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urification of Produced Water from a Sour Oilfield in South Kuwait. 1. Oil-Water Separation and Industrial Salt Production
1
作者 Feras Al Salem Hessa Al Shamsi +5 位作者 Mariam Mohammed Abdulla Alaryani Basmalah Abdelazim Mohamed Khalaf Omnia Elsheikh Vijo Poulose Yosef Al Jasem Thies Thiemann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 and Protection》 CAS 2024年第2期156-180,共25页
Produced water from an oil extraction site in South Kuwait was sampled after primary oil – water separation had been carried out. The produced water was filtered through a mixture of activated charcoal and esterified... Produced water from an oil extraction site in South Kuwait was sampled after primary oil – water separation had been carried out. The produced water was filtered through a mixture of activated charcoal and esterified cellulosic material gained from spent coffee grounds as a tertiary adsorption treatment. The earth-alkaline metal ions and heavy metals were separated from the de-oiled produced water by addition of either sodium or potassium hydroxide in the presence of carbon dioxide or by direct addition of solid sodium carbonate. The resulting filtrate gave salt of industrial purity upon selective crystallization on evapo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duced Water oil and gas Adsorption Filtration CRYSTALLIZATION
下载PDF
Produced Water from Oil and Gas Exploration—Problems, Solutions and Opportunities 被引量:1
2
作者 Feras Salem Thies Thiemann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 and Protection》 2022年第2期142-185,共44页
Large volumes of water are generated in gas- and oil-production. This includes the water that is present originally in the reservoirs, but also water that is injected into the wells. While currently much of the produc... Large volumes of water are generated in gas- and oil-production. This includes the water that is present originally in the reservoirs, but also water that is injected into the wells. While currently much of the produced water is either reinjected or disposed of after treatment, treated produced water is increasingly seen as an interesting resource, especially in water-scarce regions. This review looks at different PW treatment methods available, with an emphasis on the management of PW in oil- and gas production on the Arabian Peninsu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duced Water oil Exploration gas Exploration Water Treatment Methodology Membrane Separation Arabian Peninsula
下载PDF
GC-MS Analysis of Volatile Oils in Mango Leaves from Different Producing Areas 被引量:1
3
作者 Xu FENG Chuanxian QIN +2 位作者 Qingxia HUANG Chengzhi DU Chenyan LIANG 《Medicinal Plant》 CAS 2021年第3期27-29,35,共4页
