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气机升降理论的针灸组方对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和睡眠进程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胡亚丹 蒋进枝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6-170,共5页
目的探讨分析基于气机升降理论的针灸组方对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和睡眠进程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入院的84例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A组(42例)和治疗B组(42例)。治疗A组予以常规... 目的探讨分析基于气机升降理论的针灸组方对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和睡眠进程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入院的84例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A组(42例)和治疗B组(42例)。治疗A组予以常规针法治疗,治疗B组患者则予以基于气机升降理论的针灸组方治疗。评估两组患者的实际睡眠总时间、PSQI量表评分、睡眠进程参数、入睡时间、日间功能障碍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干预后两组纳入患者的PSQI量表评分较干预前均有了显著改善(P<0.05),且干预后治疗B组患者的PSQI量表评分显著低于治疗A组(P<0.05);干预后两组纳入患者的睡眠进程参数指标较干预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干预后治疗B组患者的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指标显著高于治疗A组,而睡眠潜伏期、觉醒时间指标则显著低于治疗A组(P<0.05);干预后两组纳入患者入睡时间、日间功能障碍较干预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干预后治疗B组患者的入睡时间、日间功能障碍均显著低于治疗A组(P<0.05);干预后两组纳入患者的实际睡眠总时间较干预前均有了显著改善(P<0.05),且干预后治疗B组患者的实际睡眠总时间显著高于治疗A组(P<0.05);两组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干预方案安全性良好。治疗A组患者出现穿刺处血肿4例、穿刺处感染2例、滞针4例,总出现率为23.81%(10/42);治疗B组患者出现穿刺处血肿1例、穿刺处感染0例、滞针1例,总出现率为4.76%(2/42),且治疗B组患者的总出现率显著低于治疗A组(P<0.05)。结论基于气机升降理论的针灸组方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其临床干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PSQI量表评分以及睡眠进程参数,缩短入睡时间,提高实际睡眠总时间,缓解日间功能障碍,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机升降理论 针灸 心肾不交型失眠 睡眠质量 睡眠进程
下载PDF
李东垣内伤病辨治思路探析及思辨 被引量:4
2
作者 赵妍婕 刘世威 宋素花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85-189,共5页
《内外伤辨惑论》为金元四大家李东垣著作之一,其卷中部分主要论述了内伤病的病机证治等内容。李东垣所论内伤病是由脾胃受损所导致的一种不足之病,生理基础主要与脾胃的生成和布散精微功能有关,核心病机为脾胃受损所导致的精气不足及... 《内外伤辨惑论》为金元四大家李东垣著作之一,其卷中部分主要论述了内伤病的病机证治等内容。李东垣所论内伤病是由脾胃受损所导致的一种不足之病,生理基础主要与脾胃的生成和布散精微功能有关,核心病机为脾胃受损所导致的精气不足及阴火上冲,时令主气也会改变内伤病的主要矛盾。针对不断变化的病机,李东垣立甘温除热、补气升阳等法,又有补中益气汤、参术调中汤等方随于后,形成了完整的内伤病辨治体系。李东垣理法十分精妙,多脱胎于先贤经典,笔者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选甘温除热、按而收之、风药升阳三点,思辨推敲其本义,以便灵活运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东垣 《内外伤辨惑论》 脾胃 时令 气机升降 甘温 生发
下载PDF
