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监护制度的发展、问题与完善建议——兼评《民法典(草案)》总则中的相关规定 被引量:5
1
作者 秦红嫚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307-319,共13页
《民法典(草案)》总则明确规定了监护制度的基本框架和内容,更新了监护立法理念,新增了遗嘱指定监护、临时监护、意定监护等类型,增补了监护人的职责和监护变动等内容,完善了我国监护法律制度,体现了现代监护立法的新趋势。虽然我国监... 《民法典(草案)》总则明确规定了监护制度的基本框架和内容,更新了监护立法理念,新增了遗嘱指定监护、临时监护、意定监护等类型,增补了监护人的职责和监护变动等内容,完善了我国监护法律制度,体现了现代监护立法的新趋势。虽然我国监护制度新增了一些内容,但仍存在“有利于被监护人”标准不明确、未规定监护职责、未区分与其他相似制度的关系、对特定情形下的监护关注不够、监护人资格的规定有待商榷、监护监督制度未设立等问题。监护制度的完善需要明确我国监护制度的立法体例,细化有利于被监护人原则的考量因素、明确人身监护和财产监护的具体内容、明确监护与抚养的关系、补充区分监护与赡养、增补父母离婚后子女监护和老年人监护、增设监护监督制度等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草案)》总则 遗嘱指定监护 意定监护 监护监督 有利于被监护人
下载PDF
我国法院适用“有利于保护被监护人权益的法律”之实证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秦红嫚 《武大国际法评论》 2021年第2期92-113,共22页
我国法院审理涉外监护案件的司法实践表明,有关涉外因素的判断多是考量主体涉外;纠纷中涉未成年人监护的占多数;审理程序多以普通程序为主且一审审结的案件占多数;选择准据法的依据存在差异,且法律适用结果均为中国法。有些法院在选择... 我国法院审理涉外监护案件的司法实践表明,有关涉外因素的判断多是考量主体涉外;纠纷中涉未成年人监护的占多数;审理程序多以普通程序为主且一审审结的案件占多数;选择准据法的依据存在差异,且法律适用结果均为中国法。有些法院在选择“有利于保护被监护人权益的法律”的过程中并未说明“有利于”的考量因素,忽略“有利于”的条件限定,仅凭冲突规则中的一个或多个连结点选择准据法,且存在混淆法律选择前和法律选择后仅提及实体法中“有利于”的判断等问题。其原因主要是现行实体法中缺乏配套规定、冲突规则条款本身缺乏可操作性、法律选择司法运用的障碍等。建议通过明确“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判断依据和考量因素、特定化“当事人”的范围、规范裁判逻辑等途径,完善我国涉外监护法律适用的立法以及司法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外监护 法律适用 有利于被监护人
下载PDF
论行为能力制度和新型成年监护制度的协调——兼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的制度安排 被引量:50
3
作者 李国强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1-140,共10页
简单类型化的成年人行为能力欠缺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凸显出诸多问题,并且和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第12条规定相悖,应予修改,替代其功能的是新型成年监护制度。《民法总则》应该从理念上确认属于协助决策模式... 简单类型化的成年人行为能力欠缺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凸显出诸多问题,并且和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第12条规定相悖,应予修改,替代其功能的是新型成年监护制度。《民法总则》应该从理念上确认属于协助决策模式的新型成年监护制度,通过援助成年障碍者利用残存的判断能力进行决定而实现其利益。在具体交易场合,成年被监护人需要监护人帮助其完成自主意思的表达,从而以具体法律关系中判断意思能力的规则代替成年人行为能力欠缺的认定,依据被监护人行为时的具体精神状况确定其所为法律行为的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能力 成年监护 《民法总则》 《残疾人权利公约》 意思能力
原文传递
自然人权利能力:“不能”与“能”
4
作者 余履雪 《朝阳法律评论》 2015年第2期45-58,共14页
自然人的权利能力不是民法中的一个必要概念,也不是法律主体必须具备的逻辑要素。康德的权利哲学不包含权利能力的逻辑假设;借助奥斯丁的日常语言哲学,权利能力的'资格论'解释进路也无法证明其必要性。另一方面,在'人人平等... 自然人的权利能力不是民法中的一个必要概念,也不是法律主体必须具备的逻辑要素。康德的权利哲学不包含权利能力的逻辑假设;借助奥斯丁的日常语言哲学,权利能力的'资格论'解释进路也无法证明其必要性。另一方面,在'人人平等'或者'机会平等'中,权利能力也不足以占据必要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利能力 行为能力 理解力 授权原则 人人平等 机会平等 监护制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