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NA Extraction and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of Green Tea
1
作者 刘本英 孙雪梅 +1 位作者 汪云刚 王平盛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0年第11期98-102,共5页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quality identification of green tea.[Method] Green Tea was used as materials,and its total DNA was extracted through improved CTAB method.And the obta...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quality identification of green tea.[Method] Green Tea was used as materials,and its total DNA was extracted through improved CTAB method.And the obtained DNA was used to carry out identification on 10 varieties of green tea through ISSR molecular markers.[Result] The high quality DNA from green tea could be obtained with new method,the DNA yield ranged from 101-498 μg/g tea sample for various green tea samples,and the average yield was 249 μg/g tea sample.The ISSR detection result showed that ISSR markers could effectively differentiate different varieties of green tea.[Conclusion] The result had provided reference for the further study on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of green t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een tea dna extraction ISSR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下载PDF
Preparation of high molecular weight (HMW) genomic DNA from tea plant (Camellia sinensis) for BAC library construction 被引量:1
2
作者 LIN Jin-ke Dave Kudrna Rod A Wing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9年第1期1-10,共10页
A 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 (BAC) library is an invaluable resource tool to initiate tea plant genomics research, and the preparation of high molecular weight (HMW) genomic DNA is a crucial first step for co... A 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 (BAC) library is an invaluable resource tool to initiate tea plant genomics research, and the preparation of high molecular weight (HMW) genomic DNA is a crucial first step for constructing a BAC Library. In order to construct a BAC library for enhancing tea plant genomics research, a new metho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tea pant high molecular weight (HMW) genomic DNA must be developed due to young tea plant leaves and shoots are notably rich in both tea polyphenols and tea polysaccharides. In this paper, a modified method for preparing high quality tea plant HMW genomi~ DNA was optimized, and the quality of tea plant genomic DNA was evaluated.