基于升降气机浅析中医对人体认知与辨证论治的一些问题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吉武 李双蕾 +1 位作者 唐爱华 陈文辉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9期1689-1692,共4页
文章基于中医气化的理论内容,以气机升降为认识角度,对人体的中医认知方法略加分析,浅析寒温之论的升降认识,药物气味和组方用量的应用原则,以及治疗的时效性问题,从而助于灵活运用中医辨识人体与辨治疾病的不同方法,利于进一步理解和... 文章基于中医气化的理论内容,以气机升降为认识角度,对人体的中医认知方法略加分析,浅析寒温之论的升降认识,药物气味和组方用量的应用原则,以及治疗的时效性问题,从而助于灵活运用中医辨识人体与辨治疾病的不同方法,利于进一步理解和把握中医气化的理论与运用,以期挖掘中医经典指导临床实践,提高中医临床辨治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降理论 辨证论治 治则治法 中药气味 病机
下载PDF
刍探中药药性炮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勤 郭花玲 +3 位作者 程延安 田圣志 崔瑛 王正益 《中医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448-451,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炮制对中药药性的影响。方法:系统简练地论述了炮制对中药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补泻等的影响。结果:寒热各制,可增其功;寒热相制,可纠其性;生凉熟温,各有其用。五味不足,各制增功;五味过胜,相制除弊;生偏味劣,熟正... 目的:探讨中药炮制对中药药性的影响。方法:系统简练地论述了炮制对中药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补泻等的影响。结果:寒热各制,可增其功;寒热相制,可纠其性;生凉熟温,各有其用。五味不足,各制增功;五味过胜,相制除弊;生偏味劣,熟正味醇。根升梢降,生升熟降;生散熟敛,生行熟止。升降浮沉各制,增强作用趋向;升降浮沉互制,改变作用趋向;净选分档,归经两样;生熟不同,归经有异;辅料炮制,归经突出。生泻熟补;补药制熟助其功,泻药制熟伐其过。一般是生者性凉,熟者性温;生者主泻,熟者主补;生者主升,熟者主降;生者性猛,熟者性缓;生者有害,熟者有益;生者有毒,熟者无毒;生者味劣,熟者味正;生者味厚,熟者味薄。结论:通过中药炮制可改变药性,对临床应用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炮制 中药四气五味 中药升降浮沉 中药归经
下载PDF
苦味中药性能及功效特点分析 被引量:25
5
作者 赖昌生 张蕙缨 《河南中医》 2015年第1期166-170,共5页
目的:分析苦味中药性能及功效特点。方法:收取中药466味(不包括附药),以每味中药的名称、类别、四气、五味、归经、功效、主治、升降浮沉、毒性作为中药性能数据表的字段,输入具体数据。以微软公司的Access为数据库,用VBA为开发工具,编... 目的:分析苦味中药性能及功效特点。方法:收取中药466味(不包括附药),以每味中药的名称、类别、四气、五味、归经、功效、主治、升降浮沉、毒性作为中药性能数据表的字段,输入具体数据。以微软公司的Access为数据库,用VBA为开发工具,编写程序将数据整理规范,利用Access查询功能,得出数据。结果:苦味中药寒性最多,温性次之,平性药位居中第三,凉性药位居第四,热性最少。结论:苦味中药具有理气宽中、活血化瘀、祛风除湿药、清热泻火解毒、清化热痰等多种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味中药 四性分布 归经分布 类别分布 升降浮沉 毒性
下载PDF
脾胃病治疗经验概要 被引量:1
6
作者 蔡林 杨济铭 +1 位作者 王方 雷雪莉 《河南中医》 2021年第11期1687-1689,共3页
脾胃病证候复杂,治法繁多,纯寒证或纯热证皆少见,多为寒热错杂之证,宜寒凉药与温热药配伍使用,常选用黄芩、黄连配半夏、干姜,吴茱萸配黄连,炮姜、高良姜配黄连等,寒热兼用,但要以偏温热为主。脾以升为健,胃以降为和,脾胃患病,气机升降... 脾胃病证候复杂,治法繁多,纯寒证或纯热证皆少见,多为寒热错杂之证,宜寒凉药与温热药配伍使用,常选用黄芩、黄连配半夏、干姜,吴茱萸配黄连,炮姜、高良姜配黄连等,寒热兼用,但要以偏温热为主。脾以升为健,胃以降为和,脾胃患病,气机升降失衡,致气机紊乱,变证丛生,证属脾不升清者,选益气健脾之品,如葛根、黄芪、升麻、柴胡、桔梗、荷叶等;证属胃气不降者,则选用和胃降气药物,如法半夏、枳实、厚朴、旋覆花、生姜、竹茹等,使脾胃功能以衡为期。肝气对脾胃之气具有疏通和畅达的作用,在健运脾胃的同时,佐以疏肝、柔肝之品,如生麦芽、升麻、柴胡、郁金、香附等调达肝气,可助脾胃功能恢复。治脾勿忘宣肺,肺的宣发有助于脾的升清,肺的肃降有助于胃的降浊,麻黄、桔梗、杏仁、苏叶等宣降肺气之品,可间接促进脾升胃降功能的恢复。难治性脾胃病病变部位已由经脉深入络脉,在辨证的基础上,采用具有通络作用的药物,如降香、沉香、九香虫、檀香、乳香、没药、蒲黄、五灵脂、金铃子、延胡索等行气活血,化瘀止痛,疏通络脉,可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病 寒热兼施 燮理升降 疏肝 宣肺 通络
