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0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munity Crime Prevention Initiatives, Collective Efficacy, and Criminal Investigations
1
作者 Robert D. Hanser Creel Gallagher +2 位作者 Corey Carlson Attapol Kuanliang B. Dean Lanhama 《Sociology Study》 2012年第4期278-291,共14页
While criminal investigations are usually conducted after the crime has been committed, these investigations can benefit from community crime prevention initiatives. The use of citizen volunteers, citizen awareness ca... While criminal investigations are usually conducted after the crime has been committed, these investigations can benefit from community crime prevention initiatives. The use of citizen volunteers, citizen awareness campaigns, community-driven research, and programs that facilitate effective police-community relations can aid the investigator in collecting testimony that might otherwise go unreported. Specific examples of how cases have been cleared due to the beneficial inclusion of citizen satisfaction research, crime prevention resources, and volunteer personnel demonstrate how community, crime prevention, and investigation of criminal behavior can be interlinked. The theme of this paper rests on the notion that the community's sense of collective efficacy, crime prevention efforts, and criminal investigation processes are not mutually exclusive, but instead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related aspects of the crime-fighting spectr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me prevention community policing criminal investigation collective efficacy police-community relations
下载PDF
Criminological Analysis of Determinants of Criminal behavior
2
作者 Maksym Zabarniy Vasyl Topchii +2 位作者 Tatiana Korniakova Oksana Topchii Vitalii Topchii 《Journal of Forensic Science and Medicine》 2023年第2期144-152,共9页
Understanding the essence of the criminogenic contamination of the person and the ways and possibilities of influencing it is a key to increas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preventive activities of society and the state in ... Understanding the essence of the criminogenic contamination of the person and the ways and possibilities of influencing it is a key to increas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preventive activities of society and the state in order to reduce the likelihood of committing a criminal offense.