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程序性死亡受体1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疗效
1
作者 李言冰 蔡玲玉 左宏波 《癌症进展》 2024年第8期885-888,共4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单抗联合环磷酰胺+表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CHOP)方案治疗恶性淋巴瘤(ML)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82例ML患者分为CHOP组(n=39,单纯CHOP方案治疗)和PD-1联合治疗组(n=43,PD-1单抗联合CHOP...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单抗联合环磷酰胺+表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CHOP)方案治疗恶性淋巴瘤(ML)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82例ML患者分为CHOP组(n=39,单纯CHOP方案治疗)和PD-1联合治疗组(n=43,PD-1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指标[CD4^(+)、免疫球蛋白G(IgG)和免疫球蛋白A(IgA)]、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肿瘤相关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乳酸脱氢酶(LDH)]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PD-1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CHO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4^(+)水平均高于本组治疗前,IgG、IgA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D-1联合治疗组患者CD4^(+)水平高于CHOP组,IgG和IgA水平均低于CHO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6、TNF-α、VEGF、iNOS、LDH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D-1联合治疗组患者IL-6、TNF-α、VEGF、iNOS、LDH水平均低于CHO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D-1联合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CHO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1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ML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且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1 单抗 CHOP方案 恶性淋巴瘤 免疫功能 炎症因子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T细胞表面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的表达与免疫治疗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张慧勤 胡晨曦 +2 位作者 惠开元 江艳婷 蒋晓东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4期706-711,I0001,共7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病人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表面的免疫检查点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PD-1)的表达情况及其与PD-1单抗治疗疗效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病人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表面的免疫检查点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PD-1)的表达情况及其与PD-1单抗治疗疗效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初步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的病人50例,另外选取该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40例为本研究的健康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50例NSCLC病人和40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所有NSCLC病人均接受PD-1单抗治疗,每周期用药前检测PD-1的表达水平,后通过实体瘤免疫疗效评价标准(iRECIST)疗效评价,将病人分为治疗缓解组和治疗耐药组,观察免疫治疗疗效与PD-1的水平变化之间的相关性。结果NSCLC病人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的表达比例均高于健康对照者:(15.57±8.35)比(6.01±2.22)、(16.02±8.66)比(5.70±2.32)、(17.23±9.07)比(6.29±2.65),且CD3+、CD4+、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总生存期有密切的相关性(P<0.05)。免疫治疗缓解组的病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PD-1的表达比例较用药前的病人明显降低(P<0.05);免疫治疗耐药组PD-1的表达比例较免疫治疗缓解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NSCLC病人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的表达与临床分期、远处转移和总生存期显著相关,为NSCLC病人的早期诊断,辅助分期提供帮助及成为PD-1单抗疗效评价的指标,指导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 抗体 单克隆 T细胞 免疫治疗 疗效评估
下载PDF
基于WHO-VigiAccess的5种PD-1/PD-L1单抗不良反应特点分析
3
作者 孙文悦 张雯雯 +2 位作者 蔡沅璇 黄锐 龚时薇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51-858,共8页
