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R、PR、PCNA、C-CrbB-2在子宫肌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
作者 丁佩芳 程忠平 蒋允凯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03年第3期137-140,共4页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及癌基因 (C CrbB 2 )在子宫肌瘤中的表达以及与子宫肌瘤生长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 5 0例子宫肌瘤内ER、PR、PCNA及C CrbB 2表达的阳性率 ,并根据肌瘤...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及癌基因 (C CrbB 2 )在子宫肌瘤中的表达以及与子宫肌瘤生长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 5 0例子宫肌瘤内ER、PR、PCNA及C CrbB 2表达的阳性率 ,并根据肌瘤的发病病程、临床症状、肌瘤的直径、数量以及不同的月经周期 (卵泡期和黄体期 )进行分组研究。结果 肌瘤内ER、PR表达的阳性率与肌瘤直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卵泡期肌瘤内的ER表达的阳性率高于黄体期 (P <0 .0 5 )。而PCNA及C CrbB 2表达的阳性率与肌瘤无关系。结论 子宫肌瘤的生长、发展与肌瘤内ER、PR含量的水平密切相关 ,而与细胞分裂增殖的关系不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增殖细胞核抗原 C-CrbB-2 免疫组化法
下载PDF
子宫肌瘤中IGF-1受体的变化及其与雌、孕激素受体、PCNA和Bcl-2的关系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桂玲 归绥琪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44-147,共4页
目的观察人子宫肌瘤及周围正常子宫平滑肌组织中IGF-1受体、雌、孕激素受体、PCNA及Bcl-2含量的区别,并分析其相互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子宫肌瘤及正常子宫平滑肌组织中IGF-1受体、雌、孕激素受体、PCNA及Bcl-2含量,并对其进... 目的观察人子宫肌瘤及周围正常子宫平滑肌组织中IGF-1受体、雌、孕激素受体、PCNA及Bcl-2含量的区别,并分析其相互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子宫肌瘤及正常子宫平滑肌组织中IGF-1受体、雌、孕激素受体、PCNA及Bcl-2含量,并对其进行图像分析;用SPSS 11统计分析软件对其进行统计及相关性分析。结果子宫肌瘤组织中IGF-1受体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平滑肌组织中含量,且与雌、孕激素受体、PCNA及Bcl-2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甾体激素可能通过调节生长因子IGF-1受体含量,调节与细胞增殖相关蛋白的表达以及抑制细胞凋亡等机制,来参与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IGF-1受体 孕激素受体 增殖细胞核抗原 BCL-2
下载PDF
c-erbB-2、p53、PCNA、ER、PR及TopoⅡ在乳腺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张琼 朱玉兆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5期447-450,共4页
目的:探讨c-erbB-2、p53、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 lear antigen,PCNA)和DNA拓扑异构酶Ⅱ(DNAtopoisom eraseⅡ,TopoⅡ)及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在乳腺癌的表达和临... 目的:探讨c-erbB-2、p53、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 lear antigen,PCNA)和DNA拓扑异构酶Ⅱ(DNAtopoisom eraseⅡ,TopoⅡ)及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在乳腺癌的表达和临床病理关系。方法:89例乳腺癌石蜡切片标本免疫组化EnV ision法染色。结果:c-erbB-2、p53、TopoⅡ和PCNA在乳腺癌的阳性率分别为64.04%、29.21%、55.06%和59.55%,其中c-erbB-2、PCNA在淋巴结有无转移之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CNA的表达与乳腺浸润性癌的关系密切。而TopoⅡ在淋巴结转移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rbB-2、PCNA可以作为判断乳腺癌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TopoⅡ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可作为指导乳腺癌化疗的重要指标和判断乳腺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c—erbB-2 P53 增殖细胞核抗原 DNA拓扑异构酶Ⅱ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下载PDF
P53和PCNA蛋白表达对子宫颈癌前病变恶变潜能预测的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郭玉霞 宋建明 王军侠 《齐鲁医学杂志》 2005年第1期66-67,共2页
