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视域下的新质生产力生成路径 被引量:4
1
作者 王珏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8-107,共10页
随着人类从信息时代进入数字时代,以科技创新为关键核心的新质生产力正在与人工智能形成“互嵌”。基于高深知识生产、技术元素整合以及产业技术突破,人工智能在新质生产力的劳动者层面催生智能生产力,在劳动资料层面提供高效数字化的... 随着人类从信息时代进入数字时代,以科技创新为关键核心的新质生产力正在与人工智能形成“互嵌”。基于高深知识生产、技术元素整合以及产业技术突破,人工智能在新质生产力的劳动者层面催生智能生产力,在劳动资料层面提供高效数字化的劳动工具,在劳动对象层面促发以产业生态化为特征的新型生产体系。以人工智能加快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从四个方面着力:一是形成政产学研一体的人工智能人才生态;二是建立协同开放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生态;三是培育协调互嵌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四是构建规范高效的人工智能治理制度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人工智能 科技创新 智能生产力
下载PDF
基于四“新”维度的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齐文浩 赵晨 苏治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4,共10页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于四“新”维度,新质生产力相较于传统生产力是依靠技术突破创新而产生的生产力跃迁,是以新劳动者、新劳动对象、新劳动工具和新基础设施为核心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依靠...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于四“新”维度,新质生产力相较于传统生产力是依靠技术突破创新而产生的生产力跃迁,是以新劳动者、新劳动对象、新劳动工具和新基础设施为核心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依靠科技推动的本质没有发生变化,但其依靠持续的技术突破,摆脱了资源驱动型的传统发展模式,带来的是更清洁、更高效的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随着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能源转型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加快,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条件呈现出逐年向好的态势,但也存在新劳动者储备不足、新劳动工具发展受限、新劳动对象应用场景欠缺、新型基础设施协调性较差等问题。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一是要着重培养新科技人才、数字技术人才和“卡脖子”关键技术人才;二是要以基础研究为依托,推动整体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以实现真正的技术突破;三是要尽快建立起数据大市场;四是要以需求为导向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强调建用并重,强化以用促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经济高质量发展 科技推动 新兴产业 未来产业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与体育科技创新的交互促进机理及实践路径 被引量:5
3
作者 黄谦 史浩男 +2 位作者 王启隆 丁建岚 郭轶群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0-158,共9页
新质生产力作为激发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其与体育科技创新双向交互驱动是必然要求。从协同性视角分析了新质生产力与体育科技创新双向交互作用机制:从外在协同看,新质生产力驱动体育科技创新;从内在协同看,体育科技创新反哺... 新质生产力作为激发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其与体育科技创新双向交互驱动是必然要求。从协同性视角分析了新质生产力与体育科技创新双向交互作用机制:从外在协同看,新质生产力驱动体育科技创新;从内在协同看,体育科技创新反哺新质生产力;从空间协同看,新质生产力与体育科技创新双向交互的载体多样;从目标协同看,交互价值指向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在剖析新质生产力与体育科技创新交互驱动困境的基础上,提出具体促进路径:完善催生新质生产力的体育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推动体育科技与体育产业深度融合;优化体育科技创新的资源配置;加快体育科技创新型人才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体育科技创新 交互作用
下载PDF
基于历史唯物主义视域的新质生产力:内涵、形成条件与有效路径 被引量:119
4
作者 李政 崔慧永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9-144,共16页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不仅对东北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也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新质生产力是由于生产力构成要素的质的不断提升而呈现出来的更为先进的生产力形式。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不仅对东北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也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新质生产力是由于生产力构成要素的质的不断提升而呈现出来的更为先进的生产力形式。新质生产力在本质上属于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范畴,具有实践性、全面性、发展性的性质。新质生产力外显于生产力的构成要素上,这些构成要素质量的提升即“劳动者”素质的持续提升、劳动资料的改进与广泛应用、劳动对象的不断扩张、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管理水平的显著提升等,形成了孕育新质生产力的条件。依据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条件,新质生产力的形成路径主要有:一是通过提升教育质量、培育世界一流企业、促进产业发展以培育高质量的“劳动者”;二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提升劳动资料及科学技术这两个要素的质量;三是建设超大规模的全国统一大市场以实现劳动对象的扩展;四是加强党的领导与培育企业家精神以实现企业管理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科学技术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全国统一大市场 劳动者素质
下载PDF
论农业新质生产力 被引量:39
5
作者 罗必良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30,共12页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农业强国目标的重要突破口和核心着力点。就理论层面而言,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要素特征主要涵括新型劳动力、新型劳动工具和新型劳动对象三个方面;从基本国情来说,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目标在于生产...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农业强国目标的重要突破口和核心着力点。就理论层面而言,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要素特征主要涵括新型劳动力、新型劳动工具和新型劳动对象三个方面;从基本国情来说,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目标在于生产能力的大幅提升、生产领域的大幅拓展、生产效率的大幅提高、生产韧性的大幅增强和生产收益的大幅增加;从本质规定来说,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重点应聚焦于推动颠覆性农业技术创新、推动农业要素创新性配置、推动农业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并着力实施六大行动计划。促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应深化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理论研究,完善农业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加强高水平农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强化农业科技知识产权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 农业科技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指标构建与时空演进 被引量:236
