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ummary of 32 Patients with Cardiac Syndrome X Treated by TCM Therapy of Regulating Qi Relieving Chest Stuffiness and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被引量:8
1
作者 毛静远 葛永彬 +13 位作者 王恒和 王强 张运 虞东玲 张宇 黄芪 赵志强 赵桂峰 王占武 马学鹏 张振鹏 李明 邵磊 赵春燕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2007年第1期17-21,共5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Liqi Kuanxiong Huoxue method (宽胸活血,LK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therapeutic method for regulating qi, relieving chest stuffiness and promoting blood circul...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Liqi Kuanxiong Huoxue method (宽胸活血,LK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therapeutic method for regulating qi, relieving chest stuffiness and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in treating patients with cardiac syndrome X (CSX). Methods: The prospective, non-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was conducted on 51 selected patients with CSX, who were non-randomly assigned to 2 groups, the treated group treated with LKH in addition to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32 patients), and the control group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 (19 patients) like nitrate, diltiazem hydrochloride, etc. The treatment course was 14 days. The changes of such symptoms as angina pectoris, TCM syndrome and indexes of treadmill exercise test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observ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such symptoms as chest pain and stuffy feeling and palpitation in the treated group were improved more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n angina pectoris and TCM syndrome in the treated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treadmill exercise test showed that the maximal metabolic equivalent (Max MET), the time of angina onset and ST segment depression by 0.1 mV were obviously improved after treatment in both groups, but the improvement in the treated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 (P〈0.05). Conclusion: The LKH method could reduce the frequency of angina attacks and improve the clinical condition of patients with CS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diac syndrome X qi stagnation phlegm obstruction and blood stasis regulating qi relieving chest stuffiness and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method
原文传递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 sequential treatment with clearing heat and eliminating phlegm and tonifying Qi and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in treating acute ischemic stroke: study protocol for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被引量:1
2
作者 ZHOU Ziyi WAN Can +16 位作者 ZHAO Yuanqi LIU Xiangzhe GAO Ying AN Hongwei LI Lejun ZHANG Huili YU Xiaofei ZHANG Xinchun WANG Huijuan SHI Qing WEI Chunhua CHEN Jie HUANG Wenguo CHEN Junbin GAO Ying HU Mingzhe CAI Yefe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 CSCD 2022年第4期604-610,共7页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short-term efficacy and safety outcomes following a sequential treatment with clearing heat and eliminating phlegm(CHEP)formula and tonifying Qi and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TQABC)form...