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4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Investigation of Jordanian Education Ministry Employees’ Attitude toward the Using of Cloud ERP 被引量:1
1
作者 Hassan Alhanatleh Murat Akkay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s, Network and System Sciences》 2016年第11期440-450,共12页
ERP systems have become an optimal solution for companies to perform their works with maximum advantages of 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 (ERP). Moreover, even though the cloud computing has many obstacles which need ... ERP systems have become an optimal solution for companies to perform their works with maximum advantages of 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 (ERP). Moreover, even though the cloud computing has many obstacles which need to be solved, but the enterprises always embrace the cloud. Many enterprises tend to adopt the cloud computing paradigm in order to get its leverage in successful and benefit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 there is a growing orientation to move the ERP from inside boundaries of organizations into the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ies. In addition, there were many studies that covered the cloud ERP without concentrating on acceptance the end user for this technology. Thus, this study comes to increase the understanding the attitude of the end user for cloud ERP technology. The main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employees’ attitude towards use of cloud ERP. The conceptual research framework of cloud ERP is prepared based on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 The employees of Queen Rania Center (QRC) in Jordanian Education Ministry used the cloud ERP system which implemented according to this study. The questionnaires are distributed online to the sampl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QRC employees enjoyed using the cloud ERP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 (ERP) Cloud Computing Cloud ERP Jordanian edu-cation Ministry TAM Perceived Usefulness Ease of Use Employee Attitude Queen Rania Center (QRC)
下载PDF
人工智能赋能大学治理:多重效应与治理效能转化 被引量:8
2
作者 张海生 《重庆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36,共12页
当人工智能与大学治理相遇后,数字化不仅成为提升大学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的客观要求,还成为推进大学治理创新和制度变迁的重要途径。根据大学制度的层级结构、治理结构的复杂性程度以及治理事项的数字化程度,建构制度嵌入下人工... 当人工智能与大学治理相遇后,数字化不仅成为提升大学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的客观要求,还成为推进大学治理创新和制度变迁的重要途径。根据大学制度的层级结构、治理结构的复杂性程度以及治理事项的数字化程度,建构制度嵌入下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大学治理的解释模型,并借此模型着重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对大学治理影响的多重效应及其治理效能转化机制/过程。研究发现,在制度嵌入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共同影响下,现代大学治理随着大学制度外显性的不断加强而愈显复杂,在此渐进过程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也就愈加微弱,由此产生了人工智能技术对大学治理影响的多重效应及其治理效能的不同转化和提升机制:大学治理结构的复杂性程度越低,大学制度的层级结构越低,治理领域可数字化的程度就越高,人工智能技术对大学治理的积极效应越显著,大学具体制度得以更迭的可能性越大,也就愈容易借助“技术—制度”协同机制将中国特色现代大学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大学治理结构的复杂化程度越高,大学制度的层级结构越高,治理领域可数字化的程度越低,人工智能技术对大学治理的抑制效应越明显,其所依靠的(部分)基本制度和基础制度被替代/更迭的速度越慢,而被同化的可能性越大,也就越容易走上模仿西方大学制度建设的路径依赖。为此,一方面,要注重人工智能技术对大学治理的积极效应,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对于大学常规性治理、(部分)决策性治理的积极作用,通过大学具体制度和基本制度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推动现代大学制度的标准化建设和精细化发展;另一方面,要警惕人工智能技术对大学治理带来的潜在危险,充分考虑现代大学的组织特性,避免过度技术化而导致大学治理中技术应用的无限拓展和无序泛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技术 大学治理 大学制度 治理结构 教育数字化 治理效能
下载PDF
“三融五链”理念下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徐兰 苏楠 王军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1-147,共7页
