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同位素标记LZF-1 DNA指纹探针进行人的DNA指纹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方盛国 卢建华 +2 位作者 许春芬 唐杰 张娟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1期41-43,共3页
同位素γ-32P-ATP对LZF-1DNA指纹探针作5'末端标记后,检测成都地区人群中84名随机个体的DNA指纹,获得了清晰易辨的具有高度个体特异性的DNA指纹图谱.谱带平均数为17.667条,平均等位基因频率为0.167,探针的鉴别机率为4.862&#... 同位素γ-32P-ATP对LZF-1DNA指纹探针作5'末端标记后,检测成都地区人群中84名随机个体的DNA指纹,获得了清晰易辨的具有高度个体特异性的DNA指纹图谱.谱带平均数为17.667条,平均等位基因频率为0.167,探针的鉴别机率为4.862×10-10.表明LZF-1DNA指纹探针完全达到了法医学检验中鉴别个体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纹学 lzf-1DNA 指纹探针 DNA指纹分析 法医学
下载PDF
Bias Effects on the Reynolds Stress Using the Multi-Purpose Probe in IR-T1 Tokamak
2
作者 M.Lafouti M.Ghoranneviss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1期88-91,共4页
The effect of the positive bias on Reynolds stress (RS) and its effect on the radial turbulent transport at the edge plasma (r/a =0.9) and scrape-off layer (SOL) region of plasma in tokamak are investigated. The... The effect of the positive bias on Reynolds stress (RS) and its effect on the radial turbulent transport at the edge plasma (r/a =0.9) and scrape-off layer (SOL) region of plasma in tokamak are investigated. The radial and poloidal electric fields (Sr, Ep) and ion saturation current (Is) are measured by multi-purpose probe (MPP). This probe is fabricated and construct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 IR-T1 tokamak. The most advantage of this probe is that the variations of Er and Ep can be measured in different radii at the single shot. Thus the information of different radii can be compared with high precision. The bias voltage is fixed at Vbias = 200 V and it has been applied with the limiter bias that is fixed in r/a = 0.9. Moreover, the phase difference between radial and poloidal electric fields, and temporal evolution of the RS .spectrum detected by MPP are calculated. RS magnitude on the edge (r/a = 0.9) is more than its value in the SOL (r/a = 1.02). With the applied bias 200 V, ItS and the magnitude of the phase difference between Er and Ep are increased, while the radial turbulent transport is decreased simultaneously. Thus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RS affects radial turbulence. Temporal evolution of the RS spectrum shows that the frequency of RS is increased and reaches its highest value at r/a=0.9 in the presence of bi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f is RS been in Bias Effects on the Reynolds Stress Using the Multi-Purpose probe in IR-T1 Tokamak on IR
下载PDF
A First Principles Simulation Framework for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a Si(001) Surface and a Scanning Probe
3
作者 Dung Q. Ly Charalampos Makatsoris 《Journal of Surface Engineered Materials and Advanced Technology》 2012年第3期194-202,共9页