目的比较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受体1(PD-1)及其配体1(PD-L1)靶点的单抗抗癌药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提取世界卫生组织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据库(WHO-VigiAccess)中替雷利珠单抗、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 目的比较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受体1(PD-1)及其配体1(PD-L1)靶点的单抗抗癌药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提取世界卫生组织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据库(WHO-VigiAccess)中替雷利珠单抗、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度伐利尤单抗和阿替利珠单抗自发ADR报告数据,时间截至2021年,对5种单抗ADR症状的报告比例、ADR的共同点和差异性进行比较。结果获得5个单抗ADR报告数共105004份。5个单抗的ADR常发生在胃肠系统疾病系统,至少有3个单抗的ADR常发生于呼吸系统、胸及纵隔疾病,感染及侵染类疾病和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系统。度伐利尤单抗在呼吸系统、胸及纵隔疾病,阿替利珠单抗在各类神经系统疾病,纳武利尤单抗在内分泌系统,替雷利珠单抗在心脏器官疾病系统的ADR报告比例明显高于其他药品。5个单抗的常见ADR症状有腹泻、呕吐、恶心、感染性肺炎、呼吸困难。除替雷利珠单抗外,4个单抗还常见结肠炎、瘙痒、食欲下降、关节痛、咳嗽、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症状。度伐利尤单抗发生肺部炎症和纳武利尤单抗发生2型糖尿病症状的情况尤为突出。纳武利尤单抗死亡案例报告比例最高。在多个单抗中出现低血压和心肌炎等新的ADR症状。结论5个PD-1/PD-L1单抗常见的ADR涉及疾病系统和具体症状基本与药品说明书一致,但也存在一些特异性的和新发的ADR症状。应依据PD-1/PD-L1单抗的ADR特点,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受体1(PD-1)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D-L1) 单克隆抗体 药品不良反应 世界卫生组织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据库 不良反应报告比例
下载PDF
载药微球经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阿帕替尼及PD-1单抗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晨 曹爱红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404-409,共6页
目的探讨载药微球经动脉化疗栓塞术(DEB-TACE)联合阿帕替尼及PD-1单抗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1年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市立医院行DEB-TACE联合阿帕替尼、PD-1单抗治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比较... 目的探讨载药微球经动脉化疗栓塞术(DEB-TACE)联合阿帕替尼及PD-1单抗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1年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市立医院行DEB-TACE联合阿帕替尼、PD-1单抗治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及肿瘤标志物的变化,统计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以及治疗相关不良事件。结果共20例患者纳入该研究,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患者的ORR分别为70%、60%、40%,DCR分别为90%、80%、75%。截至随访,患者中位PFS为9.0个月(95%CI 7.1~11.0个月),中位OS为11.0个月(95%CI 8.3~13.7个月)。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3 d转氨酶及胆红素升高,白蛋白及甲胎蛋白降低。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手足综合征、高血压。结论DEB-TACE联合阿帕替尼及PD-1单抗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载药微球经动脉化疗栓塞术 阿帕替尼 PD-1单抗 免疫治疗
下载PDF
PD-1单抗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5
作者 侯龙辉 韦杨超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1期95-97,101,共4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单抗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7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联合组(予以PD-1单抗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和对照...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单抗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7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联合组(予以PD-1单抗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和对照组(单一微波消融治疗),每组3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不良反应,采用Kaplan-M eier分析患者生存率.[结果]联合组疾病控制率及客观缓解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39^(+)、CD73^(+)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皮疹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生存率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1单抗联合微波热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有助于提高患者疾病控制率,延长患者生存期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外科学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抗体 单克隆 导管消融术/方法 微波/治疗应用
下载PDF
PD-1/PD-L1信号通路及其在淋巴瘤中的抗肿瘤作用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文静 王晶 克晓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22-927,共6页
在肿瘤患者中,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可通过与其配体(ligand,L)的结合抑制T细胞活化与增殖,从而促进肿瘤免疫逃逸。大量实验显示,PD-L1在淋巴瘤中高表达,而PD-1在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表达上调,提示其在淋巴... 在肿瘤患者中,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可通过与其配体(ligand,L)的结合抑制T细胞活化与增殖,从而促进肿瘤免疫逃逸。大量实验显示,PD-L1在淋巴瘤中高表达,而PD-1在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表达上调,提示其在淋巴瘤发生中的作用,可能为淋巴瘤重要治疗靶点。PD-1及PD-L1的单克隆抗体可阻断PD-1/PD-Ls信号通路,恢复T细胞功能,对肿瘤起抑制作用。目前多项应用PD-1抗体的早期临床试验已经在复发淋巴瘤的各种亚型中显示出显著的疗效及较少毒副作用,为目前有前途的靶向治疗药物。本文就PD-1/PD-L1信号通路作用机制、PD-1/PD-L1在淋巴瘤中的表达以及其抗体在淋巴瘤中的抗肿瘤作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配体-1 淋巴瘤 单克隆抗体 抗肿瘤
下载PDF
CD14^(+)CD16^(-)HLA^(-)DR^(+)与PD-1单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孙璐 王巍 +5 位作者 李婵 姚学敏 么伟楠 陈明达 宋君利 贾敬好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8期949-952,共4页