随着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的不断深入,加快培养适应新业态、新工艺和新流程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成为赋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为了改善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单一育人主体、校企联动不够深入、人才成长通道不... 随着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的不断深入,加快培养适应新业态、新工艺和新流程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成为赋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为了改善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单一育人主体、校企联动不够深入、人才成长通道不畅、社会认可度不高等现实困境,以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主线,以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三融”理念为契机,以推动教育链、产业链、供应链、人才链和价值链的“五链”衔接为目标,突破职业院校管理边界,构建起现代化、系统化的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具体措施包括:以搭建产教融合多方育人框架为前提,以凝聚科教融汇一体化育人模式为载体,以健全职普融通人才成长体系为保障,以筑牢社会技能训练路径为引擎,以促进社会认同为助力,实现技能型人才培养全流程重构。逐步为区域经济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支撑和应用型技术积累,提升区域产业供应链韧性水平,促进区域产业攀升到价值链高端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能型人才 职普融通 产教融合 科教融汇 “三融五链”
下载PDF
立足中国,面向世界:新文科建设理论研究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
4
作者 宁继鸣 冯迎霜 周汶霏 《新文科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2期94-123,128,共31页
新文科建设恰逢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肩负着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与人才自主培养体系的重大使命,迄今已经走过五年历程。五年来,新文科建设理论研究正在经历一个从概念理念的厘清建构到实践落地、经验凝练、模式形成的发展过... 新文科建设恰逢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肩负着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与人才自主培养体系的重大使命,迄今已经走过五年历程。五年来,新文科建设理论研究正在经历一个从概念理念的厘清建构到实践落地、经验凝练、模式形成的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新文科建设理论研究进展(2018—2023)和文科创新发展海外研究动态(1980—2023)两个维度分别进行历时分析与重点解读。展望未来,新文科建设理论研究应融入时代,发出新文科建设的中国之声;以世界为参照,建构文科教育现代化的中国学派;以强国建设为目标,加快文科理论创新与实践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建设 文科创新发展 理论研究 海外动态
下载PDF
基于“五寓”课程思政理念的中医药人才培养策略研究——以“中药炮制学专论”课程为例
5
作者 曲中原 张天雷 +6 位作者 吴双 郑威 刘琳 李国玉 汲晨锋 李文兰 邹翔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27-133,共7页
中药学类研究生课程重视中药学思维的培养,具有课程思政挖掘的良好基础,但课程思政缺乏系统设计,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入未形成长效机制,专业课程考核和评价欠缺“课程思政”相关指标,“两张皮”问题仍然存在.为此以“中药炮制学专论”... 中药学类研究生课程重视中药学思维的培养,具有课程思政挖掘的良好基础,但课程思政缺乏系统设计,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入未形成长效机制,专业课程考核和评价欠缺“课程思政”相关指标,“两张皮”问题仍然存在.为此以“中药炮制学专论”课程为例,课程团队践行“五寓”课程思政理念,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改进教学方法,拓宽教育场域,实现思政目标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同频共振”.“五寓”课程思政理念的凝练针对性地解决了研究生课程思政教与学中的问题,为中药学学科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寓”课程思政理念 人才培养 “中药炮制学专论”课程
下载PDF
多元智能视角下地方高校“实践基地+创新社团”工程教育模式探究
6
作者 张玉叶 吴继侠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04-107,共4页
以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为理论基础,以地方应用型高校学生工程教学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提出了“实践基地+创新社团”工程教育模式。在该模式下,以项目目标为驱动力,实践基地平台的实验设备、实验项目等为学生创新活动提... 以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为理论基础,以地方应用型高校学生工程教学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提出了“实践基地+创新社团”工程教育模式。在该模式下,以项目目标为驱动力,实践基地平台的实验设备、实验项目等为学生创新活动提供优良的环境和机会,在教师的组织、协调和引导下,通过创新社团的形式组织大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自主创新。“实践基地+创新社团”工程教育模式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也是大学生自主创新和协作能力培养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智能 实践基地 创新社团 工程教育
下载PDF
虚实共耦作用下大学物理“强-创-拔-优”阶跃式教学
7
作者 林雪松 刘瑜 +4 位作者 刘艳丽 赵龙 王忠宝 刘晟楠 刘丽莉 《物理与工程》 2024年第5期103-111,共9页
为加强教育数字化迅速发展背景下的大学物理教学,本文针对目前大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全面分析与整合了课程可用的各种虚拟与现实资源,形成虚拟、现实共耦的大学物理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创建并推进大学物理“强-创-拔-优”阶跃式... 为加强教育数字化迅速发展背景下的大学物理教学,本文针对目前大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全面分析与整合了课程可用的各种虚拟与现实资源,形成虚拟、现实共耦的大学物理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创建并推进大学物理“强-创-拔-优”阶跃式教学设计,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开展“一核三融四位六协同”思政教学,强化课程思政功能;尝试“二环一心”竞赛指导法,开辟“三全育人”新途径;实践“三结合、二引入、一坚持”的“三二一”新型教学方法,发掘教学效率的新增长点;设计并探究“三线五阶段”教学模式,强化教学效果。教学改革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坚持并发展了新工科背景下物理的基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物理 虚实共耦 课程思政 综合训练 教学设计