By means of total energy calculations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local density approximation (LDA),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a silicon Si(001) surface and a scanning probe are investigated. The tip of the probe, comp... By means of total energy calculations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local density approximation (LDA),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a silicon Si(001) surface and a scanning probe are investigated. The tip of the probe, comprising 4 Si atoms scans along the dimer lines above an asymmetric p(2 × 1) surface, at a distance where the chemical interaction between tip-surface is dominant and responsible for image resolution. At that distance, the tip causes the dimer to toggle when it scans above the lower atom of a dimer. The toggled dimers create an alternating pattern, where the immediately adjacent neighbours of a toggled dimer remain unchanged. After the tip has fully scanned across the p(2 × 1) surface, causes the dimers to arrange in a p(2 × 2) reconstruction, reproducing the images obtained in scanning probe experiments. Our modelling methodology includes simulations that reveal the energy input required to overcome the barrier to the onset of dimer toggl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nergy input to overcome this barrier is lower for the p(2 × 1) surface than that for the p(2 × 2) or c(4 × 2) surfa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FT Si(001)-p(2 × 1) p(2 × 2) c(4 × 2) Scanning probe Microscopy Phase TRANSITIONS DIMER Toggling
下载PDF
A Novel Fluorescence Probe 9-(4-(1,2-diamine)benzeneN^1-phenyl)acridine for Nitric Oxide Determination
4
作者 丁莉芸 袁芳 +3 位作者 HUANG Lanfen HUANG Jun LIU Xiaofang 梁兵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2014年第4期848-853,共6页
A novel fluorescent probe 9-(4-(1,2-diamine)benzene-N1-phenyl)acridine(DABPA) was synthesized for the detection of nitric oxide(NO) and characterized by IR, 1H-NMR and EI-MS spectroscopy. Based on a photoelect... A novel fluorescent probe 9-(4-(1,2-diamine)benzene-N1-phenyl)acridine(DABPA) was synthesized for the detection of nitric oxide(NO) and characterized by IR, 1H-NMR and EI-MS spectroscopy. Based on a photoelectron transfer mechanism, the fl uorescence intensities of DABPA were investigated with the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NO. Under the optimal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the fl uorescence intensity of DABPA had a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R2=0.9977) with NO concentration in the range from 1×10-7 to 1.5×10-6 mol/L with a detection limit of 1×10-8 mol/L. The cytotoxicity induced by DABPA was evaluated by the MTT(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 tetrazolium bromide) assay for biological application. Furthermore, the probe DABPA had also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real-time image NO produced in PC12 cells in the presence of L-argin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tric oxide fluorescent probe 9-(4-(1 2-diamine)benzene-N1-phenyl)acridine
下载PDF
1-[^(18)F]氟代乙基吲哚丙酸作为PET显像剂可行性的初步研究
5
作者 董伟璇 秦开心 +3 位作者 沈聪 施冬梅 胡文豪 段小艺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20-1026,共7页
