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6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Offset-Domain Prestack Depth Migration with Optimal Separable Approximation
1
作者 张致付 刘春园 +1 位作者 张春涛 孟小红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SCIE CSCD 2007年第4期350-356,共7页
The offset-domain prestack depth migration with optimal separable approximation, based on the double square root equation, is used to image complex media with large and rapid velocity variations. The method downward c... The offset-domain prestack depth migration with optimal separable approximation, based on the double square root equation, is used to image complex media with large and rapid velocity variations. The method downward continues the source and the receiver wavefields simultaneously. The mixed domain algorithm with forward Fourier and inverse Fourier transform is used to construct the double square root equation wavefield extrapolation operator. This operator separates variables in the wave number domain and variables in the space domain. The phase operation is implemented in the wave number domain, whereas the time delay for lateral velocity variation is corrected in the space domain. The migration algorithm is efficient since the seismic data are not computed shot by shot. The data set test of the Marmousi model indicates that the offset-domain migration provides a satisfied seismic migration section on which complex geologic structures are imaged in media with large and rapid lateral velocity vari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uble square root equation optimal separable approximation prestack depth migration.
下载PDF
Beamlet prestack depth migration and illumination: A test based on the Marmousi model 被引量:5
2
作者 Ye Yueming Li Zhenchun +1 位作者 Han Wengong Liu Qingmin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06年第4期203-209,共7页
Beamlet 来源容易让强壮的本地、方向性的人物和罐头完成本地照明和移植。而且,他们比常规迁居方法提供更好的迁居结果。我们介绍让的横梁的基本原则包括窗口的 Fourier 变换和框架理论的 prestack 深度移植。我们基于 Gaussian 功能解... Beamlet 来源容易让强壮的本地、方向性的人物和罐头完成本地照明和移植。而且,他们比常规迁居方法提供更好的迁居结果。我们介绍让的横梁的基本原则包括窗口的 Fourier 变换和框架理论的 prestack 深度移植。我们基于 Gaussian 功能解释 Gabor-Daubechies (G-D ) 框架。Beamlet 分解在波浪地的本地空格和方向提供信息。我们综合横梁让来源和横梁在使用矩形和 Gaussian 窗口的小浪域让记录然后外推有一个 Fourier 有限差别的操作符的综合数据。我们用标准 Marmousi 模型测试方法。由比较并且分析让并且微笑的方向性的横梁与不同窗户和方向让的单身者的迁居结果,我们证明有 Gaussian 横梁的 prestack 深度迁居的有效性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束泄出 照明技术 实验 地球物理
下载PDF
Prestack Depth Migration by a Parallel 3D PSPI
3
作者 Seonghyung Jang Taeyoun Ki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sciences》 2016年第7期904-914,共12页