下载PDF
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英语写作困难探析
8
作者 白延平 胡馨玥 《安顺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01-107,共7页
依据写作错误分析和批判思辨能力的文化和教育属性,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探索思政视角下的大学英语写作困难。学生在语法、词汇、句法和语义等语言层面上存在较多写作错误,而语内迁移和语际迁移是造成写作错误的主要原因... 依据写作错误分析和批判思辨能力的文化和教育属性,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探索思政视角下的大学英语写作困难。学生在语法、词汇、句法和语义等语言层面上存在较多写作错误,而语内迁移和语际迁移是造成写作错误的主要原因;学生缺乏一定的写作积极性,写作内容缺乏一定的思想内涵和批判性思维品质。大学英语写作困难的探析应该兼顾语言和认知,以课程思政为抓手,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引导学生用英语展示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作错误 批判性思维 写作困难 课程思政
下载PDF
外语专业研究生“六位一体”系统性课程思政与德育培养策略探究
9
作者 刘明录 《昌吉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4-98,共5页
作为“三全育人”的重要举措,课程思政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外语专业研究生由于其专业特性有着独特的德育教育特点,因此,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要针对其特点做好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修订,在教材改编、课堂教学、课后活... 作为“三全育人”的重要举措,课程思政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外语专业研究生由于其专业特性有着独特的德育教育特点,因此,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要针对其特点做好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修订,在教材改编、课堂教学、课后活动、专业实践和科学研究等教学活动中融入思政元素,六位一体进行系统性的课程思政,全面多元地推进研究生的德育培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培养 系统性课程思政 德育培养
下载PDF
口述史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与反思 被引量:1
10
作者 崔照笛 张璐瑶 +1 位作者 姜思羽 胡艳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42,I0003,I0004,共15页
口述史作为一项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对2000至2022年间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核心期刊数据库中,以口述史为研究方法的教育研究进行系统性文献综述,分析相关研究的主题分布及... 口述史作为一项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对2000至2022年间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核心期刊数据库中,以口述史为研究方法的教育研究进行系统性文献综述,分析相关研究的主题分布及口述史方法的应用路径,发现:以口述史方法开展的教育研究主要包括“学校教育”和“学校教育中的人”两类主题,前者着力探究学校场所中的教育政策实施、学校的历史与文化、学校内的课程与教学三部分内容,后者聚焦学校领导与精英教师、普通教师、学生、家长及社区成员四类参与者的教育生活经验、观念或实践行动。作为方法的口述史在教育研究中有三种应用路径,分别是史料互证,补充、修正教育史;重构历史,构建个人经验与教育环境的交叉叙事;创造历史记录,凸显个体生命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研究 口述史 教育口述史 学校教育 教育政策
下载PDF
高等教育的多中心布局能提高城市创新水平吗 被引量:3
11
作者 邹炀 《重庆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62,共17页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有赖于高等教育,但高校作为资源依赖型组织,往往受制于政府目标和市场力量,这种独立性的相对欠缺所带来的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直接推动了高等教育在省域空间的多中心布局,这是否有碍于高等教育对经济社会良序...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有赖于高等教育,但高校作为资源依赖型组织,往往受制于政府目标和市场力量,这种独立性的相对欠缺所带来的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直接推动了高等教育在省域空间的多中心布局,这是否有碍于高等教育对经济社会良序发展的促进作用?以2004—2019年23个省份231个城市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高校自主性欠缺所带来的省域高等教育布局多中心化趋势,会对省域内城市的创新水平带来负向影响。第二,基础设施建设的挤出效应是城市创新关键机制。与地方政府博弈互为表里的省域多中心化进程,将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放大地方高校规模扩张所具有的投资拉动属性,并最终挤出城市创新;省域层面知识溢出所带来的网络外部性和城市层面的集聚外部性虽然有利于城市创新,但难以克服多中心布局所带来的负面效应。第三,异质性研究发现,多中心布局只是促进了形式公平,但实际上经济发展水平更差、行政级别更低城市的创新水平受到更为明显的负向影响,中心城市对邻近区域创新水平的溢出效应也间接被削弱。因此,加快转变地方政府的经济增长逻辑和尊重高校主体性地位,避免盲目扩张,是优化省域高等教育布局、提高城市创新水平、助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布局 多中心化 城市创新 高等教育规模扩张
下载PDF
“大思政课”背景下中学化学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径探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史计策 张栩晨 +1 位作者 张沛铭 安晓蕾 《科教文汇》 2024年第13期177-180,共4页
