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参麦注射液联合硝酸甘油雾化吸入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内皮细胞功能、肌钙蛋白Ⅰ及NT-proBNP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蒋丕萍 周凌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6年第24期2652-2654,2718,共4页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硝酸甘油雾化吸入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PHD)患者内皮细胞功能、肌钙蛋白I(c Tn I)及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 BN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0例CPH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雾化吸入治疗...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硝酸甘油雾化吸入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PHD)患者内皮细胞功能、肌钙蛋白I(c Tn I)及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 BN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0例CPH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参麦注射液治疗,2组均治疗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变化情况,检测2组治疗前后内皮功能指标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水平及血清肌钙蛋白I(c Tn I)、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 BNP)水平。结果 2组治疗后下肢水肿、发绀、心悸气促、肝大、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血清NO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ET-1及c Tn I、NT-pro BNP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硝酸甘油雾化吸入能够显著改善CPHD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并能保护内皮细胞功能,抑制心肌损伤并提高心功能,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麦注射液 硝酸甘油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内皮细胞功能 肌钙蛋白I N末端B型钠尿肽原
下载PDF
血浆NT-proBNP、ATⅡ和IGF-Ⅰ水平衡量原发性高血压严重程度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阮坚丽 鲍逸民 杨永青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486-488,共3页
目的:为了探索血浆NT-proBNP、ATⅡ和IGF-Ⅰ水平衡量原发性高血压(EH)严重程度的临床分析。方法:荧光免疫分析、RIA和酶免疫分析分别测定265例EH患者血浆中的NT-proBNP、ATⅡ和IGF-Ⅰ水平并与65例正常对照组进行了比较。结果:265例EH患... 目的:为了探索血浆NT-proBNP、ATⅡ和IGF-Ⅰ水平衡量原发性高血压(EH)严重程度的临床分析。方法:荧光免疫分析、RIA和酶免疫分析分别测定265例EH患者血浆中的NT-proBNP、ATⅡ和IGF-Ⅰ水平并与65例正常对照组进行了比较。结果:265例EH患者的血浆NT-proBNP和ATⅡ水平较65例正常对照组非常明显增高(P均<0.01),而血浆IGF-Ⅰ水平非常明显降低(P均<0.01);36例血压控制达标组EH患者的血浆NT-proBNP、ATⅡ和IGF-Ⅰ水平较65例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均>0.05);73例EH I级组患者血浆NT-proBNP和ATⅡ水平较65例正常对照组分别为无明显差异或明显增高(P>0.05~<0.05),而血浆IGF-Ⅰ明显降低(P<0.05);78例EHⅡ级组和78例EHⅢ级组患者的血浆NT-proBNP和ATⅡ水平较65例正常对照组均非常明显增高(NT-proBNP P<0.05和P<0.01;ATⅡP均<0.01),而血浆IGF-Ⅰ非常明显降低(P<0.01)。结论:EH患者的血浆NT-proBNP和ATⅡ水平与血压的临床分级呈正相关,而血浆IGF-Ⅰ水平与血压的临床分级呈负相关,表明EH患者的严重程度(血压的临床分级)与血浆NT-proBNP、ATⅡ和IGF-Ⅰ的水平密切相关,并可能参与EH的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EH) 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 血管紧张素Ⅱ(ATⅡ)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 严重程度
下载PDF
Decrease of plasma N-terminal pro p-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as a predictor of clinical improvement after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for heart failure 被引量:5
3
作者 DING Li-gang HUA Wei +5 位作者 ZHANG Shu CHU Jian-min CHEN Ke-ping WANG Yang WANG Fang-zheng CHEN Xin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6期617-621,共5页
Background N-terminal pro β-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NT pro BNP) has been shown to predict the prognosis and could guide the treatment of heart failure. We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s of NT pro BNP in predicti... Background N-terminal pro β-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NT pro BNP) has been shown to predict the prognosis and could guide the treatment of heart failure. We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s of NT pro BNP in predicting the clinical response to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CRT). Methods A total of 44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34 male and 10 female, mean age of (58±13) years, 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 (NYHA) class 3.3±0.5, QRS duration (150±14) milliseconds) who underwent successful implantation of a CRT system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Pharmacotherapy remained stable during the first 3 months of follow-up. Plasma levels of NT pro BNP were evaluated before and 3 months after implantation. Clinical, echocardiographic and exercise parameters were monitored at each clinical visit after CRT implantation.