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的唯物史观意蕴——兼论“历史终结论”的终结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永杰 郭瑾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3期22-35,共14页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主张以史为鉴、顺应历史,倡导和平发展,推动全人类的共同进步。面对20世纪末甚嚣尘上的“历史终结论”,“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的观点准确把握现实的历史规律和历史大势,在唯物史观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主张以史为鉴、顺应历史,倡导和平发展,推动全人类的共同进步。面对20世纪末甚嚣尘上的“历史终结论”,“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的观点准确把握现实的历史规律和历史大势,在唯物史观基础上展开了强有力的驳斥,消解了这种抽象的历史观。应当说,“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的观点体现了在唯物史观指引下扬弃与超越资本文明,坚定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要求。历史并非如“历史终结论”所言已经“终结”,而是处在进步发展的过程中。为此,我们要紧跟历史前进的潮流,走以全人类自由全面发展为旨归的和平发展道路,构建“合作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 唯物史观 “历史终结论” 人类文明新形态 合作共赢
下载PDF
美术家办报:传播视域下的抗战时期新四军版画艺术
2
作者 赵昊 《艺术传播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62-74,共13页
抗战期间,新四军版画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主要美术阵地之一,发挥了重要的宣传作用。莫朴、吕蒙、赖少其、杨涵、吴耘、沈柔坚、涂克、邵宇等属于新四军的知名美术家大多数都具有专业美术院校的学习经历,且都在新四军从事报刊编辑工... 抗战期间,新四军版画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主要美术阵地之一,发挥了重要的宣传作用。莫朴、吕蒙、赖少其、杨涵、吴耘、沈柔坚、涂克、邵宇等属于新四军的知名美术家大多数都具有专业美术院校的学习经历,且都在新四军从事报刊编辑工作。这些美术家成为媒体人,在参与办报的过程中注重了传播时效性、信息丰富性、形式新鲜性,重视普及与提高,从而在版画创作中凸显了以传播为导向的战斗性、文化性、多样性等特征。一系列表现军事行动、社会政策、生产生活的,以及承担对敌宣传任务的新四军版画作品,通过报刊、展览、集册、张贴等多种渠道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创作立场、思维与方法,可为当代的主题性美术创作所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文艺 新四军 版画史 进步报刊 传播渠道
下载PDF
艺术何以会终结——关于视觉艺术本质主义的思考 被引量:5
3
作者 常宁生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3-38,共6页
从全球范围来看当代艺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所具有明显的不同和差异,因此从艺术生态上考察,艺术的终结只是西方文化的特殊现象,而并不具有全球性的普遍意义。
关键词 绘画 艺术 进步 终结 艺术生态
下载PDF
从西方艺术史研究模式看丹托“艺术终结”的悖论 被引量:1
4
作者 袁小华 李亚琴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5-140,共6页
生物学模式、进化论模式、形式主义模式是对西方艺术史研究的主要理论模式。这三种模式的嬗变形成不同历史时期对艺术与非艺术的评判体系,其体系内部发展的逻辑动力促进了艺术的终结。文章通过梳理传统艺术理论模式的构造,分析其历史意... 生物学模式、进化论模式、形式主义模式是对西方艺术史研究的主要理论模式。这三种模式的嬗变形成不同历史时期对艺术与非艺术的评判体系,其体系内部发展的逻辑动力促进了艺术的终结。文章通过梳理传统艺术理论模式的构造,分析其历史意识与艺术本质的关系,说明由于传统模式中艺术边界的设定,使艺术史概念的外延狭窄化,导致了"终结论"的产生。同时,针对丹托的"终结论"话语系统,分析"后历史"叙事的矛盾性,揭示出:艺术史边界的扩张仍然不能把握艺术的本质,相反,艺术在新的概念中迷失了方向,超越了历史的边界,成为不可言说的"观念"。因而,"后艺术史"陷入了无效写作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史 艺术史研究模式 艺术终结论
