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on synapsin expression in rat spinal cord anterior horn neurons cultured in vitro 被引量:1
1
作者 Zhifei Wang Daguang Liao Changqi Li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16期1243-1248,共6页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 promotes synaptic formation and functional maturation by upregulating synapsin expression in cortical and hippocampal neurons. However, it remains controversial whether BDNF ...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 promotes synaptic formation and functional maturation by upregulating synapsin expression in cortical and hippocampal neurons. However, it remains controversial whether BDNF affects synapsin expression in spinal cord anterior horn neurons. Wistar rat spinal cord anterior horn neurons were cultured in serum-supplemented medium containing BDNF, BDNF antibody, and Hank's solution for 3 days, and then synapsin I and synaptophysin protein and mRNA expression was detected. Under serum-supplemented conditions the number of surviving neurons in the spinal cord anterior horn was similar among BDNF, anti-BDNF, and control groups (P 〉 0.05). Synapsin I and synaptophysin protein and mRNA expressions were increased in BDNF-treated neurons, but decreased in BDNF antibody-treated neurons (P 〈 0.01).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BDNF significantly promotes synapsin I and synaptophysin expression in in vitro-cultured rat spinal cord anterior horn neur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synapsin I SYNAPTOPHYSIN cell culture spinal cord neurons rats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of potential candidate proteins for reprogramming spinal cord-derived astrocytes into neurons:a proteomic analysis 被引量:1
2
作者 Wen-Hao Chen Yu-Xiang Lin +3 位作者 Ling Lin Bao-Quan Zhang Shu-Xia Xu Wei Wa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11期2257-2263,共7页
Our previous study has confirmed that astrocytes overexpressing neurogenic differentiation factor 1(NEUROD1)in the spinal cord can be reprogrammed into neurons under in vivo conditions.However,whether they can also be... Our previous study has confirmed that astrocytes overexpressing neurogenic differentiation factor 1(NEUROD1)in the spinal cord can be reprogrammed into neurons under in vivo conditions.However,whether they can also be reprogrammed into neurons under in vitro conditions remains unclear,and the mechanisms of programmed conversion from astrocytes to neurons have not yet been clarified.In the present study,we prepared reactive astrocytes from newborn rat spinal cord astrocytes using the scratch method and infected them with lentivirus carrying NEUROD1.