①目的 研究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在子宫颈癌及其相关癌前病变转归过程中的意义。②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子宫颈炎、子宫颈上皮瘤样病变(CIN)和子宫颈癌组织中P53 和PCNA表达。③结果 子宫颈炎、CIN和子... ①目的 研究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在子宫颈癌及其相关癌前病变转归过程中的意义。②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子宫颈炎、子宫颈上皮瘤样病变(CIN)和子宫颈癌组织中P53 和PCNA表达。③结果 子宫颈炎、CIN和子宫颈癌组织P53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0%、31.6%、40.0%,PC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0.9%、78.9%和95.0%。P53和PCNA在CIN和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有高于宫颈炎组织的趋势,且随肿瘤组织学分级的增高,表达阳性率和强度明显增高。④结论 P53 蛋白表达出现在肿瘤发展为恶性之前,其表达强度与CIN分级和子宫颈癌分化程度有关,可用于癌前病变的恶变潜能及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癌 宫颈上皮瘤样病变 宫颈炎 蛋白质 P53 增殖细胞核抗原
下载PDF
子宫肌瘤与孕激素及细胞凋亡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周梅 文惠方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3年第1期57-59,共4页
目的 通过检测孕激素受体 (PR)、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凋亡抑制基因Bcl- 2蛋白在子宫肌瘤组织中的表达 ,探讨子宫肌瘤的发生与孕激素及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30例子宫肌瘤及其邻近肌层组织中PR、PCNA、Bcl - ... 目的 通过检测孕激素受体 (PR)、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凋亡抑制基因Bcl- 2蛋白在子宫肌瘤组织中的表达 ,探讨子宫肌瘤的发生与孕激素及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30例子宫肌瘤及其邻近肌层组织中PR、PCNA、Bcl - 2的表达。结果 PR、PCNA、Bcl- 2在子宫肌瘤细胞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邻近肌层 (P <0 0 5 ,P <0 0 5 ,P <0 0 0 1)。PR的表达与PCNA、Bcl- 2的表达均呈正相关。结论 子宫肌瘤是卵巢性激素依赖性肿瘤。孕激素是促进子宫肌瘤生长的重要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 PCNA BCL-2 子宫肌瘤 细胞凋亡
下载PDF
ER、PR、PCN及c-erbB-2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与分化水平的关系
6
作者 易建华 尹华 +1 位作者 杜兴贵 朱礼国 《郧阳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研究女性激素、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原癌基因c-erbB-2蛋白在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和子宫内膜腺癌发病中的作用及对癌细胞分化的影响,为临床内分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手术切除和诊... 目的:研究女性激素、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原癌基因c-erbB-2蛋白在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和子宫内膜腺癌发病中的作用及对癌细胞分化的影响,为临床内分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手术切除和诊刮的37例子宫内膜腺癌和20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标本进行ER、PR、PCNA和c-erbB-2含量检测。并结合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类型进行分析。结果:内膜腺癌组织中ER、PR的含量低于增生过长内膜组织(P<0.01),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和分化有关。PCNA和c-erbB-2在内膜腺癌中的含量显著高于增生过长内膜组织(P<0.01),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与ER、PR的含量无明显相关性。结论:ER在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和内膜腺癌的发病中起主要作用,PCNA和c-erbB-2的过表达可能与细胞的异常生长和分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雌激素 孕酮 原癌基因 子宫内膜肿瘤
下载PDF
贲门腺癌雌孕激素受体及PCNA表达相关性初探
7
作者 孙苏安 袁风宝 《肿瘤防治杂志》 2003年第2期142-143,共2页
目的 :比较贲门腺癌增殖细胞核抗原 (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 ,PCNA)及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 (PR)检测结果 ,探讨PCNA及ER、PR与贲门癌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对 66例贲门癌进行PCNA和ER、PR检测。... 目的 :比较贲门腺癌增殖细胞核抗原 (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 ,PCNA)及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 (PR)检测结果 ,探讨PCNA及ER、PR与贲门癌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对 66例贲门癌进行PCNA和ER、PR检测。结果 :高分化腺癌PCNA阳性率高 ,ER、PR低 ;低分化腺癌PCNA阳性率低 ,ER、PR高。说明PCNA、ER、PR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有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ER、PR、PCNA与贲门癌发生、发展有关 ,可能是反映贲门癌生物学行为和预测预后的重要指标。其检测具有实际临床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病理学 腺癌 贲门 增殖细胞核抗原 代谢 受体 雌激素 孕酮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乳腺癌超声造影参数与Ki-67、HER-2及雌孕激素水平的相关性 被引量:6