下载PDF
西方艺术史中的瓦萨里艺术批评体系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郁火星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11,140,共7页
西方艺术史之父瓦萨里的名著《著名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传》,不仅记载了文艺复兴时期众多艺术家的事迹和作品,而且建立起了一个相对完善的艺术批评体系.该书对于艺术与现实的关系、评价艺术家的标准以及文艺复兴艺术的分期等关键理论... 西方艺术史之父瓦萨里的名著《著名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传》,不仅记载了文艺复兴时期众多艺术家的事迹和作品,而且建立起了一个相对完善的艺术批评体系.该书对于艺术与现实的关系、评价艺术家的标准以及文艺复兴艺术的分期等关键理论问题作了界定说明;对当时流行的艺术观念和创作方法进行了深入阐释;对艺术发展的模式、艺术风格的渊源等进行了细致分析,在西方艺术理论发展史上独具重要意义.该著作不仅对艺术史的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而且深刻地影响了以后的西方艺术批评发展进程和方向.具体来说,它从古希腊、罗马“艺术摹仿自然”的观念出发,阐释了艺术发展的规律,得出了“艺术进步”的结论;并且以“逼真”“规则”“秩序”“比例”“设计”“风格”等六种尺度衡量了每一位艺术家的成就与高下,作出了较为公允的评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艺术史 艺术摹仿自然 艺术进步 逼真 规则 秩序
下载PDF
历史记忆与文化传承:武术口述史研究的现状及启示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满娥 陈玉萍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4-27,共4页
采用文献法、统计法与分析法,对国内武术口述史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发现研究内容主要聚焦于武术家口述史、村落武术口述史、竞技武术口述史、武术教学口述史等4个领域。基于国内武术口述史的研究内容与特点,对存在问题进行评述和分析,提... 采用文献法、统计法与分析法,对国内武术口述史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发现研究内容主要聚焦于武术家口述史、村落武术口述史、竞技武术口述史、武术教学口述史等4个领域。基于国内武术口述史的研究内容与特点,对存在问题进行评述和分析,提出增加个案研究、研究内容多元化以及实证与思辨相结合的三个研究启示,以期望为传承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 口述史 研究内容 启示
下载PDF
“艺术终结论”与现代艺术走向 被引量:2
7
作者 潘勇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62-167,共6页
20世纪的西方艺术异彩纷呈,各流派用各自的艺术实践不断扩展着艺术可能的发展空间。1964年,美国波普艺术主将安迪·沃霍尔展出了一件"特殊"的艺术作品——《布里洛盒子》,这件作品在表达了对传统艺术定义与叙事方式的怀... 20世纪的西方艺术异彩纷呈,各流派用各自的艺术实践不断扩展着艺术可能的发展空间。1964年,美国波普艺术主将安迪·沃霍尔展出了一件"特殊"的艺术作品——《布里洛盒子》,这件作品在表达了对传统艺术定义与叙事方式的怀疑与否定的同时,也反映了艺术发生改变的现状:艺术品不再向我们展示它们是什么,相反,它们在要求我们思考它们是什么。当感性体验失效后,艺术的哲学化就成为了一种必然。传统的艺术史叙事方式因此转变,艺术的历史与实践之间出现了一道断层。这就是阿瑟·丹托著名的"艺术终结论"的真正内涵。同时,现代艺术与人的日常生活日益贴近,通过被解放的艺术的自我意识,人的选择被内化在艺术作品之中,实现一种本质意义上的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学理论 艺术终结论 艺术史 叙事方式 现代艺术走向
下载PDF
约阿希姆的“属灵理智”与“历史终结”论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小枫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1期12-22,共11页