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EUROD1 overexpression reprogrammed the cultured reactive astrocytes into neurons in vitro with an efficiency of 13.4%.Using proteomic and bioinformatic analyses,1952 proteins were identified,of which 92 were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Among these proteins,11 were identified as candidate proteins in the process of reprogramming based on their biological functions and fold-changes in the bioinformatic analysis.Furthermore,western blot assay revealed that casein kinase II subunit alpha(CSNK2A2)and pinin(PNN)expression in NEUROD1-overexpressing reactive astrocytes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suggesting that NEUROD1 can directly reprogram spinal cord-derived reactive astrocytes into neurons in vitro,and that the NEUROD1-CSNK2A2-PNN pathway is involved in this process.This study was approved by the Animal Ethics Committee of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China(approval No.2016-05)on April 18,20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TROCYTES glial cells label-free proteomic analysis mechanism neuronS primary culture REPROGRAMMING spinal cord injury
下载PDF
成年小鼠触液神经元体外分离培养及自我更新能力的鉴定
3
作者 上官泽宇 陈婵娟 +5 位作者 李琦哲 谭伟 颜海健 王春庆 豆晓伟 李青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728-2735,共8页
背景:课题组前期成功在体外分离培养乳鼠触液神经元,尚无研究报道有效分离培养高纯度成年小鼠触液神经元的方法,且触液神经元的自我更新能力是否随着年龄发生变化尚无研究。目的:建立一种高纯度成年小鼠触液神经元体外分离培养的方法,... 背景:课题组前期成功在体外分离培养乳鼠触液神经元,尚无研究报道有效分离培养高纯度成年小鼠触液神经元的方法,且触液神经元的自我更新能力是否随着年龄发生变化尚无研究。目的:建立一种高纯度成年小鼠触液神经元体外分离培养的方法,并鉴定成年小鼠触液神经元与乳鼠触液神经元在体外的自我更新能力。方法:从成年3月龄小鼠颈髓分离含有触液神经元的原代细胞贴壁培养并利用融合多模态成像基因的慢病毒转染细胞,通过嘌呤霉素筛选得到高纯度成年小鼠触液神经元细胞,在完全培养基中悬浮培养。通过免疫荧光检测成年小鼠触液神经元表达神经干细胞标记物巢蛋白(Nestin)及SOX2情况,观察成年小鼠触液神经元体外成球与传代能力;将同等数量(5×10^(3))的第3代成年小鼠及乳鼠触液神经元在同等条件下分为2组,分别接种在含有完全培养基的超低黏附培养板中,在体积分数5%CO_(2),37℃恒温箱悬浮培养,通过体外成球、CCK8实验、qPCR和Western blot鉴定成年小鼠及乳鼠触液神经元的自我更新能力。结果与结论:①实验成功在成年小鼠体内分离出高纯度触液神经元,在体外表达Nestin及SOX2,能形成神经球并连续传代。②成年小鼠触液神经元体外自我更新能力较乳鼠相比明显减弱,细胞培养到第4天时乳鼠触液神经元已经形成直径约为150μm的神经球,而成年小鼠触液神经元所形成的神经球直径仅为40μm(P<0.0001)。③CCK8增殖实验结果表明,成年小鼠触液神经元的增殖活性在培养后各时间点显著弱于乳鼠(P<0.0001)。④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发现成年小鼠触液神经元Nestin及SOX2的mRNA(P<0.0001)和蛋白表达量(P<0.01)较乳鼠显著下降。⑤上述结果证实,成年小鼠触液神经元的体外自我更新能力显著弱于乳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成年小鼠触液神经元 内源性神经干细胞 自我更新能力 体外培养 细胞提纯 融合多模态成像基因的慢病毒 干细胞潜能鉴定
