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asic conditions study to accelerate the realization of transformation of Shaanxi's economy growth mode
1
作者 LIU Shu-ru QI Long 《Chinese Business Review》 2010年第2期61-64,60,共5页
It is an urgent and important economic work in the moment and the next period for China to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growth mode. Relatively, there must be certain basic conditions. This article makes ela... It is an urgent and important economic work in the moment and the next period for China to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growth mode. Relatively, there must be certain basic conditions. This article makes elaboration of the basic conditions, which accelerate the change of Shaanxi's economic growth mode from government angle, and proposes countermeasures for it, according to Shaanxi's situation and the requirement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 in order to provide basis for the government's economic growth trans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 accelerate the realization economic growth mode transformation basic conditions
下载PDF
Overcoming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promoting economic growth and transforming the economic growth pattern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其仔 郭朝先 白玫 《China Economist》 2009年第4期46-58,共13页
Promoting economic growth has become the first and foremost objective of macro-control since China experienced a drastic economic downturn in the fourth quarter of 2008. Now China is at a special stage of transition c... Promoting economic growth has become the first and foremost objective of macro-control since China experienced a drastic economic downturn in the fourth quarter of 2008. Now China is at a special stage of transition characterized by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economic growth mode. While promoting economic growth, the government must effectively coordin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growth mode. This is not a task that can be done easily. To promote economic growth, the central government has selected a number of industries and formulated an industrial revitalization plan for each of these them. Revitalizing these industries helps promote economic growth at the present stage but propelling these industries alone still cannot fully meet the requirements for transforming the economic growth pattern. To coordin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moting economic growth and transforming the economic growth pattern, it is currently imperative to adjust China’s industrial upgrading strategy and to pay attention to intra-industrial upgrading, particularly process upgra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growth mode Industrial REVITALIZATION PLAN LEADING Industry Selection Criteria
下载PDF
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深化科技金融创新——兼论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 被引量:12
3
作者 邓宇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35,共16页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广泛兴起、全球科技竞争加剧的新态势,中国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是顺应全球科技革命新趋势、前沿科技创新潮流,也是通过创新驱动、科技引领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逐步推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新一轮经...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广泛兴起、全球科技竞争加剧的新态势,中国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是顺应全球科技革命新趋势、前沿科技创新潮流,也是通过创新驱动、科技引领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逐步推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新一轮经济增长。新质生产力聚焦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主要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本文认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需要与之相匹配的科技金融体系和科技投融资服务。围绕科技创新发展,中国的科技金融建设明显加快,资本市场、商业银行及风险投资、股权投资等发挥着愈加突出的作用。本文从广义范畴出发,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背景,阐释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具体实践,兼论科技金融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归纳总结中国科技金融的创新探索。同时,结合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要求和科技金融发展的高标准,提出中国需要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长远战略考量,深化科技金融创新,构建兼具政策引领和市场化配置的科技金融体系,着眼于建立健全从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到配套投融资服务,再到科技产业市场化和规模化的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生态,发挥各类金融主体功能作用,增强金融服务科技产业、科技企业的资源配置能力,以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引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 科技金融 金融创新 先进制造业 产业转型升级 经济增长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金融科技促进居民消费的作用机制与路径研究