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Critical indicators of HMW DNA preparation were the appearance of the smooth nuclei in solution (as opposed to sticky-gummy) before agarose plug solidification, non-dark colored nuclei plugs after lysis with an SDS/proteinase K solution, and 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HMW DNA fragments after restriction enzyme digestion. Importantly, 1% dissolved PVP-40 and 1% un-dissolved PVP-40 during the nuclei extraction steps,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removal of PVP-40 from the plug washing and nuclei lysis steps, were critical for achieving HWM tea plant DNA suitable for BAC library construction. Additionally, a third PFGE fraction selection step to eliminate contaminating small DNA fragments. The modifications provided parameters that may have prevented deleterious interactions from tea polyphenols and tea polysaccharides. The HMW genomic DNA produced by this new modified method has been used to successfully construct a large-insert tea plant BAC library, and thus may be suitable for BAC library construction from other plant species that contain similarly interfering compoun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a plant 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 library BAC clone tea polyphenols high molecular weight genomic dna preparation Camellia sinensis
下载PDF
败酱草及其近缘种叶绿体全基因组分析和DNA条形码构建
3
作者 孟文娜 浦香东 +5 位作者 蒲婧哲 申传璞 陈庆 张磊 吕雄文 马陶陶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10期1645-1653,共9页
目的:基于败酱类药材基原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分析开发特定的DNA条形码,准确鉴别败酱草及其近缘种。方法: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败酱科败酱属植物白花败酱、黄花败酱和异叶败酱的叶绿体基因组进行测序;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 目的:基于败酱类药材基原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分析开发特定的DNA条形码,准确鉴别败酱草及其近缘种。方法: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败酱科败酱属植物白花败酱、黄花败酱和异叶败酱的叶绿体基因组进行测序;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基因组进行组装注释、特征分析、序列比较和系统发育分析;基于叶绿体基因组高突变区构建特异性DNA条形码进行验证。结果:3种败酱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呈四分体结构,全长分别为159585、158919、158919 bp,编码的基因数分别为130、132、132,包含8个rRNA基因和37个tRNA基因,蛋白质编码基因数分别为85、87、87。ccsA、ndhG、rpl23、ndhF序列作为特异性DNA条形码成功扩增16份样品,黄花败酱、白花败酱和少蕊败酱聚类在同一支,异叶败酱和糙叶败酱聚类在另一支。通过ccsA、ndhG、ndhF序列可进一步鉴别糙叶败酱和异叶败酱。结论:ccsA、ndhG、rpl23、ndhF序列可作为补充特异性DNA条形码区分败酱草及其近缘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败酱草 叶绿体基因组 分子鉴定 dna条形码 系统发育分析
下载PDF
产教研融合助力应用型人才培养——以“基因组DNA的提取与PCR鉴定”项目为例
4
作者 徐洁皓 《科教导刊》 2024年第20期19-21,共3页
基因组DNA的提取与PCR鉴定是分子生物学中最基础的技术之一,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下,学生主体意识缺乏,教学效果不佳。教学团队从教学内容重构、教学方法创新、实验环境创建、教学评价规范化这四个方面对“基因组DNA的提取与PCR鉴定”项目... 基因组DNA的提取与PCR鉴定是分子生物学中最基础的技术之一,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下,学生主体意识缺乏,教学效果不佳。教学团队从教学内容重构、教学方法创新、实验环境创建、教学评价规范化这四个方面对“基因组DNA的提取与PCR鉴定”项目进行重组和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dna的提取 PCR鉴定分子生物学 课程评价体系
下载PDF
小蠹科昆虫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常虹 郝德君 +4 位作者 杨晓军 肖荣堂 刘勇 钱路 安榆林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5-79,共5页