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short-term efficacy and safety outcomes following a sequential treatment with clearing heat and eliminating phlegm(CHEP)formula and tonifying Qi and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TQABC)formula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AIS)within a 72 h time window.METHODS:In this randomized,multicenter,doubleblinded,placebo-controlled trial,500 participants will be randomly assigned in a ratio of 1∶1 to the CHEP+TQABC group or control group.In addition to guidelinebased standard medical care,participa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ill receive the CHEP formula for the first 5 consecutive days followed by the TQABC formula for another 10 consecutive days,while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ill receive CHEP formula placebo and TQABC formula placebo consecutively.The primary outcome measure will be the comparison of the change in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score from baseline to 15 days after randomization.The secondary outcome measures will include the scores on the modified Rankin Scale,Barthel Index,Patient-Reported Outcomes,TCM symptom pattern(Zheng-hou)evaluation Scale,and the incidence of in-hospital complications.Safety assessment will include the physical examination,laboratory detection,any adverse events or serious adverse events,and the proportion of any complications during hospitalization.DISCUSSION: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will provide objective and scientific data with which to assess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 sequential treatment based on“integrating disease and symptom pattern”for patients with A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OKE clearing heat and eliminating phlegm tonifying qi and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clinical protocols
原文传递
王阶从“虚-痰-瘀-热-滞”论治冠状动脉狭窄经验
3
作者 陈寅萤 王阶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9-33,共5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冠状动脉狭窄是冠心病发病的关键和病理基础。目前,冠心病的常规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和血运重建,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症状,但仍有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全国名中医王阶教授临证经验丰富,在中医辨治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冠状动脉狭窄是冠心病发病的关键和病理基础。目前,冠心病的常规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和血运重建,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症状,但仍有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全国名中医王阶教授临证经验丰富,在中医辨治冠心病及用药方面独具特色。王教授提出,冠心病的核心病机是“痰瘀滞虚”,四大证候要素紧密结合,互相转化,贯穿于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王教授认为,冠状动脉狭窄与“虚、痰、瘀、热、滞”病机密切相关,其中“虚”为内在致病之本,“血瘀、痰浊”是主要病理因素,“热毒内蕴”是重要病机,“气滞”是加重病情、干扰疾病转归的重要因素。王教授临证时强调治病求本,病机结合病理,脏腑辨证和病证结合,方证相应指导处方用药,药性结合药理,灵活配伍。治疗上,以益气补肾、活血化痰、清热解毒之法立法组方,擅用经方加减化裁,守机用之,遵旨变通;或合方治疗,兼顾病情;善用对药配伍,强化药效,颇具特色。现将王阶教授在冠状动脉狭窄治疗方面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并附医案一则,以飨同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狭窄 胸痹 益气补肾 活血化痰清热 名医经验
下载PDF
化痰通络颗粒治疗不同中医证型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4
作者 邓立梅 赵御凯 翟文姬 《中医药导报》 2024年第7期96-100,112,共6页
目的:探讨化痰通络颗粒治疗不同中医证型稳定型心绞痛(SAP)的疗效差异。方法:纳入219例瘀证SAP患者,并根据中医证型分为气虚血瘀组53例、痰瘀互结组63例、气滞血瘀组56例、痰浊闭阻组47例,另纳入50例瘀证SAP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 目的:探讨化痰通络颗粒治疗不同中医证型稳定型心绞痛(SAP)的疗效差异。方法:纳入219例瘀证SAP患者,并根据中医证型分为气虚血瘀组53例、痰瘀互结组63例、气滞血瘀组56例、痰浊闭阻组47例,另纳入50例瘀证SAP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除对照组外,其余患者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化痰通络颗粒治疗,连续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心绞痛情况、心功能、脂代谢、凝血功能。结果:治疗后,气虚血瘀组、痰瘀互结组、气滞血瘀组、痰浊闭阻组患者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痰瘀互结组和痰浊闭阻组患者疗效均优于气虚血瘀组和气滞血瘀组(P<0.05)。治疗后,5组患者心绞痛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气虚血瘀组、痰瘀互结组、气滞血瘀组、痰浊闭阻组患者心绞痛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痰瘀互结组、痰浊闭阻组患者心绞痛症状积分均低于气虚血瘀组和气滞血瘀组(P<0.05)。治疗后,5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低于治疗前,射血分数(EF)、每搏输出量(SV)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痰瘀互结组、痰浊闭阻组患者LVEDD、LVESD均低于对照组,EF、SV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痰浊闭阻组、痰瘀互结组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均高于气虚血瘀组、气滞血瘀组、对照组;治疗后,5组患者TC、TG、LDL均低于治疗前,HDL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5组患者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均低于治疗前,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高于治疗前,且痰瘀互结组、痰浊闭阻组患者FIB、TT水平均低于气虚血瘀组、气滞血瘀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化痰通络颗粒治疗不同中医证型的稳定型心绞痛均有一定效果,联合西医治疗应用优于单独西医治疗,且其更适用于痰瘀互结证和痰浊闭阻证两种证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型心绞痛 胸痹 中医证型 气虚血瘀证 痰瘀互结证 气滞血瘀证 痰浊闭阻证 豁痰宣痹 化痰通络颗粒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基于中医血脉理论谈从脾论治糖尿病血管病变 被引量:1
