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Assessment of the Influence of Bottomhole Pressure Drawdown on Terrigenous Reservoir Permeability and Well Productivity 被引量:1
1
作者 Sergey Popov Sergey Chernyshov Evgeniy Gladkikh 《Fluid Dynamics & Materials Processing》 EI 2023年第3期619-634,共16页
During oil and gas fields development,a decrease in reservoir and bottomhole pressure has often a detrimental effect on reservoir properties,especially permeability.This study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laboratory tests ... During oil and gas fields development,a decrease in reservoir and bottomhole pressure has often a detrimental effect on reservoir properties,especially permeability.This study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laboratory test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response of terrigenous reservoir core-sample permeability to changes in the effective stresses and a decrease in the reservoir pressure.The considered samples were exposed for a long time to a constant high effective stress for a more reliable assessment of the viscoplastic deformations.According to these experiments,the decrease of the core samples permeability may reach 21%with a decrease in pressure by 9.5 MPa from the initial reservoir conditions.Numerical simulations have been also conducted.These have been based on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ing of the near-wellbore zone of the terrigenous reservoir using poroelasticity relations.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a limited decrease in reservoir permeability in the near-wellbore zone(by 17%,which can lead to a decrease in the well productivity by 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rrigenous reservoir PERMEABILITY core sample reservoir pressure bottomhole pressure drawdown effective stress well productivity
下载PDF
Transient Pressure Behavior of a Well Located between a Constant Pressure Boundary and a Sealing Fault 被引量:1
2
作者 R. Trabelsi F. Boukadi +4 位作者 A. Seibi D. Allen F. Sebring T. Mannon H. Trabelsi 《Natural Resources》 2017年第10期646-656,共11页
Pressure transient analysis has been used to evaluate performance of a well located between one sealing fault and one constant pressure boundary. Type curves were generated by determining 1) dimensionless pressure and... Pressure transient analysis has been used to evaluate performance of a well located between one sealing fault and one constant pressure boundary. Type curves were generated by determining 1) dimensionless pressure and 2) rate of change of dimensionless pressure drop with respect to dimensionless time. When the well is located closer to the no flow boundary, both sets of type curves have three distinct slopes. These slopes characterize: 