在“大思政课”背景下,中学化学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是“大思政”体系构建、课程改革和提升教学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深挖化学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如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建设、优秀思想事迹、创新创造意识等,实现课... 在“大思政课”背景下,中学化学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是“大思政”体系构建、课程改革和提升教学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深挖化学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如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建设、优秀思想事迹、创新创造意识等,实现课程的全面育人功能,旨在为化学课程开展思政教育提供实施的路径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化学 大思政课 思政教育 实施路径
下载PDF
觉醒家庭——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解读 被引量:2
13
作者 史智才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22-128,共7页
家庭教育是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之基,对个人、家庭、社会影响深远。觉醒家庭是要家庭教育回归家庭,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要突破责任主体对家庭教育的认知、理解及行动困境,觉醒家庭尊重家庭教育内环境、构建学习型家庭... 家庭教育是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之基,对个人、家庭、社会影响深远。觉醒家庭是要家庭教育回归家庭,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要突破责任主体对家庭教育的认知、理解及行动困境,觉醒家庭尊重家庭教育内环境、构建学习型家庭、坚持协同育人原则;打破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实践瓶颈,觉醒家庭实现责任边界与行动边界一致、家庭教育组织协同与育人机制一致;实现家庭教育提质增效,觉醒家庭改变教育认知、转变教育观念、改善教养方式,促进全社会形成教育合力,推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设,优化我国的家庭教育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教育 觉醒家庭 家庭教育促进法
下载PDF
为知识辩护:赫希社会本位教育思想研究
14
作者 张旭亚 张荣伟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4年第2期1-13,共13页
知识是学校教育的前提和基础,社会是学生发展的必然所向。面对美国教育质量和社会公平问题,美国教育学家、语言学家赫希展开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全方位探索,认为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看,提升美国教育质量、促进美国社会公平的关键在于正确认... 知识是学校教育的前提和基础,社会是学生发展的必然所向。面对美国教育质量和社会公平问题,美国教育学家、语言学家赫希展开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全方位探索,认为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看,提升美国教育质量、促进美国社会公平的关键在于正确认识知识之于课程、之于教育、之于社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于学生来说,阅读能力的提升需要积累一定的词汇和背景知识,技能的培养需要建基于特定的领域知识,成为有文化的公民需要掌握标准语言和共享知识,同化新知识需要先前知识作为基础,缩小与其他学生之间的差距需要学习以核心知识为“同心圆”的课程。作为一名教育上的保守主义者,赫希的知识观和教育观都建立在社会本位的立场之上。赫希强调,教育要从儿童本位转向社会本位的观点并不意味着对儿童关怀和爱护的缺失,反而正是儿童本位思想中存在着的过于浪漫的发展观造成了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知识的延迟以及对儿童关爱的错位,剥夺了弱势学生学习知识、改变知识状况的机会,这对弱势学生来说才是真正的不公平。因此,学校必须正视“儿童本位”与“社会本位”之间的辩证关系,在基础教育阶段设置以背景知识、领域知识、共享知识、先前知识、核心知识等为内容的高质量课程体系,让教育实践从知识出发走向社会,培养国家真正需要的、有文化的社会公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希 社会本位 教育思想 知识观 核心知识 美国教育
下载PDF
推进“人工智能+”赋能地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思考——以苏州为例
15
作者 肖洋 郝良峰 +1 位作者 杨传明 范凌云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9-16,107,共9页
人工智能正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进“人工智能+”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对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十分重要。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包括推动传统生产力的内容创新,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动力革新,... 人工智能正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进“人工智能+”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对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十分重要。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包括推动传统生产力的内容创新,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动力革新,提升社会经济整体效能的逻辑焕新。作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苏州积极推进人工智能与本土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但仍面临供需匹配、场景开发、技术攻关、人才培养等维度的挑战。为系统推进“人工智能+”赋能地方新质生产力发展,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多个角度提出对策建议,包括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人工智能+本土产业”深度融合;深化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机制改革,促进“人工智能+场景开发”;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打破“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发展瓶颈;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创新“人工智能+引智育才”人才培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新质生产力 体制机制改革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 苏州