为探讨小蠹科昆虫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分别以单头削尾材小蠹、削尾材小蠹足部肌肉组织以及多年75%酒精浸渍标本为研究对象,采用经典的酚仿抽提法、改良的CTAB法、SDS法及动物组织/细胞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即磁珠法)4种方法提取小蠹基... 为探讨小蠹科昆虫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分别以单头削尾材小蠹、削尾材小蠹足部肌肉组织以及多年75%酒精浸渍标本为研究对象,采用经典的酚仿抽提法、改良的CTAB法、SDS法及动物组织/细胞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即磁珠法)4种方法提取小蠹基因组DNA,对提取的基因组DNA进行分光光度值的测定以及COⅠ基因扩增。结果表明:4种方法均可从单头标本中提取总DNA;对于75%酒精浸渍2年的标本,4种方法均适用,大于2年的浸渍标本,仅磁珠法适用,且磁珠法适合微量组织总DNA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蠹科 基因组dna COⅠ 分子鉴定
下载PDF
绿茶DNA提取方法及分子鉴定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刘本英 孙雪梅 +1 位作者 汪云刚 王平盛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7-41,共5页
以绿茶为原料,通过改进的CTAB方法来提取分离绿茶总DNA,试验表明,所采用改进的CTAB微量提取DNA法,可以得到高质量的绿茶总DNA,1.0g茶样DNA含量在101~498μg/g之间,平均249μg/g。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10个绿茶产品进行鉴定,结果表明ISSR... 以绿茶为原料,通过改进的CTAB方法来提取分离绿茶总DNA,试验表明,所采用改进的CTAB微量提取DNA法,可以得到高质量的绿茶总DNA,1.0g茶样DNA含量在101~498μg/g之间,平均249μg/g。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10个绿茶产品进行鉴定,结果表明ISSR标记能有效地区别不同的绿茶产品,为进一步研究绿茶分子鉴定技术提取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dna提取 ISSR 分子鉴定
下载PDF
基于叶绿体全基因组的贝母属特异性DNA条形码的筛选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滢 姚辉 +3 位作者 宋经元 任风鸣 李西文 孙超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年第1期24-28,共5页
本研究通过对贝母属4个物种叶绿体基因组进行全局分析,分别查找基因区域和基因间区的高变异区域,筛选用于高效鉴别贝母属植物的新DNA条形码序列。相关研究发现贝母属植物的基因区域序列相似度极高,不适用于DNA条形码鉴定研究;共有7个基... 本研究通过对贝母属4个物种叶绿体基因组进行全局分析,分别查找基因区域和基因间区的高变异区域,筛选用于高效鉴别贝母属植物的新DNA条形码序列。相关研究发现贝母属植物的基因区域序列相似度极高,不适用于DNA条形码鉴定研究;共有7个基因间区可以作为潜在的贝母属植物鉴定的特异性DNA条形码。本研究所构建的DNA条形码筛选方法,为筛选用于难鉴定科属的新的DNA条形码提供了通用的方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母属 叶绿体基因组 dna条形码 分子鉴定
下载PDF
成品茶基因组DNA提取及其PCR验证 被引量:2
8
作者 王让剑 杨军 孔祥瑞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3年第10期999-1003,共5页
从成品茶中快速、高效地提取高质量的基因组DNA,是对成品茶进行分子鉴别的前提。利用简化CTAB法和改进CTAB法,提取茶树品种金牡丹鲜叶及其加工而成的红茶、绿茶、乌龙茶基因组DNA,并进行PCR验证,结果表明:2种方法均能提取成品茶基因组D... 从成品茶中快速、高效地提取高质量的基因组DNA,是对成品茶进行分子鉴别的前提。利用简化CTAB法和改进CTAB法,提取茶树品种金牡丹鲜叶及其加工而成的红茶、绿茶、乌龙茶基因组DNA,并进行PCR验证,结果表明:2种方法均能提取成品茶基因组DNA;与鲜叶材料相比,虽然成品茶基因组DNA均呈现不同程度的降解现象,但主带清晰;2种方法所提取的基因组DNA质量无显著差异,但简化CTAB法由于操作简单,更适宜实际应用;提取的成品茶基因组DNA均可以用来进行PAPD以及SSR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品茶 基因组dna 分子鉴别
下载PDF
半夏药材炮制品DNA提取方法的优化及分子鉴定 被引量:4
9
作者 赵丰兰 张婉君 +4 位作者 苏勇 林书明 马青青 段永波 薛建平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585-1588,共4页
目的:优化炮制半夏基因组DNA提取方法并进行市售炮制药材的分子鉴定。方法:以半夏药材炮制品为试验材料,对CTAB水浴后沉淀试剂进行筛选,并优化样品用量、沉淀试剂和裂解时间3个参数,建立半夏炮制品DNA提取方法;采用该法提取市售13份姜... 目的:优化炮制半夏基因组DNA提取方法并进行市售炮制药材的分子鉴定。方法:以半夏药材炮制品为试验材料,对CTAB水浴后沉淀试剂进行筛选,并优化样品用量、沉淀试剂和裂解时间3个参数,建立半夏炮制品DNA提取方法;采用该法提取市售13份姜半夏和法半夏基因组DNA,用基于ITS2序列的PCR扩增法进行分子鉴定。结果:以CTAB水浴后加入甲醇处理可有效促进DNA沉淀,起始半夏药材0.5 g、水浴裂解时间1 h即可快速高效获得基因组DNA。对所提取DNA样品进行PCR扩增,所有样品全部成功测序。相似性搜索法分析表明,13份样品中10份为掌叶半夏,3份为半夏。结论:该研究建立了简易快速的半夏药材炮制品DNA提取技术,所提DNA满足半夏药材的分子鉴定要求。该结果也提示市售半夏药材混伪情况较多,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炮制半夏药材 dna提取 甲醇沉淀 ITS2序列 分子鉴定
下载PDF
基于DNA序列的石斛属药用植物鉴定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红 马双姣 +1 位作者 杨培 姚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年第5期950-957,共8页
