前儿童的科学核心素养提供了有力支持。借鉴宾夕法尼亚州的有益经验,我国教师应全面理解学前儿童科学核心素养的学科性与探究性,进而设计针对性的活动并提供丰富的材料,以有效培育学前儿童的科学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 学前儿童 科学核心素养 指标框架 培育策略
下载PDF
家庭护理中游戏对幼儿语言能力发展作用的探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泽菊 张川林 +6 位作者 张先庚 陈霞 唐桃 蒋天昕 钟瑶 周妍 胡燕 《中国疗养医学》 2012年第8期734-735,共2页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中游戏对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作用。方法选取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某幼儿园1~3岁幼儿62例,按父母职业分类和幼儿年龄以分层抽样的方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不予以特殊干预,试验组则指导家长如何与幼儿做游戏,干预分...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中游戏对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作用。方法选取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某幼儿园1~3岁幼儿62例,按父母职业分类和幼儿年龄以分层抽样的方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不予以特殊干预,试验组则指导家长如何与幼儿做游戏,干预分为3个阶段,每个阶段干预时间为1个月,采用津守询问式学龄前儿童精神发育诊断量表进行语言商测量。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幼儿的语言能力比较,试验组幼儿的语言商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的幼儿语言商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事不同职业的父母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有一定影响。结论家庭护理中家长合理运用游戏对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学龄前 游戏 家庭护理 语言能力
下载PDF
父母用应对方式量表的修订及其在学前残疾儿童家长中的适用性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静 李丽华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14-21,共8页
目的:修订父母用应对方式量表(The Coping Health Inventory for Parents,CHIP),检验修订后量表在学前残疾儿童父母群体中的信度和效度,并揭示学前残疾儿童父母应对方式水平与特点。方法:以307名学龄前残疾儿童父母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 目的:修订父母用应对方式量表(The Coping Health Inventory for Parents,CHIP),检验修订后量表在学前残疾儿童父母群体中的信度和效度,并揭示学前残疾儿童父母应对方式水平与特点。方法:以307名学龄前残疾儿童父母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在6周后对其中53人进行重测。结果:修订后量表在原45个条目基础上保留40个条目,因素分析结果维持三个因子;总量表及三个分量表的α系数在0.816以上,分量表重测信度为0.354~0.492(P<0.01);各分量表与校标量表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出良好的效标关联效度。验证性因素分析指标均符合测量学要求。学前残疾儿童父母积极应对方式水平较低,在父母性别、家庭收入、儿童残疾类别与残疾程度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修订后父母用应对方式量表在学前残疾儿童家长群体中的信度、效度较高,可以作为考察学前残疾儿童家长应对方式特点的理想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前残疾儿童 残疾儿童父母 父母用应对方式量表 心理健康 亲职压力 育儿胜任力
下载PDF
幼儿在群体游戏中的应用行为与其社会能力的关系 被引量:2
18
作者 兰岚 雷秀雅 《心理研究》 2014年第5期34-41,共8页
为了探索幼儿在群体游戏中的应用行为特征并研究其与社会能力的关系,选取河北省某幼儿园大班的59名幼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幼儿群体游戏应用行为评估表对儿童在群体游戏中的表现进行观察和评分,并使用问卷测量其社会能力。结果表明:(1)幼... 为了探索幼儿在群体游戏中的应用行为特征并研究其与社会能力的关系,选取河北省某幼儿园大班的59名幼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幼儿群体游戏应用行为评估表对儿童在群体游戏中的表现进行观察和评分,并使用问卷测量其社会能力。结果表明:(1)幼儿在群体游戏中的参与性与活跃度呈显著的正相关,活跃度与规则性呈显著的负相关,参与性和活跃度均与总体表现呈显著的正相关;(2)幼儿在群体游戏中的规则性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3)幼儿在群体游戏中的总体表现及参与性均与社会能力呈显著正相关,并对社会能力有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 群体游戏 社会能力
下载PDF
民间游戏在促进幼儿动作能力发展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梁玉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102-106,共5页
动作能力与儿童身心健康密切相关。民间游戏是人们所传承的各种形式的身体活动,对幼儿运动技能学习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推广民间游戏,不仅可以很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而且可以使我国传统文化得到传承。从事基础教育... 动作能力与儿童身心健康密切相关。民间游戏是人们所传承的各种形式的身体活动,对幼儿运动技能学习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推广民间游戏,不仅可以很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而且可以使我国传统文化得到传承。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应依据动作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将民间游戏与幼儿身体活动融合起来,从游戏内容的选择、游戏趣味性的激发,以及游戏环境的应用等方面,充分开发和利用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以实现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为实现全民健康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游戏 动作能力 幼儿 身体活动
下载PDF
亲职者胜任力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静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22-28,共7页
采用自编的《亲职者胜任力评定问卷》对北京市1024名幼儿家长进行亲职者胜任力调查,采用《3~6岁儿童学习品质观察评价量表》对上述家庭中512名幼儿进行幼儿学习品质调查,以考察亲职者胜任力水平与特征,探讨其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影响作用... 采用自编的《亲职者胜任力评定问卷》对北京市1024名幼儿家长进行亲职者胜任力调查,采用《3~6岁儿童学习品质观察评价量表》对上述家庭中512名幼儿进行幼儿学习品质调查,以考察亲职者胜任力水平与特征,探讨其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影响作用。结果发现(1)亲职者胜任力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养育安全”“教养资源”维度得分最高,“心理成熟”得分最低;(2)亲职者胜任力对幼儿学习品质呈显著正向预测作用。为提高亲职者胜任力以有效培养幼儿学习品质,应整合多元途径,开展未来亲职者职前教育;依托学前教育机构,开展亲职者职后教育;实施园本培训、专题培训,提升教师亲职教育实施能力;搭建家长互助群体,推进亲职者教养能力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市 亲职者胜任力 幼儿学习 学习品质 家庭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