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and a paired ttest were performed to analyze the data. Results After a mean of (16.3±5.5) months of follow-up, 11 nonresponders were identified. CRT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NT pro BNP ((1.70±1.28) vs (1.07±0.88) pmol/ml, P 〈0.001) in responders. Percentage change in NT pro BNP level (△BNP%)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redictor of long term clinical improvement at 3 months of follow-up. Conclusions △BNP% from baseline to 3 months of follow-up is a predictor of long term response to CRT. NT pro BNP may be a simple method for monitoring the effects of C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terminal pro β 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chronic heart failure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原文传递
老年高血压合并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患者血清PⅠCP、PⅢNP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3
4
作者 杜丽波 方向明 何兆初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789-1791,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肽(PICP)、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ⅢNP)水平与左室舒张功能(LVDF)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0例年龄≥65岁的高血压合并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HFNEF),对照组取40例未合并HFPEF的高血压患者,...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肽(PICP)、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ⅢNP)水平与左室舒张功能(LVDF)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0例年龄≥65岁的高血压合并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HFNEF),对照组取40例未合并HFPEF的高血压患者,分别测定其血清PICP、PⅢNP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合并HFPEF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PICP、PⅢN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结论血清PICP、PⅢNP水平与LVDF相关,可作为了解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肌纤维化程度及LVDF的特异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前胶原羧基末端肽 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 射血分数 心力衰竭 高血压
下载PDF
废用性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血清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分析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段蔚楠 易开君 +3 位作者 周高晋 邓力军 王莲朋 李国华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2期778-782,共5页
目的:对雄性SD大鼠右后肢体制动建立废用性骨质疏松症(disuse osteoporosis,DOP)模型,探讨血清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procollagenⅠtype N-terminal peptide,PINP)与DOP的关系。方法:选取3月龄健康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5,不做... 目的:对雄性SD大鼠右后肢体制动建立废用性骨质疏松症(disuse osteoporosis,DOP)模型,探讨血清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procollagenⅠtype N-terminal peptide,PINP)与DOP的关系。方法:选取3月龄健康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5,不做特殊处理)和实验组(n=15,右后肢固定制动4周)。分别于建模前后测定SD大鼠血清PINP和建模后两侧股骨骨矿物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值。结果:实验组左侧、对照组双侧BMD值高于实验组右侧BM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左侧BMD值与对照组双侧BM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建模前,实验组与对照组血清PI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建模后血清PI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建模后和实验组建模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建模后血清PINP水平与BMD呈负相关(r=0.609,P<0.05)。结论:肢体制动促使血清PINP形成和骨量减少,形成DOP,提示DOP发病机制与血清PINP变化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用性骨质疏松症 血清型前胶原N端前肽 骨矿物质密度 大鼠
下载PDF
不同年龄段健康人群骨代谢指标Ⅰ型前胶原N末端前肽的特点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庄铭城 王小燕 林泽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68-272,共5页