6
作者 王珏 王荣基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2024年第1期31-47,共17页
新质生产力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对其内涵与意义的深度发掘至关重要。文章基于生产力的三大构成要件,在挖掘新质生产力长远要求原则下构建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对中国省域新质生产力发... 新质生产力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对其内涵与意义的深度发掘至关重要。文章基于生产力的三大构成要件,在挖掘新质生产力长远要求原则下构建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对中国省域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研究发现:(1)新质生产力从总体上呈增长趋势,但在南北、四大区域和五大经济带存在显著时空差异;(2)新质生产力在省域之间呈现梯度提升和发展不均衡特点;(3)分维度发现,生产资料对新质生产力提升的贡献度最高,劳动者维度的贡献最低且存在空间极化现象;(4)新质生产力具有显著的集聚效应,主要表现为低-低集聚和高-高集聚,并具有时空收敛性特征。进而提出优化人力资本结构、发挥新质生产力集聚效应和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等政策建议。本文或可加深对中国新质生产力的时空发展格局的认知,为新质生产力培育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 地区差异 时空演进 熵值法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探析 被引量:44
7
作者 文丰安 肖华健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2期13-23,共11页
新质生产力是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崭新探索,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抓手,是由粗放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必由之路。加快形成和转型新质生产力,就是抓住了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形成新质生产力是推动其他领域... 新质生产力是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崭新探索,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抓手,是由粗放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必由之路。加快形成和转型新质生产力,就是抓住了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形成新质生产力是推动其他领域现代化的源头活水,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关键一招,是数字融合和促进未来产业、新兴产业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国仍面临着数字实体融合进程受阻、整体创新能力不足、资源环境较脆弱、人口老龄化等现实困境。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以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的核心地位,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坚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坚持以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为主要阵地;全方位提高劳动者素质,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以真正实现新质生产力的跃升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和持续动力,才能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征程行稳致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 科技强国
下载PDF
保险创新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风险特征、实现路径与对策建议 被引量:3
8
作者 周雷 殷凯丽 +2 位作者 车旻昌 高敏 郭成学芷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4-106,共13页
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是新时期保险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险创新主要通过科技保险、绿色保险、数字保险和保险资金运用四条路径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且这四条路径已在宁波保险创新实验区科技攻关保险、粤港澳大湾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是新时期保险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险创新主要通过科技保险、绿色保险、数字保险和保险资金运用四条路径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且这四条路径已在宁波保险创新实验区科技攻关保险、粤港澳大湾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人保资本设立科技保险创业投资基金等实例中得到初步印证。但是,保险创新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仍存在一些制约因素,需要完善监管与支持政策,开发和丰富产品体系,探索构建“保险元宇宙”生态,优化保险资金配置结构,以期进一步推动保险业守正创新,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和强劲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保险创新 科技保险 绿色保险 保险科技 数字金融 科技创新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高校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能力审视与评价机制改革 被引量:9
9
作者 张继明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23,共9页
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为支撑,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载体,是高效能、高质量的新质态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持续发展要求高校为之提供新质性的人才和科技支持,但长期以来基于效率取向的高校评价模式束缚... 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为支撑,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载体,是高效能、高质量的新质态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持续发展要求高校为之提供新质性的人才和科技支持,但长期以来基于效率取向的高校评价模式束缚了高校的生产力和服务力。深化高校评价机制改革,构建质量取向的新评价体系,是高校解放生产力,有效参与和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必要举措。构建新的评价体系,当务之急是塑立基于“质量与贡献”的评价标准,改革政府主导的行政性评价,促进高校评价的生态化,强化高校自我评价的发展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高校评价 产科教一体化 学科交叉融合 效率与质量