Prestack depth migration for seismic reflection data is commonly used tool for imaging complex geological structures such as salt domes, faults, thrust belts, and stratigraphic structures. Phase shift plus interpolati... Prestack depth migration for seismic reflection data is commonly used tool for imaging complex geological structures such as salt domes, faults, thrust belts, and stratigraphic structures. Phase shift plus interpolation (PSPI) algorithm is a useful tool to directly solve a wave equation and the results have natural properties of the wave equation. Amplitude and phase characteristics, in particular, are better preserved. The PSPI algorithm is widely used in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because of its simplicity, efficiency, and reduced efforts for computation. However, meaningful depth image of 3D subsurface requires parallel computing to handle heavy computing time and great amount of input data. We implemented a parallelized version of 3D PSPI for prestack depth migration using Open-Multi-Processing (Open MP) library. We verified its performance through applications to 3D SEG/EAGE salt model with a small scale Linux cluster. Phase-shift was performed in the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directions, respectively, and then interpolated at each node. This gave a single image gather according to shot gather. After summation of each single image gather, we got a 3D stacked image in the depth domain. The numerical model example shows good agree- ment with the original geological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PSPI prestack migration depth migration
下载PDF
Reverse-Time Prestack Depth Migration of GPR Data from Topography for Amplitude Reconstruction in Complex Environments 被引量:16
4
作者 John H.Bradford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6期791-798,共8页
With increased computational power, reverse-time prestack depth migration(RT-PSDM) has become a preferred imaging tool in seismic exploration, yet its use has remained relatively limited in ground-penetrating radar... With increased computational power, reverse-time prestack depth migration(RT-PSDM) has become a preferred imaging tool in seismic exploration, yet its use has remained relatively limited in ground-penetrating radar(GPR) applications. Complex topography alters the wavefield kinematics making for a challenging imaging problem. Model simulations show that topographic variation can substantially distort reflection amplitudes due to irregular wavefield spreading, attenuation anomalies due to irregular path lengths, and focusing and defocusing effects at the surface. The effects are magnified when the topographic variations are on the same order as the depth of investigation––a situation that is often encountered in GPR investigations. Here, I use a full wave-equation RT-PSDM algorithm to image GPR data in the presence of large topographic variability