目的确定健康中国人群中Ⅰ型前胶原N末端前肽(type Ⅰ procollagen propeptide,PⅠNP)的年龄和性别特异性参考区间。方法采用骨密度测定法测定骨密度正常的中国人群599份血清,建立参考区间。年龄组分为20~29岁、30~39岁、40~49岁、50~5... 目的确定健康中国人群中Ⅰ型前胶原N末端前肽(type Ⅰ procollagen propeptide,PⅠNP)的年龄和性别特异性参考区间。方法采用骨密度测定法测定骨密度正常的中国人群599份血清,建立参考区间。年龄组分为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岁。结果在划分中国男性和女性人群的年龄组时,不同年龄组的总PINP存在显著差异。在男性人群中,PⅠNP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然后在中年后保持稳定。在女性人群中,与男性人群相似的下降趋势与50~59岁年龄组的急剧增加相似。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了具有正常骨密度的中国男性和女性人群与年龄相关的PⅠNP参考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作用 肽片段 前胶原 前胶原型N-末端肽 参考值 骨代谢
下载PDF
慢性心肾综合征患者外周血TnI、NT-proBNP、H-FABP及MYO水平观察 被引量:27
7
作者 柳彩侠 卜林 孙东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7-30,共4页
目的观察慢性心肾综合征患者外周血肌钙蛋白Ⅰ(Tn I)、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肌红蛋白(MYO)水平变化,寻找慢性心肾综合征患者早期心脏损伤的生物标志物。方法 83例CKD患者,分为CKD 1~2期非CRS者28例(1... 目的观察慢性心肾综合征患者外周血肌钙蛋白Ⅰ(Tn I)、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肌红蛋白(MYO)水平变化,寻找慢性心肾综合征患者早期心脏损伤的生物标志物。方法 83例CKD患者,分为CKD 1~2期非CRS者28例(1组)、CKD 3~4期非CRS者14例(2组)、CKD 1~2期CRS者19例(3组)、CKD 3~4期CRS者22例(4组)。另选同期我院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集各组空腹静脉血,检测各组外周血Tn I、NT-proBNP、MYO、H-FABP水平,计算H-FABP与MYO的浓度比值(F/M)。检测各组肾功能及相关生化指标,观测各组心脏结构及功能。结果对照组、1、2、3、4组外周血Tn I比较,P均>0.05;对照组、1、2、3、4组外周血NT-proBNP分别为20、36、159、249、372 pg/m L,组间比较,P均<0.05;2、3、4组MYO、H-FABP均高于1组及对照组,且2组均高于1组,4组均高于3组(P<0.05);F/M在3、4高于1、2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心肾综合征患者外周血NT-proBNP、H-FABP、MYO水平升高,F/M升高。F/M受GFR的影响最小,可作为慢性心肾综合征的早期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肾综合征 慢性肾脏病 肌钙蛋白 N末端脑钠肽原 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 肌红蛋白
下载PDF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serum NT-proBNP level and left ventricular remodeling in patients with dilated cardiomyopathy
8
作者 Jun-Feng Li 《Journal of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 2018年第21期12-14,共3页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erum 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 content and left ventricular remodeling in patients with dilated cardiomyopathy (DCM). Methods: The patients diagn...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erum 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 content and left ventricular remodeling in patients with dilated cardiomyopathy (DCM). Methods: The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DCM in our hospital between September 2014 and February 2018 were selected as the DCM group, and volunteers receiving physical examination in our hospital during the 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Serum NT-proBNP, N-terminal propeptide of procollagen type I (PINP), C-terminal telopeptide of collagen type I (CITP) and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1 (MMP1) contents as well as echocardiography parameters 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 (LVEDV), 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 (LVESV),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 and 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 (LVMI) were determined. Results: Serum NT-proBNP, PINP, CITP and MMP1 contents as well as LVMI, LVEDV and LVESV levels of DCM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while LVEF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serum NT-proBNP content of DCM group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LVMI, LVEDV and LVESV levels as well as serum PINP, CITP and MMP1 contents, 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LVEF level. Conclusion: The increase of serum NT-proBNP in DCM patients is correlated with left ventricular remodeling and NT-proBNP content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degree of left ventricular remodel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LATED CARDIOMYOPATHY 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Left VENTRICULAR REMODELING type collagen
