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gulation of phytohormones on root primordium initiation and adventitious root formation in the etiolated shoots of Paeonia suffruticosa'Yinfen Jinlin' 被引量:4
1
作者 Zeng Duan-xiang Yin Wei-lun +1 位作者 Zhao Xiao-qing Wang Hua-fang 《Forestry Studies in China》 CAS 2006年第4期87-91,共5页
Tree peony is well known and sought after for its large, colorful flowers. Its propagation is via vegetative methods. Mech-nisms of the adventitious rooting and the regulation of rooting processes are the principles a... Tree peony is well known and sought after for its large, colorful flowers. Its propagation is via vegetative methods. Mech-nisms of the adventitious rooting and the regulation of rooting processes are the principles and techniques of plant propagation and improvement. Microstructures and fluctuations of phytohormones in the adventitious rooting were studied with the etiolated softwood shoots of Paeonia suffruticosa 'Yinfen Jinlin'. There are no pre-primordia in the shoots of the cultivar. Adventitious roots are produced in five stages: shoot selection, primordium initiation, primordium growth, conducting tissue differentiation and root protrusion. Primordia initiated in the cortex. The contents of the endogenous hormones, IAA, ABA and GA, were 5.842, 0.873 and 1.043 nmol·g-1 FW on the bases of shoots, respectively. CTKs which included isopentenyl adenine (iPA), zeatin riboside (ZR) and dihy-drozeatin riboside (DHZR) were 0.949, 0.695 and 2.034 nmol·g-1 FW, respectively. DHZR is active among CTKs. The ratio of IAA to GA, CTK and ABA clearly increased at the stage of primordium initiation, while they showed low levels at the stages of primordium growth. The ratios were restored at the shoot levels at the stage of root protrusion. IBA provoked primordia initiation in the cortex, the vascular cambium, the pith and even in the callus induced on the base of shoots. IAA levels in the treated shoots increased gradually to its highest level (three times of control) at the stage of conducting tissue differentiation. The ratios of IAA to GA, CTK and ABA clearly decreased at the stage of primordium initiation. The ratio of IAA to ABA is regulated at 1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 白根 植物激素 生长特性
下载PDF
闽楠插条根原基发育机理
2
作者 龚娜 蔡琦 +3 位作者 熊远芳 万露露 陈世品 冯丽贞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3-288,共6页