relative to the depth of investigation. The source and receiver wavefields are propagated directly from the topographic surface and this approach inherently corrects for irregular kinematics, spreading and attenu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GPR data are acquired in areas of extreme topography, RT-PSDM can accurately reconstruct reflector geometry as well as reflection amplitu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verse-time prestack depth migration ground-penetrating radar TOPOGRAPHY wavefield reflector geometry reflection amplitude.
原文传递
Methods for wave equation prestack depth migration and numerical experiments 被引量:1
5
作者 ZHANG Guanquan ZHANG Wensheng 《Science China Mathematics》 SCIE 2004年第z1期111-120,共10页
In this paper the methods of wave theory based prestack depth migration and their implementation are studied. Using the splitting of wave operator, the wavefield extrapolation equations are deduced and the numerical s... In this paper the methods of wave theory based prestack depth migration and their implementation are studied. Using the splitting of wave operator, the wavefield extrapolation equations are deduced and the numerical schemes are presented. The numerical tests for SEG/EAEG model with MPI are performed on the PC-cluster. 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hods of single-shot (common-shot) migration and synthesized-shot migration are of practical values and can be applied to field data processing of 3D prestack depth mig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ve operator splitting 3D prestack depth migration SEG/EAEG model synthesized-shot FINITE-DIFFERENCE method FACTORIZATION method hybrid method MPI.
原文传递
深反射地震成像揭示的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Moho断阶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6
作者 程建 刘志伟 +5 位作者 赵文津 史大年 田涛 邓世广 张克强 张若渔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共15页
揭示班公湖-怒江(班怒)缝合带Moho(莫霍面)结构对于认识中特提斯洋壳俯冲和南羌塘坳陷成因具有重要地球动力学意义。基于横跨班怒缝合带的深反射地震数据(88°30′E),本文采用了中长波长静校正、噪声压制、优化叠加和叠前深度偏移(P... 揭示班公湖-怒江(班怒)缝合带Moho(莫霍面)结构对于认识中特提斯洋壳俯冲和南羌塘坳陷成因具有重要地球动力学意义。基于横跨班怒缝合带的深反射地震数据(88°30′E),本文采用了中长波长静校正、噪声压制、优化叠加和叠前深度偏移(PSDM)等地震处理技术,获得了深度域地震反射偏移剖面、层速度场和高分辨率Moho结构。由深度域剖面显示,班怒缝合带Moho位于地表以下65~80 km,呈不连续北向抬升趋势,指示在拉萨地块与南羌塘地块之间存在岩石圈上地幔断阶,最大阶步可达15 km。综合分析缝合带两侧的Moho形态认为,这些断阶受南侧拉萨地体的岩石圈上地幔以19.5°北倾俯冲与北侧南羌塘地块的上地壳抬升驱动,可能与深部存在局部熔融相关。班怒缝合带下的Moho结构表明,随着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中特提斯洋闭合,南羌塘地体由边缘海沉积向前陆盆地转换,形成南羌塘坳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反射地震成像 叠前深度偏移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Moho界面 南羌塘坳陷
下载PDF
复杂山地深度域地震成像处理方法--以龙门山山前带海棠铺复杂构造区为例
7
作者 李继伟 李光鹏 +3 位作者 刁永波 冯荣昌 杜佳骏 吴松翰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8-588,共11页
