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2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on Farmland System in Shandong Peninsula
1
作者 陈桥 芦清水 +1 位作者 宋召军 程伟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2年第6期1331-1334,共4页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on farmland system in Shandong Peninsula. [Method] In Shandong Peninsula, the effects were studied and analyzed using remote sensing a...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on farmland system in Shandong Peninsula. [Method] In Shandong Peninsula, the effects were studied and analyzed using remote sensing and image interpretation with spatial data analysis and statistic data analysis. [Result] During researching periods in Shandong Peninsula, wasteland area changed from decreasing to increasing; farmland area was declining; orchard and forestry areas were increasing, mainly resulting from political policies and benefits maximization of farmers. Meanwhile, chemical fertilizers and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are more frequently applied with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leading significant effects on environment, industry and urban. [Conclusion] More policies should be formulated to promot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Shandong Peninsula farmland system Management method of farmland
下载PDF
Assessing the Real Value of Farmland in China 被引量:5
2
作者 HU Rong QIU Dao-chi +2 位作者 XIE De-ti WANG Xin-ya ZHANG Lin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4年第5期1218-1230,共13页
The preservation of farmland is a growing concern in China because the fact that China possesses limited land resources and the world's largest population presents a clear contradiction. Only when the value of far... The preservation of farmland is a growing concern in China because the fact that China possesses limited land resources and the world's largest population presents a clear contradiction. Only when the value of farmland is fully appreciated in commercial markets can farmland preservation be effectively achieved. The current study constructed a model to evaluate the economic, social, and ecological value of farmland in China according to the connotation of values. As a case study, the value of Chinese farmland was estimated in 1999, 2002, 2005, 2008, and 2011 using the established model. Although the amount of farmland was greatly reduced from 1999 to 2011 due to constructive occupation, agricultural restructuring,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disaster destruction, the value of this farmland increased from 220.71×1012 to 736.26×1012 RMB Yuan as a result of the multifunctional nature and scarcity of farmland during the same period. The potential value of farmland in China was huge, but the value in the market was greatly underestimated, especially in regard to its social and ecological value. This study proposes a new method that integrates the discounted value of all future services provided by a natural resource(for the society and individuals) to evaluate the resource assets, provides a scientific foundation for the preservation and operation of farmland assets, and explores ways to increase farmers' property inco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rmland resource farmland preservation Real value Land China
下载PDF
Recommendations for Large-scale Farmland Operation in Hilly Areas Based on Long Tail Theory
3
作者 Changsheng QIU Dingxiang LIU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4年第8期53-56,共4页