目的吲哚丙酸在肿瘤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中有关键作用,本研究拟设计合成^(18)F-标记的吲哚丙酸即1-[^(18)F]氟代乙基-吲哚丙酸(1-[^(18)F]-IPA),并对其作为肿瘤PET显像剂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前体1-(2-对甲苯磺酸氧乙基)-吲哚丙酸甲酯与^(1... 目的吲哚丙酸在肿瘤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中有关键作用,本研究拟设计合成^(18)F-标记的吲哚丙酸即1-[^(18)F]氟代乙基-吲哚丙酸(1-[^(18)F]-IPA),并对其作为肿瘤PET显像剂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前体1-(2-对甲苯磺酸氧乙基)-吲哚丙酸甲酯与^(18)F-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粗产品经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纯化并收集中间体,最后水解得1-[^(18)F]-IPA。目测产品的澄清度,精密试纸测定pH值,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放射化学纯度和稳定性。ICR健康小鼠尾静脉注射1-[^(18)F]-IPA(0.2 mL,7 MBq),于5、15、25、45、75、120 min各不同时间点处死并解剖,测定1-[^(18)F]-IPA在正常小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荷BxPC-3裸鼠行micro-PET/CT显像并进行图像分析。组织器官不同时间点生物学分布的比较采用Student t检验。结果1-[^(18)F]-IPA总制备时间约35~40 min,放射化学产率(45±5)%,放射化学纯度>95%。产品溶液澄清无颗粒,pH值约6.5,体内外稳定性好。于各时间点处死ICR健康小鼠并解剖后测定1-[^(18)F]-IPA在正常小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结果表明除外脑组织,在ICR健康小鼠全身各主要脏器均有1-[^(18)F]-IPA的一定摄取,以肝脏、胆囊以及肾脏摄取最明显,胆囊处随时间推移放射性逐渐增高,在120 min时达到(39.86±6.56)%ID/g,骨摄取随时间无明显变化。Micro-PET/CT表明,荷BxPC-3裸鼠在注射1-[^(18)F]-IPA 30 min后的BxPC-3肿瘤处有一定量放射性摄取,但并不明显,此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约为55.18±14.62。这与生物分布结果一致,脑在各时间点摄取均较低。结论1-[^(18)F]-IPA合成时间短、产率高,有望成为一种探查色氨酸吲哚代谢途径以及进一步揭示肿瘤免疫抵抗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8)F]氟代乙基吲哚丙酸(1-[^(18)F]-IPA) 放射化学 小动物PET/CT 分子探针
下载PDF
靶向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多肽类放射性核素标记分子探针研究进展
6
作者 朱诗宇 梁蓓蓓 +2 位作者 付加煜 林建国 邱玲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491-496,共6页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D-L1)是一个重要的免疫检查点分子,在调节机体免疫反应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临床研究表明,肿瘤组织中PD-L1的表达水平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密切相关。由于肿瘤的时空异质性,临床上常用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不...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D-L1)是一个重要的免疫检查点分子,在调节机体免疫反应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临床研究表明,肿瘤组织中PD-L1的表达水平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密切相关。由于肿瘤的时空异质性,临床上常用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患者体内PD-L1的表达水平,而核医学分子影像技术可在分子水平上无创、实时、动态、可视化监测机体内PD-L1的表达水平。本文主要针对靶向PD-L1多肽类放射性分子探针的研究进行综述,为寻找新型免疫成像的多肽类分子探针及免疫治疗适宜患者的筛选和疗效评估等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 多肽类分子探针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
下载PDF
磁共振靶向成像检测心肌纤维化大鼠模型中TGF-β1表达的实验研究
7
作者 宋梦星 夏敏 +1 位作者 杨雅雯 马占龙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0-125,132,共7页
目的构建载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TGF-β1)的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ultrasmall sup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USPIO)靶向探针(USPIO-anti-TGF-β1),探究其表征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 目的构建载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TGF-β1)的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ultrasmall sup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USPIO)靶向探针(USPIO-anti-TGF-β1),探究其表征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靶向检测大鼠心肌纤维化(myocardial fibrosis,MF)模型中TGF-β1表达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选择40只雄性SD大鼠,其中30只采用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e,ISO)皮下注射法建立MF模型,另外10只作为健康对照组。通过超声评估大鼠模型建立情况。