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链非编码RNA RAB11B-AS1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预后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剑 魏媛媛 +1 位作者 朱利双 周立敏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399-403,共5页
目的:检测长链非编码RNA(lncRNA)RAB11B-AS1(RAB11B-AS1)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特征,分析其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中的表达差别,探讨其预后价值。方法:应用生信分析数据库(GEPIA)对RAB11B-AS1的表达特征(163例胶质瘤、207例正常脑组织)进行预... 目的:检测长链非编码RNA(lncRNA)RAB11B-AS1(RAB11B-AS1)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特征,分析其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中的表达差别,探讨其预后价值。方法:应用生信分析数据库(GEPIA)对RAB11B-AS1的表达特征(163例胶质瘤、207例正常脑组织)进行预测。选择68例确诊为脑胶质瘤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留取术后肿瘤组织,选择68例因脑出血行手术治疗后留取的边缘正常脑组织作为对照。选择人脑胶质瘤细胞株U87和T98G,选择人脑正常胶质细胞株HEB。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RT-PCR)检测RAB11B-AS1的表达,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GEPIA预测到RAB11B-AS1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可能升高。脑胶质瘤术后组织中RAB11B-AS1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P=0.0001)。胶质瘤中RAB11B-AS1表达在不同肿瘤最大径、WHO分级、有无坏死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胶质瘤中RAB11B-AS1与PCNA具有正相关性(r=0.62,P=0.0341)。生存分析显示RAB11B-AS1的表达与术后生存时间有关(P=0.041)。胶质瘤细胞株U87和T98G中RAB11B-AS1的表达均明显高于HEB(均P<0.05)。结论:脑胶质瘤组织中RAB11B-AS1的表达升高,与PCNA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术后检测RAB11B-AS1的表达对判断预后可能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胶质瘤 长链非编码RNA RAB11B-AS1 增殖细胞核抗原 生存分析
下载PDF
肾络通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小管间质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9
2
作者 丁跃玲 赵玉庸 +2 位作者 陈志强 张雪静 李国明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 :观察中药肾络通对单侧肾切除加重复阿霉素注射所诱导的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大鼠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和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的影响。方法 :实验动物分为病理模型组、中药治疗组、西药治疗组和假手术组 ,采用生化、放免、免... 目的 :观察中药肾络通对单侧肾切除加重复阿霉素注射所诱导的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大鼠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和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的影响。方法 :实验动物分为病理模型组、中药治疗组、西药治疗组和假手术组 ,采用生化、放免、免疫组化、病理图像分析等方法 ,检测肾功能、肾小管间质PCNA、TGF β1的蛋白表达。结果 :中药肾络通组 2 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 β2 MG、尿NAG明显低于病理模型组 ,部分优于西药组。结论 :肾络通可能是通过抑制PCNA和TGF β1表达 ,保护肾功能 ,延缓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络通 阿霉素 肾病 大鼠 肾小管间质 增殖细胞核 抗原表达 中药
下载PDF
河南贲门癌高发区贲门癌的组织化学染色分类及P53和PCNA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高社干 王立东 +7 位作者 冯笑山 马宝根 王启鸣 郭瑞锋 贺新伟 范宗民 高珊珊 郭花芹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244-1247,1273,共5页