下载PDF
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与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独立相关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龙珠 张民杰 +5 位作者 黄世芳 叶禄伟 郑兴龙 黄海燕 崔丽燕 张百合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03-308,共6页
目的:探讨APACHEⅡ评分、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肌钙蛋白-Ⅰ(cTn-Ⅰ)在严重脓毒症与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成年患者181例临床资料,根据入ICU治疗28 d后病情转归分为生存组127... 目的:探讨APACHEⅡ评分、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肌钙蛋白-Ⅰ(cTn-Ⅰ)在严重脓毒症与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成年患者181例临床资料,根据入ICU治疗28 d后病情转归分为生存组127例和死亡组54例.Spearman分析与NT-proBNP、cTn-Ⅰ相关的因素;受试工作者(ROC)曲线分析APACHEⅡ评分、NT-proBNP、cTn-Ⅰ预测死亡的诊断效能;Logistic回归分析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死亡组的APACHEⅡ评分、NT-proBNP和cTn-Ⅰ水平显著高于生存组;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NT-proBNP、cTn-Ⅰ分别与APACHEⅡ评分、受损脏器个数正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NT-proBNP、cTn-Ⅰ预测死亡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3、0.752、0.65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脓毒性休克、NT-proBNP>3.674μg/L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NT-proBNP对死亡风险评估有较好临床价值,APACHⅡ评分预测价值最好,cTn-Ⅰ诊断价值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 肌钙蛋白- 严重脓毒症 脓毒性休克 预后
下载PDF
绝经后女性骨密度与骨代谢指标的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瑛 沈建雄 +3 位作者 王海英 夏丰 李冠武 史晓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8年第16期2398-2400,共3页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血清总I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1NP)、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骨钙素、25-羟基维生素D、甲状旁腺素(PTH)、钙、磷、镁与绝经年限及骨密度的关系。方法选取138例(骨量正常组23例,骨量减少组55例,骨质疏松组60例)绝...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血清总I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1NP)、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骨钙素、25-羟基维生素D、甲状旁腺素(PTH)、钙、磷、镁与绝经年限及骨密度的关系。方法选取138例(骨量正常组23例,骨量减少组55例,骨质疏松组60例)绝经后女性血清进行外周血骨代谢指标的检测及骨密度的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骨量减少组血清钙、磷低于绝经后骨量正常组,β-CTx、PTH高于绝经后骨量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组血清25-羟维生素D、PTH、钙、镁低于骨质减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密度与钙、镁呈正相关(r=0.60、0.51,P<0.01),与β-CTx、绝经年限呈负相关(r=-0.39,-0.58,P<0.01)。结论绝经后女性血清骨代谢指标变化明显,采用骨密度检测结合不同的骨代谢指标能更全面、合理地评价绝经后女性的骨代谢平衡状态,有利于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期 骨密度 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 β-胶原特殊序列
下载PDF
疏肝健脾方醇水双提物对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秦秀娟 高家荣 +3 位作者 姜辉 陈金锋 王婷 张婷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646-1651,共6页
目的探讨疏肝健脾方(柴胡、黄芪、白芍、白术等)醇水双提物对四氯化碳诱导肝纤维化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皮下注射50%四氯化碳,每周2次,持续12周,复制肝纤维化大鼠模型。造模后第7周,分别灌胃给予疏肝健脾方醇水... 目的探讨疏肝健脾方(柴胡、黄芪、白芍、白术等)醇水双提物对四氯化碳诱导肝纤维化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皮下注射50%四氯化碳,每周2次,持续12周,复制肝纤维化大鼠模型。造模后第7周,分别灌胃给予疏肝健脾方醇水双提物(1.5、3.0、6.0 g/kg)剂量组和阳性药秋水仙碱组,每天1次,连续6周。实验结束后,Masson染色观察肝脏组织胶原沉积;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层黏蛋白(laminin,LN)、Ⅲ型前胶原肽(procollagen-Ⅲ-peptide,PⅢNP)、Ⅳ型胶原(collagen typeⅣ,Ⅳ-C)的水平;免疫组化染色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Ⅰ型胶原(collagen typeⅠ,COL-Ⅰ)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疏肝健脾方醇水双提物不仅可减轻胶原纤维的沉积,改善肝纤维化损伤程度,还可显著降低血清中透明质酸、层粘蛋白、Ⅲ型前胶原肽、Ⅳ型胶原的水平,抑制肝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结论疏肝健脾方醇水双提物对化学性肝纤维化大鼠具有很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其可能机制与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减少细胞外基质的合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肝健脾方 肝纤维化 四氯化碳 透明质酸 层粘蛋白 Ⅲ型前胶原肽 Ⅳ型胶原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型胶原 保护作用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_1和Ⅲ型前胶原肽在百草枯中毒引发肺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周小煊 郑雪冰 +1 位作者 刘畅 孙晓莉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69-571,共3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Ⅲ型前胶原肽(PⅢP)在百草枯中毒引发肺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百草枯中毒患者19例(中毒组)和体检健康者20例(对照组)。