4
作者 敖华 闫强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25,共11页
本文基于金融科技的金融创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三大属性,从需求侧和供给侧两个角度出发,研究金融科技促进居民消费的作用机制与实现路径。金融科技作为连接金融、科技、产业的重要手段和关键环节,能够强化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金融... 本文基于金融科技的金融创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三大属性,从需求侧和供给侧两个角度出发,研究金融科技促进居民消费的作用机制与实现路径。金融科技作为连接金融、科技、产业的重要手段和关键环节,能够强化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金融支持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本文指出,除了金融创新属性之外,金融科技还具有科技创新属性和产业创新属性,这进一步拓展金融科技的内涵;金融科技促进居民消费可区分为直接和间接促进作用,直接促进作用由金融科技的金融创新属性决定,间接促进作用由金融科技的科技创新及产业创新属性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科技 金融创新 居民消费 消费金融 消费升级 经济增长 扩大内需 产业转型升级
下载PDF
中国农村地区的数字化转型促进集体经济增长
5
作者 金鸶丝 《市场周刊》 2024年第19期70-73,共4页
中国农村的数字化转型正成为推动农业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数字普惠金融以其高效、覆盖范围广、低成本的特性,革新了农村金融服务,提高了服务效率。这不仅激活了农村产业,还有利于缩小城乡财富差距。数字化转型在农村财经领域受到广泛关... 中国农村的数字化转型正成为推动农业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数字普惠金融以其高效、覆盖范围广、低成本的特性,革新了农村金融服务,提高了服务效率。这不仅激活了农村产业,还有利于缩小城乡财富差距。数字化转型在农村财经领域受到广泛关注,特别是在旅游业,信息化技术的推广极大地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激发了创业热情,为社区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因此,深入探究政府政策在新型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对洞察农村经济动态及未来政策制定极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农村经济增长 数字普惠金融 政府政策 电子商务
下载PDF
我国经济增长数量与质量阶段性特征:1978~2014年 被引量:54
6
作者 王薇 任保平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48-58,共11页
通过对经济增长数量和经济增长质量的理论分析,将经济增长质量界定为经济效率、经济结构、经济稳定性及经济持续性四个维度.采用主成分分析与熵权法相结合的方法对1978~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数量和经济增长质量进行测度.并通过构建耦... 通过对经济增长数量和经济增长质量的理论分析,将经济增长质量界定为经济效率、经济结构、经济稳定性及经济持续性四个维度.采用主成分分析与熵权法相结合的方法对1978~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数量和经济增长质量进行测度.并通过构建耦合理论模型对两者的一致性进行量化评估。研究表明.经济增长数量和经济增长质量之间的一致性呈现出阶段性的特征。在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增长数量和经济增长质量处于低发展度下的“虚假耦合”状态;在新常态阶段,经济增长数量与经济增长质量不一致性突出,两者呈现高发展度下失调状态。导致两者不一致性加剧的最主要症结在于经济结构失衡.要扭转经济增长数量与经济增长质量的不一致状态必须全面纠正各层次的结构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增长 发展方式转型 市场经济与资源配置
下载PDF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动力源泉及其因素分解——基于中国1952—2009年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杨玉华 罗斌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9-46,共8页
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突破,全要素贡献率达到了年均57.58%。对全要素分解显示:基础设施改善、工业化、劳动力转移已成为支撑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主要因素,教育、对外开放和科技投入也是重要的推动力量,... 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突破,全要素贡献率达到了年均57.58%。对全要素分解显示:基础设施改善、工业化、劳动力转移已成为支撑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主要因素,教育、对外开放和科技投入也是重要的推动力量,但贡献度不高,说明转型的基础仍不牢固。为此,我国应采取相应措施,保持经济转型的持续动力,巩固经济转型成果,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方式 转型 动力机制
下载PDF
基于人力资本贡献的产业结构转型路径研究——以广东省为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胡春林 彭迪云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4-89,共6页
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由"马克思增长"转变为"库兹涅茨增长",产业结构将实现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转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力资本总量增长迅速,结构不断优化。然而,物质资本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 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由"马克思增长"转变为"库兹涅茨增长",产业结构将实现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转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力资本总量增长迅速,结构不断优化。然而,物质资本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尤其是第二产业增长的决定性要素,人力资本的贡献有下降趋势;基础人力资本是第一、三产业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或显著性变量,而专业人力资本对第二产业增长渐具显著性;经济增长仍属于以资本积累为基础的"马克思增长"。基于人力资本结构及其贡献的这种变化特征,我国产业结构转型的战略路径是:加快推进经济增长由物质资本推动向人力资本与技术进步推动的根本性转变,实现创新驱动型发展;第一产业要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第二产业要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转变,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第三产业要由传统服务业主导向现代服务业主导的转变,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与国际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人力资本 “马克思增长” “库兹涅茨增长” 产业结构转型
下载PDF
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缺陷与新时期战略转型 被引量:12
9
作者 丁如曦 赵曦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3-98,共6页