扦插是闽楠无性繁育的主要技术手段,为探明原发条件下闽楠根原基发育的机理,采用未经植物激素处理的插条进行扦插。在闽楠插条根原基发育扦插起始期(T0期)、根原基初现期(T1期)和根原基分化期(T2期),以插条基部0.5~1.0 cm的茎段为样品... 扦插是闽楠无性繁育的主要技术手段,为探明原发条件下闽楠根原基发育的机理,采用未经植物激素处理的插条进行扦插。在闽楠插条根原基发育扦插起始期(T0期)、根原基初现期(T1期)和根原基分化期(T2期),以插条基部0.5~1.0 cm的茎段为样品进行切片观察,以插条顶芽、插条基部切口处2 cm范围内茎段的维管形成层以外的皮部为样品进行吲哚乙酸(IAA)含量测定及转录组测序,而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基部皮为样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闽楠插条根原基源于维管形成层向外形成的次生韧皮部的薄壁细胞。闽楠根原基在发育过程中皮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在T1、T2时期连续下降,IAA含量均显著上升(P<0.05),表明IAA是根原基发育的重要内源信号;芽的IAA含量在T1期先下降,T2期再上升,可能是将芽的IAA运输到皮部。根据系统发育关系,将闽楠基因组的58个PbARF基因分为4个进化枝,分别是进化枝A、进化枝B、进化枝C、进化枝D。在闽楠插条根原基发育过程中PbARF2、PbARF6、PbARF23、PbARF33、PbARF40、PbARF58基因表达量逐渐升高,表明它们在根原基发育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且PbARF33、PbARF40基因表达量较高,是根原基发育的关键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楠 扦插 根原基 吲哚乙酸 ARF基因家族
下载PDF
酸枣仁本草考证
3
作者 牛爱婷 李胜 +2 位作者 李超 丁辉 宋新波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102-107,共6页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文献和现代文献,对酸枣仁的名称、基原、产地、用药部位、炮制及功效进行考证。经考证,酸枣仁原植物最早以“棘”记载于《诗经·凯风》,《尔雅》中开始出现“酸枣”之称,明代及以后均以“酸枣仁”作为独立中药...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文献和现代文献,对酸枣仁的名称、基原、产地、用药部位、炮制及功效进行考证。经考证,酸枣仁原植物最早以“棘”记载于《诗经·凯风》,《尔雅》中开始出现“酸枣”之称,明代及以后均以“酸枣仁”作为独立中药名称记载;酸枣仁的历代主流基原为鼠李科植物酸枣Ziziphus jujuba Mill.var.spinosa(Bunge)Hu ex H.F.Chou,药用部位为干燥成熟种子;其产地主要集中在太行山附近,宋明推崇陕西临潼为道地,现主产于河北、陕西、山西等地;酸枣仁的炮制方法多以炒制为主;其功效最早为主心腹寒热、补中益气,唐代以后主治不得眠。酸枣仁作为一种药食同源的中药材,该文的考证结果可以为其开发提供文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仁 基原 产地 炮制 功效 本草考证
下载PDF
截顶及植物生长调节剂施用对马尾松内源激素和雌球花形成的影响
4
作者 王文月 丰忠平 +3 位作者 王建昌 杨涛 张振 周志春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88-1196,共9页
【目的】探究截除顶梢及植物生长调节剂诱导后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内源激素质量分数变化对新枝生长与雌球花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控制试验,以3年生209号马尾松无性系为试材,设置保留1层轮枝(T1)、保留2层轮枝(T2)、未截顶(NT... 【目的】探究截除顶梢及植物生长调节剂诱导后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内源激素质量分数变化对新枝生长与雌球花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控制试验,以3年生209号马尾松无性系为试材,设置保留1层轮枝(T1)、保留2层轮枝(T2)、未截顶(NT)、未截顶+100 mg·L^(−1)赤霉素(GA4/7)(NT+G100)、未截顶+200 mg·L^(−1)GA4/7(NT+G200)和未截顶+400 mg·L^(−1)GA4/7(NT+G400)等6个处理,测定花原基形成前期(S1)、花原基形成期(S2)和花原基形成后期(S3)的针叶内源激素质量分数及其比值的变化,研究各处理对雌球花密度和枝生长的影响。【结果】与NT相比,T1处理的雌球花密度、枝长和枝粗分别增加126.00%、181.55%和35.78%,T2处分别理增加66.52%~82.67%、119.31%~150.45%和9.17%~111.49%;与GA4/7各处理相比,截顶处理后,除第1层轮枝处的枝长增长量显著(P<0.05)低于NT+G200处理外,T1和T2处理的雌球花密度、枝长与枝粗增长量与GA4/7其他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在S1时期,与NT相比,T1和T2处理的针叶吲哚乙酸(IAA)质量分数分别显著(P<0.05)下降11.24%和9.62%,脱落酸(ABA)质量分数显著(P<0.05)增加15.09%和8.15%,GA7、GA4、玉米素核苷(ZR)质量分数下降,但差异不显著,(IAA+GA7+GA4+ZR)/ABA比值分别为7.22和7.61;在S2时期,T1和T2处理下的针叶IAA、GA7、GA4和ZR质量分数均较S1时期增加,ABA质量分数降低,(IAA+GA7+GA4+ZR)/ABA比值升高;在S3时期,所测激素质量分数均较S2时期降低。