目的:探讨贲门腺癌(Gastric cardia adenocarcinoma,GCA)的组织化学染色分类与P53和PCNA分子学特征。方法:采用爱显蓝-雪夫试剂染色法(Alcianblue—Periodic acid Schiff,AB—PAS)和高铁二胺-爱显蓝染色法(High Iron Diamine—... 目的:探讨贲门腺癌(Gastric cardia adenocarcinoma,GCA)的组织化学染色分类与P53和PCNA分子学特征。方法:采用爱显蓝-雪夫试剂染色法(Alcianblue—Periodic acid Schiff,AB—PAS)和高铁二胺-爱显蓝染色法(High Iron Diamine—Alcianblue,HID—AB)以及ABC免疫组织化学分析(Immunohistochemistry,IHC)法研究了70例贲门癌的组织化学及P53和PCNA蛋白表达变化特征。结果:肠型GCA的P53蛋白阳性表达(+~+++)率(73.08%)明显高于非肠型GCA(29.55%)(P〈0.01);PCNA蛋白阳性高表达(+++~+++)率(96.15%)也明显高于非肠型GCA(65.91%)(P〈0.01)。含硫化粘蛋白的GCA组织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率(70.59%)明显高于不含硫化粘蛋白的GCA(41.51%)(P〈0.05);PCNA蛋白阳性高表达(+++~+++)率(94.12%)也明显高于不舍硫化粘蛋白的GCA(71.70%)(P〈0.05)。结论:组织化学染色可作为判断GCA不同组织类型和分类的重要指标,并可能对了解GCA临床生物学特征(如: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病理学 胃肿瘤/病理学 基因 P53 增殖细胞核抗原
下载PDF
实验性脑挫伤GFAP,PCNA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吴旭 汪德文 +3 位作者 张国华 陈怀芳 单亚明 陶陆阳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2期65-66,共2页
采用改进的Feeney氏落体打击致Wistar大鼠脑挫伤模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大鼠实验性脑挫伤后GFAP、PCNA的改变,用图像分析仪对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灰度和面积进行测量,SAS统计软件分析,得出脑挫伤... 采用改进的Feeney氏落体打击致Wistar大鼠脑挫伤模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大鼠实验性脑挫伤后GFAP、PCNA的改变,用图像分析仪对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灰度和面积进行测量,SAS统计软件分析,得出脑挫伤后GFAP、PCNA变化的时间规律性,为脑挫伤形成时间推断提供新的手段。GFAP阳性细胞面积和灰度伤后呈上升趋势,伤后3h,即有显著增加(P<0.01),至4天时,阳性细胞灰度,面积达到峰值(P<0.01),伤后7天仍保持较高水平(P<0.01)。PCNA阳性细胞伤后12h出现,灰度呈上升趋势,面积呈下降趋势,伤后3天时达到最大值(P<0.01)。因此,GFAP、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细胞的数量,灰度,面积改变有时间性规律;推断2~7天的脑挫伤则以GFAP、PCNA改变为主;脑挫伤后星形胶质细胞数目增多,只有很少一部分为星形胶质细胞增殖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挫伤 免疫组化 图像分析
下载PDF
人肝癌与癌旁肝AFP阳性细胞形态的图象分析及增殖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张新立 史景泉 +1 位作者 王晓东 王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4-7,共4页
采用免疫组化、双标免疫组化及图象分析技术,研究了27例人体肝细胞癌与癌旁肝甲胎蛋白(AFP)阳性细胞的量化形态特征及以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标记率显示的增殖活性。主要结果显示:(1)AFP阳性与阴性癌及癌旁近癌... 采用免疫组化、双标免疫组化及图象分析技术,研究了27例人体肝细胞癌与癌旁肝甲胎蛋白(AFP)阳性细胞的量化形态特征及以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标记率显示的增殖活性。主要结果显示:(1)AFP阳性与阴性癌及癌旁近癌肝细胞间难以用量化形态标准区分(P>0.05);核面积与核浆比提示癌旁AFP阳性肝细胞可能是尚无表型转化的癌前细胞。(2)AFP阳性癌细胞PCNA的平均标记率(15.70%±6.25%)显著低于肝癌的平均标记率(P<0.01),表明大多数AFP阳性癌细胞处于非增殖状态。(3)癌旁近癌肝可见AFP与PCNA双标阳性肝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甲胎蛋白 增殖细胞核 抗原 免疫组化
下载PDF
FCM-DNA倍体分析、AgNOR染色及hTERT、PCNA表达在良恶性胸腹水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8
6
作者 吴丽颖 刘邦荣 +4 位作者 陆军 凌明德 陈洁 李朋 蒋艳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8-182,共5页