[Objectives]To analyze the composition of volatile oils from mango leaves from different producing areas.[Methods]The volatile oils in mango leaves from different areas was extracted by steam distillation,and the GC-M... [Objectives]To analyze the composition of volatile oils from mango leaves from different producing areas.[Methods]The volatile oils in mango leaves from different areas was extracted by steam distillation,and the GC-MS method combined with retention index and peak area normalization method was used for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Results]The volatile oils of mango leaves in southern provinces contained high content of terpenes,such asα-gurjunene(18.39%-34.13%),(+)-viridiflorene(8.95%-16.30%)and(E)-β-ocimene(3.49%-7.63%).The volatile oils components of mango leave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different provinces,for example,mango leaves produced in Hainan Province contained a large amount ofβ-selinene(23.00%),but not in other provinces.[Conclusions]The origin had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composition and contents of volatile oils in mango leav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ngo leaves Volatile oils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Different producing areas
下载PDF
Physicochemical assessment and treatment of produced water:A case study in Niger delta Nigeria
4
作者 Kingsley Tamunokuro Amakiri Naomi Amoni Ogolo +1 位作者 Athanasios Angelis-Dimakis Oshienemen Albert 《Petroleum Research》 EI 2023年第1期87-95,共9页
The most important waste stream created during oil and gas production is oilfield-produced water.When discharged without treatment,it poses a significant risk of pollution of marine ecosystems.While adequate treatment... The most important waste stream created during oil and gas production is oilfield-produced water.When discharged without treatment,it poses a significant risk of pollution of marine ecosystems.While adequate treatment before disposal is acceptable,achieving authorized discharge criteria continues to be a problem for the petroleum sector.This research examined the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roduced water at various month interval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Heavy metal and organic component concentrations in water samples were determined using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and gas chromatography.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produced water from a certain Niger Delta oilfield contains significant amounts of heavy metals and some organic compounds after treatment.The present laws,as well as the measurement of dispersed oil and grease content,have been in place for a long period of time without considerable change,even though most dangerous components in produced water are dissolved.It is recommendable for the prospective field developers/operators to consider the dissolved components of produced water and consider 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adopting tertiary produced water polishing technolog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GERIA produced water ENVIRONMENT oil and gas Treatment