山前带复杂构造区蕴藏了丰富的油气资源。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和速度建模困难是目前山前带地震数据精确成像面临的主要问题。以龙门山山前带海棠铺地区地震数据为例,开展了叠前深度域地震成像处理方法攻关研究,重点在叠前噪声压制和叠前深... 山前带复杂构造区蕴藏了丰富的油气资源。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和速度建模困难是目前山前带地震数据精确成像面临的主要问题。以龙门山山前带海棠铺地区地震数据为例,开展了叠前深度域地震成像处理方法攻关研究,重点在叠前噪声压制和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建模等两方面开展了研究,具体如下。①加强低频弱信号保护,采用二次信噪分离技术,对噪声记录中有效信号进行二次信噪分离,最大限度保护低频弱信号不受损伤。②优化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建模流程:首先优化传统深度域速度场更新输入道集与偏移输入道集共用一个道集的方式,对驱动速度场更新的输入道集进行五维数据规则化处理以提高其信噪比;然后以地质导向为基础,精细刻画强反射速度缺失界面,联合层析反演并融合深度域近地表速度模型,建立具有地质模型约束的深度域速度场;得到了精确的速度模型后,再修改偏移成像输入道集及偏移方法,将五维数据规则化前的地震道集作为输入道集,将全方位角度域叠前深度偏移作为最终偏移成像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川西北海棠铺地区的地震数据处理,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大幅提高了研究区的地震成像精度,最终得到的叠前深度偏移成像结果信噪比高,偏移归位合理,为进一步推动该区的深入勘探开发,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深度域地震成像处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成像处理 全方位角度域 叠前深度偏移 深度域速度建模 叠前噪声压制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黄土塬高密度三维地震处理技术与效果
8
作者 马运利 蒋红志 +1 位作者 杜春江 陈振忠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23-124,共2页
长期以来,地震勘探技术在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何文渊等,2011)。近年来,中石化在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黄土塬地区逐步开展准高密度、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黄土塬区地震地质条件异常复杂。一方面,地表覆盖巨厚黄土层,压实... 长期以来,地震勘探技术在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何文渊等,2011)。近年来,中石化在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黄土塬地区逐步开展准高密度、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黄土塬区地震地质条件异常复杂。一方面,地表覆盖巨厚黄土层,压实作用较弱,结构松散,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产生严重的吸收衰减作用和能量屏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初至拾取 约束层析反演 分步多域噪音压制 一致性处理 Q叠前深度偏移
下载PDF
Influences of coarse grid selection on Kirchhoff beam migration
9
作者 LI Jiabin SUN Hui +2 位作者 ZHANG Zhihou HAN Fuxing LIU Minchen 《Global Geology》 2019年第1期29-35,共7页
Kirchhoff beam migration is a beam migration method, which focuses on rapid imaging of geological structures. Although this imaging method ignores the amplitude information in the calculation process, it can calculate... Kirchhoff beam migration is a beam migration method, which focuses on rapid imaging of geological structures. Although this imaging method ignores the amplitude information in the calculation process, it can calculate multi-arrival traveltime. This migration method takes into account both imaging accuracy and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Kirchhoff beam migration employs coarse grid techniques in several key steps such as traveltime calculation, weight function calculation, and imaging calculation. The selection of the coarse mesh size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and imaging accuracy of the migration imaging method.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is influence and illustrate the analysis results by the Marmousi data se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RCHHOFF BEAM migration prestack depth migration coarse GRID SELECTION BEAM propagator TRAVELTIME calculation