从思想史角度考察约阿希姆历史神学的来龙去脉,力图阐明约阿希姆的历史思想作为"历史终结"论的鼻祖究竟具有怎样的理论意涵。如果"约阿希姆主义"的确是支配现代思想意识中"普遍历史"观的一个重要面相,甚... 从思想史角度考察约阿希姆历史神学的来龙去脉,力图阐明约阿希姆的历史思想作为"历史终结"论的鼻祖究竟具有怎样的理论意涵。如果"约阿希姆主义"的确是支配现代思想意识中"普遍历史"观的一个重要面相,甚至与支配中国革命的历史哲学观念也有内在关联,那么,认识"约阿希姆主义",对于理解西方思想史的深层矛盾就具有决定性意义,也有助于认识中国思想界当前所面临的内在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阿希姆 历史的终结 历史哲学 进步观念 三一论神学
下载PDF
七艺的历史流变: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 被引量:5
9
作者 李朝阳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9年第5期5-8,共4页
从外国教育史中的概念分析入手,主要以七艺作为分析案例,探讨了七艺概念的内涵,梳理七艺从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到文艺复兴的演变历史,旨在说明在外国教育史中概念分析的重要性。
关键词 外国教育史 七艺 流变
下载PDF
试论我们时代的艺术现实与艺术的本质 被引量:1
10
作者 韩书堂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86-89,共4页
20世纪下半叶以来,艺术与非艺术的对立消失,艺术进入完全的多元主义时期。丹托断定当一切都成为艺术,艺术的本质丧失,艺术就已经终结。但是当人们的生活经验变成历史,并获得了与生活不同的时空或属性形式时,就历史地演变为艺术:艺术就... 20世纪下半叶以来,艺术与非艺术的对立消失,艺术进入完全的多元主义时期。丹托断定当一切都成为艺术,艺术的本质丧失,艺术就已经终结。但是当人们的生活经验变成历史,并获得了与生活不同的时空或属性形式时,就历史地演变为艺术:艺术就是形式化了的历史;艺术与历史的界限只在于有无形式性,艺术不会终结。一个艺术哲学史家最终放弃了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主义 历史 形式化 艺术本质 艺术终结
下载PDF
简论清末乡村自治文化的培育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亚民 苗靳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71-75,共5页
清朝末年,尽管存在着诸多历史局限,但是乡村教育的初步普及、自治人才的培养、自治宣传与自治研究,为乡村自治的推行奠定了一定基础,乃至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后,成功地演化为社会主义村民自治,这不失为一种历史性进步,对于今天村民自治建... 清朝末年,尽管存在着诸多历史局限,但是乡村教育的初步普及、自治人才的培养、自治宣传与自治研究,为乡村自治的推行奠定了一定基础,乃至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后,成功地演化为社会主义村民自治,这不失为一种历史性进步,对于今天村民自治建设亦不乏借鉴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乡村 自治文化培育 村民自治
下载PDF
丹托“艺术终结论”视角下的中国绘画史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静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7年第5期139-144,共6页
当代美国艺术哲学家阿瑟·丹托认为,西方艺术在经历了前现代主义阶段的再现自然、现代主义阶段的自我认识而抵达了后历史阶段的自由,这也意味着"艺术的终结"。他同时指出,中国绘画具有不同于西方古典写实主义的再现图式,... 当代美国艺术哲学家阿瑟·丹托认为,西方艺术在经历了前现代主义阶段的再现自然、现代主义阶段的自我认识而抵达了后历史阶段的自由,这也意味着"艺术的终结"。他同时指出,中国绘画具有不同于西方古典写实主义的再现图式,其历史呈现出一种异于后者的复古式形态。而中国近代绘画对西方写实主义的接受,却意味着它开始出现了自我意识,进入了现代主义的阶段,并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态势。于是,当代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殊途同归,一起步入了历史终结之后的"后历史时期"。丹托对中国绘画史的论述有其独到和精准之处,但受其西方中心主义的局限,也不乏以偏盖全和片面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瑟·丹托 艺术终结论 艺术史 中国绘画史 比较研究