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process of determination of criminal conduct.The empirical basis of the scientific article was the provisions of normative legal acts of Ukraine,the provisions of international law,in particular,regarding the determinants of criminal behavior of a person.During the study,general scientific methods of analysis and synthesis,a historical and systemic approach were used.The authors argue that the reasons for criminal conduct are individual and can vary significantly on a case-by-case basis.Its dependence on both biological and social factors is stated.The combination of pathological heredity,social environment,and political and economic factors can cause criminal behavior.At the same time,the psychological aspects of illegal acts are taken into account within almost all criminological theories to a greater or lesser extent.As a result,it is possible to answer a number of questions about the determination and nature of criminal behavior,the reasons for the commission of criminal offenses,the peculiarities of the functioning of the mental sphere,psychological problems,complexes,etc.This research can be useful when improving the methods of crime prevention,identifying offenders,and investigating criminal cases.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processes and phenomena of the own organism and the surrounding reality are perceived and refracted through the psyche of the person himself,that is,subjec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me prevention criminogenic contamination determinants of criminal behavior personal deformities personality of the offender
原文传递
《刑法修正案(十二)》下行贿犯罪的均衡适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马寅翔 《中国应用法学》 2024年第2期23-36,共14页
《刑法修正案(十二)》对行贿犯罪的修改,旨在实现与受贿犯罪惩处的实质均衡,并增强行贿犯罪处罚条款的积极预防功能。这体现的是对行贿犯罪的预防性严惩,而非单纯对其进行严厉惩治。司法应遵循该修法精神指引,确保罪名适用的稳健性。为... 《刑法修正案(十二)》对行贿犯罪的修改,旨在实现与受贿犯罪惩处的实质均衡,并增强行贿犯罪处罚条款的积极预防功能。这体现的是对行贿犯罪的预防性严惩,而非单纯对其进行严厉惩治。司法应遵循该修法精神指引,确保罪名适用的稳健性。为实现修正案关于贿赂犯罪的处罚均衡性目标,需要将预防性严惩的修法精神与宽严相济、从严治吏等一贯的刑事政策相结合,将“入罪认定总体稳健,量刑评价适度从严”作为新法适用方向。贿赂犯罪的保护法益为职务行为的自主决策权,对行贿犯罪的惩处力度取决于侵害该法益的具体形式,而非“受贿行贿同等罚”。新增的行贿罪从重处罚情节仅为量刑情节,应根据从重处罚的实质依据对各个情节进行目的性限缩解释,以确保司法适用的精确性与均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修正案(十二)》 行贿犯罪 犯罪预防 罪刑均衡 对向犯
下载PDF
刍议逃税罪“不予追究刑事责任”条款的修正
4
作者 邓崇专 梅洁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97-106,共10页
