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8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Polygonatum odoratum Polysaccharides on the Quality of White Chili Peppers in Jars
1
作者 Xiuqiang WANG Li ZHOU +4 位作者 Chenzhong JIN Yihong HU Jing QIU Yunyun ZHOU Yan WANG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AS 2023年第4期37-40,共4页
[Objectives]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Polygonatum odoratum polysaccharides on the quality of white chili peppers in jars.[Methods]White chili peppers were pickled by adding different conce... [Objectives]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Polygonatum odoratum polysaccharides on the quality of white chili peppers in jars.[Methods]White chili peppers were pickled by adding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P.odoratum polysaccharides with traditional pickling technology,and its nitrite content,pH and sensory quality were analyzed and detected.[Results]The results showed that,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without adding P.odoratum polysaccharides,the nitrite content in white chili peppers in jars decreased after adding P.odoratum polysaccharides.When the addition amount of P.odoratum polysaccharides was 0.002%,the inhibition rate of nitrite reached the maximum.Under the same fermentation time,P.odoratum polysaccharides could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pH value of pickles.When the addition amount of P.odoratum polysaccharide was 0.002%and the pickling time was 3 months,the sensory quality of white chili peppers in jars was the best.At this point,white chili peppers in jars had rich aroma and tasted soft and sour,and the sour and salinity were suitable.As the fermentation time continued to increase,the chili aroma of white chili peppers in jars gradually decreased,and the sour taste became more pronounced.[Conclusions]This study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safety and quality control of white chili peppers in ja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gonatum odoratum polysaccharides White chili peppers in jars Pickling process QUALITY
下载PDF
Genetic Diversity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Main Botanical Traits of Chili Pepper Genetic Resources
2
作者 Ziji LIU Longbin SHEN +1 位作者 Yan YANG Zhenmu CAO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AS 2015年第4期18-22,共5页
A total of 398 chili pepper germplasms were used as test materials and genetic diversity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were performed on 17 botanical traits. The results of diversity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diversity inde... A total of 398 chili pepper germplasms were used as test materials and genetic diversity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were performed on 17 botanical traits. The results of diversity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diversity indexes of the 17 botanical traits ranged from 0.15 to 5.97 