截顶与GA4/7诱导后主要激素质量分数的变化趋势不同。在S1至S3时期,GA4/7诱导后的IAA质量分数逐渐降低,GA7、GA4和ZR质量分数先增加后降低,ABA质量分数则先降低后增加。在截顶后20 d内,IAA、GA7、GA4和ZR质量分数呈先降低后增加的恢复特征,ABA质量分数呈持续下降的动态变化,截顶强度影响着不同轮枝处针叶IAA、GA4、ABA和ZR激素质量分数的变化。【结论】在花原基形成前期实施截顶和GA4/7处理均可促进马尾松结实母枝更新和雌球花形成,与针叶内源激素质量分数的变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顶 马尾松 雌球花 内源激素 花原基形成
下载PDF
不同催蕾方法对秀珍菇出菇环境及子实体性状的影响
5
作者 陈国龙 秦延春 +4 位作者 陈雪凤 卢玉文 丘献娟 陈德荣 陈宇 《中国食用菌》 2023年第3期70-74,共5页
为探究夏季秀珍菇闷棚催蕾期间,不同闷棚处理对出菇环境及秀珍菇子实体性状的影响,试验以有孔薄膜替代全封膜同时改进闷棚操作方法,设计3组不同盖膜处理。结果表明,与常规全封膜闷棚方法相比,利用有孔薄膜闷棚可使菌包发病率减少3.43%,... 为探究夏季秀珍菇闷棚催蕾期间,不同闷棚处理对出菇环境及秀珍菇子实体性状的影响,试验以有孔薄膜替代全封膜同时改进闷棚操作方法,设计3组不同盖膜处理。结果表明,与常规全封膜闷棚方法相比,利用有孔薄膜闷棚可使菌包发病率减少3.43%,生物学效率提高4.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秀珍菇 催蕾 黄菇病 子实体性状
下载PDF
小鼠诱导多能干细胞向雄性生殖细胞样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
6
作者 赵振理 胡少华 +4 位作者 万智盛 卜威振 陈松强 韩天红 陆毅群 《临床医药实践》 2023年第10期748-751,共4页
目的:对小鼠诱导多能干细胞向原始生殖细胞样细胞进行诱导培养,并对获得的原始生殖细胞样细胞进行鉴定。方法:在诱导干细胞培养基中对小鼠诱导多能干细胞进行培养,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对Oct-4及C-kit蛋白表达水平进行鉴定,用... 目的:对小鼠诱导多能干细胞向原始生殖细胞样细胞进行诱导培养,并对获得的原始生殖细胞样细胞进行鉴定。方法:在诱导干细胞培养基中对小鼠诱导多能干细胞进行培养,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对Oct-4及C-kit蛋白表达水平进行鉴定,用定时定量PCR对Mvh,Fragilis,Stella的mRNA水平进行鉴定。结果:由小鼠诱导多能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获得的原始生殖细胞样细胞特异性表达Oct-4蛋白、C-kit蛋白以及Mv hmRNA,Fragilis RNA,Stella RNA。结论:由小鼠诱导多能干细胞成功诱导培养出原始生殖细胞样细胞,为进一步研究其向精子细胞的转化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多能干细胞 原始生殖细胞样细胞 无精症 诱导培养
下载PDF
利用转录组分析香菇子实体不分化组织
7
作者 刘昆 蒋俊 +3 位作者 宋小亚 路新彦 应国华 曾凡清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2,共12页
利用转录组分析香菇(Lentinula edodes)不分化组织与正常原基,探讨香菇子实体发育机制。结果表明:与正常原基相比,不分化组织中差异表达水平≥6的基因有62个(上调表达基因49个,下调表达基因13个),其中2个逆转座子核心蛋白基因上调表达,... 利用转录组分析香菇(Lentinula edodes)不分化组织与正常原基,探讨香菇子实体发育机制。结果表明:与正常原基相比,不分化组织中差异表达水平≥6的基因有62个(上调表达基因49个,下调表达基因13个),其中2个逆转座子核心蛋白基因上调表达,4个热激蛋白基因下调表达。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细胞膜组件、细胞膜组成成分、细胞膜固有成分、胞内膜结合细胞器、膜结合细胞器这5个二级分类单元中。KEGG代谢途径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精氨酸生物合成,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氧化磷酸化与MAPK信号通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不分化组织 原基 转录组分析
下载PDF
小麦茎顶端原基发育模拟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严美春 曹卫星 +1 位作者 罗卫红 李存东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56-362,共7页