At the background of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this paper analyzed and discussed factors restricting large-scale farmland operation in China's hilly areas from the qualitative perspective. It recognized large-sc... At the background of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this paper analyzed and discussed factors restricting large-scale farmland operation in China's hilly areas from the qualitative perspective. It recognized large-scale farmland oper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long tail theory. Finally,it came up with recommendations for developing large-scale farmland operation in hilly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HILLY areas Large-scal
下载PDF
An examination on several key problems inChina's urbanization process
4
作者 YAO Shi-mou Xiu-min, Roger Chan(1. Nanjing Institute of Geograph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Nanjing 21008, China 2.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1999年第3期280-286,共7页
Industrialization is the leading factor to urbanization which is the inexorable trend ofeconomic construction. In the future urbanization process three key problems are identified as I)relation between urban construct... Industrialization is the leading factor to urbanization which is the inexorable trend ofeconomic construction. In the future urbanization process three key problems are identified as I)relation between urban construction and cultivared land protetion, 2) how to take China's way tourbanization, and 3) China should take the Way of nd and urban coordination and forbid to occupyagricultural land for blind urbsn condtr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ization process farmland conversion environment protection
下载PDF
On China's New Urbanization and Land Use
5
作者 Rui SONG Zhongxiang YU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6年第5期65-66,70,共3页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history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urbanization,as well as the adverse effects on farmland during the past urbanization process,and points out the major problems in land use during urbani...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history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urbanization,as well as the adverse effects on farmland during the past urbanization process,and points out the major problems in land use during urbanization. Finally,this paper brings forward the relevant recommendations: promoting the new urbanization centered around farmer citizenization and strengthening the transfer of agricultural land; developing and implementing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reduction plan and controlling construction land increment from the supply side; implementing land use and ecological coordination proj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RDS New urbanization LAND USE farmland PROTECTION
下载PDF
A meta-analysis of heavy metals pollution in farmland and urban soils in China over the past 20 years 被引量:65
6
作者 Xuehong Yuan Nandong Xue Zhiguang Ha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3期217-226,共10页
A total of 713 research papers about field monitor experiments of heavy metals in farmland and urban soils in China,published from 2000 to 2019,were obtained.A meta-analysis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level of Chin... A total of 713 research papers about field monitor experiments of heavy metals in farmland and urban soils in China,published from 2000 to 2019,were obtained.A meta-analysis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level of China's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soils,mainly focusing on eight heavy metals.It was found that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s of cadmium(Cd),lead(Pb),zinc(Zn),copper(Cu),mercury(Hg),chromium(Cr),nickel(Ni),and arsenic(As)in China were 0.19,30.74,85.86,25.81,0.074,67.37,27.77 and 8.89 mg/kg,respectively.Compared with the background value(0.097 mg/kg),the Cd content showed a twofold(0.19 mg/kg)rise in farmland soils and a threefold(0.29 mg/kg)rise in urban soils.The decreasing order of the mean Igeo was Cd(1.77)>Pb(0.62)>Zn(0.60)>Cu(0.58)>Hg(0.57)>Cr(0.54)>Ni(0.47)>As(0.28).Nearly 33.54%and 44.65%of sites in farmland and urban soils were polluted with Cd.