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ivated land use functions and land rental behavior of rural households:empirical evidence from different dominant functional regions in central China 被引量:4
1
作者 Yayun Wang Yinying Cai 《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7年第3期262-272,共11页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ultivated land use functions and the land rental decisions of rural households in three Dominant Functional Zones of Hubei, China.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41.10% of ...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ultivated land use functions and the land rental decisions of rural households in three Dominant Functional Zones of Hubei, China.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41.10% of the rural households in the study areas participated in the land rental market. The land rental market in the Key Development Zone has both a higher participation rate and land rent;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Zone has a higher participation rate but a lower land rent; and the land rental market in the Key Ecological Zone is underdeveloped. The difference in regional function and economic level leads to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spatial variation of the cultivated land use multifunction. Overall, the cultivated land function of rural households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ir land transfer behavior. The higher the Functions of Economic Contribution, Food Production, and Pension & Employment, the more willing the rural households are to rent in the land, while the higher the Function of Inheritance and Retainment of the cultivated land use, the more likely the peasants are to retain their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 Furthermore,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Key Development Zone than in the Key Ecological Z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家庭 地租 栽培 主导功能 实验证据 行为 华中 土地
下载PDF
快速城市化地区耕地功能性流失测度评价与实证分析
2
作者 施釉超 金晓斌 +2 位作者 罗秀丽 梁坤宇 周寅康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3-453,共11页
[目的]揭示快速城市化发展下耕地功能性流失现象的阶段性特征,探讨流失类型和流失等级的时空格局与管控策略,为优化区域耕地保护、保障粮食安全提供思路借鉴。[方法]基于快速城市化地区耕地功能性流失的类型特征解析,从“用途—产能—... [目的]揭示快速城市化发展下耕地功能性流失现象的阶段性特征,探讨流失类型和流失等级的时空格局与管控策略,为优化区域耕地保护、保障粮食安全提供思路借鉴。[方法]基于快速城市化地区耕地功能性流失的类型特征解析,从“用途—产能—储量”三维视角构建其综合测度体系,监测耕地功能的流失程度并预测流失风险,进一步针对各级流失区域提出管控策略,以江苏省江阴市为研究区开展了实证研究。[结果](1)统筹考虑耕地功能流失的阶段性特征,以此划分耕地功能性流失的主要类型,探索定量表征快速城市化进程下耕地功能性流失程度和风险的方法,对缓解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冲突具有重要理论支撑。(2)江阴市用途流失维中种植非粮食作物面积占比最大,共涉及267个村;产能流失维涉及的村域较少,仅59个村;储量流失中,中低风险类型区涉及的村域较多且数量相当,分别为104个村和115个村。(3)基于综合评价体系,江阴市村域中二级流失占比最大(71.17%),在未来发展中需对不同流失程度实施完善农业建设、优化农业空间布局、加强流失风险监测等差异化治理策略。[结论]耕地功能性流失现象在发生时间、受干扰因素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存在阶段性特征,其时空格局在分维和综合维度上各具差异,因地施策可为促进区域耕地保护与利用,完善耕地功能风险监测与预警,进而优化国土空间合理布局等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功能性流失 多维测度 城市化 江阴市