将造模成功的30只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单纯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构建USPIO-anti-TGF-β1靶向探针,通过尾静脉注入实验组大鼠体内,单纯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分别注入相同剂量的USPIO和生理盐水,并于注射12 h后行T2序列扫描。扫描完成后取大鼠心肌标本行病理学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给药前后的MRI信号强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MRI示实验组给药前心肌信号尚均匀,给药12 h后心内膜下心肌可见信号减低区,二者相对信号强度具有明显差异(0.72±0.12 vs.0.62±0.10,P<0.01);单纯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给药前后心肌信号未见明显减低(0.73±0.12 vs.0.71±0.12,P=0.81;0.70±0.13 vs.0.74±0.13,P=0.52)。普鲁士蓝染色显示实验组MF区域与给药后MRI所示信号减低区相符合,免疫组化可见MF区域TGF-β1的阳性表达,普鲁士蓝染色显示心肌细胞中有大量铁颗粒的沉积,证实USPIO-anti-TGF-β1靶向探针的存在。结论通过USPIO-anti-TGF-β1靶向探针进行MRI在体检测MF大鼠模型中TGF-β1的表达可行,为临床监测TGF-β1的表达及抗MF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评估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 大鼠心肌纤维化模型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A PROBE INTO THE NO.1 MONASTERY IN TIBER
8
《China's Tibet》 2000年第3期42-43,共2页
关键词 NO A probe INTO THE NO.1 MONASTERY IN TIBER
下载PDF
牙周炎正畸患者的龈沟液HMGB1、sICAM-1、IL-33、TSLP水平变化以及与牙周指标的关联性分析
9
作者 李洁 王倩 +1 位作者 赵中华 郑迎秋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132-136,共5页
目的:探讨牙周炎正畸患者治疗前后龈沟液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HMGB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白细胞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胸腺基质... 目的:探讨牙周炎正畸患者治疗前后龈沟液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HMGB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白细胞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TSLP)水平动态变化及与牙周指标的关联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8月笔者医院就诊的124例牙周炎正畸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疗效良好(n=104)与疗效不良(n=20)。对比不同疗效患者的临床资料、牙周指标、龈沟液指标水平,分析牙周炎正畸患者疗效影响因素及龈沟液指标与牙周指标的关联性,并绘制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龈沟液指标对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疗效良好患者治疗后牙周指标[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均低于疗效不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良好患者治疗后龈沟液HMGB1、sICAM-1、IL-33、TSLP水平均低于疗效不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治疗后牙周指标PLI、PD、BI及龈沟液HMGB1、sICAM-1、IL-33、TSLP水平均为牙周炎正畸患者治疗效果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牙周炎正畸患者龈沟液HMGB1、sICAM-1、IL-33、TSLP水平均与牙周指标PLI、PD、BI呈正相关(P<0.05);术后龈沟液HMGB1、sICAM-1、IL-33、TSLP水平联合评估牙周炎正畸治疗患者疗效的AUC(0.934)最大,具有较高评估效能。结论:牙周炎正畸患者治疗前后龈沟液HMGB1、sICAM-1、IL-33、TSLP水平变化与其牙周状态关系密切,联合检测可为临床评估治疗效果并积极完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正畸 龈沟液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白细胞介素-33 菌斑指数 探诊深度
下载PDF
不同代龄南方鲶SME-1细胞DNA指纹图的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勇 洪锡钧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15-321,共7页
利用荧光素标记LZF-ⅠDNA探针对不同培养代龄南方鲶SME-1细胞简单重复DNA进行了检测,获得了清晰的DNA指纹图谱。发现:随着细胞代龄的增加,同一代龄细胞群体内和不同代龄细胞群体间共有谱带概率、相似系数、最大等位基因频率均明显下降,... 利用荧光素标记LZF-ⅠDNA探针对不同培养代龄南方鲶SME-1细胞简单重复DNA进行了检测,获得了清晰的DNA指纹图谱。发现:随着细胞代龄的增加,同一代龄细胞群体内和不同代龄细胞群体间共有谱带概率、相似系数、最大等位基因频率均明显下降,而突变率则随着代龄增加而增加。利用DNA指纹图技术分析SME-1细胞遗传物质的变化是可行的。为SME-1细胞进一步的培养,并为SME-1细胞的研究利用提供了分子遗传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鲶 SME-1细胞系 lzf-I DNA探针 DNA 指纹图