背景与目的:良恶性胸腹水的鉴别诊断仍然是临床的一大难题,本研究应用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DNA倍体分析、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rgyrophilic nucleolar organizer region,AgNOR)染色及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 背景与目的:良恶性胸腹水的鉴别诊断仍然是临床的一大难题,本研究应用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DNA倍体分析、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rgyrophilic nucleolar organizer region,AgNOR)染色及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来探讨其对良恶性胸腹水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4年6月至2005年6月间因胸腹水就诊的患者67例,每位患者除常规胸腹水脱落细胞学检查外,还分别进行FCM-DNA倍体分析、AgNOR染色和应用免疫细胞化学SP法检测胸腹水脱落细胞hTERT和PCNA的表达状况。结果:FCM-DNA倍体分析、AgNOR染色及hTERT、PCNA的表达在良恶性胸腹水之间差异显著。上述诸指标与细胞学比较显示,AgNOR染色敏感性最高为89.1%;细胞学及hTERT和PCNA检测特异性最高,为100%;而AgNOR染色及hTERT检测准确率最高,为89.6%。联合检测发现细胞学联合hTERT检测敏感性提高至91.3%(42/46)。结论:DNA异倍体、hTERT和PCNA的表达及AgNOR颗粒数增多均是恶性胸腹水的特征,可作为胸腹水脱落细胞学检查的重要辅助手段,而细胞学联合hTERT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可提高单纯细胞学的阳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恶性腹水 FCM—DNA倍体分析 AGNOR HTERT PCNA 诊断
下载PDF
轮状病毒肠炎IL-12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僧靖静 周建华 +2 位作者 刘长江 高铁铮 周萍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868-870,共3页
目的 :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白介素 12 (IL 12 )的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双抗夹心法检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及正常对照组血清、大便上清IL 12水平。结果 :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IL 12水平〔(37 5 5± 12 18)pg ml和 (5 4 1... 目的 :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白介素 12 (IL 12 )的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双抗夹心法检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及正常对照组血清、大便上清IL 12水平。结果 :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IL 12水平〔(37 5 5± 12 18)pg ml和 (5 4 15±16 38)pg 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 7 30± 14 0 6 )pg ml,P <0 0 1〕。急性期大便IL 12检出率 78 95 % (30 38) ,中位数M =19 95pg ml,恢复期及对照组大便IL 12均未测出 (<10pg ml)。中重症组急性期大便IL 12显著高于轻症组 (P <0 0 5 ) ,轻症组与中重症组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IL 12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发病 5天后轮状病毒转阴组急性期血清和大便IL 12水平均显著高于未转阴组 (P <0 0 5 ) ,恢复期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轮状病毒感染后周围血循环和肠粘膜局部产生IL 12。IL 12主要参与轮状病毒肠炎的免疫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肠炎 IL-12 ELISA双抗夹心法 儿童 白介素-12
下载PDF
端粒酶和p53及PCNA蛋白过度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7
8
作者 王旭霞 王景杰 +3 位作者 刘震雄 黄裕新 闻勤生 张少玲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观察端粒酶活性、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PC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分化、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端粒重复序列扩增(telomericrepeatamplificationprotocol,TRAP)法检测58例胃癌和35... 目的:观察端粒酶活性、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PC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分化、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端粒重复序列扩增(telomericrepeatamplificationprotocol,TRAP)法检测58例胃癌和3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端粒酶活性;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40例胃癌和3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p53和PCNA的表达,并对端粒酶活性与临床病理特征以及p53和PCNA的表达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胃癌组织端粒酶活性、p53和PCNA阳性率分别为89%(49/55)、77.5%(31/40)和80%(32/40);癌旁正常组织端粒酶活性、p53和PCNA阳性率分别为11.4%(4/35)、8.5%(3/35)和14.2%(5/35),胃癌组织与正常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6;胃癌不同分期及分化程度之间端粒酶活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741和0.0852,而且端粒酶活性与p53、PCNA表达之间无相关性,P=0.0859。