下载PDF
体外培养脊髓神经元过程中关于提高细胞产率以及活性的技术探讨 被引量:18
4
作者 杨浩 梁喆 +1 位作者 鞠躬 鲍璿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39-242,共4页
为了提高用于培养脊髓细胞的产率以及活性,使实验的细胞模型有良好的一致性和可比性。实验探讨了脊髓细胞培养过程中,从取材、解剖和分散细胞等一系列步骤中维持细胞活性的内外因素。
关键词 细胞培养 脊髓 神经元 细胞产率 活性
下载PDF
胚胎大鼠脊髓神经元体外分离培养优化条件的建立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国华 阙海萍 +3 位作者 林秋霞 贾宇峰 丁爱石 刘少君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63-365,T063,共4页
神经元的分离培养是神经科学研究的关键性技术。本实验通过观察比较不同条件下胚胎大鼠脊髓神经元的分离培养结果 ,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脊髓神经元体外培养的条件 ,分离出了生长状态良好、高纯度的脊髓神经元。并且优化了胚胎大鼠脊髓神经... 神经元的分离培养是神经科学研究的关键性技术。本实验通过观察比较不同条件下胚胎大鼠脊髓神经元的分离培养结果 ,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脊髓神经元体外培养的条件 ,分离出了生长状态良好、高纯度的脊髓神经元。并且优化了胚胎大鼠脊髓神经元的分离培养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大鼠 脊髓神经元 体外分离培养 优化条件
下载PDF
不同营养因子组合对大鼠脊髓神经元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肖伟 罗卓荆 +2 位作者 黄明 胡学昱 龚凯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940-943,共4页
[目的]探讨NGF、bFGF和BDNF的不同组合对大鼠脊髓神经元的作用。[方法]利用神经元培养技术,将新生1 d的SD大鼠脊髓神经元接种于培养板,根据不同因子两两组合分为3个实验组、空白对照组和单因子对照组,因子终浓度均为50 ng/ml。倒置相差... [目的]探讨NGF、bFGF和BDNF的不同组合对大鼠脊髓神经元的作用。[方法]利用神经元培养技术,将新生1 d的SD大鼠脊髓神经元接种于培养板,根据不同因子两两组合分为3个实验组、空白对照组和单因子对照组,因子终浓度均为50 ng/ml。倒置相差显微镜动态观察,接种后第3、7 d细胞爬片行β-tubulin3免疫荧光染色和Hoechst染色。测量阳性细胞最长突起长度,计算阳性细胞率,第1、3、5、7、9 d行MTT检查,以OD值绘制生长曲线。[结果]各实验组神经元突起长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联合应用组优于单因子组,其中以A组(BDNF+bFGF)突起最长,各实验组β-tubulin3阳性细胞率均高于对照组,MTT结果与染色结果一致。[结论]特定浓度下NGF、bFGF及BDNF可以有效促进大鼠脊髓神经元轴突的生长,并可有效维持神经元细胞存活,联合应用作用增强,BDNF+bFGF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营养因子 脊髓 神经元 轴突 细胞培养
下载PDF
稳恒磁场对大鼠胚胎脊髓神经细胞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端礼荣 张志坚 +2 位作者 姜平 吴全义 刘方平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821-822,共2页
目的 观察稳恒磁场对体外培养成年大鼠胚胎脊髓神经细胞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采用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的四氮甲基唑蓝 (MTT)法检测和脂质过氧化物的方法 ,了解不同强度的稳恒磁场对体外培养成年大鼠胚胎脊髓神经细胞生长的影响。在相差... 目的 观察稳恒磁场对体外培养成年大鼠胚胎脊髓神经细胞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采用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的四氮甲基唑蓝 (MTT)法检测和脂质过氧化物的方法 ,了解不同强度的稳恒磁场对体外培养成年大鼠胚胎脊髓神经细胞生长的影响。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发育情况 ,并测定其细胞内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结果  1~10mT的稳恒磁场对大鼠胚胎脊髓神经细胞无抑制生长作用 ,当磁场的强度达到 5 0~ 2 0 0mT时其作用才表现出来 ,随着强度的加大 ,其抑制作用增强。结论 一定强度的稳恒磁场对成年大鼠胚胎脊髓神经细胞具有抑制作用 ,且存在强度效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恒磁场 体外培养 脊髓神经细胞 MTT法 脂质过氧化物
下载PDF