8
作者 马维东 张丹丹 +4 位作者 苏洁 王书伟 朱丽 黄梅 张超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2年第3期73-77,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超声造影参数与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及雌孕激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9月—2021年9月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癌100例,术前均行超声造影检查获得乳腺癌病灶区域的血流灌注参数(达峰时间... 目的探讨乳腺癌超声造影参数与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及雌孕激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9月—2021年9月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癌100例,术前均行超声造影检查获得乳腺癌病灶区域的血流灌注参数(达峰时间、增强幅度、上升支斜率、曲线下面积、梯度);术后癌组织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Ki-67、HER-2及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情况。比较Ki-67、HER-2、ER、PR阳性及阴性患者的超声造影参数的差异,并分析其与超声造影参数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Ki-67、HER-2、ER、PR阳性率分别为84.00%、77.00%、67.00%、65.00%。Ki-67阳性患者超声造影增强幅度、上升支斜率、梯度高于Ki-67阴性患者,曲线下面积大于Ki-67阴性患者(P<0.05)。HER-2阳性患者超声造影达峰时间短于HER-2阴性患者,上升支斜率高于HER-2阴性患者(P<0.05)。ER阳性患者超声造影达峰时间短于ER阴性患者,上升支斜率高于ER阴性患者(P<0.05)。PR阳性超声造影达峰时间短于PR阴性患者,上升支斜率高于PR阴性患者(P<0.05)。超声造影达峰时间与HER-2、ER、PR呈负相关,上升支斜率与Ki-67、HER-2、ER、PR呈正相关,增强幅度、曲线下面积及梯度与Ki-67呈正相关(P<0.01)。结论乳腺癌患者免疫组织化学指标Ki-67、HER-2、ER、PR与超声造影参数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超声造影 增殖细胞核抗原 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 受体 雌激素 孕激素受体
下载PDF
Caveolin-1与Ki-67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与HPV16/18的相关性 被引量:2
9
作者 王颖 王德华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99-902,共4页
目的:研究Caveolin-1和Ki-67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以及宫颈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人乳头状病毒(HPV)16/18感染的相关性,探讨上述指标作为宫颈癌诊治的一种新的有效指标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5例正常宫... 目的:研究Caveolin-1和Ki-67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以及宫颈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人乳头状病毒(HPV)16/18感染的相关性,探讨上述指标作为宫颈癌诊治的一种新的有效指标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5例正常宫颈组织、35例CIN组织、50例宫颈癌组织中Caveolin-1、Ki-67及HPV16/18的表达情况。结果:Caveolin-1和Ki-67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CIN、正常宫颈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宫颈癌组织Caveolin-1的阳性表达率表现为高临床分期低于低临床分期,中、高分化程度高于低分化程度;而Ki-67的阳性表达率与之情况相反;此外,无淋巴结转移患者Caveolin-1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有转移患者。HPV16/18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宫颈和CIN组,但不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年龄和淋巴结有无转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veolin-1与Ki-67在宫颈癌组织的异常表达与HPV16/18感染有关。结论:联合检测Caveolin-1、Ki-67和HPV16/18可作为筛查宫颈癌和判断预后的有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窖蛋白-1 核蛋白质类 KI-67抗原 宫颈肿瘤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免疫组织化学 乳头状瘤病 毒科
下载PDF
HPV16/18感染、p53蛋白、PCNA表达与维吾尔族子宫颈鳞癌发病关系的研究
10
作者 孙力 李庭芳 +2 位作者 王振华 巴彩彩 柴敏秀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1期29-32,共4页