近年来,公众人物逃税的数额之多、影响之大,屡屡将《刑法》关于逃税罪“不予追究刑事责任”条款置于风口浪尖。逃税罪“不予追究刑事责任”条款是否合理,至今存在争议,主要体现为肯定论与否定论。从刑法法理角度来看,该条款的设立有违... 近年来,公众人物逃税的数额之多、影响之大,屡屡将《刑法》关于逃税罪“不予追究刑事责任”条款置于风口浪尖。逃税罪“不予追究刑事责任”条款是否合理,至今存在争议,主要体现为肯定论与否定论。从刑法法理角度来看,该条款的设立有违刑法体系化,偏离了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正确理解,消解了刑法的一般预防功能;从司法实务和行政实践观察,该条款采取的行刑反转模式已经显现弊端,导致逃税罪实际处理模式不一、公安机关与税务机关查税权力混淆。当前,应基于风险社会背景下的积极预防性立法理念,对该条款进行完善和修正,将“不予追究刑事责任”改为“从轻、减轻刑事责任”,同时设置条款适用的数额上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逃税罪 逃税行为 “不予追究刑事责任”条款 刑法制裁 积极预防性立法
下载PDF
罪犯心理控制源对改造行为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连春亮 《司法警官职业教育研究》 2024年第2期1-9,共9页
罪犯服刑中的改造行为与罪犯心理控制源密切相关。不同类型心理控制源会对罪犯改造态度、心理认知、健康状况、自我改造效能、情绪情感等罪犯的改造行为要素产生不同的影响。根据罪犯心理控制源的不同形态,可以预测罪犯的心理健康、自... 罪犯服刑中的改造行为与罪犯心理控制源密切相关。不同类型心理控制源会对罪犯改造态度、心理认知、健康状况、自我改造效能、情绪情感等罪犯的改造行为要素产生不同的影响。根据罪犯心理控制源的不同形态,可以预测罪犯的心理健康、自我意识、自我效能、自我价值、监狱适应状况等罪犯心理行为的发展方向。因此,强化罪犯的归因训练,引导罪犯心理控制源由外控型向内控型转化,确立罪犯改造的主体性地位,建构罪犯主体性改造模式,培育罪犯的自控行为,提升改造行为的自我效能感等,是规制罪犯改造行为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罪犯心理控制源 外控型罪犯 内控型罪犯 自我效能感
下载PDF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司法误区与理论校正
6
作者 王华伟 《财经法学》 2024年第5期179-192,共14页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案件数量急速增长的背后,存在司法适用的若干误区。本罪立法已包含刑法干预早期化的思想,其司法适用不宜再过度强调预防性特征,应在绝对的共犯独立性和严格的共犯从属性之间寻找第三条道路,即正犯行为相对宽松的...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案件数量急速增长的背后,存在司法适用的若干误区。本罪立法已包含刑法干预早期化的思想,其司法适用不宜再过度强调预防性特征,应在绝对的共犯独立性和严格的共犯从属性之间寻找第三条道路,即正犯行为相对宽松的事实性制约。本罪被帮助行为和帮助行为的罪量要求,都在司法适用中被过度放低。被帮助行为的罪量要求只有在一对多共犯参与模式中才能例外性地放宽,帮助行为的罪量认定则应牢牢把握不法关联性,审慎对待银行卡流水金额这样的泛化标准。应当对本罪主观明知进行限制解释,适当收缩推定规则的适用,防止责任主义原则的弱化。本罪的司法认定应在积极治理网络犯罪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之间取得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帮助行为 正犯行为 预防刑法 罪量要素 主观明知
下载PDF
大型国有石化企业刑事领域合规风险管理探讨
7
作者 宋芳 《石油化工技术与经济》 CAS 2024年第1期6-9,共4页
基于石油化工行业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法律风险较大的突出特点,如何有效开展企业内部的刑事合规管理工作,达到防控刑事法律风险的实际效果,是一个重要的实务课题。与此同时,现有的企业刑事合规领域的理论和实务研究,针对国有大型石油化... 基于石油化工行业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法律风险较大的突出特点,如何有效开展企业内部的刑事合规管理工作,达到防控刑事法律风险的实际效果,是一个重要的实务课题。与此同时,现有的企业刑事合规领域的理论和实务研究,针对国有大型石油化工企业合规方面的成果比较欠缺。文章综合采用法律分析和企业管理的方法,分析了国有大型石油化工企业外部合规环境的发展和变化,以及在刑事合规实务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如何加强实务工作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化工企业 合规管理 刑事合规 刑事法律风险防控
下载PDF
产业化犯罪中侦查阵地网络化控制体系的构建
8
作者 王晓杰 乔顺利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00-109,共10页
犯罪规模化、链条化、组织化的升级,使上下游犯罪之间的联系日渐紧密,进而导致产业化犯罪。曾在应对传统接触型犯罪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侦查阵地控制工作,面临着阵地网眼疏漏、控制能力不足等问题,甚至陷入阵地脱节与丢失的被动局面。为应... 犯罪规模化、链条化、组织化的升级,使上下游犯罪之间的联系日渐紧密,进而导致产业化犯罪。曾在应对传统接触型犯罪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侦查阵地控制工作,面临着阵地网眼疏漏、控制能力不足等问题,甚至陷入阵地脱节与丢失的被动局面。为应对挑战,需充分研判当前以阵地控制治理产业化犯罪的优势与困境,通过明确阵地控制原则、健全阵地控制机制、优化阵地控制流程,构建新时代网络化阵地控制体系,实现对产业化犯罪的全方位预警与全链条打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化犯罪 犯罪产业链 阵地控制 网络化 侦查协作