传统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及其消极影响是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的严峻制约与重大挑战。针对资源依赖、投资驱动、结构单一和封闭循环等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缺陷,依据新时期中国区域总体战略及经济转型目标,西部民... 传统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及其消极影响是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的严峻制约与重大挑战。针对资源依赖、投资驱动、结构单一和封闭循环等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缺陷,依据新时期中国区域总体战略及经济转型目标,西部民族地区必须在明确功能定位的基础上,通过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确立科学合理的资源开发机制、优化基础设施并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构建集中协调的产业支撑型城镇体系以及培育内生增长与可持续发展能力来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民族地区 经济发展方式 战略转型 内生增长
下载PDF
科技成果转化与林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被引量:14
10
作者 魏远竹 张春霞 《林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56-159,共4页
中国林业经济增长方式是典型粗放型的,应尽快加以转变。科技进步是促进我国林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第一推动力。文章认为,实现我国林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是要加快现有林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高科技进步对林业经济增长... 中国林业经济增长方式是典型粗放型的,应尽快加以转变。科技进步是促进我国林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第一推动力。文章认为,实现我国林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是要加快现有林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高科技进步对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 经济增长方式 科技进步 科技成果转化
下载PDF
非正规金融与资源配置效率 被引量:12
11
作者 廖冠民 宋蕾蕾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0-72,共13页
金融发展的作用主要在于引导社会资源进入高效率的部门。本文以1999-2011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为样本,基于"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数据库的民间借贷信息度量地区非正规金融发展水平,检验非正规金融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 金融发展的作用主要在于引导社会资源进入高效率的部门。本文以1999-2011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为样本,基于"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数据库的民间借贷信息度量地区非正规金融发展水平,检验非正规金融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地区非正规金融发展水平较高时,地区的资本配置效率与劳动配置效率更高。非正规金融的作用对非国有企业、高成长性企业更加显著。并且,非正规金融主要通过信息机制和监督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的测试还表明,非正规金融的发展有助于促进地区经济增长。本文从非正规金融的视角提供了关于金融发展影响资源配置效率研究的新证据,并为非正规金融阳光化改革提供了支持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规金融 民间借贷 资源配置效率 经济增长
下载PDF
增长减速、发展转型和改革重启 被引量:7
12
作者 吴敬琏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6,共6页
中国经济长期问题的症结在于增长模式过于粗放。中国必须尽快实现经济增长模式从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到依靠效率提高的转型。而要实现这一转型,一个决定性的条件就是通过改革,消除转型的体制性障碍和建立起能够鼓励创新和创业的制度环境。... 中国经济长期问题的症结在于增长模式过于粗放。中国必须尽快实现经济增长模式从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到依靠效率提高的转型。而要实现这一转型,一个决定性的条件就是通过改革,消除转型的体制性障碍和建立起能够鼓励创新和创业的制度环境。只有进一步推进市场化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民主化、法治化的政治体制改革,经济增长模式转型才有可能实现;舍此,绝无他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模式 转型 体制性障碍 改革
下载PDF
质量效益型增长方式、企业创新与财务管理转型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杨有红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3-63,共11页
在中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发展期以及国际产业链重构背景下,由规模速度型增长方式向质量效益型增长方式转化是我国企业建立完整产业链、提高在产业链中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质量效益提升战略要求企业实施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同... 在中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发展期以及国际产业链重构背景下,由规模速度型增长方式向质量效益型增长方式转化是我国企业建立完整产业链、提高在产业链中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质量效益提升战略要求企业实施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同时,还要求企业解决目前财务管理中支撑战略不够、业财融合广度和深度不够,以及对长期盈利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的问题。企业应以质量效益为导向,实现从核算型财务向以分析为基础的管控型、战略型财务的转化,充分运用企业的内部信息和宏观数据,从预测与决策、过程管控、业绩评价三个维度为质量效益型增长方式保驾护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模速度型增长方式 质量效益型增长方式 企业创新 财务转型 业财融合 财务共享
下载PDF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经济增长模式转型路径研究 被引量:22
14
作者 郑志来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共5页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补短板"的关键,通过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内涵阐述,明确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经济增长模式转型互动耦合。进而论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经济增长模式存在以人为本、企业家驱动、先发...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补短板"的关键,通过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内涵阐述,明确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经济增长模式转型互动耦合。进而论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经济增长模式存在以人为本、企业家驱动、先发优势三大积极因素和路径依赖、利益集团两大消极因素。在此基础上,基于市场化导向构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经济增长模式路径:重新塑造政府与市场新型关系,注重中小微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企业由技术创新深入到金融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文化创新以及企业创新业态向平台、开放、产业链流程高端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驱动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经济增长 模式转型
下载PDF
经济发展方式的全面转型:基于政府行为的视角 被引量:10