下载PDF
逆时偏移数据体低波数噪声相对保幅衰减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可洋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5-313,共9页
逆时偏移成像过程中压制低波数噪声后的叠加剖面仍存在较强能量的低波数噪声,其掩盖了有效反射信号对地质目标细节的精细刻画,因此,相对保幅地恢复有效反射信号是实现逆时偏移技术实际应用的重要保障。为此,将热力学领域中三维扩散滤波... 逆时偏移成像过程中压制低波数噪声后的叠加剖面仍存在较强能量的低波数噪声,其掩盖了有效反射信号对地质目标细节的精细刻画,因此,相对保幅地恢复有效反射信号是实现逆时偏移技术实际应用的重要保障。为此,将热力学领域中三维扩散滤波方法引入到深度域逆时偏移低波数噪声压制中,并对含低波数噪声的三维逆时偏移成像数据体进行体迭代处理。通过优化迭代次数和扩散系数2个关键参数,实现了低波数噪声和有效反射信号的相对保幅分离,同时采用局部化数据体输入和临时输出存储的优化策略,突破了计算节点内存限制,构建了一种高效的、相对保幅的低波数噪声衰减技术。理论模型和实际地震数据应用结果均表明,该技术处理结果的保真保幅性明显优于国际上常用的拉普拉斯算子去噪方法,且对噪声的敏感性弱,可以在深度域数据体上有效恢复掩盖在低波数噪声能量之下的有效反射信号,实现复杂地质目标的地震精细刻画,且其处理效率能够满足实际生产周期的需求,这可为同类深度域含低波数噪声成像资料的地震精细刻画提供方法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时偏移 叠前深度偏移 低波数噪声 相对保幅衰减 扩散滤波 复杂地质目标 地震精细刻画
下载PDF
复杂地表窄方位地震数据叠前多维度重构技术应用研究——以准噶尔南缘呼图壁背斜三维为例
11
作者 罗勇 窦强峰 +2 位作者 杨晓海 王晨 郭琪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23年第3期436-443,共8页
叠前数据重构是改善偏前地震数据“规则、均匀、对称”特征,提升叠前偏移成像质量的有效方法。准噶尔盆地南缘地表复杂,障碍较多,地震采集激发和接收的炮、检点位置不规则导致地震面元分布不均匀,叠前偏移成像效果不佳。针对复杂地表非... 叠前数据重构是改善偏前地震数据“规则、均匀、对称”特征,提升叠前偏移成像质量的有效方法。准噶尔盆地南缘地表复杂,障碍较多,地震采集激发和接收的炮、检点位置不规则导致地震面元分布不均匀,叠前偏移成像效果不佳。针对复杂地表非规则采集的窄方位三维数据,在偏前进行了基于傅里叶变换的多维度插值重构技术适应性应用研究。重点开展了窄方位三维叠前地震数据分选和与之对应的叠前数据重构维度选择两方面的研究,运用数据重构关键参数进行试验,建立了复杂地表非规则采集窄方位三维地震数据重构技术流程,大幅改善和提升了中、浅层资料叠前深度偏移成像质量,有效弥补了叠前偏移成像时浅层地震资料覆盖次数低的不足。该技术思路对于类似复杂探区具有较好的借鉴作用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方位 傅里叶变换 多维度 数据重构 叠前深度偏移
下载PDF
新一代高精度地震技术的发展方向——超密度地震技术 被引量:1
12
作者 曲寿利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07-1015,共9页
地震技术已由常规三维经高精度三维发展到高密度三维,但仍不能满足地表、构造、储层“三复杂”勘探开发目标对地震资料精度的需求。为满足“三复杂”条件下地震成像的需求,依据高密度地震技术及计算机和物探装备的发展趋向,提出了“超... 地震技术已由常规三维经高精度三维发展到高密度三维,但仍不能满足地表、构造、储层“三复杂”勘探开发目标对地震资料精度的需求。为满足“三复杂”条件下地震成像的需求,依据高密度地震技术及计算机和物探装备的发展趋向,提出了“超密度地震技术”的新思路。通过野外小道距采集实验和小网格正演模拟实验,验证了超密度采集对近地表速度建模与静校正及深层高陡断裂成像的改善。考虑超高密度地震采集的仪器和装备需求及海量数据以及经济可行性,提出了“变道距+插值”的实施策略及相关仪器、存储、计算配套技术,分析认为10×10^(4)道级节点仪、海量数据存储与计算是实现“超密度地震技术”的基础,“小宽高”高密度地震采集技术、“小平滑面”RTM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和压缩感知或五维插值技术是重要的关键技术。未来更高精度的地震技术应是炮道密度大于200×10^(4)道/km^(2)的超密度地震技术,为此,需要加快发展超大规模的节点仪单点采集装备、海量数据存储与计算装备及变道距数据插值技术等,并推进野外地震采集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采集 三复杂 超密度采集 超密度地震技术 小宽高 叠前深度偏移
下载PDF
深度域属性分析技术在煤矿小断层识别中的应用研究
13
作者 罗忠琴 袁伟娜 +1 位作者 刘鹏 孙宇菲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23年第3期351-357,共7页