下载PDF
构建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的制度框架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增刚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9-91,共13页
从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历史来看,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先进生产力的一种质态。如果说新兴生产力的发展是对人类体力劳动的替代和解放的话,那么新质生产力则是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类脑力劳动的替代和解放,因此将极大地提高社会生产力发展的... 从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历史来看,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先进生产力的一种质态。如果说新兴生产力的发展是对人类体力劳动的替代和解放的话,那么新质生产力则是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类脑力劳动的替代和解放,因此将极大地提高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是一个过程,需要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与新质产业发展协同并进、共同发力。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需要建立和完善“顶层设计—战略规划—政策支持—制度保障”的多层次制度框架。在顶层设计层面,以新型举国体制推动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在战略规划层面,从国家战略高度谋划布局,在国际竞争中抢占先机;在政策支持层面,金融支持、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相互配合、协同发力;在制度保障层面,推动教育、科技、人才等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与分配体制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 新质产业 制度框架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形成之问:结合马克思科学技术思想的再考量 被引量:2
11
作者 崔占峰 任政存 王青正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21,共11页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生产力革命的历史交汇期,习近平总书记创新性地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指明了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新质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守正创新,本质是适应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先...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生产力革命的历史交汇期,习近平总书记创新性地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指明了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新质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守正创新,本质是适应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先进生产力。“新质”来源于传统要素更新和新要素的加入两部分。马克思对科学、技术与生产之间关系的一般理解构成了其科学技术思想的主要内容,为揭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条件和机制提供了新视角。一方面,基于科学技术的强渗透性,传统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在质、量、结构和类型方面产生变化,其合力效应构成了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条件。另一方面,创新推动科技进步,不仅催化传统要素更新,还起到催生新要素出现的作用,促使生产力构成要素属性发生变化,以不断增强其对新技术的适应性,两者依赖某种互动机制引致产业更新,最终导致生产力出现“新质态”,这是新质生产力形成的一般机制。基于形成条件与机制的探讨,应从推动与新质生产力相匹配的制度创新、充分释放数据要素活力、加快构筑现代化产业体系、塑造以提升创新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等方面入手,汇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磅礴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马克思科学技术论 生产力 生产关系
下载PDF
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的实践进路:依托科技自立自强助力新质生产力形成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牧南 谢天琪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17期1-9,共9页
低空经济是中国首倡的一种新兴经济模式,也是近年中国在无人机、卫星定位、5G通信和精密导航等多个领域掌握核心技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进路呈现。受益于国家和地方政策支持以及资源投入,近两年中国低空经济得以迅速发展,产生了... 低空经济是中国首倡的一种新兴经济模式,也是近年中国在无人机、卫星定位、5G通信和精密导航等多个领域掌握核心技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进路呈现。受益于国家和地方政策支持以及资源投入,近两年中国低空经济得以迅速发展,产生了一系列有益的产业化探索和创新实践,然而,由于低空经济关联的技术领域较广,如何进行技术和专利分析目前还存在不少研究盲点;此外,针对低空经济发展可能带来的社会、环境、生态、健康和安全等维度的风险也缺乏足够的关注和应对措施,围绕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相关的政策、制度和监管体系也亟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为此,首先分析低空经济的内涵与外延,给出其明确定义,即以低空空域为主要物理空间,依托先进的移动通信、卫星定位和物联网等数字基础设施,以及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围绕低空飞行器生产制造、低空飞行和相关配套服务等新兴产业,通过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从而实现价值的创造和转化,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其次,通过政府官方网站搜集梳理中国低空经济相关政策,综合相关文献信息和政策文本,并与大语言模型GPT-4进行交互的基础上,提取和完善低空经济技术(专利)检索关键词,而后利用企查查、incoPat、壹专利等数据库采集相关数据进行系统性分析,丰富和完善相关实证研究;最后,在此基础上分析提出中国低空经济发展在核心技术研发、新兴产业布局、数据隐私和安全风险管理、空域噪声和电磁污染治理,以及国家层面政策法规标准制定等方面所面临的现实挑战和潜在的治理风险,并针对其实践进路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空经济 飞行器生产制造 产业政策 技术专利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新质生产力
下载PDF
民族地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曦辉 王贵铎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8-167,共10页
