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isk factors for delayed hemorrhage after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被引量:7
1
作者 Jing Yan Chun-Xia Zhou +5 位作者 Chong Wang Yuan-Yuan Li Le-Ying Yang You-Xiang Chen Jian-Jian Hu Guo-Hua Li 《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5期467-472,共6页
Background:Hemorrhage i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complications of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The risk factors for delayed hemorrhage are not clear.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risk factors for post-EST delayed ... Background:Hemorrhage i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complications of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The risk factors for delayed hemorrhage are not clear.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risk factors for post-EST delayed hemorrhage and suggest some precautionary measures.Methods:This study analyzed 8477 patients who successfully underwent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and EST between January 2007 and June 2015 in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chang University.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to find the risk factors for delayed hemorrhage after EST.Results:Of the 8477 patients screened,137(1.62%)experienced delayed hemorrhage.Un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male,the severity of jaundice,duodenal papillary adenoma and carcinoma,diabetes,intraoperative bleeding,moderate and large incisions,and directional deviation of incision were risk factors for post-EST delayed hemorrhage(P<0.05).Mult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intraoperative bleeding[odds ratio(OR)=3.326;95%CI:1.785–6.196;P<0.001]and directional deviation of incision(OR=2.184;95%CI:1.266–3.767;P=0.005)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post-EST delayed hemorrhage.Conclusions:Delayed hemorrhage is the most common and dangerous complication of EST.Intraoperative bleeding and directional deviation of incision a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post-EST delayed hemorrh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hemorrhage Risk factors
下载PDF
Partially covered vs uncovered sphincterotome and post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bleeding 被引量:5
2
作者 Panagiotis Katsinelos George Paroutoglou +8 位作者 Jannis Kountouras Grigoris Chatzimavroudis Christos Zavos Sotiris Terzoudis Taxiarchis Katsinelos Kostas Fasoulas George Gelas George Tzovaras Ioannis Pilpilidis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40期5077-5083,共7页
AIM: To prospectively compare partially covered vs uncovered sphincterotome use on post-endoscopic biliary sphincterotomy (ES) hemorrhage and other complications. METHODS: All patients referred for therapeutic endosco... AIM: To prospectively compare partially covered vs uncovered sphincterotome use on post-endoscopic biliary sphincterotomy (ES) hemorrhage and other complications. METHODS: All patients referred for therapeutic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undergo ES either with a partially covered or an uncovered sphincterotome. Both patient and technical risk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post-ES bleeding were recorded and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leeding was recorded during and after ES. Other complications were also compared. RESULTS: Three-hundred and eighty-seven patients were recruited in this study; 194 patients underwent ES with a partially covered sphincterotome and 193 with conventional uncovered sphincterotome.