with the average value of 4.12. The data distributions of 11 quantitative traits were more dispersed than qualitative traits. The average value of eoefficient of variation was 36.90% and the variation ranges were one to six times larger than the average value. The results of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plant height had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s with plant breadth, leaf length, leaf width, petiole length, the frrst flower node and carpopodium length. The In'st flower node was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fruit length, fruit width, flesh thickness and weight per fruit and signifie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plant height and plant breadth. The flesh thickness w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leaf length, leaf width, petiole length, fruit length, fruit width and carpopodium length. The weight per fruit w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leaf length, leaf width, petiole length, fruit length, fruit width, carpopodium length and flesh thickness. Materials with low first flower node, moderate plant height and width and large fruit should be selected for the breeding of early-maturing and high-yield chili pepper varieties. The genetic distances between chili pepper traits were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genotypic values of the 11 quantitative traits. The genetic distances between different traits ranged from 14.26 to 32.99. The 11 quantitative traits were divided into seven groups when the rescaled distance was ten, which further clarifie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different traits. The research results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new variety breeding of chili pep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li pepper GERMPLASM Botanical traits Genetic diversity CORRELATION
下载PDF
Anti-Cancer Effects and Mechanisms of Capsaicin in Chili Peppers
3
作者 Siwei Cao Huoji Chen +4 位作者 Shijian Xiang Junhui Hong Lidong Weng Hongxia Zhu Qiang Liu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5年第19期3075-3081,共7页
Cancer is a major cause of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ll over the world and a promising area of cancer research is concentrated on chemoprevention by nutritional compounds. Capsaicin, traditionally used as a food additi... Cancer is a major cause of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ll over the world and a promising area of cancer research is concentrated on chemoprevention by nutritional compounds. Capsaicin, traditionally used as a food additive and an analgesic, is one of the main pungent ingredients in chili peppers. Recent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capsaicin has anti-cancer effects in various types of cancer model. The purpose of this review is to outline the anticarcinogenic effect of capsaicin and its mechan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li pepperS CAPSAICIN Anticarcinogen MECHANISM