1) flow in an infinite reservoir, 2) presence of the no flow, and 3) the constant-pressure boundaries. When the well is closer to the constant pressure boundary, the type curves show two distinct slopes. These correspond to: 1) flow in an infinite reservoir, and 2) the presence of a constant pressure boundary. The type curves can be used to match actual pressure drawdown data and determine the drainage area and relative well location with respect to physical bounda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ssure TRANSIENT Principle of SUPERPOSITION INFINITE Reservoir No Flow BOUNDARY Constant pressure BOUNDARY drawdown Drainage Area
下载PDF
Numerical analysis of rapid drawdown: Applications in real cases 被引量:1
3
作者 Eduardo E. Alonso Nuria M. Pinyol 《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I CAS CSCD 2016年第3期175-182,共8页
In this study, rapid drawdown scenarios were analyzed by means of numerical examples as well as modeling of real cases with in situ measurements.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evaluate different approaches available for... In this study, rapid drawdown scenarios were analyzed by means of numerical examples as well as modeling of real cases with in situ measurements.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evaluate different approaches available for calculating pore water pressure distributions during and after a drawdown. To do that, a single slope subjected to a drawdown was first analyzed under different calculation alternatives, and numerical results were discussed. Simple methods, such as undrained analysis and pure flow analysis, implicitly assuming a rigid soil skeleton, lead to significant errors in pore water pressure distributions when compared with coupled flow-deformation analysis. A similar analysis was performed for the upstream slope of the Glen Shira Dam, Scotland, and numerical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field measurements during a controlled drawdown. Field records indicate that classical undrained calculations are conservative but unrealistic. Then, a recent case of a major landslide triggered by a rapid drawdown in a reservoir was interpreted. A key aspect of the case was the correct characterization of permeability of a representative soil profile. This was achieved by combining laboratory test results and a back analysis of pore water pressure time records during a period of reservoir water level fluctuations. The results highlight the difficulty of predicting whether the pore water pressure is overestimated or underestimated when using simplified approaches, and it is concluded that predicting the pore water pressure distribution in a slope after a rapid drawdown requires a coupled flow-deformation analysis in saturated and unsaturated porous med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MECHANICAL coupling Coupled flow-deformation ANALYSIS Numerical ANALYSIS drawdown LANDSLIDE PORE water pressure