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子宫颈鳞癌发生中HPV16/18、p53、PCNA三因素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应用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127例维吾尔族患者宫颈组织的HPV16/18DNA和p53蛋白、PCNA的表达。结果:HPV1... 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子宫颈鳞癌发生中HPV16/18、p53、PCNA三因素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应用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127例维吾尔族患者宫颈组织的HPV16/18DNA和p53蛋白、PCNA的表达。结果:HPV16/18在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宫颈鳞癌中检出率分别为12.5%、22.5%和50.0%;p53、PCNA在三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22.5%、54.7%和6.3%、62.8%、81.2%。统计学分析表明,p53、PCNA在子宫颈癌与非癌组织中有显著性差异(P<0.01)。 p53蛋白、 PCNA表达与宫颈鳞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无关(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5例患者,3例为HPV16/18、p53、PCNA三项均阳性。结论:HPV16/18、p53、PCNA与子宫颈癌发生均有密切关系,可以作为子宫颈癌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鳞癌 HPV P53蛋白 PCNA
下载PDF
子宫平滑肌肉瘤与特殊类型良性平滑肌瘤的鉴别 被引量:8
11
作者 朱雪琼 石一复 +1 位作者 陈晓端 吴裕中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6期1419-1421,共3页
目的 探讨鉴别子宫平滑肌肉瘤 (LMS)和特殊类型良性平滑肌瘤的高度敏感和特异的免疫组化指标。方法 选取子宫平滑肌肿瘤 82例 ,其中子宫平滑肌肉瘤 17例 ,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2 5例 ,奇异型平滑肌瘤 15例 ,普通型平滑肌瘤 2 5例 ,用免... 目的 探讨鉴别子宫平滑肌肉瘤 (LMS)和特殊类型良性平滑肌瘤的高度敏感和特异的免疫组化指标。方法 选取子宫平滑肌肿瘤 82例 ,其中子宫平滑肌肉瘤 17例 ,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2 5例 ,奇异型平滑肌瘤 15例 ,普通型平滑肌瘤 2 5例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组织中结蛋白、α平滑肌特异性肌动蛋白 (SMA)、调宁蛋白、重型钙调蛋白结合蛋白 (h caldesmon)、雌及孕激素受体、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肥大细胞和CD4 4v3的表达。结果 虽然子宫LMS中结蛋白、SMA、h caldesmon、CD4 4v3的阳性表达率均低于富于细胞型或奇异型平滑肌瘤 (P <0 .0 5 ) ,但这些指标鉴别良、恶性子宫平滑肌瘤的意义有限。子宫LMS中雌、孕激素受体的阳性表达率和肥大细胞数均较富于细胞型或奇异型平滑肌瘤明显减少 ,但PCNA指数较后两者明显高 (P <0 .0 1)。结论 PCNA的增高和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减少可用来辅助鉴别良、恶性子宫平滑肌瘤 ,用肥大细胞计数来鉴别诊断子宫LMS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平滑肌肉瘤 特殊类型 良性平滑肌瘤 鉴别 免疫组化
原文传递
子宫肌瘤组织雌、孕激素受体及细胞增殖相关抗原与激素及细胞核体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92
12
作者 吴际 程云英 《中华妇产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0期603-607,共5页
应用ABC法和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IAS),定量分析39例子宫肌瘤患者子宫组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细胞增殖相关抗原(K1i-67)的含量;对其中22例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雌二醇(E_2)、孕酮(... 应用ABC法和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IAS),定量分析39例子宫肌瘤患者子宫组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细胞增殖相关抗原(K1i-67)的含量;对其中22例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雌二醇(E_2)、孕酮(P)、促黄体素(LH)、促卵泡素(FSH)含量;以及对其中8例应用立体学方法进行细胞核体定量分析。结果:子宫肌瘤组的ER、PR、Ki-67显著高于同一子宫正常肌层的含量(P<0.01);子宫肌瘤的细胞核体数密度和体密度也显著高于同一子宫正常肌层的对应值(P<0.05,P<0.01);子宫肌瘤的ER、PR与血浆的E_2、P含量无明显相关性,而与LH、FSH含量呈负相关(P<0.05);Ki-67与P呈正相关(P<0.05);子宫肌瘤的ER与其细胞核体数密度呈正相关(P<0.05)。提示: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与雌、孕激素、LH、FSH及其受体含量有关,孕激素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 黄体酮 子宫肿瘤 肌瘤 抗原 细胞核体
原文传递
局部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前后细胞周期和增殖变化对化疗敏感性预测价值的探讨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红文 陈忠东 +2 位作者 周波 秦永喜 赵强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2年第3期3-6,共4页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细胞周期、增殖的影响及宫颈癌各时期细胞比率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增殖指数作为新辅助化疗敏感性评价及近期疗效判定指标的可行性。方法将49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依据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分为...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细胞周期、增殖的影响及宫颈癌各时期细胞比率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增殖指数作为新辅助化疗敏感性评价及近期疗效判定指标的可行性。