下载PDF
Chinese Cookery Diced Chicken with Chili Pepper(Gong Bao Ji Ding)
4
《China Today》 1996年第7期73-73,共1页
ChineseCookeryDicedChickenwithChiliPepper(GongBaoJiDing)250gramschickenbreast150gramspeanuts(peeledandfried)... ChineseCookeryDicedChickenwithChiliPepper(GongBaoJiDing)250gramschickenbreast150gramspeanuts(peeledandfried)1Ogramsdriedchi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Cookery Diced Chicken with chili pepper Gong Bao Ji Ding
下载PDF
Agro-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Sensory Evaluation of Native Peruvian Chili Peppers
5
作者 Kirti Patel Rosa Calderon +3 位作者 Edgard Asencios Dioliza Vilchez Mavel Marcelo Rosario Roja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B)》 2016年第3期180-187,共8页
下载PDF
辣椒秸秆对伊普吕肉兔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免疫指标的影响
6
作者 徐红蕊 聂芙蓉 +4 位作者 黄安群 侯甲男 赵金艳 哈斯通拉嘎 郭良兴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35-139,共5页
试验旨在研究辣椒秸秆对伊普吕肉兔的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免疫指标的影响。选取35日龄断奶伊普吕公肉兔6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分别添加5%和10%辣椒秸秆。预试期5 d,正... 试验旨在研究辣椒秸秆对伊普吕肉兔的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免疫指标的影响。选取35日龄断奶伊普吕公肉兔6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分别添加5%和10%辣椒秸秆。预试期5 d,正试期28 d。结果显示:试验Ⅰ组肉兔的末重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Ⅱ组(P<0.05);试验Ⅰ组肉兔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尿素氮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组肉兔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6(IL-6)和溶菌酶水平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5)。综上,辣椒秸秆可以提高伊普吕肉兔的生长性能和免疫能力,以饲粮中添加5%辣椒秸秆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秸秆 伊普吕肉兔 生长性能 血清生化指标 免疫能力
下载PDF
朝天椒新品种单田芳6号的选育
7
作者 桑爱云 刘建军 +4 位作者 申炳涛 张瑞霞 王义辉 李颜 马文全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4-126,共3页
单田芳6号是以高代自交系DP1-8为母本,以KS8-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大果型单生朝天椒一代杂种。株型紧凑,株高78 cm左右,开展度72 cm左右,分枝能力和坐果能力强。果实指形、顺直、美观,果面光滑,纵径7.0~9.0 cm,横径1.0 cm左右,青熟果绿色,... 单田芳6号是以高代自交系DP1-8为母本,以KS8-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大果型单生朝天椒一代杂种。株型紧凑,株高78 cm左右,开展度72 cm左右,分枝能力和坐果能力强。果实指形、顺直、美观,果面光滑,纵径7.0~9.0 cm,横径1.0 cm左右,青熟果绿色,红熟果鲜红色,中辣,鲜果VC含量650 mg·kg^(-1),辣椒素含量0.16%。中早熟,始花节位第11节左右,定植至始收90 d(天)左右。抗疫病,每667 m^(2)鲜椒产量4500 kg左右,适宜河南、安徽、甘肃、河北、湖北、江苏、宁夏、山东、山西、陕西、四川、新疆等地早春保护地或越夏露地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单生朝天椒 单田芳6号 一代杂种
下载PDF
樟树港辣椒高口感品质嫩果尖椒产业的发展
8
作者 邹学校 杨莎 +3 位作者 戴雄泽 朱凡 徐昊 远方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共5页
樟树港辣椒已有200多年的栽培历史。本文重点介绍了樟树港辣椒嫩果尖椒的来源,高口感品质形成的机理,产业发展历史和存在问题。针对嫩果尖椒产业存在的问题,育成能满足不同市场需求的高品质嫩果尖椒新品种,研发高口感品质嫩果尖椒高产... 樟树港辣椒已有200多年的栽培历史。本文重点介绍了樟树港辣椒嫩果尖椒的来源,高口感品质形成的机理,产业发展历史和存在问题。针对嫩果尖椒产业存在的问题,育成能满足不同市场需求的高品质嫩果尖椒新品种,研发高口感品质嫩果尖椒高产栽培的技术,并迅速在全国推广。高口感品质嫩果尖椒迅速畅销全国,实现了周年均衡供应。樟树港辣椒由地方品牌提升为全国知名高端品牌,实现樟树港辣椒高口感品质嫩果尖椒向“樟树港辣椒”品牌高口感品质嫩果尖椒的飞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树港辣椒 高口感品质 嫩果尖椒 产业 育种与栽培
下载PDF
辣椒白粉病抗性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9
