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YMMETRIC INTEGRAL AND CANONICAL EXTENSION FOR JUMP PROCESS SOME COMBINATORIAL RESULTS
1
作者 胡耀忠 《Acta Mathematica Scientia》 SCIE CSCD 1990年第4期448-458,共11页
Using approximation technique, we introduce the concepts of canonical extension and symmetrio integral for jump process and obtain some results in the chaotic form.
关键词 SYMMETRIC INTEGRAL AND CANONICAL extension FOR JUMP process SOME COMBINATORIAL RESULTS
下载PDF
Extensional Tectonic System of Erlian Fault Basin Groupand Its Deep Background
2
作者 Ren Jianye Li Sitian Faculty of Earth Resourc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430074 Jiao Guihao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Huabei Oil Administration Bureau, Renqiu 062552 Chen Ping Faculty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3期44-49,共6页
The Erlian fault basin group, a typical Basin and Range type fault basin group, was formed during Late Jurassic to Early Cretaceous, in which there are rich coal, oil and gas resources. In the present paper the abund... The Erlian fault basin group, a typical Basin and Range type fault basin group, was formed during Late Jurassic to Early Cretaceous, in which there are rich coal, oil and gas resources. In the present paper the abundant geological and petroleum information accumulated in process of industry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Erlian basin group is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 the structures related to formation of basin are systematically studied, and the complete extensional tectonic system of this basin under conditions of wide rift setting and low extensional ratio is revealed by contrasting study with Basin and Range Province of the western America. Based on the above studies and achievements of the former workers, the deep background of the basin development is tre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te Mesozoic rifting extensional tectonic system deep process Erlian fault basin group.
下载PDF
东昆仑东段第四纪成山作用过程与地貌变迁 被引量:34
3
作者 王国灿 吴燕玲 +1 位作者 向树元 贾春兴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83-592,共10页
东昆仑山的现代地貌格局为一系列北西西向的山系和盆地(谷地)相间列,第四纪沉积和岩相分布与地貌格局存在良好的匹配性,第四纪不同时代沉积反映了山系的成山作用过程.显著地貌分异首先出现于北部的布尔汗布达山,即早更新世中晚期(1525k... 东昆仑山的现代地貌格局为一系列北西西向的山系和盆地(谷地)相间列,第四纪沉积和岩相分布与地貌格局存在良好的匹配性,第四纪不同时代沉积反映了山系的成山作用过程.显著地貌分异首先出现于北部的布尔汗布达山,即早更新世中晚期(1525ka),表现为受布尔汗布达山地貌控制的其南部山脚的早更新世中期(1525ka)左右冲洪积物的始现.南部马尔争—布青山的成型发生于早中更新世之交,这次成山作用在整个青藏高原昆仑—黄河源地区具有广泛影响.更南部的查哈西里山在1113.9~979.6ka间的沉积特征也显示了这一事件的影响,即由湖相转变为冲洪积相,但在这一时期查哈西里山总体仍为沉积区,山系并未形成,山顶最高层位粗冲洪积物的砾石成分统计和砾石扁平面产状统计仍显示物源来自北部,沉积与北部隆起的马尔争-布青山有关,查哈西里山真正隆起高于两侧,应发生在晚更新世.伸展断裂组合与地貌之间的良好耦合关系表明,东昆仑地区山体的崛起与伸展断裂构造之间存在密切的成因关系.山系突出于高原面的成山作用主要受控于近南北向的伸展作用,这一伸展作用应与青藏高原整体隆升后边缘的重力失稳垮塌及均衡作用相联系,这种伸展垮塌随着时间的迁移向南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东段 第四纪 成山作用过程 伸展构造