下载PDF
TIMP-1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邹海峰 刘洋 +3 位作者 徐华锋 林平 王立峰 于晓光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 研究TIMP 1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皮下注射CCl4建立小鼠肝纤维化模型 ;RT PCR扩增TIMP 1cDNA片段 ,定向克隆到转录载体pSPT18上 ,构建pSPT18/TIMP 1重组质粒 ,转化E .coliJM10 9,进行质粒提取、酶切鉴定、序列分析... 目的 研究TIMP 1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皮下注射CCl4建立小鼠肝纤维化模型 ;RT PCR扩增TIMP 1cDNA片段 ,定向克隆到转录载体pSPT18上 ,构建pSPT18/TIMP 1重组质粒 ,转化E .coliJM10 9,进行质粒提取、酶切鉴定、序列分析、体外转录合成探针、原位杂交。结果 成功建立小鼠肝纤维化模型 ;获得的TIMP 1目的基因片段大小为 2 6 2bp ,与预期结果相同 ;经酶切鉴定和序列分析证实成功构建了pSPT18/TIMP 1重组质粒 ;原位杂交结果显示 ,TIMP 1主要在激活的肝星型细胞、内皮细胞、间质细胞以及正常肝细胞中表达 ,且随着肝纤维化的逐步形成 ,TIMP 1的表达逐渐升高。结论 TIMP 1参与肝纤维化的形成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MP-1 肝纤维化 CRNA探针 原位杂交
下载PDF
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 TaqMan-MGB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8
12
作者 施开创 尹彦文 +3 位作者 温丽霞 屈素洁 王海清 胡杰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447-1452,共6页
【目的】建立针对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的Taq Man-MGB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为监控mcr-1基因携带细菌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针对mcr-1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MGB探针,构建重组质粒作为阳性标准品,优化引物、探针浓度及Rox参比染料... 【目的】建立针对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的Taq Man-MGB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为监控mcr-1基因携带细菌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针对mcr-1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MGB探针,构建重组质粒作为阳性标准品,优化引物、探针浓度及Rox参比染料用量、退火温度等反应条件,建立针对mcr-1基因的Taq Man-MGB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通过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试验及临床应用验证其实用性。【结果】Taq Man-MGB荧光定量PCR最佳反应体系20.00μL:Premix Ex Taq^(TM)10.00μL,Rox参比染料(50×)0.25μL,引物MCR-1F/MCR-1R(10μmol/L)各0.50μL,MCR-1-P探针(10μmol/L)0.50μL,重组质粒pMCR-1(模板)2.00μL,灭菌双蒸水6.25μL。扩增程序:95℃预变性20 s;95℃10 s,60℃20 s,进行40个循环。该检测方法能特异性扩增出mcr-1基因,其检测敏感性为2.85拷贝/μL,是常规PCR的100倍,组内和组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为0.37%~1.18%,均小于1.20%。采用建立的Taq Man-MGB荧光定量PCR对82株广西鸡源致病性沙门氏菌分离株进行检测,结果未发现有携带mcr-1基因的菌株。【结论】针对mcr-1基因建立的Taq Man-MGB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好的特点,可用于临床筛查mcr-1基因,为监控mcr-1基因携带细菌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菌素 mcr-1基因 TAQMAN-MGB探针 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一种1,8-萘酰亚胺Cr^3+离子荧光探针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钱丽丽 张芝兰 +2 位作者 陈海杰 徐冬梅 张可达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39-543,共5页
以4-硝基-1,8-萘酐、N,N-二甲基乙二胺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一种荧光探针:4-(2′-N,N-二甲基氨基乙基)氨基-N-(2-N,N-二甲基氨基)乙基-1,8-萘酰亚胺(DDN)。研究了其紫外可见吸收和荧光发射光谱。考察了Fe3+,Cr3+,Mn2+,Ni2+,Zn2+,Cu2+和Co2+... 以4-硝基-1,8-萘酐、N,N-二甲基乙二胺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一种荧光探针:4-(2′-N,N-二甲基氨基乙基)氨基-N-(2-N,N-二甲基氨基)乙基-1,8-萘酰亚胺(DDN)。研究了其紫外可见吸收和荧光发射光谱。考察了Fe3+,Cr3+,Mn2+,Ni2+,Zn2+,Cu2+和Co2+离子对该化合物荧光发射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Cr3+离子能使DDN荧光显著增强。滴定实验结果推测DDN与Cr3+的结合比为1∶2。在DDN浓度为1.0×10-5mol/L时,Cr3+浓度在5.0×10-7~2.0×10-5mol/L范围内,DDN荧光强度(F)与Cr3+离子浓度[Cr3+]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F=9430.3527+14600.2973[Cr3+],相关系数r=0.9976。检测限为4.3×10-7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萘酰亚胺 荧光探针 Cr3+离子