采集两组研究对象静脉血,测定并比较血清中TGF-β1和PⅢP含量。结果...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Ⅲ型前胶原肽(PⅢP)在百草枯中毒引发肺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百草枯中毒患者19例(中毒组)和体检健康者20例(对照组)。采集两组研究对象静脉血,测定并比较血清中TGF-β1和PⅢP含量。结果组内比较,中毒组血清TGF-β1和PⅢP水平于入院后即刻、中毒第5、10和14天逐渐增高(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中毒组血清TGF-β1和PⅢP水平于入院后即刻、中毒第5、10和14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清中TGF-β1和PⅢP水平明显增高且随中毒时间延长呈逐渐增高趋势,表明上述细胞因子在百草枯中毒引发肺纤维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 中毒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Ⅲ型前胶原肽(PⅢP)
下载PDF
冠心病病人N端前脑钠肽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13
作者 黄伟光 韦建瑞 +3 位作者 吴同果 陈思伟 孙爱华 梅克治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7年第5期337-339,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病人的血清N端前脑钠肽(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浓度的差异及其与心肌坏死标记物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病人106例,按临床类型分为:急性... 目的观察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病人的血清N端前脑钠肽(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浓度的差异及其与心肌坏死标记物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病人106例,按临床类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6例,稳定型心绞痛42例。对照组22例非冠心病者。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NT-proBNP浓度,同时定量测定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对照组血清NT-proBNP浓度分别为(573±126)ng/L,(276±65)ng/L,(42±23)ng/L,(37±24)ng/L。急性心肌梗死组NT-proBNP与cTnI呈正相关(r=0.913,P<0.01)。结论不同临床分型的冠心病病人的血清NT-proBNP浓度存在差异,NT-proBNP可反映心肌缺血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肌钙蛋白I N端前脑钠肽
下载PDF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左卡尼汀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14
作者 赵春丽 张先位 +2 位作者 韦永强 吴杰华 陈雪萍 《广西医学》 CAS 2019年第14期1787-1791,共5页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左卡尼汀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和丹参川芎嗪注...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左卡尼汀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和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肌钙蛋白T(cTnT)变化水平及心功能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评价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hs-CRP、TNF-α、PⅢNP、NT-proBNP及cTn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及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事件。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左卡尼汀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可以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稳定心肌细胞,改善患者心功能,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肌病 心力衰竭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左卡尼汀 超敏C反应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Α 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 N末端脑钠肽前体 肌钙蛋白T 心功能
下载PDF
不同血液净化技术的联合应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矿物质和骨异常的影响 被引量:36
15
作者 漆映辉 倪兆慧 +3 位作者 曲晓璐 王小玉 杜美莲 张善宝 《中国血液净化》 2016年第2期72-76,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血液净化方式的联合应用对血液透析患者血清中骨代谢指标及骨质疏松患病率的影响,来评价血液透析方式的不同组合对血液透析患者矿物质和骨异常(mineral and bone disorder,MBD)的影响。方法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90例,随...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血液净化方式的联合应用对血液透析患者血清中骨代谢指标及骨质疏松患病率的影响,来评价血液透析方式的不同组合对血液透析患者矿物质和骨异常(mineral and bone disorder,MBD)的影响。方法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90例,随机分为血液透析组(对照组或HD组)、血液透析加血液透析滤过组(HD+HDF组)、血液透析加血液灌流组(HD+HP组),每组30例,观察6个月,比较组内及组间6个月前后血钙、血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成纤维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3,FGF-23)、β-I型胶原羧基末端肽(β-Type I collagen carboxy-terminal peptide,β-CTX)、I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Type I procollagen amino-terminal peptide,PINP)、骨质疏松患病率等指标的变化来评价不同透析方式的组合对血液透析患者MBD的影响。结果组内自身前后比较:HD组血磷[(2.21±0.55)mmol/l vs.