下载PDF
2000—2020年河西走廊国土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3
作者 薄立明 尹力 +2 位作者 魏伟 赵浪 夏俊楠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85-897,共13页
河西走廊是我国人类活动最密集的干旱地区,明晰河西走廊国土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驱动机制有助于缓解地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矛盾。采用空间转换矩阵、景观格局指数、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等方法,从“量变”“形变”2个维度定量研究2000—202... 河西走廊是我国人类活动最密集的干旱地区,明晰河西走廊国土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驱动机制有助于缓解地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矛盾。采用空间转换矩阵、景观格局指数、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等方法,从“量变”“形变”2个维度定量研究2000—2020年河西走廊国土空间格局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1)河西走廊城镇空间、农业空间以及其他生态空间持续扩张,绿色生态空间剧烈减少了2758.87 km^(2),国土空间开发程度不断提高的同时生态保护效果尚不显著。(2)国土空间主导转换类型是生态空间内部“荒漠-绿地”交互演变,不同主体功能区中交叉转换规模差异显著。伴随国土空间交叉转换,其景观格局呈现出破碎化、分散化、复杂化演变特征。(3)河西走廊国土空间格局演变受到多维度影响因子驱动,其中“量变”过程受到的驱动作用包括国家政策指引、自然地理支撑、交通区位约束和社会经济催化,而“形变”则是以自然地理为基础,在交通区位和社会经济的影响下进一步发生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三区空间 土地荒漠化 耕地扩张 河西走廊
下载PDF
多功能权衡与协同下的南宁市耕地利用转型研究
4
作者 韦燕飞 祝文婷 +1 位作者 黄广能 童新华 《自然资源情报》 2024年第1期31-37,共7页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更好地引导耕地利用转型,本文通过引用土地系统功能度模型对权衡协同关系进行分析,利用灰色关联度法找出耕地转型的影响因素,探究耕地隐性变化形态的多功能权衡协同的相互作用,分析了耕地转型...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更好地引导耕地利用转型,本文通过引用土地系统功能度模型对权衡协同关系进行分析,利用灰色关联度法找出耕地转型的影响因素,探究耕地隐性变化形态的多功能权衡协同的相互作用,分析了耕地转型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一是南宁市2010—2019年耕地多功能呈现不同变化趋势。二是根据功能层次性,将南宁市2010—2019年耕地的多功能相互作用结果划分为3个阶段。三是耕地各个功能之间的相互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转变,由权衡关系与协同关系持平转变到以协同关系为主,再到权衡关系与协同关系整体转为相互促进关系的过程。四是耕地转型影响因素关联性随时间变化而不同。因此,根据耕地隐性变化形态的多功能权衡与协同关系的变化,可以测算出耕地利用转型,这将为耕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功能权衡 协同分析 耕地利用转型
下载PDF
面向多元主体需求的耕地质量体系新认知 被引量:10
5
作者 杜国明 闫佳秋 +1 位作者 张娜 徐新良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2-222,共11页
在耕地需求更趋多样化的背景下,深刻认识耕地质量内涵及体系构成,是推进耕地质量理论研究、制定耕地质量评价标准、实施区域耕地质量监测的基础。该文基于质量管理理论,在分析耕地的性状与功能、耕地利用的多元主体及多样化需求基础上,... 在耕地需求更趋多样化的背景下,深刻认识耕地质量内涵及体系构成,是推进耕地质量理论研究、制定耕地质量评价标准、实施区域耕地质量监测的基础。该文基于质量管理理论,在分析耕地的性状与功能、耕地利用的多元主体及多样化需求基础上,探讨了耕地质量体系、特点及表达方式,旨在完善耕地质量理论研究。结果表明:1)耕地作为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展现为类型、空间、工程、管理等多个方面性状,具有生产、资产、生态和社会功能。2)耕地利用的主体可以划分为耕地经营主体、物权主体和管理主体,对耕地的需求可分为生产、资产、生态和社会需求,各类主体围绕耕地及其利用相互分工,同时又互相博弈,使得耕地利用多元主体的需求更趋多样化。3)耕地质量是耕地自身各种性状与功能满足多元耕地利用多元主体需求的程度,可以划分为地力质量、设施质量、空间质量、生态质量、美学与文化质量。4)耕地质量是人们根据一定标准对耕地及其利用进行调查和监测后做出的定量评价,具有以下特点:客观现实与主观行为的融合、质量体系与指标体系的契合、空间格局与耕地过程的耦合、观测尺度与本征尺度的调合、变量场与类型域的结合。5)耕地质量是对耕地某方面的质的有量纲量(绝对量)或无量纲量(相对量)表达。该研究可为耕地质量理论研究和质量管理相关工作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 需求 评价 耕地质量 类型
下载PDF
非耕农用地耕种功能恢复适宜性评价模型构建 被引量:4