目的分析CD14^(+)CD16^(-)HLA^(-)DR^(+)与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单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患者预后的关系,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该院2018年6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D-1单抗进行... 目的分析CD14^(+)CD16^(-)HLA^(-)DR^(+)与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单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患者预后的关系,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该院2018年6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D-1单抗进行干预治疗;采用RECIST Version1.1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追踪,记录患者生存率。结果CD14^(+)CD16^(-)HLA^(-)DR^(+)组患者采用PD-1单抗治疗后的疗效明显优于CD14^(+)CD16^(-)HLA^(-)DR^(-/low)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4^(+)CD16^(-)HLA^(-)DR^(+)组患者生存率明显优于CD14^(+)CD16^(-)HLA^(-)DR^(-/low)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4^(+)CD16^(-)HLA^(-)DR^(+)是非小细胞肺癌采用PD-1单抗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PD-1单抗治疗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CD14^(+)CD16^(-)HLA^(-)DR^(+)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预后生存期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4^(+)CD16^(-)HLA^(-)DR^(+) 非小细胞肺癌 程序性死亡受体-1单抗 预后
下载PDF
阿替利珠单抗不良反应94例文献分析
8
作者 余萌 周红 +2 位作者 承华薇 许荣蓉 孙言才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205-212,共8页
目的分析阿替利珠单抗发生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s,ADRs)的临床特点与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搜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Web of Science、PubMed数据库,收集关于阿替利珠单抗所致不良反应的报道文献并进行分析,研究时间... 目的分析阿替利珠单抗发生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s,ADRs)的临床特点与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搜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Web of Science、PubMed数据库,收集关于阿替利珠单抗所致不良反应的报道文献并进行分析,研究时间为2022年4—8月。结果阿替利珠致不良反应报道共94例;其中男性56例(59.57%),女性38例(40.43%),男性占比较高;年龄(62.8±12.0)岁,中老年人居多;多数发生在用药后的90 d内(71例,71.0%);阿替利珠单抗致ADRs累及多个系统/器官,其中以神经系统损害(22例,22.0%)占比最多;3~4级严重ADRs占比最多(64例,64.0%);94例经治疗和(或)停药后,好转或治愈80例,死亡5例。结论阿替利珠单抗所致ADRs涉及不同性别与年龄段病人,累及多个系统/器官,临床使用应随时监测,警惕ADRs的发生,做到及时识别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替利珠单抗 药物相关性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抗体 单克隆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下载PDF
晚期头颈恶性肿瘤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述评 被引量:3
9
作者 郭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89-494,共6页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单抗是近年来恶性肿瘤治疗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药物,PD-1单抗的出现使免疫治疗迅速成为各种恶性肿瘤治疗的新选择。国外大量临床研究已充分证实其在晚期头颈癌的治疗中具有较传统治疗方案更加显著的疗效,同...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单抗是近年来恶性肿瘤治疗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药物,PD-1单抗的出现使免疫治疗迅速成为各种恶性肿瘤治疗的新选择。国外大量临床研究已充分证实其在晚期头颈癌的治疗中具有较传统治疗方案更加显著的疗效,同时具有低于细胞毒性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近期PD-1单抗类药物进入我国临床应用,改变了传统头颈部恶性肿瘤的治疗模式,免疫治疗已经成为复发/转移晚期头颈癌的一线治疗选择。目前,PD-1单抗类药物通过临床试验对其适应证进行不断拓展,同时也在对其生物标志物进行探索和验证。随着研究不断深入,PD-1单抗类药物的应用将趋于个体化、精准化,与传统疗法的联合应用有待临床进一步大样本多中心随机研究的印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头颈恶性肿瘤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单抗 免疫治疗
下载PDF
抗肿瘤PD-1和PD-L1治疗现状与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机制探索 被引量:9
10
作者 杨蕾伊 林桑 +1 位作者 谢其冰 尹耕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93-1398,1405,共7页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和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是一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自2006年5月起,已经有10种靶向PD-1和PD-L1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用于肿瘤治疗。尽管PD-1和PD-L1抑制剂对某些肿瘤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严重的...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和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是一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自2006年5月起,已经有10种靶向PD-1和PD-L1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用于肿瘤治疗。