(2.64±1.04)mmol/l,t=2.047、P=0.049]、iPTH[(427.7±44.00)pg/ml vs.(452.1±43.00)pg/ml,t=2.140,P=0.038]变化有统计学差异;HD+HDF组的iPTH下降有统计学差异[(465.3±43.02)pg/ml vs.(431.0±37.39)pg/ml,t=3.298,P=0.007];HD+HP组的iPTH[(457.4±60.01)pg/mlvs.(389.1±29.89)pg/ml,t=5.598,P=0.001)、β-CTX[(2.73±1.16)ng/ml vs.(2.13±1.51)ng/ml,t=2.142,P=0.045];PINP[(157.92±31.16)ng/mlvs.(140.76±36.13)ng/ml,t=2.106,P=0.047];FGF-23[(461.16±101.69)ng/ml vs.(397.30±63.18)ng/ml,t=2.922,P=0.011]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6个月后,HD+HDF组PINP为(147.33±40.72)ng/ml,HD组PINP为(165.32±43.11)ng/ml,二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1.969,P=0.048);HD+HDF组FGF-23(465.38±101.36)ng/ml,HD组FGF-23(403.56±96.81)ng/ml,二者比较HD+HDF组更低,有统计学差异(t=2.415,P=0.019);组间比较6个月后,HD+HP组与HD组比较,血磷[(2.02±0.81)mmol/L vs.(2.64±1.04)mmol/L,t=3.221,P=0.003]、iPTH[(389.1±29.89)pg/ml vs.(452.1±43.0)pg/ml,t=6.661,P=0.005]、β-CTX[(2.13±1.51)ng/ml vs.(2.95±1.28)ng/ml,t=2.278,P=0.031]、PINP[(140.76±36.13)ng/ml vs.(165.32±43.11)ng/ml,t=2.339,P=0.028]、FGF-23[(397.30±63.18)ng/ml vs.(465.38±101.36)ng/ml,t=3.114,P=0.003],上述指标HD+HP组较HD组更低,均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6个月后,HD+HP组与HD+HDF组比较iPTH分别为(389.1±29.89)ng/ml、(431.0±37.39)ng/ml,HD+HP组更低,有统计学意义(t=7.303,P=0.000)。骨质疏松患病率:对照组观察期后骨质疏松和骨量低下的病例数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HD+HDF组、HD+HP组骨质疏松的病例数有减少,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血液透析方式的联合使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BD影响不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或血液灌流的治疗方式较单纯血液透析有利MBD的改善;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在骨代谢指标的改善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质骨异常 全段甲状旁腺激素 β-型胶原羧基末端肽 I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 成纤维生长因子23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PIP水平的变化及其与ET-1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蔡冬梅 毛宇强 +2 位作者 胡健 孙毅 宋展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60-262,共3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清胶原代谢的标志物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P)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与血浆内皮素(ET-1)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包括50例高血压病患者和44例健康对照者。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血清PIP浓度,放射...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清胶原代谢的标志物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P)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与血浆内皮素(ET-1)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包括50例高血压病患者和44例健康对照者。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血清PIP浓度,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血浆ET-1浓度。采用彩色超声心动图诊断仪进行检查,将高血压病患者分为心肌肥厚组(LVH)和非心肌肥厚组(NLVH)。结果显示LVH、NLVH两组PIP、ET-1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P<0.01),而且LVH组PIP、ET-1水平明显高于NLVH组(P<0.05)。直线相关分析发现,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清PIP浓度与ET-1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440,P<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体内胶原合成增加,左室肥厚患者更加明显,高血压病患者发生不同程度心肌纤维化,而且左室肥厚患者心肌纤维化程度更加严重,内皮素在心肌纤维化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胶原 型前胶原羧基端肽 内皮素 纤维化
下载PDF
补肾通络方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模型Wnt信号通路及骨硬化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凌家艳 薛莎 +2 位作者 马威 杨文强 沈霖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429-1434,共6页
目的探讨补肾通络方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卵巢切除法复制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补肾通络方大剂量组、补肾通络方小剂量组、雌激素组,每组8只,同时设置假手术组8只作为对照,各组分别给予相... 目的探讨补肾通络方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卵巢切除法复制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补肾通络方大剂量组、补肾通络方小剂量组、雌激素组,每组8只,同时设置假手术组8只作为对照,各组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胃。给药12周后检测大鼠血清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股骨骨密度(BMD)。采用Western blotting、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股骨中β-catenin、Wnt3a、sclerostin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补肾通络方大、小剂量组PINP增高(P<0.01),β-CTX明显降低(P<0.01),骨密度升高。补肾通络方大、小剂量组Wnt3a、β-catenin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增高(P<0.01),sclerostin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1)。结论补肾通络方能抑制sclerostin表达,调控Wnt3a表达增高,从而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发挥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通络方 骨质疏松症 型胶原氨基端前肽 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 Wnt/β-catenin信号 骨硬化蛋白