下载PDF
东昆仑夏日哈木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岩石成因与拉张型岛弧背景 被引量:76
4
作者 姜常义 凌锦兰 +5 位作者 周伟 杜玮 王子玺 范亚洲 宋艳芳 宋忠宝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17-1136,共20页
赋存超大型镍矿床的夏日哈木Ⅰ号岩体位于东昆仑造山带西段之东昆中早古生代岛弧带。锆石U-Pb年龄为439Ma,由分属橄榄岩相、辉石岩相、辉长-苏长岩相的多种岩石类型组成。堆晶结构与堆晶层理发育,属岩床状层状岩体。不平衡结晶作用在岩... 赋存超大型镍矿床的夏日哈木Ⅰ号岩体位于东昆仑造山带西段之东昆中早古生代岛弧带。锆石U-Pb年龄为439Ma,由分属橄榄岩相、辉石岩相、辉长-苏长岩相的多种岩石类型组成。堆晶结构与堆晶层理发育,属岩床状层状岩体。不平衡结晶作用在岩浆演化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矿物结晶顺序为尖晶石/橄榄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单斜辉石+斜长石→褐色普通角闪石。各种岩石均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P,显示了岛弧环境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Nd、Sr同位素组成均属富集型地幔范畴和EMⅡ型趋势。矿区内的Ⅲ号与Ⅳ号岩体属蛇绿岩套,证明在昆中岛弧带内部存在岩石圈破裂带。区域构造格局与演化历史以及区域地球物理场的研究表明,东昆中岛弧带属拉张型岛弧带。据此,可以认定拉张型岛弧环境是全球范围内第五种有利于形成镍矿床的构造环境,中古生代是我国第三个镍矿主成矿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日哈木层状岩体 岩浆演化 岩浆源区 拉张型岛弧 岩石圈破裂带 东昆仑
下载PDF
大别山的构造变形期次和超高压岩石折返的动力学 被引量:41
5
作者 林伟 王清晨 +3 位作者 Michel Faure 孙岩 舒良树 Urs Scharer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4-54,T003,共12页
从构造关系上看,大别山可分为南部,中部和北部3个构造系统。大别山南部构造系统为一套(原地)构造堆叠系统(相对的),从上到下依次为:①未变质的震旦纪—早三叠世沉积盖层,它被造山后的侏罗—白垩纪砂-砾岩不整合覆盖;②弱变质的新元古代... 从构造关系上看,大别山可分为南部,中部和北部3个构造系统。大别山南部构造系统为一套(原地)构造堆叠系统(相对的),从上到下依次为:①未变质的震旦纪—早三叠世沉积盖层,它被造山后的侏罗—白垩纪砂-砾岩不整合覆盖;②弱变质的新元古代板岩;③高压变质岩系(宿松群),这些变质岩系大多退变质为绿片岩相;④含柯石英榴辉岩超高压变质单元的异地系统;⑤未经历超高压变质作用的原地(相对的)片麻岩系。北西-南东向的拉伸线理在各个地质单元均有表现。从动力学上看,上盘指向NW的剪切运动被后期的褶皱所改变。大别山中部为(混合岩)热穹窿改造系统,系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的地体叠加了混合岩化作用的产物,它与超高压变质地体的界限为一拆离断层,而正是这个拆离断层使超高压变质地体向地表折返并经历了角闪岩相的退变质作用。大别山北部为构造堆叠系统,早期的面理和南北向的挤压线理被轴面北倾的褶皱所改造,这种褶皱对应于大别山中部同折返期的韧性变形的隆升构造。同时建立了地球动力学模型并讨论了逆冲作用和正断层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山 伸展构造变形 折返过程 运动学 动力 逆冲作用 正断层 变质岩
下载PDF
大别—苏鲁区残余超高压构造及其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15
6
作者 索书田 钟增球 +1 位作者 游振东 周汉文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57-563,共7页
根据构造学及岩石学研究并结合已有同位素年代学资料地质意义分析证明 ,现在观察到的大别 -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的区域构造框架 ,主要是在三叠纪中朝与扬子克拉通碰撞期后( 2 0 0~ 170Ma)伸展体制和角闪岩相条件下形成的 .残余的同碰撞及... 根据构造学及岩石学研究并结合已有同位素年代学资料地质意义分析证明 ,现在观察到的大别 -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的区域构造框架 ,主要是在三叠纪中朝与扬子克拉通碰撞期后( 2 0 0~ 170Ma)伸展体制和角闪岩相条件下形成的 .残余的同碰撞及超高压构造只保留在较大的榴辉岩及其他超高压变质岩体内部 .以湖北省麻城县乘马岗和何家湾、安徽省岳西县碧溪岭及江苏省东海等地区的榴辉岩为例 ,分析描述了具弱面理的块状榴辉岩、超高压剪切带和A型褶皱等残余超高压构造 .强调指出 ,只是这些早期的构造记录才反映大陆碰撞阶段的构造环境及相对运动学特征 .据此提出一个运动学模型 ,表示三叠纪 ( 2 40~ 2 10Ma)扬子克拉通向北俯冲于中朝克拉通之下并与其发生斜向碰撞的动力学格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展过程 挤压体制 拉伸线理 同位素年代学 残余超高压构造 运动学模型
下载PDF
内蒙古苏左旗地区晚古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及地壳演化特征 被引量:15
7
作者 张臣 李茂松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1期31-39,共9页