尽管PD-1和PD-L1抑制剂对某些肿瘤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严重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因此,研发同等疗效但不良反应较PD-1/PD-L1抑制剂少的新型药物迫在眉睫。此外,探索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可以为制定个性化的干预策略提供依据,在PD-1和PD-L1抑制剂研究中的地位同样重要。本综述讨论了几种抗PD-1/PD-L1单克隆抗体的作用机制及免疫相关不良反应,旨在提醒临床医生在进行抗肿瘤治疗的同时需要监控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此外,本综述还指出了未来PD-1/PD-L1抑制剂可能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药 免疫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 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免疫抑制剂 单克隆抗体 不良反应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抗体在淋巴瘤治疗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许栋梁 李紫倩 张革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019-2023,共5页
肿瘤细胞可以通过过度表达肿瘤细胞或相邻细胞上的检查点受体的配体来逃避免疫监视,导致T细胞无能或疲惫。大量研究表明,淋巴瘤细胞高表达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且淋巴瘤的浸润淋巴细胞中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高表达,提示P... 肿瘤细胞可以通过过度表达肿瘤细胞或相邻细胞上的检查点受体的配体来逃避免疫监视,导致T细胞无能或疲惫。大量研究表明,淋巴瘤细胞高表达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且淋巴瘤的浸润淋巴细胞中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高表达,提示PD-1可能成为淋巴瘤治疗的重要靶点。通过靶向抑制PD-1蛋白,T细胞的细胞活性可显着增强,抑制肿瘤生长。目前,针对PD-1的抗体在淋巴瘤的临床研究中显示出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有望成为淋巴瘤的靶向治疗药物。为深入了解PD-1抗体在淋巴瘤治疗中的应用,本文主要从淋巴瘤研究现状、PD-1抗体作用机制、制备方法及其在淋巴瘤临床治疗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单克隆抗体 淋巴瘤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分子模拟技术的PD-1单克隆抗体的抗原表位预测及初步验证
12
作者 郝伟 范冬梅 +1 位作者 袁向飞 卢杨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20期36-40,共5页
目的利用计算机分子模拟技术对筛选获得的四株鼠源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单克隆抗体的抗原表位进行预测并通过实验对预测结果进行初步验证。方法通过Discovery Studio(DS)分子模拟工作站的Model Antibody模块分别构建四株PD-1抗体3D... 目的利用计算机分子模拟技术对筛选获得的四株鼠源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单克隆抗体的抗原表位进行预测并通过实验对预测结果进行初步验证。方法通过Discovery Studio(DS)分子模拟工作站的Model Antibody模块分别构建四株PD-1抗体3D1、1C7、2F6、2E7的三维立体模型。利用DS软件中ZDOCK和RDOCK模块,将所得四株抗体模型分别与PD-1晶体模型(PDB ID:3RRQ)进行生物大分子模拟对接和结合表位分析,得到四株抗体的抗原表位预测结果,并通过Western blotting法对预测结果进行初步验证。结果成功构建出PD-1抗体3D1、1C7、2F6、2E7的Fab区模型,并得到四株抗体与PD-1蛋白的结合构型及分别的抗原表位,其中抗体3D1、2F6主要识别PD-1蛋白表面线性表位,而抗体2E7、1C7则以识别PD-1蛋白表面立体表位为主。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将PD-1蛋白线性化后,抗体3D1、2F6结合能力较强,抗体1C7次之,抗体2E7结合线性表位能力最差。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相符。结论通过计算机分子模拟技术成功预测四株PD-1抗体3D1、1C7、2F6、2E7与抗原的结合表位,Western blotting验证结果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抗原表位 分子模拟技术 免疫检查点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1例胰腺癌病人应用PD-1单抗治疗致Stevens-Johnson综合征的护理 被引量:4
13
作者 石应实 《全科护理》 2020年第23期3103-3104,共2页
近年来,程序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PD-1)单克隆抗体靶向药物已应用于多种肿瘤治疗中,并取得较好的疗效[1]。PD-1单抗治疗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后又一种重要的抗肿瘤手段。随着PD-1单抗治疗在国内外临床试验... 近年来,程序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PD-1)单克隆抗体靶向药物已应用于多种肿瘤治疗中,并取得较好的疗效[1]。PD-1单抗治疗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后又一种重要的抗肿瘤手段。随着PD-1单抗治疗在国内外临床试验和应用的逐步推广,PD-1单抗治疗引起的皮肤、肺部等多个器官的免疫相关副反应(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也引起了关注[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1单抗治疗 STEVENS-JOHNSON综合征 胰腺癌 护理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受体-1单抗在晚期食管鳞癌综合治疗中的临床分析
14
作者 袁晨曦 孙旭 +2 位作者 刘晓莉 张璐 刘怀民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2年第15期1588-1592,共5页
目的 探讨晚期食管鳞癌(ESCC)患者二线及二线以上使用以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单抗为主的综合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73例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基本资料、... 目的 探讨晚期食管鳞癌(ESCC)患者二线及二线以上使用以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单抗为主的综合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73例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基本资料、疗效、无进展生存期(PFS)和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73例二线及二线以上接受PD-1单抗治疗的ESCC患者中,完全缓解1例(1.36%),部分缓解21例(28.77%),疾病稳定45例(61.64%),疾病进展6例(8.22%)。总体客观缓解率为30.14%(22/73),总体疾病控制率为91.78%(67/73)。中位PFS为7.43个月(95%CI:4.78~10.09)。1~2级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1%(38/73),3~4级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0%(8/73)。结论 真实世界中晚期食管鳞癌患者使用PD-1单抗综合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且总体不良反应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单抗 免疫治疗 临床疗效