下载PDF
轻微犯罪视域下前科消灭制度构建研究
9
作者 黄颖 《河北法律职业教育》 2024年第9期123-128,共6页
在轻罪化立法背景下,我国刑法由重罪重刑的小刑法逐步转向刑事制裁日渐轻缓的大刑法。众多轻微犯罪行为被纳入刑法规制的范畴,从而加速了轻罪犯罪圈的扩张,导致我国轻微罪案件的数量呈现出显著增长态势。然而,由于我国前科制度的永久存... 在轻罪化立法背景下,我国刑法由重罪重刑的小刑法逐步转向刑事制裁日渐轻缓的大刑法。众多轻微犯罪行为被纳入刑法规制的范畴,从而加速了轻罪犯罪圈的扩张,导致我国轻微罪案件的数量呈现出显著增长态势。然而,由于我国前科制度的永久存续,大量轻罪案件存在“轻罪不轻”的现象,现有前科制度有违罪责自负、罪刑法定的原则,不利于轻罪犯重新回归社会,为消除当下前科制度产生的负面效应,故有必要构建轻微犯罪前科消灭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微罪 前科 前科消灭 犯罪治理
下载PDF
刑法前置化与情景犯罪预防——基于网络犯罪规制的实践
10
作者 樊祜玺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95-104,共10页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犯罪行为模式和类型变得多样化,传统法律规则能否恰当应对扩张的网络犯罪值得探讨。事后回应型刑法规制是网络犯罪的传统治理模式,但囿于网络犯罪的隐匿性、极自由性特征,刑事取证工作难以开展,罪名口袋...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犯罪行为模式和类型变得多样化,传统法律规则能否恰当应对扩张的网络犯罪值得探讨。事后回应型刑法规制是网络犯罪的传统治理模式,但囿于网络犯罪的隐匿性、极自由性特征,刑事取证工作难以开展,罪名口袋化倾向明显,无法进行有效规制。当前,为了推动网络社会法治化的健康发展,应当将网络犯罪的归责模式从因果归责转向危险注意义务归责,修补罪中司法漏洞,实现治理网络犯罪的刑法前置化;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网络犯罪的情景犯罪预防措施,形成罪前情景犯罪预防与罪中刑法前置化规制的新模式,达到对网络犯罪全过程的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犯罪 刑法前置化 危险分配 情景犯罪预防 因果归责 危险注意义务归责
下载PDF
浅析监狱民警刑事责任风险失范问题与防控策略
11
作者 赵雅蕊 陈中荣 《贵州警察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7-75,共9页
监狱作为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是维护刑罚严肃性和权威性的最后一道屏障,也是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监狱民警作为改造罪犯的主要力量,在执法过程中面临的刑事责任风险时刻存在,一旦刑事责任风险失范就会伴随诸多问题。... 监狱作为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是维护刑罚严肃性和权威性的最后一道屏障,也是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监狱民警作为改造罪犯的主要力量,在执法过程中面临的刑事责任风险时刻存在,一旦刑事责任风险失范就会伴随诸多问题。因此,如何有效防控监狱民警刑事责任风险,激发监狱民警创造性改造罪犯,实现“守法公民”的法治改造目标,值得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监狱民警 刑事责任 风险防控
下载PDF
网络爬虫技术在刑事合规视阈下的风险预防
12
作者 曾磊 邓佳燕 《山西警察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5-72,共8页
作为数据抓取工具的网络爬虫技术在促进企业数字化发展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囿于技术的双面性,其恶意使用行为也使得个人信息安全、作品知识产权、网络空间的秩序稳定状态隐患重叠,单位犯罪屡屡发生。然而我国司法实践中对该技术的法律... 作为数据抓取工具的网络爬虫技术在促进企业数字化发展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囿于技术的双面性,其恶意使用行为也使得个人信息安全、作品知识产权、网络空间的秩序稳定状态隐患重叠,单位犯罪屡屡发生。然而我国司法实践中对该技术的法律规制还存在司法评价混乱和司法评价扩大化倾向等困境,极易导致“办理一起案件,垮掉一个企业,失业一批员工”的社会负面效应,这与我国保护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无法同频。对此,国家应跳出传统刑法以惩罚性打击犯罪为主的单一规制桎梏,转而以风险预防为主。是故,将刑事合规思路引入网络爬虫犯罪的治理为最佳选择。企业应结合爬虫技术自身特点,精准识别刑事法律风险并建立相应的合规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爬虫 刑事合规 单位犯罪 风险预防