5
作者 杨若荻 李子恒 +4 位作者 刘军彤 周莹 张英 石岩 杨宇峰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197-201,共5页
糖尿病血管病变是糖尿病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目前已成为糖尿病患者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其巨额的医疗费用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文章从血管与血脉的相关性出发,基于中医血脉理论,结合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观点,认为脾气虚,... 糖尿病血管病变是糖尿病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目前已成为糖尿病患者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其巨额的医疗费用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文章从血管与血脉的相关性出发,基于中医血脉理论,结合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观点,认为脾气虚,运化无力,气机不畅,脂浊不化,致痰浊、瘀血、热毒等病理产物壅滞血脉是糖尿病血管病变发生的重要原因,可累及多个靶器官。结合五脏一体观,从脾为四脏之长、脾与其他四脏的病变关系论述从脾论治糖尿病血管病变的理论依据以及古今医家从脾论治糖尿病血管病的临床思路,并将中西医思想融会贯通,突出从脾论治糖尿病血管病变的重要性。治疗上注重益气养阴、活血解毒、健脾化湿之法,为临床防治糖尿病血管病变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血管病变 血脉理论 从脾论治 益气养阴 活血解毒 健脾化湿
下载PDF
从气、血、痰论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理论探索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范淑婷 王东海 秦琦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9期121-124,共4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与中医学胸痹心痛病联系密切,作为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目前已成为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生命健康的多发病、常见病。因此,寻找有效的冠心病防治方法已成为迫切需要。近些年来,在冠心病的治疗方式上,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与中医学胸痹心痛病联系密切,作为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目前已成为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生命健康的多发病、常见病。因此,寻找有效的冠心病防治方法已成为迫切需要。近些年来,在冠心病的治疗方式上,传统中医治疗手段已经逐渐步入主流,无论从预防、治疗及预后的任何角度,中医都有着不能替代的优势与作用。中医学在整体观的指导下,基于辨证论治的治疗思路对疾病进行干预。基于古典医籍和丰富的各家学说,并结合中医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冠心病中医证候以“阳微阴弦”即“本虚标实”为基本病机,本虚以气虚为主,标实以血瘀、痰浊为主,其中气虚、血瘀、痰浊三者关系密切。故文章以此为切入点,探究历代胸痹心痛病相关著作中关于气虚、血瘀、痰浊的致病机制及三者之间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的理论基础,从而以病机言治则,将“益气温阳”“活血化瘀”“化痰逐饮”三法作为中医治疗胸痹的大方向,三法结合,灵活辨证,既重视阴弦之标,又兼顾阳微之本。同时与现代医学相结合,述析“益气、活血、化痰”的现代医学本质,发现其与现代医学所提出的通过正性肌力、抗凝、调脂、稳定斑块等手段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理念不谋而合,为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提供理论基础。通过案例介绍现代医家从气、血、痰论治冠心病的经验,以期为临床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 活血 化痰 胸痹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下载PDF
陈中沛从“三隧”“九窍”治疗肺结节经验
7
作者 黄帅 陈茜 +3 位作者 李道端 袁秒 周青山 陈中沛(指导)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6期623-627,共5页
陈中沛主任认为,人有“三隧”,体有“九窍”,“三隧”即元气之隧、津液之隧、糟粕之隧,“九窍”是一种既宏观又微观的孔窍及门户结构,人体之腧穴、玄府、腠理、膜原等皆属于“九窍”。基于上述观点,陈主任提出元气虚弱是肺结节形成的先... 陈中沛主任认为,人有“三隧”,体有“九窍”,“三隧”即元气之隧、津液之隧、糟粕之隧,“九窍”是一种既宏观又微观的孔窍及门户结构,人体之腧穴、玄府、腠理、膜原等皆属于“九窍”。基于上述观点,陈主任提出元气虚弱是肺结节形成的先决条件,上焦元气之隧与津液之隧不利是肺结节的核心病机,痰瘀互结和窍闭络阻是肺结节的致病特点。治疗方面,当以补益元气与调畅两隧为主,辅以化痰散结、行瘀开窍,标本兼顾,可明显缩小或消除肺结节。附验案1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三隧 九窍 补益元气 调畅两隧 化痰散结 行瘀开窍 小柴胡汤
下载PDF
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患者血浆P物质水平的变化及活血祛痰治法的影响 被引量:38
8
作者 严灿 高敏 +2 位作者 邓中炎 严序炳 吴丽丽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36-338,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浆P物质 (SubstanceP ,SP)与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的关系以及活血祛痰治法对其影响。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 (EH LVH)患者用活血祛痰法治疗前后血浆SP水平的变化 ,同时检测EH LVH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重... 目的 :探讨血浆P物质 (SubstanceP ,SP)与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的关系以及活血祛痰治法对其影响。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 (EH LVH)患者用活血祛痰法治疗前后血浆SP水平的变化 ,同时检测EH LVH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重量指数 (LeftVentricularMassIndex ,LVMI)、平均动脉压 (MeanAteriallPressure,MAP)、血浆肾素活性(PlasmaReninActivity,PRA)及血管紧张素Ⅱ (AngiotensinⅡ ,AngⅡ )浓度等的变化。