生产力理论的历史演进和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表明,科学技术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中国探索又说明新质生产力还包括“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文化要素以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自然生态要素,文化... 生产力理论的历史演进和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表明,科学技术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中国探索又说明新质生产力还包括“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文化要素以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自然生态要素,文化要素和自然生态要素也因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与经济产生互动。民族地区出于应对外部挑战以及缩小发展差距,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的需要,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必然选择。民族地区应该依托制度优势、政策优势以及地缘优势,以科技力量推动劳动资料的应用发展,以有为政府促进劳动者的素质提升,以市场需求拓展劳动对象的广度深度,为民族地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关键前提、根本保障和未来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力理论 新质生产力 民族地区 科学技术
下载PDF
引领新时代水土保持之科技前瞻 被引量:2
14
作者 姜德文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对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全面提升水土保持功能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是新时代水土保持攻坚的目标与任务。新时代水土保持科学技术支撑十分重要和紧迫...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对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全面提升水土保持功能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是新时代水土保持攻坚的目标与任务。新时代水土保持科学技术支撑十分重要和紧迫,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快科技创新和应用:区域水土流失治理减量降级目标与评价,实行水土保持率不同阈值的区域水土保持分类指导,构建水土保持功能分析指标体系,探索生态系统水土保持功能提升技术;建立水土保持重点区域空间管控制度,实施差别化管理,探索并推广不同类型农林开发活动水土保持技术措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智慧管理,水土流失风险评价与智能预警,建立绿色设计绿色施工标准,探索视频监控与跟踪管理;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技术支撑,以生态清洁小流域促进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探索水土流失治理中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提升技术,推进水土流失科学治理智慧指导与智能管理;加快水土保持碳汇研究与市场交易,建立水土保持生态损害价值评估体系,深化水土流失测报与动态监测等基础研究。以创新理论、技术、机制的新探索,全面提升水土保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服务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 科学技术 新质生产力 创新 引领
下载PDF
高水平推进金融强国建设:理论蕴意、现实问题及实现机制——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视角 被引量:5
15
作者 潘锡泉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47,共12页
高水平推进金融强国建设是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金融领域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深入阐述做好五篇大文章的重要理论蕴意,客观剖析当前发展面临的主要现实问题,并基于五篇大文章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分析,提出奋力做好五篇大文章助力... 高水平推进金融强国建设是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金融领域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深入阐述做好五篇大文章的重要理论蕴意,客观剖析当前发展面临的主要现实问题,并基于五篇大文章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分析,提出奋力做好五篇大文章助力高水平金融强国建设的实现机制。研究认为,科技金融是支撑科技强国建设的最有力保障、绿色金融是支撑美丽中国建设的最靓丽底色,普惠金融是支撑共富中国建设的最生动实践,养老金融是支撑和美中国建设的最真实写照,数字金融是支撑数字中国建设的最强大动能。基于此,本文围绕科技强国、美丽中国、共富中国、和美中国、数字中国建设目标,从做深做透科技金融大文章、做精做特绿色金融大文章、做实做细普惠金融大文章、做好做优养老金融大文章,以及做大做强数字金融大文章五个层面提出高水平推进金融强国建设的具体实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强国 科技金融 绿色金融 普惠金融 养老金融 数字金融 新质生产力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中国高校科技创新力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平 孙晓敬 曹明平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1-179,共19页
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我国经济发展时代特征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并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新质生产力是在新技术革命推动下,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为引擎,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的生产力形态,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高校作为国家创... 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我国经济发展时代特征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并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新质生产力是在新技术革命推动下,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为引擎,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的生产力形态,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但还存在着诸多不足,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的指引下,准确把握高校科技创新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优势,客观评价我国不同地区高校科技创新力发展水平,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文章采用TOPSIS法测算我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科技创新力指数,基于空间自相关理论探究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力指数的空间关联特征,运用泰尔指数分析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力指数的空间差异性,运用地理探测器原理研究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力的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研究结果发现:我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科技创新力整体还不强,创新力指数的空间分布不均衡,东部地区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空间自相关性显著,上海、江苏、广东、浙江等指数较高省份呈现“高-高”集聚特征,甘肃、海南、新疆、西藏等指数较低省份呈现“低-低”集聚特征;区域间差异明显,东部和西部地区域内差异较中部地区显著,东部地区内部差异逐渐缩小,中部地区内部差异先增大后缩小,西部地区内部差异有所增大;影响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力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人力资源、经费投入等,且区域间投入存在明显差异,中部和西部地区投入不足,同时还受区域对外开放和技术需求等因素影响;内部因素交互作用强度大于外部因素,交互作用强度较大的是教学与科研人员数、科技经费当年拨入、成果应用及科技服务项目数、R&D成果应用及科技服务项目经费当年拨入、信息化水平,且信息化水平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根据研究结论,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为指引,从创新投入、资源配置、资源共享、政产学研合作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力 