原文传递
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页岩油润湿性及其对原油动用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肖文联 杨玉斌 +5 位作者 黄矗 谢启超 陈小东 曹润荣 郑玲丽 任吉田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2-121,共10页
为了识别和评价页岩油储层岩石润湿性,深化其对储层原油动用程度的认识,以鄂尔多斯盆地西233地区页岩油储层岩样为研究对象,开展完全饱和水及束缚水状态下的核磁共振T_(1)-T_(2)二维图谱测试和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自吸法润湿性实验,建立... 为了识别和评价页岩油储层岩石润湿性,深化其对储层原油动用程度的认识,以鄂尔多斯盆地西233地区页岩油储层岩样为研究对象,开展完全饱和水及束缚水状态下的核磁共振T_(1)-T_(2)二维图谱测试和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自吸法润湿性实验,建立基于核磁共振T_(1)-T_(2)二维图谱评价润湿性的基本方法,进而选择平行岩样开展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岩心水驱油实验,分析评价润湿性对水驱油过程中原油动用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油驱水后(即束缚水状态),水相与孔喉壁面的作用力明显减小,其在孔喉空间中表现出自由流体状态下的体弛豫特征,因此岩样的润湿性表现为油湿,这与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自吸法润湿性实验评价结果一致。由此可见,通过对比不同状态下的核磁共振T_(1)-T_(2)二维图谱能够评价岩样的润湿性;岩样在水驱油过程中主要动用的是中-大孔喉中的原油,小孔喉中原油的动用效果较差。当增加注入水毛细管数的同时减弱储层岩石的油湿特性,小孔喉的动用效果可明显提升。因此注水开发过程中应综合考虑注入水毛细管数和储层岩石的润湿性,进而提高页岩储层的水驱油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润湿性 自吸法 核磁共振T_(1)-T_(2)二维图谱 原油动用程度
下载PDF
超临界CO_(2)/H_(2)O混合流体吞吐提高页岩油采收率实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周晓梅 李蕾 +3 位作者 苏玉亮 肖朴夫 陈征 骆文婷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7-85,共9页
针对页岩储层压裂后一次衰竭开发原油采收率低的问题,基于页岩储层的低孔、超低渗透特征,提出了超临界CO_(2)/H_(2)O混合流体吞吐提高页岩油采收率实验方法。通过自主设计的室内岩心实验评价超临界CO_(2)/H_(2)O混合流体吞吐页岩油的效... 针对页岩储层压裂后一次衰竭开发原油采收率低的问题,基于页岩储层的低孔、超低渗透特征,提出了超临界CO_(2)/H_(2)O混合流体吞吐提高页岩油采收率实验方法。通过自主设计的室内岩心实验评价超临界CO_(2)/H_(2)O混合流体吞吐页岩油的效果,并对实验过程中注入介质、焖井时间、注入压力、吞吐轮次对提高采收率的影响规律进行研究,同时通过核磁共振技术明确超临界CO_(2)/H_(2)O混合流体对不同孔隙类型中原油的动用程度。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H_(2)O混合流体吞吐可以有效提高页岩油采收率;对于物性较差的页岩岩心,焖井时间对提高采收率有较大影响;注入压力与超临界CO_(2)/H_(2)O混合流体的扩散速度和渗流能力密切相关,混相条件下提高采收率效果显著;增加吞吐轮次大孔隙中的原油动用效果较好,但无法通过增加吞吐轮次动用更多微小孔隙中的原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超临界CO_(2)/H_(2)O 注气吞吐 动用程度 核磁共振技术
下载PDF
利用生产测井资料确定剩余油饱和度 被引量:5
7
作者 王立新 张兰江 +2 位作者 白云台 夏竹君 赵晓鸿 《断块油气田》 CAS 2002年第4期86-88,共3页
以达西定律渗流理论为基础 ,利用生产测井资料确定剩余油饱和度 ,根据相对渗透率与饱和度的经验公式 ,导出产层含水饱和度与产水率的函数关系。另外根据地区经验参数 ,制作含水饱和度与产水率的关系图版 ,确定剩余油饱和度。本方法在中... 以达西定律渗流理论为基础 ,利用生产测井资料确定剩余油饱和度 ,根据相对渗透率与饱和度的经验公式 ,导出产层含水饱和度与产水率的函数关系。另外根据地区经验参数 ,制作含水饱和度与产水率的关系图版 ,确定剩余油饱和度。本方法在中原油田文 1 3块应用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测井资料 剩余油饱和度 含水饱和度 产水率 相对渗透率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混相气驱生产气油比预测 被引量:8
8
作者 王高峰 姚杰 +2 位作者 王昊 余光明 罗文利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9年第3期14-18,24,共6页