下载PDF
公安院校犯罪现场勘查课程实施科教融合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浙江警察学院为例
16
作者 吴元钊 李康 王继业 《科教文汇》 2024年第14期141-144,共4页
犯罪现场勘查作为公安院校的核心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面临着犯罪形式多样化的新局面,传统的授课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公安侦查办案的需要,亟须在教学供给侧端进行改革。该文尝试在犯罪现场勘查课程教学过程中实施科教融合新模式... 犯罪现场勘查作为公安院校的核心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面临着犯罪形式多样化的新局面,传统的授课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公安侦查办案的需要,亟须在教学供给侧端进行改革。该文尝试在犯罪现场勘查课程教学过程中实施科教融合新模式,拟从融合课程思政新元素、打造全时空全要素动态现场勘查新机制、分类培养研究型人才新模式、锤炼具有“教学练战”一体化新型实训,以及将最新科研项目成果应用到教学等角度进行探索,开展新型犯罪现场勘查教学改革,以期为新时代公安民警培养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安院校 犯罪现场勘查 教学改革 科教融合 公安专业课
下载PDF
“微机原理与单片机技术”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艳茹 《科教文汇》 2024年第2期107-110,共4页
“微机原理与单片机技术”作为高校工科类电子信息及相关专业的一门核心必修课程,是思政教育建设的重要基地。该文通过分析该课程构建思政教育的背景和存在的问题,在概述课程特色的基础上,从制定教学目标、构建教学案例库、改革教学组... “微机原理与单片机技术”作为高校工科类电子信息及相关专业的一门核心必修课程,是思政教育建设的重要基地。该文通过分析该课程构建思政教育的背景和存在的问题,在概述课程特色的基础上,从制定教学目标、构建教学案例库、改革教学组织形式、完善教学反馈评价机制四个方面出发,论述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的具体过程。结合知识传授与正确价值观引导,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潜移默化地达到立德树人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机原理与单片机技术 思政 教学 立德树人
下载PDF
基于人才可持续发展策略审视职业院校“通专教育”之定位
18
作者 闫慧双 《宜宾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6-83,共8页
我国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偏于专业教育,处于基石地位的通识教育以及专业教育的横向发展有所欠缺。基于人才可持续发展策略的考量,以通识教育为基础、宽口径专业教育为主导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未来职业院校发展提供新模式,这既可以... 我国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偏于专业教育,处于基石地位的通识教育以及专业教育的横向发展有所欠缺。基于人才可持续发展策略的考量,以通识教育为基础、宽口径专业教育为主导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未来职业院校发展提供新模式,这既可以提升职业院校毕业生的人力资本价值,又能够实现跨学科交叉培养多元型人才。职业院校可以通过构建完善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打破学科壁垒,推动宽口径专业教育课程和师资队伍建设,以实现人才培养的最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可持续发展策略 职业院校 通识教育 专业教育
下载PDF
高校课程育人:本真、理路与评价
19
作者 吴能表 石定芳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49-56,共8页
立德树人居于学校教育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需要将其落实到课程育人的生动实践中。但是,在课程育人的具体实践中,仍有部分教师将其简单化为“课程+育人”的生硬结合,导致课程育人容易陷入理论教条窠臼。为此,高校教师应充分认识到高校课... 立德树人居于学校教育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需要将其落实到课程育人的生动实践中。但是,在课程育人的具体实践中,仍有部分教师将其简单化为“课程+育人”的生硬结合,导致课程育人容易陷入理论教条窠臼。为此,高校教师应充分认识到高校课程育人在目标要求、重点内容、转型路径上的人性化、时代化和数字化本真意蕴,从教师素养、课程建设、课堂教学三个方面开展育人实践。在此基础上,针对具体课程的育人效果而言,可以从目标设定、内容选择、方法实施、结果呈现等方面进行评价,从而进一步推动课程育人的生动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育人 立德树人 高校课程 本科教育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基于循证实践的“V-EBP”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增值评价体系研究
20
作者 李刚 王嘉琦 《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 2024年第1期63-68,95,共7页
高质量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是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其教育质量评价一直是普遍关注的问题。随着时代发展与教育理念的革新,传统评价方式已经不能全面衡量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增值评价为问题解决提供了新视角。基于此,本研究... 高质量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是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其教育质量评价一直是普遍关注的问题。随着时代发展与教育理念的革新,传统评价方式已经不能全面衡量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增值评价为问题解决提供了新视角。基于此,本研究在分析增值评价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亟待改革内容的意义,以及阐释循证实践对支持该评价体系的改进的价值与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基线测评、过程监控、证据采集、终结测评以及增值分析五位一体的“V-EBP”专业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提出了注重大数据技术使用,实现多模态数据融合分析;合理选择评价分析工具,坚持量化与质性描述结合;基于实践适当调整,推进理想化增值评价体系的实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实践“ V-EBP”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 增值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