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s of eight heavy metals were not sensitive change in recent two decades in farmland and urban soils.The average P_n values for urban(2.52)and farmland(2.15)soils showed that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urban soils was more serious than that in farmland,and the middle Yangtze River regions,where industrial activity dominates,were the most polluted.The meta-analysis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d the current pollution situation of soil heavy metal,and provided important basis for soil management and environment prevention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vy metals farmland soils Urban soils Pollution assessment META-ANALYSIS
原文传递
基于情景体验的城市公共空间“共享农田”景观设计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雨婷 唐程璇 胡剑忠 《设计》 2024年第3期148-151,共4页
运用情景体验理论构建城市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策略,探究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景观设计中赋予情景体验模式的重要性。以情景体验设计为切入点,通过分析梳理城市公共空间与城市居民之间的相互关系,对当前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中的人群参与... 运用情景体验理论构建城市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策略,探究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景观设计中赋予情景体验模式的重要性。以情景体验设计为切入点,通过分析梳理城市公共空间与城市居民之间的相互关系,对当前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中的人群参与性问题进行反思。提出基于情景体验理论的以人为本、情景交融设计策略,赋予城市公共空间共享理念,并以成都市郫都区滨江绿道公共空间为例展开实践。该方法可为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后续研究提供新的思考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景体验 城市公共空间 共享模式 共享农田 景观设计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耕地利用绿色转型与城乡融合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格局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柯新利 邓洁 宋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5773-5785,共13页
在深入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背景下,探究耕地利用绿色转型与城乡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是解决耕地保护、生态保育与经济建设之间冲突的关键。从人地关系视角剖析了耕地利用绿色转型与城乡融合... 在深入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背景下,探究耕地利用绿色转型与城乡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是解决耕地保护、生态保育与经济建设之间冲突的关键。从人地关系视角剖析了耕地利用绿色转型与城乡融合发展的耦合机理;通过解读耕地利用绿色转型与城乡融合发展的内涵构建了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并以长江经济带130个地级市为例,基于2000、2005、2010、2015和2020年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耕地利用绿色转型与城乡融合发展耦合协调的时空格局特征。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长江经济带耕地利用绿色转型指数由0.208增至0.294,增幅为40.802%,呈现“东北部高西南部低”的分布特征。(2)2000—2020年长江经济带城乡融合发展指数由0.465增至0.492,增幅为5.858%,呈现“中东部高西南部低”的分布特征。(3)2000—2020年长江经济带耕地利用绿色转型与城乡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度由0.556上升到0.612,增幅为11.065%,呈现“中东部高西部低”的分布特征;耦合协调类型从基本协调型转变为中度协调型。各子系统间的耦合协调程度差异较大,耕地利用绿色转型各子系统中,模式转型与城乡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度较低;城乡融合发展各子系统中,人口融合、空间融合与耕地利用绿色转型的耦合协调度较低。(4)耕地利用绿色转型中的模式转型,城乡融合发展中的人口融合、空间融合是长江经济带发展需重点关注的问题。研究结果可为长江经济带耕地资源的优化利用、生态保护以及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耕地利用绿色转型 城乡融合发展 耦合协调度 时空演变
下载PDF
荆州市城市扩张与耕地流失的EKC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9
作者 臧南南 孔令成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8期43-46,共4页