生产气油比是气驱油藏开发设计的一项关键指标。在明确气驱全生命周期产出气具有5种来源基础上,提出了与3个开发阶段相匹配的低渗透油藏气驱生产气油比预测公式。从注气到见气前阶段生产气油比主要受油藏流体初始溶解气油比控制,给出了... 生产气油比是气驱油藏开发设计的一项关键指标。在明确气驱全生命周期产出气具有5种来源基础上,提出了与3个开发阶段相匹配的低渗透油藏气驱生产气油比预测公式。从注气到见气前阶段生产气油比主要受油藏流体初始溶解气油比控制,给出了水溶气等效气油比确定方法;从见气到气窜前阶段的生产气油比主要受气驱“油墙”的溶气能力影响,可借鉴低渗透油藏气驱“油墙”物理性质描述系统方法确定气驱“油墙”溶解气油比;气窜后阶段的生产气油比变化情况由游离气形成的气油比决定,其预测基于“采出液腾出的空间被注入气和水充满”朴素认识,联合应用油气渗流分流方程、Corey模型和Stone方程、低渗透油藏气驱增产倍数,以及交替注入的水气段塞比等概念进行计算。“3段式”气驱生产气油比预测油藏工程方法得到了低渗透油藏CO2混相驱矿场试验的验证,可用于注气开发方案设计,采油工艺优化或注气埋存潜力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混相驱 生产气油比 溶解气 游离气 油墙 分流方程 气驱增产倍数
下载PDF
灰色理论预测剩余油饱和度在生产测井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靳志霞 夏竹君 赵莉 《断块油气田》 CAS 2003年第2期55-58,共4页
以渗流理论为基础 ,建立了储层含水饱和度与产水率的函数关系 ,根据生产测井资料可以求得产层的产水率 ,从而实现对产层剩余油饱和度的动态监测 ,然后利用GM ( 1 ,1 )灰色预测理论 ,建立了预测剩余油饱和度的新模型。该模型在中原油田文... 以渗流理论为基础 ,建立了储层含水饱和度与产水率的函数关系 ,根据生产测井资料可以求得产层的产水率 ,从而实现对产层剩余油饱和度的动态监测 ,然后利用GM ( 1 ,1 )灰色预测理论 ,建立了预测剩余油饱和度的新模型。该模型在中原油田文 1 3块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理论 预测 剩余油 饱和度 生产 测井 应用 产水率 油水粘度 中原油田
下载PDF
稠油油藏井间泥岩夹层对双水平井SAGD开发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唐帅 刘鹏程 +2 位作者 潘莉莉 吴永彬 张金川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88-393,共6页
为定量描述稠油油藏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开采过程中注采井间夹层对双水平井泄油通道与开发效果的影响,针对新疆油田A区块,利用CMG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表征SAGD注采井间夹层的数值模拟模型,对注采井间存在不同大小、间距及物性夹层情... 为定量描述稠油油藏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开采过程中注采井间夹层对双水平井泄油通道与开发效果的影响,针对新疆油田A区块,利用CMG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表征SAGD注采井间夹层的数值模拟模型,对注采井间存在不同大小、间距及物性夹层情况下的SAGD蒸汽腔发育形态与开发效果进行对比,得到了稠油油藏夹层非均质影响SAGD开发的临界特征参数。矿场实际的非均质SAGD井组夹层展布特征、蒸汽腔发育特征及生产效果对比结果表明,得到的结论与矿场实践一致,因此可用于指导并实现经济、高效的稠油油藏双水平井SAGD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 井间泥岩夹层 泄油通道 产油量 累积油汽比
下载PDF
采注井数比对水驱采收率影响研究 被引量:20
11
作者 齐与峰 李炎波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52-54,共3页
合理降低采注井数比是提高采收率、延长稳产期限的后期调整重要措施之一。本文给出了多方面的研究方法,指出了合理采注井数比存在机理和界线,提出了网格趋向效应对注采系统模拟研究影响的处理方法,并在保砂体的前提下用数值模拟方法... 合理降低采注井数比是提高采收率、延长稳产期限的后期调整重要措施之一。本文给出了多方面的研究方法,指出了合理采注井数比存在机理和界线,提出了网格趋向效应对注采系统模拟研究影响的处理方法,并在保砂体的前提下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各注水井网的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井 比值 井网 水压驱动 驱油 油田开发
下载PDF
大庆油田井网加密调整效果及其发展趋势 被引量:6
12
作者 赵秀娟 吴家文 +4 位作者 左松林 杨文武 戢红霞 孟妍 王贺军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1-146,共6页
为了明确大庆油田历次井网加密调整效果,以调整后5~10 a内的取心井资料为依据,分析各类油层见水厚度比例、水洗厚度比例及驱油效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基础井网使有效厚度大于2.0 m的油层得到有效动用,见水厚度比例达75.8%;一次加密井... 为了明确大庆油田历次井网加密调整效果,以调整后5~10 a内的取心井资料为依据,分析各类油层见水厚度比例、水洗厚度比例及驱油效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基础井网使有效厚度大于2.0 m的油层得到有效动用,见水厚度比例达75.8%;一次加密井网调整使有效厚度为2.0 m及以下的各类油层见水厚度比例得到大幅度提高,有效厚度为0.5~2.0 m的油层见水厚度比例增幅为195.0%~264.4%,表外油层也得到了有效动用;二次加密井网调整使有效厚度为0~1.0 m的油层见水厚度比例进一步提高近50.0%;三次加密井网调整并未明显提高油层见水厚度比例,薄差油层的见水厚度比例增幅小于2.3%,井网加密调整效果逐渐变差。层间非均质性强、生产井段跨度大和层间含水率差异变小是薄差油层见水厚度比例低和历次井网加密调整效果变差的重要因素,进而提出了缩短生产井段与缩小井距并重的井网加密调整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网加密 动用程度 水洗厚度比例 驱油效率 大庆油田