下载PDF
125I粒子植入联合PD-1单抗治疗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
15
作者 张哲 杜鹏 +2 位作者 蒋富强 解鹏 张嘉诚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18-523,共6页
目的:探究125I粒子植入联合程序性死亡因子(PD-1)单抗治疗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0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放射诊断科就诊的106例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联合... 目的:探究125I粒子植入联合程序性死亡因子(PD-1)单抗治疗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0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放射诊断科就诊的106例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联合组、放疗组、免疫治疗组。三组均给予常规化疗,在此基础上,联合组给予125I粒子植入联合PD-1单抗治疗,放疗组给予125I粒子植入治疗,免疫治疗组给予PD-1单抗治疗。分析三组患者一般资料、肿瘤最长径、疗效、无进展生存(PFS)、安全性等指标差异,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用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差异。结果:治疗后,三组的肿瘤最长径均减小,且联合组小于放疗组、免疫治疗组(F=4.70,P=0.011);联合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PFS率高于放疗组、免疫治疗组(χ^(2)=18.93,P<0.001;χ^(2)=11.11,P=0.004;χ^(2)=6.67,P=0.036),且免疫放疗组ORR高于放疗组(χ^(2)=4.23,P=0.040);三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0,P=0.449)。结论:125I粒子植入联合PD-1单抗治疗对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能有较好的疗效,能够缓解临床症状、提高远期生存率,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125I粒子植入 PD-1单抗 化学疗法
原文传递
PD-L2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免疫治疗预后评估中的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鹤 鞠侯雨 +3 位作者 杨文艺 严明 任国欣 胡镜宙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13-618,共6页
背景与目的: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单抗免疫治疗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中的作用愈发重要,然而目前具有响应率低、缺乏预测性生物标志物的问题。本研究旨在确定程序性... 背景与目的: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单抗免疫治疗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中的作用愈发重要,然而目前具有响应率低、缺乏预测性生物标志物的问题。本研究旨在确定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2(programmed death ligand-2,PD-L2)能否作为预测HNSCC中PD-1单抗免疫治疗获益情况的生物标志物。方法:收集50例接受PD-1单克隆抗体免疫治疗的中晚期HNSCC的组织标本及临床数据,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析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PD-L2表达量,采用SPSS 26.0软件根据基本临床特征、PD-L1与PD-L2表达量分组统计并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采用GraphPad Prism软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PD-L2在HNSCC患者中阳性表达率较高,有超过80%的患者肿瘤组织可检出PD-L2表达;PD-L2的表达量显著影响免疫治疗结局,PD-L2高表达的患者平均生存期为18.8(16.0~21.7)个月,而PD-L2低表达的患者平均生存期为11.0(9.1~12.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L2可作为评估HNSCC中PD-1单克隆抗体免疫治疗获益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免疫治疗 PD-L2 PD-1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CSCO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的毒性管理指南》解读:对比NCCN免疫治疗相关毒性管理指南 被引量:49
17
作者 赵静 苏春霞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11-15,共5页
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其不良反应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日益凸显。2018年,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发表《免疫治疗相关毒性的管理指南》,系统介绍和讨论不良反应... 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其不良反应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日益凸显。2018年,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发表《免疫治疗相关毒性的管理指南》,系统介绍和讨论不良反应的管理流程。随着国产免疫治疗药物相继进入临床,保障临床应用的规范化和安全性显得刻不容缓,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hinese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CSCO)于2019年4月推出首部《CSCO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的毒性管理指南》。本解读将简要介绍CSCO指南的内容,并对比其与NCCN指南的差异,以期为不良反应的管理带来更深层次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治疗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免疫疗法 抗体 单克隆/治疗应用 药物相关性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药物疗法管理 中国 诊疗准则 指南
下载PDF
安罗替尼治疗难治性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的探索性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高扬 姜霁峰 +4 位作者 刘传绪 张文皓 朱杨 马玉杰 陶荣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6-201,共6页