BDNF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脊髓前角神经元内突触素Ⅰ与突触囊泡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昌琪 刘丹 +2 位作者 卢大华 罗学港 鞠躬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40-344,共5页
探讨BDNF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脊髓前角神经元内突触素I与突触囊泡素(SYN)表达的影响。取孕14d大鼠子宫内胎鼠的脊髓腹侧部分神经元,体外有血清培养。在培养7d后,随机分成对照组、BDNF组和抗BDNF组。BDNF组培养液中加入BDNF(20ng/ml),抗BDN... 探讨BDNF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脊髓前角神经元内突触素I与突触囊泡素(SYN)表达的影响。取孕14d大鼠子宫内胎鼠的脊髓腹侧部分神经元,体外有血清培养。在培养7d后,随机分成对照组、BDNF组和抗BDNF组。BDNF组培养液中加入BDNF(20ng/ml),抗BDNF组培养液中加入BDNF抗体(20μg/ml),对照组加入等量Hanks液。3d后在倒置显微镜下计数三组神经元存活数,并用NF200、MAP2、NSE的免疫组化反应对神经细胞进行鉴定。行突触素I与SYN免疫组化反应,对部分细胞行突触素ImRNA原位杂交反应,运用图像分析系统对突触素I与SYN免疫组织反应阳性产物以及突触素I原位杂交反应阳性产物作光密度分析。结果发现有血清培养时各组脊髓前角神经元的存活数无显著差异(P>0.05);BDNF组突触素I与SYN免疫反应阳性产物的平均光密度值高于其它两组,抗BDNF组最低(P<0.01)。BDNF组突触素ImRNA阳性产物的平均光密度值明显高于其它两组,抗BDNF组突触素ImRNA阳性产物的平均光密度值最低(P<0.01)。本研究结果提示BDNF对有血清培养时脊髓前角神经元的存活没有明显影响,但BDNF可明显上调培养的脊髓前角神经元内突触素I与SYN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体外培养 大鼠 神经元 突触素Ⅰ 突触囊泡素
下载PDF
强啡肽对培养脊髓神经元高钾刺激性胞内钙增高的双向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胡文辉 张翠华 +4 位作者 杨惠芬 郑永芳 刘娜 孙秀君 任民峰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2-35,共4页
为探讨强啡肽(Dyn)镇痛与致瘫的细胞机理,采用Fura-2显微荧光光度技术观测了不同浓度的DynA(1-17)对原代培养脊髓神经元单个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的影响.DynA0.1-100μmol·... 为探讨强啡肽(Dyn)镇痛与致瘫的细胞机理,采用Fura-2显微荧光光度技术观测了不同浓度的DynA(1-17)对原代培养脊髓神经元单个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的影响.DynA0.1-100μmol·L-1对基础[Ca2+]i均无影响.DynA0.1和1μmol·L-1使高钾(50mmol·L-1)刺激的Ca2+内流峰值反应分别下降94%(n=6)和83%(n=4,P<0.05);DynA10和100μmol·L-1对高钾刺激反应峰值无明显影响,但所有测试细胞均呈现持续性[Ca2+]i升高;预先给予低浓度的DynA(0.1和1μmol·L-1),则高浓度DynA(10和100μmol·L-1)的促进作用明显减弱甚至消失.结果表明低浓度和高浓度DynA(1-17)对培养脊髓神经元的基础[Ca2+]i无影响,但可分别抑制和促进去极化性钙离子内流,低浓度DynA可对抗高浓度DynA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啡肽 脊髓 神经元
下载PDF
刺五加皂苷对体外培养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剑峰 张烽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3-177,共5页
目的:观察刺五加皂苷(acanthopanax senticosus saponins,ASS)对脊髓运动神经元缺氧损伤有无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对胚鼠运动神经元进行原代分离培养,免疫组化鉴定后建立缺氧诱导的神经元凋亡模型。取运动神经元培养在24孔... 目的:观察刺五加皂苷(acanthopanax senticosus saponins,ASS)对脊髓运动神经元缺氧损伤有无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对胚鼠运动神经元进行原代分离培养,免疫组化鉴定后建立缺氧诱导的神经元凋亡模型。取运动神经元培养在24孔板中,每组10孔,分为4组:对照组,无缺氧损伤;缺氧损伤组;ASS保护组,缺氧前24 h加入50μg/ml的ASS;神经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保护组,缺氧前24 h加入0.1μg/ml的GDNF。倒置显微镜及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MTT法测定神经元细胞活性;检测细胞外液LDH释放量来观察ASS对神经元细胞膜稳定性的影响。