结果 :EH LVH患者血浆SP水平显著下降 ,与高血压无左心室肥厚患者及健康人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 ;PRA及AngⅡ浓度明显高于健康人组 (P <0 0 1 )。经活血祛痰法治疗后 ,EH LVH患者血浆SP含量升高 ,LVMI、MAP、PRA及AngⅡ浓度降低 (P <0 0 1或P <0 0 5 )。治疗前后血浆SP含量与LVMI、MAP、PRA及AngⅡ之间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1 ) ,而LVMI与PRA及AngⅡ之间则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 )。 结论 :SP可能参与了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的发病机制 ;活血祛痰法逆转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的作用机理与其升高SP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左心室肥厚 P物质 活血祛痰
下载PDF
益气活血化痰开窍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观察 被引量:24
9
作者 张丽曼 骆华 +2 位作者 杨杰 杜美茹 刘宏斌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247-250,共4页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化痰开窍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中医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1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化痰开窍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中医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1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以益气活血化痰开窍为治则的中药汤剂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NIHS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评估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2组患者治疗2周后NIHS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 05),且治疗组患者NIHS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 05)。2组患者治疗2周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及总分均明显提高(P均<0. 05),且治疗组患者各项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 05)。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益气活血化痰开窍法能有效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减轻临床症状,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及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益气活血 化痰开窍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下载PDF
卒中单元中熄风化痰活血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10
作者 樊永平 熊飏 +2 位作者 周纡 赵性泉 杨中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47-249,共3页
目的利用卒中单元临床和数据平台,观察中医熄风化痰活血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作用。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2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熄风化痰活血小复方,连续观察14天。... 目的利用卒中单元临床和数据平台,观察中医熄风化痰活血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作用。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2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熄风化痰活血小复方,连续观察14天。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NIHSS评分均降低,BI评分升高,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以治疗组为优。结论熄风化痰活血法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以此法为指导的中医小复方在卒中单元中能发挥积极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单元 急性脑梗死 辨证论治 熄风化痰活血法
下载PDF
中医治疗单纯性肥胖症临床优选方案研究 被引量:22
11
作者 张野 刘明军 +1 位作者 陈邵涛 仲崇文 《吉林中医药》 2019年第1期125-128,共4页
目的基于中医对单纯性肥胖症的认识和治疗,探讨不同方法对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对CNKI、维普、万方数据库检索,查找2017年12月1日以前关于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治疗文献260篇,再筛选出具有相同治疗标准的文献16篇,分类归纳出具有代表... 目的基于中医对单纯性肥胖症的认识和治疗,探讨不同方法对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对CNKI、维普、万方数据库检索,查找2017年12月1日以前关于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治疗文献260篇,再筛选出具有相同治疗标准的文献16篇,分类归纳出具有代表性的8种治疗方案并分为针刺组、推拿组、耳穴组、中药组、针刺配合推拿组、针刺配合耳穴组、针刺配合中药组和推拿配合中药组,并对各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中医通过针灸、推拿、耳穴、中药单一疗法进行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68%,通过针刺复合推拿组、针刺复合耳穴组、针刺复合中药组、推拿复合中药组复合方法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5%。结论相对单一疗法,复合式疗法能够相互弥补不足,治疗单纯性肥胖症更加可靠,且复合疗法中针刺配合推拿、针刺配合耳穴、推拿配合中药组有效率较高,更具发展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性肥胖症 健脾益气 祛湿化痰 活血化瘀
下载PDF
补肾祛痰活血方对衰老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蔡永春 李凤文 +3 位作者 张立石 刘红 潘静华 贾晓元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4期20-22,共3页