现今,叠前深度偏移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煤田地震资料处理中,叠前深度偏移获得的深度域地震数据如何进行资料解释,以获得可靠的地震地质成果,也有待于更加深入研究以及更加广泛地试验。地震属性作为描述地层结构、构造异常的重要特... 现今,叠前深度偏移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煤田地震资料处理中,叠前深度偏移获得的深度域地震数据如何进行资料解释,以获得可靠的地震地质成果,也有待于更加深入研究以及更加广泛地试验。地震属性作为描述地层结构、构造异常的重要特征量,一直以来为地震资料的解释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本文主要围绕深度域地震属性分析展开探讨,并通过深度域属性与时间域属性对比分析,认为:①相干体属性、方差体属性、曲率体属性对于较大断层响应敏感,蚂蚁体属性对于小断层响应更加敏感;②基于叠前深度偏移深度域地震数据体对地下构造真实形态的反映,直接对深度域数据体进行属性分析相较于时间域属性分析具有更强的压噪能力,对断层反应更加精准,在构造复杂区域,深度域属性分析的优势更加明显;③深度域多属性融合分析可以降低噪声的干扰,提高信噪比,明显清晰复杂构造区域断层分布,有助于降低小断层漏解释的概率,减低小断层解释平面位置的偏离,有助于提高小断层解释的效率与精度。本次研究以淮南丁集矿某采区13-1煤为例,以巷道揭露资料为依据,验证了叠前深度偏移深度域属性分析的优势与可靠性,为今后的深度域地震资料小构造解释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深度偏移 深度域地震属性 多属性融合 小断层解释
下载PDF
点扩散函数深度域反演
14
作者 郝洪鉴 刘俊州 +2 位作者 韩磊 周游 陈斯宇 《矿产与地质》 2023年第1期138-144,共7页
当前地震勘探领域缺乏深度域反演的有效方法,无法直接利用深度偏移后的地震数据进行储层预测。为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采用基于点扩散函数的深度域反演方法对深度域地震数据进行反演,该方法借鉴光学领域的点扩散函数的概念,在偏移速度场... 当前地震勘探领域缺乏深度域反演的有效方法,无法直接利用深度偏移后的地震数据进行储层预测。为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采用基于点扩散函数的深度域反演方法对深度域地震数据进行反演,该方法借鉴光学领域的点扩散函数的概念,在偏移速度场中加入均匀分布的点散射体,然后使用波动方程有限差分的方法进行正演模拟,在此基础上进行叠前声波波动方程逆时偏移,得到点扩散函数。并且本研究依据最小二乘理论推导了点扩散函数深度域声波阻抗反演的公式,最后使用该反演方法在Marmousi模型和实际的地震资料上进行了测试。反演测试结果表明:该深度域反演方法反演结果精度高,稳定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域反演 点扩散函数 叠前深度偏移 地震勘探
下载PDF
活动断层地震勘探中的高精度偏移与反偏移技术
15
作者 张扬 李稳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23年第2期198-208,241,242,共13页
为了进一步发展活动断层空间位置和精细结构探查技术,解决在活动断层探测地震数据处理过程中,缺少一种通过数学手段对地震成像结果进行可靠性评价的问题,开展了将‘反偏移’这一地震波偏移成像的逆运算引入活动断层探测地震数据处理的... 为了进一步发展活动断层空间位置和精细结构探查技术,解决在活动断层探测地震数据处理过程中,缺少一种通过数学手段对地震成像结果进行可靠性评价的问题,开展了将‘反偏移’这一地震波偏移成像的逆运算引入活动断层探测地震数据处理的研究。分析了偏移与反偏移的关系,提出了以叠前深度域逆时偏移和波动方程反偏移为核心的主动源地震勘探数据高精度处理流程。选择了生长断层、花状构造等有代表性的复杂断裂构造实际探测数据进行处理。处理结果表明,利用本文提出的以波动方程逆时偏移和反偏移为核心的地震数据处理流程,能够有效提高活动断层地震成像剖面的可靠性和精确度。通过本次研究可以认为将偏移和反偏移这一对严格对应的地震数据处理算子引入活动断层探测领域,有助于推动活动断层探测精确度和分辨力的提升。尤其是在开展钻孔联合地质剖面探测或科学钻探研究时,应用本文方法进行地震勘探数据高精度成像处理,利用多种数学手段相互检验,能够有效确保断层上断点定位准确,节约钻探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断层地震勘探 叠前深度偏移 反偏移 地震 波速度建模 主动源地震成像
下载PDF
渤海多工区交叠区域潜山成像精细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
16
作者 席自彬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3年第4期130-134,共5页
目前,渤海工区已实现三维采集全覆盖,但不同工区施工时间跨度较大,存在多种采集方式。不同工区在采集方向、偏移距范围、振幅大小、频率特征、信噪比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给多工区交叠区域潜山成像带来艰巨挑战。针对渤海多工区交叠区域... 目前,渤海工区已实现三维采集全覆盖,但不同工区施工时间跨度较大,存在多种采集方式。不同工区在采集方向、偏移距范围、振幅大小、频率特征、信噪比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给多工区交叠区域潜山成像带来艰巨挑战。针对渤海多工区交叠区域老资料重处理问题,本文从精细关键处理技术、精细拼接技术、高精度三维叠前深度偏移3个方向着手和重点攻关,以提高潜山构造区成像质量。通过实际资料验证,本文处理方法对渤海多工区交叠区域老资料潜山成像效果提升显著,较好地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山成像 陆检横波泄露噪音衰减 全信息校正水陆检合并 精细拼接技术 高斯射线束叠前深度偏移
下载PDF