提取细胞匀浆液,Western印迹法检测分析ASS对缺氧的运动神经元HIF-1α表达的影响。结果:形态学观察显示ASS、GDNF保护组神经元缺氧损伤较缺氧损伤组明显减轻。ASS保护组神经元的细胞活性(0.21±0.028)比缺氧损伤组(0.15±0.012)高(P<0.05),而LDH的释放量(28.6±1.309)比缺氧损伤组(40.7±1.885)低(P<0.01);缺氧损伤组的神经元HIF-1α的相对表达量(0.72±0.027)比对照组(0.16±0.003)高(P<0.01),但ASS保护组HIF-1α的表达(1.15±0.016)最高(P<0.01)。ASS对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与GDNF相仿。结论:ASS可以提高体外缺氧损伤的运动神经元的细胞活性,对细胞的缺氧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的发挥,可能与增强细胞膜的稳定性及提高细胞HIF-1α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剌五加皂苷 细胞凋亡 缺氧 运动神经元 脊髓 细胞培养 保护作用
下载PDF
运动神经元病体外器官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11
作者 刁增艳 沈扬 +5 位作者 樊东升 郑梅 崔金琰 孙阿萍 宋德懋 范少光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4-138,共5页
目的:利用微孔膜器官型脊髓组织片培养的方法,加入适当剂量的线粒体功能抑制剂丙二酸钠,造成选择性运动神经元数目减少从而建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ALS)的体外器官模型。方法:取出生后 6天的SD乳鼠的腰段脊髓冠状切片后将脊髓片置于微孔... 目的:利用微孔膜器官型脊髓组织片培养的方法,加入适当剂量的线粒体功能抑制剂丙二酸钠,造成选择性运动神经元数目减少从而建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ALS)的体外器官模型。方法:取出生后 6天的SD乳鼠的腰段脊髓冠状切片后将脊髓片置于微孔膜上进行培养,首先经丙二酸钠量效检测确定最佳丙二酸钠剂量。在培养第 3天时加入适量的丙二酸钠,维持此浓度继续培养至第 15天时结束培养,并利用免疫组化方法行运动神经元及中间神经元计数。结果:经丙二酸钠量效检测后确定 2mmol/L为最佳加入剂量 (存活率为 75%,P<0. 01)。造模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的脊髓片内的运动神经元数目为每半侧 ( 15 29±1. 70 )个,丙二酸钠组为每半侧 ( 11. 00±2. 45)个,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两组中间神经元的数目略有减少,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微孔膜进行器官型脊髓片培养并加入 2mmol/L丙二酸钠造成的此病理模型符合运动神经元病患者的特点,可重复性强,适用于ALS的发病机制、治疗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神经元病 体外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神经元数目 免疫组化方法 线粒体功能 神经元计数 moL/L 中间神经元 mol/L 脊髓片 冠状切片 腰段脊髓 SD乳鼠 继续培养 病理模型 可重复性 发病机制 器官型 微孔膜 统计学 酸钠 组织片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体外培养胚胎大鼠脊髓神经元促生长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仇红 魏东光 +1 位作者 辛华 张衡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13-215,共3页
目的 :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asicfibroblastgrowthfacfor ,bFGF)对体外培养脊髓神经元的作用。方法 :取E14 大鼠脊髓神经组织 ,进行体外原代培养 ,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bFGF。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发育情况 ,并测定其细胞... 目的 :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asicfibroblastgrowthfacfor ,bFGF)对体外培养脊髓神经元的作用。方法 :取E14 大鼠脊髓神经组织 ,进行体外原代培养 ,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bFGF。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发育情况 ,并测定其细胞内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实验结果用t检验分析。结果 :bFGF处理组神经元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神经元胞体大而饱满 ,突起较长。细胞内琥珀酸脱氢酶活性较高 ,培养 2 0d后神经元存活的数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bFGF能促进脊髓神经元在体外培养早期的存活 ,增加神经元的胞体直径和突起长度 ,增强神经元细胞内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脊髓 神经元 体外培养