方法将49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依据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两组宫颈癌各时期细胞比率和PCNA增殖指数。新辅助化疗第2个疗程后4周评价临床疗效。结果49例患者中临床有效39例(有效组),无效10例(无效组)。有效组化疗前后s期细胞比率[(Z1.47±5.21)%、(18.32±5.07)%]均明显高于无效组[(9.63±2.58)%、(10.14±2.32)%](P〈0.05),有效组化疗前宫颈癌组织中PCNA增殖指数[(81.674±7.14)%]明显高于无效组[(66.99±2.29)%](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前s期细胞比率和PCNA增殖指数可作为判定局部晚期宫颈癌化疗敏感性及近期疗效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细胞周期 增殖细胞核抗原 新辅助化疗 疗效评价
原文传递
核因子-κB、增殖性细胞核抗原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文虎 曹秀芳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9年第8期1353-1354,共2页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增殖性细胞核抗原(PCNA)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5例宫颈癌组织及3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NF—κBp65、PCNA的表达。结果宫颈癌组织中NF-κBp65、PCNA表达率均明显...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增殖性细胞核抗原(PCNA)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5例宫颈癌组织及3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NF—κBp65、PCNA的表达。结果宫颈癌组织中NF-κBp65、PCNA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Ⅰb、Ⅱa期宫颈癌组织NF—κBp65、PCNA表达明显高于Ⅰa期宫颈癌组织(P〈0.05),低分化者表达明显高于中、高分化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且NF-κBp65与PCNA的表达呈正相关(r=0.705,P〈0.05)。结论NF-κB、PCNA与宫颈癌的发病、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NF-ΚB 增殖性细胞核抗原
原文传递
PCNA水平在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中的表达及bFGF抗体、孕酮干预效果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许会英 孙高高 +1 位作者 马春霞 严春鲁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8年第15期3381-3384,共4页
目的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水平在无排卵型功能失调型子宫出血患者中的表达以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抗体、孕酮对无排卵型功能失调型子宫出血患者的干预效果,旨在为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该院在201... 目的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水平在无排卵型功能失调型子宫出血患者中的表达以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抗体、孕酮对无排卵型功能失调型子宫出血患者的干预效果,旨在为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该院在2014年2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42例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在该院做正常检查的42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刮宫并取子宫内膜细胞,在培养原代子宫内膜细胞的基础上设置孕酮组以及b FGF组,孕酮组分别加入10~3mol/L、10~6mol/L、10~9mol/L浓度的孕酮20μl,培养细胞至24 h、48 h、72 h;b FGF组分别加入浓度为50 ng/L、100 ng/L、150 ng/L的b FGF抗体20μl,培养时间同孕酮组,观察并比较PCNA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子宫内膜间质细胞PCNA水平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不同时间b FGF处理,观察组患者0 h、24 h时子宫内膜细胞PCNA水平变化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在48 h、72 h时子宫内膜PCNA水平变化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予以不同浓度b FGF处理后子宫内膜细胞PCNA水平明显下降,并且随着浓度的加深逐渐下降(P<0.05),但在浓度100 ng/L、150 ng/L时,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孕酮处理时间延长两组子宫内膜间质细胞PCNA表达水平均逐渐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孕酮浓度上升,两组子宫内膜间质细胞PC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中PCNA的表达水平明显上升,而孕酮与b FGF抗体对PCNA表达水平起着显著的抑制作用,可为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内膜患者提供治疗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细胞核抗原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孕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