华北地台北缘内蒙古中部地区晚古生代曾发生过造山后伸展作用,在晚泥盆世—早石炭世,本区经历了短暂的造山作用,形成前陆盆地并推积了滨浅海相磨拉石建造,同时伴有同碰撞期花岗岩产生。中石炭世—早二叠世,本区进入造山后的陆内伸... 华北地台北缘内蒙古中部地区晚古生代曾发生过造山后伸展作用,在晚泥盆世—早石炭世,本区经历了短暂的造山作用,形成前陆盆地并推积了滨浅海相磨拉石建造,同时伴有同碰撞期花岗岩产生。中石炭世—早二叠世,本区进入造山后的陆内伸展作用阶段,并发育大量火山岩。火山岩碱质含量高,碱质成分中Na2O>K2O,且显示双峰分布特征;碎屑岩成分熟度和结构熟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古生代 岩岗岩 岩浆活动 地壳演化
下载PDF
二连断陷盆地群伸展构造系统及其发育的深部背景 被引量:55
8
作者 任建业 李思田 焦贵浩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67-572,共6页
二连盆地形成于侏罗纪到早白垩世期间,是东北亚断陷盆地系内的一个典型的盆岭式断陷盆地群,其内蕴藏丰富的煤和油气资源.综合分析了二连盆地油气勘探中积累的地质资料,系统地研究了与盆地形成有关的构造,并与北美西部盆岭省进行了... 二连盆地形成于侏罗纪到早白垩世期间,是东北亚断陷盆地系内的一个典型的盆岭式断陷盆地群,其内蕴藏丰富的煤和油气资源.综合分析了二连盆地油气勘探中积累的地质资料,系统地研究了与盆地形成有关的构造,并与北美西部盆岭省进行了对比,揭示了二连盆地宽裂陷作用和低拉伸率条件下的伸展构造系统.以上述研究和前人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探讨了盆地发育的深部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陷作用 伸展构造系统 盆地 深部背景 油气地质
下载PDF
辽宁青城子铅锌银金矿田控矿构造与找矿方向 被引量:29
9
作者 刘国平 艾永富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7-152,共6页
辽宁青城子铅锌银金矿田为一处集铅锌银金多个大型矿床于一区的重要成矿集中区。青城子中深构造层次的片麻岩穹隆(或变质核杂岩)构成了该区构造的主体。矿区中由片麻岩穹隆所构成的构造组合控制了矿体的定位、形态以及矿床的规模。青... 辽宁青城子铅锌银金矿田为一处集铅锌银金多个大型矿床于一区的重要成矿集中区。青城子中深构造层次的片麻岩穹隆(或变质核杂岩)构成了该区构造的主体。矿区中由片麻岩穹隆所构成的构造组合控制了矿体的定位、形态以及矿床的规模。青城子片麻岩隆起西南侧的卷曲褶皱翼内北东、北西走向的陡倾斜断裂发育,矿床主要为沿断裂交代充填的脉状铅锌矿,矿床规模较小;片麻岩隆起滑脱伸展翼多层顺层滑脱断裂带,为后期成矿提供了较大的容矿空间,有利于形成规模较大的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麻岩穹隆 辽宁 铅锌银金矿床 控矿构造 矿床地质 找矿方向 成矿作用
下载PDF
玛湖凹陷风城组碱湖烃源岩发育的构造背景和形成环境 被引量:52
10
作者 张元元 李威 唐文斌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8-54,共7页
玛湖凹陷是准噶尔盆地重要的生烃凹陷,凹陷中下二叠统风城组的湖相优质烃源岩被认为是中国至今发现的最古老的碱湖沉积,是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百里油区形成的重要基础。通过区域构造、沉积学以及岩石矿物学方面的综合研究表明,风城组沉积... 玛湖凹陷是准噶尔盆地重要的生烃凹陷,凹陷中下二叠统风城组的湖相优质烃源岩被认为是中国至今发现的最古老的碱湖沉积,是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百里油区形成的重要基础。通过区域构造、沉积学以及岩石矿物学方面的综合研究表明,风城组沉积于西准噶尔地区古生界基底上所发育的二叠纪造山后伸展断陷中,整体上是一套扇三角洲—湖相沉积体系,其中碱湖沉积集中于玛湖凹陷的中心地带。风城组发育大量的特征性碱类矿物,包括硅硼钠石、氯碳酸钠镁石、碳酸钠钙石、水硅硼钠石、碳镁钠石、碳氢钠石和苏打石等,表征了碱湖沉积特点,碱化程度高,区别于常见的盐湖沉积。碳酸钠钙石、碳氢钠石、硅硼钠石和水硅硼钠石等碱类矿物的发育,证实玛湖凹陷风城组碱湖烃源岩形成于受深部热液作用影响的高盐度闭塞性湖泊环境,而不是蒸发成因,这也和伸展断陷背景下活跃的火山活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玛湖凹陷 风城组 碱湖烃源岩 伸展断陷 热液作用
下载PDF
关于决策支持系统的结构与进化 被引量:22
11
作者 肖人彬 王雪 +2 位作者 罗云峰 周济 费奇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8-53,共6页
本文在总结作者开发决策支持系统(DSS)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DSS的结构分析入手,探讨了DSS的进化问题。首先通过软件开发方式、程序设计风范、人工智能道路和系统科学发展等方面的深入剖析,指出了进化能力的强弱是DSS... 本文在总结作者开发决策支持系统(DSS)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DSS的结构分析入手,探讨了DSS的进化问题。首先通过软件开发方式、程序设计风范、人工智能道路和系统科学发展等方面的深入剖析,指出了进化能力的强弱是DSS成败的关键。其次展开了关于DSS结构的研究,提出了DSS的外延结构和内涵结构的新概念并进行了比较。随后讨论了DSS的进化问题,分析了传统的第一代决策支持系统存在的缺陷,阐述了第二代和第三代决策支持系统各自的特征,区分了存在的DSS和进化的DSS,指出了今后DSS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策支持系统 结构 进化
下载PDF
马来西亚沙捞越Punda走滑构造及其动力学成因 被引量:8
12
作者 赵财胜 孙丰月 +1 位作者 李碧乐 姚凤良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19-423,共5页