下载PDF
维甲酸、音猬因子对大鼠脊髓神经干细胞向运动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杜红梅 管英俊 +1 位作者 袁丽丽 张皓云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9-72,F0004,共5页
目的:分离大鼠胚胎的脊髓神经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探讨维甲酸(RA)、音猬因子(Shh)诱导其向运动神经元样细胞分化。方法:应用无血清培养技术分离培养脊髓神经干细胞,通过5-溴-2-脱氧尿苷标记、免疫荧光显色检测细胞增殖、分化情... 目的:分离大鼠胚胎的脊髓神经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探讨维甲酸(RA)、音猬因子(Shh)诱导其向运动神经元样细胞分化。方法:应用无血清培养技术分离培养脊髓神经干细胞,通过5-溴-2-脱氧尿苷标记、免疫荧光显色检测细胞增殖、分化情况;培养液分组添加Shh、RA或shh+RA,观察神经干细胞向运动神经元样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大鼠胚胎脊髓可成功分离神经干细胞,分化后可表达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抗原;诱导分化后结果显示Shh组未检测到胆碱乙酰转移酶阳性细胞,RA组为20.63%,shh+RA组为66.84%,其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结论:从大鼠胚胎脊髓可成功分离神经干细胞,Shh、RA可不同程度地诱导脊髓神经干细胞分化为运动神经元样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脊髓 培养 诱导分化 运动神经元 大鼠
下载PDF
嗅神经鞘细胞移植治疗实验性脊髓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锋 朱悦 +1 位作者 孙德日 朱海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6-168,共3页
目的:观察移植体外培养的嗅神经鞘细胞(OEC)对大鼠脊髓左半侧横断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应用改良Nash法培养的OECs移植到成年大鼠T10脊髓左半侧横断处,8周后分别采用改良Tarlov法运动学功能评分、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顺行示踪、透射电... 目的:观察移植体外培养的嗅神经鞘细胞(OEC)对大鼠脊髓左半侧横断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应用改良Nash法培养的OECs移植到成年大鼠T10脊髓左半侧横断处,8周后分别采用改良Tarlov法运动学功能评分、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顺行示踪、透射电镜观察、P7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HE染色等方法,观察动物的运动功能、脊髓再生的轴突和髓鞘、OEC的存活和脊髓损伤程度。结果:8周时治疗组运动学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再生轴突穿越损伤区,对照组则无再生轴突穿越;超微结构显示治疗组轴突数量多于对照组,且髓鞘的完整性强于对照组,OEC表现为星形胶质细胞样和雪旺氏细胞样两种,包绕轴突髓鞘;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移植后8周OECs仍然存活,在损伤区均匀、散在分布;损伤后8周脊髓损伤区有胶质瘢痕及空洞形成。结论:移植的嗅神经鞘细胞可促进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脊髓轴突的再生和髓鞘的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神经鞘细胞 原代培养 脊髓损伤 轴突 再生
下载PDF
胍丁胺对体外培养脊髓神经元的影响及在谷氨酸诱导损伤条件下的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兰忠平 杨浩 +2 位作者 顾楠 熊利泽 孙焱芫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51-358,共8页