[目的]以荆州市为例,探讨城市扩张与耕地流失的关系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方法]利用中国30 m年度土地覆盖数据集,分析1990—2019年城市扩张和耕地流失的时空格局及区域差异。引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假设,通过省级面板数据回归分析... [目的]以荆州市为例,探讨城市扩张与耕地流失的关系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方法]利用中国30 m年度土地覆盖数据集,分析1990—2019年城市扩张和耕地流失的时空格局及区域差异。引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假设,通过省级面板数据回归分析,检验城市扩张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利用未来城市用地扩张(FULE)数据集预测未来情景下的耕地压力。[结果]城市扩张是耕地流失的主要原因,城市扩张的面积占新建城市用地面积的76%和耕地流失面积的28%。县级以上城市更倾向于利用耕地进行建设,而县级以下城市则有更多耕地转化为其他用途。城市扩张与耕地流失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表明耕地流失随经济增长先增后减,2012年达到拐点后开始脱钩。一些沿江和大型城市已经进入耕地流失减少的阶段,而一些内陆和中小型城市仍处于耕地流失增加的阶段。预计到2050年,荆州市将有30万~40万hm^(2)耕地被城市用地占用,三、四线城市损失最大。[结论]建议加强土地规划管理,控制城市扩张,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护耕地资源,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扩张 耕地流失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 荆州市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建设用地扩张和耕地保护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的影响研究
10
作者 王迎英 张刘臻 +4 位作者 甄延临 张从果 董佳琦 卢学鹤 张秀英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5-41,共7页
基于DNDC(DeNitrification-DeComposition)和IBIS(Integrated Biosphere Simulator)模型模拟农田、林地、草地生态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和碳汇通量,进而评估2000-2020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建设用地扩张和新增耕地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的影... 基于DNDC(DeNitrification-DeComposition)和IBIS(Integrated Biosphere Simulator)模型模拟农田、林地、草地生态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和碳汇通量,进而评估2000-2020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建设用地扩张和新增耕地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2020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林地、草地和农田生态系统均承担碳汇功能,总碳汇平均值为4439.56±3257.83 kg C hm^(-2)·a^(-1),呈现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②2000-2020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新增建设用地13702.09 km^(2),引起陆地生态系统碳汇损失8.21 Tg C,若不考虑碳汇的空间异质性,则碳汇损失7.87 Tg C;③2000-2020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新增耕地1236.58 km^(2)(27.42%和25.85%转入源分别为林地和草地),导致碳汇增加0.28 Tg C;④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农田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固碳能力且其碳汇具有较强的空间异质性,耕地保护政策降低了建设用地扩张引起的碳汇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生态系统碳汇 建设用地扩张 耕地保护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下载PDF
基于PLUS空间决策模型的城镇与农业空间协调布局优化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运平 林建平 +3 位作者 黄艺敏 陈永林 朱晨辉 袁浩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233-243,F0003,共12页
正确处理好农业空间与城镇空间之间的矛盾,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城镇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为例,应用GIS技术,在耕地与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引入PLUS模型、凸壳模型预测城市扩张范围及类型,初... 正确处理好农业空间与城镇空间之间的矛盾,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城镇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为例,应用GIS技术,在耕地与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引入PLUS模型、凸壳模型预测城市扩张范围及类型,初步划定城镇开发边界与永久基本农田布局,并根据城市发展规律和冲突矛盾协调原则,对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进行优化。结果表明:1)南康区综合质量高的耕地主要集中于唐江镇、镜坝镇、凤岗镇等乡镇;建设开发适宜性评价综合得分由高到低呈现出中心城区向四周乡镇圈层式扩散的分布情况,东山街道、蓉江街道的分值最高。2)PLUS模型预测至2035年南康区新增建设用地为3362.85 hm^(2)(其中城镇建设用地2023.06 hm^(2)),凸壳模型得出南康区扩张类型属于外延型,蓉江街道和东山街道是未来城区扩张发展的重点区域。3)以耕地国家利用等平均值为标准,将农业空间划分为保护区、储备区与一般耕地,当城镇开发边界与保护区发生空间冲突时,调整城镇开发边界,优先保护农田;当城镇开发边界与储备区、一般耕地发生空间冲突时,调出农田,保障城镇发展。研究结果可为耕地资源保护提供参考,为永久基本农田与城镇开发边界优化协调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城镇空间 农业空间 耕地保护 PLUS模型 布局优化
下载PDF
城市居民的城郊农田生态系统保护付费意愿及其对环境亲和力的响应研究
12
作者 李福夺 方正 尹昌斌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49-759,共11页