沙捞越Punda走滑构造为一典型的右旋走滑构造形式,是沿近东西向F断裂(PDZ)发育特征的负花状构造或郁金香构造,并构成走滑伸展双重构造。Luconia陆块与巽他克拉通的碰撞及卢帕断裂的走滑是Punda走滑构造形成的动力学成因。同时,利用Riede... 沙捞越Punda走滑构造为一典型的右旋走滑构造形式,是沿近东西向F断裂(PDZ)发育特征的负花状构造或郁金香构造,并构成走滑伸展双重构造。Luconia陆块与巽他克拉通的碰撞及卢帕断裂的走滑是Punda走滑构造形成的动力学成因。同时,利用Riedel单剪模式和走滑次级构造逐级配套模式可以合理地解释Punda走滑断裂的构造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nda走滑构造 负花状构造 走滑伸展双重构造 Riedel单剪模式 动力学成因 沙捞越 马来西亚
下载PDF
湖南仁里稀有金属矿田地质特征、成矿时代及其找矿意义 被引量:44
13
作者 刘翔 周芳春 +6 位作者 李鹏 李建康 黄志飚 石威科 黄小强 张立平 苏俊男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71-791,共21页
仁里稀有金属矿田位于幕阜山岩体西南缘,是华南地区重要的稀有金属矿产地之一。文章旨在通过对区域成矿条件、矿田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成岩成矿时代与稀有金属成矿作用的综合分析,为矿田勘查设计乃至华南地区稀有金属找矿与研究提... 仁里稀有金属矿田位于幕阜山岩体西南缘,是华南地区重要的稀有金属矿产地之一。文章旨在通过对区域成矿条件、矿田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成岩成矿时代与稀有金属成矿作用的综合分析,为矿田勘查设计乃至华南地区稀有金属找矿与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在矿田范围内对燕山期、武陵期花岗岩及每个矿区代表性伟晶岩进行了系统采样,开展了岩石化学成分分析,同时对矿田内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及锂辉石伟晶岩分别进行了锆石U-Pb、白云母Ar-Ar同位素定年。研究表明:①多期造山与燕山期陆内活化是成矿的有利地质背景,多阶段伸展作用导致幕阜山地区多期大规模的多金属成矿作用发生;②矿田构造主要以NE(或NNE)向构造为主,复合改造NW向及近EW向构造,NE(或NNE)向和NW(或近EW)向构造呈现立交桥式的构造格局,控制了花岗岩和伟晶岩分布;③矿田内伟晶岩属极高分异、富硅、过铝质花岗质岩石,燕山期花岗岩属陆壳改造“S型”花岗岩;④幕阜山岩体由岩体内接触带往岩体外接触带(10km),由黑云母伟晶岩→二云母伟晶岩→白云母伟晶岩→锂云母伟晶岩→锂辉石白云母伟晶岩过渡,形成了较完整的稀有金属演化序列:无矿化→Be→Be+Nb+Ta→Be+Nb+Ta+Li→Be+Nb+Ta+Li+Cs;⑤稀有金属成矿与构造岩浆时空演化、构造组合、特别是岩浆的分异程度密切相关,矿田内燕山期花岗岩年龄139.3~146.2Ma,稀有金属成矿年龄为130.5~130.8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多期造山与陆内活化 伸展作用 地球化学特征 成矿时代 仁里稀有金属矿田 湖南
下载PDF
Relic UHP Structures in Dabie-Sulu Region, China: Structural Expression and Geodynamic Significance 被引量:5
14
作者 Suo Shutian Zhong Zengqiu You Zhendong Zhou Hanwen Faculty of Earth Scienc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430074, China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3期40-46,共7页
The present day observed tectonic framework of ultrahigh pressure (UHP) metamorphic belt in the Dabie Sulu region was dominantly formed by an extensional process at 200-170 Ma, under amphibolite facies conditions, f... The present day observed tectonic framework of ultrahigh pressure (UHP) metamorphic belt in the Dabie Sulu region was dominantly formed by an extensional process at 200-170 Ma, under amphibolite facies conditions, following the Triassic collision between the Sino Korean and Yangtze cratons. UHP relic structures, including massive eclogites with a weak foliation, UHP shear zones and A type folds, that are preserved in less retrograde metamorphism and deformation overprinted eclogite lenses can be recognized using the tectonic analysis. Examples are drawn from the Chengmagang area and Hejiawan area, Hubei; Bixiling area, Anhui, and Donghai area, northern Jiangsu. A speculative kinematic model is proposed for the collision between the cratons based on the UHP relic structures studi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data of petrography, geochronology