6
作者 董秀茹 王迪 刘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26-235,共10页
恢复非耕农用地耕种功能是落实耕地“进出平衡”政策的基础和保障耕地动态平衡的重要内容。科学确定非耕农用地耕种功能恢复适宜性等级是合理安排恢复工作进行的依据。该研究运用文献借鉴法、熵权法、限制性因子评价法、加权指数和法等... 恢复非耕农用地耕种功能是落实耕地“进出平衡”政策的基础和保障耕地动态平衡的重要内容。科学确定非耕农用地耕种功能恢复适宜性等级是合理安排恢复工作进行的依据。该研究运用文献借鉴法、熵权法、限制性因子评价法、加权指数和法等方法,从生产、生态、经济3个维度构建了包含12项评价指标的非耕农用地耕种功能恢复适宜性评价模型,并选取沈阳市康平县借助ArcGIS软件完成对非耕农用地耕种功能恢复适宜性的评价过程。结果表明:康平县内生产、生态、经济3个方面的恢复适宜性情况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非耕农用地耕种功能恢复适宜区域综合评价分值较为集聚,范围为[1.951,3.201],不适宜区域赋值为0;康平县非耕农用地耕种功能恢复适宜性等级划分为高度适宜、中度适宜、低度适宜、勉强适宜及不适宜;各个行政区非耕农用地耕种功能恢复适宜性平均水平都达到了低度适宜及以上等级;低度适宜及以上等级的非耕农用地面积占比为67.68%,大多为其他林地与乔木林地,恢复难度较小;在所有等级中,勉强适宜的非耕农用地面积占比最多,为32.30%,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其他林地、乔木林地与果园,恢复难度较大;不适宜这一等级最少,全部为坡度大于25°的其他林地。研究结果可为未来非耕农用地耕种功能的实际恢复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模型 耕地 适宜性评价 非粮化 非耕农用地 耕种功能 沈阳市
下载PDF
安徽省耕地多功能耦合协调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研究
7
作者 余庆年 李巧珍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23年第6期39-51,共13页
本文以安徽省为研究区域,构建耕地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灰色关联度模型,对安徽省16个地级市耕地多功能的时空演变特征、耦合协调度及其驱动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2010—2020年期间,安徽省耕地生产、社会、... 本文以安徽省为研究区域,构建耕地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灰色关联度模型,对安徽省16个地级市耕地多功能的时空演变特征、耦合协调度及其驱动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2010—2020年期间,安徽省耕地生产、社会、生态功能存在区域差异,并且耕地生产、生态功能总体呈现增强趋势,耕地社会功能总体呈现减弱趋势;(2)2010—2020年期间安徽省耦合协调度水平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发展态势,但下降幅度较小,总体处于协调水平,耕地“生产—社会—生态”功能总体趋于协调发展;(3)安徽省耕地多功能耦合协调度受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乡村从业人员数、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第二产业产值比重、规模以上工企业个数、人口城镇化率和城镇道路面积的影响较大,但自2015年起主要驱动因素逐渐从农民生活水平、农业发展水平过渡到工业发展水平。研究结果可为提高耕地利用综合效益、促进耕地优化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多功能 耦合协调度 灰色关联法 安徽省
下载PDF
耕地行政保护的功能检视、规范反思与正当性建构 被引量:3
8
作者 李玲玲 高浩然 《中国土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29,共10页
研究目的:破解当下耕地行政保护“价值—规范”“需求—功能”的偏离问题,以实现耕地行政保护的正当性,为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耕地保护转型提供理论补足。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价值分析法。研究结果:一方面,在功能主义“需求—功能”视角... 研究目的:破解当下耕地行政保护“价值—规范”“需求—功能”的偏离问题,以实现耕地行政保护的正当性,为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耕地保护转型提供理论补足。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价值分析法。研究结果:一方面,在功能主义“需求—功能”视角下,现有的《耕地保护法(草案)》等规范性文件无法满足耕地行政保护处罚、救济、公益等需求;另一方面,在规范主义“价值—规范”视角下,囿于整体性价值割裂、兼容性价值不足、防御性价值脆弱的局限,耕地行政保护价值基础缺失。研究结论:应当以“规范”为体,对耕地行政保护的价值基础在“功能为用”的导向下进行处罚、救济、公益等功能的拆解,以此具体实现《耕地保护法》主体构建、法规承继、责任细分的改造以及《土地管理法》等法规续造的规范协同,在协同后展开明确处罚范围、赋予耕地保护检察建议以强制力等保护措施,实现耕地行政保护的正当性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 正当性 价值拆解 规范主义 功能主义
下载PDF
基于耕地“三生”功能的耕地生态供需差异研究——以吉林省辽河流域为例
9
作者 王盼盼 高佳 王玥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47-355,共9页