目的:观察补肾祛痰活血方对自然衰老和D-半乳糖(D-ga1)所致衰老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避暗法和Moris水迷官法,研究补肾祛痰活血方对自然衰老和D-gal衰老模型小鼠被动回避反射和空间分辨学习记... 目的:观察补肾祛痰活血方对自然衰老和D-半乳糖(D-ga1)所致衰老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避暗法和Moris水迷官法,研究补肾祛痰活血方对自然衰老和D-gal衰老模型小鼠被动回避反射和空间分辨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结果:补肾祛痰活血方能增加D-ga1衰老模型小鼠避暗实验潜伏期(P<0.05),减少其错误次数(P<0.05),并缩短其Moris迷官四个检测组合的潜伏期,还可明显增加自然衰老小鼠Moris迷官的P象限时间、穿环次数和游泳时间比(P<0.05),并缩短其潜伏期。结论:补肾祛痰活血方不但可改善衰老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而且可以减缓自然衰老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减退,是一个较好的益智抗衰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祛痰活血 学习记忆 衰老 D-GAL
下载PDF
运用中医辨证量表探索轻度认知障碍的中医证候规律 被引量:14
13
作者 彭晓红 张虹 +4 位作者 李应昆 赵凌 杨玉龙 朱蔓佳 陈志刚 《中医学报》 CAS 2011年第8期941-942,共2页
目的:探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为中医干预治疗提供辨证依据。方法:参照目前国际公认的MCI诊断标准,筛选出252例MCI患者,运用辨证量表确立五种证型,并根据量表评分进行辨证分析。结果:证候分布上肾精亏虚证143例,... 目的:探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为中医干预治疗提供辨证依据。方法:参照目前国际公认的MCI诊断标准,筛选出252例MCI患者,运用辨证量表确立五种证型,并根据量表评分进行辨证分析。结果:证候分布上肾精亏虚证143例,气血不足证107例,痰浊阻络证65例,瘀血阻络证37例,肝阳上亢证36例。其中单纯虚证120例,单纯实证52例,虚实夹杂证80例。结论:MCI病属本虚标实,以肾精亏虚为主,其次为气血不足,兼痰湿血瘀等,治疗以健脾补肾益气为本,祛痰活血通络治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认知障碍 中医证候特点 健脾补肾益气 祛痰活血通络
下载PDF
风眩宁方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被引量:14
14
作者 王长德 钟萍 +4 位作者 冯蓓蕾 陈婡 魏然 周学春 童舒雯 《吉林中医药》 2015年第11期1108-1110,1114,共4页
目的观察风眩宁方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风痰上扰型)的临床疗效,并以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做为疗效评估的手段,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2组均给予抗... 目的观察风眩宁方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风痰上扰型)的临床疗效,并以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做为疗效评估的手段,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2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压、降糖、调脂、镇静等基础治疗。治疗组给予中药风眩宁方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2组疗程均为12 d,观察2组患者眩晕程度改善情况及治疗前后TCD双侧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CDFI最大血流速度(Vmax),阻力指数(RI)。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0%,对照组总有效率76.0%,2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平均血流速度及最大血流速度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阻力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眩宁方能有效改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眩晕症状,并能改善后循环缺血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风眩宁方 风痰上扰 熄风化痰 活血通络 健脾利湿
下载PDF
益气活血化痰法中药对泡沫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2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志毅 梅轶芳 +1 位作者 赵彦萍 曹洪欣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238-241,共4页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化痰法中药对动脉粥样硬化影响的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小鼠泡沫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益气组、活血组、化痰组、益气活血组、益气化痰组、活血化痰组、益气活血化痰组8个实验组。提取RNA,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化痰法中药对动脉粥样硬化影响的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小鼠泡沫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益气组、活血组、化痰组、益气活血组、益气化痰组、活血化痰组、益气活血化痰组8个实验组。提取RNA,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分析各组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和TIMP2mRNA表达水平,评价益气活血化痰法中药对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表达和分泌TIMPs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益气活血、益气化痰、活血化痰及益气活血化痰4组均可明显促进泡沫细胞TIMP1mRNA表达(P均<0.05),而益气组、活血组、化痰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益气组、活血组、化痰组可促进泡沫细胞TIMP2mRNA表达(P均<0.05),益气活血组、益气化痰组、活血化痰组、益气活血化痰组可明显促进泡沫细胞TIMP2mRNA表达(P均<0.001)。结论:益气活血化痰法中药可促进泡沫细胞TIMP1和TIMP2mRNA表达,从而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并且可能起到稳定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减少和预防冠心病、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活血化痰法 中药复方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 泡沫细胞
下载PDF