目的·观察安罗替尼用于治疗难治性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natural killer/T-cell lymphoma,NKTCL)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招募于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门诊就诊的经病理检查确诊为NKTCL,表... 目的·观察安罗替尼用于治疗难治性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natural killer/T-cell lymphoma,NKTCL)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招募于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门诊就诊的经病理检查确诊为NKTCL,表现为门冬酰胺酶耐药,且具有可测量/可评估病灶和一定器官功能储备的患者纳入研究;患者接受安罗替尼单药(12 mg/d)或安罗替尼(10 mg/d)联合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单克隆抗体(单抗)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者不能耐受不良反应,根据Lugano 2014标准评估治疗应答。不良反应按照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常见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4.03版进行分级评估。Kaplan-Meier法对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共12例患者纳入研究,中位年龄44岁,其中男性9例;6例患者接受安罗替尼单药治疗,6例患者接受安罗替尼联合PD-1单抗治疗。所有受试者均出现了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3级不良反应为高血压(2例)和低钠血症(1例),无非预期的不良反应。50.0%的患者获得客观应答,安罗替尼单药的应答率为33.3%,安罗替尼联合PD-1单抗的应答率为66.7%。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期为3.0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为3.0个月。接受安罗替尼单药治疗患者的中位OS为2.8个月,接受安罗替尼联合PD-1单抗治疗患者的中位OS为8.0个月;应答患者的中位OS为8.0个月,无应答患者的中位OS仅2.8个月。结论·安罗替尼可能是一个治疗难治性NKTCL的潜在药物,且与PD-1单抗具有潜在协同增效作用;该药整体安全性良好,患者普遍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 安罗替尼 程序性死亡蛋白-1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胃癌免疫治疗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丁乃清 魏嘉 +2 位作者 陈仿军 苏舒 刘宝瑞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18年第2期1-5,共5页
胃癌发病率高、预后差,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肿瘤治疗带来了革命性改变,也给恶性肿瘤患者带来了新希望。目前,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 胃癌发病率高、预后差,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肿瘤治疗带来了革命性改变,也给恶性肿瘤患者带来了新希望。目前,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单抗已被获批用于胃癌的治疗,多项肿瘤疫苗、过继性细胞疗法治疗胃癌的临床试验也在进行中,本文对胃癌免疫治疗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免疫治疗 程序性死亡蛋白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单抗 过继性细胞疗法 肿瘤疫苗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程序性死亡受体1单抗联合化疗期间的心理症状群分组特征及预测指标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玲 赵良存 白芬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3年第13期989-996,共8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单抗联合化疗期间心理状态症状群分组特征,并分析不同症状群特征的预测指标。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于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17...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单抗联合化疗期间心理状态症状群分组特征,并分析不同症状群特征的预测指标。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于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171例采用PD-1单抗联合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癌因性疲乏调查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癌症患者体力活动测定量表、心理痛苦温度计、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进行调研。基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治疗期间躯体疲乏、焦虑状况、抑郁状况、睡眠质量、心理痛苦程度的测评结果拟合潜类别模型。对量表结果进行潜类别模型分析建立类别组模型,采用逻辑回归分析比较各组患者人口学特征及疾病分期、分型、性格特点等,探索不同类别组间的预测指标。结果依据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PD-1单抗联合化疗期间疲乏、焦虑、抑郁、睡眠障碍、心理痛苦程度等症状群表现分为2种不同的类别,分别命名为高心理症状组占44.44%(76/171)和低心理症状组占55.56%(95/171)。低心理症状组肺癌患者的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中的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附加关注维度以及体力活动得分分别为(11.28±5.62)、(17.57±4.31)、(11.14±3.27)、(14.83±5.24)、(14.76±4.03)、(88.61±17.38),高于高心理症状组的(17.82±4.43)、(10.76±3.63)、(18.62±6.06)、(9.34±3.13)、(26.26±3.23)、(58.04±15.4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0.36~15.84,均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性格特点[外向型(OR=0.08,95%CI 0.03~0.23,P<0.05),中间型(OR=0.16,95%CI 0.08~0.33,P<0.05)],癌症患者体力活动(OR=0.91,95%CI 0.88~0.93,P<0.05)为预测区分高心理症状组的预测指标。结论非小细胞肺癌者在进行PD-1单抗联合化疗期间心理症状群存在明显的分类特征,在进行治疗期间根据不同的心理症状特征,给予不同的心理干预和护理关怀,以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心理症状群 PD-1单抗 化疗 指标预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