本文从核基因组、线粒体基因组和叶绿体基因组三方面,综述了目前常用DNA序列在石斛属药用植物的分子鉴定和物种分类研究中的进展。文献显示,目前用于石斛属物种分子鉴定研究的DNA序列主要有核ITS/ITS2、LEAFY,叶绿体rbc L、mat K、trn H... 本文从核基因组、线粒体基因组和叶绿体基因组三方面,综述了目前常用DNA序列在石斛属药用植物的分子鉴定和物种分类研究中的进展。文献显示,目前用于石斛属物种分子鉴定研究的DNA序列主要有核ITS/ITS2、LEAFY,叶绿体rbc L、mat K、trn H-psb A、rpo B、rpo C1、trn L-F、rbl16、trnl intron和线粒体基因组nad1 intron2,这些DNA序列均对石斛属药用植物鉴定具有借鉴意义。笔者对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作为"超级条形码"在石斛属植物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石斛属药用植物的鉴定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斛属 dna序列 分子鉴定 核基因组 叶绿体基因组 线粒体基因组
下载PDF
炮山甲及其混伪品的DNA微型条形码鉴定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宏 王红雨 +2 位作者 何铭琪 杨帆 李海峰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267-2272,共6页
目的:建立基于DNA微型条形码的炮山甲及其混伪品的分子鉴定技术。方法:采用改良的DNA提取方法提取中华穿山甲与其易混物种炮制甲片的DNA,利用线粒体COⅠ、16S rRNA和12S rRNA基因的标准及微型条形码引物进行PCR。双向测序后进行BLAST和... 目的:建立基于DNA微型条形码的炮山甲及其混伪品的分子鉴定技术。方法:采用改良的DNA提取方法提取中华穿山甲与其易混物种炮制甲片的DNA,利用线粒体COⅠ、16S rRNA和12S rRNA基因的标准及微型条形码引物进行PCR。双向测序后进行BLAST和序列位点分析,再计算种内和种间K2P遗传距离,并构建NJ系统树。结果:16S rRNA(L2513/H2714)和12S rRNA(L1085/H1259)引物对在所有甲片DNA中均能扩增成功,所获序列与Genbank序列的BLAST比对相似度大于98%。中华穿山甲与其易混物种的种间遗传距离远大于其种内遗传距离,而且各物种在NJ树中表现出单系性,其中16S rRNA微型条形码能将穿山甲属聚在一起。结论:基于16S rRNA的微型条形码技术可有效鉴别炮山甲及其混伪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穿山甲 炮制甲片 分子鉴定 dna微型条形码 线粒体16S rRNA
下载PDF
Plastid phylogenomics and species discrimination in the“Chinese”clade of Roscoea(Zingiberaceae)
12
作者 Hai-Su Hu Jiu-Yang Mao +3 位作者 Xue Wang Yu-Ze Liang Bei Jiang De-Quan Zhang 《Plant Diversity》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5期523-534,共12页
Roscoea is an alpine or subalpine genus from the pan-tropical family Zingiberaceae,which consists of two disjunct groups in geography,namely the"Chinese"clade and the"Himalayan"clade.Despite extens... Roscoea is an alpine or subalpine genus from the pan-tropical family Zingiberaceae,which consists of two disjunct groups in geography,namely the"Chinese"clade and the"Himalayan"clade.Despite extensive research on the genus,Roscoea species remain poorly defined and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se species are not well resolved.In this study,we used plastid genomes of nine species and one variety to resolv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within the"Chinese"clade of Roscoea and as DNA super barcodes for species discrimination.We found that Roscoea plastid genomes ranged in length from 163,063 to 163,796 bp,and encoded 113 genes,including 79 protein-coding genes,30 tRNA genes,four rRNA genes.In addition,expansion and contraction of the IR regions showed obvious infraspecifc conservatism and interspecific differentiation.Plastid phylogenomics revealed that species belonging to the"Chinese"clade of Roscoea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distinct subclades.Furthermore,our analysis supported the independence of R.cautleoides