基于上海市实地调查,从生态系统服务付费视角,采用CVM方法测算城市居民对城郊农田生态系统保护的支付意愿,且通过结构建模模拟居民环境亲和力向支付意愿演化的过程。结果表明:全样本情景下,城市居民年均支付水平为130.2元,而在排除抗拒... 基于上海市实地调查,从生态系统服务付费视角,采用CVM方法测算城市居民对城郊农田生态系统保护的支付意愿,且通过结构建模模拟居民环境亲和力向支付意愿演化的过程。结果表明:全样本情景下,城市居民年均支付水平为130.2元,而在排除抗拒支付样本情况下年均支付水平为174.7元,由此估计上海市全部城镇家庭的总支付金额为7.19亿元,基本可实现对当前政策性耕地保护补贴的替代;环境亲和力改善显著提高持有高支付意愿的概率,这意味着提升居民的环境亲和力对城郊农田生态系统保护的深度融资具有较大政策价值;环境亲和力经外部环境感知、生态系统服务认知和行为态度的介导可对支付意愿产生催化作用,而感知支付能力可在上述介导过程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据此,建议建立城市居民城郊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付费机制,且通过多渠道提升居民的环境知识和环境素养,培育居民环境亲和力,从而为引导付费行为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居民 城郊农田生态系统 行为态度 支付意愿 环境亲和力
下载PDF
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作用研究——基于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1
13
作者 贾雨璇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38-43,共6页
基于2011—202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将农地“三权分置”制度改革作为虚拟变量,在考虑其内生性基础上进行基准回归,并分析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农地“三权分置”政策能够有效促进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 基于2011—202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将农地“三权分置”制度改革作为虚拟变量,在考虑其内生性基础上进行基准回归,并分析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农地“三权分置”政策能够有效促进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但其边际效应存在政府干预程度的异质性;农地“三权分置”制度改革可通过农地流转间接促进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据此提出应持续深化农地“三权分置”改革、完善相关制度与规定和规范农地流转市场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产权制度改革 城乡收入差距 三权分置
下载PDF
城市居民的城郊绿色农田建设付费意愿——基于自然亲和力和社会规范影响的考察
14
作者 张康洁 李福夺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0-91,共12页
文章基于上海市639份城市居民调查数据,综合运用Ordered Logit、PLS-SEM、Bootstrap等实证方法,探究了自然亲和力和社会规范对城市居民城郊绿色农田建设付费意愿的作用路径及演化机理。研究发现,城市居民普遍比较愿意为城郊绿色农田建... 文章基于上海市639份城市居民调查数据,综合运用Ordered Logit、PLS-SEM、Bootstrap等实证方法,探究了自然亲和力和社会规范对城市居民城郊绿色农田建设付费意愿的作用路径及演化机理。研究发现,城市居民普遍比较愿意为城郊绿色农田建设付费,且自然亲和力和社会规范的增强均显著降低其持有低付费意愿的概率,而提高持有高付费意愿的概率;自然亲和力和社会规范既能直接促进居民付费意愿,又可通过生态系统服务认知、生态系统保护责任意识对付费意愿产生间接影响,且均以间接影响为主;自然亲和力对付费意愿影响的总效应大于社会规范的影响,同时两者作用存在一定互补性。研究结论对构建城市居民城郊绿色农田建设可持续付费机制具有政策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郊绿色农田建设 城市居民 自然亲和力 社会规范 付费意愿
下载PDF
基于“三生”空间协调与综合质量评价下的永久基本农田布局优化
15
作者 张丽丽 周丙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2期79-84,89,共7页
[目的]探究基于“三生”空间协调与综合质量评价下的永久基本农田布局优化思路及建议。[方法]基于GIS平台,以吉安县作为研究区,构建综合质量评价体系,借助熵值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得到耕地综合质量得分,进一步叠加上轮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 [目的]探究基于“三生”空间协调与综合质量评价下的永久基本农田布局优化思路及建议。[方法]基于GIS平台,以吉安县作为研究区,构建综合质量评价体系,借助熵值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得到耕地综合质量得分,进一步叠加上轮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基于生态安全、城市建设发展的约束条件下,对初步划定结果进行优化,得到最终布局优化结果。[结果]基于耕地综合质量评价结果,按照耕地质量综合评价得分,得到适宜划入永久基本农田的一般耕地面积为44560.89 hm^(2),考虑原有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协调城市发展,分为保留、调入、调出3种情况,得到最终永久基本农田优化面积为43097.52 hm^(2)。[结论]研究结果遵循了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优质、聚集和稳定的思路,以及数量不减、质量不降、布局稳定的布局优化要求,可为吉安县永久基本农田布局优化以及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基本农田布局优化 生态优先 城市发展 空间协调
下载PDF
重庆市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标准研究 被引量:30
16
作者 廖和平 王玄德 +1 位作者 沈燕 邓健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2-48,共7页