研究胍丁胺(agmatine,AG)对培养脊髓神经元的作用及谷氨酸(glutamate,Glu)损伤后的影响,探讨其对神经元的毒性作用及其可能的机理.采用原代细胞培养法,分离培养胚胎大鼠脊髓神经元,3d后加入不同浓度的AG(0.5~80mg/L)继续培养12、24、3... 研究胍丁胺(agmatine,AG)对培养脊髓神经元的作用及谷氨酸(glutamate,Glu)损伤后的影响,探讨其对神经元的毒性作用及其可能的机理.采用原代细胞培养法,分离培养胚胎大鼠脊髓神经元,3d后加入不同浓度的AG(0.5~80mg/L)继续培养12、24、36h,接着采用四甲基氮唑蓝法和中性红法分别测定胍丁胺对细胞存活率以及毒性的影响.在加入AG的同时给予2mmol/LGlu对细胞进行损伤,建立体外的损伤模型.然后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NeuN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四甲基氮唑蓝法测定细胞存活率、Hoechst33342和PI染色检测细胞凋亡和坏死率,同时对神经元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的变化检测,最后对各组进行比较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AG作用浓度低于40mg/L对正常培养的脊髓神经元的存活没有明显的影响,而80mg/L的AG对神经元生长有毒副作用.在给予Glu损伤后,细胞生长状态较差,细胞出现退化,而且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细胞坏死和凋亡率显著增高(P<0.05或0.01),而同时给予AG干预(AG-Glu组),细胞生长较正常培养的细胞生长状态略差,但明显优于Glu组,而且细胞凋亡和坏死率降低,细胞存活率增高,MDA含量减少(P<0.05).结果提示AG作为一种新发现的神经递质或调质,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对神经元的生长没有毒副作用,而在Glu诱导损伤条件下,能够抑制Glu诱导的损伤.其发生机制可能与AG通过拮抗N-甲基-M-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阻断或抑制Glu的氧化毒性的级链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胍丁胺 脊髓神经元 谷氨酸 凋亡 细胞培养
下载PDF
脊髓培养神经元中微管相关蛋白-5的分布及可塑性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春芳 石玉秀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417-420,475,共5页
用新生 Wistar大鼠进行脊髓神经元培养 ,研究微管相关蛋白 - 5与其单克隆抗体结合后的分布情况。使用微管解聚药 nocodazole处理神经元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来观察微管相关蛋白 - 5的改变。另一组神经元使用 nocodazole处理后再用 PM... 用新生 Wistar大鼠进行脊髓神经元培养 ,研究微管相关蛋白 - 5与其单克隆抗体结合后的分布情况。使用微管解聚药 nocodazole处理神经元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来观察微管相关蛋白 - 5的改变。另一组神经元使用 nocodazole处理后再用 PMA处理 ,观察微管相关蛋白 - 5及神经元的改变。结果表明 ,微管相关蛋白 - 5在胞浆及突起中均有分布 ,并随着培养天数的递增而递减。使用 nocodazole后神经元中微管相关蛋白 - 5的分布及数量明显减少。PMA处理神经元后尽管使微管相关蛋白 - 5的正常结构被破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 神经元 微管相关蛋白-5 分布 可塑性 培养细胞 细胞骨架
下载PDF
脊髓神经细胞培养中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的形态特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梁喆 杨浩 +3 位作者 农艺 王浩军 鲍璿 鞠躬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35-238,共4页
实验取小鼠12~14天的胚胎脊髓进行常规分离细胞培养,然后做γ-氨基丁酸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表明:培养中的小鼠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以圆形最为多见,其次为不规则形、椭圆形,梨形和三角形少见.就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的突起形态而言,可... 实验取小鼠12~14天的胚胎脊髓进行常规分离细胞培养,然后做γ-氨基丁酸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表明:培养中的小鼠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以圆形最为多见,其次为不规则形、椭圆形,梨形和三角形少见.就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的突起形态而言,可分为短突起和长突起.另外在实验中还观察到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的胞体有强阳性和弱阳性两种发出的突起可与其余结构发生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 细胞培养 γ-氨基丁酸能 神经元