下载PDF
注蒸汽开发经济极限油汽比及经济可采储量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18
13
作者 石启新 方开璞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97-98,共2页
注蒸汽开发经济极限油汽比及经济可采储量的计算方法及应用[刊 ]/石启新 ,方开璞∥石油勘探与开发 . 2 0 0 1 ,2 8( 4 ) . 97~ 98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 ,稠油注蒸汽开发油田的吨油产品的税后产值和吨油成本相平衡时的油汽比 ,为该条... 注蒸汽开发经济极限油汽比及经济可采储量的计算方法及应用[刊 ]/石启新 ,方开璞∥石油勘探与开发 . 2 0 0 1 ,2 8( 4 ) . 97~ 98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 ,稠油注蒸汽开发油田的吨油产品的税后产值和吨油成本相平衡时的油汽比 ,为该条件下经济极限油汽比。它主要与油价和直接操作成本有关。在商品率、吨油税金、增值税率一定的条件下 ,影响经济极限油汽比计算结果的 4项主要技术、经济参数有 :蒸汽耗油率、蒸汽利用率、吨油操作成本、吨油售价。经济可采储量是评价和宏观决策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指标 ,主要与经济极限油汽比和产油量变化规律有关。表 1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蒸汽驱 稠油油田开发 经济极限 油汽比 经济可采储量 计算方法
下载PDF
注水水质对低渗油藏开发指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吴锋 李晓平 +1 位作者 廖伍彬 杨洋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7年第4期68-71,共4页
基于水质对低渗透油藏储层渗流物性影响的实验研究,结合渗流力学理论,建立了注水水质与相对渗透率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采用油藏工程理论和方法,分析了注水水质对低渗透油藏开发动态和开发指标(包括油藏含水变化规律、驱油效率、波及系... 基于水质对低渗透油藏储层渗流物性影响的实验研究,结合渗流力学理论,建立了注水水质与相对渗透率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采用油藏工程理论和方法,分析了注水水质对低渗透油藏开发动态和开发指标(包括油藏含水变化规律、驱油效率、波及系数、采出程度和水驱动用储量等)的影响,此研究结果可能对油藏注水设计产生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水质 低渗透油类 相对渗透率 驱油效率 波及系数 采出程度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二氧化碳驱同步埋存量计算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高峰 秦积舜 +1 位作者 黄春霞 崔翔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7期148-154,共7页
埋存潜力评价是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潜力评价的重要内容。在区分二氧化碳驱油项目评价期内的埋存量(同步埋存量)和油藏废弃后的埋存量(深度埋存量)基础上,提出了"三参量法"同步埋存量计算方法;在辨析气驱换油率概念... 埋存潜力评价是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潜力评价的重要内容。在区分二氧化碳驱油项目评价期内的埋存量(同步埋存量)和油藏废弃后的埋存量(深度埋存量)基础上,提出了"三参量法"同步埋存量计算方法;在辨析气驱换油率概念基础上,依据物质平衡原理,考虑压敏效应、溶解膨胀、干层吸气和裂缝疏导等,首次得到二氧化碳换油率理论计算公式;联合油气渗流分流方程、Corey模型和Stone方程等相对渗透率计算公式,给出了自由气相形成的生产气油比确定油藏工程方法;根据气驱增产倍数概念,结合水驱递减规律,预测低渗透油藏气驱产量变化情况。总结提出二氧化碳驱油与埋存项目评价期内埋存量"3步评价法",即"油藏筛选→三参量预测→同步埋存量计算",完善了二氧化碳驱油与埋存潜力评价油藏工程理论方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 二氧化碳驱 低渗透油藏 同步埋存量 换油率 气油比 气驱增产倍数
下载PDF
临盘油田盘二区块油井出砂机理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汪伟英 郝斐 +3 位作者 王勤田 熊敏 杨晶 徐文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9-60,共2页
通过对山东临盘油田盘二区块地质特征及生产资料的统计分析 ,研究了生产过程中油井出砂机理。结果表明 ,地层压力、生产压差以及含水率是影响油井出砂的重要因素。保持足够高的地层压力开采 ,设计合理的生产压差 ,控制产水率上升 ,能有... 通过对山东临盘油田盘二区块地质特征及生产资料的统计分析 ,研究了生产过程中油井出砂机理。结果表明 ,地层压力、生产压差以及含水率是影响油井出砂的重要因素。保持足够高的地层压力开采 ,设计合理的生产压差 ,控制产水率上升 ,能有效减少出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盘油田 盘二区块 油井 出砂机理 地层压力 生产压差 含水率