[目的]探究耕地生态供需差异特征,为有效保障耕地生态功能的持续供给,维护区域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吉林省辽河流域为例,基于耕地“三生”功能,综合耕地生产性足迹、生活性足迹和生态性足迹,改进生态足迹模型,明确... [目的]探究耕地生态供需差异特征,为有效保障耕地生态功能的持续供给,维护区域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吉林省辽河流域为例,基于耕地“三生”功能,综合耕地生产性足迹、生活性足迹和生态性足迹,改进生态足迹模型,明确研究区耕地生态供需差异。[结果]①辽河流域耕地生产性足迹、生活性足迹和生态性足迹差异较大,其中,耕地生活性足迹最大,生态性足迹最小。②辽河流域耕地利用处于显著的生态盈余状态,整体表现为“县(市)盈余,区赤字”的特征,造成耕地生态赤字的原因为耕地的生产性赤字。③辽河流域耕地生态供需状况在空间上具有显著的不平衡性,整体呈“北盈南亏,梯次递进”的空间分异特征。[结论]构建基于耕地“三生”功能的生态足迹模型,能够更加全面地探索耕地生态供需情况。基于耕地的多功能,人类对耕地资源的占用与消耗差异显著。流域耕地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应充分考虑其空间差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生态供需 生态足迹 耕地“三生”功能 辽河流域 吉林省
下载PDF
河北省耕地功能供需转型时空演变及利用分区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磊 胡浩 +2 位作者 尹士 杨静园 马立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03-412,共10页
[目的]以河北省县域为研究单元,测算耕地多功能供需转型的幅度与速度,探寻耕地多功能利用的优化路径。[方法]基于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及社会经济数据,采用价值量法测算2000年、2010年、2018年各单元耕地功能供需水平,利用四象限模型实现河... [目的]以河北省县域为研究单元,测算耕地多功能供需转型的幅度与速度,探寻耕地多功能利用的优化路径。[方法]基于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及社会经济数据,采用价值量法测算2000年、2010年、2018年各单元耕地功能供需水平,利用四象限模型实现河北省县域耕地利用分区。[结果]研究期内,河北省绝大部分县域耕地功能供给量和需求量增加,耕地功能供给量分布为东高西低;耕地功能需求量集中分布于环京津的沧州市、廊坊市和唐山市。河北省耕地功能供给转型幅度高值区为承德市、秦皇岛市和唐山市,耕地功能需求转型幅度高值区为京津周边的沧州市、廊坊市和唐山市;河北省大多县域耕地功能供需转型速度逐步提升,从空间分布看承德市耕地功能供给转型速度快,廊坊市和唐山市耕地功能需求转型速度快。[结论]河北省耕地功能供需匹配由盈余转为赤字,耕地利用分区研究为高供给高需求、高供给低需求、低供给高需求和低供给低需求4类耕地功能区提供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功能供需 耕地利用转型 分区调控
下载PDF
基于隶属度函数和主成分分析的耕地土壤肥力评价 被引量:5
11
作者 姜冰 王松涛 +3 位作者 孙增兵 张海瑞 王建 刘阳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2期22-27,共6页
以山东省高密市为研究区域,研究该区内耕地土壤肥力状况,摸清土壤肥力状况空间分布,通过对表层土壤进行网格化采样和分析测试,取得了土壤pH、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8项肥力指标,基于模糊数学隶属度函数模... 以山东省高密市为研究区域,研究该区内耕地土壤肥力状况,摸清土壤肥力状况空间分布,通过对表层土壤进行网格化采样和分析测试,取得了土壤pH、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8项肥力指标,基于模糊数学隶属度函数模型确定各指标隶属值,通过主成分分析确定各指标权重,结合隶属值和权重,计算土壤肥力综合指数,并进行插值绘图。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以碱性为主,样本数占比37.77%,其次为中性,样本数占比29.52%。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以较缺乏为主,全氮、全钾以中等为主,全磷、有效磷以丰富为主。有机质和全氮的隶属值显著低于其他指标,是耕地土壤肥力的主要限制因子。全氮的权重值最大,对土壤肥力的贡献最大,碱解氮的权重值最小,对土壤肥力的贡献也最小。研究区耕地土壤肥力综合指数空间分布以中等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隶属度函数 主成分分析 土壤肥力综合指数 肥力评价
下载PDF
中国耕地利用转型研究:热点与前沿
12
作者 谭智元 黄玉莉 +3 位作者 曹银贵 海锋 李征远 叶宗达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00-1414,共15页