库车坳陷复杂高陡构造地震成像研究 被引量:29
17
作者 符力耘 肖又军 +3 位作者 孙伟家 吴超 管西竹 张敬洲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985-2001,共17页
复杂构造地震成像主要取决于叠前地震数据品质、偏移速度可靠性和偏移算子成像精度.库车坳陷异常复杂的近地表条件导致极低信噪比的地震采集数据.该区逆冲推覆高陡构造刺穿盐体大面积分布,盐层厚度变化大、顶底面形态复杂,盐下断裂带破... 复杂构造地震成像主要取决于叠前地震数据品质、偏移速度可靠性和偏移算子成像精度.库车坳陷异常复杂的近地表条件导致极低信噪比的地震采集数据.该区逆冲推覆高陡构造刺穿盐体大面积分布,盐层厚度变化大、顶底面形态复杂,盐下断裂带破碎、小断块发育,形成异常复杂的地震成像问题.本文重点研究三个关键环节:(1)精细的叠前地震预处理研究:根据该区地震地质复杂性和地震资料特征,采用一些新的方法技术和技术组合从振幅与时移的大、中、小尺度变化三个层次来解决资料信噪比问题,重建深部反射信号;(2)三级偏移速度分析研究:利用库车坳陷盐刺穿逆冲推覆构造建模理论及变速成图配套技术解决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场时深转换问题,利用井约束低频速度地震迭代反演技术解决连井层速度场与偏移速度场的融合问题,实现从DMO速度分析、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分析到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分析的有机衔接,建立拓扑结构相对保持的叠前深度偏移速度模型;(3)基于退化Fourier偏移算子的半解析波动方程叠前时间和深度偏移研究,极大地改善了地震偏移过程中高波数波的成像问题.通过对库车坳陷大北、博孜、却勒、西秋4和西秋10等复杂高陡构造的叠前时间和深度偏移地震成像处理,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坳陷复杂高陡构造 叠前数据精细预处理 三级偏移速度建模 退化Fourier偏移成像算子 叠前时间和深度偏移
下载PDF
叠前深度偏移在复杂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35
18
作者 方伍宝 周腾 +1 位作者 袁联生 杨子兴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3年第1期68-71,共4页
简要介绍了叠前深度偏移 (PSDM)的方法技术 ,主要包括叠前深度偏移成像 ,旅行时计算和速度模型建立3个部分。将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应用于 3个有代表性的复杂构造地区 ,其结果在断层显示的清晰度、断块识别的准确度以及高速盐体的边界成像... 简要介绍了叠前深度偏移 (PSDM)的方法技术 ,主要包括叠前深度偏移成像 ,旅行时计算和速度模型建立3个部分。将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应用于 3个有代表性的复杂构造地区 ,其结果在断层显示的清晰度、断块识别的准确度以及高速盐体的边界成像精度等方面均有明显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深度偏移技术 复杂地区 地质解释 方法技术 构造解释 速度模型 复杂构造 断块 断层 边界
下载PDF
地震叠前深度偏移方法流程及应用 被引量:64
19
作者 杨长春 刘兴材 +3 位作者 李幼铭 刘福贵 冷传波 刘洪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409-415,共7页
针对复杂介质的成像问题,提出了一套地震资料叠前深度偏移方法流程,主要包括三部分:(1)地震资料精细预处理;(2)速度-深度模型建立;(3)叠前深度偏移成像.以Kirchhoff偏移理论为基础,强调地质与地球物理的综合... 针对复杂介质的成像问题,提出了一套地震资料叠前深度偏移方法流程,主要包括三部分:(1)地震资料精细预处理;(2)速度-深度模型建立;(3)叠前深度偏移成像.以Kirchhoff偏移理论为基础,强调地质与地球物理的综合以及地震处理与解释的一体化.在ZX地区成功地实现了二维地震资料叠前深度偏移,所获得的NE206叠前深度偏移剖面揭示了复杂的ZX古潜山及其内部构造,并清楚地展示了逆掩断层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深度偏移 速度分析 层析成像 地震勘探
下载PDF
叠前预处理技术 被引量:18
20
作者 吴常玉 王棣 +1 位作者 王立歆 李守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4-37,56,共5页
利用常规野外观测系统采集的地震数据进行积分法叠前偏移处理是不满足叠前偏移处理要求的,尤其在进行连片三维地震资料处理时,由于不同区块的资料存在严重的不一致性问题,因此存在更多不适于叠前成像的因素。本文主要针对GX断裂带叠前... 利用常规野外观测系统采集的地震数据进行积分法叠前偏移处理是不满足叠前偏移处理要求的,尤其在进行连片三维地震资料处理时,由于不同区块的资料存在严重的不一致性问题,因此存在更多不适于叠前成像的因素。本文主要针对GX断裂带叠前深度处理要求和叠前数据特点,对叠前地震数据规则化处理技术和叠前随机噪声衰减技术的使用技巧和参数选取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通过对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使GX断裂带地区地震资料的断面形态更加清晰,潜山及其内幕成像清楚,解决了速度横向变化引起的叠后偏移归位不准确的问题,取得了理想的叠前深度偏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预处理 连片 叠前深度偏移 积分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