下载PDF
骨密度及相关生化指标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杜迅 任天丽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19期30-33,共4页
目的 探讨骨密度(BMD)和血钙、血磷、25(OH)维生素D3、碱性磷酸酶(ALP)、Ⅰ型前胶原氨基端伸展肽(PINP)、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CTX)等指标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继发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通过测定SLE女性... 目的 探讨骨密度(BMD)和血钙、血磷、25(OH)维生素D3、碱性磷酸酶(ALP)、Ⅰ型前胶原氨基端伸展肽(PINP)、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CTX)等指标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继发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通过测定SLE女性患者腰椎(L1~4)、两侧股骨颈BMD,从中筛选出40例继发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患者,测定血钙、血磷、25(OH)维生素D3、ALP、PINP、CTX等指标,并与40例同年龄段健康女性各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所选患者与同年龄段健康女性相比各部位BMD均显著降低(P〈0.001)。患者的25(OH)维生素D3水平较健康女性显著降低(P〈0.001),而血钙、血磷、ALP、PINP、CTX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E继发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患者的血清25(OH)维生素D3水平下降,血钙、血磷、ALP、PINP、CTX水平与BMD不存在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25(OH)维生素D3 I型前胶原氨基端伸展肽 I型胶原羧基末端肽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SDF-1、PINP、IL-33水平及意义 被引量:5
19
作者 曹卫华 李超 段丽娟 《实用癌症杂志》 2021年第7期1091-1094,共4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患者中血清基质衍生因子1(SDF-1)、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白细胞介素-33(IL-33)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多发性骨髓瘤患者97例(观察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SDF-1、PINP、IL-33水平。...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患者中血清基质衍生因子1(SDF-1)、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白细胞介素-33(IL-33)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多发性骨髓瘤患者97例(观察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SDF-1、PINP、IL-33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SDF-1为(0.22±0.09)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PINP和IL-33分别为(76.29±21.10)ng/L和(81.19±31.10)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同临床分期患者血清SDF-1、PINP、IL-33水平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骨髓瘤类型患者血清SDF-1、PINP、IL-33水平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患者治疗后1个月血清SDF-1为(0.12±0.07)pg/ml,明显低于治疗无效患者(P<0.05),而PINP和IL-33分别为(120.20±21.17)ng/L和(189.28±45.59)pg/ml,明显高于治疗无效患者(P<0.05)。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SDF-1水平明显升高,而PINP和IL-33水平明显降低,与临床分期和治疗疗效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 基质衍生因子1 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 白细胞介素-33
下载PDF
骨转换标志物在红斑狼疮骨质疏松治疗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庄宇 吕志芬 +3 位作者 陈宇航 王志文 邹世勇 谭志明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4年第14期2060-2063,共4页
目的 探讨骨转换标志物在红斑狼疮患者骨质疏松监测中的应用.方法 将确诊为骨质疏松的红斑狼疮病人分为高转换型组及低转化型组,组内再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监测其治疗前、治疗3、6、12个月后复查骨转换标志物变化.结果 骨质疏松的狼疮患... 目的 探讨骨转换标志物在红斑狼疮患者骨质疏松监测中的应用.方法 将确诊为骨质疏松的红斑狼疮病人分为高转换型组及低转化型组,组内再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监测其治疗前、治疗3、6、12个月后复查骨转换标志物变化.结果 骨质疏松的狼疮患者,β-CTx治疗前、后分别为(0.784 ±0.168) ng/ml和(0.454±0.136) ng/ml,P1NP治疗前、后分别为(85.5±15.1) ng/ml和(45.3±12.9)ng/ml,抗骨质疏松治疗后骨转换标志物明显下降(P<0.05).结论 骨转换标志物在抗骨质疏松治疗后均有下降,其变化趋势与患者骨骼疼痛缓解趋势一致,其可作为监测骨质疏松疗效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转换标志物 系统性红斑狼疮 骨密度 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 β胶原C-末端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