下载PDF
产油脂细菌Bacillus sp. B1的分离与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任世英 邵奎 +1 位作者 卢樯 刘飞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17年第2期4-8,共5页
为了获得产油脂微生物,使用筛选培养基,通过影印平板法和苏丹黑染色法,从河边土壤中分离到一株产油脂细菌,编号为B1。菌落较光滑、乳白色、稍透明、边缘圆润、较粘稠。菌体呈长杆状,G^-,胞内有蓝黑色的油脂颗粒。部分生理生化结果:接触... 为了获得产油脂微生物,使用筛选培养基,通过影印平板法和苏丹黑染色法,从河边土壤中分离到一株产油脂细菌,编号为B1。菌落较光滑、乳白色、稍透明、边缘圆润、较粘稠。菌体呈长杆状,G^-,胞内有蓝黑色的油脂颗粒。部分生理生化结果:接触酶、反硝化和荧光色素试验呈阴性,异染粒染色、淀粉水解和卵磷脂试验为阳性。经16S rDNA鉴定属于芽孢杆菌属,暂命名为Bacillus sp. B1。菌株最适培养温度为35℃,起始pH为10。通过盐酸水解法测其产油率为5.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油脂 产油脂细菌 芽孢杆菌属 产油率
下载PDF
井楼油田一区特浅层超稠油难动用储量开发技术对策 被引量:8
18
作者 费永涛 崔连训 +3 位作者 张辉松 关群丽 江谋勇 李星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08年第6期24-26,29,共4页
井楼一区稠油储量丰度高,经过十余年开发,大部分储量已经动用。该区东北部主力油层Ⅲ8~9层埋藏深度浅,受地袁条件及常规直井及斜直井技术的制约,有61×10^4t的地质储量成为特浅层难动用储量。对比分析国内类似油藏开发对策与... 井楼一区稠油储量丰度高,经过十余年开发,大部分储量已经动用。该区东北部主力油层Ⅲ8~9层埋藏深度浅,受地袁条件及常规直井及斜直井技术的制约,有61×10^4t的地质储量成为特浅层难动用储量。对比分析国内类似油藏开发对策与效果后,认为东北部油藏适宜利用特浅层水平井方式进行整体部署动用。在精细油藏描述基础上,优化确定了水平井布井方式、水平井段长度、水平井空间位置、井眼轨迹、完井方式等指标。2007年5月矿场实施,注汽投产单井日产油30-50t,是相邻直井产量的3倍,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浅层稠油油藏 难动用储量 油藏适应性分析 水平井 布井方式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我国石油储量形势解析及增储对策 被引量:6
19
作者 白振瑞 张抗 《石油科技论坛》 2017年第2期41-48,59,共9页
新增探明石油储量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易产生歧义,造成误导。对此进行了解析,通过对近年来我国新增探明地质储量中经济可采储量、采收率变化所反映的储量品位下降、探明经济可采储量动用率不高、剩余可采储量和储产比降低等的分析,指出我... 新增探明石油储量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易产生歧义,造成误导。对此进行了解析,通过对近年来我国新增探明地质储量中经济可采储量、采收率变化所反映的储量品位下降、探明经济可采储量动用率不高、剩余可采储量和储产比降低等的分析,指出我国石油储量面临的严峻形势比2016年石油产量的降低更应引起关注。回顾即使在年均110美元/bbl的油价下我国仍有大量经济可采储量未能动用的事实,分析了低油价以来石油上游所展现的困难,暴露出我国对储量经济可采性掌控过于宽松所带来的问题。根据新的油价形势提出我国今后石油勘探的对策,具体包括:必须保障为新增储量进行的投资;保持战略接替的进攻态势,保障一定数量的预探井;对探明储量应强调经济可采性的动态评价;深化改革,依靠科技降低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储量 采收率 经济可采储量 储产比 未动用储量 勘探对策
下载PDF
气提法处理高含CO_2油田采出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国宇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16年第3期16-21,共6页
气驱油田采出水中大量CO_2的存在导致采出水腐蚀性增强,且造成水中悬浮物浓度增大,影响回注或排放。试验研究了含不同CO_2浓度的采出水中p H值、腐蚀速率、含油量和离子浓度等水质特性参数的变化,考察了气液比、含油量及温度等因素对气... 气驱油田采出水中大量CO_2的存在导致采出水腐蚀性增强,且造成水中悬浮物浓度增大,影响回注或排放。试验研究了含不同CO_2浓度的采出水中p H值、腐蚀速率、含油量和离子浓度等水质特性参数的变化,考察了气液比、含油量及温度等因素对气提法处理油田采出水中CO_2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CO_2浓度是影响油田采出水p H值、离子浓度及腐蚀速率等水质特性参数变化的重要因素;气提法去除采出水中CO_2的效果明显,升高温度、降低含油量均有利于提高污水中CO_2去除率;此外,与空气气提相比,氮气气提更有利于降低含油污水的腐蚀速率。在40℃和常压下,氮气气提44 min即可使污水p H值升高到7以上,碳钢腐蚀速率降至0.076 mm/a以下;当以氮气为载气,气液比为26∶1,温度为40℃时,含油污水中CO_2去除率可达100%,气提处理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采出水 气提 气液比 含油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