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以集为正:论宋人对苏轼作品文本歧异的认知与处理
1
作者
杨曦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5-126,共12页
在宋代物质载体、风气好尚与欣赏观念转变的大背景下,文学文本歧异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苏轼作品的文本形态丰富,歧异繁多,尤其受到学人的重视。对其间墨迹、石刻与印本的歧异而言,宋人原较倾向于将“真迹”与“印本”对立,认为真迹反...
在宋代物质载体、风气好尚与欣赏观念转变的大背景下,文学文本歧异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苏轼作品的文本形态丰富,歧异繁多,尤其受到学人的重视。对其间墨迹、石刻与印本的歧异而言,宋人原较倾向于将“真迹”与“印本”对立,认为真迹反映的是作品的正确面貌,而印本呈现的则是被后人妄改或者充斥着讹误的文本。但随着校勘实践的深入,南宋学者将“改定”与“编集”这两个环节纳入考量。他们逐渐意识到,文本歧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作者本人编集时改定造成的,相对而言印本才更能展现苏轼创作的最终意图。因此,以周必大为代表的南宋学者提出了“以集为正”的文献观念,强调以全集型印本作为定本,而不轻据墨迹、石刻更动印本。上述认识对今天处理苏轼作品乃至整个文学文本的歧异问题仍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歧异
作者意图
以集为
正
苏轼
原文传递
题名
以集为正:论宋人对苏轼作品文本歧异的认知与处理
1
作者
杨曦
机构
南京大学文学院
出处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5-126,共12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学青年项目“墨迹石刻宋诗的文本生成与文化观照研究”(项目编号:22YJC751042)。
文摘
在宋代物质载体、风气好尚与欣赏观念转变的大背景下,文学文本歧异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苏轼作品的文本形态丰富,歧异繁多,尤其受到学人的重视。对其间墨迹、石刻与印本的歧异而言,宋人原较倾向于将“真迹”与“印本”对立,认为真迹反映的是作品的正确面貌,而印本呈现的则是被后人妄改或者充斥着讹误的文本。但随着校勘实践的深入,南宋学者将“改定”与“编集”这两个环节纳入考量。他们逐渐意识到,文本歧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作者本人编集时改定造成的,相对而言印本才更能展现苏轼创作的最终意图。因此,以周必大为代表的南宋学者提出了“以集为正”的文献观念,强调以全集型印本作为定本,而不轻据墨迹、石刻更动印本。上述认识对今天处理苏轼作品乃至整个文学文本的歧异问题仍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文本歧异
作者意图
以集为
正
苏轼
Keywords
textual difference
author's intention
printed
works
as the
definite
edition
(
以集为
正
)
Su Shi(苏轼)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以集为正:论宋人对苏轼作品文本歧异的认知与处理
杨曦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