为厘清中国耕地利用转型的研究热点和阶段性研究前沿,以CNKI文献为基础数据来源,采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结合VOSviewer和CiteSpace两款可视化软件,定量分析2000—2022年发表的相关文献。结果表明:中国耕地利用转型研究成果发文量随时... 为厘清中国耕地利用转型的研究热点和阶段性研究前沿,以CNKI文献为基础数据来源,采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结合VOSviewer和CiteSpace两款可视化软件,定量分析2000—2022年发表的相关文献。结果表明:中国耕地利用转型研究成果发文量随时间推移出现2个不同增速的发展阶段;中国耕地利用转型研究除对相关概念的深入阐述外,形态特征、驱动机制、转型途径等主题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中国耕地利用转型经历了3个阶段,即相关基本概念及内涵的引入和界定、粮食安全背景下的耕地利用转型研究、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耕地利用转型研究。研究表明:转型形态特征方面,耕地利用隐性转型研究相对匮乏,对耕地利用显性转型或隐性转型的单一视角研究较多;驱动机制方面,自然、经济、社会是分析耕地转型驱动机制的3个主要层面;转型途径方面,耕地功能形态的诊断是当前耕地利用转型的研究热点,构建耕地功能度量指标体系是当前耕地利用转型途径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转型 阶段性前沿 形态转型 功能转型 VOSviewer CITESPACE
下载PDF
长春市九台区耕地多功能评价及整治分区研究
13
作者 李莹雪 刘兆顺 +2 位作者 孙玲 李想 王唯宇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2-144,共13页
为进一步综合评价九台区耕地质量,科学合理地划分耕地整治分区,从生产功能、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三方面构建耕地多功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FAHP-Entropy赋权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利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了耕地多功能提升潜力并划分... 为进一步综合评价九台区耕地质量,科学合理地划分耕地整治分区,从生产功能、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三方面构建耕地多功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FAHP-Entropy赋权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利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了耕地多功能提升潜力并划分了整治分区.结果表明:(1)评价单元的尺度变化对耕地多功能评价及空间分析有一定影响,以行政村为评价单元更能反映耕地内部的细微差异.(2)九台区西部的地形较东部更适宜耕作,因此西部地区耕地多功能分值高而提升潜力小,东部地区的耕地破碎化严重,多功能分值低,有很大的整治潜力.(3)九台区耕地受景观功能限制较大,可以将研究区划分为重点整治区、远期整治区和耕地保护区3个耕地整治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多功能评价 改进FAHP-Entropy赋权法 空间自相关 整治分区 长春市九台区
下载PDF
The contribution of cultivated land occupation by construction to China's economic growth 被引量:6
14
作者 YANG Ke CHEN Baiming +1 位作者 DU Hongliang TANG Xiumei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1年第5期897-908,共12页
The paper applies Cobb-Douglas Production Function and Solow-Swan Model to constructing the calculation model of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cultivated land occupation by construction (CLOC) to China's economic growth... The paper applies Cobb-Douglas Production Function and Solow-Swan Model to constructing the calculation model of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cultivated land occupation by construction (CLOC) to China's economic growth,and analyzes the contribution change of CLOC to China's economic growth qualitatively and quantitatively.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1) From 1989 to 2007,the contribution rates of capital,labor,and CLOC to China's economic growth were 45.76%,8.47%,and 6.19% respectively.2) From the period 1989-1996 to the period 1997-2007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CLOC to China's economic growth increased from 5.40% to 5.87%.The degree of contribution was enhanced significantly.3) The contribution of CLOC to China's economic growth had a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 that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eastern coastal regions was the highest,that of central regions came