益气养阴活血化痰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对冠状动脉内皮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研究 被引量:26
16
作者 张洪斌 李七一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12期2646-2647,共2页
目的:通过观察中医益气养阴、活血化痰法及中药复方制剂"冠心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前后血清ET、NO以及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等疗效指标的变化,评估"益气养阴、活血化痰"法对冠脉内皮功能的影响及其治疗冠心病心绞... 目的:通过观察中医益气养阴、活血化痰法及中药复方制剂"冠心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前后血清ET、NO以及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等疗效指标的变化,评估"益气养阴、活血化痰"法对冠脉内皮功能的影响及其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方法:临床研究中将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试验组予常规西药加中成药冠心平,对照组予常规西药加中成药心可舒,4周为1疗程。结果:临床试验表明,益气养阴、活血化痰法可减轻患者症状,改善心肌供血,提高血清NO含量和降低血浆ET含量。统计表明,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益气养阴、活血化痰法能改善冠心病心绞痛症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养阴 活血化痰 冠心病 心绞痛 血管内皮功能
下载PDF
益气养阴活血化痰法对冠心病患者抵抗素及IL-1、TNF-α、Hs-CRP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福明 顾万建 +1 位作者 刘健 李七一 《吉林中医药》 2016年第12期1214-1216,共3页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化痰法对冠心病患者抵抗素及IL-1、TNF-α、Hs-CRP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按照冠心病西医规范化治疗,治疗组在冠心病西医规范治疗的基础上加冠心平4粒,每日3次。连续服药8周后,...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化痰法对冠心病患者抵抗素及IL-1、TNF-α、Hs-CRP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按照冠心病西医规范化治疗,治疗组在冠心病西医规范治疗的基础上加冠心平4粒,每日3次。连续服药8周后,观察治疗前后患者抵抗素、IL-1、TNF-α、Hs-CRP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均可降低抵抗素、IL-1、TNF-α、Hs-CRP水平(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程度更为显著(P<0.05)。结论在冠心病西医规范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冠心平能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抵抗素、Hs-CRP、IL-1、TNF-α水平,减少炎症反应,其疗效优于单独应用西医规范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养阴 活血化痰 冠心病 抵抗素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国医大师雷忠义先生“痰瘀”理论在胸痹治疗中的运用 被引量:13
18
作者 郑旭锐 李翠娟 +2 位作者 文颖娟 卫培峰 张军茹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5期815-818,共4页
国医大师雷忠义先生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痰瘀致病”理论,并将此理论广泛运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作者有幸作为弟子跟师学习,总结雷老“痰瘀”理论治疗胸痹经验,与同道分享。
关键词 雷忠义 痰瘀互结 气虚水停 胸痹 化痰宣痹 活血化瘀 理论探析 临证运用
下载PDF
益气活血化痰法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强 李红 +3 位作者 吴惠轩 黄芪 郑颖 王占武 《天津中医药》 CAS 2007年第4期278-280,共3页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化痰法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并探讨作用机制。[方法]将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服药4周,观察典型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电图缺血型ST段压低幅度和血浆内皮素-1(ET-1)、C反应蛋白(CRP)浓度变化...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化痰法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并探讨作用机制。[方法]将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服药4周,观察典型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电图缺血型ST段压低幅度和血浆内皮素-1(ET-1)、C反应蛋白(CRP)浓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显著减少、心电图结果改善和血浆ET-1、CRP浓度显著降低(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和血浆ET-1、CRP浓度亦显著下降(P<0.05),心电图结果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P<0.05)、心电图结果和血浆ET-1、CRP浓度无显著下降(P>0.05)。[结论]益气活血化痰法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效果明显,并对血浆ET-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心绞痛 益气活血化瘀法 血浆内皮素-1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从六经之厥阴探讨胃食管反流病辨治思路 被引量:14
20
作者 张晶晶 彭卓嵛 陈婧 《吉林中医药》 2016年第5期441-444,共4页
胃食管反流病病机与厥阴病阴阳之气不相顺接、寒热虚实错杂的特点相契合,厥阴肝经、心包经病变是贯穿本病的病理基础。辨证分型:肝胃不和、胃气上逆型,肝热脾寒、寒热错杂型,肝郁痰凝、热扰胃逆型,肝胃血瘀、胃失和降型。从伤寒六经之... 胃食管反流病病机与厥阴病阴阳之气不相顺接、寒热虚实错杂的特点相契合,厥阴肝经、心包经病变是贯穿本病的病理基础。辨证分型:肝胃不和、胃气上逆型,肝热脾寒、寒热错杂型,肝郁痰凝、热扰胃逆型,肝胃血瘀、胃失和降型。从伤寒六经之厥阴辨治胃食管反流病,在厥阴肝经、心包经的基础上,临证辨治注重土木同调、寒温兼施、祛痰逐瘀等法的贯穿结合,以复厥阴风木之升降斡旋和封藏之本,助脾胃生化之健运,条阴阳之顺序交接,达到阴平阳秘,使气机顺畅,脾胃之气升降相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厥阴病 六经辨证 疏肝理气 降逆化痰 活血化瘀 利水渗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