下载PDF
中医“治则”理论在炮制中的运用探赜 被引量:6
7
作者 郭晨阳 汤朝晖 +1 位作者 李炜弘 黄勤挽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85-787,共3页
中医与中药关系紧密,中药的运用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中药炮制亦不能脱离中医理论的指导。基于中医“从治逆治”“燮理升降”“扶正祛邪”等基本治则的启迪,提出从逆炮制、升降炮制、扶正祛邪炮制等基本“制则”。从制可使药性... 中医与中药关系紧密,中药的运用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中药炮制亦不能脱离中医理论的指导。基于中医“从治逆治”“燮理升降”“扶正祛邪”等基本治则的启迪,提出从逆炮制、升降炮制、扶正祛邪炮制等基本“制则”。从制可使药性“寒者益寒,热者益热”,加强疗效;逆制可改变药性,扩大功效,减轻副作用;升降炮制可改变药物作用趋势,扶正祛邪炮制针对毒性药材,可纠正药物的偏性、缓和药性,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将中医理论运用到中药炮制中,更能拓宽炮制思路,突破现有的炮制品种,进行炮制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理论 从逆炮制 升降炮制 扶正祛邪炮制
下载PDF
立足脾胃升降不利论治功能性胃肠病 被引量:5
8
作者 郭威 顾勤 朱奕琦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0年第7期21-24,共4页
功能性胃肠病多见于脾胃气弱者,中气不足,斡旋无力,加之感受外邪,起居失宜,情志不畅,饮食不节等因素诱发疾病的产生,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易反复等特点,部分患者西医治疗效果欠佳且不良反应明显。笔者在临床中发现立足脾胃升降治疗功能... 功能性胃肠病多见于脾胃气弱者,中气不足,斡旋无力,加之感受外邪,起居失宜,情志不畅,饮食不节等因素诱发疾病的产生,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易反复等特点,部分患者西医治疗效果欠佳且不良反应明显。笔者在临床中发现立足脾胃升降治疗功能性胃肠病常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自然界一切生命的更迭变化都有赖于气机的升降出入,而人体亦是如此。脾胃居于人体中焦,在整个升降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阴阳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行有赖于升降协和,脾胃升降不利可直接导致胃肠功能障碍。笔者搜集相关文献典籍,总结出"升阳""辛开苦降""升降结合,因地制宜"是临床常用的调节升降的治法,并举四则验案以证之。脾气主升,而中气是否充足决定了脾升功能的强弱,李东垣尤其重视补益脾胃与升发阳气。辛开苦降法是利用辛、苦两类不同性味的药物,使阴阳和,升降顺,脾胃阴阳升降恢复平衡的一种方法。脾胃升降相辅相成,脾气上升可促使胃气顺降,胃气顺降可促使脾气上升,如圆轮之枢轴运动,循环往复而升降不息,临床处方时应注意升降结合。脾胃系统疾病应根据地域环境的不同而选择适宜的治法、方药。立足于脾胃升降,灵活变通,对提高功能性胃肠病临床疗效有重要的实践与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升降 功能性胃肠病 益气升阳 辛开苦降
下载PDF
试论经方中的对立统一观 被引量:1
9
作者 周新华 张天喜 《河南中医》 2002年第5期1-2,共2页
经方中的对立统一观表现相当普遍 ,比如寒热并投、补泻兼施、升降互济、散敛共用、润燥相兼、阴阳双补等 。
关键词 对立统一观 经方 寒热并投 补泻兼施 升降互济 散剑共用 润燥相兼 阴阳双补 张仲景
下载PDF
苦辛法治疗脾胃湿热证 被引量:5
10
作者 汪美荣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61-61,共1页
关键词 苦辛通降法 脾胃湿热 升降失司
下载PDF
浅析《脾胃论》学术思想及其医案举隅 被引量:1
11
作者 蒋雅琦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年第6期130-132,共3页