作者 张涛 马正宝 +6 位作者 张茹 汪来田 王永富 黄立娟 郭娜纳 李伟 魏兵强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2-1130,共9页
辣椒白粉病是一种常见的真菌病害,该病严重影响辣椒生产。以辣椒白粉病高抗材料(NSR和NVD)为母本,高感材料(20c89、20c93)为父本,分别构建两组P_(1)、P_(2)、F_(1)、F_(2)四世代遗传群体(2021组和2022组),通过调查统计辣椒不同世代群体... 辣椒白粉病是一种常见的真菌病害,该病严重影响辣椒生产。以辣椒白粉病高抗材料(NSR和NVD)为母本,高感材料(20c89、20c93)为父本,分别构建两组P_(1)、P_(2)、F_(1)、F_(2)四世代遗传群体(2021组和2022组),通过调查统计辣椒不同世代群体内单株的白粉病病情指数,利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法对辣椒白粉病抗性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两组群体辣椒白粉病抗性遗传均受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并且基因遗传效应和遗传力等参数在两组群体中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2021组第1对主基因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值分别为12.7065和-34.7107,第2对主基因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值分别为-9.1706和-16.9432,主基因遗传率为86.11%;2022组第1对主基因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值分别为20.0431和-18.0682,第2对主基因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值分别为-1.0668和-6.0904,主基因遗传率为97.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白粉病 抗性 主基因+多基因 遗传分析
下载PDF
加工型/鲜食型辣椒不同成熟期果实比较代谢组学分析
10
作者 高成安 万红建 +3 位作者 叶青静 程远 刘晨旭 何勇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424-2438,共15页
【目的】辣椒是我国广泛栽培的蔬菜作物,根据栽培类型可分为加工型与鲜食型。本研究鉴定并比较加工型和鲜食型辣椒在绿熟期和红熟期果实中的代谢物,为阐明加工型和鲜食型辣椒果实之间的代谢和品质差异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加工型辣... 【目的】辣椒是我国广泛栽培的蔬菜作物,根据栽培类型可分为加工型与鲜食型。本研究鉴定并比较加工型和鲜食型辣椒在绿熟期和红熟期果实中的代谢物,为阐明加工型和鲜食型辣椒果实之间的代谢和品质差异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加工型辣椒P059和鲜食型辣椒F270两个品种的绿熟期和红熟期果实为样本,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和多元统计学等方法鉴定并比较差异代谢物。【结果】加工型辣椒P059和鲜食型辣椒F270的绿熟期和红熟期果实中共检测到1465种代谢物,这些代谢物被分为多种类别,包括脂类、氨基酸和萜类等。对两种类型辣椒相同成熟期的代谢物进行比较分析,发现P059红熟期和绿熟期果实中的脂类物质都显著高于相同成熟阶段的F270,如亚油酸通路(map00591)的亚油酸和9,10-二羟基-12-十八碳烯酸在P059中的含量是F270的两倍多。两种类型辣椒的绿熟期果实中,P059中亚精胺含量更高,是F270的2倍多;而F270高香草酸含量更高,是P059的2.93倍。对于红熟期果实,P059的辣椒素含量是F270的5.74倍;而F270中脯氨酸含量是P059的2.47倍。此外,对两种类型辣椒成熟过程中的差异代谢物进行比较分析,发现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通路(map00330)中的N-氨甲酰腐胺仅在P059成熟过程中存在差异,红熟期含量是绿熟期的2倍以上,而在F270中无显著差异;维生素A含量则仅在F270成熟过程中存在显著差异,其含量在红熟期上升幅度达277%。柠檬酸和脱落酸在P059和F270成熟过程中均显著上调(P059红熟期分别是绿熟期的1.7倍和8.4倍;F270红熟期中分别是绿熟期的1.7倍和12倍),而13-羟基-9,11-十八碳二烯酸在两种类型辣椒成熟过程中的变化趋势不同,其在P059中上调约300%,而在F270中显著降低。【结论】根据脂类、氨基酸类、维生素和有机酸等多种差异代谢物可以区分两种类型辣椒。此外,本研究还揭示了柠檬酸、脱落酸、13-羟基-9,11-十八碳二烯酸等特定代谢产物在两种类型辣椒果实成熟过程中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型辣椒 鲜食型辣椒 代谢物 比较代谢组 果实品质
下载PDF
生育期连续水分亏缺对秋冬茬辣椒生长特性和品质的影响
11
作者 韩金朝 冯俊杰 +4 位作者 翟国亮 徐洪刚 王明 宋蕾 郝萍萍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3期11-18,共8页
【目的】探究各生育期水分亏缺对黄河中下游地区辣椒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在日光温室设置辣椒开花坐果期、结果期灌水量二因素裂区滴灌试验,以辣椒的开花坐果期为主区K、结果期为副区J,各设置3种不同水分胁迫处理,分别为重... 【目的】探究各生育期水分亏缺对黄河中下游地区辣椒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在日光温室设置辣椒开花坐果期、结果期灌水量二因素裂区滴灌试验,以辣椒的开花坐果期为主区K、结果期为副区J,各设置3种不同水分胁迫处理,分别为重度水分亏缺K1、J1(土壤含水率为田间持水率的55%~65%)、轻度水分亏缺灌溉K2、J2(土壤含水率为田间持水率的65%~75%)、充分灌溉K3、J3(土壤含水率为田间持水率的75%~85%),研究水分亏缺对辣椒不同生育期的株高、茎粗、产量和品质影响。【结果】(1)水分亏缺处理会降低辣椒株高、茎粗,但开花坐果期和结果期轻度水分亏缺灌溉对株高、茎粗的影响均不显著;(2)开花坐果期轻度水分亏缺(K2J3)能增加秋冬茬辣椒产量,促进商品果产量的形成,减少非商品果数量,较充分灌溉处理(K3J3)商品果产量增加了18.9%;(3)K2J3处理可溶性糖量最高,K1J1处理二氢辣椒碱量最高,K2J2处理辣椒碱、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量最高。【结论】秋冬茬辣椒在开花坐果期轻度水分亏缺灌溉(K2)、结果期连续轻度水分亏缺灌溉(J2),既可实现较高产量,又能获得较高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亏缺灌溉 生长特性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低盐接种发酵辣椒对其风味品质的提升作用
