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浊”论治“脂脑同病”
1
作者 杨静静 张敬华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559-562,576,共5页
罹患脑病患者多伴有脂质异常,“脂脑同病”为张敬华老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结合各家理论提出的概念,以期为临床中医学脑病的诊疗开辟新思路。其治疗脑病从“浊”入手,认为浊盛正虚为根本病机,治疗当顾护脾胃,祛浊的同时兼顾脏腑功能。将... 罹患脑病患者多伴有脂质异常,“脂脑同病”为张敬华老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结合各家理论提出的概念,以期为临床中医学脑病的诊疗开辟新思路。其治疗脑病从“浊”入手,认为浊盛正虚为根本病机,治疗当顾护脾胃,祛浊的同时兼顾脏腑功能。将“脂脑同病”分为“脂浊-痰瘀互结-浊毒”3个阶段分阶段施治,同时结合《黄帝内经》“治未病”理念,认为脂浊阶段当“未病先防”,以降脂化浊为主;痰瘀互结阶段当“既病防变”,以痰瘀同治为主;浊毒阶段当“病后防复”,以解毒化浊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脑同病 浊邪 治法方药 顾护脾胃 降脂化浊法 痰瘀同治 解毒化浊法
下载PDF
不同证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生存质量评价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梁颖瑜 刘凤斌 +1 位作者 侯政昆 李培武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45-449,共5页
【目的】探讨肝郁脾虚证和脾胃虚弱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IBS-D患者共62例,其中肝郁脾虚证32例,脾胃虚弱证30例,使用中华脾胃系疾病患者报告结局量表(PRO量表)之肠易... 【目的】探讨肝郁脾虚证和脾胃虚弱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IBS-D患者共62例,其中肝郁脾虚证32例,脾胃虚弱证30例,使用中华脾胃系疾病患者报告结局量表(PRO量表)之肠易激综合征量表(CGEDPRO-IBS)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IBS-D患者肝郁脾虚组患者生存质量自我总评分低于脾胃虚弱组;肝郁脾虚组患者对本病的担心程度、精力与形色、疼痛与不适、心理方面、社会关系等方面以及心理领域和环境领域的严重程度均高于脾胃虚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IBS-D患者心理领域得分与精力与形色、疼痛与不适、消化功能等方面和生理领域等呈正相关(P<0.05)。IBS-D肝郁脾虚组患者心理领域得分还与独立性领域呈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组IBS-D患者生存质量自我总评分均与社会关系方面和环境领域关系最为密切。肝郁脾虚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自我总评分还与疼痛与不适关系尤为密切。【结论】IBS-D肝郁脾虚组患者生存质量自我总评分低于脾胃虚弱组,在七情应激、心理障碍、社会关系紧张、医疗负担加重等方面的严重程度高于脾胃虚弱组;2组IBS-D患者生存质量均与社会关系和环境领域关系最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脾胃虚弱 肝郁脾虚 生存质量 中华脾胃系疾病pro量表
下载PDF
连建伟教授对右关脉虚大的脉理探析及诊治 被引量:4
3
作者 严利依 连建伟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2期1394-1396,共3页
[目的]研究连建伟教授关于右关脉虚大的诊治。[方法]透过分析连教授学脉过程及其日常门诊病例,探索连教授临证对右关脉虚大的诊治,总结连教授右关脉虚大的脉理及其选方用药。[结果]连教授重视东垣注重脾胃的学术思想,且精于脉诊,认为右... [目的]研究连建伟教授关于右关脉虚大的诊治。[方法]透过分析连教授学脉过程及其日常门诊病例,探索连教授临证对右关脉虚大的诊治,总结连教授右关脉虚大的脉理及其选方用药。[结果]连教授重视东垣注重脾胃的学术思想,且精于脉诊,认为右关脉虚大为右手关脉出现脉体宽大,按之空豁之象。主要因饮食劳倦及思虑过度,导致脾胃气虚,阴火内生,灼伤阴血,使气不能附于血而上浮于卫表。对此的治疗当遵《内经》"劳者温之"之训,以东垣甘温之补中益气汤补气升阳,使元气足而阴火敛,并随病人证情而加减化裁。[结论]连教授善于继承东垣脾胃学说,临证注重脉诊,善于运用东垣补中益气汤加减化裁治疗右关脉虚大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建伟 右关脉虚大 脉理 补中益气汤 李东垣 脾胃学说 元气 阴火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