李东垣的《脾胃论》强调"人以脾胃中元气为本",而脾胃是升降之枢纽,脾升,则水谷之精微得以输布,胃气降,则水谷及其糟粕才得以下行;注重阳气的生发,提出"甘温除热"的治法。在用药配伍中除用甘温药补中益气外,还擅用... 李东垣的《脾胃论》强调"人以脾胃中元气为本",而脾胃是升降之枢纽,脾升,则水谷之精微得以输布,胃气降,则水谷及其糟粕才得以下行;注重阳气的生发,提出"甘温除热"的治法。在用药配伍中除用甘温药补中益气外,还擅用风药升阳、胜湿、散郁火、引经报使以维护脾胃升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论 气机升降 风药 学术思想
下载PDF
叶松从气论治肝胃郁热型膈肌痉挛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明宽 叶松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1年第3期139-142,共4页
文章主要介绍叶松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肝胃郁热型膈肌痉挛的临床经验,叶松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20余载,擅长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慢性腹泻、功能性消化不良等脾胃病的诊治与研究,其中对膈肌痉挛的中医各证候特点及其治疗也有独到的见... 文章主要介绍叶松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肝胃郁热型膈肌痉挛的临床经验,叶松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20余载,擅长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慢性腹泻、功能性消化不良等脾胃病的诊治与研究,其中对膈肌痉挛的中医各证候特点及其治疗也有独到的见解。叶松教授认为呃逆的病位虽然在膈,但主要责之于脾、胃、肝、肺,其中脾的升清和胃的降浊气功能失调,导致中焦气机升降失调,浊气不降反升,则会出现呃声连连,发为呃逆;因此提出:"呃之要在于升降,治呃必先疏肝"的独到见解,重在通降,佐以升提,首重条达肝气,在其自拟方剂中以《伤寒论》经方旋覆代赭汤为基本方进行加减,保留了其核心组成旋复花、代赭石、半夏三味药物,从疏肝的立意出发,加入柴胡疏肝理气,加入竹茹可清热又可降逆,防止其郁而生热,特别是兼有便秘的患者,还要酌量加入杏仁以调节肺气的宣发与肃降,伸其治节;组方配伍时,善用药对,如使用升降药对时,使用檀香与降香,一升一降,升降相因,有助其脾胃气机的恢复,亦有使用性味功能相近之药对,如佛手与香橼皮,增强疏肝理气之功,郁热轻者,郁解热去,郁热显者,可加入丹皮、栀子仿丹栀逍遥散之意,而经方旋覆代赭汤经过不同医家化裁之后,可与西药、针灸等合使用治疗诸如顽固性呃逆、顽固性咳嗽等病,亦可单用治疗儿童抽动症等疑难杂症,其临床用途值得进一步挖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呃逆 膈肌痉挛 肝胃郁热 升降失调 药对 旋覆代赭汤 叶松 老中医经验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辛开苦降、升清降浊中药汤剂对慢性肾衰患者钙磷代谢、尿素氮、血清肌酐、肌酐清除率的影响
13
作者 韩宇 温玉玮 +1 位作者 杜美娟 迟妍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第9期103-104,共2页
目的探讨辛开苦降、升清降浊中药汤剂对慢性肾衰竭(简称慢性肾衰)患者钙磷代谢、尿素氮、血清肌酐、肌酐清除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在丹东市中医院内一科诊治的50例慢性肾衰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25例,对照... 目的探讨辛开苦降、升清降浊中药汤剂对慢性肾衰竭(简称慢性肾衰)患者钙磷代谢、尿素氮、血清肌酐、肌酐清除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在丹东市中医院内一科诊治的50例慢性肾衰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25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辛开苦降、升清降浊中药汤剂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慢性肾衰患者钙磷代谢、尿素氮、血清肌酐、肌酐清除率,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比较2组患者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以及精神健康。结果试验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肾衰患者,采取辛开苦降、升清降浊中药汤剂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肿 慢性肾衰竭 辛开苦降 升清降浊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从气机升降学说论肿瘤治则 被引量:17