本文系统地模拟了小麦植株茎顶端不同类型原基的发育过程 ,建立了叶原基分化、小穗原基分化和小花原基分化、退化、败育、受精结实及籽粒生长的子模型。模型引入每小穗分化的最大小花原基数、退化的最大小花原基数和籽粒潜在重量 3个遗... 本文系统地模拟了小麦植株茎顶端不同类型原基的发育过程 ,建立了叶原基分化、小穗原基分化和小花原基分化、退化、败育、受精结实及籽粒生长的子模型。模型引入每小穗分化的最大小花原基数、退化的最大小花原基数和籽粒潜在重量 3个遗传参数 ,分别反映了不同小麦品种小花分化、退化和籽粒生长等方面的遗传差异。利用南京地区两组田间试验资料对所建模型进行了检验 ,表明模型对小麦叶原基分化、小穗原基分化和小花原基的分化、退化、败育、受精结实以及籽粒重等均有较好的预测性和适用性 ,其平均差平方和的根值均小于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顶端发育 叶原基 小穗原基 小花原基 模拟模型 茎顶端
下载PDF
小麦不同品种和播期对发育阶段的效应 被引量:23
9
作者 李存东 曹卫星 +1 位作者 戴廷波 严美春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218-222,共5页
以热时间 (thermaltime)为尺度研究了小麦不同品种和播期对发育阶段的效应 .结果表明 ,小麦分蘖发生的早晚以生态因子调控为主 ,基因型差异较小 ;分蘖 拔节期为冬性品种 (京 411)一生中可变性最大的生育阶段 .穗分化进入单棱期的早晚... 以热时间 (thermaltime)为尺度研究了小麦不同品种和播期对发育阶段的效应 .结果表明 ,小麦分蘖发生的早晚以生态因子调控为主 ,基因型差异较小 ;分蘖 拔节期为冬性品种 (京 411)一生中可变性最大的生育阶段 .穗分化进入单棱期的早晚以基因型效应为主 ,生态因子的影响次之 ;单棱 二棱期为春化作用的敏感期 ,冬性品种晚播 (3月 2日 )春化效应可延迟到小花原基分化期之前 .小麦物候期与穗发育阶段的对应关系具有一定的可变性 .冬性品种较强的春化作用增加了其生态可变叶原基数 ;春化过程结束前 ,物候发育及穗发育阶段累计GDD与相应生殖器官原基分化数的相关性不明显 .春性品种 (扬麦 15 8)的物候发育及药隔分化期之前的穗发育阶段与各类顶端原基的分化数均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发育阶段 物候期 穗分化 顶端原基 品种 播期
下载PDF
外源细胞分裂素对玉米叶原基分化类型的调控 被引量:11
10
作者 马庆 齐璐璐 +3 位作者 李晓玉 项艳 朱苏文 程备久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053-2058,共6页
以互生玉米自交系H4d、8701d为材料,取自交授粉12d的幼胚,分别在含不同浓度6-BA的脱分化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筛选II型愈伤组织,分别转入0~3mgL-16-BA浓度梯度的分化培养基上诱导出芽。芽点出现时,在解剖镜下剥离顶端分生组织,电镜扫... 以互生玉米自交系H4d、8701d为材料,取自交授粉12d的幼胚,分别在含不同浓度6-BA的脱分化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筛选II型愈伤组织,分别转入0~3mgL-16-BA浓度梯度的分化培养基上诱导出芽。芽点出现时,在解剖镜下剥离顶端分生组织,电镜扫描观察叶原基形态,并用ELISA反应测定顶端分生组织细胞分裂素6-BA、ZRs、DHZRs、iPAS和生长素IAA、NAA含量。结果表明,外源细胞分裂素6-BA可调控互生基因型玉米材料幼苗叶原基转换为对生甚至畸形叶原基类型,6-BA浓度越高、处理越早,出现对生叶原基、畸形叶原基的频率越高。ELISA反应显示,生长点激素含量的改变是外源激素的吸收累积造成的,内源细胞分裂素的含量并未明显改变,在互生基因型下通过增加外源细胞分裂素6-BA提高细胞分裂素/生长素值可导致叶原基分化类型向对生、畸形类型转换,解除外源激素作用后,生长点细胞分裂素/生长素值的恢复导致叶原基分化类型返回原始基因型类型。这进一步证实生长点细胞分裂素/生长素是决定玉米叶原基分化类型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6-BA 叶原基分化 组织培养
下载PDF
大黄鱼仔稚鱼不同发育阶段矢耳石形态发育和微结构特征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志远 李圣法 +2 位作者 徐献明 张翼 黎雨轩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63-871,共9页
对人工培育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的生长发育与矢耳石形态及微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大黄鱼矢耳石上的轮纹是每日形成的,第1日轮在孵化后第2天形成,与其初次摄食相对应。(2)大黄鱼卵黄囊期和前弯曲期仔鱼的耳石形态为圆形... 对人工培育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的生长发育与矢耳石形态及微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大黄鱼矢耳石上的轮纹是每日形成的,第1日轮在孵化后第2天形成,与其初次摄食相对应。(2)大黄鱼卵黄囊期和前弯曲期仔鱼的耳石形态为圆形,进入弯曲期耳石长轴迅速伸长,在后弯曲期耳石形态变为椭圆形。进入稚鱼期,矢耳石开始形成次生核。随后次生核数量逐渐增加,在孵化后47~78 d的个体中,次生核数量稳定在5~7个,耳石近似盾形。(3)根据耳石日轮宽度推算的大黄鱼稚鱼在其仔鱼期生长率(b)与第1个次生核的形成时间(tsp1)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表明生长较快的个体形成次生核的时间较早,进入稚鱼期所需的时间更短。以上结论表明,大黄鱼矢耳石可以反演其早期生活史阶段的生长发育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耳石 日轮 次生核 生长率