下载PDF
汉末魏晋前书法艺术生成论
13
作者 马国俊 白玲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30-135,共6页
对汉末魏晋前书法艺术的生成环境作一系统考察,发现从商甲骨文到秦汉隶书,具有无限审美意蕴的各类书法图式均伴随着理性思维的不断成熟和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伴随着社会文化的广泛传播、功能的全面实现和书法艺术本... 对汉末魏晋前书法艺术的生成环境作一系统考察,发现从商甲骨文到秦汉隶书,具有无限审美意蕴的各类书法图式均伴随着理性思维的不断成熟和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伴随着社会文化的广泛传播、功能的全面实现和书法艺术本体的逐步觉醒。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艺术观念的生成是民族文化、文明逐步发展进步的结果。正是这一灿烂辉煌的文化文明史,给书法艺术自觉意识的生成提供了丰厚肥沃的土壤,使之能在文明、理性、觉悟的怀抱中诞生其自觉意识的萌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艺术 社会进步 文化传播 书法史
下载PDF
艺术史写作的二难:艺术永恒性与艺术的终结
14
作者 吴平平 《文化艺术研究》 2008年第3期118-123,共6页
题目中的"二难",既指艺术永恒性与艺术终结对艺术史写作所构成的两个质疑,也指艺术永恒性与艺术终结在后现代情境之下的悖论。本文试图对此二难进行分析和思考,以回答两者的质疑,并期待能乐观地面对艺术能否进行历史叙述和艺... 题目中的"二难",既指艺术永恒性与艺术终结对艺术史写作所构成的两个质疑,也指艺术永恒性与艺术终结在后现代情境之下的悖论。本文试图对此二难进行分析和思考,以回答两者的质疑,并期待能乐观地面对艺术能否进行历史叙述和艺术史是否终结这两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史 艺术永恒性 艺术终结
下载PDF
试论进步主义的历史演进
15
作者 赵辉兵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67-70,共4页
伴随着苏联社会主义的解体与冷战的结束,兰德公司的分析家弗兰西斯.福山与经济史学家罗伯特.L.海伯纳分别宣布了历史终结与自由民主资本主义的胜利。一时间,"终结"之说甚嚣尘上。与此相呼应,日本学者神原英姿指出,历史没有终... 伴随着苏联社会主义的解体与冷战的结束,兰德公司的分析家弗兰西斯.福山与经济史学家罗伯特.L.海伯纳分别宣布了历史终结与自由民主资本主义的胜利。一时间,"终结"之说甚嚣尘上。与此相呼应,日本学者神原英姿指出,历史没有终结,终结的是进步主义。对进步观念或广义的进步主义在西方乃至整个世界的演进历程进行追溯,得出其几个发展阶段:古希腊时期关于变化的思想;中世纪基督教对来世的向往与对至善的追求;现代进步主义的兴起;20世纪以来进步主义的发展与危机。据此认为,从意识形态角度看,进步主义具有多种表现形式;从历史角度看,进步主义是在历史中生成的,它并没有终结,究其实质,终结的只是进步主义的某种极端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步主义 进步观念 历史演进 终结论
下载PDF
文学有“进步”吗
16
作者 杜书瀛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7年第1期40-47,共8页
文学艺术自产生以来,数千年的历史轨迹究竟经历着怎样的变化过程:是"进步"呢,抑或不能用"进步"概念指称之?是一代比一代差("今不如昔")呢,还是一代比一代好("今胜于昔")?西方学者对此争议不断... 文学艺术自产生以来,数千年的历史轨迹究竟经历着怎样的变化过程:是"进步"呢,抑或不能用"进步"概念指称之?是一代比一代差("今不如昔")呢,还是一代比一代好("今胜于昔")?西方学者对此争议不断,持线性史观的人,认为文学有"进步",这是自古希腊起直到19世纪占主导地位的理论思维;19世纪之后,现代艺术的产生及相应的现代美学理论的出现,对能否以"进步"为标准指称文学艺术的运行轨迹,提出了尖锐的理论挑战,他们认为文学是"情感的表现",无论古今,只要是成功的文学艺术作品,其表现情感同样动人,古今都一样,无所谓进步。中国的情况有些特殊,古代文论历史中,许多权威人士那里确立了"唯古是从""唯古是尊"的思想,古文、古诗最优秀,而越往后就越走下坡路,逐代衰退,总之,今不如昔。但也有相反的观点:明代中期的思想家、文论家李贽,主张"与世推移、其道必尔""如岁时行、昼夜更迭"的历史发展观,坚决反对"复古""退步"说,提出诗文是可以和应该今胜于昔的。我认为,从"大历史"的观点看,文学总是有进步的。"表现"说否定"进步",从大历史看来,不过如地球人夜间看北斗,只是看不出宏观运动以及在宏观运动中的"进步"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艺术 进步 今不如昔 今胜于昔 大历史