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was noted in the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and risk factors for post-ES induced hemorrhage between the 2 group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and pattern of visible bleeding rates was found between the 2 groups (immediate bleeding in 24 patients with the partially covered sphincterotome vs 19 patients with the uncovered sphincterotome, P = 0.418). Delayed bleeding was observed in 2 patients with a partially covered sphincterotome and in 1 patient with an uncovered sphincterotome (P = 0.62).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was noted in the rate of other complications. CONCLUSION: The partially covered sphincterotome was not associated with a lower frequency of bleeding. Also,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other significant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2 types of sphincteroto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hincterotome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hemorrhage COMPLICATIONS
下载PDF
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后迟缓出血的临床处理对策 被引量:4
3
作者 王祥 于忆 +5 位作者 刘子燕 黄晓俊 樊红 张德奎 冯彦虎 金安琴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48-550,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后迟发出血的内镜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04年1月~2009年10月经ERCP内镜下行EST病例资料1557例。迟发消化道出血(术中切缘干净,术后24h以上出血者)病例24例。所有患者均行十二指肠镜检查或...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后迟发出血的内镜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04年1月~2009年10月经ERCP内镜下行EST病例资料1557例。迟发消化道出血(术中切缘干净,术后24h以上出血者)病例24例。所有患者均行十二指肠镜检查或镜下处理,其中,行2次内镜治疗5例。结果 24例患者临床出现呕血、黑便、血色素下降20g/L以上,其中,紧急输血8例。所有患者均行急诊内镜检查乳头切缘活动出血20例(20/24)切缘出血已停止4例(4/20)。分别给予冰盐水冲洗、网篮移除血凝块等清洁内镜视野后,用注射针沿乳头切缘左侧及上端注射1︰10000去甲肾上腺素盐水,对活动出血病变行金属钛夹治疗。5例患者经内镜治疗仍有活动性出血者,再次内镜下金属钛夹治疗3例、氩离子凝固术2例(注意避开胰管开口)出血停止,临床症状改善。结论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后,少数患者可出现迟发性出血。急诊内镜下选用局部注射、氩离子凝固及金属钛夹治疗方法 ,可使大多数患者的出血得到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迟发出血 内镜治疗
下载PDF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术中、术后出血的诊治探讨 被引量:3
4
作者 施云星 王广勇 +4 位作者 吕礁 周国中 曾晓虹 李玲霞 过常琴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937-940,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术中、术后出血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四一一医院EST术中、术后出血的12例患者临床治疗过程,总结其经验教训。结果 12例EST术中、术后出血患者中,即...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术中、术后出血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四一一医院EST术中、术后出血的12例患者临床治疗过程,总结其经验教训。结果 12例EST术中、术后出血患者中,即时出血9例,迟发性出血3例;渗血9例,搏动性出血3例;轻度出血9例,中度出血2例,重度出血1例。内镜下治疗成功10例(轻度出血9例,中度出血1例),内镜下止血无效行DSA治疗2例(中度出血1例,重度出血1例);并发轻度胰腺炎1例,无其他并发症;全部病例均治愈,无手术及死亡病例。结论 EST术中、术后出血多为渗血和即时出血,出血多为轻度至中度,内镜下治疗多能止血,无效时应及时行DSA或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并发症 出血 止血
下载PDF
EST术中出血及其内镜下止血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运东 贾玉良 +3 位作者 张国政 何池义 袁鹤鸣 韩真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158-160,共3页
目的:评估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中出血的局部因素,评判不同内镜下止血方式对EST术中出血的止血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2011年9月~2014年9月接受EST手术患者共1336例。回顾... 目的:评估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中出血的局部因素,评判不同内镜下止血方式对EST术中出血的止血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2011年9月~2014年9月接受EST手术患者共1336例。回顾资料包括每例患者的十二指肠乳头类型及切开范围和是否出血,每例出血患者的内镜下止血方式及止血效果。评估不同十二指肠乳头类型及切开方式对术中出血发生的影响,评估拉式切开刀电凝止血、针状刀电凝止血、球囊压迫止血、钛夹止血的内镜下止血效果。计量资料采用£检验、分类资料)(2检验,有序的多组分类资料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十二指肠乳头大切开312例,出血患者22例;十二指肠乳头中切开674例,出血患者37例;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350例,出血患者9例。三组之间出血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26,X^2=7.298)。正常乳头l063例,出血41例,憩室旁乳头273例,出血27例,两组之间出血率差异有显著差异(P=0.000,X^2=16.366)。拉式切开刀止血34例,成功34例;针状刀止血19例,成功18例,1例转为血管介入手术;球囊压迫止血14例,成功12例,2例转为血管介入手术;钛夹止血1例,成功1例。结论:憩室旁乳头切开出血风险大于正常乳头切开风险,大切开和中切开的出血风险大于小切开风险。对不同的出血方式选择不同的内镜下止血方式可以有效地达到止血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T 出血 内镜下治疗