高校科技创新力评价 影响因素 空间特征 TOPSIS法 空间自相关 泰尔指数 地理探测器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评估与时空格局分析——基于“先进性—发展潜力—实现水平”的三维测算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方方 涂先青 +1 位作者 杨智晨 胡星楠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6,共16页
基于新质生产力的客观存在性、动态发展性和价值创造功能,本文从生产力的先进性、发展潜力和实现水平3个维度构建地区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CRITIC-熵权法测算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指数,采用Dagum基... 基于新质生产力的客观存在性、动态发展性和价值创造功能,本文从生产力的先进性、发展潜力和实现水平3个维度构建地区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CRITIC-熵权法测算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指数,采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标准差椭圆与重心迁移模型、Markov链分析等方法刻画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时空格局,结果表明:在样本期内,各地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持续提高,但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先缩小(2012—2016年)后扩大(2016—2021年),地区差异及其变化主要来源于东、中、西三大区域之间;三大区域间的差异,东部与西部最大,东部与中部次之,中部与西部最小;区域内各省份间的差异,东部最大,西部次之,中部最小;新质生产力空间分布重心位于河南省内,并先向西(2012—2017年)后向南(2017—2022年)移动;新质生产力在空间上趋于集中分布(标准差椭圆面积减小);各省份新质生产力的相对发展水平较为稳定,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和“俱乐部收敛”趋势;地区新质生产力相对发展水平的变化受到邻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各地新质生产力发展和地区间的相互影响共同推动新质生产力空间格局的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 全要素生产率 劳动者 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
下载PDF
我国新质生产力的赋能逻辑——市场有效与政府有为 被引量:1
18
作者 谢地 钟玲玲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13,共11页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大国竞争不断升级,发达经济体纷纷加大了产业政策实施力度,旨在促进前沿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发展,抢占制高点。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发...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大国竞争不断升级,发达经济体纷纷加大了产业政策实施力度,旨在促进前沿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发展,抢占制高点。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断。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构建与之相匹配的新型生产关系,进一步推动制度、体制、机制系统集成式改革,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政府和市场赋能新质生产力不可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如何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种力量不断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亟须系统性研究。鉴于此,本文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3个方面来阐释市场有效与政府有为共同为新质生产力赋能的内在逻辑,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有为政府 有效市场 赋能逻辑 新型举国体制 科技自立自强 新型生产关系 体制机制改革
下载PDF
面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科技创新治理:理论框架、实践特征与风险应对
19
作者 王倩倩 陈强 +1 位作者 荣俊美 邢窈窈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1,共10页
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在于完善我国科技创新治理体系。新发展背景下,更应深刻认识面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科技创新治理框架及特征。从治理原则、治理主体、治理客体、治理逻辑、治理目标、能力体现、动能所在构建出我国科技创新治理理论框... 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在于完善我国科技创新治理体系。新发展背景下,更应深刻认识面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科技创新治理框架及特征。从治理原则、治理主体、治理客体、治理逻辑、治理目标、能力体现、动能所在构建出我国科技创新治理理论框架;从需求牵引、实现路径、创新风险、多元目标、价值导向、参与模式给出我国科技创新治理特征。此外,进一步从科技产业、市场制度、国际格局、创新过程、风险管控等方面理清我国科技创新治理的实践特征,研究发现可从韧性、张力、活力、弹性四个方面给出完善我国科技创新治理体系的具体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治理 理论框架 实践特征 风险应对
下载PDF
科技金融风口下投贷联动机制创新研究
20
作者 黄绍军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61,共11页
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并将科技金融列为五篇大文章之首。作为一种创新性金融服务模式,投贷联动机制深度融合了股权与银行贷款,与科技金融的属性高度契合。本文在分析投贷联动机制内涵、特点及类... 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并将科技金融列为五篇大文章之首。作为一种创新性金融服务模式,投贷联动机制深度融合了股权与银行贷款,与科技金融的属性高度契合。本文在分析投贷联动机制内涵、特点及类型的基础上,回顾了我国投贷联动机制的发展历程,剖析了当前我国投贷联动机制面临的发展困境,包括现有法律法规与政策的束缚、投贷双方联动机制的不完善、传统风险管理模式与目标客户的不匹配、股权投资机构发展缓慢及复合型科技金融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为此,政府、投贷联动参与主体等各方需要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共同推动投贷联动机制发展,以进一步做好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金融 投贷联动 股权投资 金融创新 科技创新 科技型中小企业 新质生产力 金融强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