second,and that of western regions the lowest.The paper indicates that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contribution of CLOC to China's economic growth,some relevant economic and administrative measures might be taken,and land might be used intensively and economically to increase land economic density.The cost of promoting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growth might be reduced as much as possible to achieve higher GDP growth and lower land resource consump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ltivated land occupation by construction economic growth CONTRIBUTION production function
原文传递
湖南省武陵山片区耕地多功能的时空演变及分区优化
15
作者 向慧 周春梅 +1 位作者 彭保发 付冬暇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14-722,共9页
利用耕地功能指数、功能优势指数等分析2010—2020年湖南省武陵山片区耕地多功能的时空演变趋势,探讨功能视角的片区耕地分区优化措施。结果表明:耕地功能时间演变存在差异,总体持续增长,文化、生产、生态安全、社会保障功能的变化率依... 利用耕地功能指数、功能优势指数等分析2010—2020年湖南省武陵山片区耕地多功能的时空演变趋势,探讨功能视角的片区耕地分区优化措施。结果表明:耕地功能时间演变存在差异,总体持续增长,文化、生产、生态安全、社会保障功能的变化率依次降低;耕地功能呈现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总功能由2010年的东高西低、北高南低演变为2020年的4个高值中心;生产功能由北低南高演变为高值集中于东部;社会保障功能由东高西低演变为高值局部凸出、中等值普遍分布;生态安全功能由四周高、中间低演变为极高值三足鼎立,文化功能由北高南低演变为极高值和高值贯穿全域。将研究区划分为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生产、文化和生活–生态功能优势区等5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功能 文化功能 时空演变 分区优化 湖南省武陵山片区
下载PDF
耕地多功能评价研究
16
作者 王潓琳 刘新平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3期125-129,共5页
耕地功能在人们需求多样化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驱动下已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开展耕地多功能评价不仅能够帮助公众树立耕地多功能价值观,还可以因地制宜提高耕地综合效益。通过研读耕地多功能评价的相关文献,认为耕地多功能源自于农业多功... 耕地功能在人们需求多样化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驱动下已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开展耕地多功能评价不仅能够帮助公众树立耕地多功能价值观,还可以因地制宜提高耕地综合效益。通过研读耕地多功能评价的相关文献,认为耕地多功能源自于农业多功能,耕地多功能评价整体呈现出由“单一评价”向“综合研究”的趋势,具体表现在耕地多功能化、数据多源化、方法集成化、分析多维化。基于此,讨论了耕地多功能评价存在的不足,并分析了耕地多功能评价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功能 多功能评价 研究综述
下载PDF
生态文明背景下耕地高效保护路径探析——以贵州省铜仁市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付弘流 杨荣和 杨惠 《自然资源情报》 2023年第4期51-56,共6页
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基础。近年来,耕地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要求越来越严格。如今,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生态文明新时代,正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耕地的高效保护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本文以铜仁市为研究... 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基础。近年来,耕地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要求越来越严格。如今,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生态文明新时代,正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耕地的高效保护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本文以铜仁市为研究对象,介绍了铜仁市耕地资源的基本情况,分析了铜仁市耕地保护面临的问题,并从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定位、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严格落实耕地用途管制制度、积极开展耕地后备资源挖掘、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抓好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以及加大耕地保护政策宣传力度7个方面,对铜仁市耕地高效保护的路径进行了探析,为探索生态文明背景下的耕地高效保护路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 生态文明 主体功能区 新型城镇化 用途管制 村庄规划