下载PDF
不稳定试井技术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玮淇 管英柱 +2 位作者 张金发 汪沪亮 纪国法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26,共8页
为更好监测油气藏生产动态,提升油气田试井产能,梳理了4种常用不稳定试井技术的原理、解释方法及应用效果,分析了不稳定试井技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未来的重点攻关方向。结果表明:目前常用的不稳定试井技术主要存在井间干扰现象严重、... 为更好监测油气藏生产动态,提升油气田试井产能,梳理了4种常用不稳定试井技术的原理、解释方法及应用效果,分析了不稳定试井技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未来的重点攻关方向。结果表明:目前常用的不稳定试井技术主要存在井间干扰现象严重、试井曲线特征复杂、试井解释准确率低且复杂断块油藏常规试井效率低和损耗大等问题;数值试井、垂向干扰试井及低频脉冲试井等新型试井技术可解决常规不稳定试井技术存在的问题;不稳定试井技术下步发展趋势是深层超深层测试工艺、低渗致密储层测试资料评价、压裂效果评价及资料的综合应用等方面,可着重于数值试井、多分层试井等方面的技术攻关。通过对不稳定试井技术的综合剖析,可对现场测试提供技术参考,并为后续技术发展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试井 压力恢复试井 压力降落试井 干扰试井 脉冲试井
下载PDF
枯竭油气藏储气库出砂机理及防砂研究进展
5
作者 秦余福 谢瑞阳 +3 位作者 冯代英 米建华 路昊昕 刘建军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4年第7期1-7,共7页
枯竭油气藏储气库出砂会导致储层损害、井下管柱磨蚀及地面辅助设备故障等危害,严重影响储气库安全运行和有效储气能力。本文从油气藏开发阶段与储气库运行阶段出砂的异同出发,调研分析了现有枯竭油气藏储气库出砂机理、临界出砂生产压... 枯竭油气藏储气库出砂会导致储层损害、井下管柱磨蚀及地面辅助设备故障等危害,严重影响储气库安全运行和有效储气能力。本文从油气藏开发阶段与储气库运行阶段出砂的异同出发,调研分析了现有枯竭油气藏储气库出砂机理、临界出砂生产压差预测以及防砂工程措施,对储气库出砂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总结,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以及未来攻关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竭油气藏储气库 出砂机理 临界生产压差 模拟实验 数值模拟 防砂措施
下载PDF
确定煤层气井合理生产压差的新思路 被引量:12
6
作者 毛慧 韩国庆 +2 位作者 吴晓东 孟尚志 莫日和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2-55,111,共4页
生产压差是煤层气井能够正常排采的关键,影响煤层的渗透率,进而影响了产气量。目前绝大多数的井底流压计算模型和方法都只适用于常规的油气井,在煤层气井应用上存在局限性。为此,在分析煤层气井生产压差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确定煤... 生产压差是煤层气井能够正常排采的关键,影响煤层的渗透率,进而影响了产气量。目前绝大多数的井底流压计算模型和方法都只适用于常规的油气井,在煤层气井应用上存在局限性。为此,在分析煤层气井生产压差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确定煤层气井合理生产压差的两种方法——产能方程法和修正公式法,分别根据煤层气井不同阶段的产能方程和煤层气藏井底流压修正后的计算公式确定煤层气井的生产压差,并在柳林地区FL-EP3井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修正公式法用来确定煤层气合理生产压差效果较好,与实际生产数据相比,使用确定的简化和修正后的煤层气藏井底流压计算公式所得出的生产压差数据误差在4%以内,为煤层气井合理生产压差的确定和正常排采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生产压差 产能方程 修正 渗透率 产气量 柳林地区
下载PDF
液-液分离水力旋流器特性参数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贺杰 蒋明虎 +1 位作者 宋华 赵立新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47-153,共7页
对自行设计的液-液分离水力旋流器进行了一系列室内试验及现场实验,通过原油与水及机油与水两种油水混合介质的分离,系统地研究了水力旋流器几何参数与运行参数对分离效率的影响,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关系式。在此基础上设计与制造了直... 对自行设计的液-液分离水力旋流器进行了一系列室内试验及现场实验,通过原油与水及机油与水两种油水混合介质的分离,系统地研究了水力旋流器几何参数与运行参数对分离效率的影响,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关系式。在此基础上设计与制造了直径D为38mm及52mm两种样机。现场实验证明,该种水力旋流器的分离效率达到90%以上,且结构简单,可在低压下运行,成本低,能耗少,完全可用于工程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分离 水力旋流器 分离效率 压力降 原油