下载PDF
EST术中严重并发症出血的预防及对策 被引量:1
6
作者 卿德科 余少明 +2 位作者 罗丁 毛静熙 李胜宏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2年第7期731-733,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术中严重并发症出血的预防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0月~2011年10月12年间我科426例行EST患者术中出血的发生及防治方法,并总结其经验教训。结果 426例患者中,未见出血者320例,小量出血并确...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术中严重并发症出血的预防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0月~2011年10月12年间我科426例行EST患者术中出血的发生及防治方法,并总结其经验教训。结果 426例患者中,未见出血者320例,小量出血并确切止血102例,大量出血4例立即转剖腹手术2例,非手术治疗2例;治愈3例,死亡1例,系HIV感染行剖腹术后并发全身脓毒症。结论 EST术中十二指肠乳头切开位置应保持在11~1点钟位之间,切勿跨越1点钟位是预防出血的关键;先进止血器具的正确应用对于确切止血同样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并发症 出血
下载PDF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后出血治疗方法 被引量:2
7
作者 陈男男 张学彦 《胃肠病学》 2016年第1期59-61,共3页
近年来,胆胰疾病的诊治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内镜技术,ERCP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相关并发症的问题日渐凸显。术后出血为EST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一线治疗包括各种内镜下操作,如肾上腺素或纤维蛋白胶注射止血、电凝或热探头止血、钛... 近年来,胆胰疾病的诊治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内镜技术,ERCP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相关并发症的问题日渐凸显。术后出血为EST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一线治疗包括各种内镜下操作,如肾上腺素或纤维蛋白胶注射止血、电凝或热探头止血、钛夹止血、覆膜支架置入等,如内镜治疗失败,可考虑行经导管动脉栓塞或外科手术治疗。本文就上述EST术后出血的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肌 括约肌切开术 内镜 出血 治疗
下载PDF
内镜下治疗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缘出血的护理配合技巧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淑萍 张倩 +4 位作者 许丽君 王坤可 刘延廷 张世杰 叶志霞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8-89,96,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术后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缘出血内镜下止血治疗的操作护理配合与技巧。方法纳入2011年3月至2020年2月在我院内镜中心行ERCP治疗后出现十二指肠乳头...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术后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缘出血内镜下止血治疗的操作护理配合与技巧。方法纳入2011年3月至2020年2月在我院内镜中心行ERCP治疗后出现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缘或周围出血并行内镜下止血治疗的患者77例,根据出血位置及出血量选用合适的止血方法,通过术中精准的医护配合及熟练的护理操作配合技巧,分析内镜下止血治疗的成功率及安全性。结果所有患者均行内镜下止血治疗,其中76例成功止血,1例经内镜止血治疗后仍有活动性出血表现,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igital silhouette angiography,DSA)成功止血。内镜下止血总体成功率为98.7%(76/77)。内镜下止血治疗后有5例发生轻度并发症,无严重并发症,其中3例轻度胆管炎、2例轻症胰腺炎,并发症发生率为6.5%,均经静脉用药后成功治愈,无晚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论ERCP术后出现十二指肠乳头切缘或周围出血经内镜下止血治疗是安全可行的,操作护士术中熟练的操作技巧、默契的医护配合,是此项治疗成功率和安全性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治疗 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缘出血 护理
下载PDF
内镜下钛夹治疗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并发中重度迟发性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马文聪 楼奇峰 +3 位作者 张筱凤 杨建锋 沈绚丽 余爱玉 《中国内镜杂志》 2019年第8期47-52,共6页
目的在改良内镜负压装置下,探讨钛夹治疗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并发中重度迟发性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0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并发中重度迟发性出血的患者,采取在全麻气管插管下行胃镜探查,确定出血部位为十二指肠乳头切口处,... 目的在改良内镜负压装置下,探讨钛夹治疗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并发中重度迟发性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0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并发中重度迟发性出血的患者,采取在全麻气管插管下行胃镜探查,确定出血部位为十二指肠乳头切口处,更换十二指肠镜予以钛夹夹闭止血。结果10例患者均一次止血成功,胃镜下探查平均耗时(48.93±3.24)min,钛夹夹闭平均耗时(14.55±2.21)min,使用钛夹数量平均(2.70±1.22)个。10例患者内镜下止血前与止血后12和24 h血清淀粉酶、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下止血前与止血后12和24 h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保证内镜视野的前提下,内镜下钛夹治疗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并发中重度迟发性出血安全、有效,具有十分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 中重度迟发性出血 内镜 钛夹