结论:端粒酶活化、p53和PCNA表达均参与胃癌的发生和发展;端粒酶、p53和PCNA在胃癌分化、浸润中各自起着独立的作用;端粒酶、p53和PCNA同时高表达的患者具有较高的淋巴结转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病理学 胃肿瘤/遗传学 端粒 末端转移酶/分析 蛋白质p53/分析 增殖细胞核抗原/分析 DNA重复序列扩增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鼻咽癌中表达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杜宝东 杜波 张元德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1997年第1期21-23,共3页
为了增加鼻咽癌的诊断和预后判定指标,应用抗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neclearantigen,PCNA)单克隆抗体,采用免疫组化染色LAS-SP法及图象分析技术,对82例鼻咽鳞状细胞癌和25... 为了增加鼻咽癌的诊断和预后判定指标,应用抗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neclearantigen,PCNA)单克隆抗体,采用免疫组化染色LAS-SP法及图象分析技术,对82例鼻咽鳞状细胞癌和25例鼻咽粘膜炎症组织标本进行了定量研究,并对鼻咽癌患者5年生存率与PCNA表达情况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①根据PCNA阳性细胞计算的鼻咽癌细胞增殖指数与鼻咽癌的病理分级呈明显的正相关,与患者5年生存率呈明显负相关。②图像处理检测的PCNA表达量与鼻咽癌的病理分级也呈明显的正相关,与5年生存率呈负相关,但泡状核细胞癌虽属低分化鳞癌却不符合上述规律。结论:PCNA能很好地反映鼻咽癌的增殖活性,在临床病理上具有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细胞核抗原 鼻咽肿瘤 存活率
下载PDF
人肝细胞癌与癌旁肝细胞增殖活性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新立 史景泉 +1 位作者 王晓东 王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6-39,共4页
采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化标记与图像分析技术,对30例人体肝细胞癌与癌旁近癌肝细胞的增殖活性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显示:(1)癌与癌旁近癌肝细胞PCNA阳性平均标记率分别为45.22%±17.90%和1... 采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化标记与图像分析技术,对30例人体肝细胞癌与癌旁近癌肝细胞的增殖活性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显示:(1)癌与癌旁近癌肝细胞PCNA阳性平均标记率分别为45.22%±17.90%和12.74%±4.89%(P<0.01),随肝癌分级升高,PCNA标记享有升高的趋势。(2)40%以上肝癌细胞的PCNA相对含量与癌旁肝细胞PCNA平均含量相似,结合病理形态分析,认为癌细胞PCNA含量增高与低分化癌细胞核增大关系密切。(3)用图像分析技术显示的PCNA标记数密度与常规计数法所得PCNA标记率有较好一致性,且前者更为客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增殖细胞核 免疫组化 癌旁肝细胞
下载PDF
尖吻蝮蛇小分子多肽对U251荷瘤鼠体内抑制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涂艳阳 付建芳 +1 位作者 王伯良 曹义战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263-264,273,F0003,共4页
目的:研究尖吻蝮蛇小分子多肽对U251荷瘤鼠的体内抑制作用及瘤细胞增殖活性变化,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生长状态良好的U251胶质瘤细胞悬液按1×106个细胞/50μl接种于荷瘤鼠腹腔皮下,待其成瘤后将肿瘤组织块接种于只实验鼠... 目的:研究尖吻蝮蛇小分子多肽对U251荷瘤鼠的体内抑制作用及瘤细胞增殖活性变化,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生长状态良好的U251胶质瘤细胞悬液按1×106个细胞/50μl接种于荷瘤鼠腹腔皮下,待其成瘤后将肿瘤组织块接种于只实验鼠,造模成功的60只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顺铂组及空白对照组,于治疗7d后计算瘤体变化,通过光镜、电镜等方法,观察小分子多肽对胶质瘤作用的形态学变化,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观察瘤细胞增殖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蛇毒小分子多肽在30μg/kg剂量时对U251胶质瘤细胞有显著抑制作用,60μg/kg剂量抑瘤率可达53.37%。实验组肿瘤内PCNA阳性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显著下降。结论:蛇毒小分子多肽能够抑制体内U251胶质瘤细胞的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诱导脑胶质瘤细胞发生凋亡及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免疫学 @U251细胞 @尖吻蝮蛇小分子多肽 增殖细胞核抗原/分析 小鼠