and P T path of UHP metamorphic rocks in the studied region which were reported in literature. It is stressed that only the early UHP relic structures, particularly, regionally consistent foliation and stretching lineations, record and reflect the formation of the UHP metamorphic rocks, and the relative dynamic and kinematic process related to the Triassic NNE directed oblique collision between the Sino Korean and Yangtze crat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HP relic structure extensional process compressional regime stretching lineation Dabie Sulu region.
下载PDF
庐山变质核杂岩构造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5
15
作者 项新葵 许建华 马长信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1994年第1期11-17,共7页
庐山变质核杂岩构造主要由拆离断层、玉琼山背形和五里正断层组成。它形成于中生代末—新生代初,是地区性伸展作用的产物,伸展拆离方位为北东东向。拆离断层上盘为中元古代彭山群浅变质的浊积岩和细碧-石英角斑岩,其下部发育褶迭层... 庐山变质核杂岩构造主要由拆离断层、玉琼山背形和五里正断层组成。它形成于中生代末—新生代初,是地区性伸展作用的产物,伸展拆离方位为北东东向。拆离断层上盘为中元古代彭山群浅变质的浊积岩和细碧-石英角斑岩,其下部发育褶迭层并形成动力变质带。拆离断层下盘为早前寒武纪星子群结晶岩系、前震旦纪片麻状花岗岩和燕山期花岗岩,其顶部形成初糜棱岩带,且部分地段迭加着脆性变形和退化变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核 杂岩构造 岩石构造
下载PDF
Connexin 30 controls the extension of astrocytic processes into the synaptic cleft through an unconventional non-channel function 被引量:1
16
作者 Jerome Clasadonte Philip G.Haydon 《Neuroscience Bulletin》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6期1045-1048,共4页
Neurons and glial cells, particularly astrocytes, are the two main cell populations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While it is established that brain functions primarily rely on neuronal activity, an active contributi... Neurons and glial cells, particularly astrocytes, are the two main cell populations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While it is established that brain functions primarily rely on neuronal activity, an active contribution of astrocytes to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s only starting to be considered. There is growing evidence that astrocytes, as part of the tripartite synapse, participate in this challenge by receiving and integrating neuronal signals and, in turn, by sending signals that target neurons[1]. The involvement of astrocytes i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has mainly been studied at the level of the single astrocyte, often missing the role of astrocyte networks in this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nexin 30 controls the extension of astrocytic processes into the synaptic cleft through an unconventional non-channel function
原文传递
南海西南次海盆被动陆缘构造单元划分及伸展演化过程
17
作者 王维扬 唐勇 +3 位作者 任建业 李赫 赵阳慧 方银霞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1-43,共13页