下载PDF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外科治疗策略
10
作者 胡刚 孙宏伟 +4 位作者 黄镇 贾志超 杨建武 李成林 崔彦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0年第11期922-926,共5页
目的总结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及相关操作后消化道大出血、穿孔及胰周坏死伴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的外科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和民航总医院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EST后出现严重并发症的28例患者... 目的总结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及相关操作后消化道大出血、穿孔及胰周坏死伴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的外科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和民航总医院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EST后出现严重并发症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例发生消化道大出血,10例发生十二指肠穿孔,12例发生重症胰腺炎导致的胰周坏死伴感染或腹膜后广泛积液积脓。28例患者均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对患者的术中引流、营养管放置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等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本组28例患者均放置胃肠减压,24例放置空肠营养管;10例行十二指肠造瘘,10例行T管引流。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术后血红蛋白含量明显上升,十二指肠穿孔及胰周坏死伴感染患者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迅速回落。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中充分引流及尽早开始肠内营养支持是治疗消化道大出血的重要措施。消化道大出血手术关键在于确切止血,十二指肠穿孔手术需给予穿孔部位充分引流,而胰周坏死伴感染在充分清除坏死组织的同时也需要充分引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消化道大出血 十二指肠穿孔 胰周坏死 感染 十二指肠造瘘 胃肠减压 T管引流
下载PDF
可回收金属支架治疗肝硬化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围手术期难治性胆道出血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诚 张洪威 +1 位作者 马跃峰 杨玉龙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781-783,共3页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是肝硬化并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术中及术后均容易发生胆道出血。2012年5月至2016年5月,我们采取全覆膜自膨式可回收金属支架(FCSERMS)治疗8例ERCP围手术期出现难治性...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是肝硬化并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术中及术后均容易发生胆道出血。2012年5月至2016年5月,我们采取全覆膜自膨式可回收金属支架(FCSERMS)治疗8例ERCP围手术期出现难治性胆道出血的肝硬化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包括ERCP术中出血5例,ERCP术后迟发性出血3例。所有患者均放置FCSERMS支架,成功止血7例,1例止血无效而行介入动脉栓塞治疗。4例支架于术后4周取出,1例支架于术后8个月取出。支架取出过程中未发生胆道出血、胆瘘等并发症。1例患者支架于术后4周自行脱落。1例患者于术后6个月因肝衰竭死亡,1例携带支架至今已有23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胆总管结石 胆道出血 可回收金属支架 肝硬化
原文传递
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内镜治疗 被引量:4
12
作者 胡立华 陈鹏 石春林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6年第19期2946-2948,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扩约肌切开术(EST)后迟发性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638例行 EST 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26例(0.99%)。26例患者均行十二指肠镜检查,对活动出血者行内镜下止血治疗。结果26例患者中...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扩约肌切开术(EST)后迟发性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638例行 EST 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26例(0.99%)。26例患者均行十二指肠镜检查,对活动出血者行内镜下止血治疗。结果26例患者中十二指肠乳头活动出血21例,出血已停止5例。其中切开部位普遍渗血12例,点状活动出血9例。12例普遍渗血者中行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TH 胶)喷洒治疗9例,局部注射110000去甲肾上腺素氯化钠溶液3例。9例点状活动出血病例中行金属钛夹治疗5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4例。全部患者一次治疗成功,无中转手术及死亡病例。结论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后,可有少量患者出现迟发性出血,急诊内镜下选用 TH 胶喷洒、局部注射、氩离子凝固及金属钛夹治疗方法可使大多数出血得到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镜检查 括约肌切开术 内窥镜 手术后出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