14
作者 刘瑞 花宝金 侯炜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802-804,共3页
调理气机升降是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和重要手段,其理论思想奠定于《黄帝内经》,后世医家依据气机升降理论较为全面地制定治则。气机升降失调是导致肿瘤与机体失衡的基本病理过程,是肿瘤产生的共性病机,但是不同肿瘤的病机一定存在着某种... 调理气机升降是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和重要手段,其理论思想奠定于《黄帝内经》,后世医家依据气机升降理论较为全面地制定治则。气机升降失调是导致肿瘤与机体失衡的基本病理过程,是肿瘤产生的共性病机,但是不同肿瘤的病机一定存在着某种特异性,而这种病机特异性则表现在脏腑气机升降的特异性,以此制定肿瘤治则可使治疗肿瘤具有针对性强、疗效显著等特点,且对重大新药创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气机升降理论 治则 重大新药创制
原文传递
低频声波诱导胃经共振调节气机升降出入的研究
15
作者 许继宗 杨建宇 +7 位作者 李彦知 王雪茜 赵吉平 杨金生 郑晓鹏 张涛静 彭鑫 张波 《中医学报》 CAS 2015年第8期1227-1229,共3页
目的:探索应用电脑软件加工低频声波,用于诱导胃经产生共振,从而调节胃经升降出入气机的方法。方法:在30例健康人的胃经附近,播放基础频率相同(58.27 Hz)、经过电脑软件以不同方法加工的低频率、正弦声波,并以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量腧穴... 目的:探索应用电脑软件加工低频声波,用于诱导胃经产生共振,从而调节胃经升降出入气机的方法。方法:在30例健康人的胃经附近,播放基础频率相同(58.27 Hz)、经过电脑软件以不同方法加工的低频率、正弦声波,并以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量腧穴局部的经皮氧分压和微循环量,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声波的频率逐渐上升时,胃经气血呈下降趋势;频率按渐降变化的时候,胃经气血呈上升趋势;调制频率呈由小到大变化时,胃经气血呈发散(出)的趋势;调制频率呈由大到小变化的时候,胃经气血呈汇聚(入)的趋势。结论:基础频率相同,经软件应用不同方法加工的低频声波对胃经有不同的影响,可以调节胃经气机的升降出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机升降出入 胃经 微循环 低频声波 经皮氧分压
下载PDF
基于肺水肿模型探讨葶苈子升降浮沉药性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梦梦 克迎迎 +4 位作者 米汪洋 单增福 袁培培 冯卫生 郑晓珂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42-52,共11页
目的:基于葶苈子药性沉降,根据“病位在里者宜沉降”的治则,建立病位在里的肺水肿模型,结合病势趋向的改变,验证葶苈子药性“沉降”的科学性,以期初步阐释中药升降浮沉药性的科学内涵。方法:选择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 目的:基于葶苈子药性沉降,根据“病位在里者宜沉降”的治则,建立病位在里的肺水肿模型,结合病势趋向的改变,验证葶苈子药性“沉降”的科学性,以期初步阐释中药升降浮沉药性的科学内涵。方法:选择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20 mg·kg^(-1))、阳性药地塞米松组(0.075 mg·kg^(-1))、葶苈子低、中、高剂量(1.167、2.334、4.668 g·kg^(-1))组并通过胸膜腔注射1%角叉菜胶(2 mL·kg^(-1))建立肺水肿模型,检测肺水肿评价指标(肺剖检、胸腔渗出液量、白细胞数量、肺湿重/干重比、肺含水量及肺通透性),确定葶苈子干预肺水肿的最佳剂量;检测与机体气机调节密切相关的五大系统(中枢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相关指标,观察葶苈子干预对肺水肿大鼠病势趋向的改变,确定其升降浮沉之性;并观察各组大鼠苏木素-伊红(HE)染色切片、炎症细胞种类和数目等,初步探究葶苈子改善肺水肿的作用机制。