下载PDF
互联网平台企业刑事数据合规计划体系构建
13
作者 管赫 《镇江高专学报》 2024年第3期59-63,共5页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互联网平台企业犯罪治理模式由“国家—个人”的单方治理模式向“国家—平台—个人”的合作共治模式转变。互联网平台企业既面临常规数据处理刑事风险,也面临数据管理刑事风险。应从数据处理规则合规和数据管理流程...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互联网平台企业犯罪治理模式由“国家—个人”的单方治理模式向“国家—平台—个人”的合作共治模式转变。互联网平台企业既面临常规数据处理刑事风险,也面临数据管理刑事风险。应从数据处理规则合规和数据管理流程合规入手构建互联网平台企业刑事数据合规计划体系,包括事前数据合规组织体系、防范体系,事中数据合规监控体系,事后数据合规应对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平台企业 数据合规 刑事风险 犯罪预防
下载PDF
刑事一体化视野下少年法治体系的本土化构建
14
作者 樊聪 《警学研究》 2024年第3期38-47,共10页
我国少年法治体系已逐渐在实体与程序双重互动、犯罪控制与司法体系及刑事政策与社会治理的交叠视野下实现完善与优化,但仍存在系统发展与复杂交错个体问题难以融合的瓶颈。以刑事一体化视野来梳理少年法治体系的整体架构是实现各个环... 我国少年法治体系已逐渐在实体与程序双重互动、犯罪控制与司法体系及刑事政策与社会治理的交叠视野下实现完善与优化,但仍存在系统发展与复杂交错个体问题难以融合的瓶颈。以刑事一体化视野来梳理少年法治体系的整体架构是实现各个环节彼此联动形成合力应对个体化难题的重要抓手,通过将少年法治体系梳理为犯罪控制与预防、少年犯司法体系、少年犯附随后果三个层次,并且按照刑事一体化思路对三个层次以顺位的形式对各自的个体化难题——罪错未成年人的行为分级干预难题、不起诉程序的适用混乱、前科消灭制度尚待完善等问题进行分析,以寻求更切实有利的由点到面的完善少年法治体系的通路,从而使我国少年法治体系得以在现有的基础上构建更为完善且合理的本土化少年法治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年法治 刑事一体化 犯罪控制 司法体系 犯罪记录封存
下载PDF
我国企业刑事合规整改路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高丽丽 《齐鲁学刊》 2023年第5期109-118,共10页
企业刑事合规整改以预防企业犯罪和优化营商环境为正当性基础,这是该制度具有刑事激励功能的前提。针对性整改说与体系化整改说并非绝对对立,企业刑事合规整改模式应融合这两个学说,以针对性整改为切入点,以体系性整改为目标,双维推进... 企业刑事合规整改以预防企业犯罪和优化营商环境为正当性基础,这是该制度具有刑事激励功能的前提。针对性整改说与体系化整改说并非绝对对立,企业刑事合规整改模式应融合这两个学说,以针对性整改为切入点,以体系性整改为目标,双维推进合规整改工作。对企业刑事合规整改方案的评估应采纳检察机关与企业的双重视角,不能忽视双方主体的利益。企业刑事合规整改的有效性标准是评估企业刑事合规整改是否合格的依据,有效性的形式特征体现为适用对象的差异化,有效性的实质内核是预防企业犯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合规 合规整改 预防犯罪 整改有效性
下载PDF
刑事合规的运行逻辑及本土化进路探析
16
作者 陈凯琳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5-21,共7页
传统的企业合规难以真正预防企业犯罪。刑事合规作为企业合规的高级形式,目的在于通过法律防控企业的刑事风险,即以追究刑事责任的方式激励企业主动避免颠覆性风险,自我预防犯罪。自2020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开展企业合规改革试点以来,众多... 传统的企业合规难以真正预防企业犯罪。刑事合规作为企业合规的高级形式,目的在于通过法律防控企业的刑事风险,即以追究刑事责任的方式激励企业主动避免颠覆性风险,自我预防犯罪。自2020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开展企业合规改革试点以来,众多学者与实务界人士持续关注刑事合规的司法实践和立法探讨。作为一种预防导向鲜明且内含刑事法律基础性和规模性调适的全新法律规范体系,刑事合规需要依托中国的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在遵循刑事合规本身运行逻辑的基础上,创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刑事合规制度,真正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与提升中国企业合规软实力的和谐共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合规 刑事风险防控 立法完善
下载PDF