下载PDF
桃砧木组织培养和扦插生根的解剖学观察 被引量:18
12
作者 白晓燕 王力荣 +5 位作者 王新卫 朱更瑞 方伟超 曹珂 陈昌文 李勇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4-78,175,共6页
【目的】研究桃砧木茎尖快繁和扦插过程中不定根发生及发育解剖学特征。【方法】以桃砧木‘中桃抗砧1号’组培嫩梢和扦插枝条为试材,诱导其生根,通过常规石蜡切片法制片,对其生根部位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1)生根处理前,组培苗和插... 【目的】研究桃砧木茎尖快繁和扦插过程中不定根发生及发育解剖学特征。【方法】以桃砧木‘中桃抗砧1号’组培嫩梢和扦插枝条为试材,诱导其生根,通过常规石蜡切片法制片,对其生根部位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1)生根处理前,组培苗和插穗内均未发现潜伏根原基,生根处理后,2者均产生不定根原基。2)生根处理后,插穗内不定根原基在皮层、韧皮部、木质部中均可形成。3)不定根原基诱导后,有的不定根皮层结构中无中柱出现,有的分化出多个中柱,部分中柱与茎基部维管组织连通。【结论】‘中桃抗砧1号’的不定根原基为诱导型根原基,且属于多位点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砧木 '中桃抗砧1号’ 愈伤组织 不定根根原基 解剖结构
下载PDF
西南麦区高产多穗型小麦单株分蘖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郝艳玲 张紫晋 +2 位作者 粟永英 张怀渝 任正隆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248-2257,共10页
为探究西南麦区特殊生态环境下高产多穗型小麦单株分蘖出现规律、成穗规律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以3种穗型小麦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调查、室内体视解剖观察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ELISA)等方法,分别对单株分蘖出现时间和茎顶端生长进行了... 为探究西南麦区特殊生态环境下高产多穗型小麦单株分蘖出现规律、成穗规律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以3种穗型小麦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调查、室内体视解剖观察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ELISA)等方法,分别对单株分蘖出现时间和茎顶端生长进行了调查统计,对茎蘖内源赤霉素(GAs)、吲哚乙酸(IAA)、分裂素(ZR)、脱落酸(ABA)和玉米素(ZT)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比较分析了以上因素与分蘖穗部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大穗型和中间型小麦相比,高产多穗型小麦单株分蘖平均出现时间(7.41d)和相邻分蘖发生的平均间隔时间(2.66 d)最短;相邻分蘖顶端原基生长阶段均差(1.10)最小。相邻分蘖的GAs、IAA、ZR和ABA含量平均差值最小,分别为0.59、1.01、0.13、8.73 ng·g-1FW;二级分蘖的IAA/ABA(0.65)和ZR/ABA(0.08)最高,IAA/(ZR+ZT)(1.06)最低,3个比值与一级分蘖的相关比值差距最小。相邻分蘖穗部结实性状的平均差值最小,分别为穗粒数1.69、单穗平均粒重2.31mg、不孕小穗数0.87和结实小穗数1.61;单株成穗率(87.50%)和单株平均粒重(23.75g)最高。综上,在3种穗型小麦中,多穗型小麦单株各分蘖的出现和生长存在着更为均匀的协调关系,使得分蘖成穗较高,这有利于西南麦区特殊生态环境下单株产量因子的合理构成和突破性品种的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分蘖 茎顶端原基 内源激素 穗部性状
下载PDF
基于顶端发育的小麦产量结构形成模型 被引量:7
14
作者 潘洁 朱艳 曹卫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16-322,共7页