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胸腔积水量和胸腔积水中白细胞渗出量显著增加(P<0.01),肺湿重/干重比、肺含水量及肺通透性显著升高(P<0.01),并出现咳嗽、喘促、呼吸困难、弓背现象,少量大鼠鼻子湿润,鼻孔出现泡沫状液体等症状,剖检时肺出现体积增大或伴有瘀血,气管处出现大量粉红色泡沫状液体;与模型组比较,葶苈子可减少大鼠胸腔积水量和胸腔积水中白细胞渗出量,降低肺脏器系数、肺湿重/干重及肺含水量,改善肺组织水肿出血等,且以葶苈子中剂量治疗肺水肿效果最佳(P<0.01);对于呼吸系统,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咳嗽潜伏时间、引喘潜伏时间明显减少(P<0.05,P<0.01),咳嗽次数和喘息次数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葶苈子低、中、高剂量组均显著增加咳嗽潜伏期、引喘潜伏期,减少咳嗽次数、喘息次数(P<0.01);对于泌尿系统,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显著减少尿量,葶苈子中、高剂量显著增加尿量(P<0.01),低剂量组明显增加尿量(P<0.05),但均对排汗无影响;对于消化系统,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残留率显著增加(P<0.01),胃排空率、小肠推动率显著下降(P<0.01),胃泌素(GT)明显增加(P<0.05),和模型组比较,葶苈子低剂量组显著增加小肠推动率(P<0.01),中、高剂量组可显著增加胃排空率、小肠推动率(P<0.01),显著减少胃残留率(P<0.01),显著或显著减少GT以促进胃肠运动及胃肠道的运输(P<0.01),增加胃动素(MTL)促进大鼠的胃排空(P<0.05,P<0.01);对于循环系统,与假手术组比较,大鼠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心输出量(CO)显著降低(P<0.01),模型组大鼠的心率有升高趋势,收缩压(SBP)显著升高(P<0.01),舒张压(DBP)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葶苈子低剂量组明显增加LVEF、降低大鼠的DBP(P<0.05),葶苈子中剂量组显著增加LVEF、LVFS、CO和SBP(P<0.01),明显降低大鼠的DBP(P<0.05),葶苈子高剂量组显著增加LVFS(P<0.01),显著降低大鼠的SBP(P<0.01),明显降低大鼠的DBP(P<0.05);对于中枢系统,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站立次数显著降低(P<0.01),葶苈子明显减少大鼠的运动距离、运动时间、站立次数和在旷场中心活动时间,增加静止时间和旷场边缘活动时间(P<0.05,P<0.01);此外,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管腔周围的炎症浸润严重,气管增厚、内有水肿液聚集,肺组织破坏严重,血中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0.01),单核细胞比例明显增加(P<0.05),肺泡灌洗液中γ干扰素(IFN-γ)显著降低(P<0.01),白细胞介素-4(IL-4)明显提高(P<0.05)、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显著升高(P<0.01),肺组织活性氧(ROS)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葶苈子能减少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积聚,减少肺小血管充血和肺间质水肿,降低肺泡灌洗液中IFN-γ和IL-4水平,升高IgE水平,降低肺组织ROS水平(P<0.05,P<0.01)。结论:葶苈子对病位在里的肺水肿模型具有显著改善作用,通过泻水逐饮、调节水液排泄,降泻肺气、调节气机、泻肺气之壅闭,促肺气肃降、调节气机下行,提示葶苈子作用趋势为沉降。其中以葶苈子中剂量作用最佳,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中性粒细胞炎症反应来发挥干预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降浮沉 葶苈子 肺水肿 利水消肿 药性评价体系
原文传递
基于肺水肿模型的葶苈子升降浮沉药性物质基础研究
17
作者 王梦梦 克迎迎 +5 位作者 米汪洋 单增福 袁培培 冯卫生 匡海学 郑晓珂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848-2855,共8页