下载PDF
环氧化酶-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和细胞增殖的关系 被引量:2
12
作者 高青 刘兴 王丕龙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8-100,共3页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 - 2 ( COX- 2 )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形成和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 S- P法检测 43例胃癌的 COX- 2表达 ,采用抗 因子相关抗原单克隆抗体和 PCNA单克隆抗体分别进行微血管内皮细胞和肿瘤细胞增殖核...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 - 2 ( COX- 2 )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形成和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 S- P法检测 43例胃癌的 COX- 2表达 ,采用抗 因子相关抗原单克隆抗体和 PCNA单克隆抗体分别进行微血管内皮细胞和肿瘤细胞增殖核抗原染色 ,计算微血管密度 ( MVD)和 PCNA指数 ,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COX- 2在胃癌组织表达的阳性率为 6 0 .5 % ,高于对照组 ( P<0 .0 1)。COX- 2的高表达与胃癌淋巴结的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 ,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均无关。COX- 2表达阳性组的 MVD和 PCNA指数明显高于 COX- 2表达阴性组 ( P<0 .0 5 ) ,COX- 2表达与 MVD和 PCNA指数呈正相关 ( P<0 .0 5 )。结论  COX- 2的表达对胃癌细胞的增殖和血管形成可能起重要作用 ,是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病理学 新生血管化 病理性 增殖细胞核抗原 氧化还原酶类 预后
下载PDF
影响胶质瘤复发时间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明杰 刁宏宇 王成林 《现代医学》 2008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探讨患者年龄、性别、手术切除程度、肿瘤大小、KPS评分、术后放/化疗、病理分级、肿瘤增殖性和侵袭性对胶质瘤复发时间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复发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 目的探讨患者年龄、性别、手术切除程度、肿瘤大小、KPS评分、术后放/化疗、病理分级、肿瘤增殖性和侵袭性对胶质瘤复发时间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复发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PCNA、MMP-9的表达在胶质瘤复发后有增加趋势,并同病理分级呈正相关;(2)患者年龄、肿瘤大小、KPS评分、病理分级、手术切除程度、术后放/化疗、PCNA表达水平是胶质瘤复发时间的影响因素;(3)多因素分析中,组织学分级、手术切除程度、KPS和术后放/化疗是影响胶质瘤复发时间的独立因素。结论组织学分级是影响胶质瘤复发时间长短的主要危险因素,术前KPS评分较高者有利于长期生存,手术全切与术后放/化疗可以明显延长再次手术的时间间隔;相对于肿瘤侵袭能力而言,增殖能力与胶质瘤复发的关系更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复发时间 增殖细胞核抗原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多因素分析
下载PDF
用细胞周期分析结合免疫印迹方法检测微型浮游植物细胞增长率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赖红艳 武模戈 +1 位作者 侯建军 刘绍平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1期92-96,103,共6页
采用基于流式细胞仪的细胞周期分析和免疫印迹方法来研究浮游植物的细胞增长率.检测和分析同步化后的有害浮游植物Takayama pulchellum,可知T.pulchellum的S期大约出现在10h左右.免疫印迹检测的结果显示抗微小原甲藻(Prorocentrum minim... 采用基于流式细胞仪的细胞周期分析和免疫印迹方法来研究浮游植物的细胞增长率.检测和分析同步化后的有害浮游植物Takayama pulchellum,可知T.pulchellum的S期大约出现在10h左右.免疫印迹检测的结果显示抗微小原甲藻(Prorocentrum minimum)和抗Pfiesteria piscicida的PCNA抗体与T.pulchellum无明显的阳性杂交信号出现,表明这2种PCNA抗体不能作为检测T.pulchellum PCNA表达的抗体.Rubisco抗体免疫印迹反应的信号强烈,但与细胞生长状态的相关关系不够明显,其特异性不高使其不能作为理想的指示细胞原位生长率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细胞周期分析 细胞增值核抗原 原位增长率 免疫印迹
下载PDF