刑事司法学视角下的刑事司法及其研究进路
17
作者 王瑞山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28-36,共9页
刑事司法是指刑事司法机构及其人员为预防和控制犯罪进行的执法和司法活动。刑事司法的首要功能是控制犯罪,是社会控制的最后手段。刑事司法系统的运行受到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刑事司法学是对刑事司法系统及其运行的全过程研究,它聚焦... 刑事司法是指刑事司法机构及其人员为预防和控制犯罪进行的执法和司法活动。刑事司法的首要功能是控制犯罪,是社会控制的最后手段。刑事司法系统的运行受到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刑事司法学是对刑事司法系统及其运行的全过程研究,它聚焦刑事司法过程中的决策,分析决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司法 刑事司法学 刑事司法系统 犯罪控制
下载PDF
中小微企业合规的中国实践与完善路径 被引量:9
18
作者 唐淑臣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1-119,共9页
当前,以刑事法学界领衔的学术圈所热议的企业合规多以大型企业乃至跨国企业为出发点和归宿口,这与司法实践所触及的企业主体类型产生反差,亟需合规改造的无疑是风险更甚的中小微企业。我国中小微企业合规建设面临欠经验、欠能力、欠动... 当前,以刑事法学界领衔的学术圈所热议的企业合规多以大型企业乃至跨国企业为出发点和归宿口,这与司法实践所触及的企业主体类型产生反差,亟需合规改造的无疑是风险更甚的中小微企业。我国中小微企业合规建设面临欠经验、欠能力、欠动力的实践困境,难以套用传统企业合规的法理模型、价值体系和制度框架。以恢复为主的补救式罪后合规建设在实践中已取得长足进展,基于我国中小微企业犯罪类型的集中化倾向,还应探索以预防为主的规范化事前合规建设。具体而言,通过横向合规解决中小微企业合规激励不足的问题,纵向合规解决合规成本高昂以及不同行业的专业性问题,点面结合形成合力共同促进中小微企业建立事前合规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合规 合规不起诉 民营企业家犯罪预防 中小微企业保护 事前合规
下载PDF
妨害安全驾驶罪客观归责的中国实践——基于立法与司法的沟通维度 被引量:4
19
作者 秦长森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23年第1期91-101,共11页
妨害安全驾驶罪的刑事立法既面临与其他预防刑法在法益设置上的稀薄化危机,又遭遇因结果不法要素虚置、刑罚设置不公带来的正当性拷问,亟需在理论上完善和加强对妨害安全驾驶行为客观归责的方法与路径。立足客观归责方法论,通过识别该... 妨害安全驾驶罪的刑事立法既面临与其他预防刑法在法益设置上的稀薄化危机,又遭遇因结果不法要素虚置、刑罚设置不公带来的正当性拷问,亟需在理论上完善和加强对妨害安全驾驶行为客观归责的方法与路径。立足客观归责方法论,通过识别该罪的保护法益,充分发挥法益的各项机能,能够有效促进妨害安全驾驶罪客观归责的科学化。通过将该罪法益的价值面理解为“保障公民的出行自由与安全”,将该罪法益的存在面限定至“交通领域中的信赖利益”,能够在司法论维度确立该罪“暴力行为”与“抢控行为”刑法归责的依据,在立法论维度反思该罪驾驶人员规制条款在行为类型与刑罚设置上存在的纰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妨害安全驾驶罪 客观归责 集体法益 刑事立法 预防刑法
下载PDF
从法理到规范:刑事合规适用问题的基本修正 被引量:5
20
作者 湖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与应用研究”课题组 高鹏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27-141,共15页
刑事合规制度作为外来物,在进行本土化实践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理论困惑与实践偏差,由此产生对刑事合规的正当性基础的质疑。从积极的一般预防理论、合作型司法理念、恢复性司法理念及法益保护前置化的修正功能等方面来看,刑事合规制度的... 刑事合规制度作为外来物,在进行本土化实践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理论困惑与实践偏差,由此产生对刑事合规的正当性基础的质疑。从积极的一般预防理论、合作型司法理念、恢复性司法理念及法益保护前置化的修正功能等方面来看,刑事合规制度的引进具有一定的正当性基础。鉴于当前刑事合规改革试点已在全国检察机关全面推开,应当将研究视野从“存废”之争转向理论与规范建构。实体上,我国单位犯罪归责模式与刑事合规制度之间存在隔阂,需要从理论与规范层面寻求破解之道。在理论层面,应当守正“组织体刑事责任理论”,从组织体固有缺陷本身视情况对“单位意志”进行推定,分离单位责任与个人责任;在规范层面,在于必要时对现行单位犯罪规范进行补充与修正。程序上,刑事合规的适用没有形成统一标准,随意性比较大,导致刑事合规激励对象发生偏离,亟待明确适用条件予以纠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合规 单位犯罪 量刑激励 犯罪治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