var.pubescens,the recovery of Roscoea pubescens Z.Y.Zhu,and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R.humeana and R.cautloides.When we used the plastid genome as a super barcode,we found that it possessed strong discriminatory power(90%)with high support values.Intergenic regions provided similar resolution,which was much better than that of protein-coding regions,hypervariable regions,and DNA universal barcodes.However,plastid genomes could not completely resolve Roscoea phylogeny or definitively discriminate species.These limitations are likely related to the complex history of Roscoea speciation,poorly defined species within the genus,and the maternal inheritance of plastid geno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dicinal plant Chloroplast genome molecular phylogeny dna barcoding dna sequencing Species identification
下载PDF
一种叶片直接用作PCR扩增的新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37
13
作者 汪秀峰 杨剑波 +2 位作者 向太和 李莉 倪大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7-70,共4页
以水稻为模式植物研究了利用碱处理叶片直接用作 PCR扩增的模板 ,并应用于水稻品种种性和纯度鉴定以及分子标记辅助田间育种材料的选择中。该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结果可信度高 ,重复性好 ,对待测植株的损伤小等特点 ,它无需高速冷冻离... 以水稻为模式植物研究了利用碱处理叶片直接用作 PCR扩增的模板 ,并应用于水稻品种种性和纯度鉴定以及分子标记辅助田间育种材料的选择中。该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结果可信度高 ,重复性好 ,对待测植株的损伤小等特点 ,它无需高速冷冻离心机及相应的提取 DNA的试剂 ,故试验成本低 ,检测所需的时间短。尤其是群体较大时 ,此种方法更是显得经济有效 ,利用此种方法在 1 d内可检测 30 0份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基因组dna 分子标记 聚合酶链式反应 鉴定 研究方法 叶片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全基因组结构的鲳属鱼类分子分类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闫永斌 程起群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1-44,共14页
为明确鲳属鱼类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结构、寻找有效的种间鉴别分子标记,并剖析其系统发育信息,从而为鲳属鱼类的分类学、进化遗传学和种质鉴定提供参考依据,测定了鲳属5种鱼类(中国鲳Pampus chinensis、灰鲳P.cinereus、银鲳P.argenteu... 为明确鲳属鱼类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结构、寻找有效的种间鉴别分子标记,并剖析其系统发育信息,从而为鲳属鱼类的分类学、进化遗传学和种质鉴定提供参考依据,测定了鲳属5种鱼类(中国鲳Pampus chinensis、灰鲳P.cinereus、银鲳P.argenteus、珍鲳P.minor、翎鲳P.punctatissimus)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并结合NCBI数据库中已有的鲳属鱼类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鲳属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长度在16551 bp到18062 bp之间,其基因组结构与大多数硬骨鱼类一致;比较特别的是,银鲳和镰鲳具有两个tRNA;结构,珍鲳出现ND1基因重排以及两个重复的D-loop结构。2)银鲳与镰鲳的D-loop区出现重复CSB3结构,灰鲳与翎鲳D-loop区出现重复TAS结构。3)ND2基因条形码及其微型条形码均可将鲳属鱼类区分开,可作为有效的鲳属鉴别分子标记。4)东海区的银鲳与镰鲳应为同一物种,灰鲳可能为翎鲳的同物异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鲳属鱼类 线粒体全基因组 分子鉴定 dna条形码 系统发育
下载PDF
松赤枯病病原的快速分子检测 被引量:1
15
作者 袁川 吴南 +3 位作者 刘应高 许秀兰 赵景阳 李万艳 《四川林业科技》 2019年第3期77-81,共5页
为实现对松针中可导致松赤枯病的枯斑拟盘多毛孢的早期检测,依据枯斑拟盘多毛孢ITS区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AF(R/F),建立了松赤枯病PCR检测体系。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于枯斑拟盘多毛孢基因组DNA与松针基因组DNA中扩增出大小为480 bp的单... 为实现对松针中可导致松赤枯病的枯斑拟盘多毛孢的早期检测,依据枯斑拟盘多毛孢ITS区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AF(R/F),建立了松赤枯病PCR检测体系。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于枯斑拟盘多毛孢基因组DNA与松针基因组DNA中扩增出大小为480 bp的单一条带,可从无明显症状的组织中检测到枯斑拟盘多毛孢。建立的PCR检测体系适用于枯斑拟盘多毛孢的分子鉴定及松赤枯病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斑拟盘多毛孢 松针基因组dna 快速 分子检测