增殖细胞核抗原及p53蛋白在颌面部肿瘤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莹 吕玉波 +2 位作者 刘玉胜 刘宏伟 王家耀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4年第7期985-987,共3页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和 p5 3蛋白在颌面部肿瘤中的表达及其相互联系。方法 :对 6 5例手术切除的颌面部肿瘤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恶性肿瘤的 PCNA和 p5 3表达均高于良性肿瘤 ,其χ2 值分别为2 1.89,17.4 5 ,P<...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和 p5 3蛋白在颌面部肿瘤中的表达及其相互联系。方法 :对 6 5例手术切除的颌面部肿瘤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恶性肿瘤的 PCNA和 p5 3表达均高于良性肿瘤 ,其χ2 值分别为2 1.89,17.4 5 ,P<0 .0 5 ,且都随恶性程度的增高而增高 ,其χ2 值分别为 10 .16 ,13.73,P<0 .0 5 ,淋巴结转移与 PCNA和p5 3蛋白表达之间均有明显相关性 ,其χ2 值分别为 19.2 4 ,2 6 .4 1,P<0 .0 5。 PCNA与 p5 3蛋白表达之间有明显相关性 ,其χ2 值为 2 0 .82 ,P<0 .0 5。结论 :联合检测 PCNA及 p5 3蛋白对颌面部肿瘤的诊断及预后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肿瘤/诊断 增殖细胞核抗原/分析 蛋白质p53/分析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胃异型增生和早期胃癌AgNOR图像定量分析和PCNA表达 被引量:3
16
作者 胡应光 田宁 +1 位作者 汪祖权 董世蓉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207-209,F004,共4页
目的 :探讨区嗜银蛋白 (AgNOR)定量分析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在胃黏膜异型增生和早期胃癌中的意义。方法 :对 5 0例胃镜活组织检查标本的胃黏膜异型增生、早期胃癌的区AgNOR经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和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目的 :探讨区嗜银蛋白 (AgNOR)定量分析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在胃黏膜异型增生和早期胃癌中的意义。方法 :对 5 0例胃镜活组织检查标本的胃黏膜异型增生、早期胃癌的区AgNOR经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和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正常胃黏膜和中高度异型增生之间AgNOR/细胞核与PCNA增殖指数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 ) ;中~高度异型增生和早期胃癌之间AgNOR/细胞核和PCNA增殖指数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 )。 结论 :胃黏膜中高度异型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胃黏膜异型增生 早期胃癌 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 增殖细胞核抗原 图像分析系统
下载PDF
星形细胞瘤中P^(53)蛋白和PCNA免疫组化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罗莉 马述仕 王美娥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 1996年第3期91-94,共4页
应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定量分析技术,对21例星形细胞瘤中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定位、分布面积及相对含量进行图像定量和病理学研究。结果显示:P53蛋白、PCNA阳性表达的分布面积,相对含量变化均与星形细胞... 应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定量分析技术,对21例星形细胞瘤中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定位、分布面积及相对含量进行图像定量和病理学研究。结果显示:P53蛋白、PCNA阳性表达的分布面积,相对含量变化均与星形细胞瘤恶性程度及分级呈正比;P53蛋白与PCNA在星形细胞瘤不同恶性程度和不同分级中的变化呈平行关系。P53蛋白和PCNA阳性表达的分布面积及相对含量变化,在星形细胞瘤Ⅰ级与Ⅱ级各参数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Ⅱ级与Ⅲ级各参数间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P53蛋白和PCNA分布面积与相对含量均可较客观评价星形细胞瘤恶性程度。图像分析系统的综合分析为肿瘤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细胞瘤 P^53蛋白 PCNA 免疫组化 定量研究
下载PDF