下载PDF
光生物素标记DNA探针检测感染细胞的BHV-1 DNA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柳 童光志 +3 位作者 王玫 封启民 李昌琳 张瑞珍 《生物技术》 CAS CSCD 1992年第6期14-16,共3页
将七株从不同地区、不同牛种或不同部位分离出的牛Ⅰ型疱疹病毒(BHV-1)培养于MDBK细胞中,从感染的细胞中提取病毒并抽提其DNA将克隆的BHV-1LA株DNA的HindⅢ—Ⅰ片段(11.7Kb)用光生物素标记作为探针,检测上述七株感染细胞的BHV-1 DNA,其... 将七株从不同地区、不同牛种或不同部位分离出的牛Ⅰ型疱疹病毒(BHV-1)培养于MDBK细胞中,从感染的细胞中提取病毒并抽提其DNA将克隆的BHV-1LA株DNA的HindⅢ—Ⅰ片段(11.7Kb)用光生物素标记作为探针,检测上述七株感染细胞的BHV-1 DNA,其中有六株(均属IBR临床型)呈阳性反应,另一株(属IPP临床型)呈阴性反应,这一探针将作为一种有效的检疫工具在本病的防制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生物素 DNA探针 疱诊病毒
下载PDF
基于1,8-萘酰亚胺功能团的Hg^(2+)荧光分子探针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5
15
作者 朱西挺 詹文毅 +4 位作者 张其平 吴学朋 雷武 夏明珠 王风云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33-836,845,共5页
以4-溴-1,8-萘酐和正丁胺为原料,合成了含有1,8-萘酰亚胺官能团的汞离子荧光分子探针4-二(2-羟乙基氨基)-乙氨基-N-n-丁基-1,8-萘酰亚胺(FP)。采用红外光谱、质谱及核磁共振氢谱等测试技术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考察了Cd2+、Hg2+、Na+... 以4-溴-1,8-萘酐和正丁胺为原料,合成了含有1,8-萘酰亚胺官能团的汞离子荧光分子探针4-二(2-羟乙基氨基)-乙氨基-N-n-丁基-1,8-萘酰亚胺(FP)。采用红外光谱、质谱及核磁共振氢谱等测试技术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考察了Cd2+、Hg2+、Na+、Pb2+、Co2+、Mg2+、Ca2+、Fe3+、Cu2+离子对该化合物荧光发射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Hg2+离子能使FP荧光显著增强。并探讨了荧光机理。结合其结构特点,认为FP是可逆的、灵敏的汞离子荧光探针,能成功应用于汞离子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8-萘酐 合成 汞离子荧光探针 荧光光谱
下载PDF
超级细菌bla_(NDM-1)基因TaqMan-MGB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5
16
作者 施开创 李凤梅 +3 位作者 张步娴 黎宗强 莫胜兰 许心婷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952-956,共5页
为建立快速检测超级细菌编码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NDM-1)的bla_(NDM-1)基因的方法,本研究针根据bla_(NDM-1)及其变异体的基因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和一条MGB探针,以构建的含有bla_(NDM-1)基因片段的重组质粒作为阳性标准品,经条件... 为建立快速检测超级细菌编码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NDM-1)的bla_(NDM-1)基因的方法,本研究针根据bla_(NDM-1)及其变异体的基因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和一条MGB探针,以构建的含有bla_(NDM-1)基因片段的重组质粒作为阳性标准品,经条件优化,建立了检测bla_(NDM-1)基因的TaqMan-MGB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特异性扩增bla_(NDM-1)基因重组质粒标准品,而对鸡白痢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标准菌株扩增均为阴性;检出下限为2.59拷贝/μL,比常规PCR敏感性高100倍;组内及组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5%。利用所建立的方法对34株鸡源致病性沙门氏菌分离株进行检测,结果均未检测到目的片段,表明所有分离株均未携带bla_(NDM-1)基因。本研究建立的TaqMan-MGB荧光定量PCR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好,可用于监测携带bla_(NDM-1)基因及其变异体的超级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qMan—MGB探针 荧光定量PCR blaNDM-1基因 超级细菌 检测方法
下载PDF
牛血清白蛋白与Indo-1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法研究 被引量:34
17
作者 白海鑫 杨成 杨秀荣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7-233,共7页
以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 in,BSA)与荧光探针Indo-1为蛋白质和配体模型,基于Indo-1的荧光强度与BSA的分析浓度间的关系,建立了计算二者相互作用位点数的方法,并利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及各种荧光技术对Indo-1和BSA的相互作用进... 以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 in,BSA)与荧光探针Indo-1为蛋白质和配体模型,基于Indo-1的荧光强度与BSA的分析浓度间的关系,建立了计算二者相互作用位点数的方法,并利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及各种荧光技术对Indo-1和BSA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Indo-1在BSA中有3个作用位点,这3个作用位点与BSA中的212位色氨酸(Trp 212)间的距离分别为2.93,2.57和2.40 nm;Indo-1通过疏水性作用进入到BSA的3个疏水性空腔.在荧光猝灭实验中,通过M icrolab 500系列进样器和PTI荧光仪的联用实现了荧光强度的自动和实时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探针Indo-1 结合位点数 相互作用 荧光光谱法