12
作者 贺子玉 黄娇丽 +5 位作者 易有金 夏菠 胡楠 朱树清 朱利红 朱妮娜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3-283,共11页
由于高盐辣椒加工脱盐后产生大量的盐渍辣椒水,不仅污染了环境,还造成了辣椒本身营养物质的损失,中低盐度发酵辣椒是辣椒加工技术发展的方向和重点。该实验选用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季也蒙迈耶氏酵母(Meyerozyma guill... 由于高盐辣椒加工脱盐后产生大量的盐渍辣椒水,不仅污染了环境,还造成了辣椒本身营养物质的损失,中低盐度发酵辣椒是辣椒加工技术发展的方向和重点。该实验选用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季也蒙迈耶氏酵母(Meyerozyma guilliermondii)进行低盐发酵8%(m/m)盐度,测定pH值、总酸、还原糖、氨基酸态氮等理化指标和感官评价,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发酵后的有机酸含量,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挥发性物质,运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室温自然发酵辣椒、32℃自然发酵辣椒、X公司提供的发酵辣椒产品18%(m/m)盐度、32℃接种发酵辣椒的风味品质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X公司发酵辣椒和接种发酵辣椒整体感官评分较高,分别为90.81、88.80分,它们的总酸分别达0.62、0.74 g/100 g,X公司发酵辣椒产品中有机酸含量较低,接种发酵辣椒中乳酸含量较高。不同发酵辣椒之间挥发性物质存在较大差异(P<0.05),自然发酵组中含量占比最高的是烷烃类(31%)、酯类(16.29%~18.10%),X公司发酵辣椒中是酯(33.46%)、酸类(51.62%),接种发酵辣椒中是酯(40.77%)、酸(19.84%)、醇类(12.75%)。主成分分析发现,接种发酵辣椒的关键香气物质最多,主要体现为乳酸香和花果香,可作为发酵剂应用于低盐接种发酵辣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辣椒 理化指标 感官评价 有机酸 挥发性香气成分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叶面喷施不同中微量元素对辣椒农艺性状、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13
作者 介斌 黄玉芳 +2 位作者 彭玉梅 叶优良 汪洋 《种业导刊》 2024年第3期34-38,共5页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中微量元素对辣椒农艺性状、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旨在为辣椒中微量元素叶面肥喷施提供合理依据。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对照(喷施等量清水)、喷施硼肥(糖醇态螯合硼施用量225 g/hm^(2))、喷施锌肥(糖醇态螯合锌施用...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中微量元素对辣椒农艺性状、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旨在为辣椒中微量元素叶面肥喷施提供合理依据。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对照(喷施等量清水)、喷施硼肥(糖醇态螯合硼施用量225 g/hm^(2))、喷施锌肥(糖醇态螯合锌施用量225 g/hm^(2))、喷施钙肥(糖醇态螯合钙施用量450 g/hm^(2))。结果表明,对照辣椒产量为2 016.7 kg/hm^(2),喷施硼肥处理辣椒产量为2 400.00 kg/hm^(2),喷施锌肥处理产量为2 100.00 kg/hm^(2),喷施钙肥处理产量为2 055.56 kg/hm^(2),其中,增产效果最差的是钙肥(1.9%),增产效果最好的是硼肥(19.0%)。辣椒收获期对照、喷施硼肥、喷施锌肥、喷施钙肥处理的次果率分别为20.16%、11.70%、5.43%、5.42%。喷施锌肥和钙肥可以显著降低辣椒次果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农艺性状 叶面喷施 微量元素 产量
下载PDF
不同接种发酵和自然发酵对小米辣品质特性的影响
14
作者 张诗瑶 肖玥 +4 位作者 王新瑜 储传奇 汪涛 胡小松 易俊洁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9-139,共11页