磷酸肌酸钠对小鼠移植性S180肉瘤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魏素菊 刘凝华 韩文峰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274-276,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磷酸肌酸钠(CP)对移植性小鼠S180肉瘤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皮下注射S180肉瘤细胞建立动物实体瘤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和CP4mg/d、8mg/d、16mg/d给药组,连续腹腔用药7d,取...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磷酸肌酸钠(CP)对移植性小鼠S180肉瘤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皮下注射S180肉瘤细胞建立动物实体瘤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和CP4mg/d、8mg/d、16mg/d给药组,连续腹腔用药7d,取出瘤组织后应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FCM)检测S180肉瘤组织凋亡率及PCNA蛋白表达水平,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180肉瘤组织中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给药组平均瘤重较对照组减轻,凋亡率无明显变化。各干预组PCNA蛋白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其中CP16mg/d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Bcl-2/Bax的比值在对照组最高,各组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量的磷酸肌酸钠[CP(4~8)mg/d]应用于移植性小鼠S180肉瘤不影响肿瘤的增殖及凋亡;当高剂量(16mg/d)应用时可抑制肿瘤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肌酸钠 肉瘤 S180/免疫学 增殖细胞核抗原/分析 基因 Bcl-2/免疫学 Bax/免疫学肿瘤移植小鼠
下载PDF
人骨肉瘤中Bcl-2和PCNA的表达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广泉 赵炬才 +3 位作者 郑稼 李文辉 罗建平 刘正国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4年第8期1179-1181,共3页
目的 :研究骨肉瘤中 Bcl- 2和 PCNA表达的生物学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 S- P法 ,研究 30例骨肉瘤和 15例正常骨中 Bcl- 2和 PCNA表达情况。结果 :骨肉瘤组与正常骨组 ,骨肉瘤 、 级组与 级组 ,骨肉瘤生存组与死亡组相比 ,PCNA指... 目的 :研究骨肉瘤中 Bcl- 2和 PCNA表达的生物学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 S- P法 ,研究 30例骨肉瘤和 15例正常骨中 Bcl- 2和 PCNA表达情况。结果 :骨肉瘤组与正常骨组 ,骨肉瘤 、 级组与 级组 ,骨肉瘤生存组与死亡组相比 ,PCNA指数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骨肉瘤组与正常骨组相比 ,Bcl- 2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骨肉瘤 、 级组与 级组 ,骨肉瘤生存组与死亡组相比 ,Bcl- 2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骨肉瘤中 Bcl- 2和 PCNA表达呈显著相关性 (P<0 .0 5 )。结论 :细胞凋亡抑制和过度增殖协同作用导致骨肉瘤的发生。 PCNA指数可作为反映骨肉瘤分级和预后的指标。 Bcl- 2不能作为判断骨肉瘤分级和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病理学 基因表达 基因 BCL-2 增殖细胞核抗原/分析
下载PDF
乳腺增生症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崔明 刘武红 戴植本 《肿瘤防治杂志》 2004年第6期601-603,共3页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乳腺增生症组织中表达的意义及其与乳腺癌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结合图象分析技术对根据Page标准分为 3级的 44例乳腺增生症(FCD)及 2 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IDC)患者及 5例正常乳腺组织 (NMB...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乳腺增生症组织中表达的意义及其与乳腺癌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结合图象分析技术对根据Page标准分为 3级的 44例乳腺增生症(FCD)及 2 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IDC)患者及 5例正常乳腺组织 (NMB)中的PCNA表达进行定量测定。结果 :PCNA含量按NMB、乳腺增生症Ⅰ级 (FCD1)、FCD2 、FCD3 及IDC的顺序递增 ,除FCD1与NMB组外 ,其余相邻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PCNA含量增加是乳腺上皮不典型增生的一个重要特征 ;2 )PCNA的定量测定可以较为客观地评价乳腺上皮的增生程度及良、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囊性变 乳腺 病理学 增殖细胞核抗原 图象解释 计算机辅助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