下载PDF
县域尺度下苏北耕地多功能权衡与协同关系及分区调控研究
18
作者 付永虎 耿灿 +4 位作者 刘俊青 郭赟 赵彬玉 蒲嘉霖 朱敏杰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2-172,共11页
耕地多功能价值评估与权衡协同关系研究对于指导耕地可持续利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江苏省东海县为例,综合运用多功能价值体系、SPSS偏相关工具、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探究耕地多功能之间的权衡与协同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 耕地多功能价值评估与权衡协同关系研究对于指导耕地可持续利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江苏省东海县为例,综合运用多功能价值体系、SPSS偏相关工具、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探究耕地多功能之间的权衡与协同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区调控研究。结果表明东海县生产经济功能、社会保障功能与生态保护功能之间存在梯度化分布态势,生产经济功能为主导,其次为社会保障功能,生态保护功能价值最低。研究区耕地多功能间存在着协同关系,协同关系由强到弱依次为:生产经济功能与生态保护功能(0.523)>生产经济功能与社会保障功能(0.456)>生态保护功能与社会保障功能(0.138)。空间上,研究区19个乡镇(街道)耕地3类功能的两两功能间以空间独立关系为主,处于权衡或协同关系的乡镇数量较少,且较为离散。根据上述研究成果,通过聚类分析将研究区划分为Ⅰ类、Ⅱ类、Ⅲ类、Ⅳ类4种类型区,针对不同类型区域提出了差异化的耕地发展与保护策略。研究结果可为提升耕地资源的综合竞争力、指导粮食生产功能区乡村规划及实现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目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多功能 权衡与协同 时空变化 东海县
下载PDF
不同尺度下耕地利用转型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9
作者 彭洪兵 钱招东 桑新春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10期240-246,F0003,共8页
基于功能形态、空间形态两种视角对耕地利用转型进行测度,描述2000—2018年鄂西贫困地区耕地利用转型特征,并以区域、县域两种研究尺度从不同角度解释耕地利用转型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耕地利用转型可以看作耕地利用形态在... 基于功能形态、空间形态两种视角对耕地利用转型进行测度,描述2000—2018年鄂西贫困地区耕地利用转型特征,并以区域、县域两种研究尺度从不同角度解释耕地利用转型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耕地利用转型可以看作耕地利用形态在时间序列上的断点型变化;耕地利用转型对地区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伴随经济发展,影响作用在逐步降低;耕地利用转型对鄂西地区经济发展存在促进作用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限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转型 经济发展 功能形态 空间形态 鄂西
下载PDF
耕地多功能的层次性及其多功能保护 被引量:141
20
作者 姜广辉 张凤荣 +2 位作者 孔祥斌 赵华甫 周丁扬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2-47,共6页
研究目的:分析耕地功能的层次性及其与加强耕地保护的关系,提出促进耕地多功能保护的途径。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与定性分析法。研究结果:耕地多功能具有层次性,可以分为基本功能和衍生功能,并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和利益相关者相耦合。可... 研究目的:分析耕地功能的层次性及其与加强耕地保护的关系,提出促进耕地多功能保护的途径。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与定性分析法。研究结果:耕地多功能具有层次性,可以分为基本功能和衍生功能,并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和利益相关者相耦合。可通过耕地多功能的工程设计、布局优化以及建立耕地保护利益平衡机制等方法提升和显化耕地多功能价值。研究结论:未来的耕地保护工作可以耕地多功能的层次性为指导,依据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不断提升和显化耕地多功能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耕地 多功能保护 层次性 多功能显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