下载PDF
DNA条形码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8
16
作者 张彩云 黄珊珊 颜海飞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306-2312,共7页
DNA条形码(DNA barcoding)技术利用标准的一个或多个DNA片段对物种进行鉴定,是近年来生物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也是生物学发展最迅速的方向之一。总结了植物DNA条形码研究的发展历程及最新进展,重点讨论了超级条形码在近缘物种鉴别中的应... DNA条形码(DNA barcoding)技术利用标准的一个或多个DNA片段对物种进行鉴定,是近年来生物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也是生物学发展最迅速的方向之一。总结了植物DNA条形码研究的发展历程及最新进展,重点讨论了超级条形码在近缘物种鉴别中的应用前景,以及DNA条形码在中药材基原物种鉴定、道地药材鉴别以及中药材溯源系统研究中的应用,并强调了植物DNA条形码在中药资源评价、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药用植物DNA条形码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条形码 道地药材 分子鉴定 叶绿体基因组 超级条形码
原文传递
2个产地红景天rDNA-ITS序列及亲缘关系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崔晋龙 任晓琳 王梦亮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704-1708,共5页
目的:对我国2个主产区的主要红景天(Rhodiola L.)品种r 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进行分析,为红景天种质资源的分子鉴别及进化关系提供依据。方法:提取核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反应(PCR)克隆ITS序列;经DNAstar软件拼接序列后,通过... 目的:对我国2个主产区的主要红景天(Rhodiola L.)品种r 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进行分析,为红景天种质资源的分子鉴别及进化关系提供依据。方法:提取核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反应(PCR)克隆ITS序列;经DNAstar软件拼接序列后,通过Clustal X软件进行比对,考察其变异位点及信息位点;用Mega 4.1计算品种之间的遗传距离,构建最大简约树(maximum parsimony,MP)和邻接树(neighbor-joining,NJ)。结果:5种红景天材料r DNA-ITS序列长度为603~604 bp,ITS1、5.8 S r DNA和ITS2的DNA长度分别为226 bp、164 bp和213~214 bp。ITS1和ITS2分别含有11和9个变异位点,其中,信息位点分别为6和2个;存在转换、颠换、缺失等现象;5.8 S r DNA序列含7个变异位点,2个信息位点;试验中红景天品种的遗传距离为0.018 2~0.627 3。大花红景天与柴胡红景天亲缘关系最近。结论:r DNA-ITS序列是鉴别红景天品种,研究遗传关系的良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 转录间隔区 分子鉴别 进化关系 基因组 dna 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市售药食同源保健花茶物种鉴定研究
18
作者 孙靖 黄子怡 +9 位作者 李思齐 李余芳 胡艳 郭世文 胡格 申传璞 杨芙蓉 林余霖 辛天怡 浦香东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612-2624,共13页
掺伪混伪严重影响药材质量,进而危及人类健康。药食同源保健食品属于中药衍生物,相比于药物而言,其更易获取且贴近消费者生活。然而,市售药食同源保健食品中的中药组分真伪鉴定尚未引起重视,且无明确标准可依,急需开展系统性研究。本研... 掺伪混伪严重影响药材质量,进而危及人类健康。药食同源保健食品属于中药衍生物,相比于药物而言,其更易获取且贴近消费者生活。然而,市售药食同源保健食品中的中药组分真伪鉴定尚未引起重视,且无明确标准可依,急需开展系统性研究。本研究基于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技术,结合ITS2、psbA-trnH、matK通用条形码序列及DX、HH、JYH特异性条形码序列对市售药食两用保健花茶真伪进行鉴定,旨在对市场上流通的药食同源保健花茶产品真伪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80份市售产品中共有164份样品成功获得DNA条形码序列,其余样品因无目标组分或DNA存在降解,无法获得扩增产物。结合性状鉴定研究发现180份样品中共有141份为正品,占总样品量的78.33%;31份样品存在掺伪现象,8份样品无目标组分,共占总样品量的21.67%。此外,水试研究发现,5份红花花茶样品存在红花掺重现象。本研究揭示药食同源保健花茶产品质量存在掺伪及掺重情况,提示监管部门应该加速药食同源保健食品领域质量标准的建立,为药食同源保健食品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食同源 中药花茶 分子鉴定 dna条形码 真伪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