下载PDF
致密低渗气藏水锁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3
8
作者 唐海 吕渐江 +2 位作者 吕栋梁 吴小庆 彭得兵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1-94,共4页
针对致密低渗气藏中严重影响勘探开发效果的水锁损害,分析了影响水锁效应的因素,利用致密低渗气藏天然岩芯,从储层平均孔喉半径及渗透率、生产压差、粘土矿物种类及含量、气水相渗曲线形态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的水锁实验研究,发现储层渗... 针对致密低渗气藏中严重影响勘探开发效果的水锁损害,分析了影响水锁效应的因素,利用致密低渗气藏天然岩芯,从储层平均孔喉半径及渗透率、生产压差、粘土矿物种类及含量、气水相渗曲线形态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的水锁实验研究,发现储层渗透率、粘土矿物种类及含量、气水相渗曲线形态是影响水锁效应的内在因素,生产压差是影响水锁效应的外在因素。认清了影响水锁效应的因素,为深化致密气藏水锁机理与渗流机理的认识和更加有效勘探开发致密低渗气藏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低渗气藏 水锁损害 储层渗透率 生产压差 粘土矿物 相渗曲线
下载PDF
非均质底水油藏水平井合理生产压差实验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卢川 刘慧卿 +2 位作者 卢克勤 杨春林 修伟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7-121,156-157,共5页
利用底水油藏水平井小尺度离散化物理模拟装置,研究不同生产压差以及不同含水阶段变生产压差对水平井采出程度和含水率等开发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油黏度较高时,较小压差下中低含水阶段单位含水率上升所对应的采出程度随生产压差的... 利用底水油藏水平井小尺度离散化物理模拟装置,研究不同生产压差以及不同含水阶段变生产压差对水平井采出程度和含水率等开发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油黏度较高时,较小压差下中低含水阶段单位含水率上升所对应的采出程度随生产压差的增大而增大;较大压差下进入中高含水阶段含水率随采出程度的增加上升幅度减缓。原油黏度较低时,在中低含水阶段,单位含水上升所对应的采出程度随生产压差的增大而减小,在含水率达80%左右出现明显拐点。利用基尼系数定量描述不同压差下各渗透率条带的采出程度差异度。基尼系数越大,各渗透率条带采出程度差异越大,基尼系数与综合采出程度呈"负相关"关系。原油黏度较大时,较大生产压差可将"单一指进"变为"多指进"而提高综合采出程度;在高含水阶段过分放大压差,底水驱替效果变差。原油黏度较小时,较低生产压差在中低含水阶段可获得较好的开采效果;在中高含水阶段放大生产压差可提高底水驱替效率。对于I类普通稠油,水驱有效系数与变压时含水率呈幂函数关系,较低含水率阶段增大生产压差能获得较好的开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水油藏 水平井 生产压差 基尼系数 物理模拟
下载PDF
输气管道内凝析液对流动参数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张建 唐建峰 李玉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8-121,共4页
在天然气的输送过程中,当天然气的水露点或烃露点高于管线埋设处的最低地温时就会有凝液析出。凝析液的存在不仅会增加通球扫线的次数,而且还会影响到管输效率。在有凝析液存在的气液混输管路中,凝液量、管径、流量、管线倾角等都会对... 在天然气的输送过程中,当天然气的水露点或烃露点高于管线埋设处的最低地温时就会有凝液析出。凝析液的存在不仅会增加通球扫线的次数,而且还会影响到管输效率。在有凝析液存在的气液混输管路中,凝液量、管径、流量、管线倾角等都会对压降产生影响。为此,利用HYSYS的流程模拟功能建立模型,分析了凝液量、含水率、管径、管线倾角、流量等因素对压降的影响;并以中原油田文柳线630管线为例进行了计算与分析,对比了凝析液存在与否对压降的影响,并计算得到了管线内的积液量。利用该方法可对管线的清管作业提供指导,并根据管线的运行情况给出合理的清管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气管道 凝析液 流动 参数 影响 分析 压力降低 清管
下载PDF
渤中26-3油田储层出砂预测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李忠慧 楼一珊 +2 位作者 幸雪松 刘书杰 吴惠梅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41-143,共3页
分析了渤中26-3油田主力储层明化镇组的出砂机理;提出用出砂指数法、斯伦贝谢出砂指数法和声波时差法来进行出砂预测,并用测井资料计算临界生产压差。根据3种预测方法和计算模型,应用VB6.0语言编制了出砂预测软件,建立了储层出砂指数剖... 分析了渤中26-3油田主力储层明化镇组的出砂机理;提出用出砂指数法、斯伦贝谢出砂指数法和声波时差法来进行出砂预测,并用测井资料计算临界生产压差。根据3种预测方法和计算模型,应用VB6.0语言编制了出砂预测软件,建立了储层出砂指数剖面图。结果表明,明化镇组储层开采过程中出砂的可能性极大,开发时应采取防砂措施。研究结果为今后该区块及附近区块油井出砂界定提供准确的量化依据,还可为同类油田的开发提供良好的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砂机理 出砂预测 出砂指数 临界生产压差
下载PDF