研究目的:应用资源环境经济学理论,研究设计耕地资源价值体系及其测算方法,定量测算重庆市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标准。研究方法:定量评估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2007年重庆市耕地资源价值为94.45元/m^2,其中经济产出价值5.33元/m^2,... 研究目的:应用资源环境经济学理论,研究设计耕地资源价值体系及其测算方法,定量测算重庆市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标准。研究方法:定量评估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2007年重庆市耕地资源价值为94.45元/m^2,其中经济产出价值5.33元/m^2,社会保障价值7.35元/m^2,发展权价值34.01元/m^2,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价值35.63元/m^2,生态环境价值12.13元/m^2。重庆市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标准应为3.92元/m^2·a。研究结论:耕地资源价值涉及个人与社会2个权利主体,包括经济产出价值、社会保障价值、发展权价值、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价值和生态安全价值5个方面。制定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标准是凸显耕地价值,有效实施耕地保护政策的关键。由于部分耕地资源价值已在市场交易中得到补偿,部分价值被耕地盈余区的耕地使用者享有,因而耕地保护补偿标准不是按照耕地价值进行完全补偿,而是对耕地保护机会成本损失的综合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经济 耕地保护 区域补偿标准 耕地价值
下载PDF
农户耕地保护补偿意愿及其影响机理研究 被引量:53
17
作者 陈志刚 黄贤金 +1 位作者 卢艳霞 周建春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0-25,共6页
研究目的:探讨不同地区农户对耕地保护补偿标准的意愿,并对其影响机理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证检验。研究方法:农户调查、计量模型分析。研究结果:农户对耕地保护补偿标准的意愿相对较低,其中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户对补偿标准的要求要明显高于... 研究目的:探讨不同地区农户对耕地保护补偿标准的意愿,并对其影响机理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证检验。研究方法:农户调查、计量模型分析。研究结果:农户对耕地保护补偿标准的意愿相对较低,其中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户对补偿标准的要求要明显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而在影响农户耕地保护补偿意愿的诸因素中,地区差异、农户受教育水平及农户对征地的意愿发挥着比较显著的作用。研究结论:本研究为推进和落实农户耕地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提供了借鉴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 补偿意愿 影响机理 农户
下载PDF
耕地保护补偿的经济学解释 被引量:40
18
作者 周小平 柴铎 +1 位作者 卢艳霞 宋丽洁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30-35,共6页
研究目的:分析耕地保护补偿中的价值分配调整,为补偿标准核算和补偿模式设计奠定理论基础。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模型分析法。研究结果:耕地资源配置中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是建立补偿机制的原因,耕地保护补偿是通过重新调整耕地价值... 研究目的:分析耕地保护补偿中的价值分配调整,为补偿标准核算和补偿模式设计奠定理论基础。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模型分析法。研究结果:耕地资源配置中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是建立补偿机制的原因,耕地保护补偿是通过重新调整耕地价值分配、使耕地价值的外部性内部化的过程,其基本思路是"公平优先、效率跟进"。研究结论:根据福利经济学的边际生产率分配论以及外部性内部化的基本原理得到耕地保护补偿的三大基本条件,确定补偿提供者和接受者的依据是外部性的提供或接受情况;耕地保护主体的机会成本损失是补偿额的下限,而耕地为其他社会成员提供的正外部性价值应是补偿额的上限;应根据各地的占地压力实际进行梯度化补偿,对占地压力过大或过小地区进行补偿是不经济或没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经济 耕地保护补偿 机会成本 外部性
下载PDF
数量质量并重管理的耕地保护政策研究 被引量:59
19
作者 陈桂珅 张蕾娜 +1 位作者 程锋 郧文聚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9-43,共5页
研究目的:研究中国耕地保护的现状,构建数量质量并重的耕地保护体系。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因果分析法。研究结果:(1)中国耕地保护的现状是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等级不高、分布细碎、后备资源少;(2)数量质量并重管理的耕地保护体系是严... 研究目的:研究中国耕地保护的现状,构建数量质量并重的耕地保护体系。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因果分析法。研究结果:(1)中国耕地保护的现状是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等级不高、分布细碎、后备资源少;(2)数量质量并重管理的耕地保护体系是严守耕地红线、提升耕地等级、稳定耕地布局、严格耕地占补。研究结论:农用地分等成果是耕地质量保护的有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 基本农田 农用地分等 按等级折算
下载PDF
农户农地城市流转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武汉市城乡交错区农户为例 被引量:15
20
作者 李晓云 张安录 +2 位作者 高进云 乔荣峰 陈莹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71-475,共5页
研究农户农地城市流转意愿对实现合理的农地城市流转、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依据武汉市远城区和近城区33村143户农户实地随机抽样样本,采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户农地城市流转意愿的因子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基础设施与服... 研究农户农地城市流转意愿对实现合理的农地城市流转、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依据武汉市远城区和近城区33村143户农户实地随机抽样样本,采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户农地城市流转意愿的因子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基础设施与服务的改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是影响远、近城区农户农地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近城区农户的意愿还受农地补偿收益的影响。针对影响力最大的因子采取措施,可以最大程度符合农户意愿,保障农户利益,在满足建设用地需求与农户保有农地之间寻找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城市流转 流转意愿 影响因素 远近郊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