下载PDF
基于1,8-萘酰亚胺与罗丹明B间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高选择性Hg^(2+)比率荧光探针 被引量:12
18
作者 陈家逸 苏伟 王恩举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2-238,共7页
以罗丹明B与1,8-萘二甲酰亚胺反应合成了1个高选择性Hg^(2+)比率荧光探针(RN).在甲醇/乙腈/4-羟基哌嗪乙磺酸缓冲溶液(p H=7.2,体积比8∶1∶1)中,RN对Hg^(2+)具有比色和比率荧光双重响应.加入Hg^(2+)后,RN的紫外-可见光谱在约556 nm处... 以罗丹明B与1,8-萘二甲酰亚胺反应合成了1个高选择性Hg^(2+)比率荧光探针(RN).在甲醇/乙腈/4-羟基哌嗪乙磺酸缓冲溶液(p H=7.2,体积比8∶1∶1)中,RN对Hg^(2+)具有比色和比率荧光双重响应.加入Hg^(2+)后,RN的紫外-可见光谱在约556 nm处产生强吸收,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橙色,其它金属离子对RN的紫外-可见光谱几乎无影响.无Hg^(2+)存在时,RN的荧光光谱在540 nm处出现萘二甲酰亚胺荧光团的特征峰;加入Hg^(2+)后,540 nm处的发射带逐渐消失,同时在580 nm附近产生强荧光,荧光颜色从绿色变为橙色.这归因于从萘酰亚胺到开环罗丹明B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探针RN对Hg^(2+)的比率荧光响应具有高选择性,不受其它共存金属离子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丹明B 1 8-萘二甲酰亚胺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HG^2+ 比率荧光探针
下载PDF
基于TaqMan探针的猪圆环病毒1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福良 宋长绪 +1 位作者 朱道中 徐维加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77-481,共5页
采用PCR方法克隆了猪圆环病毒1型(PCV1)ORF2基因,构建了重组质粒pMD-ORF2并将其作为标准阳性模板。通过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以定量的10倍系列稀释的质粒pMD-ORF2为标准品进行荧光定量PCR扩增,建立了检测PCV1的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显示... 采用PCR方法克隆了猪圆环病毒1型(PCV1)ORF2基因,构建了重组质粒pMD-ORF2并将其作为标准阳性模板。通过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以定量的10倍系列稀释的质粒pMD-ORF2为标准品进行荧光定量PCR扩增,建立了检测PCV1的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的检测灵敏度可达1.0×101拷贝/μL;对起始浓度为1.0×107、1.0×106、1.0×105拷贝/μL标准品的最终实际测得值分别为1.001×107、0.869×106和0.988×105拷贝/μL,变异系数分别为4.758%、1.865%和3.836%。表明,此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重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1 实时荧光定量PCR TAQMAN探针
下载PDF
菠萝凋萎相关病毒-1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胡加谊 罗志文 +6 位作者 李向宏 范鸿雁 周朋 章绍延 张治礼 刘志昕 何凡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6-121,125,共7页
菠萝凋萎相关病毒-1(Pineapple mealybug wilt associated virus-1,PMWaV-1)是田间检出率最高的菠萝凋萎病毒。本研究根据PMWaV-1CP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TaqMan探针和引物,建立并优化了PMWaV-1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优化后的... 菠萝凋萎相关病毒-1(Pineapple mealybug wilt associated virus-1,PMWaV-1)是田间检出率最高的菠萝凋萎病毒。本研究根据PMWaV-1CP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TaqMan探针和引物,建立并优化了PMWaV-1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优化后的反应体系制备的标准曲线为y=-3.307×log x+38.18,相关系数r2为0.998。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特异性地检测PMWaV-1,对PMWaV-2、3和阴性对照均无反应;最低检测限达到40拷贝。重复性试验表明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98%,是一种操作简便、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较好的PMWaV-1定量检测方法。样品检测结果表明PMWaV-1在菠萝植株老叶、嫩叶和吸芽中的病毒含量呈递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凋萎相关病毒-1 TAQMAN探针 实时荧光定量RT-PCR 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