目的:通过考察葶苈子及其拆分组分对肺水肿模型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及中枢系统的干预作用,探究葶苈子升降浮沉药性的物质基础。方法:采用胸腔注射角叉菜胶诱导建立大鼠肺水肿模型,给予葶苈子(DS,2334 mg/kg)及其拆... 目的:通过考察葶苈子及其拆分组分对肺水肿模型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及中枢系统的干预作用,探究葶苈子升降浮沉药性的物质基础。方法:采用胸腔注射角叉菜胶诱导建立大鼠肺水肿模型,给予葶苈子(DS,2334 mg/kg)及其拆分组分(低聚糖30.48 mg/kg,黄酮苷6.75 mg/kg,黄酮苷元12.07 mg/kg,脂肪油672.19 mg/kg,多糖28.74 mg/kg),以地塞米松(0.075 mg/kg)作为阳性对照,检测大鼠一般状况和模型评价指标;检测大鼠呼吸、泌尿、消化、循环、中枢系统的相关药理学指标,明确葶苈子拆分组分的升降浮沉药性归属。结果:葶苈子低聚糖、黄酮苷及脂肪油组分性属“沉降”。其“沉降”药性体现在:对于呼吸系统,葶苈子沉降组分低聚糖和脂肪油组分降泻肺气以止咳平喘,促肺肃清减少炎症因子,黄酮苷组分排泻肺水以化痰(P<0.05,P<0.01);对于泌尿系统,低聚糖、黄酮苷、脂肪油组分均可泄水逐饮以减少胸腔积液、通利小便(P<0.05,P<0.01);对于消化系统,低聚糖组分可在促进胃强力收缩和胃肠道的运输的同时,与脂肪油组分共同促进肠道蠕动(P<0.05,P<0.01);对于循环系统,黄酮苷和脂肪油组分发挥降压功效,同低聚糖组分共同改善心功能指标异常(P<0.05,P<0.01);对于中枢系统,低聚糖和黄酮苷组分可增加大鼠睡眠时间,减少自主活动和对环境的好奇,抑制中枢兴奋(P<0.05,P<0.01)。结论:葶苈子低聚糖、黄酮苷、脂肪油组分可能是葶苈子发挥“沉降”之性的物质基础,且其“沉降”之性影响的指标作用各有偏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降浮沉 葶苈子 肺水肿 拆分组分 物质基础 药性
原文传递
张元素对气味厚薄升降浮沉理论的建构 被引量:21
18
作者 刘金涛 翟双庆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428-2431,共4页
文章通过探讨张元素对药物的认知思维,分析药物气味厚薄升降浮沉理论的建构。其在“药类法象”的思维视角下,以“四气”和“五味”为基础,分析药物气味厚薄,辨明升降浮沉作用的趋势,以人体与天地四时比类的思维为基础,构建药物顺应天地... 文章通过探讨张元素对药物的认知思维,分析药物气味厚薄升降浮沉理论的建构。其在“药类法象”的思维视角下,以“四气”和“五味”为基础,分析药物气味厚薄,辨明升降浮沉作用的趋势,以人体与天地四时比类的思维为基础,构建药物顺应天地四时的理论结构,即“风升生、热浮长、湿化成中央、燥降收、寒沉藏”的药性理论。在四气五味与升降浮沉的建构关系中,前者是因,后者是果。厘清这一点,为中医临床工作者精细化诊疗的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气五味 药类法象 升降浮沉 张元素 黄帝内经
原文传递
基于气机升降理论探讨花、子、梗、藤药物在郁证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骐瑞 王禹童 +5 位作者 李永浩 蒋皓佳 叶龙 沈开宇 戚雯雯 鲁艺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641-1647,共7页
气机的升降运动维持着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气机升降失常、郁滞不通则变生郁证,因此治疗郁证重在调畅气机、恢复气机正常升降运动。中医的“法象药理”理论将植物入药部位与药性升降相关联,在临床实践中多有证实。本文选取治疗郁证的常用... 气机的升降运动维持着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气机升降失常、郁滞不通则变生郁证,因此治疗郁证重在调畅气机、恢复气机正常升降运动。中医的“法象药理”理论将植物入药部位与药性升降相关联,在临床实践中多有证实。本文选取治疗郁证的常用药物中具有特殊性和代表性的植物花、子、梗、藤入药部位,借助气机升降理论,解析花类药、子类药、梗类药和藤类药在郁证治疗中,在调节气机升降运动和脏腑关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花类药轻清升散,具有调理气血、芳香怡神的作用;子类药沉实降敛,具有去除兼邪、润养安神的作用;梗、藤类药枢转通达,具有枢转斡旋、通达络脉的作用。花、子、梗、藤类药物能够调节气机的升降运动,在治疗郁证时配伍应用,能够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特色。通过总结特色用药规律,希望能够发挥中药药性理论优势,拓宽临床的选药范围,启发新的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机升降 郁证 花类药 子类药 梗类药 藤类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