下载PDF
哲学对艺术的剥夺和艺术的终结——丹托早期的艺术哲学发展思路
17
作者 王佳 《学术探索》 CSSCI 2012年第4期16-18,共3页
阿瑟.丹托的两篇论文《哲学对艺术的剥夺》与《艺术的终结》是丹托早期艺术哲学思想发展的投射。前者通过哲学对艺术的剥夺,给出了艺术的出路在于艺术哲学;后者则是从认知和发展观出发,得出艺术史终结的必然。由此看出,丹托艺术哲学具... 阿瑟.丹托的两篇论文《哲学对艺术的剥夺》与《艺术的终结》是丹托早期艺术哲学思想发展的投射。前者通过哲学对艺术的剥夺,给出了艺术的出路在于艺术哲学;后者则是从认知和发展观出发,得出艺术史终结的必然。由此看出,丹托艺术哲学具有本质主义与历史主义双重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的终结 剥夺 艺术史 艺术哲学
下载PDF
艺术类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助推党建业务融合共进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熠 《高教学刊》 2021年第15期161-164,共4页
通过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激发艺术类高校师生干事创业的热情,为学校各项事业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紧紧围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中心工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围绕中心抓党建,凝心聚力促发展,以更高的思想自觉、... 通过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激发艺术类高校师生干事创业的热情,为学校各项事业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紧紧围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中心工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围绕中心抓党建,凝心聚力促发展,以更高的思想自觉、更大的执行力度,更多元的方式方法,深入推动以党史学习教育为主要内容的高校党建工作向纵深发展,“规定动作”完成好,“自选动作”有特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少年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类高校 党史学习 融合共进
下载PDF
“艺术终结”之后的艺术史书写问题——汉斯·贝尔廷艺术思想探析
19
作者 张羽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10期151-155,共5页
“艺术终结”理论历来是学术热点问题,继阿瑟·丹托之后,汉斯·贝尔廷提出了“艺术史终结”理论。他将艺术事件(图画)和艺术史喻为“图画”和“框架”的关系,艺术事件(图画)改变后,艺术史的“框架”就不再与原来的图画相匹配,... “艺术终结”理论历来是学术热点问题,继阿瑟·丹托之后,汉斯·贝尔廷提出了“艺术史终结”理论。他将艺术事件(图画)和艺术史喻为“图画”和“框架”的关系,艺术事件(图画)改变后,艺术史的“框架”就不再与原来的图画相匹配,艺术史的叙事模式也随之改变。当“框架”局限了艺术探讨与艺术思考,破框后艺术史的书写也就成为“艺术史终结”理论后续探讨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斯·贝尔廷 艺术史 “艺术终结”
下载PDF
《孙子》成书研究在当代的进展与挫折——以银雀山出土文献为中心的考察
20
作者 熊剑平 《孙子研究》 2021年第4期55-67,共13页
《孙子》作为一部著名兵典,其成书问题始终是难解悬案,历史上一直聚讼不已。进入当代,因为银雀山竹简文献的出土,不少学者认为难题已经得到解决,并且认为司马迁在《史记》中的有关记载可以得到确认。当然,也有学者认为银雀山竹简文献实... 《孙子》作为一部著名兵典,其成书问题始终是难解悬案,历史上一直聚讼不已。进入当代,因为银雀山竹简文献的出土,不少学者认为难题已经得到解决,并且认为司马迁在《史记》中的有关记载可以得到确认。当然,也有学者认为银雀山竹简文献实则是提供了反面证据,不仅不能对《史记》有关记载起到证明作用,反倒更加有利于"战国成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子》 成书研究 当代史 进展 挫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