小麦产量由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与粒重构成。本研究以试验资料为基础,通过定量分析小麦茎顶端发育过程及其与环境因子和品种特性的动态关系,构建了小麦穗粒发育与结实的模拟模型,包括对叶原基数、叶片数、小穗原基数、小穗数、籽粒... 小麦产量由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与粒重构成。本研究以试验资料为基础,通过定量分析小麦茎顶端发育过程及其与环境因子和品种特性的动态关系,构建了小麦穗粒发育与结实的模拟模型,包括对叶原基数、叶片数、小穗原基数、小穗数、籽粒数及籽粒重的预测;进一步结合茎蘖发生与穗数决定模型,最终建立了小麦产量结构形成的模拟模型。运用2年度3个播期2个品种的田间试验资料对所建模型进行了测试和检验,表明模型能够可靠地预测不同类型品种、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穗粒数、粒重与产量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叶原基数 叶片数 小穗原基数 小穗数 籽粒数 籽粒重 产量形成 模拟模型
下载PDF
CO_2浓度对金针菇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郭家选 沈元月 钟阳和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21-23,共3页
在人工控制环境条件下研究了CO_2浓度对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金针菇菌丝正常生长所要求的适宜CO_2浓度为261.7~2930.5μmol/L;金针菇子实体原基形成随CO_2浓度升高明显受到抑制,所要求的适宜CO_2浓度... 在人工控制环境条件下研究了CO_2浓度对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金针菇菌丝正常生长所要求的适宜CO_2浓度为261.7~2930.5μmol/L;金针菇子实体原基形成随CO_2浓度升高明显受到抑制,所要求的适宜CO_2浓度范围为12.3~60μmol/L;菇蕾形成后为获得优质高产金针菇,应提高环境内CO_2浓度,并控制在210~600μmol/L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浓度 金针菇 生长发育 菌丝 原基 子实体
下载PDF
叶原基形态对甘薯茎尖脱毒培养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黄远新 张凯 +4 位作者 赵勇 王季春 吕长文 何凤发 唐道彬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23,共6页
以带有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V)的渝薯2号,从其块根萌芽上剥取2叶原基形态分别处于突起态、半闭合态和闭合态0.22~0.35mm大小的茎尖为外植体,培养于附加BAP与IAA,BAP与NAA不同激素体积质量分数组合的MS培养基上进行成苗培养,... 以带有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V)的渝薯2号,从其块根萌芽上剥取2叶原基形态分别处于突起态、半闭合态和闭合态0.22~0.35mm大小的茎尖为外植体,培养于附加BAP与IAA,BAP与NAA不同激素体积质量分数组合的MS培养基上进行成苗培养,对应再生株系用硝酸纤维素膜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NCMELISA)进行病毒检测.结果表明:茎尖培养最佳的激素体积质量分数组合为0.8~1.4mg/L BAP+0.01mg/LNAA,有利于茎尖基部发生少量的愈伤组织,芽粗壮且成苗快.成苗率因外植体而不同,闭合态和半闭合态较高,分别达92.9%和88.9%,而突起态成苗率仅为46.7%.脱毒效果也与外植体相关,最佳效果是叶原基突起态,其次是半闭合态和闭合态,分别获得100%,83.9%和71.9%的脱毒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叶原基 茎尖培养 病毒检测
下载PDF
新株型水稻物质生产与产量形成的生理生态 Ⅱ.分蘖特性与形态解剖 被引量:6
17
作者 郭玉春 梁义元 +2 位作者 梁康迳 陈鸿飞 林文雄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44-448,共5页
以新株型 (NPT)水稻为供试材料 ,特青和汕优 63为对照 ,从分蘖动态与形态解剖特征对 NPT水稻分蘖特性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NPT水稻具有分蘖力弱、分蘖期和有效分蘖期相对较长、低节位分蘖极少、平均有效穗少、成穗率高等特点 .分蘖原基... 以新株型 (NPT)水稻为供试材料 ,特青和汕优 63为对照 ,从分蘖动态与形态解剖特征对 NPT水稻分蘖特性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NPT水稻具有分蘖力弱、分蘖期和有效分蘖期相对较长、低节位分蘖极少、平均有效穗少、成穗率高等特点 .分蘖原基解剖观察表明 ,NPT水稻各分蘖节均有腋芽原基发生 ,但高节位与低节位的芽原基发育存在差别 .低节位的芽原基绝大多数成为败育腋芽 ,有些低节位分蘖腋芽发育正常 ,但因其根原基发育不良或幼叶生长锥萎缩变形造成腋芽难以成蘖 .高节位的腋芽则发育良好 ,都能成蘖 .在试验中还观察到 NPT水稻顶芽发育良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株型水稻 分蘖特性 形态解剖 水稻 物质 产量 生理生态