为探究不同泡菜水和发酵方式对小米辣品质特性的影响,本研究对小米辣进行新泡菜水自然发酵、新泡菜水混菌(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 KUST-D1303:盔形毕赤酵母Pichia manshurica KUST-F1705=1:1)接种发酵、老泡菜水自然... 为探究不同泡菜水和发酵方式对小米辣品质特性的影响,本研究对小米辣进行新泡菜水自然发酵、新泡菜水混菌(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 KUST-D1303:盔形毕赤酵母Pichia manshurica KUST-F1705=1:1)接种发酵、老泡菜水自然发酵和老泡菜水混菌接种发酵4种方式发酵,并对发酵小米辣的品质特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其他发酵方式相比,老泡菜水混菌接种发酵显著(P<0.05)增加了发酵小米辣中乳酸菌数量、有机酸含量以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特别是醇类、萜烯类和含硫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降低了亚硝酸盐含量。此外,老泡菜水混菌接种发酵小米辣的pH下降迅速并保持稳定,可延缓小米辣在发酵过程中变黄、变软。综上,老泡菜水混合接种发酵可提高发酵小米辣的安全性、风味组分以及改善产品的滋味,是发酵小米辣的优选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米辣 自然发酵 接种发酵 植物乳杆菌 盔形毕赤酵母 品质
下载PDF
15个辣椒品种在云南的引种表现
15
作者 谢雪果 于冬冬 +5 位作者 陆龙华 廖晨 子瑾 谢亮 杨德荣 李云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34-39,44,共7页
以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引进的15个辣椒品种为试材,筛选、培育适于石屏县乃至云南省栽培且能在窗口期上市的辣椒品种,同时筛选5种辣椒常见病害的最佳防治方法。通过对引进品种的植物学性状、农艺性状等进行调查,同时对5种辣椒... 以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引进的15个辣椒品种为试材,筛选、培育适于石屏县乃至云南省栽培且能在窗口期上市的辣椒品种,同时筛选5种辣椒常见病害的最佳防治方法。通过对引进品种的植物学性状、农艺性状等进行调查,同时对5种辣椒常见病害(辣椒褐斑病、辣椒病毒病、辣椒白粉病、辣椒疫病和辣椒根腐病)进行田间防效试验。15个引种品种引种成功,均可在同一时间、同一栽培密度下栽培,并得出规范化栽培模式。结合田间管理难易程度、成本投入、病害发生程度及产量等因素,15个辣椒引种品种推荐种植综合排序为YTH-12>YTH-10>YTH-9>YTH-4>YTH-6>YTH-7>YTH-15>YTH-1>YTH-3>YTH-13>YTH-2>YTH-8>YTH-11>YTH-5>YTH-14。5%亚胺唑WP 600倍液处理、2%香菇多糖水剂1500倍液+壳聚糖800倍液处理、40%氟硅唑乳油7000倍液处理、52.5%噁酮·霜脲氰水分散粒剂1250倍液处理及20%二氯异氰尿酸钠悬浮剂300倍液淋根处理分别为辣椒褐斑病、辣椒病毒病、辣椒白粉病、辣椒疫病和辣椒根腐病的最佳防治方法。试验结果为辣椒引种、规范化种植、病害防治及今后的推广提供了有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引种 田间防效 窗口期 栽培技术 土壤改良
下载PDF
辣椒种绳播种技术及其排种机构研究
16
作者 赵雨菡 张海文 +3 位作者 白杨 罗梓桐 薛力豪 赵辉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24年第6期17-24,共8页
针对传统辣椒移栽种植法存在的劳动密集、种植密度难以控制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辣椒绳编播种机构。该机械装置致力于提高辣椒种植效率,按照预定的种距将种子排放在纸带上,并捻制成统一规格的种绳结构,优化了植株的种植密度和生长均匀... 针对传统辣椒移栽种植法存在的劳动密集、种植密度难以控制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辣椒绳编播种机构。该机械装置致力于提高辣椒种植效率,按照预定的种距将种子排放在纸带上,并捻制成统一规格的种绳结构,优化了植株的种植密度和生长均匀性。确定了辣椒种绳编织机的主要机构及排种器等关键部件的工作参数,确保机械装置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稳定高效运行,为辣椒种植业提供了一种高效可行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绳播种 辣椒 排种器
下载PDF
加工型辣椒氮、磷、钾优化施肥模式研究
17
作者 吴立东 刘亚婷 +2 位作者 林淑婷 廖承树 钟金仙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6-465,共10页
【目的】研究氮、磷、钾不同施肥量配比对加工型辣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明确加工型辣椒高产、优质的氮、磷、钾适宜施用量配比,为加工型辣椒合理施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氮、磷、钾三因素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以加工型辣椒品种明椒9号... 【目的】研究氮、磷、钾不同施肥量配比对加工型辣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明确加工型辣椒高产、优质的氮、磷、钾适宜施用量配比,为加工型辣椒合理施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氮、磷、钾三因素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以加工型辣椒品种明椒9号为供试材料,建立氮、磷、钾施肥量编码值与产量、加工品质的效应函数。【结果】氮、磷、钾肥对辣椒产量和加工品质的影响显著,均表现为钾肥>磷肥>氮肥,表明钾是影响辣椒产量和加工品质的重要因素。单因子效应分析表明,当氮、磷、钾肥的最高施用量分别为151.10、59.28、306.78kg·hm^(-2)时,辣椒产量达到最高;当氮、磷、钾肥的最高施用量分别为148.59、59.34、291.66 kg·hm^(-2)时,辣椒加工品质达到最佳。互作效应中,氮磷、氮钾、磷钾互作对辣椒产量和加工品质影响显著,两者配施对辣椒产量和加工品质的提高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模型寻优表明,辣椒产量超过29000 kg·hm^(-2),在95%置信区间,氮、磷、钾肥适宜施用量分别为109.24~174.43、44.40~78.95、213.85~287.95 kg·hm^(-2);辣椒品质综合评分在80分以上,在95%置信区间,氮、磷、钾肥适宜施用量分别为63.08~115.23、42.26~72.50、211.23~292.23 kg·hm^(-2)。【结论】辣椒产量达29000 kg·hm^(-2)、加工品质综合评分达80分以上的施肥方案为氮肥109.24~115.23 kg·hm^(-2),磷肥44.40~72.50kg·hm^(-2),钾肥213.85~287.95 kg·hm^(-2),适宜的氮、磷、钾肥施用量比例约为1.00~1.05∶0.41~0.6∶1.96~2.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氮磷钾 产量 加工品质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评价辣椒品种对辣椒油香气品质的影响