生产压差对疏松砂岩储层出砂影响规律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孙峰 葛洪魁 +1 位作者 薛世峰 宋丽莉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9-42,共4页
针对疏松砂岩油藏开发过程中油井出砂与提高产能之间的矛盾,在综合考虑流体渗流、储层变形或破坏等因素的基础上,基于连续介质力学理论,建立了一种流固耦合形式的疏松砂岩合理压差预测模型,并应用所开发的有限元程序模拟分析了渤海疏松... 针对疏松砂岩油藏开发过程中油井出砂与提高产能之间的矛盾,在综合考虑流体渗流、储层变形或破坏等因素的基础上,基于连续介质力学理论,建立了一种流固耦合形式的疏松砂岩合理压差预测模型,并应用所开发的有限元程序模拟分析了渤海疏松砂岩油田某油井生产压差波动对砂岩储集层骨架应力和变形的影响规律,提出了适合该井区的合理压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松砂岩 生产压差 储层出砂 预测模型 有限元
下载PDF
斜井临界生产压差预测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东辉 韩英 +3 位作者 高娟 刘云 张建忠 于洋洋 《断块油气田》 CAS 2008年第6期102-104,共3页
油层出砂是井底压降超过某个临界值后岩石骨架发生破坏引起的。从井壁稳定性的力学机理出发,分析了斜井应力分布的基本规律,建立了斜井出砂的临界压差力学模型,并根据绥中36-1油田7口井的基础数据进行了实例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同样... 油层出砂是井底压降超过某个临界值后岩石骨架发生破坏引起的。从井壁稳定性的力学机理出发,分析了斜井应力分布的基本规律,建立了斜井出砂的临界压差力学模型,并根据绥中36-1油田7口井的基础数据进行了实例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同样的条件下,斜井的临界生产压差大于水平井的临界生产压差。利用该模型计算临界生产压差,完全可以满足生产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壁稳定性 斜井 出砂 临界压差
下载PDF
TGNET仿真软件敏感参数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姚麟昱 骆彬 +1 位作者 孟庆华 罗刚强 《管道技术与设备》 CAS 2011年第2期10-12,19,共4页
在天然气管道输送中,管内壁粗糙度和管道输送效率是影响管线压降的主要因素。TG-NET7.2仿真软件的计算程序中,粗糙度和输送效率的初值给定和调整是模拟用时和模拟精度的关键。TGNET7.2仿真软件基于粗糙度推荐科尔布鲁克(Colebrook)公式... 在天然气管道输送中,管内壁粗糙度和管道输送效率是影响管线压降的主要因素。TG-NET7.2仿真软件的计算程序中,粗糙度和输送效率的初值给定和调整是模拟用时和模拟精度的关键。TGNET7.2仿真软件基于粗糙度推荐科尔布鲁克(Colebrook)公式,未推荐调整输送效率时的摩阻计算公式。文中以川西气田常用规格管径为例展开研究,得到了不同管径规格条件下,敏感参数在不同摩阻计算公式中的敏感程度,并推荐了调整输送效率时选用的摩阻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 压降 粗糙度 输送效率
下载PDF
生产压差对稠油储层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浩 杨进 +3 位作者 周长所 石磊 翟慧颖 王金明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3-65,共3页
针对稠油油藏开发过程中油水在相同的压力下的两相流动,在实验室中研究恒压下的油水产出规律。利用恒压阀调节气瓶压力,在恒压下将分别装在2个中间容器中的稠油和地层水同时注入饱和水的人造岩心,研究产液机理和规律。实验发现,产液受... 针对稠油油藏开发过程中油水在相同的压力下的两相流动,在实验室中研究恒压下的油水产出规律。利用恒压阀调节气瓶压力,在恒压下将分别装在2个中间容器中的稠油和地层水同时注入饱和水的人造岩心,研究产液机理和规律。实验发现,产液受注入压差控制,注入压力梯度增加,产水量增加,产油量变化很小,水油比增加。实验结果表明,在稠油和水两相流动中,增加生产压力梯度提高了产液量,但并不能提高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恒压驱油实验 生产压差 采收率 实验研究
下载PDF
正确计算低渗透气藏的动态储量 被引量:18
16
作者 郝玉鸿 许敏 徐小蓉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6-68,共3页
根据低渗透气藏生产动态及渗流特征 ,分析应用弹性二相法、压降法确定其动态储量的适用条件。低渗透气井产量过大使气藏供气能力不足时 ,出现的“假拟稳态”会造成用弹性二相法计算的动态储量偏低。天然气先沿容易渗流的物性好的气层流... 根据低渗透气藏生产动态及渗流特征 ,分析应用弹性二相法、压降法确定其动态储量的适用条件。低渗透气井产量过大使气藏供气能力不足时 ,出现的“假拟稳态”会造成用弹性二相法计算的动态储量偏低。天然气先沿容易渗流的物性好的气层流动 ,且低渗透气藏关井恢复测压时间有限 ,得到的当前地层压力值偏低 (未稳定 ) ,导致压降 储量曲线呈“多段型” ,若将不同开发阶段的数据笼统回归为 1条压降 储量直线 ,计算的动态储量必然误差较大。提出了正确应用弹性二相法、压降法确定低渗透气藏动态储量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 低渗透气藏 动态储量 弹性二相法 压降法 渗流 产气量 地层压力
下载PDF
关井时机对页岩气井返排率和产能的影响 被引量:41
17
作者 张涛 李相方 +5 位作者 杨立峰 李靖 王永辉 冯东 杨剑 李沛桓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48-60,共13页