15
作者 邵慰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54-61,共8页
当前,传统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已经不可持续,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全面转型,但是市场机制并没有有效地促使经济增长由数量扩张型向效益提高型转变,所以我们需要在政府行为的视角下从政府行为、政府职能转变及... 当前,传统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已经不可持续,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全面转型,但是市场机制并没有有效地促使经济增长由数量扩张型向效益提高型转变,所以我们需要在政府行为的视角下从政府行为、政府职能转变及制度体系等各个层面进行全方位的调整和创新。政府迫切需要逐步从当前与民争利的经济发展型政府向公共利益的社会服务型政府转变。从行政干预过多的全能型政府向让市场发挥作用的有限政府转变。然而,中国以GDP为中心的考核体系决定了官员为了地方GDP的增长而不惜诉诸区域间的恶性经济竞争及放任企业对环境的污染等行为。要实现政府管理经济职能的根本转变,就必须实现对地方政府考核方式的转变。同时,必须尽早制定和安排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战略部署,颁布具有强激励效应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振兴政策,重点激励节能减排技术、环境保护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的创新和引进,从制度层面促使经济发展方式的全面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方式 政府行为 转型
下载PDF
基于新C-D生产函数的广东省经济增长实证研究 被引量:39
16
作者 吴海民 《南方经济》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5-86,共12页
本文构建引入制度变量的新C-D生产函数,研究资本、劳动、科技和制度要素共同作用下的经济增长,运用广东省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改革开放25年来广东省经历了以“开放化、市场化、民营化”为主要内容的三次制度创新,平均制... 本文构建引入制度变量的新C-D生产函数,研究资本、劳动、科技和制度要素共同作用下的经济增长,运用广东省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改革开放25年来广东省经历了以“开放化、市场化、民营化”为主要内容的三次制度创新,平均制度变革速率达15.17%;资本、劳动、科技、制度的产出弹性分别为0.41、0.43、0.16、0.02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8.4%、10.4%、27.5%、3.7%;经济增长的粗放特征较为明显,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核心的新一轮制度创新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C-D生产函数 经济增长 制度变革生产率 产出弹性 民营化
下载PDF
论信贷投放对中国经济增长作用的阶段性差异 被引量:6
17
作者 曾国安 马宇佳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9-14,76,共7页
信贷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从改革开放以来的长过程来看,信贷对经济增长一直发挥着促进作用,从1978-1984年、1985-1993年、1994-2007年、2008-2016年四个阶段来看,信贷投放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呈现出长期下降的趋势,尤其是第四阶... 信贷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从改革开放以来的长过程来看,信贷对经济增长一直发挥着促进作用,从1978-1984年、1985-1993年、1994-2007年、2008-2016年四个阶段来看,信贷投放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呈现出长期下降的趋势,尤其是第四阶段信贷投放的经济增长效应大幅度下降。信贷投放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的下降源于间接融资方式比重的持续下降、信贷资金的单位和产业错配、资金的脱实向虚、经济转型升级面临着阶段性约束等因素,要充分发挥信贷投放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就必须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财政政策的系统性调整、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完善货币政策,让信贷资金更多地流向实体经济行业、新兴产业、有活力的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促进信贷资金使用效率的不断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贷 经济增长效应 阶段性差异 融资方式
下载PDF
促进四川省民营经济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龙生 史本山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23-27,共5页
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利用计量分析工具和方法,对四川、浙江和全国1985~2003年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表明:四川与浙江、全国的经济差距在于四川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出现了偏离,四川大量投资并未带来相应的... 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利用计量分析工具和方法,对四川、浙江和全国1985~2003年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表明:四川与浙江、全国的经济差距在于四川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出现了偏离,四川大量投资并未带来相应的经济增长;对四川经济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民营经济却面临投入严重不足的困境.为促进四川经济发展,政府、金融证券机构等必须建立完善对民营企业融资的有效机制,为民营企业营建良好的发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营经济 融资 生产函数 经济增长
下载PDF
“新常态”增长的路径和支撑——深圳转型升级的经验 被引量:13
19
作者 唐杰 《开放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18,共8页
深圳转型升级的经验为"新常态"增长做出了两个理论贡献,即专业化分工和制度创新。改革开放30多年来,深圳顺利实现了"深圳加工—深圳制造—深圳创造"的产业持续跨越性升级。深圳经验的核心在于,不仅重视产业分工深... 深圳转型升级的经验为"新常态"增长做出了两个理论贡献,即专业化分工和制度创新。改革开放30多年来,深圳顺利实现了"深圳加工—深圳制造—深圳创造"的产业持续跨越性升级。深圳经验的核心在于,不仅重视产业分工深化中所体现的市场自我发育过程,也强调政府通过制度创新,构建一个适于企业创新与学习的环境,支持企业分工专业化的创新过程,为产业升级奠定支撑基础,从而实现增长的"新常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升级 增长方式 制度创新 分工理论
下载PDF
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白雪瑞 苏智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31-33,共3页
当一国经济发展进入工业化中后期时,农业增长方式开始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影响农业增长方式转变进程的主要因素有经济体制、科技进步和政府行为等。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一般性结论对中国农业也应当适用,但中国所面临的特殊背景和特殊... 当一国经济发展进入工业化中后期时,农业增长方式开始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影响农业增长方式转变进程的主要因素有经济体制、科技进步和政府行为等。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一般性结论对中国农业也应当适用,但中国所面临的特殊背景和特殊国情,使中国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经济 增长方式转变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