下载PDF
三门湾和吕四近岸小黄鱼仔稚鱼耳石微结构特征比较 被引量:5
18
作者 黎雨轩 汤建华 +4 位作者 徐献明 许津 刘志远 徐浩 程家骅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23-431,共9页
对三门湾和吕四近岸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仔稚鱼的矢耳石微结构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小黄鱼矢耳石上的轮纹是每日形成的,第一日轮在孵化后第2天形成,由仔鱼期向稚鱼期过渡时形成的次生核;三门湾和吕四近岸海域在... 对三门湾和吕四近岸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仔稚鱼的矢耳石微结构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小黄鱼矢耳石上的轮纹是每日形成的,第一日轮在孵化后第2天形成,由仔鱼期向稚鱼期过渡时形成的次生核;三门湾和吕四近岸海域在个体的生长、发育和次生核之间均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生长较快的个体,第一次生核形成的时间也较早,次生核数量亦多;两个海域小黄鱼的耳石微结构存在明显的差异,吕四近岸的个体在仔鱼期耳石生长率更快(均值为0.039),第一次生核形成时间较短(均值为37日龄),次生核数量较多(7~8个),表明吕四近岸个体具有较快的生长率和发育速度,这种差异可能是因为吕四近岸的个体在仔鱼期所经历的水温较高.以上研究结果表明,矢耳石的微结构特征可以反映野生小黄鱼的早期生长发育状况,不同海区小黄鱼仔稚鱼的矢耳石微结构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可以用于区分小黄鱼不同海域栖息的个体,将为小黄鱼早期资源补充过程和早期选择性死亡等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黄鱼 耳石 日轮 次生核 生长率
下载PDF
尖叶拟船叶藓原丝体发育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魏华 李菁 +1 位作者 陈军 姜业芳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9-172,共4页
将尖叶拟船叶藓[Dolichomitriopsis diversiformis(Mitt.)Nog.]孢子接种于Knop培养基上,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在光学显微镜下对其原丝体(protonema)发育特征进行了详细观察和记录。结果表明:孢子第2天就开始萌发,第6天时其萌发率达90%... 将尖叶拟船叶藓[Dolichomitriopsis diversiformis(Mitt.)Nog.]孢子接种于Knop培养基上,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在光学显微镜下对其原丝体(protonema)发育特征进行了详细观察和记录。结果表明:孢子第2天就开始萌发,第6天时其萌发率达90%以上;原丝体系统由绿丝体(chloronema)和轴丝体(caulonema)构成,假根(rhizoides)产生于芽体基部,由轴丝体退化而成;配子枝原始细胞产生于绿丝体分枝的基部或轴丝体上的斜壁细胞;配子枝(game tophore)形成后其上各部位都可形成假根;孢子萌发类型为真藓型(Bryum-ty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丝体 绿丝体 轴丝体 假根 配子枝原始细胞
下载PDF
黄瓜花原基启动细胞团及其组织化学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陶月良 曾广文 朱诚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4-138,共5页
以黄瓜幼苗为材料 ,通过花芽分化形态学、组织切片及显微图像定量仪对细胞内 DNA,RNA和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等研究 ,确定了花原基的启动细胞团及其形成计时 ,并对花原基启动细胞团进行了组织化学研究 ,结果表明 ,花原基启动细胞团的细胞内 ... 以黄瓜幼苗为材料 ,通过花芽分化形态学、组织切片及显微图像定量仪对细胞内 DNA,RNA和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等研究 ,确定了花原基的启动细胞团及其形成计时 ,并对花原基启动细胞团进行了组织化学研究 ,结果表明 ,花原基启动细胞团的细胞内 DNA,RNA和蛋白质的含量以及 RNA/ DNA的含量明显高于未启动时叶腋表皮下的细胞 ,说明花原基启动分化期间进行着活跃的生理代谢活动 .Ca2 +定位研究表明 ,叶腋表皮下细胞内的 Ca2 +颗粒少 ,主要分布于液泡 .而花原基启动细胞团细胞的胞壁和细胞间隙中分布着大量的 Ca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花原基 花芽分化 组织化学 启动细胞团 钙离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