页岩气井压后返排率普遍较低,大量的压裂液永久赋存于储层中,对页岩气井的生产有可能造成不利影响。为此,以实际生产数据为基础,分析了页岩气井早期生产返排特征,并根据典型数据建立相应的数值模型,研究了不同时机关井持续时间、生产制... 页岩气井压后返排率普遍较低,大量的压裂液永久赋存于储层中,对页岩气井的生产有可能造成不利影响。为此,以实际生产数据为基础,分析了页岩气井早期生产返排特征,并根据典型数据建立相应的数值模型,研究了不同时机关井持续时间、生产制度对页岩气井返排率和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返排前关井期间,极窄的相渗曲线共渗区急剧降低压裂液在储层中的渗吸运移速度,关井100 d后移动距离小于3 m,随着关井持续时间增加,压裂液返排率呈指数降低,开井的初始产气量先减小后增大,对长期产气量的影响则恰好相反,因此,并不能简单得出关井时间越长,越有利于生产的结论 ;②而在生产返排后关井期间,随着关井持续时间增加,返排率减小,开井的初始产气量增大,长期产气量则会减小,但相比之下,返排后关井效应弱于返排前;③对于生产制度而言,生产压差增大会掩盖应力敏感导致的渗透率降低效应,最终表现为累计产气量、累计产水量都增加,同时,高生产压差人工缝底部积液,而低压差含水饱和度则几乎为0。该研究成果为认识压裂液的滤失机理及其在储层中的赋存方式、确定页岩气多段压裂水平井的最佳关井时间与生产制度,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井 数值模拟 渗吸 关井时间 生产压差 返排率 生产能力 产气量 产水量
下载PDF
库水位间歇性下降对堆积体滑坡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36
18
作者 肖志勇 邓华锋 +3 位作者 李建林 胡安龙 李春波 常德龙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4-119,共6页
针对库水位快速下降不利于滑坡稳定的现状,提出库水位以间歇性方式下降,即在传统库水位持续性下降分析的基础上,以三峡库区某一堆积体滑坡为例,利用Geo-Studio软件详细分析了在库水位不同间歇时间和多阶段间歇下降条件下堆积体滑坡稳定... 针对库水位快速下降不利于滑坡稳定的现状,提出库水位以间歇性方式下降,即在传统库水位持续性下降分析的基础上,以三峡库区某一堆积体滑坡为例,利用Geo-Studio软件详细分析了在库水位不同间歇时间和多阶段间歇下降条件下堆积体滑坡稳定情况。结果表明:库水位实行间歇性下降,间歇时间有助于滑坡体内孔隙水压力消散,减小库水快速下降引起的地下水回落的滞后性,有利于水力梯度降低;相比库水位持续性下降,滑坡稳定性得到提高,但稳定系数与间歇时间并不呈正比例关系;在库水位实行多阶段间歇性下降后,提高的程度明显增大,达到5%以上。为了使滑坡稳定性提高的效果达到最佳,应合理地安排库水位下降和间歇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水位间歇性下降 堆积体滑坡 孔隙水压力 水力梯度 滑坡稳定性 Geo-Studio 稳定系数
下载PDF
基于出砂特征半径的水平井出砂临界生产压差预测模型 被引量:9
19
作者 尉亚民 王爱萍 +1 位作者 董长银 刘春苗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5-90,共6页
在水平井近井地带地应力分布研究基础上,首次提出破坏特征半径的概念,以特征半径处作为地层破坏出砂的判断位置,分别使用Mohr-Coulomb准则、Drucker-Prager准则、Hoek-Brown准则建立相应的水平井出砂临界生产压差预测模型,并对水平井出... 在水平井近井地带地应力分布研究基础上,首次提出破坏特征半径的概念,以特征半径处作为地层破坏出砂的判断位置,分别使用Mohr-Coulomb准则、Drucker-Prager准则、Hoek-Brown准则建立相应的水平井出砂临界生产压差预测模型,并对水平井出砂临界生产压差计算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水平井出砂临界生产压差与井斜角有关,其具体变化规律与原始主应力中垂向主应力与最大水平主应力的关系有关;在同一地区,水平井水平段方位的选取会明显影响其生产中的出砂程度;水平井出砂临界生产压差与特征位置半径的选取有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地应力 出砂预测 出砂临界生产压差 出砂特征半径
下载PDF
复杂条件下疏松砂岩油藏动态出砂预测研究 被引量:22
20
作者 董长银 张清华 +3 位作者 崔明月 王鹏 高彦才 李效波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1-86,共6页
静态出砂预测没有考虑地层压力、含水饱和度和地层温度等变化对出砂临界条件的影响,导致开发过程中出砂预测结果与实际偏差较大。为了研究动态因素对出砂条件的影响规律,根据试验结果拟合岩石强度含水饱和度的变化规律,含水饱和度由0.1... 静态出砂预测没有考虑地层压力、含水饱和度和地层温度等变化对出砂临界条件的影响,导致开发过程中出砂预测结果与实际偏差较大。为了研究动态因素对出砂条件的影响规律,根据试验结果拟合岩石强度含水饱和度的变化规律,含水饱和度由0.15变为0.50时,储层岩石强度下降幅度可达60%左右;考虑地层压力下降对近井地应力的影响,以及温度变化导致的储层热应力改变,建立了稠油热采储层动态出砂临界条件的预测方法。渤海油田注多元热流体油井数据分析表明,储层出砂临界压差随着地层压力下降和温度升高以类似于指数式规律降低,在早期变化较快,然后下降速度逐步变缓;出砂临界压差随含水饱和度和含水率的升高以接近线性的规律降低。研究表明,注热开采稠油油藏出砂风险最大的时期为注热—焖井—生产的转换阶段,即转生产的初期,此时应逐步缓慢提高产量到正常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松砂岩 稠油热采 动态出砂预测 岩石强度 出砂临界压差 热应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