南海西南次海盆被动陆缘洋陆转换带位于陆缘强烈伸展区,蕴含着岩石圈临界伸展破裂和洋盆扩张过程的丰富信息。本文利用多道地震剖面和重力异常数据,对西南次海盆被动陆缘构造单元进行划分,研究陆缘南、北部洋陆转换带结构构造特征,探讨... 南海西南次海盆被动陆缘洋陆转换带位于陆缘强烈伸展区,蕴含着岩石圈临界伸展破裂和洋盆扩张过程的丰富信息。本文利用多道地震剖面和重力异常数据,对西南次海盆被动陆缘构造单元进行划分,研究陆缘南、北部洋陆转换带结构构造特征,探讨陆缘伸展演化过程。多道地震剖面资料显示,北部洋陆转换带发育有裂陷期断陷和向海倾斜的掀斜断块;南部发育有低角度正断层控制的裂陷期断陷、海底火山以及局部隆起;从陆到洋方向,重力异常值变化明显。根据上述结果南海西南次海盆被动陆缘划分为近端带、洋陆转换带和洋盆三个构造单元,分别对应了其伸展演化过程的三个阶段:前裂谷阶段、陆缘裂陷阶段和海底扩张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陆转换带 被动陆缘 南海西南次海盆 构造单元 伸展演化过程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huanghu graben and Cenozoic extension in northern Tibet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亚林 王成善 +5 位作者 伊海生 邓斌 刘池阳 杨兴科 赖绍聪 方维萱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1年第S1期284-291,共8页
The latest Qiangtang Terrane structure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south-north-trending graben formed during the eastwestward extensional processes. The Shuanghu graben is composed of a series of nearly parallel NE to NNE... The latest Qiangtang Terrane structure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south-north-trending graben formed during the eastwestward extensional processes. The Shuanghu graben is composed of a series of nearly parallel NE to NNE-trending normal faults. Studies on fault geometry, kinematics and sedimentation in the fault-controlled basin suggest that the faults activated periodically and their early activities began in the Pliocene, which caused the unconformable contact between the Pliocene and the subjacent Shuanghu Formation, as well as between the Pliocene and the overlying Quaternary. The movement rates of the faults had been strikingly increased since Quaternary when the faults activated intensively. The graben resulted from the gravitational spreading after the uplift of the Tibetan Plateau. It is indicated that the collapse has been on setting in plateau hinterl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QIANGTANG TERRANE Shuanghu GRABEN extensionAL process.
原文传递
大别-苏鲁区超高压(UHP)变质岩的多阶段构造折返过程 被引量:2
19
作者 索书田 钟增球 +2 位作者 周汉文 张利 游振东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7,共17页
追溯和重塑超高压变质岩由100多千米地幔深度折返至上地壳及地表的过程,对理解会聚板块边缘及大陆碰撞带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是极为重要的.主要依据构造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可利用的地质年代学资料,结合区域多期变形分析,大别-苏鲁区超... 追溯和重塑超高压变质岩由100多千米地幔深度折返至上地壳及地表的过程,对理解会聚板块边缘及大陆碰撞带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是极为重要的.主要依据构造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可利用的地质年代学资料,结合区域多期变形分析,大别-苏鲁区超高压变质岩的折返过程至少可分解出4个大的阶段.块状榴辉岩记录了三叠纪(约250~230Ma)大陆壳岩石的深俯冲/碰撞作用.超高压变质岩早期迅速折返发生于超高压峰期变质作用(P>3.1~4.0GPa,T≈800±50℃)之后,处于地幔深度和柯石英稳定域,相当于区域D2变形期阶段.分别与区域变形期D3、D4和D5对应的折返过程,以及后成合晶、冠状体等卸载不平衡结构发育和减压部分熔融作用2个中间性构造热事件,均发生在地壳层次.网络状剪切带在折返过程的不同阶段和不同层次均有发育,标志着在超高压变质带内的变质和变形分解作用曾重复进行.着重指出,超高压变质岩的折返,主要是由大陆壳的深俯冲/碰撞和伸展作用控制的构造过程,且受到俯冲带内、带外诸多因素的约束,其中水流体就起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苏鲁区 超高压(UHP)变质岩 折返过程 楔状挤出 伸展薄化 变形和变质分解作用 构造学 水流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