下载PDF
脊髓提取液对体外培养的神经细胞在缺气损伤环境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浩 梁喆 +2 位作者 农艺 鲍璿 鞠躬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7-131,共5页
本实验目的在于研究小鼠胚胎脊髓提取液对损伤环境中的体外培养脊髓和背根节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神经细胞取自12~14 d 胚胎小鼠脊髓和背根节,接种于24 孔板中。培养第5 d 时在培养板中加入250 m g/L 脊髓提取液,对... 本实验目的在于研究小鼠胚胎脊髓提取液对损伤环境中的体外培养脊髓和背根节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神经细胞取自12~14 d 胚胎小鼠脊髓和背根节,接种于24 孔板中。培养第5 d 时在培养板中加入250 m g/L 脊髓提取液,对照组不加;培养第10 d 在液体表面加入液体石蜡造成缺气损伤。继续培养4、8、12、24 h,然后去除液体石蜡,观察细胞形态和K+ 、LDH 的变化,用M TT 方法检测细胞活性,通过NSE免疫组化反应显示神经元存活状况。结果表明:损伤神经元出现细胞肿胀、失去折光性、核偏位以及NSE 染色变弱;而在培养液中加入脊髓提取液,可以减轻这种“缺气”造成的损伤,提高体外培养神经元在损伤环境中的生存率,保持细胞的活性和细胞膜的通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提取液 神经细胞 细胞培养 缺气损伤
下载PDF
胚胎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体外培养方法的优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宋学琴 吴淑玉 +2 位作者 王丽琴 王晓绢 李春岩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133-135,141,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胚胎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的体外分离培养方法。方法采用原代培养的方法 ,从孕 15天胚胎大鼠的脊髓腹侧组织中分离脊髓前角神经元 ,通过差速贴壁法纯化培养细胞 ,应用神经元特异性的烯醇化酶抗体和抗神经微丝抗体 SMI32单克... 目的建立一种胚胎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的体外分离培养方法。方法采用原代培养的方法 ,从孕 15天胚胎大鼠的脊髓腹侧组织中分离脊髓前角神经元 ,通过差速贴壁法纯化培养细胞 ,应用神经元特异性的烯醇化酶抗体和抗神经微丝抗体 SMI32单克隆抗体对培养细胞进行鉴定。结果纯化培养体系中神经元占培养细胞的90 %以上 ,其中 70 %左右为脊髓运动神经元 (spinalmotorneurons,SMNs)。结论通过差速贴壁法纯化分离培养的SMNs体外生长状态良好 ,纯度高 ,可作为神经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 运动神经元 细胞培养 胚胎 大鼠 体外研究
下载PDF
家兔坐骨神经初级传入纤维在脊髓内的定位投射—HRP跨越神经节追踪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继硕 秦秉志 吕少文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1987年第1期39-48,135,共11页
向家兔坐骨神经的分支一胫神经、腓神经、比目鱼肌(腓肠肌)神经、腓肠皮神经分别注入HRP溶液,跨越神经节追踪了各该神经初级传入纤维在脊髓内的分布,得到了下列几点规律性认识。1.来自皮肤的外感性传入纤维分布于后角浅层(Ⅰ—Ⅳ层),来... 向家兔坐骨神经的分支一胫神经、腓神经、比目鱼肌(腓肠肌)神经、腓肠皮神经分别注入HRP溶液,跨越神经节追踪了各该神经初级传入纤维在脊髓内的分布,得到了下列几点规律性认识。1.来自皮肤的外感性传入纤维分布于后角浅层(Ⅰ—Ⅳ层),来自肌肉的Ia类粗纤维分布于后角深层及中间带外侧核区、前角。2.外感性细纤维在后角Ⅱ、Ⅲ层有浓密的投射,各神经有特有的占位区。内脏初级传入纤维不向Ⅱ、Ⅲ层投射。3.与痛党有关的Aδ、C纤维经Lissauer’s束投射向后角Ⅰ、Ⅱ层,其它感觉的外感性纤维经后索分布于后角Ⅳ层并有一部分入Ⅲ层。4.Ia类粗纤维经后索入灰质,首先在Ⅴ、Ⅵ层内侧部形成浓密的晶体形终末区并经Ⅵ层中央部向中间带外侧核区、前角运动核区(Ⅸ层)放散。粗纤维在后索内形成升、降支,向吻侧跨约10个节段逐节发出侧支终止在相当于Ⅴ、Ⅵ层内侧部处;向尾侧终止于骶、尾各节段的后连合核区。5.进入脊髓的各类纤维中,止于Ⅰ、Ⅱ层的细纤维跨节段最少;止于Ⅳ层的外感性纤维向吻侧跨2—3节,向尾侧直达尾髓;Ia类粗纤维跨节段范围最大,升支可达T_(9),降支直达尾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级传入神经元 脊髓 HRP跨越神经节追踪 坐骨神经 家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