18
作者 何新超 马文婧 +2 位作者 钟剑 付桂明 万茵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1期254-265,共12页
为了客观评价辣椒品种对辣椒油的香气品质的影响,以8种辣椒为原料进行辣椒油的制备,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对不同品种辣椒油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测定,对检出的香气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并构建香气品质评价模型。结果表明:8个品种辣... 为了客观评价辣椒品种对辣椒油的香气品质的影响,以8种辣椒为原料进行辣椒油的制备,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对不同品种辣椒油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测定,对检出的香气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并构建香气品质评价模型。结果表明:8个品种辣椒油共检测出香气物质88种,包括醇类13种、萜烯类10种、烷烃类8种、醛类8种、烯醛类8种、酮类8种、酯类8种、酸类13种、吡咯类3种、呋喃类1种和其他类8种。其中线椒辣椒油挥发性成分中以醇类物质所占比值最大;小米椒、板椒和印度椒则以醛类为主;新一代的辣椒以烷烃为主;内黄新一代、二荆条和辣椒王以酸类为主;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表明,二荆条制得辣椒油的香气品质最佳,其次是小米椒和内黄新一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品种 辣椒油 挥发性成分 主成分分析 香气品质评价模型
下载PDF
^(60)Co-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对辣椒干制品颜色的影响
19
作者 张祺玲 徐远芳 +6 位作者 周毅吉 易靖超 郭峰 张勇 邓超 刘涛 李文革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2期89-95,共7页
本研究通过比较分析色差、非酶褐变值、色价和R/Y值来探讨^(60)Co-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对辣椒干制品颜色的影响。实验中设定不同剂量(0 kGy、3 kGy、7 kGy、16 kGy)处理和不同贮藏时间(0 d、30 d)。结果显示:在0 d贮藏条件下,经过16 kGy ... 本研究通过比较分析色差、非酶褐变值、色价和R/Y值来探讨^(60)Co-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对辣椒干制品颜色的影响。实验中设定不同剂量(0 kGy、3 kGy、7 kGy、16 kGy)处理和不同贮藏时间(0 d、30 d)。结果显示:在0 d贮藏条件下,经过16 kGy ^(60)Co-γ射线处理的干辣椒样品a*值减小13%,非酶褐变值增加12%,R/Y值降低16%;而经过7kGy电子束处理的干辣椒样品a*值、b*值和L*值明显低于经过^(60)Co-γ射线处理的样品。此外,无论是经过^(60)Co-γ射线还是电子束处理后,随着剂量增加,0 d贮藏条件下辣椒粉样品的色差增加,非酶褐变值降低;在16kGy剂量下,经过^(60)Co-γ射线处理得到的辣椒粉样品ΔE*高于电子束处理得到的样品,并且非酶褐变值明显低于电子束处理。在贮藏30d后,经过7kGy剂量的^(60)Co-γ射线和电子束处理得到的辣椒粉样品ΔE*显著高于其他剂量组,并且以经过7 kGy ^(60)Co-γ射线处理得到的样品ΔE*最高。结果提示,与^(60)Co-γ射线相比电子束对于辣椒干制品颜色产生更小程度的影响;辐照对于辣椒粉的颜色影响大于干辣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Co-γ射线辐照 电子束辐照 干辣椒 辣椒粉 颜色变化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精制辣椒来源天然胡萝卜素的方法
20
作者 刘益红 金子恒 +5 位作者 文雁君 李林正 潘天义 刘洋 谌雪姣 刘静静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3期35-40,共6页
对辣椒来源天然胡萝卜素超临界CO_(2)萃取精制工艺条件进行研究。以低含量的辣椒来源天然胡萝卜素为原料,通过正交试验研究辣椒来源天然胡萝卜素的超临界CO_(2)萃取精制方法。结果表明,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温度55℃,分离温度40℃,萃取流... 对辣椒来源天然胡萝卜素超临界CO_(2)萃取精制工艺条件进行研究。以低含量的辣椒来源天然胡萝卜素为原料,通过正交试验研究辣椒来源天然胡萝卜素的超临界CO_(2)萃取精制方法。结果表明,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温度55℃,分离温度40℃,萃取流量22.5 L/h,萃取釜压力30 MPa,分离压力为4 MPa,萃取时间3.0 h。在此条件下,可得到含量大于30%的天然胡萝卜素产品,产品回收率达到91%以上。此法具有产品回收率高、工艺绿色环保、操作简单的特点,为辣椒来源天然胡萝卜素的生产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天然胡萝卜素 超临界CO_(2)萃取 Β-胡萝卜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